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animal models of neurodegeneration 被引量:6
1
作者 Mohammad Uzair Turki Abualait +4 位作者 Muhammad Arshad Woo-Kyoung Yoo Ali Mir Reem Fahd Bunyan Shahid Bashir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2期251-265,共15页
Brain stimulation techniques offer powerful means of modulating the physiology of specific neural structures. In recent years, 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techniques, such as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 ... Brain stimulation techniques offer powerful means of modulating the physiology of specific neural structures. In recent years, 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techniques, such as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 and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have emerged as therapeutic tools for neurology and neuroscience. However, the possible repercussions of these techniques remain unclear, and there are few reports on the incisive recovery mechanisms through brain stimulation. Although several studies have recommended the use of 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in clinical neuroscience, with a special emphasis on TMS, the suggested mechanisms of action have not been confirmed directly at the neural level. Insights into the neural mechanisms of 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would unveil the strategies necessary to enhanc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this progressive approach. Therefore, animal studies investigating the mechanisms of TMSinduced recovery at the neural level are crucial for the elaboration of 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Translational research done using animal models has several advantages and is able to investigate knowledge gaps by directly targeting neuronal levels. In this review, we have discussed the role of TMS in different animal models, the impact of animal studies on various disease states, and the findings regarding brain function of animal models after TMS in pharmacology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heimer's disease DEPRESSION glial cells NEUROREHABILITATION Parkinson's disease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卒中后传导性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治疗效果研究
2
作者 张大华 宋为群 +3 位作者 张甜甜 程亦男 汪洁 赵钰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78-683,共6页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干预左侧大脑外侧裂后部颞顶联合区对卒中后传导性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1年6月至2024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卒中后失语症患者。本研究采用自身交叉...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干预左侧大脑外侧裂后部颞顶联合区对卒中后传导性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1年6月至2024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卒中后失语症患者。本研究采用自身交叉随机对照试验,入组患者经西方失语成套测验诊断标准评估为传导性失语。将12例卒中后传导性失语症患者完全随机分为A组(治疗顺序:A期—洗脱期—B期)和B组(治疗顺序:B期—洗脱期—A期),各6例。A期为tDCS真干预联合言语语言训练,B期为tDCS假干预联合言语语言训练,洗脱期仅接受言语语言训练,每期均训练5 d。tDCS阳极为刺激电极,放置于刺激靶点;阴极为参考电极,放置于右侧肩部。tDCS的强度为1.4 mA,真刺激为20 min/次,假刺激仅30 s/次后自动停止,均2次/d,共治疗10次。言语语言训练30 min/次,2次/d,共训练10次。A、B期治疗前和治疗后立即进行复述和视图命名(训练项和非训练项)功能检查,并比较A期与B期治疗前后复述和视图命名(训练项和非训练项)功能评分的差值。结果(1)A组与B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康复治疗前,A组与B组患者复述和视图命名(训练项、非训练项)功能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A组与B组内洗脱期治疗前后复述和视图命名(训练项、非训练项)功能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与B期治疗前后的差值比较,A期患者治疗前后复述功能、视图命名(训练项)、视图命名(非训练项)功能评分的差值均较高[分别为(6.9±1.4)分比(2.2±1.0)分,t=9.604;(6.2±1.2)分比(1.8±1.1)分,t=9.277;(6.5±1.0)分比(1.5±1.0)分,t=12.247;均P<0.01]。结论初步分析显示,tDCS对左侧大脑外侧裂后部颞顶联合区脑组织的干预可能有助于改善卒中后传导性失语症患者复述和视图命名(训练项和非训练项)能力。本研究样本量较少,结果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名不能 失语 传导性 经颅直流电刺激 复述功能 视图命名
下载PDF
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海泉 胡川 +2 位作者 黄磊 路伟 王欣 《康复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110-116,共7页
