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某水阀支架模态分析和结构优化
1
作者 王新文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5期66-69,共4页
车载电子水阀发生共振会导致起固定作用的支架断裂,给汽车的正常行驶和人身安全造成巨大隐患。为判断车载电子水阀支架是否会发生共振引起断裂,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车载电子水阀的固有频率,并根据其自身结构数据计算工作频率,... 车载电子水阀发生共振会导致起固定作用的支架断裂,给汽车的正常行驶和人身安全造成巨大隐患。为判断车载电子水阀支架是否会发生共振引起断裂,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车载电子水阀的固有频率,并根据其自身结构数据计算工作频率,判断是否会发生共振;分析水阀支架薄弱位置,提出结构优化方案,为进一步解决现有水阀振动问题及结构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阀支架 模态分析 固有频率 共振 优化设计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电动振动台垂直扩展台面优化
2
作者 葛鹏飞 朱江峰 +2 位作者 杨鹏 张雷雷 郑建洲 《工程与试验》 2024年第1期38-41,55,共5页
针对电动振动台垂直扩展台面一阶垂向共振频率较低的问题,以某垂直扩展台面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垂直扩展台面的有限元模型,以空心圆柱内圆半径、裙边高度、裙边至台面中心距离和台面底部安装半径作为优化参数,通过不同的试验... 针对电动振动台垂直扩展台面一阶垂向共振频率较低的问题,以某垂直扩展台面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垂直扩展台面的有限元模型,以空心圆柱内圆半径、裙边高度、裙边至台面中心距离和台面底部安装半径作为优化参数,通过不同的试验设计分别构造响应面拟合的输入矩阵和验证矩阵,最后采用全局响应面法对垂直扩展台面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垂直扩展台面一阶垂向共振频率由2132.98Hz提升至2185.21Hz,从而验证了该优化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对其他台面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扩展台 一阶垂向共振频率 试验设计 响应面拟合 全局响应面法
下载PDF
Compensation Control and Parameters Design for High Frequency Resonance Suppression of MMC-HVDC System 被引量:3
3
作者 Yunfeng Li Hui Pang +3 位作者 Ming Kong Jingjing Lu Ke Ji Guangfu Tang 《CSEE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 SCIE CSCD 2021年第6期1161-1175,共15页
Large time delay is one of the inherent features of a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system and is the main factor leading to the unfavorable’negative resistance and inducta... Large time delay is one of the inherent features of a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system and is the main factor leading to the unfavorable’negative resistance and inductance’characteristic of MMC impedance.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is characteristic interacting with the capacitive characteristics of an AC system is the cause of high frequency resonance(HFR)in the Yu-E HVDC project.As the current controller i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s the MMC impedance,a compensation control to imitate the paralleled impedance at the point of common coupling(PCC)is proposed.Therefore,the structure and parameter design of the compensation controller are core to realizing HFR suppression.There are two potentially risky frequency ranges of HFRs(around 700 Hz and 1.8 kHz)in the studied AC system within 2.0 kHz.The core concept of HFR suppression is to make the phase angle of MMC impedance smaller than 90◦in the two risky frequency ranges according to impedance stability theory.Hence,the design parameters aim to coordinate the phase angle of MMC impedance in the two risky frequency ranges.In this paper,three types of compensation controller are studied to suppress HFRs,namely,first-order low pass filter(LPF),second-order LPF,and third-order band pass filter.The results of parameter design show that the first-order LPF cannot suppress both HFRs simultaneously.The second-order LPF can suppress both HFRs,however,it introduces a DC component into the current control loop.Therefore,a high pass filter is added to form the recommended third-order controller.All parameter ranges of the compensation controller are derived using analytical expressions.Finally,the correctness of the parameter design is proofed using time-domain sim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ensation control high frequency resonance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impedance model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parameter design time delay
原文传递
Dual-Frequency Operation of Bow-Tie Microstrip Antenna
4
作者 钟顺时 张需溥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5年第3期234-236,共3页
Characteristics of a single-feed dual-frequency bow-tie microstrip antenna are studied. By using the variation method, simple formulas for resonant frequencies of the bow-tie microstrip antenna are derived. It is show... Characteristics of a single-feed dual-frequency bow-tie microstrip antenna are studied. By using the variation method, simple formulas for resonant frequencies of the bow-tie microstrip antenna are derived. It is shown that the dual-frequency ratio can be controlled easily by choosing the parameters of the antenna. This design gives compact antenna size and simple antenna structur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presented, verifying the validity of the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strip antennas resonant frequency DUAL-frequency miniature design.
