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Removing Toxic Substances Combined with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on Stabilizing the Atherosclerotic Plaque and Unstable Angina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文高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2009年第5期325-327,共3页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stasis of Chinese medicine (CM)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therosclerotic diseases such as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angina are generally ...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stasis of Chinese medicine (CM)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therosclerotic diseases such as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angina are generally acknowledged. In recent year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ose Chinese herbs on such diseases, we have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studies of CM medications with the function of clearing heat and removing toxic substances combined with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sta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A Effect of removing toxic substances Combined with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on Stabilizing the Atherosclerotic Plaque and Unstable Angina CRP
原文传递
黄力教授益气活血、平肝潜阳、清热解毒法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经验总结
2
作者 冯玉桥 闫璐莎 +1 位作者 陈颖 黄力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0期80-82,共3页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中医学将高血压归为“眩晕”“头痛”等范畴,病位主要在肝、肾,并与心、脾相关,病理因素包括风、火、痰、瘀、虚。黄力教授临证经验丰富,善于治疗心血管疾病,认为高血压病机...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中医学将高血压归为“眩晕”“头痛”等范畴,病位主要在肝、肾,并与心、脾相关,病理因素包括风、火、痰、瘀、虚。黄力教授临证经验丰富,善于治疗心血管疾病,认为高血压病机为本虚标实,其中本虚为气虚,甚者阳虚,标实为痰湿、痰瘀、痰火、热毒,治疗应以益气活血、清热解毒为原则。该文总结整理了高血压病因病机和黄力教授治疗高血压的临证经验,以期为临床治疗高血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益气活血 平肝潜阳 清热解毒
下载PDF
基于“虚-瘀-毒”论治脾胃虚弱证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林剑良 戈焰 +3 位作者 蔡伟才 张松杰 吴庆湘 梁满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556-562,共7页
【目的】观察紧扣“脾虚-血瘀-毒垢”(简称“虚-瘀-毒”)病机,运用具有补脾活血、解毒除垢作用的白莲治萎方(由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黄芪、郁金、丹参等中药组成)治疗脾胃虚弱证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脾胃虚弱... 【目的】观察紧扣“脾虚-血瘀-毒垢”(简称“虚-瘀-毒”)病机,运用具有补脾活血、解毒除垢作用的白莲治萎方(由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黄芪、郁金、丹参等中药组成)治疗脾胃虚弱证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脾胃虚弱证CAG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治疗组给予口服白莲治萎方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胃复春片治疗,疗程为2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组织病理学评分以及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及其比值(PGⅠ/PGⅡ)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74%(36/38),对照组为71.05%(27/38),组间比较,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其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胃胀、胃痛、纳呆、便溏、嗳气、反酸评分及其总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改善倦怠乏力、食后脘闷评分方面则与对照组相近(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胃黏膜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各项组织病理学评分及其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PGⅠ、PGⅠ/PGⅡ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PG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对PGⅠ、PGⅠ/PGⅡ水平的升高作用和对PGⅡ水平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组织病理学评分与PGⅠ/PGⅡ在治疗前后均呈中等程度的负相关关系(P<0.01)。(6)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也均无异常。【结论】白莲治萎方可明显减轻脾胃虚弱证CAG患者的不适症状,改善胃黏膜的癌前状态,调节胃蛋白酶原水平,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瘀-毒” 白莲治萎方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胃虚弱证 补脾活血 解毒除垢 临床研究
下载PDF
