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中安岳气田灯影组气藏构造演化特征及控藏机制 被引量:8
1
作者 张旋 陈康 +5 位作者 马波 冉崎 陈骁 邹定永 吕文正 赵春妮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8-708,共11页
研究四川盆地中部安岳气田震旦系灯影组气藏构造演化特征及气藏的控制作用,探讨成藏规律。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以及四川盆地大格架二维地震资料,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平衡剖面技术和地质建模技术,分析构造演化过程,探索川中地区西... 研究四川盆地中部安岳气田震旦系灯影组气藏构造演化特征及气藏的控制作用,探讨成藏规律。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以及四川盆地大格架二维地震资料,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平衡剖面技术和地质建模技术,分析构造演化过程,探索川中地区西部主动拉张裂谷形成机制,建立储层地质模型,总结成藏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桐湾Ⅰ幕与桐湾Ⅱ幕构造运动形成了2期贯穿南北的大型主动拉张裂谷,2期裂谷形成的时期不同,空间上独立。主动拉张裂谷形成机制为"先抬升剥蚀,后拉张下陷",具有两幕性。主动拉张构造演化过程形成了灯二段与灯四段2套储层,每套储层的岩溶又分为抬升剥蚀和拉张下陷后暴露风化剥蚀2个阶段。在2个不同岩溶阶段中,岩溶中心从早期的西部迁移至晚期的东南部,且靠近裂谷的台缘带始终为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在气藏构造演化过程中,形成了高石梯古隆起以及磨溪-龙女寺长轴古隆起2处有利古构造,并始终保持着继承性发展,且主动裂谷内的烃源岩在气藏西边界形成了岩性封堵,两者共同控制着有利的成藏聚集条件,最终高石梯古隆起发展为最高古构造,为最有利油气聚集中心。桐湾运动的2幕主动拉张作用是形成灯二段与灯四段2套独立气藏的关键因素,台缘带为储层发育有利区,高石梯地区为油气聚集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岳气田 灯影组 构造演化 气藏 主动拉张裂谷
下载PDF
伸展构造体系中传递带的控砂作用--储层预测的新思路 被引量:49
2
作者 王家豪 王华 +2 位作者 肖敦清 韦阿娟 廖远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25,共7页
断陷盆地中常见横向凸起、走向斜坡两种典型传递带类型,与之对应的断层下降盘普遍发育大型扇三角洲或浊积扇砂体,其控砂作用的机制在于同沉积断裂活动导致的古地貌差异,尤其是传递带断层下盘的古地貌低地对物源供给水系起着汇聚和引导... 断陷盆地中常见横向凸起、走向斜坡两种典型传递带类型,与之对应的断层下降盘普遍发育大型扇三角洲或浊积扇砂体,其控砂作用的机制在于同沉积断裂活动导致的古地貌差异,尤其是传递带断层下盘的古地貌低地对物源供给水系起着汇聚和引导作用。此外,在盆地中央的大型纵向隆起带上发育的反向平行型传递带,其形成的断沟、断槽常常成为沉积物轴向输送的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带 伸展构造体系 储层预测 断陷盆地
下载PDF
断裂作用对北大港构造带潜山油气藏的控制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昭年 陈发景 +1 位作者 苏俊青 孙晓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2-95,共4页
北大港构造带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 ,发育印支早中燕山期逆冲断裂体系和晚燕山喜山期伸展断裂体系 ,对该构造带下古生界古潜山油气藏的缝洞性储层发育、油气潜力以及封闭条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 ,与冲断作用及其相关褶皱... 北大港构造带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 ,发育印支早中燕山期逆冲断裂体系和晚燕山喜山期伸展断裂体系 ,对该构造带下古生界古潜山油气藏的缝洞性储层发育、油气潜力以及封闭条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 ,与冲断作用及其相关褶皱作用形成的裂缝促进岩溶作用的进行 ,导致缝洞性储集层的形成 ;古潜山油气藏的油气源、油气成熟度和油气充注与新生代伸展断层作用有关 ;潜山圈闭的封闭条件是由基底卷入正断层的侧向封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断层 伸展断层 潜山油气藏 北大港构造带 断裂作用
下载PDF
伸展断陷盆地的演化特征——以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为例 被引量:36
