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terminants of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in Individual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A Survey-Based Study 被引量:1
1
作者 Amr Kamal 《World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2022年第5期259-276,共18页
Background: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BPV)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is implicated as a remarkable feature leading to additional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identify the determinants inf... Background: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BPV)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is implicated as a remarkable feature leading to additional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identify the determinants influencing BPV among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seen at the Cardiology department of the faculty of medicine, University of Alexandria, Egypt. Methods: This was a descriptive cross-sectional hospital-based study conducted from August 2019 to November 2019. All the eligible patients were made to fill out a standard questionnaire to obtain family and personal clinical history and undergo routine physical examination, laboratory tests and 24-hour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BPV was summarized as the standard deviation (SD) of all-day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P in both normal patients (with SD 11) and abnormal patients (with SD ≥ 11). Results: Out of a total of 114 patients, 18 (15.8%) non-hypertensive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remaining 96 (84.3%) were classified based on the degree of hypertension. BPV in all these patients was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male gender, a mild or moderate degree of hypertension, high prevalence of non-dipping, diabetes, use of beta-blockers as antihypertensive medicatio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BMI, and increased day-time variability. Conclusion: Variability in blood pressure influenced by different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factor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In order to reduce the burden of disease and for a better quality of life for hypertensive patients, it is important that physicians start considering lowering BPV in addition to reducing physiological BP lev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Determinants DIASTOLIC Essential Hypertension SYSTOLIC
下载PDF
Determinants of High Blood Pressure and Quality of Management in Three Regions of Benin
2
作者 Mohamed Lamine Dramé Corine Houehanou +8 位作者 Paulin Sogbohossou René Paré Armand Ekambi Carmelle Mizéhoun-Adissoda Dismand Houinato Karel Gyselinck Michael Marx Maria Rosáttrio Oliveira Martins Paulo Ferrinho 《Ope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18年第1期14-28,共15页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work was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associated factors and quality of high blood pressure (HBP) management in three regions of Benin in 2015. Methodology: This wa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work was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associated factors and quality of high blood pressure (HBP) management in three regions of Benin in 2015. Methodology: This wa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with two components. The first component included adults aged