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aoziwan-Majiashan Area of Jiyuan Oilfield Analysis of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Main Control Factors in Long 4 5 Section
1
作者 Zhengxi Cui Zhipeng Zhang Mingling Shen 《Open Journal of Yangtze Oil and Gas》 2024年第2期48-64,共17页
Based on the sheet,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high pressure mercury analysis method, this paper takes Jiyuan oilfield-Ma Jia mountain district 4 5 sandstone reservoir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the reservoir ... Based on the sheet,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high pressure mercury analysis method, this paper takes Jiyuan oilfield-Ma Jia mountain district 4 5 sandstone reservoir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the reservoir petrology, pore type and porosity, permeability, the system analyzed the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control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andstone in the 4 5 section of Baoziwan-Majiashan area of Jiyuan oilfield is fine in size and high in filling content. The pore types were dominated by intergranular pores and dissolved pores, with a low face rate. The reservoir property is relatively poor, with mean porosity of 11.11% and mean permeability of 1.16 × 10<sup>−</sup><sup>3</sup> µm<sup>2</sup>. In the low porous, low otonic background,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ively high pore hypertonic areas. Compaction and cementation should play a destructive role in reservoir properties, and dissolution should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reservoir properties. Compaction adjusts the migration of clay minerals and miscellaneous bases in the original sediment in the study area, greatly reducing th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the reservoir;the development of the cement cement, carbonate cementation and some quartz secondary compounds reduces the storage space;the dissolution effect, especially the secondary dissolution pores of the reservoir, which obviously improves the properties of the reservo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dos Basin Jiyuan Area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reservoir Control Factor Long 4 5 Section
下载PDF
天赐湾地区长4+5油层组薄油层有效储层下限测井评价
2
作者 李鹏勃 周冕 +1 位作者 高路遥 张佳磊 《测井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230-239,共10页
为实现鄂尔多斯盆地天赐湾地区长4+5油层组薄油层的精细刻画,需要开展系统的有效储层下限综合评价。利用该地区主力油层长4+5^(2)亚段大量地质、实验、测井、生产资料,系统研究了致密油藏储层特征并提出有效储层下限标准。研究结果表明... 为实现鄂尔多斯盆地天赐湾地区长4+5油层组薄油层的精细刻画,需要开展系统的有效储层下限综合评价。利用该地区主力油层长4+5^(2)亚段大量地质、实验、测井、生产资料,系统研究了致密油藏储层特征并提出有效储层下限标准。研究结果表明,工区长4+52亚段储层的岩性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砂岩粒度曲线具有2段式特征。孔隙度主要分布在8%~16%,峰值区间分布在10%~13%;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2~5.6 mD^(*),存在2个峰值区间,分别为0.3~0.4 mD及1.4~5.6 mD。渗透率高于1.0 mD的相对高渗优质储层的平均孔喉半径大于0.14μm且分选系数大于2.5。长4+52亚段有效储层的含油级别为油迹级及油斑级,物性下限标准为孔隙度9.0%、渗透率0.3 mD。此外,储层有效厚度电性参数,包括测井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电阻率及声波时差的下限分别为9.0%、40.0%、15Ω・m及225μs/m。结合岩心、测试、测井及试油资料构建的致密油油水层识别标准在薄油层应用中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天赐湾地区 4+5^(2)亚段 有效储层下限 评价标准
下载PDF
天赐湾地区长4+5、长6油层组原始含油饱和度计算方法研究
3
作者 李鹏勃 周冕 +1 位作者 高路遥 张佳磊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17期106-111,共6页
