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有矿山企业科研管理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
1
作者 孟玲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40-44,共5页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科技创新成为大国博弈的主要战场,国有矿山企业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中流砥柱,其科研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欠缺和短板。本文解析了科研管理的基本内涵和工作职责,从广义范围阐述其系统性、协...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科技创新成为大国博弈的主要战场,国有矿山企业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中流砥柱,其科研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欠缺和短板。本文解析了科研管理的基本内涵和工作职责,从广义范围阐述其系统性、协同性、主观能动性等显著特点,深入剖析国有矿山企业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科研管理部门定位偏差、科研管理人员要求不明确、创新激励机制不完善、人才梯队不健全、管理模式偏传统、科技报告管理待优化等具体问题,针对现有不足提出优化对策建议,为国有矿山企业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研管理水平提供参考:(1)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分设职能层、部门层与研究室层三个管理层级,各层级之间形成协同工作机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对管理人员提出具体岗位要求;(2)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培育一批年龄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实施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针对不同层次人才制定适宜的培养方案;(3)完善创新激励机制,通过项目绩效、分红激励、股权激励等方式实现经济性激励,同时注意不同激励方式的适用人群;(4)搭建科技信息服务系统,实现科研管理全流程管理与跟踪,做好档案数字化工作,同时做好科技报告管理与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矿山企业 科技创新 科研管理 人才培养 人才队伍建设
下载PDF
生态位视域下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2
作者 李军凯 王慧娟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138-151,共14页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生态位理论中的重叠理论、协同理论和扩充理论,深入解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生态位后发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不同培养主体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鉴于此,国家战...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生态位理论中的重叠理论、协同理论和扩充理论,深入解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生态位后发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不同培养主体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鉴于此,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应积极构建各核心主体间的适度错位机制、协同机制和扩充机制,并通过突出各培养主体的优势、加强培养主体间的协同合作以及全方位吸纳培养资源等措施来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创新型人才 生态位 人才培养机制
下载PDF
关键勘探开发理论技术创新助力油气增储上产
3
作者 王陆新 门相勇 董立功 《石油科技论坛》 2024年第3期40-48,共9页
我国油气需求高位增长且主要依赖进口,自主保障能力不足,是我国能源安全保障中的最大短板。加强油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创新可拓展资源勘探开发边界,增加可采资源总量并降低生产成本,是实现增储上产的根本动力和重要抓手。初步统计显示,2... 我国油气需求高位增长且主要依赖进口,自主保障能力不足,是我国能源安全保障中的最大短板。加强油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创新可拓展资源勘探开发边界,增加可采资源总量并降低生产成本,是实现增储上产的根本动力和重要抓手。初步统计显示,2011—2020年我国累计新发现亿吨级油田18个、千亿立方米级大气田21个,累计新增探明地质储量石油超100×10^(8)t、天然气超10×10^(12)m^(3),同期关键勘探开发理论技术创新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5项,关键勘探开发理论技术创新对我国油气储量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2.1%,其中石油、天然气储量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39.6%和24.0%。为加快关键技术创新突破和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提出加强创新联合体与科研基础平台建设、建立完善油气科研资源与成果共享交流平台、完善科研考核和激励机制、加快油服企业市场化改革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开发 科技创新 油气理论 增储上产 技术装备
下载PDF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有组织科研平台如何高质量发展--基于地方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思考
4
作者 眭依凡 罗莹 幸泰杞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共13页
有组织科研是相对于以往松散型、个体化的传统科研范式而言的,是政府系统或社会组织基于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目的,多学科、多专业领域协同攻关的集团化科研范式。从组织科研治理的视角而言,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重大有组织科研平台,具... 有组织科研是相对于以往松散型、个体化的传统科研范式而言的,是政府系统或社会组织基于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目的,多学科、多专业领域协同攻关的集团化科研范式。从组织科研治理的视角而言,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重大有组织科研平台,具有科研战略目标、重大科研项目、多学科人才组织、科研经费资源、科研管理制度以及科研成果评价应用等核心要素,这些要素是完善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及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地方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学科建设等方面肩负着重大使命和责任,但其目前却存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作用发挥不够、科技创新资源投入不足、组织模式和科研治理创新乏力以及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重视不够等现实问题。为此,地方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要重新明确自身定位、完善对核心要素的治理、重视及加强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以推动有组织科研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组织科研 地方高校 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质量发展 人才培养 科技创新 学科建设
下载PDF
创新优势: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策略研究
5
