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verbera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Folk Art in a Contemporary Context
1
作者 Kong Ho 《History Research》 2013年第1期31-40,共10页
Envisioned as a practice-based research, this paper explored Chinese traditional folk arts and crafts with a focus on traditional decorative patterns, vivid colors, and symbolic motifs that enliven Foshan style paper-... Envisioned as a practice-based research, this paper explored Chinese traditional folk arts and crafts with a focus on traditional decorative patterns, vivid colors, and symbolic motifs that enliven Foshan style paper-cuttings, New Year wood block prints, paper kites, festival lanterns, and Shiwan pottery figures from the areas of Foshan and Shiwan, near Guangzhou, China. The goal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create a series of original paintings by investiga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folk arts and handcrafts and integrating them physically or ichnographically on Ho's new body of paintings. Chinese traditional motifs including Chinese characters and Buddhist iconographies had already been important motifs in the contemporary Western paintings of Kong Ho for the past 10 years. This paper examined not only the artistic,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values but also the impact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folk arts and era~ on Ho's painting through a personal research travel and studies of a certain amount of Chinese paper-cuttings, folk prints, pottery, and handcrafts found in the famous Foshan Folk Art Studio and Foshan City Shiwan Ceramics Factory in Foshan, China. Furthermore,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symbolic meanings founded in Ho's spiritual paintings with strong Chinese heritage and how he reinterpreted those artifacts in a contemporary contex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cultural and art history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arts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paintings
下载PDF
关键词:中国书画史--英语世界海外华人中国书画思想研究文献叙录(一)
2
作者 李卉芳 杨撬 《华文文学》 2024年第5期52-64,共13页
海外华人学者对中国书画的研究是一门颇具深度和广度的学问,这些学者分布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使用不同的方法和理论,以及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和探索中国书画的艺术和文化价值。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丰硕,他们的研究成果涉及中国书画的各个... 海外华人学者对中国书画的研究是一门颇具深度和广度的学问,这些学者分布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使用不同的方法和理论,以及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和探索中国书画的艺术和文化价值。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丰硕,他们的研究成果涉及中国书画的各个方面,如中国书画的历史发展、技法、风格、题材、艺术家以及传承等问题。这一篇文献叙录以历时的顺序选编20世纪90年代前英语世界海外华人学者对中国书画史的研究,由此可见:(1)海外华人学者者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海外著名馆藏中国书画作品的研究、特定历史时期中国书画艺术的研究、著名书画作品的探索;(2)英语世界中国书画研究的发展历程:从早期对中国画家和书画的基本介绍到对中国不同历史时期书画的创作介绍,到试图描绘中国书画发展的全貌及对中国艺术史的反思等。总之,研究者主要探讨不同朝代、地区和社会背景下中国书画的变化和发展,以及不同书画家和流派对中国书画发展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书画研究 中国书画史 海外华人学者 文献叙录