为进一步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天赐湾地区长4+5、长6油层组原油地质储量,开展系统的原始含油饱和度计算方法研究。针对天赐湾地区长4+5、长6油层组低孔特低渗特征分别采用密闭取心分析法、压汞法(J函数)、测井解释法(阿尔奇公式)进行原始含... 为进一步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天赐湾地区长4+5、长6油层组原油地质储量,开展系统的原始含油饱和度计算方法研究。针对天赐湾地区长4+5、长6油层组低孔特低渗特征分别采用密闭取心分析法、压汞法(J函数)、测井解释法(阿尔奇公式)进行原始含油饱和度计算方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密闭取心分析法测定的研究区长4+5、长6油层组平均原始含油饱和度为46.7%;压汞法(J函数)测定的长4+5、长6油层组平均原始含油饱和度为47.5%;测井解释法(阿尔奇公式)测定的长4+5油层组的平均原始含油饱和度为51.4%,长6油层组的平均原始含油饱和度为48.7%。3种方法测得的平均原始含油饱和度偏差不大,可为研究区长4+5、长6油层组原油地质储量的计算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天赐湾 4+5 长6 原始含油饱和度
下载PDF
姬塬油田马家山地区长4+5_(1)亚段油藏特征及主控因素
4
作者 沈明玲 冯小勇 +2 位作者 张志鹏 时保宏 崔郑曦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7-14,共8页
为了加深对姬塬油田马家山地区长4+5_(1)亚段油藏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的认识,从烃源岩构造、优势砂体及物性特征等方面对其作了对比分析。分析认为:研究区位于长7段烃源岩生烃中心,具有成藏的有利基础;叠置的优势砂体,促成了长7段烃源岩向... 为了加深对姬塬油田马家山地区长4+5_(1)亚段油藏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的认识,从烃源岩构造、优势砂体及物性特征等方面对其作了对比分析。分析认为:研究区位于长7段烃源岩生烃中心,具有成藏的有利基础;叠置的优势砂体,促成了长7段烃源岩向长4+5_(1)亚段排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分流河道交汇处高渗砂体与近东西向排状鼻隆构造的匹配形成了石油聚集的有利场所;长4+5_(1)亚段油藏在多因素的共同控制下主要发育岩性油藏,其纵向上的砂体结构决定了石油富集于长4+5^(2)_(1)小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塬油田 马家山地区 4+5_(1)亚段 油藏特征 油藏构造 储层物性 油藏展布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周家湾地区长4+5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5
作者 卢达 吴颖 周凯 《地下水》 2024年第2期141-143,共3页
本文收集整理了周家湾地区延长组长4+5储层的岩心观察,扫描电镜和压汞等测试资料,从岩石学,物性,孔隙类型及结构特征等方面,统计分析了研究区长4+5储层特征及影响储层特征的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是三角洲前缘亚相中水下分... 本文收集整理了周家湾地区延长组长4+5储层的岩心观察,扫描电镜和压汞等测试资料,从岩石学,物性,孔隙类型及结构特征等方面,统计分析了研究区长4+5储层特征及影响储层特征的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是三角洲前缘亚相中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间湾微相;区内长4+5储层受沉积作用影响,储层物性最好的区域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物性特征表现为以残余原生粒间孔为主;受成岩作用影响,岩石被压实而致密化,如绿泥石早期环边稳定,孔渗条件难改变,后期环边堵塞喉道使孔渗变差,碳酸盐胶结物降低原生粒间孔、储层孔渗性,但因增加了骨架颗粒强度而部分阻止压实作用;溶蚀作用改善储层孔渗条件。研究区长4+5储层属特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因素 储层特征 延长组长4+5 周家湾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定边地区长4+5致密储层特征及成因
6
作者 姬长拴 郭峰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2期27-32,共6页
针对定边地区长4+5储层物性特征不明确的问题,以岩心观察和取样为基础,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及测井等技术手段,对长4+5段样品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定边地区长4+5层位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亚相,储层岩性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 针对定边地区长4+5储层物性特征不明确的问题,以岩心观察和取样为基础,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及测井等技术手段,对长4+5段样品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定边地区长4+5层位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亚相,储层岩性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孔隙度为3.4%~15.5%,平均为12.2%,渗透率为0.05×10^(-3)~3.7×10^(-3)μm^(2),平均为0.57×10^(-3)μm^(2),属于低孔特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影响储层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压实作用,其次是胶结作用。由压实作用导致孔隙度损失为22.4%,损失率约为55.7%;由胶结作用造成的孔隙度损失为8.27%,损失率约为20.6%;溶蚀作用可以改善储层物性,有利于保存原始孔隙,对孔隙度贡献率为2.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4+5 致密储层 储层特征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重点含油区块长4+5-长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综合评价 被引量:22
7
作者 淡卫东 程启贵 +3 位作者 牛小兵 王成玉 梁晓伟 辛宏刚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8-53,4,共6页
