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断陷小湖盆扇三角洲前缘储层单砂体构型特征——以南堡凹陷高76断块沙三_(1)亚段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马立民 宋宝顺 +3 位作者 余成林 张振宇 李庆 岳大力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6,I0001,共17页
陆相断陷湖盆扇三角洲沉积具有相变快、砂体接触关系复杂的特点。以南堡凹陷高76断块沙三1亚段为例,根据岩心、测井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分析断陷小湖盆扇三角洲前缘单砂体构型特征,建立扇三角洲前缘三维构型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扇三角... 陆相断陷湖盆扇三角洲沉积具有相变快、砂体接触关系复杂的特点。以南堡凹陷高76断块沙三1亚段为例,根据岩心、测井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分析断陷小湖盆扇三角洲前缘单砂体构型特征,建立扇三角洲前缘三维构型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溢岸及水下分流间湾4种沉积微相类型。单砂体侧向拼接主要有4种样式,即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拼接型、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拼接型、河口坝—河口坝拼接型、泥岩分隔型。垂向上,单层单砂体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上河下坝”叠置、多期河道叠置及多期河口坝叠置3种样式。平面上,研究区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呈条带状或交织条带状展布,交织条带状砂体由多个单一条带状的单砂体组成。扇三角洲河口坝较发育,位于河口坝的上部,下切河口坝,发育“河在坝上走”的模式。单一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厚度介于2.00~6.30 m,宽度介于57.65~499.20 m,平均宽厚比约为41∶1;单一河口坝砂体厚度介于2.26~9.60 m,宽度介于106.26~651.00 m,平均宽厚比约为73∶1;单一溢岸砂体厚度介于0.60~3.46 m,宽度介于40.08~136.35 m,平均宽厚比约为25∶1。单砂体接触关系不同是井间连通性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该结果为南堡凹陷剩余油挖潜及优化开发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小湖盆 扇三角洲前缘 构型模式 单砂体 储层构型 南堡凹陷
下载PDF
扶余油田基于单因素解析多因素耦合的剩余油预测 被引量:21
2
作者 封从军 鲍志东 +2 位作者 陈炳春 魏兆胜 汪莹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5-471,共7页
扶余油田泉四段主力油层为典型的湖盆三角洲沉积,经过30多年的开采,已进入高含水采油阶段,受单砂体切叠、储层非均质性、储层构型等因素的控制,剩余油呈现总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特征。依据地质、测井、生产动态等资料,采用"单因素... 扶余油田泉四段主力油层为典型的湖盆三角洲沉积,经过30多年的开采,已进入高含水采油阶段,受单砂体切叠、储层非均质性、储层构型等因素的控制,剩余油呈现总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特征。依据地质、测井、生产动态等资料,采用"单因素解析多因素耦合"的研究思路,深入解剖了微构造、断层、沉积微相、单砂体切叠、储层构型、储层非均质性、井网部署、注采关系等因素对湖盆三角洲储层内部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控制机理,优选关键控制因素,建立由关键因素耦合控制的剩余油预测模式,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三角洲储层剩余油预测的分析方法,总结了5种受多因素耦合控制的剩余油预测模式,为老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工作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因素 微构造 沉积微相 单砂体 储层构型 剩余油
下载PDF