下载PDF
高频电压型Class-E整流环节参数理论设计研究
5
作者 孟昭鑫 董纪清 李祖源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29,共9页
工作在数十兆赫兹的功率变换器采用谐振型拓扑作为整流环节,传统的参数扫描法耗时且极度依赖初值的选取。本文提出一种电压型Class-E整流环节的参数理论设计方法,所提方法以整流环节的工作模态为基础,利用傅里叶分解与基波分析法建立谐... 工作在数十兆赫兹的功率变换器采用谐振型拓扑作为整流环节,传统的参数扫描法耗时且极度依赖初值的选取。本文提出一种电压型Class-E整流环节的参数理论设计方法,所提方法以整流环节的工作模态为基础,利用傅里叶分解与基波分析法建立谐振参数与输出参数的数值关系。通过推导功率因数的约束方程,实现了整流环节的单位功率因数。根据所提的整流环节参数设计方法,搭建了一台20 MHz、输入18 V、输出10 V/10 W的样机,实验结果表明样机性能良好,满载效率为81.4%,验证了所提理论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 谐振整流器 参数设计
下载PDF
双层串联微穿孔板吸声体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栾海霞 盛美萍 刘志宏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43-1345,1350,共4页
在微穿孔板吸声体理论的基础上,基于电力声类比等效电路法建立了双层串联微穿孔板吸声体理论分析模型,分析了双层串联微穿孔板吸声体的共振频率ωs与参数k1、r1的关系。将共振频率ωs与前腔深度D1做为两项设计指标,结合单层微穿孔板吸... 在微穿孔板吸声体理论的基础上,基于电力声类比等效电路法建立了双层串联微穿孔板吸声体理论分析模型,分析了双层串联微穿孔板吸声体的共振频率ωs与参数k1、r1的关系。将共振频率ωs与前腔深度D1做为两项设计指标,结合单层微穿孔板吸声体的设计方法,提出了一种双层串联微穿孔板吸声体的设计思路,简化了设计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串联微穿孔板吸声体 设计理论 共振频率
下载PDF
新型调频式谐振特高压试验电源的参数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6
7
作者 徐先勇 罗安 +2 位作者 方璐 周柯 刘定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4-30,共7页
随着我国交流特高压电网的发展,交流特高压输电技术的试验研究以及交流特高压设备的绝缘考核都需要特高压交流试验电源。针对传统调频谐振式特高压试验电源(UHV frequency tuned resonant test power supply,UHV-FTRTPS)的缺点,结合现... 随着我国交流特高压电网的发展,交流特高压输电技术的试验研究以及交流特高压设备的绝缘考核都需要特高压交流试验电源。针对传统调频谐振式特高压试验电源(UHV frequency tuned resonant test power supply,UHV-FTRTPS)的缺点,结合现有的电力电子技术,对其整体拓扑结构进行了设计,在深入分析整个系统频率特性的基础上,确定频率上、下限分别为30和300Hz,提出特高压试验电源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参数设计方案,并以该方案为基础设计一套调频谐振式特高压试验电源装置。实验结果表明,以该方法设计的特高压试验电源装置参数合理,符合设计要求,可满足交流特高压试验研究的需求,对其工程应用及产品化还可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特高压 调频式谐振试验电源 优化设计 参数设计 电力电子技术
下载PDF
智能型高压变频串联谐振试验电源设计 被引量:17
8
作者 黄新波 程文飞 +2 位作者 张周熊 石杰 赵阳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7-161,171,共6页
设计了一种智能型高压变频串联谐振试验电源发生装置,利用LC串联谐振原理,DSP核心板输出PWM波和SPWM波分别控制Buck电路和逆变电路;通过智能矫正算法和PI算法实现智能调频调功;通过对励磁变压器二次侧电压采样以及FFT运算实现自动... 设计了一种智能型高压变频串联谐振试验电源发生装置,利用LC串联谐振原理,DSP核心板输出PWM波和SPWM波分别控制Buck电路和逆变电路;通过智能矫正算法和PI算法实现智能调频调功;通过对励磁变压器二次侧电压采样以及FFT运算实现自动搜寻谐振点:通过调节装置外部电抗器和电容器的参数改变谐振点频率.从而改变电源电压的输出幅值。该智能型高压变频串联谐振试验电源发生装置可在30~300Hz范围内连续调频,输出电压等级达到高压、超高压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源 设计 谐振 SPWM PWM 调频 逆变器
下载PDF
基于超声局部谐振的板结构缺陷定量检测方法 被引量:11
9
作者 焦敬品 李立 +2 位作者 马百义 何存富 吴斌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共8页
