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asuring and Visualizing Research Collaboration and Productivity 被引量:1
1
作者 Jon Garner Alan L.Porter +1 位作者 Andreas Leidolf Michelle Baker 《Journal of Data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CSCD 2018年第1期54-74,共21页
Purpose: This paper presents findings of a quasi-experimental assessment to gauge the research productivity and degree of interdisciplinarity of research center outputs. Of special interest, we share an enriched visu... Purpose: This paper presents findings of a quasi-experimental assessment to gauge the research productivity and degree of interdisciplinarity of research center outputs. Of special interest, we share an enriched visualization of research co-authoring patterns. Design/methodology/approach: We compile publications by 45 researchers in each of 1) the iUTAH project, which we consider here to be analogous to a "research center," 2) CG1-a comparison group of participants in two other Utah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enters, and 3) CG2--a comparison group of Utah university environmental researchers not associated with a research center. We draw bibliometric data from Web of Science and from Google Scholar. We gather publications for a period before iUTAH had been established (2010-2012) and a period after (2014-2016). We compare these research outputs in terms of publications and citations thereto. We also measure interdisciplinarity using Integration scoring and generate science overlay maps to locate the research publications across disciplines. Findings: We find that participation in the iUTAH project appears to increase research outputs (publications in the After period) and increase research citation rates relative to the comparison group researchers (although CG 1 research remains most cited, as it was in the Before period). Most notably, participation in iUTAH markedly increases co-authoring among researchers--in general; and for junior, as well as senior, faculty; for men and women: across organizations; and across disciplines. Research limitations: The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necessarily generates suggestive, not definitively causal, findings because of the imperfect controls. Practical implications: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viable approach for research assessment of a center or program for which random assignment of control groups is not possible. It illustrates use of bibliometric indicators to inform R&D program management. Originality/value: New visualizations of researcher collaboration provide compelling comparisons of the extent and nature of social networking among target cohor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BLIOMETRICS Interdisciplinarity MULTIDISCIPLINARITY research evaluation research collaboration mapping science visualization SCIENTOMETRICS social networkanalysis
下载PDF
Reflections on the Use of SSCI Papers in Evaluating Social Sciences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2
作者 Li Liu Huilin Xue Jing Li 《ECNU Review of Education》 2020年第3期570-575,共6页
Purpose:This review demonstrates how to position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SSCI)papers reasonabl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for evaluating social sciences research(E-SSR)in Chin... Purpose:This review demonstrates how to position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SSCI)papers reasonabl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for evaluating social sciences research(E-SSR)in China.Design/Approach/Methods:This review examines the contributions made by SSCI papers after such papers became a tool in the E-SSR system in Chinese universities,and the resultant issues.This review analyzes documents pertaining to the E-SSR systems of more than 50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with consideration to the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historical mission of social sciences research in China.The findings serve as the basis from which to examine the future trends in the reform of the E-SSR system in Chinese universities.Findings:The application of SSCI papers as an E-SSR tool is not common in world-class universities.To date,the reform of the E-SSR system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has involved:(i)establishing a pluralistic evaluation mechanism,with equal importance placed on SSCI papers and other research achievements;(ii)emphasizing the need for caution in using SSCI papers as an E-SSR tool and instituting distinct treatments for various disciplines;(iii)reducing the importance attached to journal language and ranking,while emphasizing innovation quality and practical contributions;and(iv)establishing China’s E-SSR standards in order to achieve an equilibrium between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localization.Originality/Value:This review argues that although SSCI papers constitute an indicator of E-SSR system,their importance must not be overstated.The main purpose of the E-SSR system is to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sciences with a style and characteristics unique to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form trends scientific research evaluation system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SSCI papers