作者 陈一君 张玉林 余元春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1-10,共10页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新质生产力,正逐渐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为探究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关键路径,文章利用生产力三要素理论分析新质生产力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提出以科技创新为...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新质生产力,正逐渐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为探究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关键路径,文章利用生产力三要素理论分析新质生产力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提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高素质人才为核心资源、新兴产业为核心载体、传统产业为核心基石的“四核”驱动因素。文章认为,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相互交织、互为补充,共同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与繁荣。企业要以传统生产力为支撑,通过对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整合优化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动态发展。基于“四核”驱动因素,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主要在于科技创新的革新与驱动、高素质人才的支撑与保障、新兴产业的引领与落实,以及传统产业的升级与转型。具体而言,企业需要从改善创新环境与研发投入、完善人才引进与员工培训、赋能流程改造与智能制造等四个关键路径出发,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企业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高素质人才 新兴产业 传统产业
下载PDF
以色列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创新平台建设经验及其启示
6
作者 张志刚 王晓娇 《中国科技人才》 2024年第3期57-66,共10页
为了了解国外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创新的典型经验及实践,本文采用文献调研与走访调研相结合的方法,系统阐述了以色列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创新平台的建设模式及经验,包括政府创新服务机构平台、非政府创新服务机构平台、各领域专业科技组织平... 为了了解国外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创新的典型经验及实践,本文采用文献调研与走访调研相结合的方法,系统阐述了以色列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创新平台的建设模式及经验,包括政府创新服务机构平台、非政府创新服务机构平台、各领域专业科技组织平台、海外创新服务机构平台。受其启示,为我国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创新提出了建议:一是将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创新纳入国家科技创新激励政策框架;二是将科技人员个体作为科技创新活动主体的有益补充;三是打造以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创新为主要形式的综合性、国际化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色列 科技人员 服务企业创新平台 启示及建议
下载PDF
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体工程 被引量:2
7
作者 胡卫平 辛兵 《基础教育参考》 2023年第2期3-13,共11页
大力培养科技人才后备军,对于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长远意义。基于此,文章分析总结了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成长规律以及我国对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进行的有效探索,并在分析当前影响... 大力培养科技人才后备军,对于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长远意义。基于此,文章分析总结了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成长规律以及我国对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进行的有效探索,并在分析当前影响我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科技后备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包括制定支持性的法律政策,探索整合性的机制体制,营造创造性的社会环境,聚焦创新人才的必备特征,设计进阶式的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成长规律 儿童青少年 家庭环境 创新驱动
下载PDF
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政策能否促进绿色创新
8
作者 姚战琪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1期143-152,共10页
通过建立双重差分模型和三重差分模型,系统研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政策在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中的角色和地位如何影响绿色创新。研究发现,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政策能促进绿色创新。三重差分检验结果发现,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政策对绿色... 通过建立双重差分模型和三重差分模型,系统研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政策在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中的角色和地位如何影响绿色创新。研究发现,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政策能促进绿色创新。三重差分检验结果发现,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政策对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效应表现出丰富的差异性:与新型基础设施投资较少的城市相比,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政策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在新型基础设施投资较多的城市相对更大;与科技人才数量较少的城市相比,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政策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在科技人才数量较多的城市相对更大;与财政科技支出规模较少的城市相比,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政策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在财政科技支出较多的城市相对更大。因此,应进一步发挥科技服务业试点对新型基础设施投资的促进作用,大力发展西部地区科技服务业,不断提高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服务业 绿色创新 财政科技支出 科技人才 三重差分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法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增磊 张开兴 《科技风》 2023年第1期34-36,共3页
本文针对传统高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单一、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新时代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模式。分析了当前高校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新体系的大学生... 本文针对传统高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单一、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新时代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模式。分析了当前高校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新体系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并阐述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保障了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长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科技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