Chinese medicine,flowing blood,biomechanopharmacology and future preventive medicine
4
作者 HAN Dong LIAO FuLo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2012年第27期3541-3546,共6页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ABCRBS) has long been the most fundamental therapeutic principle since the age of Yellow Emperor(circa 2600 BC) in Chinese medicine.Based on bio-responses of blood s...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ABCRBS) has long been the most fundamental therapeutic principle since the age of Yellow Emperor(circa 2600 BC) in Chinese medicine.Based on bio-responses of blood shear stress,which was not considered in Chinese medicine,we have initiated the merging of biomechanics with pharmacology and Chinese medicine,establishing the new discipline-biomechanopharmacology.Practice of exercise is a simple and self-regulatory way to promote shear stress in the circulation.Interestingly,acupuncture and massage are also linked with shear stress regulation.These procedures are expected to maintain normal functions of endothelial cells(ECs) by regulating shear stress levels of flowing blood.The statement of "Diseases are prevented as blood flow is promoted" by the renowned ancient physician Huatuo,who presented the wise foresight of the efficacy of shear stress,would likely begin a new chapter in preventive pharmacology and medicine in the years to c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医学 中国医药 血液 流动 剪切应力 中国医学 治疗原则 活血化瘀
原文传递
不稳定斑块的中西医结合认识现状及研究思路 被引量:52
5
作者 张京春 陈可冀 +1 位作者 张文高 史大卓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69-871,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AS)稳定斑块向不稳定的转变与心脑血管疾病事件密切相关,如何稳定AS斑块成为现代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的热点。粥样斑块的形成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参与的漫长复杂的过程,炎性反应在不稳定斑块形成及破裂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医... 动脉粥样硬化(AS)稳定斑块向不稳定的转变与心脑血管疾病事件密切相关,如何稳定AS斑块成为现代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的热点。粥样斑块的形成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参与的漫长复杂的过程,炎性反应在不稳定斑块形成及破裂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医药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全方位治疗疾病且不良反应轻的特点,应该在稳定AS斑块方面具有潜在的疗效优势。本文就近年来学者们进行的不稳定斑块中西医结合的相关研究作了较为系统的回顾,并结合作者进行的相关课题研究,提出了关于“毒、瘀致不稳定斑块”的设想,且正在运用解毒活血的方法进行不稳定斑块干预的研究。相信通过这一探索性研究工作,会为稳定AS斑块中医药治疗方法学提供客观的实验及临床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斑块(易损斑块) 中西医结合 炎性反应 毒瘀理论 解毒活血 不稳定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AS) 认识现状 心脑血管疾病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因子的变化和活血化瘀对其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5
6
作者 林松波 连祺周 +3 位作者 梁晖 孙光 陈宗良 庞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392-395,共4页
目的 :为探讨急性脑梗塞 (acutecerebralinfarction ,ACI)中医不同证型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关系 ,以及活血化瘀对其影响。方法 :对 2 0名健康者及 66例ACI偏虚证和偏实证患者检测了血浆纤维溶解系统 ,前列环素系统以及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等... 目的 :为探讨急性脑梗塞 (acutecerebralinfarction ,ACI)中医不同证型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关系 ,以及活血化瘀对其影响。方法 :对 2 0名健康者及 66例ACI偏虚证和偏实证患者检测了血浆纤维溶解系统 ,前列环素系统以及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等的水平 ,并对其中 45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 ,前瞻性的“活血化瘀”治疗 ,一组以东菱克栓酶 (Difibrasebatroboxobin ,DF 5 1 2 )加活血化瘀中药心脑合剂 ,另一组单用DF 5 1 2 ,观察对神经缺损评分和内皮细胞活性因子的影响。结果 :(1 )ACI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tPA)活性、活性型tPA、前列环素F1α(6 keto ProstaglandinF1α,PGF1α)下降 ,而Ⅷ因子相关抗原 (FactorⅧrelatedantigen ,ⅧR :Ag)水平升高 ,其中以偏实证患者改变更为显著 ;偏虚证患者除tPA升高外 ,其他指标无显著改变 ;(2 )治疗 1个月后 ,两组改善神经缺损评分值无显著性差异 ,但治疗组评分值改善速度稍快 ;(3 )中西药结合治疗能显著降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PAI)活性 ,ⅧR :Ag水平及血栓烷B2 (ThromboxaneB2 ,TXB2 )和PGF1α比值 ,提高活性型tPA值。结论 :ACI患者存在血管内皮损伤 ,偏实证患者较偏虚证患者内皮损伤更严重。结合活血化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脑梗塞 血管内皮因子 活血化瘀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化湿和化瘀法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5