为提高板结构缺陷检测效能,提供一种基于宽带激励的超声局部谐振检测方法。利用最大类间方差法对宽带激励下的超声波场进行了分析处理,得到了缺陷的超声局部谐振频率,并将超声局部谐振频率下声场的空间分布用于板结构损伤检测成像;针对... 为提高板结构缺陷检测效能,提供一种基于宽带激励的超声局部谐振检测方法。利用最大类间方差法对宽带激励下的超声波场进行了分析处理,得到了缺陷的超声局部谐振频率,并将超声局部谐振频率下声场的空间分布用于板结构损伤检测成像;针对特定材料及厚度的各向同性板结构,通过均匀设计试验的方法,建立了缺陷尺寸与其超声局部谐振频率的关系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超声局部谐振检测方法可以高效地实现各向同性及各向异性板结构损伤检测。利用回归分析模型还可实现缺陷几何参数的反演,且反演精度较高(半径反演误差最大为2 mm,厚度反演误差最大为0.6mm)。该方法为板结构缺陷检测及定量分析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局部谐振 局部谐振频率 均匀设计 无损检测 定量评价
下载PDF
带式输送机避免共振设计的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宋伟刚 邓永胜 刘兴文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1-284,共4页
研究带式输送机的运行过程中避免共振问题·建立了将输送带作为正交各向异性矩形薄板输送带横截面上的自由振动方程 ,导出了输送带为平形、V形和槽形情况下的SFSF ,SCSF ,SCSC三种边界的固有频率计算式 ,编写了基于搜索方法的计算程... 研究带式输送机的运行过程中避免共振问题·建立了将输送带作为正交各向异性矩形薄板输送带横截面上的自由振动方程 ,导出了输送带为平形、V形和槽形情况下的SFSF ,SCSF ,SCSC三种边界的固有频率计算式 ,编写了基于搜索方法的计算程序 ,用该程序可以计算出上述三种边界条件的所有固有频率·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带式输送机应采用减小托辊间距和增大托辊直径的避免共振的设计方法 ,并用此方法对实际的长距离带式输送机进行了避免共振设计 ,在应用中避免了共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式输送机 共振 设计方法 托辊 输送带 固有频率
下载PDF
基于随机共振原理的中低频信号检测方法与电路设计 被引量:29
11
作者 赵文礼 刘进 殷园平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21-728,共8页
大量研究表明,对于满足绝热近似理论的所谓小参数信号,利用随机共振特性可以实现被测信号中噪声能量向周期性有用信号能量的跃迁,从而增强信号输出的信噪比。针对在机械故障中常见的难以实现随机共振的中低频周期信号,利用信号调制特性... 大量研究表明,对于满足绝热近似理论的所谓小参数信号,利用随机共振特性可以实现被测信号中噪声能量向周期性有用信号能量的跃迁,从而增强信号输出的信噪比。针对在机械故障中常见的难以实现随机共振的中低频周期信号,利用信号调制特性,将其变换为可满足绝热近似理论的小参数信号,从而实现了基于随机共振原理的微弱信号检测。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混频随机共振电路系统,利用混频器将待测信号与扫描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信号作选频处理,然后输入非线性双稳态系统实现基于随机共振的检测。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该电路系统能够实现随机共振并从噪声背景中检测出微弱的中低频周期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频周期信号 随机共振 微弱信号 电路设计
下载PDF
振动试验夹具共振频率设计要求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王东升 任万发 +1 位作者 刘青林 姚海艳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4年第1期37-41,共5页
为了使振动试验夹具的频率设计要求更加符合工程实际,文章对传统设计要求进行了总结,根据随机振动理论研究了传统设计要求与试验实际情况的差异。研究表明传统设计要满足一阶固有频率最大化的要求,而该要求存在不足:一是建立试验系统动... 为了使振动试验夹具的频率设计要求更加符合工程实际,文章对传统设计要求进行了总结,根据随机振动理论研究了传统设计要求与试验实际情况的差异。研究表明传统设计要满足一阶固有频率最大化的要求,而该要求存在不足:一是建立试验系统动力学模型时未考虑试件的质量及刚度,二是未考虑夹具与振动台连接的边界条件,三是未考虑载荷激励方向与模态关系。针对这些不足,文章提出了夹具共振频率最大化设计要求。分别采用传统的一阶固有频率最大化设计要求和共振频率最大化设计要求对某导弹夹具进行了设计,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共振频率最大化设计要求所设计的夹具共振频率更高、质量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具 设计 共振频率 优化 振动试验
下载PDF
抑制共振机理低频振荡的PSS设计方法 被引量:15
13
作者 冯双 蒋平 吴熙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共6页