下载PDF
科学高阶思维缘何成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灵魂?——基于“做题家”与“实干家”脑电实验的个案叙事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晶莹 周丹华 +4 位作者 张栩凡 王文静 朱艳梅 尹迪 张静波 《现代远距离教育》 CSSCI 2023年第5期24-32,共9页
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是推动国家自主创新与社会进步的源头活水,而科学高阶思维成为素养时代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根本特质。随着科技创新“普育化”特征的演进,科学课堂教学也亟待升级固有的人才选育范式以有效鉴别潜能群体,因此对人才... 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是推动国家自主创新与社会进步的源头活水,而科学高阶思维成为素养时代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根本特质。随着科技创新“普育化”特征的演进,科学课堂教学也亟待升级固有的人才选育范式以有效鉴别潜能群体,因此对人才早期成长规律和教学机制的循证研究尤为关键。本文基于脑电实验的个案叙事研究方法,以初中物理课堂情境中科学高阶思维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为场景,聚焦两位典型学生的课堂干预过程和成长经历的局部事件,对比其在识记技巧与科学思维的认知差异、题海战术与类比迁移的表现差异,以及对学习既得收益与长效价值的行为差异。继而通过深度访谈探求学业成就与科学高阶思维矛盾背后的深层动因,发现存在“外在约束”与“内在规训”的认知悖论、“成绩焦虑”与“顺其自然”的表现矛盾、“资源匮乏”与“梦想缺失”的现实阻遏。基于此,反思并提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路径优化:构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贯通机制,推进基础和拔尖人才培养模式融合创新;改进人才评价标准与方式,丰富科技创新人才特质的多维表现;创设科学实践的跨学科学习环境,循证采用科学高阶思维教学;协同多方主体联合参与,打造系统连续的科学课程育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拔尖人才 早期培养 科学高阶思维 脑电实验 个案叙事研究
下载PDF
省级基础研究创新群体项目资助回顾与思考--以甘肃省为例
11
作者 达虎 范瑞龙 +3 位作者 杨濯羽 田全红 章恒 费清华 《科技和产业》 2023年第3期226-233,共8页
甘肃省为打造并培养出在国际、国内相关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高层次研究团队,汇聚若干名甘肃省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一流的学科带头人,围绕同一个领域在几个研究方向开展长期稳定的合作研究,设立甘肃省基础研究创新群体项目。通过回... 甘肃省为打造并培养出在国际、国内相关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高层次研究团队,汇聚若干名甘肃省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一流的学科带头人,围绕同一个领域在几个研究方向开展长期稳定的合作研究,设立甘肃省基础研究创新群体项目。通过回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和甘肃省基础研究创新群体项目设立的背景及意义,多维度分析2012-2021年资助的甘肃省基础研究创新群体项目相关数据,深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旨在为省级主管部门、依托单位和创新群体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基础研究 创新群体 科技人才
下载PDF
科技人力资本迁移的影响因素
12
作者 王秀丽 任俭俭 +1 位作者 张昭俊 郝俊峰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4-220,共7页
将“科技人力资本迁移”定义为科技人员将知识技能或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市场化的创新创业活动。囿于当前科技人员相对缺乏对市场的掌控能力和发现机会的敏锐眼光,国家及有关组织机构对科技人力资本迁移的支持力度不够、科技人员因创新服... 将“科技人力资本迁移”定义为科技人员将知识技能或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市场化的创新创业活动。囿于当前科技人员相对缺乏对市场的掌控能力和发现机会的敏锐眼光,国家及有关组织机构对科技人力资本迁移的支持力度不够、科技人员因创新服务意识不足从而难以平衡本职工作与迁移关系等问题,我国人力资本迁移发展滞缓。为此,根据解释结构模型原理构建科技人力资本迁移影响因素层级递阶结构模型,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德尔菲法明确具体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影响科技人力资本迁移的因素有三大类,即表层因素、中间层因素和深层因素。其中,表层因素为创新能力和机会能力;中间层因素为包含预期收益、迁移渠道等10个影响因素;深层因素主要包含角色认同、组织支持和迁移氛围。由此提出政府层面完善政策、提供制度保障,组织层面创新评价方式、营造良好环境,个人层面把握政策精神、提高认识等,促进我国科技人力资本迁移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人力资本迁移 科技人员创业 创新创业 ISM-MICMAC模型
下载PDF
沈阳市科技人才资源供需现状及对策建议--基于高质量发展的视角
13
作者 任冰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82-86,共5页
沈阳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面对国家“高质量发展”要求,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还存在数量供不应求、机制建设有待完善、新兴产业人才需求快速增长等三个问题,人才流失压力较大,与东南部地区差距仍然较大。“十四五”时期,沈阳市... 沈阳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面对国家“高质量发展”要求,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还存在数量供不应求、机制建设有待完善、新兴产业人才需求快速增长等三个问题,人才流失压力较大,与东南部地区差距仍然较大。“十四五”时期,沈阳市应当将科技人才作为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更新高质量发展理念,破除科技人才发展中的问题,围绕五大引擎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推动重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构建产教研协同体,促进科技人才梯级发展,营造更加有利于科技人才发展的制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沈阳市 科技人才 供需预测 科技创新
下载PDF
快速提高工科电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模式研究
14
作者 王孝平 吴超 张建兵 《江苏科技信息》 2023年第12期53-56,共4页
在开展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背景下,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如何开展有效的科创教学模式,大力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及工程应用能力,是我国高等教育一直探索的目标。文章以工科电类专业学生为例,在正常教学计划中嵌入一系列的科... 在开展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背景下,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如何开展有效的科创教学模式,大力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及工程应用能力,是我国高等教育一直探索的目标。文章以工科电类专业学生为例,在正常教学计划中嵌入一系列的科技创新与实训课程体系,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参与科创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同时快速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和工程应用能力。该种教学模式不仅良好地促进了学生开展正常课程教学活动,而且为培养高质量科技创新人才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科技创新 人才培养 教学模式
下载PDF