from 18 to 69 years, selected using a three-stage random sampling within the households. Data were collected thanks to the French version of the WHO STEPS instrument. Anthropometric data, including blood pressure, capillary fasting glucose and total cholesterol were measured according to standard procedures. The second component included Public Health Centers (PHC) selected by a random stratified multi-stage sampling. Data were collected on the structures and the processes of HBP management using the standardized tool for assessing the capacities of management of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in peripheral health centers provided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sults: A total of 4816 participa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first component. The mean age was 35.8 ± 12.7 years. The weighted prevalence of HBP was 27.9%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25.6 - 30.2]). It was higher in the 60 - 69 years compared to the lower age groups (Adjusted Odd-ratio (ORa) = 5;95% CI [3.9 - 6.5)]). HBP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urban residence (ORa = 1.26;95% CI [1.24 - 1.28]), obesity (ORa = 1.46;95% CI [1.43 - 1.50]), hyperglycemia (ORa = 1.13;95% CI [1.10 - 1.15)]) and hypercholesterolemia (ORa = 1.64;95% CI [1.59 - 1.70)]). A total of 27 PHC were included in the second component. Taking blood pressure and other anthropometric measurements was not routine in PHC. Several essential medicines were not available in the PHC. A low level of community involvement in the management of HBP was noted. Conclusion: This study confirms the high prevalence of HBP and shows inadequacies in its management in the targeted PHC. More appropriat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for HBP should be implem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blood pressure Determinants MANAGEMENT BENIN
下载PDF
不同血压管理模式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管理的影响
3
作者 张文强 于志一 +4 位作者 孙桂霞 王涛 秦冉冉 武琼 于海初 《精准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26-231,共6页
目的探讨远程监测血压管理模式、自我监测血压管理模式及门诊血压管理模式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血压达标率的影响。方法招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41例,随机分为远程组156例、非远程组144例及常规组141例。远程组及非远程组患者配... 目的探讨远程监测血压管理模式、自我监测血压管理模式及门诊血压管理模式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血压达标率的影响。方法招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41例,随机分为远程组156例、非远程组144例及常规组141例。远程组及非远程组患者配发相同型号智能电子血压计,分别按照远程监测血压管理模式和自我监测血压管理模式进行血压管理;常规组患者按照门诊血压管理模式进行血压管理,定期到社区门诊由医师测量血压。记录所有患者管理前及管理6个月后诊室血压水平、血压达标率、用药情况、体质量指数、腰围及生活方式等情况。结果与管理前比较,管理6个月后,三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下降(t=5.611~14.434,P<0.05),远程组收缩压和舒张压管理前后差值均显著高于常规组与非远程组(F=-2.984~-14.803,P<0.05)。管理6个月后,远程组血压达标率显著高于常规组与非远程组(χ^(2)=12.688、14.066,P<0.05),远程组服用降压药物种数显著高于常规组及非远程组(F=38.571,t=5.859、8.325,P<0.05),远程组联合用药比例高于非远程组及常规组(χ^(2)=31.058、56.524,P<0.05);常规组与非远程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在改善生活方式方面,管理前及管理6个月后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远程监测血压管理模式相较于自我监测血压管理模式和门诊血压管理模式能更好地管理血压,提高患者的血压达标率,并提高患者联合用药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压测定 远程医学 疾病管理 自我管理 门诊医疗
下载PDF
头部血压连续检测算法研究与系统设计
4
作者 苏文鹏 庞宇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110,151,共9页