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重点含油区块长4+5-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特征共性及差异性,首次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4+5-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统一的分类评价标准,并对鄂尔多斯盆地重点含油区块长4+5-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进行储层综合评价。一方... 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重点含油区块长4+5-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特征共性及差异性,首次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4+5-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统一的分类评价标准,并对鄂尔多斯盆地重点含油区块长4+5-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进行储层综合评价。一方面评价出了有利储层发育区,为盆地长4+5-8油层组大型低渗透岩性油藏勘探、评价及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另一方面改变了以往不同区块长4+5-8油层组储层分类评价结果不具可对比性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储层评价 4+5-8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甘谷驿油田长4+5储层砂岩成岩作用 被引量:18
8
作者 严云奎 于波 +3 位作者 崔智林 杨虎 刘宝平 王泉波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12,共5页
根据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等,研究了甘谷驿油田长4+5油层砂体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研究表明:该区长4+5储层储集砂体成分主要以长石砂岩为主;储层砂岩的成岩作用处于晚成岩A期,早期的压实作用、多种矿物胶结作用是... 根据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等,研究了甘谷驿油田长4+5油层砂体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研究表明:该区长4+5储层储集砂体成分主要以长石砂岩为主;储层砂岩的成岩作用处于晚成岩A期,早期的压实作用、多种矿物胶结作用是使物性变差的两个重要成岩作用;而溶蚀作用,特别是长石的溶蚀是使储层物性变好的重要成岩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5储层砂岩 成岩作用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盼盼 朱筱敏 +3 位作者 朱世发 梁晓伟 牛小兵 郑庆华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年第4期50-56,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储层由三角洲—湖泊沉积形成,其岩性主要为岩屑质长石砂岩、长石质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岩屑含量整体较高。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1.02%,平均渗透率为0.37 mD,属典型的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主要孔...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储层由三角洲—湖泊沉积形成,其岩性主要为岩屑质长石砂岩、长石质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岩屑含量整体较高。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1.02%,平均渗透率为0.37 mD,属典型的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主要孔隙类型为粒间孔及粒内溶孔,孔隙结构以细—小孔微细喉型为主,分选与连通性较差。纵向上,长4+51小层储层物性好于长4+52小层;平面上,西南部储层物性整体优于东北部。陇东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致密储层经历了压实、胶结和溶蚀等成岩作用。致密储层的形成主要受沉积和成岩作用的影响,沉积作用是形成致密储层的基础,成岩作用则是形成致密储层的关键因素,强烈的压实和胶结作用是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成岩作用。陇东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有利储层多发育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中,特别是主砂体中心部位储层物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储层物性 主控因素 4+5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镇北-环县地区长4+5油层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鑫 张晓磊 +4 位作者 赵应权 章辉若 张忠义 时孜伟 邓秀芹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9-157,共9页
对陇东镇北-环县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的储集砂体进行了储层岩石学、储层物性、孔隙结构及储层控制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砂岩以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组成;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和溶蚀孔为主;孔喉组合以小孔隙-微细喉道为主,压汞实... 对陇东镇北-环县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的储集砂体进行了储层岩石学、储层物性、孔隙结构及储层控制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砂岩以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组成;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和溶蚀孔为主;孔喉组合以小孔隙-微细喉道为主,压汞实验表明孔隙结构较好,主流喉道半径较大。长4+5储层物性整体相对较好,孔隙度平均11.5%,渗透率平均1.47×10-3μm2。造成储层相对高渗的原因主要是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沉积作用控制了砂体的展布,在河道主体部位发育相对高渗储层,砂岩粒径及砂体成分影响储集性能;有利的成岩作用控制了相对高渗储层的分布,中-弱压实、弱胶结的成岩强度,伴随强烈溶蚀的发生,是造成镇北-环县地区储层相对高渗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镇北-环县地区 4+5油层 储层控制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姬塬油田胡150—胡153区长4+5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2