7
作者 秦鉴 金明华 +3 位作者 邓江华 赵华云 徐志坚 罗致强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519-522,共4页
目的:阐明湿和瘀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择多年生活在岭南地区的痰湿证和血瘀证冠心病患者各128例、69例,分别用化湿法和化瘀法治疗。结果:(1)痰湿证和血瘀证患者在血液流变学、氧自由基、血脂和血管活性物质方面有类似的... 目的:阐明湿和瘀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择多年生活在岭南地区的痰湿证和血瘀证冠心病患者各128例、69例,分别用化湿法和化瘀法治疗。结果:(1)痰湿证和血瘀证患者在血液流变学、氧自由基、血脂和血管活性物质方面有类似的变化。(2)两法均能缓解冠心病心绞痛,有效率为88.3%和89.9%,能改善心电图缺血表现及减少硝酸甘油用量(P<0.001),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P<0.001),并能升高前列环素(PGI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P<0.01),降低血栓素A2(TXA2)、丙二醛(MDA)、心钠素(ANP)、内皮素(ET)及血脂(P<0.001)。(3)两法均能调整PGI2/TXA2、SOD/MDA失衡。结论:化湿法具有与化瘀法相似的药理或药效作用,据此似可从临床角度印证“因湿致瘀”的学术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湿法 化瘀法 冠心病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胃痞消抑制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及调控蛋白Caspase-3和P_(53)表达 被引量:13
8
作者 赵霞 潘华峰 +3 位作者 鞠晓云 范乃兵 余绍源 罗云坚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1018-1021,共4页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解毒复方"胃痞消"阻断和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致癌化合物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MNNG)配合饥饱失常和耗气泻下法建立CAG脾虚...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解毒复方"胃痞消"阻断和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致癌化合物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MNNG)配合饥饱失常和耗气泻下法建立CAG脾虚模型。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阳性细胞数,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调控蛋白Caspase-3和P53表达阳性细胞数。结果:模型对照胃黏膜细胞凋亡阳性数及Caspase-3和P53的表达均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1);胃痞消3个剂量组(30,20,10 g.kg-1.d-1,qd,ig,给药4周)均能明显降低模型对照组出现的上述变化(P<0.01)。结论:健脾化瘀解毒复方胃痞消治疗CAG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调控蛋白Caspase-3和P53的表达,以及抑制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化瘀解毒法 胃痞消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虚 细胞凋亡 CASPASE-3 P53
下载PDF
健脾解毒化瘀方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T细胞亚群的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章小平 查安生 +1 位作者 丁小丽 邹晓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96-398,共3页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化瘀方灌肠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该法对溃疡性结肠炎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6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32例在美沙拉嗪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脾解毒化瘀中药方灌...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化瘀方灌肠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该法对溃疡性结肠炎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6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32例在美沙拉嗪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脾解毒化瘀中药方灌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综合疗效以及T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结果:1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中CD+3和CD+8水平呈上升趋势,CD+4水平和CD+4/CD+8比值呈下降趋势,但两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中CD+3和CD+8水平呈下降趋势,CD+4水平和CD+4/CD+8比值呈上升趋势,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解毒化瘀方具有益气健脾,化瘀止血,凉血解毒之功效,可以抗菌消炎,清除肠道毒素,调节免疫功能,促进肠道黏膜的再生和修复以及溃疡的愈合。临床疗效突出,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健脾解毒化瘀方 T细胞亚群
下载PDF
气血并治方及其配伍对高脂血症血瘀大鼠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马鲁波 刘剑刚 +3 位作者 史大卓 王永炎 李秀玲 梁鑫淼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32-35,共4页