血压参数是医学中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基础,在病理分析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头部的血压变化不仅反映了头部血液供给是否充足,还体现着中枢神经系统的运行正常与否,因此对于头部血压的实时检测十分必要。针对头部血压测量困难的问题... 血压参数是医学中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基础,在病理分析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头部的血压变化不仅反映了头部血液供给是否充足,还体现着中枢神经系统的运行正常与否,因此对于头部血压的实时检测十分必要。针对头部血压测量困难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光电容积脉搏波信号的可穿戴头部血压检测装置的设计方法。通过光环境传感器获取额头处的脉搏波信号。采用数字滤波器滤除额头处脉搏波信号的高频噪声、小波滤波法去除基线漂移、差分阈值法提取脉搏波波形特征,最终逐步回归拟合得出血压的计算模型。该系统采用可穿戴设计,经测试比较,与血压测量金标准的水银血压计听诊法测量血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参数测定法 血压测量 基线漂移 差分阈值
下载PDF
血液净化设备血压测量模块的计量检测初探
5
作者 李颖 王充 +1 位作者 高艳均 张东亮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4年第2期187-193,共7页
目的血液净化设备血压测量模块在实际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血压测量值波动较大及血压测量值准确性不确定的现象。为此,本文针对血液净化设备血压测量模块进行计量检测,评估其临床使用中的准确性。方法基于血液净化设备血压测量模块的设... 目的血液净化设备血压测量模块在实际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血压测量值波动较大及血压测量值准确性不确定的现象。为此,本文针对血液净化设备血压测量模块进行计量检测,评估其临床使用中的准确性。方法基于血液净化设备血压测量模块的设计原理,依据国内《JJG 692—2010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检定规程》,并参考美国高血压学会颁布的BHS标准,以及美国国家标准学会与美国医疗器械促进协会联合颁布的ANSI/AAMI标准,利用ProSim 8生命体征模拟仪,对血液净化设备血压测量模块进行血压示值重复性(收缩压、舒张压)及血压示值准确性(收缩压、舒张压)检测。检测涉及威高日机装及费森尤斯2种品牌的4种机型,共计27台血液净化设备。结果参与本次检测的血液净化设备血压测量模块的血压示值重复性合格率均为100%;血压示值准确性具有随标准血压设定值的增高而降低的趋势,不同机型的血压测量模块在血压类型(收缩压/舒张压)、血压示值区间、血压示值误差数值等方面表现出各自的特点,且存在一定比例的血压示值准确性不合格率。结论在实际临床使用过程中,血液净化设备血压测量模块具有血压示值重复性好,血压示值准确性存在一定问题的特点。因此,关注并定期开展血液净化设备血压测量模块计量检测工作,对于及时发现血压测量模块使用问题,为临床工作中准确进行患者血压监测提供设备和技术保证是非常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净化设备 血压测量模块 计量检测 准确性 重复性
下载PDF
老年人群高血压发病特点及动态血压监测在疾病管理中的作用
6
作者 俞杨 渠井泉 顾海平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1305-1307,1311,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疾病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在本中心就诊的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血压节律特点将其分为杓型组(n=12)、非杓型组(n=42)和反杓型组(n=26)。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疾病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在本中心就诊的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血压节律特点将其分为杓型组(n=12)、非杓型组(n=42)和反杓型组(n=26)。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节律、血压均值及血压变异性,分析导致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非杓型组的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与杓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杓型组的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负荷值、夜间舒张压负荷值与杓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组、反杓型组靶器官损害发生率均高于杓型组(均P<0.05);非杓型组与反杓型组靶器官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和非杓型节律是杓型组及非杓型组靶器官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反杓型血压节律是杓型组及反杓型组靶器官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非杓型和反杓型血压节律的老年人更容易发生靶器官损害,动态血压监测是一种有效的监测方法,可用于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和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疾病管理 血压测定 老年人
下载PDF
有创血压监测换能器固定装置的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徐珏华 刘帅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3年第5期478-480,共3页
目的 设计有创血压监测换能器固定装置,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换能器固定器包括调节带、固定底座、气泡水平尺三部分组成。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重症监护室行有创血压监测的患者60例,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对照组使用床旁固定杆固定... 目的 设计有创血压监测换能器固定装置,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换能器固定器包括调节带、固定底座、气泡水平尺三部分组成。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重症监护室行有创血压监测的患者60例,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对照组使用床旁固定杆固定压力传感器,试验组使用换能器固定装置将压力传感器固定进行测压。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体位血压监测的准确性、换能器移位或滑脱率、皮肤损伤及护士满意度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不同角度的固定方法对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换能器脱落率为0、偏移(0.80±1.45) cm、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损伤的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士总体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结论 有创血压监测换能器固定装置在确保测压准确性的同时,应用安全、便捷,护士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测定 换能器 压力 固定 危重病护理