目的 观察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D-tDCS)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2月在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康复医学部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HD-tDCS... 目的 观察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D-tDCS)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2月在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康复医学部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HD-tDCS组、悬吊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过程中有4例因中途出院无法继续接受治疗而脱落,其中对照组3例,HD-tDCS组1例,最终对照组、HD-tDCS组、悬吊组和联合治疗组分别纳入27、29、30、30例。对照组接受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等常规康复治疗,25 min/d,1次/d,5 d/周,持续治疗8周;HD-tDCS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HD-tDCS治疗,主要刺激电极置于偏瘫侧脑初级运动皮层M1区(C3/C4),4个接受极分别置于M1区四周约3.5 cm处的C1/C2、C5/C6、FC3/FC4、CP3/CP4区,电流恒定强度2 mA,电流起伏时间30 s,20 min/次,1次/d,5 d/周,持续治疗8周;悬吊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偏瘫侧下肢分离组合运动、动态闭链稳定运动、骨盆摆动和放松运动等悬吊运动训练,25 min/次,1次/d,5 d/周,持续治疗8周;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HD-tDCS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8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下肢部分(FMA-LE)评定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患者平衡功能;采用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FAC)评定患者功能性步行能力;采用视频步态分析系统评定患者步态时空参数(步频、步速、步长和步行周期)。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4组治疗4、8周后FMA-LE评分、BBS评分、FAC等级及步态时空参数(步频、步速、步长和步行周期)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HD-tDCS组、悬吊组同一时间点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4、8周后FMA-LE、BBS评分均明显更高,治疗8周后FAC等级及步态时空参数(步频、步速、步长及步行周期)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tDCS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 悬吊运动训练 下肢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步行能力
下载PDF
在线和离线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健康成年人手指运动技能学习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4
作者 牛茂林 赵潭 +1 位作者 刘晓丽 郭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57-964,共8页
目的观察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D-tDCS)不同刺激时机(在线刺激、离线刺激)对健康成年人手指运动技能学习效果的影响。方法2022年3月至11月,在沈阳体育学院招募右利手男性受试者31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在HD-tDCS在线刺激、离线刺激以及... 目的观察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D-tDCS)不同刺激时机(在线刺激、离线刺激)对健康成年人手指运动技能学习效果的影响。方法2022年3月至11月,在沈阳体育学院招募右利手男性受试者31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在HD-tDCS在线刺激、离线刺激以及假刺激下,完成顺序视觉等距捏力任务学习,共3 d。观察每天运动技能学习量、运动技能学习总量和速度-精度函数(SAF)。结果各组运动技能学习量均增加,在线刺激组增加最多(F=24.692,P<0.001),且第3天时,显著高于离线刺激组(t=4.732,P<0.001)和假刺激组(t=3.839,P=0.004)。运动技能学习总量:在线刺激组=离线刺激组>假刺激组。在线刺激组SAF高于离线刺激组和假刺激组。结论HD-tDCS刺激可提高健康受试者手指运动技能学习效果,在线刺激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 在线刺激 离线刺激 运动技能学习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在卒中后认知障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姜欣琳 朱明跃 +3 位作者 范磊 朱文欣 修雨薇 刘元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3期144-148,共5页
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其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可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非侵入性脑刺激(NIBS)具有无创、安全及操作方便等优点,易被患者接受。NIBS在PSCI的治疗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特别是代表性的重... 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其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可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非侵入性脑刺激(NIBS)具有无创、安全及操作方便等优点,易被患者接受。NIBS在PSCI的治疗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特别是代表性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在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目前,NIBS尚无标准化治疗方案,治疗效果个体化差异大。本研究针对NIBS治疗PSCI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等进行综述,讨论NIBS的未来应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认知障碍 非侵入性脑刺激 重复经颅磁刺激 经颅直流电刺激
下载PDF
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6
作者 闫杰 周静 +3 位作者 赵敬璞 张清芳 周明超 王玉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5110-5115,共6页