原文传递
AI赋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传播及评价
3
作者 苏新宁 何一民 +17 位作者 杨红艳 周维东 徐继敏 刘明 彭国莉 王竹 徐亮 韩普 蒋勋 胡琳 夏琬钧 周佩 李西臣 肖磊 韩毅 王丹 唐普 刘选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12,共12页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整个人类社会,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促进科技创新与发展,是各行各业“新质化”的促进剂。人工智能可为哲学社会科学提供高效的研究工具和研究场景,将深刻影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传播及评价的方方面面。加速人工智能在哲...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整个人类社会,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促进科技创新与发展,是各行各业“新质化”的促进剂。人工智能可为哲学社会科学提供高效的研究工具和研究场景,将深刻影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传播及评价的方方面面。加速人工智能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传播及评价领域的深入应用,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效率,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与发展,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是当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为推进AI赋能哲学社会科学(AI4SS),2024年9月28日,由西华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协会主办,西华大学学术期刊部、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学术成果分析与应用研究中心承办的“AI赋能社科研究与评价天府论坛”在西华大学举行。来自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与科研机构的20位专家学者,从不同学科、研究领域出发,就人工智能赋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传播及评价进行了深入交流。文章为20位专家学者在论坛上所作报告的主要观点。这些报告议题包括AI赋能人文社科研究方法的变革,法学、教育学、经济学、图书情报学、新闻传播等社会学科视域下的人工智能,AI辅助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伦理,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大宗商品价格风险监测、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应用,AI赋能学术期刊出版与传播,AI赋能哲学社会科学评价新模式、新平台、新场景,等等。这些议题共同描绘了一个由AI技术驱动的多学科融合与创新的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 数智时代 AI4SS 哲学社会科学 学术研究 学术传播 学术评价 学术伦理 人文危机 预印本评价 知识服务 智能评价 智能外包 医疗健康 国家金融安全 高阶思维能力 法学 教育学 经济学 图书情报学 新闻传播
下载PDF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应以加强语言文字运用提高学术思维水平
4
作者 蒋万胜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10,共5页
思维方式在学术研究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思维方式可以使作者写出千古不朽的学术精品。带有浓厚日常思维色彩的思维方式虽然也能够写出主题新颖、观点独到、信息丰富的学术作品,但却不能写出论证严密、说理透彻、结构优美的... 思维方式在学术研究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思维方式可以使作者写出千古不朽的学术精品。带有浓厚日常思维色彩的思维方式虽然也能够写出主题新颖、观点独到、信息丰富的学术作品,但却不能写出论证严密、说理透彻、结构优美的学术精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应以加强语言文字运用提高学术思维水平,通过独立性写作、重视逻辑词使用、注意事物分类等促使研究者形成具有复杂思维特征的学术思维,进而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学术精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语言文字使用 学术研究活动 学术思维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人文社科科研评价体系的内在张力与修正路径
5
作者 计雨涵 《科教文汇》 2024年第8期15-18,共4页
新时代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承担着扎时代根脉、引国家发展、立国际话语的使命,但其科研评价体系存在标准层面、价值层面和主体层面的内在张力,基于此,要通过制度化完善政策保障、专业化构建评价主体、特色化细分评价指标等路径,对高校人文... 新时代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承担着扎时代根脉、引国家发展、立国际话语的使命,但其科研评价体系存在标准层面、价值层面和主体层面的内在张力,基于此,要通过制度化完善政策保障、专业化构建评价主体、特色化细分评价指标等路径,对高校人文社科科研评价体系进行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人文社科 科研评价体系
下载PDF
SSCI期刊分布及其对我国社会科学评价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姜春林 梁若愚 田文霞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9-141,共3页
根据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编制的期刊引文报告JCR2003社会科学版报道的定量数据,对ISI收录期刊及期刊的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即时指数等期刊指标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着重对SSCI期刊的地域分布等进行了定量分析。数据分析表明... 根据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编制的期刊引文报告JCR2003社会科学版报道的定量数据,对ISI收录期刊及期刊的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即时指数等期刊指标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着重对SSCI期刊的地域分布等进行了定量分析。数据分析表明,对SSCI的科研评价功能需要从不同角度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CI JCR 影响因子 被引频次 社会科学 科研评价
下载PDF
国外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 被引量:19
7
作者 邱均平 任全娥 谭春晖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2-26,共5页
评价了美国、欧洲各国与日本大学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实践情况,介绍了国外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理论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国外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与国内相比的显著特点与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研究成果评价 国外大学
下载PDF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资源利用效率评价——以江苏省地方综合性大学为例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俊生 周平 张明妍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8-61,共4页