下载PDF
基于脉搏波法血压模块的监护仪血压示值重复性检定情况探讨
8
作者 索彦彦 陈成新 +1 位作者 唐翡 李许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23年第9期94-97,共4页
多参数监护仪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其基本要求是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针对周期检定工作愈发重要。JJG 1163-2019《多参数监护仪检定规程》为多参数监护仪检定提供了统一的技术依据。日常检定工作中,某款采用的基于脉搏波法血压模块的多参数... 多参数监护仪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其基本要求是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针对周期检定工作愈发重要。JJG 1163-2019《多参数监护仪检定规程》为多参数监护仪检定提供了统一的技术依据。日常检定工作中,某款采用的基于脉搏波法血压模块的多参数监护仪血压示值重复性出现异常,对其输出波形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并未按照JJG 1163-2019中“血压示值重复性”进行测试和验证。经研发人员对该监护仪进行软件及硬件升级后,成功解决了血压示值重复性异常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参数监护仪检定 血压示值重复性 脉搏波法
下载PDF
护理人员测量血压技能和相关知识调查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秀兰 路希敬 +1 位作者 韩法章 张春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2,共2页
为了解护理人员正确测量血压技能和相关知识掌握程度 ,随机对我院 162名护理人员进行了有关血压测量技能及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70 .3 7%的护理人员能够掌握血压测量的基本技能和相关知识。不同护龄、不同职称护理人员掌握程度无... 为了解护理人员正确测量血压技能和相关知识掌握程度 ,随机对我院 162名护理人员进行了有关血压测量技能及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70 .3 7%的护理人员能够掌握血压测量的基本技能和相关知识。不同护龄、不同职称护理人员掌握程度无统计学意义 ,但与学历、科室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人员 相关知识 血压测量 掌握程度 科室 问卷调查 基本技能 调查研究 基本操作技能 职称
下载PDF
北京城乡老年人高血压与抑郁的关系 被引量:26
10
作者 张钰聪 刘洪军 +2 位作者 孟琛 吴晓光 汤哲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20-523,共4页
目的分析北京市城乡老年人血压与应用抑郁量表(CES-D)检测出的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于2000年对一个流行病学队列研究人群2 656例老年人进行血压测量及CES-D的检查,同时进行人口学因素及慢性病情况的调查。结果2 656例老人平均收缩压为(1... 目的分析北京市城乡老年人血压与应用抑郁量表(CES-D)检测出的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于2000年对一个流行病学队列研究人群2 656例老年人进行血压测量及CES-D的检查,同时进行人口学因素及慢性病情况的调查。结果2 656例老人平均收缩压为(141.16±23.88)mm Hg(1 mm Hg=0.133 kPa),平均舒张压为(80.28±12.15)mm Hg。CES-D平均得分(6.89±9.05)分。其中有抑郁症状者362例(13.6%)。收缩压≥160 mm Hg者抑郁发生率为16.9%,舒张压≥90 mm Hg者抑郁发生率为18.4%,分别显著高于收缩压<160 mm Hg者(12.8%)和舒张压<90 mm Hg者(12.2%),分层分析显示,女性、年龄<75岁、不吸烟的老人收缩压及舒张压增高者抑郁症状出现的比例增大;居住于城市、非文盲、已知有高血压史、高血压史10年以上的老人收缩压增高更易出现抑郁症状;而居住于农村、文盲、高血压史小于10年的老人舒张压增高更易出现抑郁症状。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舒张压增高、慢性病史、女性、文盲、农村老人易患抑郁。结论老年人血压增高与抑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抑郁症 更年期 血压测定 流行病学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脉压差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广明 孙雯 +5 位作者 冯淑芝 曹丽 罗洁 张佚 王佩显 任晓阳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89-290,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EH)患者脉压差(PP)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横截面积(CSA)的关系。方法:在接受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EH患者中,按PP 75 mmHg为界分为两组,每组30例,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IMT和CSA。结果:PP≥75mmHg组PP与IMT... 目的:探讨高血压(EH)患者脉压差(PP)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横截面积(CSA)的关系。方法:在接受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EH患者中,按PP 75 mmHg为界分为两组,每组30例,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IMT和CSA。结果:PP≥75mmHg组PP与IMT、CSA具有相关性,r分别为0.352,0.439(P<0.01)。PP≥75mmHg组IMT、CSA与PP<75mmHg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EH患者PP增宽是IMT、CSA的重要血流动力学因素,可能是EH并发症的最佳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脉压差 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压测定