4
作者 沈华 李春柏 +2 位作者 陈发景 尹微 张宇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87-294,共8页
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中一个早白垩世的伸展断陷, 通过综合应用地震、钻井等资料对贝尔凹陷的形成及演化进行深入分析, 认为伸展作用和缩短作用的交替进行贯穿了凹陷的演化过程, 白垩纪发育的3个伸展作用幕和3个缩短作用幕控制了凹陷的... 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中一个早白垩世的伸展断陷, 通过综合应用地震、钻井等资料对贝尔凹陷的形成及演化进行深入分析, 认为伸展作用和缩短作用的交替进行贯穿了凹陷的演化过程, 白垩纪发育的3个伸展作用幕和3个缩短作用幕控制了凹陷的3期沉积旋回、伸展构造与反转构造的叠加和油藏的形成。伸展作用和缩短作用控制着贝尔凹陷内的构造样式和沉积样式的形成与演化。从而影响着烃源岩、储集层的发育与分布, 并制约着油气的运移、聚集和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凹陷 伸展断陷 缩短上升 反转构造 油藏
下载PDF
裂缝性致密砂岩油藏水平井井筒延伸方位优化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永清 张阳 +3 位作者 邓红琳 王翔 王锦昌 闫吉曾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3期356-359,共4页
红河油田长8油藏为裂缝性低渗透致密砂岩油藏,主体开发方式为水平井配合压裂改造.在长8储层水平井实际生产情况的基础上,从地质、钻井、压裂、采油的角度论证了水平井井筒延伸方位对工程、产能和防水的影响.结果表明:井筒延伸方位和最... 红河油田长8油藏为裂缝性低渗透致密砂岩油藏,主体开发方式为水平井配合压裂改造.在长8储层水平井实际生产情况的基础上,从地质、钻井、压裂、采油的角度论证了水平井井筒延伸方位对工程、产能和防水的影响.结果表明:井筒延伸方位和最大水平地应力夹角介于25~75°时,可获得较高的砂岩钻遇率和显示钻遇率;夹角介于60~90°时,同时避开泥岩和断层,是钻井过程中利于井壁稳定和储层保护的最优方向;夹角介于50~90°时,避开泥岩和断层,是减少出现压裂施工复杂情况的最优方向;夹角介于50~80°时,可获得较好的防水效果;夹角介于40~75°时,可获得较高的单井产能,是利于工程施工、提高单井产能和防水淹的最优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油藏 致密砂岩 水平井 井筒延伸方位 地应力方向 红河油田
下载PDF
变换构造与油气藏关系——以彰武断陷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婷婷 遇运良 王欢 《世界地质》 CAS 2015年第3期752-759,共8页
彰武断陷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为伸展背景下白垩系断陷盆地。在构造演化过程中,受基底的升降、断裂活动的不均衡性影响,彰武断陷发育伸展断裂系统下的变换构造。通过对断裂系统及其活动性以及断裂系统内部断层间位移传递方式的研究,认为变... 彰武断陷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为伸展背景下白垩系断陷盆地。在构造演化过程中,受基底的升降、断裂活动的不均衡性影响,彰武断陷发育伸展断裂系统下的变换构造。通过对断裂系统及其活动性以及断裂系统内部断层间位移传递方式的研究,认为变换带的传递方式为接力式,变换构造的类型为走向斜坡。同时变换构造对盆地的古地形、沉积体系、烃源岩、油藏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彰武油田的勘探实践证明,变换构造易发育岩性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彰武断陷 伸展盆地 变换构造 油气藏
下载PDF
构造-热液白云岩化作用与白云岩储层 被引量:108
7
作者 陈代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14-622,共9页
热液白云岩储层的岩石特征与密西西比 Pb-Zn 硫化矿床的白云岩容矿层相似,以广泛发育的基质交代型和孔-缝充填的鞍形白云石为标型特征,同时含有少量其他热液矿物如闪锌矿、方铅矿、石英、黄铁矿、重晶石以及萤石等,另外还经常可见被鞍... 热液白云岩储层的岩石特征与密西西比 Pb-Zn 硫化矿床的白云岩容矿层相似,以广泛发育的基质交代型和孔-缝充填的鞍形白云石为标型特征,同时含有少量其他热液矿物如闪锌矿、方铅矿、石英、黄铁矿、重晶石以及萤石等,另外还经常可见被鞍形白云石充填的因剪切应力形成的微裂缝、斑马纹构造和白云岩角砾。由于热液流体对原碳酸盐岩(主要是灰岩)的差异性溶蚀,往往保留了未被充满的孔洞、缝,为油气的充注提供了空间。输导热液流体的断裂系统通常为张性或扭张性断裂系统,白云岩化作用主要发生在断裂系统的上盘,并沿着孔渗性相对较好的原岩侧向推进。借助于高分辨率地震属性分析和成像技术,可以对热液白云岩储层进行表征和预测,从而为油气勘探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断层 扭张断层 构造控制 热液白云岩 白云岩储层