背景:近年来,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因其非侵入性调控大脑功能的潜在益处而备受关注,但目前仍未有研究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目的:对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研究现状及热点趋势。方法:从Web of Science(WOS)核... 背景:近年来,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因其非侵入性调控大脑功能的潜在益处而备受关注,但目前仍未有研究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目的:对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研究现状及热点趋势。方法:从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检索2010-01-01/2023-05-06发表的与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相关的英文文献,应用VOSviewer软件对纳入文献的来源期刊、国家/地区、作者、机构、被引文献和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探索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热点。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336篇文献,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的发文量逐年增加。其中,美国的发文量最多(141篇),被引次数为4221,中国发文量仅次于美国(70篇),被引次数为401。②《Brain Stimulation》是发文量最多的期刊(28篇),Marom Bikson是发文量最多的作者(37篇),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是发文量最多的机构(35篇)。③运动皮质、调控、工作记忆、兴奋性及背外侧前额叶是该领域出现频次排名前5的关键词。近5年的热点关键词主要包括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脑网络及刺激强度等。④目前,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领域的研究文献数量相对较少,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这反映出该领域具备较大的研究潜力。预计该领域的研究将持续聚焦于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在认知精神类疾病的应用,并基于脑网络进一步揭示其作用于运动皮质及背外侧前额叶等靶点的治疗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研究现状 热点趋势
下载PDF
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踝关节跖背屈疲劳任务中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
7
作者 于常晓 占江龙 +3 位作者 沈斌 周俊鸿 徐琳峰 傅维杰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298,共6页
目的探究踝关节跖背屈疲劳任务中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igh-definition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HD-tDCS)对H-反射和M-波的调控效果,为HD-tDCS减轻神经肌肉疲劳的实际应用提供方向。方法招募20名健康青年男性受试者,... 目的探究踝关节跖背屈疲劳任务中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igh-definition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HD-tDCS)对H-反射和M-波的调控效果,为HD-tDCS减轻神经肌肉疲劳的实际应用提供方向。方法招募20名健康青年男性受试者,随机分为真刺激组和假刺激组各10名。对受试者采取连续5 d的单盲HD-tDCS干预(时间20 min;强度2 mA;靶点Cz),干预前1天采集受试者安静条件下的H-反射和M-波,跖屈肌最大自主收缩(maximal voluntary isometric contraction,MVIC)时的M-波,跖屈肌和背屈肌MVIC力矩,并进行一次踝关节跖背屈运动性疲劳任务,以确定受试者达到该任务疲劳的时间。干预后1天进行与第1次疲劳任务相同的运动时间,并进行后测的数据采集。采用重复测量双因素(刺激方案×疲劳前后)方差分析其自变量对受试者肌肉力学特性、α运动神经元传导特性各指标的影响。结果相较于疲劳前,两组疲劳后的自主激活值(voluntary activation,VA)、H-反射最大值(maximal H-reflex,H_(max))、M-波最大值(maximal M-wave,Mmax)、跖屈肌和背屈肌MVIC力矩均显著降低(P<0.05),但相比于真刺激组,假刺激组的VA和背屈肌MVIC力矩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连续5 d的HD-tDCS干预有助于提高脊髓节段α运动神经元的活性,且能抑制跖背屈疲劳诱发的外周“神经-肌肉”接头处信息传递能力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 最大自主收缩 神经冲动 皮质-脊髓通路 α运动神经元活性 肌肉疲劳
下载PDF
多巴丝肼联合重复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对帕金森疾病患者运动和非运动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康乐乐 苗婵婵 高海茸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059-1063,共5页
目的:探讨多巴丝肼联合重复经颅直流电刺激(rTMS)治疗对帕金森疾病(PD)患者运动和非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各48例。单一组患者口服多巴丝肼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 目的:探讨多巴丝肼联合重复经颅直流电刺激(rTMS)治疗对帕金森疾病(PD)患者运动和非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各48例。单一组患者口服多巴丝肼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rTMS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帕金森评估量表(UPDRS)评分)]、运动能力[Barthel指数、肌张力(MAS)]、认知能力[(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大脑皮质兴奋性指标[动作诱发电位(MEP)、静息运动阈值(RMT)]、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估量表(GQOL-74)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UPDRS评分、MAS、RMT均下降(P<0.05),且联合组低于单一组(P<0.05);Barthel指数、MoCA、MEP、GQOL-74评分均上升(P<0.05),且联合组高于单一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TMS联合多巴丝肼可有效改善PD患者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大脑皮质兴奋性,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丝肼 重复经颅直流电刺激 帕金森病 运动能力
下载PDF
HD-tDCS及雷达认知训练游戏提升雷达操纵员绩效研究
9
作者 马晓岩 卢宏亮 +2 位作者 张志龙 尹海军 朱霞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45-351,355,共8页
目的比较联合或单独使用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D-tDCS)与雷达认知训练游戏对雷达操纵员绩效提升的效果,探讨雷达操纵员更加实效的新训练方法。方法将87名被试随机分为联合组(n=23)、训练组(n=22)、刺激组(n=21)及对照组(n=21);采用HD-t... 目的比较联合或单独使用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D-tDCS)与雷达认知训练游戏对雷达操纵员绩效提升的效果,探讨雷达操纵员更加实效的新训练方法。方法将87名被试随机分为联合组(n=23)、训练组(n=22)、刺激组(n=21)及对照组(n=21);采用HD-tDCS对现役雷达操纵员左侧背外侧前额叶持续干预9 d(1次/d,20 min/次),同步或单独进行雷达认知训练游戏;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工作记忆、注意力、雷达认知训练游戏成绩及操纵员专业训练成绩的变化。结果所有成绩组别主效应均不显著;时间与组别交互效应显著的有认知能力测评2-back任务ACC成绩(P=0.02)、4-back任务RT成绩(P<0.01)、三维1-back任务ACC成绩(P=0.06边缘显著)、雷达认知训练游戏默记航线RT成绩(P<0.01)及双批航线RT成绩(P<0.01);仅时间主效应显著的有工作记忆广度任务正确最大值成绩(P<0.01)、3-back任务RT成绩(P=0.04)、注意广度任务ACC成绩(P=0.02)、精神运动警觉性任务ACC成绩(P<0.01)、默记航点ACC成绩(P<0.01)、默记航点RT成绩(P<0.01)、默记航线ACC成绩(P<0.01)、双批航线ACC成绩(P<0.01)、多批航点ACC成绩(P<0.01)、多批航点RT成绩(P<0.01)、雷达操纵员机下练习科目心算天线俯仰角成绩(P=0.04)及口报航点距离方位角成绩(P<0.01)。结论HD-tDCS及雷达认知训练游戏可以提升操纵员绩效水平,前者在安全性及实效性方面均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后者经再优化后可直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 雷达认知训练游戏 雷达操纵员 认知能力