下载PDF
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患儿24h动态血压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丽 陈建军 +2 位作者 金红芳 唐朝枢 杜军保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3-347,共5页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neurally mediated syncope,NMS)患儿24 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中各项参数的变化,并分析24 h动态血压变化模式对NMS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2007年7月至2008年3月在北京...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neurally mediated syncope,NMS)患儿24 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中各项参数的变化,并分析24 h动态血压变化模式对NMS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2007年7月至2008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NMS患儿47例,其中男20例,女27例,年龄平均(11.7±2.8)岁;同时匹配对照组儿童23例,其中男12例,女11例,平均年龄(11.0±3.2)岁。进行血流动力学类型检测,将NMS患儿分为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组[共16例,其中男7例,女9例,平均年龄(11.5±2.8)岁]和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drome,POTS)组[共31例,其中男13例,女18例,年龄平均(11.7±2.9)岁]。比较呈现不同血流动力学模式的儿童24 h动态血压中的各项参数的变化及24 h动态血压变化模式对NMS的诊断价值。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结果:POTS组的全天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和夜间平均收缩压比对照组分别增高了8.26%、6.66%和6.03%,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VS组患儿的全天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和夜间平均收缩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VVS组和POTS组患儿的收缩压昼夜差值分别减少了35.92%和28.42%,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VVS组和POTS组患儿的全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以及舒张压昼夜差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血压波动曲线结果表明,在VVS组及POTS组中,呈现"非勺型"者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8.8%vs17.4%,64.5%vs17.4%,P<0.01),但"非勺型"者的比例在VVS组和POTS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血压"非勺型"对于诊断NMS的敏感度为66.0%,特异度为82.6%,诊断符合率为71.4%。结论:NMS患儿的自主神经功能调节失衡,24 h动态血压变化模式对NMS具有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厥 自主神经系统 血压测定 儿童
下载PDF
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小卒中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渝 朱炬 +4 位作者 张哲成 张静 田丽 王玉文 孙弦 《天津医药》 CAS 2015年第9期1008-1011,共4页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BPV)与高血压小卒中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方法选取高血压小卒中患者200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稳定组(182例)和恶化组(18例),比较2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BPV,24 h收缩压血压变异系...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BPV)与高血压小卒中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方法选取高血压小卒中患者200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稳定组(182例)和恶化组(18例),比较2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BPV,24 h收缩压血压变异系数(24 h CVSBP)、24 h舒张压血压变异系数(24 h CVDBP)、白昼收缩压血压变异系数(d CVSBP)、白昼舒张压血压变异系数(d CVDBP)、夜间收缩压血压变异系数(n CVSBP)、夜间舒张压血压变异系数(n CVDBP)。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小卒中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的BPV相关因素。结果与稳定组比较,恶化组24 h CVSBP为17.75%(17.54%,19.26%)vs 12.78%(10.67%,14.39%)、24 h CVDBP为25.48%(20.77%,27.87%)vs 17.95%(14.88%,21.46%)、d CVSBP为18.61%(17.65%,20.65%)vs 12.30%(10.10%,14.75%)、d CVDBP为25.65%(21.25%,29.78%)vs 17.76%(14.89%,22.19%)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 CVSBP、d CVSBP是高血压小卒中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结论 24 h BPV和白昼BPV增加可能与高血压小卒中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有关,在卒中急性期和二级预防中应关注BP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高血压 监护 血压测定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卒中 预后 血压变异性