复合分流河道砂体内部单河道划分——以萨北油田北二西区萨Ⅱ1+2b小层为例 被引量:47
3
作者 周银邦 吴胜和 +3 位作者 岳大力 刘志鹏 刘江丽 钟欣欣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8,共5页
以萨北油田北二西区萨Ⅱ1+2b小层为例,在现代沉积和露头的指导下,利用密井网资料,建立了研究区复合分流河道砂体内部单河道的同层不同期和同层同期2种模式。基于分流河道砂体规模,按照高程差异、河间砂体、废弃河道以及河道砂体厚—薄... 以萨北油田北二西区萨Ⅱ1+2b小层为例,在现代沉积和露头的指导下,利用密井网资料,建立了研究区复合分流河道砂体内部单河道的同层不同期和同层同期2种模式。基于分流河道砂体规模,按照高程差异、河间砂体、废弃河道以及河道砂体厚—薄—厚特征等4种单河道识别标志,在三维视窗内对连井剖面进行多角度观察和分析,识别单河道边界,在研究区北东方向识别出4条单河道,单河道宽度约为250~45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构型 单河道 点坝 废弃河道 分流河道 萨北油田
下载PDF
高尚堡油田砂质辫状河储集层构型与剩余油分布 被引量:64
4
作者 李顺明 宋新民 +4 位作者 蒋有伟 刘浪 陈能学 孙景民 李本维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4-482,共9页
以洪泛期沉积的泥岩作为标志层,应用精细成因地层对比方法建立南堡凹陷高尚堡油田新近系馆陶组下段辫状河单砂层成因地层格架。将辫状河地质露头及室内沉积模拟实验成果作为模式指导,通过辫状河单河道识别、地质统计学规律和生产监测资... 以洪泛期沉积的泥岩作为标志层,应用精细成因地层对比方法建立南堡凹陷高尚堡油田新近系馆陶组下段辫状河单砂层成因地层格架。将辫状河地质露头及室内沉积模拟实验成果作为模式指导,通过辫状河单河道识别、地质统计学规律和生产监测资料分析,确定该区辫状河单河道宽140~560 m。根据岩相组合类型及其顶底界面特征,识别出河道充填、顺流增生、砂质底形、砂席和溢岸细粒等5类辫状河储集层构型单元。河道充填构型单元发育和优势渗流通道导致河道充填构型单元形成底水水锥型水淹,剩余油分布在油井间且丰度高。顺流增生单元纵向渗透率级差小,水淹均匀,剩余油呈薄层状低丰度分布在油井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辫状河 单砂层 单河道规模 储集层构型 优势渗流通道 剩余油分布
下载PDF
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储集层构型及剩余油分布 被引量:58
5
作者 封从军 鲍志东 +3 位作者 杨玲 思雄 徐桂彬 韩雄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3-329,共7页
以吉林扶余油田J19密井网区为例,结合现代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综合应用岩心、测井等资料,对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内部构型进行了精细解剖。水下分流河道内部构型要素主要可分为前积体和前积层2种,前积层根据被破坏程度的不同又... 以吉林扶余油田J19密井网区为例,结合现代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综合应用岩心、测井等资料,对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内部构型进行了精细解剖。水下分流河道内部构型要素主要可分为前积体和前积层2种,前积层根据被破坏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保留型、破坏型和混合型,随湖平面升降及沉积物供给速率与可容纳空间增加速率的比值不同,前积体可分为进积型、退积型和加积型,各自具有不同的成因及沉积演化模式。应用岩电标定、公式拟合、密井网、对子井等资料对前积层和前积体进行了定量识别描述,建立了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内部的三维构型模型。剩余油分析表明:前积层对剩余油的垂向分布有较强的控制作用,而在前积体内部剩余油主要在前积体的上倾方向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前缘 水下分流河道 单砂体 储集层构型 剩余油分布
下载PDF
扶余油田杨大城子组曲流河相油藏单砂体层次细分及成因 被引量:25
6
作者 李军 宋新民 +2 位作者 薛培华 张海龙 孙景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9-125,共7页