目的:观察气血并治方及方中活血药和理气药对大鼠脂质代谢、血管活性因子及活血化瘀的作用,比较全方及方中活血药和理气药的作用差异。方法:实验采用高脂饲料和应激方法造成大鼠高脂血症血瘀模型,灌胃给药2周后,检测大鼠血脂水平、血管... 目的:观察气血并治方及方中活血药和理气药对大鼠脂质代谢、血管活性因子及活血化瘀的作用,比较全方及方中活血药和理气药的作用差异。方法:实验采用高脂饲料和应激方法造成大鼠高脂血症血瘀模型,灌胃给药2周后,检测大鼠血脂水平、血管活性物质含量和血液流变性指标的变化。结果:全方组、活血药组及理气药组对TC均有显著降低作用,作用强度依次为全方组、理气药、活血药,对LDL-C也有显著降低作用,和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P<0.01);理气药组和全方组对TG有显著降低作用,和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P<0.01);全方组能显著降低TC/HDL比值,和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全方组对内皮素(ET)含量有显著抑制作用,和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全方、活血药对血管紧张素II(AngII)有显著抑制作用。全方和活血药均有降低大鼠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性,降低红细胞聚集等作用。结论:气血并治方及方中活血药和理气药可作用于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不同环节,二者配伍后的疗效在某些方面有一定增加;活血药组对血液流变性作用明显,全方组、理气药组次之,有效作用项目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血并治方 高脂血症 血瘀证 活血化瘀 脂质代谢 血管活性物质
下载PDF
重症肝炎从快速截断论治 被引量:24
11
作者 谌宁生 孙克伟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4,共2页
认为重症肝炎的病因病机关键在于“瘀毒”胶结,针对这一特点,治疗采用快速截断的法则,重用解毒化瘀方药,使病情迅速得到控制和好转,阻断瘟邪热毒侵入营血,扭转病机,不致内陷心包,变成危症。
关键词 解毒祛瘀汤 重症肝炎 中医药疗法 治则 快速截断治疗
下载PDF
丹玄口康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谭劲 李元聪 +4 位作者 陈安 彭楚湘 陈明 陈世娟 伍春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丹玄口康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的临床疗效机制。方法将确诊为OSF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丹玄口康(DXKK)和雷公藤多甙(LGTDD)口服,观察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液... 目的探讨丹玄口康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的临床疗效机制。方法将确诊为OSF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丹玄口康(DXKK)和雷公藤多甙(LGTDD)口服,观察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DXKK治疗OSF临床疗效明显优于LGTDD(P<0.01);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明显降低(P<0.01或P<0.05);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5)。结论DXKK治疗OSF安全有效,并能显著改善微循环,调节局部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玄口康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 临床疗效 血液流变学 T淋巴细胞亚群 活血化瘀 益气养阴
下载PDF
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治疗温病湿热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艺平 韩鹏 +1 位作者 刘仕昌 彭胜权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62-165,共4页
目的 :探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对温病湿热证的作用 ,并从微观角度探讨温病湿热证血瘀的客观性。方法 :采用复合因素复制新西兰兔温病湿热证模型 ,设立黄连解毒汤组 (A组 ) ,黄连解毒汤加丹参、赤芍组(B组 ) ,王氏连朴饮组 (C组 ) ,王氏... 目的 :探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对温病湿热证的作用 ,并从微观角度探讨温病湿热证血瘀的客观性。方法 :采用复合因素复制新西兰兔温病湿热证模型 ,设立黄连解毒汤组 (A组 ) ,黄连解毒汤加丹参、赤芍组(B组 ) ,王氏连朴饮组 (C组 ) ,王氏连朴饮加丹参、赤芍组 (D组 ) ,湿热证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 ,观察各组症状及体温变化 ,同时检测血浆内毒素 (ET)、肿瘤坏死因子 (TNF)、白介素 1(IL 1)、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凝血功能、血栓素 B2 (TXB2 )、6酮前列腺素 F1α(6 keto PGF1α)等指标变化。结果 :药物 B组症状表现较轻 ;药物A组和 B组体温升高较小。药物治疗各组 ET、TNF和 IL 1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 (P<0 .0 5或 P<0 .0 1) ,A组和 B组 ET、IL 1的含量均低于 C组 (P均 <0 .0 5 )。湿热模型组血液流变学各参数、血小板计数及聚集率、凝血指标、TXB2 、6 keto PGF1α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1)。药物 B组和 D组改善上述指标效果较好 ,优于 A组和 C组 (P<0 .0 5或 P<0 .0 1)。结论 :清热解毒对于温病湿热证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温病湿热证存在传统四诊不易察觉的微观血瘀 ,治疗时加入凉血化瘀之品 ,可获佳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 凉血化瘀 治疗 湿热证 黄连解毒汤 王氏连朴饮 丹参 赤芍
下载PDF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中药治疗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4