下载PDF
Electrical Brain Stimulation to Treat Neurological Disorder
10
作者 Bahman Zohuri David R.Modisette 《Journal of Health Science》 2019年第2期123-128,共6页
Neurological disorders with symptoms such as chronic pain,depression,and insomnia are widespread.Very weak electric fields applied through the skull can enhance or diminish neural activity and modulate brain waves in ... Neurological disorders with symptoms such as chronic pain,depression,and insomnia are widespread.Very weak electric fields applied through the skull can enhance or diminish neural activity and modulate brain waves in order to treat many of these common medical problems.This approach is to be contrasted with well-established pharmacological methods or more recent invasive electrical 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techniques that require surgery to insert electrodes deep into the brain.We claim that 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NIBS)will provide new treatment methods with much greater simplicity,lower cost,improved safety and in some cases,possibly greater effectiveness.This emerging use of NIBS is a branch of a new multidisciplinary field that we coined Neuro-systems Engineering[1].This field involves neuroscientists,psychologists,and electrical engineers.This emerging field relies on existing standards for the safe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novel treatment modalities[2].Methods of stimulating the brain are based on emerging electro-technologies such as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Alternating Current(DC/AC)electric fields and pulsed magnetic fields.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 and time-dependent brain imaging methods can be used to locate relevant brain regions and determine the most appropriate stimulation method.Application of tailored and individualized control can be combined with other therapy methods to effectively treat neurological disorders while minimizing or even eliminating the use of pharmaceuticals.In this paper,we are presenting our embodiment for a closed loop,feedback controlled,non-invasive application of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the brain to enhance individual/group performance or to treat neurological disor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Electric stimulation(rTES) 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 Electroencephalogram(EEG) 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 transcranial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tACS)
下载PDF
神经调控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认知障碍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安琪 王玲 +3 位作者 王宁 杨佳佳 郑晨光 明东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276-2286,共11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认知障碍。目前针对AD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只能延缓其病情进展,治疗效果有限,且常伴随副作用。近些年,神经调控...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认知障碍。目前针对AD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只能延缓其病情进展,治疗效果有限,且常伴随副作用。近些年,神经调控作为一种可以靶向刺激调节目标脑区活动的方法受到广泛关注,逐渐被应用于AD的治疗和研究,包括无创的经颅磁刺激、电刺激以及有创的脑深部电刺激、光遗传刺激等。本文从作用效果、作用机制、刺激脑区、刺激参数等方面对这四种典型的神经调控方法在AD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今后神经调控应用于临床治疗AD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障碍 神经调控 重复经颅磁刺激 经颅直流电刺激 脑深部电刺激 光遗传学
下载PDF
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可有效缓解卒中后疲劳症状:一项Meta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关宁笑 姚卓娅 +2 位作者 李烨 刘子薇 刘芳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08-1014,共7页