下载PDF
音画流转烟雨繁花——民族管弦音画《听见江南》的视像表达
3
作者 包峥剡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43-148,共6页
近些年来,中国民族音乐的演出样式已经从音乐厅演奏的单一模式转变为更多样的舞台表达方式。“视觉包装”已经成为国乐专场演出策划者和导演们关注的重要元素,无论是演奏员的服饰造型还是舞台美术都有了丰富多彩的样式,甚至有的民乐演... 近些年来,中国民族音乐的演出样式已经从音乐厅演奏的单一模式转变为更多样的舞台表达方式。“视觉包装”已经成为国乐专场演出策划者和导演们关注的重要元素,无论是演奏员的服饰造型还是舞台美术都有了丰富多彩的样式,甚至有的民乐演出有了“戏剧”情节的导入,让国乐专场表演既是一场音乐会,又是一场具有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综合性表演。多种艺术样式的融入,让国乐表演更丰富、更具有跨界融合的意味。这是时代发展对传统演出需求转变的结果,也是中国音乐发展变化的新阶段。民族管弦音画《听见江南》的“视像”表达研究,既是从“视觉包装”来解析舞台视像的构成要素和组合方式,更是从中华文脉中提炼美学特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像 民乐 宋画 人文 历史
下载PDF
时逸人与民国时期山西中医
4
作者 罗海瑛 李琳荣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0期85-89,共5页
时逸人是民国时期中西医汇通派的著名中医学家。文章以他在晋主持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为线索,系统地梳理了他对山西中医工作所作出的贡献:改组并完善中医改进研究会的组织;编辑医学杂志,力主改进中医,反对废医存药,倡导中西汇通;教书育人... 时逸人是民国时期中西医汇通派的著名中医学家。文章以他在晋主持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为线索,系统地梳理了他对山西中医工作所作出的贡献:改组并完善中医改进研究会的组织;编辑医学杂志,力主改进中医,反对废医存药,倡导中西汇通;教书育人,著书立说;首创“第三者医学”等学术理念。他的学术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逸人 民国期刊 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 《医学杂志》 中西医汇通 中国医学史
下载PDF
中药归经理论研究概况 被引量:5
5
作者 丁凡 巩江 +5 位作者 崔超 李玮 郝保华 刘建利 孙文基 倪士峰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127-130,共4页
在广泛文献检索基础上,对中药归经的历史、原理、临床应用、现代研究等进行了概述,为中药现代化提供资料。
关键词 中药 归经理论 历史 原理 临床应用 研究
下载PDF
当代中国法律史学研究方法的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马小红 张岩涛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6,共14页
当代中国法律史研究经过"前十七年"(1949-1966)"文革十年"(1966-1977)与"改革开放"(1978-至今)三个阶段。由于研究方法的不同,每个时期的研究成果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前十七前"主要采用的&qu... 当代中国法律史研究经过"前十七年"(1949-1966)"文革十年"(1966-1977)与"改革开放"(1978-至今)三个阶段。由于研究方法的不同,每个时期的研究成果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前十七前"主要采用的"阶级分析"的方法曾对推动中国法律史的研究起到过重要作用,但"文革十年"中这一方法的绝对化却成为学术发展的桎梏。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使学术研究方法多元化,中国法律史的研究也随着方法的多元而繁荣兴盛,与以往相比,研究成果剧增,多角度地探讨中国历史上的法律拓展了中国法律史的研究领域,但对研究方法的过度重视也带来研究中的其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方法 中国法律史 国学视域 中西交融
下载PDF
俞剑华“中国画改良论”的实践佐证及理论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阮荣春 顾维喜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17,共3页
本文通过对俞剑华"中国画改良论"的分析,论述了这一理论建构和学术主张的科学性、影响及当代意义。并进一步指出中国画发展所应证的"中国画改良论"的历史作用和学术价值。
关键词 俞剑华 美术史论 中国画 改良
下载PDF
文革前“十七年”中国史学的片断反思 被引量:16
8
作者 罗志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5,共11页