电力系统稳定器(PSS)是抑制低频振荡最常用的方法,但安装了基于负阻尼机理设计的PSS后仍然可能发生共振机理低频振荡。推导了共振机理低频振荡幅值的数学表达式,并对振荡模式的共振特性进行分析。据此提出了抑制共振机理低频振荡的PSS... 电力系统稳定器(PSS)是抑制低频振荡最常用的方法,但安装了基于负阻尼机理设计的PSS后仍然可能发生共振机理低频振荡。推导了共振机理低频振荡幅值的数学表达式,并对振荡模式的共振特性进行分析。据此提出了抑制共振机理低频振荡的PSS设计方法。本方法设计的目标函数不仅考虑PSS的相位补偿特性,同时考虑了其幅频特性,能够更好地补偿振荡频率处所需相位并调整PSS提供的增益。此外根据不同振荡模式的共振特性计算得到不同的权重系数,保证了对系统危害更大的振荡模式能被更好地抑制。最后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得最佳的PSS参数。四机两区域系统中的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基于负阻尼机理设计的PSS,所提方法设计的PSS能够更加均衡有效地抑制共振机理低频振荡,同时不影响其原有的对负阻尼低频振荡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机理低频振荡 电力系统稳定器 多模式振荡 参数设计
下载PDF
磁致伸缩驱动器的结构设计与输出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博文 崔晓静 +2 位作者 李亚芳 邹尊强 黄文美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1-6,共6页
基于Fe-Ga磁致伸缩材料,设计了一种新型结构的磁致伸缩驱动器.基于材料的磁化模型,应用有限元软件和模态分析技术研究了驱动器的输出特性.研究发现,当对驱动器的2个驱动线圈通入反向电流时,驱动器在径向的谐振频率为1 000 Hz,在谐振频... 基于Fe-Ga磁致伸缩材料,设计了一种新型结构的磁致伸缩驱动器.基于材料的磁化模型,应用有限元软件和模态分析技术研究了驱动器的输出特性.研究发现,当对驱动器的2个驱动线圈通入反向电流时,驱动器在径向的谐振频率为1 000 Hz,在谐振频率处的径向输出位移为52 m,轴向输出位移为1.7 m.对磁致伸缩驱动器的2个驱动线圈施加同向电流时,驱动器在轴向的谐振频率为7 808 Hz,在谐振频率处的轴向输出位移为14 m.通过实验研究了磁致伸缩驱动器的输出特性,结果表明实验与仿真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证明研制的驱动器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致伸缩 结构设计 谐振频率 输出特性
下载PDF
基于正交实验的Spherical-cymbal换能器谐振频率优化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石林 张玘 黄芝平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82-688,共7页
基于板壳振动理论建立了spherical-cymbal换能器谐振频率近似模型,为得到该换能器在约束条件下的最低谐振频率,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其进行了优化设计,找出了各设计因素对spherical-cymbal换能器谐振频率影响的主次顺序,得到了约束条件下各... 基于板壳振动理论建立了spherical-cymbal换能器谐振频率近似模型,为得到该换能器在约束条件下的最低谐振频率,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其进行了优化设计,找出了各设计因素对spherical-cymbal换能器谐振频率影响的主次顺序,得到了约束条件下各设计因素的最佳水平。在各设计因素最佳水平综合搭配下,优化的spherical-cymbal换能器的谐振频率达到最小值19.004 k Hz,完全满足设计目标要求。对最优方案样品的一阶谐振频率进行了测试,实测谐振频率均值为19.27 kHz,相对误差1.4%,表明设计方案是正确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herical-cymbal换能器 谐振频率 正交实验 约束条件 设计目标
下载PDF
基于跳频控制策略的串联-串联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参数优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11
16
作者 蒋勇斌 王跃 +2 位作者 刘军文 刘铭 雷万钧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62-174,共13页
无线电能传输是一种方便、安全的电能传输方式。以实现蓄电池快速无线充电的串联-串联(SS)型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为研究对象,设计蓄电池三段式充电曲线,提出一种与之相对应的分段跳频控制策略。根据蓄电池充电曲线特征、SS谐振网络的... 无线电能传输是一种方便、安全的电能传输方式。以实现蓄电池快速无线充电的串联-串联(SS)型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为研究对象,设计蓄电池三段式充电曲线,提出一种与之相对应的分段跳频控制策略。根据蓄电池充电曲线特征、SS谐振网络的恒压恒流特性和分段跳频控制策略,提出一种适用于蓄电池全范围充电的谐振网络参数优化设计的方法,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搭建SS谐振无线电能传输装置,验证了参数选择的合理性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在一次、二次侧之间距离12.5cm下,该装置实现了蓄电池的全范围三段式充电,并且整机效率最优达到9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串联-串联谐振拓扑 三段式充电 参数设计 跳频控制