背景疲劳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国内外研究显示,疲劳症状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病情的恢复。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可有效促进或抑制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加速神经可塑性,但其治疗疲劳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不明确。目的系统评价非侵入性... 背景疲劳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国内外研究显示,疲劳症状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病情的恢复。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可有效促进或抑制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加速神经可塑性,但其治疗疲劳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不明确。目的系统评价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对卒中后疲劳患者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关于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治疗卒中后疲劳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为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或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照组为常规康复训练,结局指标为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和简化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4月。由2名研究人员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以及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GRADE证据分级系统对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331例研究对象,3篇为r TMS,2篇为tDCS。5篇文献质量均为B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F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MD=-2.13,95%CI(-3.63,-0.63),P=0.005],FMA评分高于对照组[SMD=6.60,95%CI(4.33,8.87),P<0.00001]。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结果稳健,Egger’s检验(t=-0.88,P=0.445)提示发表偏倚可能性较小。本研究共3个主要结局,分别为4周与8周的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对卒中后疲劳患者FSS评分的影响和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对卒中后疲劳患者FMA评分的影响,每个结局的GRADE系统推荐分级均为低级。结论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对缓解卒中后疲劳患者疲劳症状疗效显著,同时可以促进患者运动能力的恢复。但结局指标依据GRADE系统推荐分级均为低级,样本量较少,未来还需开展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疲劳 卒中 疲劳 经颅直流电刺激 重复经颅磁刺激 治疗结果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青少年心境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疗效相关的脑影像标记研究
13
作者 张中国 段佳 +6 位作者 位彦鸽 赵鹏飞 王宁 秦士森 朱荣鑫 张婧 王菲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351-355,共5页
目的:研究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D-tDCS)对青少年心境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应的脑影像特征。方法:纳入青少年心境障碍目前为抑郁发作的患者28例,以左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为治疗靶点,给予20次HD-tDCS治疗,分别采集所有患者治... 目的:研究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D-tDCS)对青少年心境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应的脑影像特征。方法:纳入青少年心境障碍目前为抑郁发作的患者28例,以左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为治疗靶点,给予20次HD-tDCS治疗,分别采集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总分并完成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根据治疗前后HAMD-17减分率是否≥50%将患者分为有效组、无效组,分析组间治疗前低频振幅(ALFF)差异,以显著差异脑区的治疗前ALFF值为自变量,疗效为因变量,构建回归预测模型。结果:相对于治疗前,治疗后所有患者HAMD-17总分显著降低(t=-11.383,P<0.001),右侧中央前回、右侧回直肌ALFF显著降低(t_(峰点)=-3.816,P<0.05;t_(峰点)=-4.077,P<0.05);与无效组对比,有效组治疗前的右侧楔前叶ALFF显著升高(t_(峰点)=3.816,P<0.05)、左侧距状裂周围皮层ALFF显著降低(t_(峰点)=-4.127,P<0.05);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右侧楔前叶ALFF值越大,HD-tDCS治疗越有效。结论:HD-tDCS可以作为青少年心境障碍抑郁发作的辅助治疗策略;治疗前右侧楔前叶ALFF值可辅助临床早期预测HD-tDCS治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 青少年心境障碍 功能磁共振 疗效预测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物理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斌 陈红怡 +4 位作者 吴忠英 马竹静 宋磊 高幸 杨群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70-576,共7页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作为一种精神疾病,会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由于物理治疗可以直接作用于特定脑区并改善PTSD的核心症状,越来越多的物理治疗方法被应用于PTSD的治疗研究中。本文将PTS...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作为一种精神疾病,会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由于物理治疗可以直接作用于特定脑区并改善PTSD的核心症状,越来越多的物理治疗方法被应用于PTSD的治疗研究中。本文将PTSD物理治疗归纳为无创和有创物理治疗两大类。无创物理治疗方法包括电抽搐疗法、经颅直流电刺激、经颅磁刺激和Flexyx神经治疗技术,具有安全便捷、操作简单的优点,但刺激精准度有限;有创物理治疗方法包括深部脑刺激和星状神经节阻滞,其优点是刺激精准、不良反应少,但存在有手术风险、操作难度大和治疗花费高等局限性。此外,还有一些潜在物理治疗方法,包括经颅交流电刺激、磁抽搐疗法和迷走神经刺激,目前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本文对以上物理治疗方法的作用机制、治疗参数、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最新技术形式进行总结与讨论,从而为PTSD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物理治疗 电抽搐治疗 经颅直流电刺激 重复经颅磁刺激 深部脑刺激 星状神经节阻滞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足踝关节力量的即刻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崇然 刘旭 王佳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第7期18-21,共4页