文革前"十七年"中国大陆史学发展的状况可分为初期的过渡和后期的发展两段考察。初期史学受外在时势的影响比其他时段更大,各类学术建制的改造和新建受到自上而下的关注,体现了有计划、有组织的新型办事特色。研究者思想和学... 文革前"十七年"中国大陆史学发展的状况可分为初期的过渡和后期的发展两段考察。初期史学受外在时势的影响比其他时段更大,各类学术建制的改造和新建受到自上而下的关注,体现了有计划、有组织的新型办事特色。研究者思想和学术的转变明显,但老先生对新方法往往努力学而学不会。那时大多数人惯于思考宏观问题,所谓"五朵金花"就是代表。学科上提倡注重近代史研究,但真正落实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在今日史学言说中,"十七年"的史学处于一种失语状态,这种学统的中断导致"与国际接轨"的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史学 1949—1966年的中国 学术传统 宏大问题与具体研究 国家(state)与学术
下载PDF
另一种校史:文化校史 被引量:14
9
作者 杨海文 《大学教育科学》 2007年第4期81-83,共3页
文化校史是不同于传统型校史的另一种校史写作形态。要写好文化校史,必须努力做到有故事、有理念、有文采,进而面向知名人物、面向经典事件、面向民间语文。在相当程度上,民间语文作为落实有故事、有理念、有文采的有效途径,特别值得重... 文化校史是不同于传统型校史的另一种校史写作形态。要写好文化校史,必须努力做到有故事、有理念、有文采,进而面向知名人物、面向经典事件、面向民间语文。在相当程度上,民间语文作为落实有故事、有理念、有文采的有效途径,特别值得重视。对于目前正在进行的"中国大学文化百年研究"大型课题而言,文化校史的写作形态将确保中国大学文化百年研究在"内涵生产"的基础上找到良好的"传播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校史 传统型校史 中国大学文化百年研究
下载PDF
旧体诗与中国现代文学 被引量:9
10
作者 孔庆东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5-19,共5页
尽管迄今为止现代文学的文学史没有把旧体诗列为研究对象,但是它的存在、延续和影响已经是不可动摇的事实。因此,已经开始有现代文学史的写作在尝试着要把它列入其内。既然我们能够宽容通俗小说进入现代文学史,那么把旧体诗也写进来,应... 尽管迄今为止现代文学的文学史没有把旧体诗列为研究对象,但是它的存在、延续和影响已经是不可动摇的事实。因此,已经开始有现代文学史的写作在尝试着要把它列入其内。既然我们能够宽容通俗小说进入现代文学史,那么把旧体诗也写进来,应该是合乎同一逻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体诗 中国现代文学 现代文学史 研究
下载PDF
书画同源与观象取形:中国艺术史观与方法研究中的重要审美范畴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池瑜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16,52,共7页
书画同源与观象取形,都是中国艺术史观与方法研究中的重要审美范畴,也是对于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这两种极具代表性的中国艺术形式之审美文化源头的形象说明。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在最初起源、用笔造型,以及在后来的发... 书画同源与观象取形,都是中国艺术史观与方法研究中的重要审美范畴,也是对于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这两种极具代表性的中国艺术形式之审美文化源头的形象说明。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在最初起源、用笔造型,以及在后来的发展中以书入画以及评品标准与方法等方面,都有许多相同相近的地方。书画同体或书画同源都是我国书画美学中的重要范畴。书画这二种不同的视觉艺术形式,虽各有其艺术审美特征,但在古代绘画被看成是"图形"、文字书法被看成是"图识",是"图载"中的两种重要形式,前者是"应物象形"。后者是"依类象形",都是观天察地、观象取形的结果。汉字是象形文字,具有视觉图形的审美特征,因此,中国的文字和书法就有了审美艺术形象。它具有空间上的构架形式,其点画结构组成了类似于绘画平面空间中的对比、疏密、长短、曲直、倚正、虚实等形式关系和审美关系,是中国特有的民族艺术形式之一。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视觉艺术形式,各有其艺术审美特征,但由于历史上两者之间紧密的联系,形成了不少带有共性的审美理想,这两种艺术相互影响、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中国艺术史中有关艺术审美范畴的两个关键因素,成为中华民族两种重要的视觉艺术形式或造型艺术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史 方法研究 书画同源 书画同体 观象取形 审美特征
下载PDF
高居翰的中国绘画史研究方法及其问题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永强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5-48,共4页
高居翰的中国绘画史研究方法是内外兼修的,一方面他运用社会学的方法注重对画家、作品的外部因素进行研究,如作品产生的背景、创作时心情、用途、功能以及画家的社会地位、教育程度等;另一方面他运用艺术风格形式分析的视觉研究方法,对... 高居翰的中国绘画史研究方法是内外兼修的,一方面他运用社会学的方法注重对画家、作品的外部因素进行研究,如作品产生的背景、创作时心情、用途、功能以及画家的社会地位、教育程度等;另一方面他运用艺术风格形式分析的视觉研究方法,对作品的内容、题材、风格以及作品反映的主题、意义、作用等进行深入的研究。而他在中国绘画史研究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以西方绘画的认知方式与知识解读中国画。其二是先入为主的西方绘画影响论。这两方面的隔阂是源于他对中华文化以及中国画特殊性等方面的有限认知与作为西方人常规的"西方中心论"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居翰 中国绘画史研究方法 问题