下载PDF
横向断鼻成因及其油气勘探模式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昭年 周建生 《断块油气田》 CAS 2002年第1期13-14,共2页
伸展盆地生长断层上盘的断鼻型圈闭与逆牵引背斜型圈闭一样是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横向断鼻是由于伸展断层在走向上位移的变换 ,在分段断层断距最小处形成的断鼻构造。横向断鼻遵循“岩性找油 ,围斜部署”
关键词 横向断鼻 成因 油气勘探模式 伸展断层 岩性油气藏
下载PDF
岩溶斜坡地带基于蓄水构造的地下水富集模式 被引量:8
9
作者 吉学亮 尹学灵 +1 位作者 潘晓东 陈志兵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8-15,共8页
贵州斜坡地带岩溶地区碳酸盐岩裸露,地表水快速下渗漏失,干旱缺水问题突出。同时受深切河谷控制,大部分地区地下水深埋且集中径流,储存空间分布和相互之间连通性高度不均匀,打井找水极其困难,有利蓄水构造导致地下水局部均匀富集,成为... 贵州斜坡地带岩溶地区碳酸盐岩裸露,地表水快速下渗漏失,干旱缺水问题突出。同时受深切河谷控制,大部分地区地下水深埋且集中径流,储存空间分布和相互之间连通性高度不均匀,打井找水极其困难,有利蓄水构造导致地下水局部均匀富集,成为打井找水的关键。应急抗旱找水行动中发现向斜核部、背斜翼部、正断层和可溶盐与非可溶岩接触带为最常见地下水富水靶区,比较4种蓄水构造水文地质剖面与电阻率反演剖面差异,总体一致,在分析的地下水径流富集区实施钻井成井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水构造 向斜核部 背斜翼部 正断层 接触带 岩溶
下载PDF
断裂在贝尔凹陷油运聚成藏中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姜超 梁力 +1 位作者 卢亚析 张玲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8-64,126-127,共7页
为研究断裂在贝尔凹陷油运聚成藏中的作用,通过油藏解剖分析油藏与断裂之间空间匹配关系.结果表明:贝尔凹陷油藏从基岩至大磨拐河组皆有分布,主要为断层油藏和受断层控制的基岩潜山油藏,平面上主要分布在与断裂活动有关的凹间隆、洼中... 为研究断裂在贝尔凹陷油运聚成藏中的作用,通过油藏解剖分析油藏与断裂之间空间匹配关系.结果表明:贝尔凹陷油藏从基岩至大磨拐河组皆有分布,主要为断层油藏和受断层控制的基岩潜山油藏,平面上主要分布在与断裂活动有关的凹间隆、洼中隆、斜坡断阶带上.贝尔凹陷主要发育早期伸展、中期走滑和晚期反转(或长期发育)3种类型断裂,断裂对贝尔凹陷油运聚成藏主要起3方面控制作用:(1)长期发育断裂为南一段源岩生成油向大磨拐河组运移提供输导通道,早期伸展断裂错断使源储侧接,南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基岩、铜钵庙组和南屯组储层侧向运移;(2)早期伸展断裂为基岩、铜钵庙组和南屯组油聚集提供遮挡条件;(3)断裂活动为不同层位油聚集提供构造背景.在贝尔凹陷断裂控藏有早期伸展断裂遮挡油聚集成藏和长期发育断裂输导油聚集成藏2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凹陷 长期发育断裂 早期伸展断裂 运聚成藏 运移
下载PDF
渤西伸展背景下先存-新生断裂体系特征及控藏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江涛 黄晓波 +3 位作者 李慧勇 史盼盼 岳军培 许鹏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20年第11期27-34,共8页
渤海西部发育NE、NW、EW向3组断裂体系,NE、NW向断裂形成了复杂的共轭断裂体系,断裂系统的复杂性直接影响了区内油气差异富集。在区域应力场特征研究基础上,基于伸展背景下先存共轭-新生断裂物理模拟实验,对先存构造控制下新生断裂体系... 渤海西部发育NE、NW、EW向3组断裂体系,NE、NW向断裂形成了复杂的共轭断裂体系,断裂系统的复杂性直接影响了区内油气差异富集。在区域应力场特征研究基础上,基于伸展背景下先存共轭-新生断裂物理模拟实验,对先存构造控制下新生断裂体系特征及控藏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区深、浅部构造的耦合是"区域应力场、先存基底形态"共同决定的,地幔热活动对区域应力场的影响更加明显,并导致区内主要以伸展作用为主。先存断裂在近SN向斜向伸展作用下,断裂选择性复活。先存构造走向与区域伸展作用力方向的差异,导致同一断层不同段的应力性质存在不同,并直接影响油气的聚集与保存。先存断裂与近SN向拉伸方向的夹角越大,断裂的伸展分量越强,以拉张作用为主,有利于油气浅层聚集,反之,则走滑分量增强,以走滑作用为主,有利于深层油气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存构造 共轭断裂 控藏作用 伸展应力场 渤海西部