在竞技健美操项目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由此会导致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出现一些损伤。为了更加深入地掌握损伤情况,必须要对最容易发生损伤的动作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比如存在偏差的腾空跳起着力点。同时,考虑到运动员在很长时间... 在竞技健美操项目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由此会导致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出现一些损伤。为了更加深入地掌握损伤情况,必须要对最容易发生损伤的动作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比如存在偏差的腾空跳起着力点。同时,考虑到运动员在很长时间内都需要进行爆发性的跳或者做出跳跃类型的动作,因此易产生足踝关节损伤。足踝关节损伤是健美操运动损伤较多的部位之一,并位居损伤之首,而提高运动员的落地缓冲能力可以有效预防足踝关节损伤。该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法,通过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实施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手段,并及时对运动员和干预方案予以监控,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基础上,探讨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运动员足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 竞技健美操运动员 足趾屈曲力量 踝关节力量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及hs-CRP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正宇 张盘德 +1 位作者 陈惠琼 周惠嫦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1期1770-1772,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高敏C反应蛋白(hc-CRP)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对照方法将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在2013年2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106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分为两组(n=53),...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高敏C反应蛋白(hc-CRP)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对照方法将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在2013年2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106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分为两组(n=53),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并应用促通技术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经颅直流电刺激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Hcy、hs-CRP水平变化,并应用FMA(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评估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cy、hs-CRP水平分别为(11.41±1.15)μmol/L、(9.32±1.87)m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5±4.33)μmol/L、(12.36±1.85)mg/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FMA、BI评分分别为(66.7±24.6)分、(70.5±12.8)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8±22.6)分、(47.2±12.3)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降低血清Hcy、hs-CRP水平,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经颅直流电刺激 高敏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盐酸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伴睡眠障碍的效果 被引量:12
17
作者 韩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29期94-96,100,共4页
目的分析对脑卒中后抑郁(PSD)伴睡眠障碍患者采取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D-tDCS)联合盐酸氟西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PSD伴睡眠障碍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 目的分析对脑卒中后抑郁(PSD)伴睡眠障碍患者采取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D-tDCS)联合盐酸氟西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PSD伴睡眠障碍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44例)及对照组(43例)。两组均采取常规基础治疗及心理干预,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盐酸氟西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HD-tDCS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QSI)、生活能力。观察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及PQSI均低于治疗前,Barthel指数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HAMD、CSS评分及PQSI均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等检查结果均正常,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采用HD-tDCS联合盐酸氟西汀治疗PSD伴睡眠障碍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情绪及睡眠质量,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生活能力明显提高,同时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 睡眠障碍 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 盐酸氟西汀
下载PDF
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18