11
作者 温德顺 陈章顺 +3 位作者 卜广平 张博 丁强 槐伦伦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33,38,共5页
姬塬油田胡150—胡153区长4+5油层组储层主要为湖泊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属典型的低孔特低渗砂岩储层.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铸体图像分析、阴极发光、高压压汞等测试技术手段,对该区长4+5储层... 姬塬油田胡150—胡153区长4+5油层组储层主要为湖泊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属典型的低孔特低渗砂岩储层.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铸体图像分析、阴极发光、高压压汞等测试技术手段,对该区长4+5储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层性质明显受原始陆源组分、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影响.陆源碎屑组分是后期成岩作用改造的物质基础,储层性质受沉积相或微相的控制,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储集物性明显优于其他微相砂体,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优劣起主导作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导致储层致密,物性变差,溶蚀作用尤其是长石的溶蚀作用对本区储层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胡150-胡153区 4+5储层 主控因素 成岩作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王洼子地区长4+5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磊 龚福华 +1 位作者 任瑞清 李萍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9年第5期40-43,47,共5页
利用岩石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王洼子地区长4+5砂岩的成岩作用及成岩相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对储层起破坏作用的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胶结和交代作用,起建设性成岩作用的主要有早期绿泥石... 利用岩石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王洼子地区长4+5砂岩的成岩作用及成岩相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对储层起破坏作用的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胶结和交代作用,起建设性成岩作用的主要有早期绿泥石胶结和溶蚀作用。认为长4+5砂岩的成岩演化主体已进入中成岩阶段A期,少数达到中成岩(阶段)B期。划分出本研究区的长石溶蚀-绿泥石薄膜胶结相、高岭石胶结相、铁方解石胶结相共3种成岩相,认为长石溶蚀-绿泥石薄膜胶结相为最有利的储集相带,为进一步的储层评价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成岩相 4+5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胡尖山-王洼子地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4+5油藏控制因素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李成 淡卫东 +3 位作者 袁京素 辛红刚 张三 马艳丽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5-52,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4+5储层致密,在油藏大面积发育的同时,层间和层内含油性差异较大,油水关系复杂,油水分布影响因素待进一步明确。成藏控制因素分析表明,长7广布式的烃源岩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差异成岩作用控制下的三角洲前缘相...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4+5储层致密,在油藏大面积发育的同时,层间和层内含油性差异较大,油水关系复杂,油水分布影响因素待进一步明确。成藏控制因素分析表明,长7广布式的烃源岩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差异成岩作用控制下的三角洲前缘相对高孔高渗储层是油气聚集的场所,大量发育的裂缝是石油运移的重要通道,三者整体控制长4+5油藏大面积、大规模发育,但在局部受烃源岩厚度、裂缝发育程度和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石油富集程度存在差异。创新提出"长7油源、裂缝及渗透性砂岩通道、非等动力垂向多点充注、物性控制非均匀成藏"模式,有效揭示了长4+5油藏大范围发育但差异性含油的地质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储层物性 充注动力 成藏控制因素 4+5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姬塬油田长4+5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与成岩作用 被引量:44
14
作者 徐波 孙卫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53-958,共6页
