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立四川地区随机尿(尿钾/尿肌酐)/血钾比值的参考区间及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心仪 刘茜辉 +1 位作者 金亚雄 李贵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4期3048-3052,共5页
目的建立四川地区健康人群随机尿(尿钾/尿肌酐)/血钾[(UK/UCr)/SK]比值的参考区间,研究该比值对肾性失钾性低血钾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9-1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240例健康者为健康组,收集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在四... 目的建立四川地区健康人群随机尿(尿钾/尿肌酐)/血钾[(UK/UCr)/SK]比值的参考区间,研究该比值对肾性失钾性低血钾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9-1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240例健康者为健康组,收集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治的肾性失钾性低血钾患者61例、非肾性失钾性低血钾患者49例为疾病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尿尿钾、尿肌酐及同一时间点的血清钾水平,计算随机尿(UK/UCr)/SK比值。结果四川地区健康人群随机尿(UK/UCr)/SK比值的参考范围:男性0.44~1.07 L/mmol,女性0.53~1.44 L/mmol。肾性失钾低钾组的(UK/UCr)/SK比值为1.81(1.27,2.77)L/mmol,明显高于健康组和非肾性失钾低钾组(P<0.05)。传统方法24 h尿钾(诊断临界值为25 mmol/24 h)诊断肾性失钾性低血钾的灵敏度为96.7%,特异度为26.5%。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构建ROC曲线,按性别分组,(UK/UCr)/SK比值诊断肾性失钾性低血钾:男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8(95%CI:0.806~0.950),当(UK/UCr)/SK比值的最佳临界值为1.16 L/mmol时,灵敏度为76.9%,特异度为90.2%;女性的AUC为0.849(95%CI:0.769~0.928),当(UK/UCr)/SK比值的最佳临界值为1.54 L/mmol时,灵敏度为74.3%,特异度为88.3%。结论随机尿(UK/UCr)/SK比值对肾性失钾性低血钾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钾/尿肌酐)/血钾比值 随机尿 低血钾 肾性失钾
下载PDF
随机尿钾与尿肌酐比值在判断肾性失钾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
作者 孙易红 赵炼玲 +3 位作者 王晓书 任艳 田浩明 陈涛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0-624,共5页
目的分析随机尿钾/尿肌酐(rUK/Ucr)在判断肾性失钾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7–2021年诊断为低钾血症患者〔包括肾性失钾(373例)、非肾性失钾(83例)〕、血钾正常(358例)的住院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分析rUK/Ucr与24 h尿钾(24 hUK)的相关... 目的分析随机尿钾/尿肌酐(rUK/Ucr)在判断肾性失钾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7–2021年诊断为低钾血症患者〔包括肾性失钾(373例)、非肾性失钾(83例)〕、血钾正常(358例)的住院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分析rUK/Ucr与24 h尿钾(24 hUK)的相关性;针对低钾血症患者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UK/Ucr判断肾性失钾的价值。结果血钾在血钾正常组、肾性失钾组、非肾性失钾组依次降低(P<0.01)。肾性失钾组24 hUK、rUK/Ucr大于非肾性失钾及血钾正常组(P<0.01)。rUK/Ucr与24 hUK呈低到中度相关。24 hUK、rUK/Ucr判断肾性失钾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0.71,rUK/Ucr判断肾性失钾的最佳切点为3.4时,灵敏度为67.59%,特异度为67.53%。结论rUK/Ucr与24 hUK的相关性一般,rUK/Ucr预测肾性失钾的价值与24 hUK相当。在无法获取24 h尿液标本时,可推荐使用rUK/Ucr替代24 hUK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肾性失钾,其最佳诊断切点为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性失钾 随机尿钾/尿肌酐 24 h尿钾
原文传递
肾脏对钾平衡的调控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谢琼虹 郝传明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6-230,共15页
饮食摄入的K^(+)在肠道中几乎全部被吸收,肾脏是机体排钾最重要的器官,占机体排出钾总量的90%以上。肾脏对钾的排泄主要取决于醛固酮敏感的远端小管主细胞对钾的分泌,该分泌过程与主细胞顶端膜上的上皮钠通道(epithelial sodium channel... 饮食摄入的K^(+)在肠道中几乎全部被吸收,肾脏是机体排钾最重要的器官,占机体排出钾总量的90%以上。肾脏对钾的排泄主要取决于醛固酮敏感的远端小管主细胞对钾的分泌,该分泌过程与主细胞顶端膜上的上皮钠通道(epithelial sodium channel,ENaC)对Na^(+)的重吸收相耦联。当ENaC将Na^(+)从管腔中转入细胞内,管腔中负电荷相对增加,而K^(+)外流、H+外流和Cl^(-)内流是应对Na^(+)内流的3条途径,即3条途径均与Na^(+)内流耦联。一般情况下,Na^(+)内流=K^(+)外流+H+外流+Cl^(-)内流,Na^(+)内流、H+外流和Cl^(-)内流中任一因素发生变化,均可影响K^(+)外流,从而影响肾脏对K^(+)的排泄:(1)Na^(+)内流受ENaC表达水平的影响,而ENaC的表达主要受醛固酮-盐皮质激素受体(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MR)通路的调控,ENaC高功能突变(Liddle综合征,又称假性醛固酮增多症)、MR高功能突变(Geller综合征)、醛固酮水平增加(原发或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拟醛固酮激素增加(如皮质醇或去氧皮质酮增多症)均可导致ENaC表达上调,Na^(+)重吸收增加,K^(+)和H+排出也增加,临床表现为高血压、低血钾和碱中毒;反之,ENaC低功能突变(假性醛固酮减少症1b型)、MR低功能突变(假性醛固酮减少症1a型)或者醛固酮减少(醛固酮减少症)则可引起Na^(+)重吸收减少,K^(+)和H+排出减少,临床上表现为低血压、高血钾和酸中毒。利尿剂阿米洛利和氨苯蝶啶是ENaC抑制剂,引起类似假性醛固酮减少症1b型的表现;螺内酯是MR抑制剂,引起类似假性醛固酮减少症1a型的表现。(2)Na^(+)内流还受水和Na^(+)远端输送的调控,当髓袢升支粗段的Na^(+)-K^(+)-2Cl^(-)同向转运体(Na^(+)-K^(+)-2Cl^(-)cotransporter,NKCC)和远曲小管的Na^(+)-Cl^(-)同向转运体(Na^(+)-Cl^(-)cotransporter,NCC)发生低功能突变(分别为Bartter综合征和Gitelman综合征)时,水和Na^(+)的远端输送增加,集合管处ENaC对Na^(+)重吸收增加,K^(+)和H+排出也增加,临床上也表现为低血钾和碱中毒。袢利尿剂和噻嗪类利尿剂分别是NKCC和NCC的抑制剂,可引起类似Bartter综合征和Gitelman综合征的表现。而当水和Na^(+)的远端输送减少(如Gordon综合征,又称假性醛固酮减少症2型),临床上则表现为高血压、高血钾和酸中毒。(3)当非氯阴离子的远端输送增加(如近端小管酸中毒和先天性失氯性腹泻),集合管处Cl^(-)内流减少,或者集合管闰细胞泌氢障碍(如远端小管酸中毒),H+外流减少,也可引起K^(+)分泌增加,出现低钾血症。本文将对肾脏排钾的调控机制以及调控异常产生的相应疾病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平衡 肾性失钾 低钾血症 高钾血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