高校科研是一项多投入、多产出活动,其投入产出的效率评价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以江苏省地方综合性大学中的15个人文社会科学类学院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当前评价和长远评价相补充的方法,建立AHP和DEA评价模... 高校科研是一项多投入、多产出活动,其投入产出的效率评价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以江苏省地方综合性大学中的15个人文社会科学类学院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当前评价和长远评价相补充的方法,建立AHP和DEA评价模型,对15个学院的科研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提高高校科研资源利用效率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研 人文社会科学 效率评价 AHP DEA
下载PDF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投入产出效率评价——基于DEA二次相对效率和超效率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陈俊生 周平 张明妍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4-46,共3页
高校科研是一项多投入、多产出活动,其效率评价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文章以南京师范大学和南通大学中的15个人文社会科学类学院为被评对象,采用DEA方法,构建二次相对效率和超效率模型,对被评对象科研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 高校科研是一项多投入、多产出活动,其效率评价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文章以南京师范大学和南通大学中的15个人文社会科学类学院为被评对象,采用DEA方法,构建二次相对效率和超效率模型,对被评对象科研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被评对象的科研技术效率和管理效率不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从整体看,被评对象科研综合效率参差不齐,部分学院仍有上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研 人文社会科学 投入产出 效率评价
下载PDF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之研究效率及趋势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陆根书 刘蕾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2006年第1期29-35,共7页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2000-2003年期间教育部直属68所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效率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效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但总体水平还有待提高。根据评价结果,本文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两方...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2000-2003年期间教育部直属68所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效率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效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但总体水平还有待提高。根据评价结果,本文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两方面探讨了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效率低下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提高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效率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社会科学 研究效率 DEA 数据包络分析 高校 发展趋势
下载PDF
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评价的瓶颈因素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王兰敬 叶继元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87,共6页
文章介绍了当下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评价的现状,指出其主要瓶颈因素:工作量大、内容评价费时费力、学术图书的非定量化、非公式化特征以及非共识性特征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精选一批有耐心和责任心的学科同行专家... 文章介绍了当下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评价的现状,指出其主要瓶颈因素:工作量大、内容评价费时费力、学术图书的非定量化、非公式化特征以及非共识性特征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精选一批有耐心和责任心的学科同行专家并建好用好同行评议专家库;建立规范的中文图书引文索引数据库;建立以同行专家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为辅的学术图书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建立宽容"非共识"的评价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评价 人文社会科学评价 图书评价
下载PDF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24
12
作者 郑德俊 高风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50-153,共4页
科学合理的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绩效评价体系有助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创新。在比较分析和专家调查的基础上,从科研投入、科研产出数量、科研产出效益3个方面,提出了一套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高等院校 人文社会科学 科研绩效 绩效评价
下载PDF
论自然科学方法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运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吴兆雪 江宏春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6-89,F004,共5页
本文在深入探讨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在学科目标、研究对象等方面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基础上,论证了自然科学方法运用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内在根据,阐述了自然科学方法向哲学社会科学渗透的途径和机制,并指出了方法移植的限度和原则。
关键词 自然科学方法 哲学社会科学 研究方法 研究主体 思维方式 数学模型
下载PDF
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若干指标内涵及其关系 被引量:7
14
作者 姜春林 孙军卫 田文霞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3-50,共8页
构建科学、公正、合理的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指标体系,一直是管理部门和学术界的共同愿望。创新、价值、质量、影响力、显示度等是各种指标体系中的使用高频指标。当前在理论研究和评价实践中,由于评价者对其确切涵义的理解不当,导致了诸... 构建科学、公正、合理的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指标体系,一直是管理部门和学术界的共同愿望。创新、价值、质量、影响力、显示度等是各种指标体系中的使用高频指标。当前在理论研究和评价实践中,由于评价者对其确切涵义的理解不当,导致了诸多评价指标与评价目的偏差,从而造成评价结果的失真。旨在从评价指标的源头入手,厘清各个指标的内涵及其关系,以期为学界同行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社会科学 成果评价指标 显示度
下载PDF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三十年——基于CNKI期刊数据库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谭春辉 桑静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2-138,共7页