针对陆相曲流河油藏复杂的砂体分布特征及重建地下认识体系关键技术难点,在分析陆相盆地地层建造及曲流河储层形成基础上,通过建立并运用曲流河储集层层次细分方法,将吉林扶余油田白垩系杨大城子组曲流河油藏分为4个砂层组,21个小层。... 针对陆相曲流河油藏复杂的砂体分布特征及重建地下认识体系关键技术难点,在分析陆相盆地地层建造及曲流河储层形成基础上,通过建立并运用曲流河储集层层次细分方法,将吉林扶余油田白垩系杨大城子组曲流河油藏分为4个砂层组,21个小层。在小层划分基础上,以曲流河单砂体内部构型刻画为重点,通过综合运用岩心、密井网测井、开发动态等资料,对研究区点坝单砂体层次界面、岩相组合及空间展布与配置关系进行系统研究,并探讨了剩余油成因及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形成于弱水动力环境的杨大城子组曲流河油藏点坝单砂体受两级沉积界面控制,形成的侧积体数多在3~4个,侧积面夹角多在4°~7°,平面规模差异较大。孤立型、搭接型、叠加型和切叠型是储集层单砂体空间配置的主要方式。受点坝侧积泥岩等夹层及注采方式影响,剩余油多分布于点坝、孤立及切叠砂体中,构成了油藏实施二次开发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细分 单砂体构型 空间配置 剩余油 曲流河油藏 扶余油田
下载PDF
河流相储层细分对比方法探讨 被引量:48
7
作者 渠芳 陈清华 连承波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17-21,共5页
小层规模内单砂体的细分是目前油气田开发地质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综合运用"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小层对比技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储层建筑结构层次分析法,详尽剖析了目前在河流相单砂层细分对比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小层规模内单砂体的细分是目前油气田开发地质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综合运用"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小层对比技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储层建筑结构层次分析法,详尽剖析了目前在河流相单砂层细分对比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过于强调沉积间歇面的作用、机械运用等高程对比原则、单纯依据砂体厚度劈分等.指出在层次细分与对比过程中,不可过分拘泥于沉积砂体的层次性,而是需要对沉积过程和砂体的成因作出合理解释,研究砂体本身固有的沉积学特征及其空间展布特点,将各种地层对比、划分方法有机结合,才能建立精确的储层地质模型,为油藏数值模拟及剩余油分布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建筑结构 单砂层 隔夹层 成因砂体
下载PDF
分流河道砂体构型分析方法在萨北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24
8
作者 周银邦 吴胜和 +2 位作者 岳大力 刘江丽 刘志鹏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5期6-10,共5页
在现代沉积和野外露头的指导下,针对萨北油田北二西区萨Ⅱ1+2b沉积单元采用"层次分析"与"模式拟合"的研究思路,按照不同层次的空间组合模式以及定量规模,分复合河道层次、复合河道内部的单河道层次、点坝层次以及... 在现代沉积和野外露头的指导下,针对萨北油田北二西区萨Ⅱ1+2b沉积单元采用"层次分析"与"模式拟合"的研究思路,按照不同层次的空间组合模式以及定量规模,分复合河道层次、复合河道内部的单河道层次、点坝层次以及点坝内部的侧积体层次对储层内部构型进行了精细解剖,并建立了能够用于油藏数值模拟的曲流型分流河道三维构型模型,再现了侧积夹层的空间分布,为开发动态分析、剩余油挖潜提供更准确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构型 单河道 点坝 废弃河道 侧积层
下载PDF
河流相储层构型及其对油水分布的控制 被引量:29
9
作者 渠芳 陈清华 连承波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18,共5页