高等院校科研平台承载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2
15
作者 金立波 黄海 +1 位作者 尹海燕 李校堃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2-116,共5页
阐述国内高等院校科研平台以及科技活动的基本情况,通过对近10年来的统计数据分析,从科技创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技术服务等方面论述科研平台在高等教育中的承载作用,从而进一步明确科研平台的重要性。
关键词 科研平台 科技创新 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 技术服务
下载PDF
以法律促进科技创新:美国的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8
16
作者 费艳颖 王越 刘琳琳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9-303,共5页
科技创新是国家和企业维持经济高速发展的不竭动力。美国促进科技创新的多维度法律群包括: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法律、规范政府R&D投入的法律、扶持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法律、激励创新主体积极性的法律、培养和引进科技创新人才的法律... 科技创新是国家和企业维持经济高速发展的不竭动力。美国促进科技创新的多维度法律群包括: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法律、规范政府R&D投入的法律、扶持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法律、激励创新主体积极性的法律、培养和引进科技创新人才的法律。在阐释美国以法律促进科技创新的成效的基础上,从完善科技创新法律体系、增加科技投入、挖掘中小企业的创新潜能、健全税收和政府采购制度、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等方面,提出了我国以法律推进科技创新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投资渠道 税收优惠 中小企业 人才政策
下载PDF
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中人员梯队组建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4
17
作者 孔全存 陈硕 +1 位作者 王雪莹 刘桂礼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4-27,共4页
就目前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梯队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人员梯队的3种模式中以教师、研究生和本科学生组合的第3种模式为最佳。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探索为例,得出要创造出最佳的人员组合模式必须... 就目前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梯队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人员梯队的3种模式中以教师、研究生和本科学生组合的第3种模式为最佳。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探索为例,得出要创造出最佳的人员组合模式必须做到以下3点,即一要做到专业人才和非专业人才合理搭配;二要做到创新研究和学习求知活动的有机统一;三要做到专业知识高水平人员与一般成员的密切协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科技创新 人员梯队 组建模式
下载PDF
构建“普适性”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余魅 程红霞 +1 位作者 杨月寒 刘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2-135,188,共5页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指大学生群体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学校的组织引导下,依靠教师的指导帮助,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开展的一种科技学术活动,为在校大学生们提供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的途径,为由学知识向有能力之间的转化建立了一个有效的平台...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指大学生群体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学校的组织引导下,依靠教师的指导帮助,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开展的一种科技学术活动,为在校大学生们提供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的途径,为由学知识向有能力之间的转化建立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对扩大大学生知识面、追踪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电子科技大学作为一所以电子信息为主的工科院校,在多年的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构建了具有"普适性"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适性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 创新人才培养
下载PDF
科技后备人才培养的有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田起宏 雷涯邻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1-174,共4页
该文分析了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和变化,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少年科技活动专项的资助管理模式和其在推动我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并就所资助活动中的典型事例进行了分析。文章最后提出:根据国家发展战略需... 该文分析了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和变化,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少年科技活动专项的资助管理模式和其在推动我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并就所资助活动中的典型事例进行了分析。文章最后提出:根据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发挥部门优势作好科技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加强科学和教育的结合,共同完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善青少年科技竞赛类项目;根据学科特点,分别地域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注重学科交叉,发挥政府部门引导作用;关注国家重大问题和前沿科学进展,有重点地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顺应人才成长的内在客观规律,作好人才培养各环节的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 创新型 后备人才 培养模式
下载PDF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 被引量:9
20
作者 于金霞 贾宗璞 孙君顶 《计算机教育》 2011年第10期17-21,共5页
特色专业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情况,分析其建设的具体思路,包括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教研优化培养体系、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科... 特色专业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情况,分析其建设的具体思路,包括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教研优化培养体系、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科研学术交流、加强学科基础条件建设等,然后总结在特色专业建设实践探索中的成果,并对当前存在的不足及其进一步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特色专业 师资队伍建设 优化培养体系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科研学术交流 学科基础条件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