以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的542篇关于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的论文为数据源,利用BICOMB和SPSS 18.0进行相关数据提取。首先对研究文献进行形式特征的可视化分析,包括研究文献的时间分布、著者及著者机构分布、来源分布。... 以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的542篇关于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的论文为数据源,利用BICOMB和SPSS 18.0进行相关数据提取。首先对研究文献进行形式特征的可视化分析,包括研究文献的时间分布、著者及著者机构分布、来源分布。然后对研究文献的内容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高频关键词的统计分析、共词分析、聚类分析和多维分析,绘制了相应的知识图谱,分析了30年来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的热点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社会科学 评价 研究热点 知识图谱 文献计量
下载PDF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蔡有志 王会寨 陈岭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11,共5页
构建与逐步完善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既是推进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建设体育强国的现实需要。应用频次统计法、德尔菲法、文献资料法、因子分析法等,在理论上分析了评价的价值基础,探讨了评价系统结构和模... 构建与逐步完善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既是推进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建设体育强国的现实需要。应用频次统计法、德尔菲法、文献资料法、因子分析法等,在理论上分析了评价的价值基础,探讨了评价系统结构和模式。通过评价程序、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等3个方面构建了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体系,提出从15个指标、5个因子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可助益于推进体育社会科学评价的体系和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社会科学 研究成果 评价体系 评价程序 评价方法
下载PDF
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袁安府 陈大柔 范柏乃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13-920,共8页
本研究根据系统性、可操作性、有效性、可比性、动态性和导向性六项基本原则,采用头脑风暴法理论遴选了48个评价指标构成了我国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理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调查和隶属度分析方法对理论评价指标进行... 本研究根据系统性、可操作性、有效性、可比性、动态性和导向性六项基本原则,采用头脑风暴法理论遴选了48个评价指标构成了我国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理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调查和隶属度分析方法对理论评价指标进行了实证筛选,建立了包括评价目标(目标层)、3个评价维度(维度层)、10个评价领域(领域层)和40个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层)的我国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数学软件Mathematica6.0为工具,采用AHP法研究确定了3个评价维度、10个评价领域和40个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并建立了我国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评价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事业 评价体系 理论遴选 实证筛选
下载PDF
完善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机制 促进人文社会科学健康发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陆根书 贾毅华 刘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9-113,共5页
从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意义出发,讨论了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并围绕人文社会科学在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等方面的重要功能,初步设计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体系;并从转变观... 从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意义出发,讨论了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并围绕人文社会科学在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等方面的重要功能,初步设计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体系;并从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大投入、鼓励创新,结合理工、形成特色,分类管理、提高效率四个方面讨论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就如何提高西安交大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水平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社会科学 科研评价 政策研究
下载PDF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邱均平 王菲菲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0-114,共5页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是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广受关注的难题。现行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同行评议法、引文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三类。文章在对这三类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后,着重对综合评价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分别对指标...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是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广受关注的难题。现行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同行评议法、引文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三类。文章在对这三类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后,着重对综合评价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分别对指标综合评价的四个环节,即指标体系的建立、权重的确定、指标分值的获得和组合评价方法,进行了综合评价思路的阐述,并提出了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综合评价方法体系的雏形,以期对社科研究成果评价的研究和应用有所启发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 同行评议法 引文分析法 综合评价法
下载PDF
高校社会科学教师科研评价主体权力配置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史万兵 曹方方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2-318,共7页
探究高校社会科学教师科研评价主体权力配置及其运行机制,对于规范高校社会科学教师科研管理、推动大学学科整体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在界定核心概念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及案例分析法,厘清各评价主体的具体权力、内在逻辑,总结当前存... 探究高校社会科学教师科研评价主体权力配置及其运行机制,对于规范高校社会科学教师科研管理、推动大学学科整体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在界定核心概念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及案例分析法,厘清各评价主体的具体权力、内在逻辑,总结当前存在的学术权力缺失、评价机构喧宾夺主,以及学术共同体"自律性"滑坡、评价主体"一身多职"、监督问责机制缺失等现象,进而提出确立共同体核心地位、合理发挥评价机构主体权力、唤醒各评价主体的内在自觉,完善"回避"制度和健全监督机制等建议,旨在提高我国高校社会科学教师科研管理效能,推动高校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社会科学 教师 科研评价 主体权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