下载PDF
渤南地区叠合走滑断裂体系的控藏效应
12
作者 孙豪 徐国盛 +2 位作者 余箐 李坤 梁浩然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6-216,共11页
研究渤海湾盆地南部(渤南地区)叠合走滑断裂体系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从三维地震资料入手,以叠合断裂体系的构造类型为基础,进一步对凸起带、凹陷带和走滑带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和油气成藏过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渤南地区分布的郯... 研究渤海湾盆地南部(渤南地区)叠合走滑断裂体系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从三维地震资料入手,以叠合断裂体系的构造类型为基础,进一步对凸起带、凹陷带和走滑带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和油气成藏过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渤南地区分布的郯庐断裂带、张-蓬走滑断裂带内部存在多级控凹、控洼、控圈的伸展断裂,且在不同时期的活动强度对凹陷的构造演化、沉积充填以及烃源岩的形成与分布起控制作用,在不同构造带内对圈闭的类型和规模起控制作用,长期活动的切源断层或晚期形成的切源断裂在主成藏期的活动强度对输导体系时效性起控制作用。渤南地区叠合走滑断裂体系特征明显,且对烃源岩的发育、圈闭类型与规模以及油气输导起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走滑叠合断裂 输导体系 控藏效应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辽东湾坳陷挤压型和拉张型走滑转换带特征及其控藏作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柳永军 徐长贵 +3 位作者 朱文森 张江涛 宛良伟 樊建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20,共6页
走滑转换带对油气成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辽东湾坳陷发育的走滑转换带控制了该区大中型油气藏的形成。利用三维地震精细构造解释并结合钻探结果,将走滑转换带分为右旋左阶—挤压型走滑转换带和右旋右阶—拉张型走滑转换带,并明确了两... 走滑转换带对油气成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辽东湾坳陷发育的走滑转换带控制了该区大中型油气藏的形成。利用三维地震精细构造解释并结合钻探结果,将走滑转换带分为右旋左阶—挤压型走滑转换带和右旋右阶—拉张型走滑转换带,并明确了两种转换带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挤压走滑转换带可形成规模较大的背斜型圈闭,油气保存条件好,成藏深;拉张型走滑转换带油气运移条件好,成藏浅,可分为张—扭转换区、拉张调节区和走滑单控区,张—扭转换区和走滑单控区多形成背斜、半背斜圈闭,拉张调节区多形成断块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转换带 油气藏 挤压型走滑转换带 拉张型走滑转换带 辽东湾坳陷
下载PDF
陡坡带油气藏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规律——以渤海油田旅大6构造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友 杨波 +2 位作者 黄晓波 彭靖松 王飞龙 《海洋石油》 CAS 2014年第3期22-26,共5页
旅大6构造是渤海海域新近发现的一个中型油田。该构造位于辽东低凸起中南段陡坡带,为层状构造油气藏,垂向上多层系含油,形成典型的"阶梯式"陡坡带复式油气藏。走滑作用对构造形成、储层发育、断层封堵、油气运移都有重要的作... 旅大6构造是渤海海域新近发现的一个中型油田。该构造位于辽东低凸起中南段陡坡带,为层状构造油气藏,垂向上多层系含油,形成典型的"阶梯式"陡坡带复式油气藏。走滑作用对构造形成、储层发育、断层封堵、油气运移都有重要的作用。构造转折端对沉积卸载形成优质储层具有重要作用,奠定了旅大6构造是辽东低凸起中南段有利成藏区的物质基础;辽中一号断层与区域走滑断层同向,具有走滑压扭性质是控圈断层侧封的关键。南北区块以及东二下段、东三段油气丰度迥异,伸展断层的运移能力和控圈断层的封堵能力共同决定了旅大6构造南区东二下段油气的差异富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田 陡坡带油气藏 郯庐断裂 走滑作用 伸展断层 油气运移 差异聚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