针对传统的小层平面图油水分布复杂,难以掌握其分布规律的现象,以孤岛油田馆上段河流相储层为例,对储层构型研究与传统沉积微相研究进行了对比,通过储层构型要素分析法建立了精细的单一成因砂体级别的储层剖面及平面构型,并以单砂层为... 针对传统的小层平面图油水分布复杂,难以掌握其分布规律的现象,以孤岛油田馆上段河流相储层为例,对储层构型研究与传统沉积微相研究进行了对比,通过储层构型要素分析法建立了精细的单一成因砂体级别的储层剖面及平面构型,并以单砂层为单位作主力层的小层平面图,分析了储层构型对油水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储层构型研究在垂向及平面上的研究尺度均比传统沉积微相研究更加精细,建立精细的储层构型的关键是识别单一成因砂体,尤其是对单一河道砂体的识别,将直接影响剖面及平面构型的精准度。储层构型要素的空间展布及平面配置结构直接控制着油水分布。层状油气藏可以存在多个油水界面,在内含油边界以上通常形成"满注"型油藏;在内、外含油边界之间,多形成大片水层中夹透镜状或条带状分布的"水包油"型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 储层构型 单一成因砂体 废弃河道 油水分布
下载PDF
碎屑岩储层构型分级方案与研究方法探讨 被引量:7
10
作者 芦凤明 蔡明俊 +2 位作者 张阳 倪天禄 萧希航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1,共11页
为了完善碎屑岩储层构型级次划分方案,并更好地应用于油田开发,从大港油田不同沉积类型储层构型研究的实际出发,通过建立以储层构型为基础的三维地质模型,并开展数值模拟,认识储层构型控制的剩余油分布,并对构型研究精度提出要求。将构... 为了完善碎屑岩储层构型级次划分方案,并更好地应用于油田开发,从大港油田不同沉积类型储层构型研究的实际出发,通过建立以储层构型为基础的三维地质模型,并开展数值模拟,认识储层构型控制的剩余油分布,并对构型研究精度提出要求。将构型分级与地层划分分级、沉积微相分级有机结合和对应,重新确定储层构型分级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储层构型研究的思路、内容和方法。结果表明:这种构型划分方案更明确,6级构型界面对应复合沉积体构型单元。平面上对应复合曲流带或复合辫流带,由2个以上单一复合体构成;剖面上为小层或砂层组,内部由多个单砂层组合而成,单砂层之间发育泥岩隔层。该方法应用于大港官80断块枣Ⅱ、枣Ⅲ油组,划分和表征7,8,9级构型单元(复合河道、单一沉积单元、增生体),对特高含水阶段密井网开发油田的构型研究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构型 分级方案 微相复合体 单一微相 单砂体 构型解剖
下载PDF
基于K-均值聚类和贝叶斯判别的冲积扇单井储层构型识别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阳 赵平起 +3 位作者 芦凤明 李际 郭志桥 王芮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73-883,704,共12页
单井构型划分是储层构型研究的基础,传统的人工单井构型划分效率低、主观性强、划分标准不统一。为此,以沧东凹陷冲积扇为例,以岩心及测井资料为基础,通过岩心描述、K-均值聚类、贝叶斯判别等方法,形成了基于K-均值聚类和贝叶斯判别的... 单井构型划分是储层构型研究的基础,传统的人工单井构型划分效率低、主观性强、划分标准不统一。为此,以沧东凹陷冲积扇为例,以岩心及测井资料为基础,通过岩心描述、K-均值聚类、贝叶斯判别等方法,形成了基于K-均值聚类和贝叶斯判别的冲积扇单井储层构型识别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非取心井,计算构型识别准确率,明确了造成构型识别准确率低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基于K-均值聚类和贝叶斯判别的冲积扇单井储层构型识别主要包括取心井构型划分、构型划分标准建立、构型判别公式建立及非取心井构型识别四个步骤,通过岩心观察划分准确的单井构型、建立适用于非取心井的构型划分标准和判别公式最为关键;由于测井曲线的分辨率所限及构型单元过渡带的岩性变化等原因,非取心井构型识别准确率与构型单元厚度呈正相关关系,7级、8级、9级构型单元识别准确率依次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井储层构型识别 K-均值聚类 贝叶斯判别 沧东凹陷 冲积扇
下载PDF
曲流河复合砂体内单一河道的识别方法 被引量:9
12
作者 施尚明 马艳平 +1 位作者 王雷 王琦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3期471-475,共5页