作者 何孔亮 梁丹丹 +4 位作者 李智勇 袁会 汪凯 王璐 孙金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87-1791,共5页
目的探讨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D-tDCS)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招募医院收治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真刺激组和假刺激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在精神科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HD-tDCS刺激患者左侧背... 目的探讨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D-tDCS)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招募医院收治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真刺激组和假刺激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在精神科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HD-tDCS刺激患者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真刺激组采用1.5 mA的电流刺激20 min,假刺激组仅在刺激开始与结束的30 s内有电流通过,每天1次,持续进行10 d。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中文版MATRICS认知成套测验(MCCB)对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与认知功能进行测评,并比较两组在HD-tDCS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SSPI及MCCB总分与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SPI总分及各项因子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真刺激组的SSPI总分及各项因子分高于假刺激组(P<0.05);治疗后真刺激组MCCB总分、信息处理速度、注意/警觉、工作记忆、推理和问题解决单项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假刺激组仅MCCB总分与推理和问题解决单项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真刺激组的MCCB总分及4个因子分(信息处理速度、注意/警觉、工作记忆、推理和问题解决)高于假刺激组(P<0.05)。两组患者均对电刺激或者假刺激耐受良好,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且两组疼痛感、痒感、皮肤发红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HD-tDCS治疗,有利于促进患者认知功能康复,并进一步提高社会功能,且安全性高,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社会功能
下载PDF
基于经颅电、磁刺激神经调控方法的卒中康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9
作者 张力新 常美榕 +2 位作者 王仲朋 陈龙 明东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1年第2期190-197,共8页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作为卒中后的常见病症,急需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以助其运动功能改善。近年来,诸如经颅电磁刺激等新型神经调控技术通过可逆性地调控神经系统活性,达到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增强康复效果的目的。本文在阐述经颅直...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作为卒中后的常见病症,急需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以助其运动功能改善。近年来,诸如经颅电磁刺激等新型神经调控技术通过可逆性地调控神经系统活性,达到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增强康复效果的目的。本文在阐述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和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两种方法的作用机制基础上,对tDCS及rTMS分别在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康复中的神经可塑性机制、肢体运动功能康复刺激参数的研究、康复手段融合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发现tDCS和rTMS均可促进患者大脑运动功能神经重组,与传统、现代技术治疗手段结合均可在运动功能康复方面发挥有效作用。而后归纳了影响二者临床应用的诸如刺激部位、tDCS最佳电流强度和rTMS最优频率等刺激参数设置不一致等问题。最后针对两种调控手段融合方式的探索性研究,展望了未来新型调控方法在临床的应用模式,为今后临床康复中面向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神经调控技术研究方法的设计、制定与优化提供新的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神经调控 经颅直流电刺激 重复经颅磁刺激 临床康复
下载PDF
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足部肌肉力量、踝关节运动觉及静态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8
20
作者 肖松林 周俊鸿 +4 位作者 王宝峰 张希妮 殷可意 傅维杰 刘宇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2-51,共10页
目的:探究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D-tDCS)对足部肌肉力量、踝关节运动觉及静态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14名健康男性大学生,间隔1周对受试者进行单组随机双盲的HD-tDCS真刺激(持续20 min的2 mA电流强度的刺激)和假刺激(仅在开始时提供30 ... 目的:探究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D-tDCS)对足部肌肉力量、踝关节运动觉及静态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14名健康男性大学生,间隔1周对受试者进行单组随机双盲的HD-tDCS真刺激(持续20 min的2 mA电流强度的刺激)和假刺激(仅在开始时提供30 s的主动刺激)方案。采用重复测量双因素(刺激方案×刺激前后)方差分析上述自变量对受试者的足趾屈曲力量、跖趾关节屈肌力量、踝关节被动运动觉阈值及静态平衡各指标的影响。结果:HDtDCS干预后,受试者全部完成干预且无报道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推测刺激类型总体正确率为35.7%,致盲效果良好;真刺激后体重标准化后的第一足趾屈曲力量显著增加(P<0.05);真刺激后踝关节内翻运动觉阈值显著降低(P<0.05);真刺激后单足闭眼站立时重心前后、左右平均摆动速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采用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能够即刻提高足趾屈曲力量、降低踝关节内翻被动运动觉阈值,并改善单足闭眼站立平衡控制能力。提示,上述非侵入脑刺激技术是一种提升足部肌肉力量、足踝部感觉功能以及静态平衡能力的有效干预,可将其作为足部功能增强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 足部肌肉力量 踝关节运动觉 静态平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