下载PDF
刺激兔颈交感神经节及椎动脉对血压影响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51
14
作者 贺俊民 陈忠和 +5 位作者 韦贵康 叶军 翁泰来 卢献群 陆美芬 周倩娜 《中国骨伤》 CAS 2000年第3期144-146,共3页
目的 了解颈椎及其周围的软组织与颈椎性血压异常的关系 ,探讨颈椎性血压异常的发病机理。方法 以健康大耳白兔 5 0只 ,暴露双侧颈前及颈后交感神经节和椎动脉 ,直接给予牵拉、压迫、电刺激 ,并用电动记纹鼓记录刺激前、后股动脉的血... 目的 了解颈椎及其周围的软组织与颈椎性血压异常的关系 ,探讨颈椎性血压异常的发病机理。方法 以健康大耳白兔 5 0只 ,暴露双侧颈前及颈后交感神经节和椎动脉 ,直接给予牵拉、压迫、电刺激 ,并用电动记纹鼓记录刺激前、后股动脉的血压变化。结果 压迫、牵拉刺激使兔的动脉血压变化较大 ,电刺激使动脉血压变化较小 ;颈前交感神经节被上述刺激后 ,血压呈上升趋势为主 ,同样的方法刺激颈后交感神经节后 ,血压呈下降趋势为主 ,以相同的刺激施于椎动脉后 ,血压呈微弱变化。结论 同样的刺激方法 ,施加于不同的部位 ,血压可呈上升或下降趋势的变化 ,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参考性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交感神经 椎动脉 血压测定
下载PDF
谷峰比值和平滑指数在降压药物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4
15
作者 山缨 李勇 范维琥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8-162,共5页
目的 :探讨谷峰比值合理计算方法 ,并比较其与平滑指数反映降压药物降压作用的稳定性。方法 :结合乐卡地平在高血压病人中的疗效研究 ,6 0例病人分别在治疗wk 0 ,6 ,8末进行 3次 2 4h动态血压检测。以不同方法计算服药后峰 /谷效应值、... 目的 :探讨谷峰比值合理计算方法 ,并比较其与平滑指数反映降压药物降压作用的稳定性。方法 :结合乐卡地平在高血压病人中的疗效研究 ,6 0例病人分别在治疗wk 0 ,6 ,8末进行 3次 2 4h动态血压检测。以不同方法计算服药后峰 /谷效应值、谷峰比值和平滑指数 ,并比较其重复性。结果 :以 2h时间段进行计算 ,峰 /谷效应值下降最少 ,重复性增加明显。以治疗有效病人为对象计算谷峰比值为正态分布 ,分布相对集中。治疗wk 6末和wk 8末相比 ,平滑指数重复性优于谷峰比值。结论 :建议在降压药疗效评价中取降压幅度最大的相邻 2h时间段计算峰效应值 ,下次服药前 2h时间段计算谷效应值 ,选择治疗有效病人计算谷峰比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压监测仪 谷峰比值 平滑指数 药物评价 降压药物
下载PDF
老年隐蔽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胡小亮 王梦洪 +1 位作者 郑泽琪 彭景添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88-1290,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隐蔽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特点,为临床干预这类高血压患者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选择健康体检的老年人454例,根据门诊血压测量结果及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持续高血压组156例、隐蔽性高血压组98例和理想血压组200例。比较3... 目的分析老年隐蔽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特点,为临床干预这类高血压患者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选择健康体检的老年人454例,根据门诊血压测量结果及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持续高血压组156例、隐蔽性高血压组98例和理想血压组200例。比较3组血压变异性特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持续高血压组、隐蔽性高血压组动态血压参数和血压变异性明显高于理想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持续高血压组患者体重指数、空腹血糖、24h收缩压、24h舒张压明显高于隐蔽性高血压组,吸烟比例明显低于隐蔽性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隐蔽性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血压变异,这可能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靶器官损害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压监测 便携式 血压测定 弹性蛋白 弹性组织 血管阻力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血压变异性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徐燕 王梦琳 高旭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10-1212,1215,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血压变异性(BPV)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对2011年10月—2012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高血压患者共178例监测24 h动态血压,测定血清hs-CRP和血脂等生化指标。根据hs-CRP四...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血压变异性(BPV)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对2011年10月—2012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高血压患者共178例监测24 h动态血压,测定血清hs-CRP和血脂等生化指标。根据hs-CRP四分位值将患者分为4组,比较24 h、日间和夜间时段的血压均值及标准差(SD,以SD作为BPV的指标)。hs-CRP与不同时段的血压、SD等自变量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与hs-CRP第1四分位组相比,夜间收缩压SD(SBP-SD)在第4四分位组明显增高,舒张压SD(DBP-SD)在第4四分位组也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时段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在各四分位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夜间SBP-SD(β=0.228,P<0.01)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β=-0.190,P<0.05)与hs-CRP独立相关。结论高血压患者BPV与炎性因子hs-CRP密切相关,提示炎症可能是BPV致靶器官损害的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压变异性 炎症 C反应蛋白质 血压测定