自大庆油田开发以来,随着油田注水开发的深入,处于大面积分布的河道砂体中某些部位的开发井水淹级别相差悬殊。经进一步研究表明:这些大面积分布的河道砂体并非单支河道,而是一支多期(或多支)河流平面侧向叠加所致。不同单一河道之间由... 自大庆油田开发以来,随着油田注水开发的深入,处于大面积分布的河道砂体中某些部位的开发井水淹级别相差悬殊。经进一步研究表明:这些大面积分布的河道砂体并非单支河道,而是一支多期(或多支)河流平面侧向叠加所致。不同单一河道之间由于其连通方式的复杂性及其自身储层性质的差异形成复杂的非均质性。因此,正确识别单一河道对于进一步研究储层的内部构型及分析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以杏南开发区PI31小层为例,分析了各单一河道的成因,并在现代沉积理论的指导下利用地下密井网资料,采用平面、剖面及三维视窗法对研究区储层进行了研究。在研究区共识别出了3条单一河道,宽约(400~1200)m,流向由北向南,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曲流河单一河道边界的识别标志,并提出了单一河道的划分方法,为油田储层的进一步详细描述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流河 单一河道 储层描述 复合砂体 储层构型
下载PDF
成熟探区相控油藏储集体精细表征与产能劈分 被引量:2
13
作者 鲍志东 李忠诚 +12 位作者 陈栗 吴凡 牛博 魏兆胜 王振军 封从军 周新茂 张莉 臧东升 李泉泉 刘锐 万谱 李磊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77,共17页
基于单砂体沉积特征,建立了曲流河及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储集砂体的平面与垂向上的组合关系,及其对应的测井识别标志。分析曲流河及三角洲分流河道储层的构型刻画方法,并利用多种方法对侧积体规模、前积层与侧积层产状进行定量计算,刻画... 基于单砂体沉积特征,建立了曲流河及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储集砂体的平面与垂向上的组合关系,及其对应的测井识别标志。分析曲流河及三角洲分流河道储层的构型刻画方法,并利用多种方法对侧积体规模、前积层与侧积层产状进行定量计算,刻画单砂体内部构型。探索基于多级构型界面约束的构型建模方法,有别于传统的网格约束,该方法综合采用多级界面约束和设置非均质网格技术,实现了以较少量网格对构型级别夹层的精细表征。同时解析常规产能劈分方法,探索单砂体产能劈分要素,提出了多参数相结合的产能劈分方案,进而为油田未来精细调剖挖潜方案的制订提供技术及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体 单砂体 构型建模 产能劈分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曲流河储层构型中废弃河道的识别及其分布模式——以孤岛油田馆上段为例 被引量:29
14
作者 张本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21,25,共5页
目前曲流河储层构型研究的关键及难点在于准确识别废弃河道及其分布。废弃河道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废弃河道识别及其沉积时期划分具有不确定性。根据储层层次分析原理,结合曲流河沉积周期性变化的特征,以孤岛油田馆上段典型曲流河储层为例... 目前曲流河储层构型研究的关键及难点在于准确识别废弃河道及其分布。废弃河道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废弃河道识别及其沉积时期划分具有不确定性。根据储层层次分析原理,结合曲流河沉积周期性变化的特征,以孤岛油田馆上段典型曲流河储层为例,依据废弃河道在单砂层沉积时期废弃的时间,将其划分为4种分布模式:主河道周边型、复合点砂坝内部型、紧贴曲流带凸岸型及孤立型。剖面上,对于1个砂层组而言,废弃河道的4种分布模式通常自下而上依次出现,代表了曲流河沉积体系的水进过程,与其正旋回的沉积特征相符。根据层次分析的精细程度,每个小层通常可细分为若干个单砂层,有时同一小层自下而上也会出现4种分布模式的废弃河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流河 储层构型 废弃河道 单砂层 点砂坝 孤岛油田
下载PDF
基于改进K-Means的静脉特征学习与识别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伟 刘晓敏 王浩宇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51-1755,共5页