通过常规物性、岩石及铸体薄片、重矿物、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多项测试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4+5含油砂体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储集类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长4+5储层孔隙主要以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粒间溶孔次之,孔隙组... 通过常规物性、岩石及铸体薄片、重矿物、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多项测试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4+5含油砂体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储集类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长4+5储层孔隙主要以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粒间溶孔次之,孔隙组合一般以粒间孔和溶孔-粒间孔为主。本区破坏性成岩作用包括机械压实作用、石英及长石的次生加大、碳酸盐胶结作用等,其中压实作用是造成本区砂岩原生孔隙大量丧失的主要原因。建设性成岩作用为溶蚀作用、绿泥石粘土膜形成作用,但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对储层物性的改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碎屑岩 孔隙类型 成岩作用 4+5储层
下载PDF
姬塬油田胡154井区延长组长4+5储层特征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振川 朱玉双 +4 位作者 李超 苟永俊 张扬 田国庆 曹俊锋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3-69,共7页
通过岩心观察、测井及各类分析测试资料,对姬塬油田胡154井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储层岩石学、孔隙结构和储集体物性等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延长组长4+5为典型的低孔、特低孔-超低渗储层;储集砂体为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都... 通过岩心观察、测井及各类分析测试资料,对姬塬油田胡154井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储层岩石学、孔隙结构和储集体物性等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延长组长4+5为典型的低孔、特低孔-超低渗储层;储集砂体为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都较低的岩屑质长石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和长石溶孔;孔隙结构以小孔微喉型为主;储层性质明显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相互影响,沉积作用是基础,水下分流河道储集体物性明显优于其他微相;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导致储层致密,物性变差;而溶蚀作用则改善了储层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154井区 4+5储层 孔隙结构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林镇地区长4+5油层组油气成藏条件与机制 被引量:8
16
作者 夏嘉 段毅 +3 位作者 高苑 张晓丽 何金先 徐丽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4期11-16,共6页
在研究鄂尔多斯盆地林镇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油气藏的油气生成、储层条件、运移条件、圈闭和聚集成藏等方面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该区三叠系延长组长4+5油层组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并总结了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林镇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 在研究鄂尔多斯盆地林镇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油气藏的油气生成、储层条件、运移条件、圈闭和聚集成藏等方面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该区三叠系延长组长4+5油层组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并总结了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林镇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油气主要来自长7烃源岩;储层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各种成因类型的砂体,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广泛发育的水下分流间湾暗色泥岩、致密粉砂岩以及粉砂质泥岩可形成良好的盖层;运移的动力主要来自长7泥岩形成的异常高压。长7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在高剩余压力的驱动下,通过垂向叠合砂体与微裂缝向上运移进入长4+5储层,并沿连通的三角洲前缘砂体横向运移进入圈闭成藏,形成鼻隆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以及构造-岩性油气藏,其形成受烃源岩、沉积相带、微裂缝、鼻隆构造以及剩余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5油层组 油气成藏条件 油气成藏机制 林镇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麻黄山西区北部延长6~4+5油层沉积相特征及演化规律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玉梅 于兴河 +3 位作者 李胜利 杜维伟 李梅 李顺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7-286,共10页