下载PDF
北京城乡老年人高血压现状调查 被引量:22
18
作者 马丽娜 汤哲 +6 位作者 赵晓玲 关绍晨 方向华 吴晓光 刁丽君 刘洪军 孙菲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了解北京城乡老年人高血压的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地区年龄≥60岁的老年人2277例进行血压测量及相关资料的收集。结果 2277例老年人中,高血压患者1275例,北京地区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56.0%,知晓率为57.7%,... 目的了解北京城乡老年人高血压的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地区年龄≥60岁的老年人2277例进行血压测量及相关资料的收集。结果 2277例老年人中,高血压患者1275例,北京地区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56.0%,知晓率为57.7%,治疗率为56.2%,治疗后控制率为36.4%。结论高血压患病率高,但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必须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提高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患病率 血压测定 抗高血压药 健康调查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监测情况调查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冯国飞 袁慧 +4 位作者 谢志泉 徐加加 孙宁宁 陈颖仪 林仲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584-587,共4页
目的调查广州市65岁以上离退休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监测的相关知识及行为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3~5月在我院参加离退休干部体检和社区健康体检的高血压患者765例,其中家庭测血压354例(测量组),家庭未测血压411例(未测组)。进行横断面... 目的调查广州市65岁以上离退休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监测的相关知识及行为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3~5月在我院参加离退休干部体检和社区健康体检的高血压患者765例,其中家庭测血压354例(测量组),家庭未测血压411例(未测组)。进行横断面调查,包括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生命体征、既往疾病史、检验结果等)和家庭血压测量频率、测量时间、血压达标情况等。结果765例高血压患者中,每天测血压224例(29.3%),每天多次测血压32例(4.2%),无固定时间测血压98例(12.8%)。晨起测血压205例(26.8%),睡前测血压12例(1.6%),晨起+睡前测血压17例(2.2%),有症状时测血压120例(15.7%)。测量组降压目标知晓率和达标率明显高于未测组(33.9%vs 22.4%,P=0.000;53.7%vs 44.0%,P=0.008),收缩压明显低于未测组[(137.46±18.23)mm Hg vs(140.78±18.36)mm Hg,P=0.008]。结论调查人群中家庭血压监测率不高,且家庭血压相关知识认知不足,医护人员在健康教育中应着重加强家庭血压相关知识指导及培训,以提高血压达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压测定 健康教育 患病率
下载PDF
国产与进口奥美沙坦酯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与安全性的比较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菁 秦廷莉 +5 位作者 赵洛沙 龚和禾 王浩 曹蘅 姜红 柯元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75-1278,共4页
目的通过与进口奥美沙坦酯比较,评价国产奥美沙坦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入选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22例,按1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10例和对照组... 目的通过与进口奥美沙坦酯比较,评价国产奥美沙坦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入选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22例,按1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10例和对照组112例,分别接受国产或进口奥美沙坦酯20mg口服治疗。4周后如诊室坐位血压<140/90mm Hg(1mm Hg=0.133kPa)则维持原剂量;血压未达标者加量至国产奥美沙坦酯40mg+安慰剂2片,或进口奥美沙坦酯40mg+安慰剂2片,服药至8周末。在基线和第8周时分别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结果与基线比较,治疗4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诊室坐位血压平均降幅分别为(20.24±13.13)/(15.03±6.79)mm Hg vs(18.66±10.41)/(14.24±5.90)mm Hg;8周后分别为(22.50±11.61)/(16.57±6.33)mm Hg vs(21.78±11.24)/(16.08±6.02)mm 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24h血压平均降幅分别为(8.8±3.0)/(10.8±2.8)mm Hg vs(8.9±4.0)/(9.2±4.2)mm 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国产奥美沙坦酯治疗能有效、安全地降低血压,其降压幅度及平稳性与进口奥美沙坦酯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抗高血压药 受体 血管紧张素 2型 血压监测 便携式 血压测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