作者 萧洁媚 卜亚丽 叶敦敏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3-336,共4页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中药治疗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腹腔镜手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腹腔镜手术诊断为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并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中药治疗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腹腔镜手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腹腔镜手术诊断为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并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对照组30例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a)治疗。比较2组的怀孕率、痛经和巧囊的复发率,以及中医证候和痛经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怀孕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1年后治疗组的痛经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1年后2组巧囊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和痛经积分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对中医证候积分和痛经积分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对于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术后接受中医药辅助治疗,在提高怀孕率、降低复发率、减轻痛经程度上均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药疗法 不孕 中药疗法 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
下载PDF
丹蒲胶囊对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敏 张亚强 +6 位作者 王炎 卢建新 高筱松 刘兵 庞然 刘英山 吴志奎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18-1021,共4页
目的观察丹蒲胶囊对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EAPAM)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CP)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部皮下多点注射大鼠前列腺组织抗原的方法造成EAPAM,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即:丹蒲胶囊组、前列泰片组、... 目的观察丹蒲胶囊对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EAPAM)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CP)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部皮下多点注射大鼠前列腺组织抗原的方法造成EAPAM,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即:丹蒲胶囊组、前列泰片组、模型组,并以10只正常动物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动物给予灌胃治疗,给药56天后处死动物,光镜观察各组动物前列腺组织的病理改变,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动物血清及前列腺组织中IL-8、IL-10、TNF-α、PGE2等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动物血清及前列腺组织中IL-8、、IL-10、TNF-α水平及前列腺组织中PGE2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0.01)。丹蒲胶囊组血清及前列腺组织中IL-8〔(3.07±0.61)ng/L、(7.32±2.44)ng/L〕较模型组〔(4.73±1.95)ng/L、(10.14±3.64)ng/L〕降低;丹蒲胶囊组血清及前列腺组织TNF-α〔(85.34±19.20)ng/L、(87.01±15.40)ng/L〕较模型组〔(111.48±31.57)ng/L、(119.88±14.13)ng/L〕降低;丹蒲胶囊组前列腺组织中IL-10〔(34.05±7.56)ng/L〕较模型组〔(47.20±15.97)ng/L〕明显降低;丹蒲胶囊组PGE2〔(603.97±114.62)ng/L〕较模型组〔(712.58±117.10)ng/L)〕也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丹蒲胶囊能够明显减轻模型大鼠前列腺炎症反应,调节局部免疫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 动物模型 炎性因子 活血解毒治则 丹蒲胶囊
下载PDF
中药清热凉血新法治疗温病湿热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艺平 韩鹏 +4 位作者 刘诚 马国亮 李贞 刘仕昌 彭胜权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对南方战区常见病证温病湿热证的作用,并从微观角度探讨温病湿热证血瘀的客观性。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复制的新西兰兔温病湿热证模型,设立黄连解毒汤组(A组),黄连解毒汤加丹参、赤芍组(B组),王氏连朴饮组(C ...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对南方战区常见病证温病湿热证的作用,并从微观角度探讨温病湿热证血瘀的客观性。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复制的新西兰兔温病湿热证模型,设立黄连解毒汤组(A组),黄连解毒汤加丹参、赤芍组(B组),王氏连朴饮组(C 组),王氏连朴饮加丹参、赤芍组(D 组),湿热证模型组(E 组),正常对照组(F 组)。观察各组症状及体温变化、血浆内毒素(ET)、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凝血功能、血栓素B_2(TXB_2)、6-酮-前列腺素F_(1a)(6-keto-PGF_(1a))等指标变化。结果:黄连解毒汤加丹参、赤芍组症状表现较轻,黄连解毒汤组及黄连解毒汤加丹参、赤芍组体温升高较小,药物治疗各组ET、TNF、IL-1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0.01),黄连解毒汤组,黄连解毒汤加丹参、赤芍组ET、IL-1的含量尚低于王氏连朴饮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湿热模型组血液流变学各参数、血小板数及聚集率、凝血指标、TXB_2、6-keto-PGF(1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黄连解毒汤加丹参、赤芍组,王氏连朴饮加丹参、赤芍组在改善上述指标效果较好,优于黄连解毒汤组、王氏连朴饮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对于南方战区常见温病湿热证具有较好的治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证 清热解毒 凉血化瘀 黄连解毒汤 王氏连朴饮 丹参 赤芍
下载PDF
降压通脉方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硕 王硕仁 +1 位作者 赵悦茹 董安铭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4-276,共3页