针对传统的静脉识别中静脉特征的提取需要通过先验知识进行人工设计,并且特征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大量的参数进行调整,同时需要在后续的分类器设计中进行特殊的选择才能达到较好的识别效果等缺陷,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法,对单层网络的特征学... 针对传统的静脉识别中静脉特征的提取需要通过先验知识进行人工设计,并且特征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大量的参数进行调整,同时需要在后续的分类器设计中进行特殊的选择才能达到较好的识别效果等缺陷,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法,对单层网络的特征学习结构中的K-Means方法进行针对性改进,并将其引入到静脉识别的静脉特征学习过程中,在分类器中采用SVM实现静脉分类。另外,引入SIFT特征结合改进词袋模型(SBOW)的传统特征学习和分类方法分别进行静脉识别,并将两者的识别结果进行对比,从而证明将基于单层网络特征学习方法引入静脉识别中的优越性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识别 单层网络特征学习 K-MEANS SIFT特征 词袋模型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油田长3油层组储层构型及剩余油精细表征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皓宇 李茂 +2 位作者 康永梅 吴泽民 王广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7-188,共12页
镇北油田镇300井区长3油层组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层间非均质性强,吸水不均井占测试总井数的48%,为了提供建产方向,急需进一步刻画剩余油分布。利用经典的构型分析方法,结合具有沉积单元和渗流单元双重特性的复合砂体韵律特征和渗流规... 镇北油田镇300井区长3油层组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层间非均质性强,吸水不均井占测试总井数的48%,为了提供建产方向,急需进一步刻画剩余油分布。利用经典的构型分析方法,结合具有沉积单元和渗流单元双重特性的复合砂体韵律特征和渗流规律,总结了研究区长3油层组4种垂向叠置样式、5种平面接触关系并明确测井识别标志。最后利用油藏数值模拟和生产动态结合的方法明确指出2种剩余油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注采井网的不完善,是造成孤立式和分离式叠置关系单砂体剩余油的主要因素;切叠式单砂体剩余油主要集中在砂体顶部;间湾接触的单砂体易造成河道侧翼剩余油富集;得益于较好的连通性和较高的水驱效率,替代式和侧切式接触关系砂体不富集剩余油;对接式接触的单砂体连通关系复杂,单一的判别方式易造成注采不对应,进而形成局部剩余油。该研究成果能兼顾储层构型对油藏剩余油的控制作用和流动单元的渗流特性,可有效指导油藏注采井网部署,为油田后期注水开发方案的调整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砂体 储层构型 流动单元 油藏数值模拟 剩余油模型
下载PDF
辫状河致密砂岩储层构型单元定量表征方法 被引量:10
17
作者 瞿雪姣 李继强 +3 位作者 张吉 赵忠军 戚志林 罗超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42-1352,共11页
针对现有辫状河储层构型单元定量表征方法关键参数获取困难且可靠性存疑的问题,以储层构型理论为指导,基于现代辫状河沉积、钻井岩心、录井和测井等资料,提出了基于单一辫状河道宽度的构型单元定量表征方法。首先,根据单井构型单元解释... 针对现有辫状河储层构型单元定量表征方法关键参数获取困难且可靠性存疑的问题,以储层构型理论为指导,基于现代辫状河沉积、钻井岩心、录井和测井等资料,提出了基于单一辫状河道宽度的构型单元定量表征方法。首先,根据单井构型单元解释结果,确定同期辫状河道平面分布;其次,根据连井对比剖面,确定连井剖面内单一辫状河道间的界线位置;再次,根据现代辫状河单一辫状河道宽度与构型单元关系定量模型,限定辫状水道宽度、复合心滩长度及宽度等4级构型单元规模;最后,在单一辫状河道内确定4级构型单元平面分布,进而在密集井网区对复合心滩进行解剖,确定单个心滩位置和几何形态。采用该方法对苏××提高采收率试验区盒8下1-3单层辫状河致密砂岩气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单层砂岩气藏发育5条单一辫状河道,其宽度为1 050~1 890m;辫状水道宽度为234~435m;复合心滩长度和宽度分别为1 931~3 569m、685~1 242m;单个心滩长度和宽度分别为660~1 880m、310~1 03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表征方法 储层构型单元 单一辫状河道宽度 辫状河 致密砂岩气藏 苏里格气田盒8下亚段
下载PDF
海上河流相油田高效开发技术 被引量:38
18
作者 郭太现 杨庆红 +1 位作者 黄凯 张建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08-714,共7页