下载PDF
《中国传统民居概论》课程教学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石涛 侯克凤 陶莎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106-110,共5页
《中国传统民居概论》是面向建筑学和城乡规划学专业四年级本科生开设的建筑理论限选课。为改变传统高年级理论课程不能有效指导学生创作实践的现状,课程对传统民居和现代人居相关领域的理论在教学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与尝试,力图建立一... 《中国传统民居概论》是面向建筑学和城乡规划学专业四年级本科生开设的建筑理论限选课。为改变传统高年级理论课程不能有效指导学生创作实践的现状,课程对传统民居和现代人居相关领域的理论在教学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与尝试,力图建立一套"重能力,轻记忆"的理论教学方法。通过纵横向对比教学,整合多元化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独立分析与研究问题;结合课上教学与课下作业,通过完善评分机制将理论教学与设计实践课程有效衔接,为教学对象今后面临的科研或实践工作的具体需求打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民居 建筑历史 建筑理论教学研究
下载PDF
“制度与文学”研究范式的形成和发展 被引量:9
14
作者 吴夏平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20-124,共5页
"制度与文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古典文学研究的热点。其研究范式的形成,源于西方文学社会学理论与"知人论世"的中国学术传统的交互作用。"制度与文学"范式推动了古典文学研究,但同时也产生了不少问题。... "制度与文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古典文学研究的热点。其研究范式的形成,源于西方文学社会学理论与"知人论世"的中国学术传统的交互作用。"制度与文学"范式推动了古典文学研究,但同时也产生了不少问题。本文提出突破当前研究困境的两种方法,一是坚持文学本位,在纵向和横向两方面开掘新论题;一是加强"制度—文化—文学"与"制度—文人—文学"双线交错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与文学 研究范式 中国学术传统 文学社会学 学术史
下载PDF
中国画学史上的无锡六大家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积寅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4-161,共8页
在中国画创作发展的历史中,出生在无锡地区的顾恺之、倪云林、王绂、邹一桂、徐悲鸿、吴冠中,合称六大家,其绘画成就之卓绝,不仅影响太湖沿岸地区,更饮誉海内外,他们都是有高深修养的文人,在中国画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篇章。同时,六... 在中国画创作发展的历史中,出生在无锡地区的顾恺之、倪云林、王绂、邹一桂、徐悲鸿、吴冠中,合称六大家,其绘画成就之卓绝,不仅影响太湖沿岸地区,更饮誉海内外,他们都是有高深修养的文人,在中国画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篇章。同时,六大家又是其各自时代一流的绘画理论家,他们的理论来自实践,有感而发,具有独到的建树,体现代表这一时代中国画理论研究的最高水平。我们应该好好研究他们的足迹:传统(不拒绝汲取外来艺术的营养)——生活——修养——创新,这就是他们所走的成功之路,也是古今中外一切有成就的画家的成功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锡六大家 顾恺之 倪云林 王绂 邹一桂 徐悲鸿 吴冠中 中国画 中国绘画史 绘画理论
下载PDF
四川国学运动述评 被引量:3
16
作者 谢桃坊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1-10,共10页
二十世纪初年国学思潮兴起之时,四川于1912年首创国学院并刊行《四川国学杂志》,廖平、刘师培和刘咸炘皆推动了四川国学的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国学运动的中心向西南转移,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西迁,国学家和学者云集四川,特别是以顾颉刚为... 二十世纪初年国学思潮兴起之时,四川于1912年首创国学院并刊行《四川国学杂志》,廖平、刘师培和刘咸炘皆推动了四川国学的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国学运动的中心向西南转移,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西迁,国学家和学者云集四川,特别是以顾颉刚为首的古史辨派和傅斯年领导的历史语言学派的发展壮大,给四川引入了新的国学观念和科学的考证方法。这使四川国学与主流学术融合,改变了国粹主义的态度和旧学的方法。1949年成都私立尊经国学专科学校的解体,标志四川国学运动的结束。四川国学运动是中国二十世纪国学的一个缩影,从中可见国学运动摆脱国粹的约束而走上新的科学道路的历程,从而可认识国学的真实性质及其历史经验对我们现在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 四川 国学院 考证 文史
下载PDF
城市的衰微与画家的去留——后八怪时代的扬州画坛 被引量:5
17
作者 贺万里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70-179,共10页