麻黄山西区长6~4+5油层组油气显示普遍,但试油水多油少,砂体展布及连续性不清。为搞清研究区的沉积微相展布及演化规律,通过岩心详细观察描述,结合测井资料,识别出6种沉积微相、10种沉积构造,总结出10种微相接触样式和5种沉积层序模式... 麻黄山西区长6~4+5油层组油气显示普遍,但试油水多油少,砂体展布及连续性不清。为搞清研究区的沉积微相展布及演化规律,通过岩心详细观察描述,结合测井资料,识别出6种沉积微相、10种沉积构造,总结出10种微相接触样式和5种沉积层序模式,分别代表不同的沉积相带。垂向表现为以反旋回为主,兼有短期正旋回的沉积特征;侧向河口坝(或分流间)与水下分流河道相间发育,河道砂体下部为"多而小,窄而薄",上部为"少而大,宽而厚"。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的研究方法,将该区划分为三角洲内前缘、三角洲外前缘和前三角洲3个亚相带,内前缘以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水下分流间湾微相为主;外前缘以远砂坝和席状砂微相为主;前三角洲以滨浅湖泥微相为主。根据现代沉积相模式,推测该区为建设性辫状河道-湖泊三角洲,其演化表现为3个阶段:初始发育期(长63),以前三角洲和三角洲外前缘相带为主;早中发育期(长62和长61),以三角洲内前缘及外前缘相带为主,各微相多为单期发育,交互沉积;中后发育期(长4+52和长4+5),主要发育三角洲内前缘相带,水下分流河道表现为多期叠加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山西区北部 沉积微相 演化规律 延长6~4+5油层组
下载PDF
环县-南梁地区三叠系长4+5砂岩成岩作用及对孔隙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蓉 王峰 +2 位作者 田景春 刘鑫 陈治华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3期382-387,共6页
运用测井资料分析、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衍射、压汞测试等技术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南梁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4+5油层组储层成岩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4+5储集砂体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处于中成... 运用测井资料分析、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衍射、压汞测试等技术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南梁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4+5油层组储层成岩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4+5储集砂体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处于中成岩阶段的B期;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解作用及交代作用。其中,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原生孔隙度降低、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分别使平均孔隙度减小17.9%及14.49%,而溶蚀作用可使平均孔隙度增加4.12%,对于砂岩储集性能的改善具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环县-南梁地区 成岩作用 4+5储层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北部长4+5~长6油层组成岩作用及对储层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玉梅 于兴河 +3 位作者 李胜利 陈建阳 白振华 杜维伟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30,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北部长4+5~长6油层组油气显示普遍,但试油水多油少。为搞清储层微观孔渗特征,通过岩心薄片观察及化验资料综合分析,该储层属于特低孔低渗储层,孔喉结构表现为小孔细喉型,孔隙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颗粒接触呈现线... 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北部长4+5~长6油层组油气显示普遍,但试油水多油少。为搞清储层微观孔渗特征,通过岩心薄片观察及化验资料综合分析,该储层属于特低孔低渗储层,孔喉结构表现为小孔细喉型,孔隙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颗粒接触呈现线-凹凸接触。机械压实、压溶作用、钙质沉淀胶结及自生粘土矿物的沉淀造成储层原生孔隙减少;而泥质胶结物的溶蚀与成岩裂缝形成的次生孔缝,尤其顺千枚岩排列方向的溶缝成为油气的主要储集空间。按照成岩阶段划分标准,长4+5~长6油层组大部分层段处于中成岩B期,较强的成岩作用是造成储层低孔低渗的主要原因。结合油气充注时间,认为造成该区油层组含油性差的主要原因是油气充注的时间早于碳酸岩胶结物大量溶蚀的时间,从而部分溶蚀孔不含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成岩作用 4+5~长6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麻黄山西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4+5油层组中的古地震记录 被引量:18
20
作者 邵晓岩 田景春 +3 位作者 张锦泉 赵先超 韩永林 王海红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7-186,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4+5油层组湖泊三角洲前缘沉积中同生变形构造十分发育。通过对岩心观察及各种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砂球、砂枕、球—枕构造、微断层递变层、微裂缝、液化卷曲变形等同生变形构造主要是由震积液化作用形成的...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4+5油层组湖泊三角洲前缘沉积中同生变形构造十分发育。通过对岩心观察及各种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砂球、砂枕、球—枕构造、微断层递变层、微裂缝、液化卷曲变形等同生变形构造主要是由震积液化作用形成的。震积作用沉积可分为A、B、C、D、E等5个单元,分别组合形成ABCD型、BCD型或CD型、AB型、BCE型或BE型、BEBE型5种沉积序列类型,其中BCD型(CD型)和AB型最为发育。通过对古构造的分析,认为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拗陷中心的北西向基底"活化"及北西、北东向同生正断层的活动是导致该区古地震形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4+5油层组 古地震记录 沉积序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