渤海海上河流相油田油藏地质条件复杂,储集层厚度薄、横向变化大、连通性差,开发此类油田面临开发井网部署难度大、储集层精细描述难度大、资源优化配置困难等多方面的挑战。为实现海上河流相油田高效开发,研究形成了稀疏井网下的河流... 渤海海上河流相油田油藏地质条件复杂,储集层厚度薄、横向变化大、连通性差,开发此类油田面临开发井网部署难度大、储集层精细描述难度大、资源优化配置困难等多方面的挑战。为实现海上河流相油田高效开发,研究形成了稀疏井网下的河流相油田储集层精细描述及定量表征技术、河流相油田区域沉积研究及单河道识别技术、河流相油田单砂体井网优化技术、河流相油田滚动挖潜技术。经渤海11个油田的开发验证,不仅在已探明储量资源的开发中成效显著,还在滚动开发评价中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 000×104 t。储集层精细描述技术预测储集层钻遇率达到98%;河流相储集层单河道识别技术使采收率平均提高3%;河流相油田滚动评价技术能够带动油田周边资源的快速转化,实现油气资源的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河流相油田 高效开发 储集层精细描述 单河道识别 单砂体井网优化
下载PDF
利用不确定性高精度反演数据表征曲流河储层构型 被引量:7
19
作者 范廷恩 胡光义 +3 位作者 马良涛 王宗俊 范洪军 梁旭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73-582,598,共11页
由于曲流河储层构型横向岩性变化快、储层空间变化复杂、单砂体厚度小,而海上油田井距大、井网稀疏,因此采用陆上密井网条件下的多井预测方法很难准确表征曲流河储层构型;地震解释方法受常规地震资料及常规反演资料纵向分辨率的限制,只... 由于曲流河储层构型横向岩性变化快、储层空间变化复杂、单砂体厚度小,而海上油田井距大、井网稀疏,因此采用陆上密井网条件下的多井预测方法很难准确表征曲流河储层构型;地震解释方法受常规地震资料及常规反演资料纵向分辨率的限制,只能识别厚度为10~20m的大套厚层砂体,无法识别薄互层小砂体,也不能满足曲流河储层构型分析的精度要求。为此,在曲流河砂体沉积模式的指导下,以不确定性高精度反演数据为基础,结合测井数据分析,采用"垂向分期、横向定边、三维定型"的方法对渤海W油田明化镇组下段Ⅱ油组3小层(N_(2m)~LⅡ-3)的R23砂层组的曲流河砂体构型进行层次分析。根据测井曲线形态差异和反演地震数据特征将R23砂层组在垂向上划分为R23-1和R23-2两个沉积单元,在R23-1和R23-2两期复合河道中识别出6条近SN向展布的单一河道,且在单一河道内识别出多个规模不等的复合点坝,在海上油田稀疏井网条件下精细识别了不同级次曲流河砂体构型边界,有效提高了复合河道、单河道及点坝体的识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流河 河道 点坝 不确定性反演 储层构型 明化镇组下段Ⅱ油组3小层
下载PDF
浅水三角洲相多期窄河道砂体结构研究——以渤海海域渤中25-1南油田为例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超 韩雪芳 +2 位作者 胡勇 周军良 闫涛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3-49,共7页
多期窄河道砂体结构研究一直以来是渤海油田开发中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以渤中25-1南油田为例,在砂体构型研究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现有钻井、测井、地震及野外露头等资料,明确了浅水三角洲砂体的地质模式,建立了精细地层格架。通过利... 多期窄河道砂体结构研究一直以来是渤海油田开发中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以渤中25-1南油田为例,在砂体构型研究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现有钻井、测井、地震及野外露头等资料,明确了浅水三角洲砂体的地质模式,建立了精细地层格架。通过利用钻井剖面上间断的分流河道间砂体、分流河道砂体顶面高程差异、分流河道砂体沉积规模差异等3种单井对比模式,结合波幅变化、出现复波等地震响应特征,井震结合分析单期河道砂体的储层结构,划分出单期河道砂体。研究表明,单期窄河道砂体厚度与砂体宽度呈对数相关,平均宽厚比为35。单期河道砂体宽度为200~400m,延伸范围可至整个工区。研究成果有效指导了油田优化注水、产液结构调整及井网部署,为油田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地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河道 多期河道 单砂体 储层结构 渤中凹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