盛清扬州是当时全国的艺术中心城市,出现了"扬州八怪"等一批富于创新精神、留存于史册的名画家。而随着嘉道之后扬州城市地位的衰微,来往于扬州的外籍画家越来越少,由本籍人士为主体的画家开始活跃于扬州画坛,"扬州八怪&... 盛清扬州是当时全国的艺术中心城市,出现了"扬州八怪"等一批富于创新精神、留存于史册的名画家。而随着嘉道之后扬州城市地位的衰微,来往于扬州的外籍画家越来越少,由本籍人士为主体的画家开始活跃于扬州画坛,"扬州八怪"时期曾经具有的开拓性与霸主气也被小城心态下的自足自满所取代,以至绘画上很难以产生出如华喦、郑板桥、金农那样的大家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史 中国画 艺术创作 “扬州八怪” “扬州十小” “刊上五朱” 陈崇光
下载PDF
柳诒徵论中国传统史学的治史原则与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国利 徐焜尧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1-107,共7页
柳诒徵作为中国现代文化保守主义史学大师结合西方新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史学做了大量阐述。他对中国传统治史原则和方法的阐述尤为丰富和精深,主要包括五方面:一、"治史之必本于德"的原则;二、国史书写的道德评判准则;三、... 柳诒徵作为中国现代文化保守主义史学大师结合西方新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史学做了大量阐述。他对中国传统治史原则和方法的阐述尤为丰富和精深,主要包括五方面:一、"治史之必本于德"的原则;二、国史书写的道德评判准则;三、史识与史德、史法的关系和治史重在求取史识;四、注重史事普遍联系的史学记载和表述;五、正确看待考据在治史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些史学思想体现了柳诒徵史学通贯古今和兼融中西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诒徵 中国传统史学 治史原则 治史方法
下载PDF
中国画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从《中国画艺术专史丛书》撰写的角度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积寅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3-38,24,共7页
中国画史包括通史、断代史、地方史、专史等。在绘画通史和断代史研究上,成就辉煌,而在地方史和专史研究方面相对薄弱。江西美术出版社将郑重推出《中国画艺术专史丛书》三大卷,这三大卷是按照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国画三大科——人物画科... 中国画史包括通史、断代史、地方史、专史等。在绘画通史和断代史研究上,成就辉煌,而在地方史和专史研究方面相对薄弱。江西美术出版社将郑重推出《中国画艺术专史丛书》三大卷,这三大卷是按照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国画三大科——人物画科、山水画科、花鸟画科来撰写的,是从超本体的广义上去认定的,它代表了中国画的全部。这里就中国画三大科中的一些共同关注的问题,诸如中国画的起源、哲学核心,民间画、院体画、文人画三大系统及其相互关系,画派产生、发展与衰亡的原因,与外来绘画的冲撞、汲取等等作了阐述。指出中国绘画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不断通变的历史,这种通变首先通过技法的通变而表现为绘画风格流派与审美情趣的通变。根据道生理、理生法、法体现理、理体现道的道、理、法不可分的原则,试图通过技法的分析,揭示中国画各单科画专史的发展规律,成为本丛书的重要特点。作者是一批学术上颇有建树的中年学者,完成这一重要的文化建设工程,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历史研究 专史 三大科 起源 画即是道 画派 通变
下载PDF
再论中国传统教育的特点及学习中国教育史的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齐家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17年第2期173-188,172+198,共18页
中国传统教育是指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已定型的教育遗产,是中华民族文明进化过程的教育渊源。中国传统教育追求人的身与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宇宙自然的统一与和谐。学习中国教育史对借鉴和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教育遗产、深入洞... 中国传统教育是指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已定型的教育遗产,是中华民族文明进化过程的教育渊源。中国传统教育追求人的身与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宇宙自然的统一与和谐。学习中国教育史对借鉴和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教育遗产、深入洞察国情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中国教育史需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注重史料与史学相结合、批判与继承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教育 中国教育史 特征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