目的 :本研究从心论治高血压病 ,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 ,探讨高血压病心血管并发症治疗中 ,中药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 :将 37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 (2 1例 )和对照组 (16例 ) ,分别给予降压通脉方和开搏通治疗 8周 ,比较... 目的 :本研究从心论治高血压病 ,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 ,探讨高血压病心血管并发症治疗中 ,中药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 :将 37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 (2 1例 )和对照组 (16例 ) ,分别给予降压通脉方和开搏通治疗 8周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脏收缩功能 (EF)、舒张功能 (Emax/Amax、E max)及血浆内皮素 (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的水平。 结果 :降压通脉方可增强左室舒张功能、左室收缩功能 ,降低血浆中ET和AngⅡ水平 ,升高血浆中CGRP水平。 结论 :降压通脉方在改善左室功能及血管活性物质方面取得较好效果 ,从多途径、多环节防治高血压病及其心血管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治疗 降压通脉方 高血压 左室肥厚 血管活性物质 影响
下载PDF
基于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治疗浊瘀毒损型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炎症反应和复发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赵见文 田军彪 +5 位作者 孙青 王庆海 张颜伟 王峰 冯娜娜 臧春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1年第23期2523-2527,2554,共6页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治疗浊瘀毒损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相关因子、同型半胱氨酸(Hcy)、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与河北省中医院脑病科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平...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治疗浊瘀毒损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相关因子、同型半胱氨酸(Hcy)、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与河北省中医院脑病科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按照"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给予中药及普通针刺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中医症状积分、血清炎症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Hcy水平变化情况,记录2组治疗安全性,并随访12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及血清IL-4、TNF-α、hs-CRP、Hcy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随访1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3.3%(2/60),低于对照组的15.0%(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浊瘀毒损型脑梗死施以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治疗可更明显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中医证候,并能减轻炎症反应及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 浊瘀毒损 复发率
下载PDF
解毒滋阴祛瘀中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国琳 范永升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9-360,共2页
目的:研究解毒滋阴祛瘀中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的影响。方法:将6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分别观察患者治疗2个疗程前后 SLE 疾病活动指数(SLEDAI 积分)以及强的松剂量的变化。结果:第2个疗程结束后,中药... 目的:研究解毒滋阴祛瘀中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的影响。方法:将6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分别观察患者治疗2个疗程前后 SLE 疾病活动指数(SLEDAI 积分)以及强的松剂量的变化。结果:第2个疗程结束后,中药组处于活动期和静止期患者例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强的松每日用量撤减变化中药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解毒滋阴祛瘀中药既可以控制疾病的活动,也能够帮助患者早日撤减强的松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滋阴祛瘀 中药 系统性红斑狼疮 活动性 中医药疗法 SLE 血瘀
下载PDF
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对内毒素肝损伤大鼠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鹏 文海花 +3 位作者 王开正 张囡囡 胡琼英 王杜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对内毒素肝损伤大鼠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内毒素(LPS)复制内毒素肝损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用SELDI-TOF-MS技术分析大鼠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结果...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对内毒素肝损伤大鼠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内毒素(LPS)复制内毒素肝损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用SELDI-TOF-MS技术分析大鼠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结果:样品血清中共获得与芯片结合的11个有效蛋白质峰。其中相对分子质量为4200道尔顿的蛋白峰在中药干预组的血清中高表达,相对分子质量为8984道尔顿、9005道尔顿的蛋白峰在中药干预组低表达。结论:内毒素肝损伤模型大鼠血清内确实存在差异表达蛋白,这可能有助于内毒素肝损伤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 凉血化瘀 内毒素血症 肝损伤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