下载PDF
热致封装效应对MEMS固支梁谐振频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明 宋竞 +1 位作者 黄庆安 唐洁影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7-162,共6页
MEMS器件的封装效应显著而复杂,其中由贴片封装引起的结构热失配是封装效应的主要成因.论文在前期封装-器件耦合行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激光多普勒测振仪实验验证了贴片工艺的热致封装效应对固支梁器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贴片前后固支... MEMS器件的封装效应显著而复杂,其中由贴片封装引起的结构热失配是封装效应的主要成因.论文在前期封装-器件耦合行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激光多普勒测振仪实验验证了贴片工艺的热致封装效应对固支梁器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贴片前后固支梁的谐振频率发生显著变化,并沿芯片表面表现出明显的分布特征.考虑封装效应的理论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该结果,为MEMS系统的器件-封装协同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 封装效应 固支梁 谐振频率 协同设计
下载PDF
弱电网条件下基于稳定域和谐波交互的并网逆变器LCL参数设计 被引量:28
18
作者 刘芳 张喆 +4 位作者 马铭遥 王梦 邓金鑫 张杰 詹铭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4231-4241,共11页
弱电网下的并网逆变器LCL滤波器谐振频率对于系统稳定性和并网电流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为了选择合适的谐振频率,首先在s域中建立谐振稳定域判据。其次,考虑2个因素对谐振频率设计的影响:一是电网阻抗和滤波器电感的变化,采用基于几何... 弱电网下的并网逆变器LCL滤波器谐振频率对于系统稳定性和并网电流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为了选择合适的谐振频率,首先在s域中建立谐振稳定域判据。其次,考虑2个因素对谐振频率设计的影响:一是电网阻抗和滤波器电感的变化,采用基于几何平均法的LCL谐振频率设计方案可以适应这种宽范围变化;二是背景谐波,通过分析多个频率间的交互作用对并网电流的显著影响,推导子稳定域判据,进而得出优选的LCL谐振频率值。其次,结合桥臂侧最大电流纹波方程,建立一种简单且鲁棒性强的LCL滤波器参数计算方案。最后,基于RT-LAB对所提出的LCL参数设计方法进行实验验证,证明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器 谐振频率 LCL滤波器设计 稳定域 谐波交互 弱电网
下载PDF
谐振频率可调式PVDF膜声频定向换能器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敏 徐利梅 +1 位作者 黄大贵 张德银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3-55,共3页
提出了一种谐振频率可调的聚偏二氟乙烯(PVDF)膜声频定向换能器的结构设计方案,用以解决困扰声束扬声器输出功率低的问题,并通过理论研究给出了该类换能器主要设计参数的理论计算公式。实际制作出的换能器频率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 提出了一种谐振频率可调的聚偏二氟乙烯(PVDF)膜声频定向换能器的结构设计方案,用以解决困扰声束扬声器输出功率低的问题,并通过理论研究给出了该类换能器主要设计参数的理论计算公式。实际制作出的换能器频率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能得到符合预期设计要求的较为精确的换能器谐振频率,这对于缩短声束扬声器的研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提高输出功率都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束扬声器 声频定向换能器 谐振频率 结构设计 PVDF膜
下载PDF
基于虚拟样机的导引头伺服机构谐振频率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罗自荣 苗少帅 +1 位作者 张志雄 尚建忠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8-252,共5页
为了解决某红外导引头伺服机构谐振频率较低的问题,基于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建立伺服机构的虚拟样机;基于MATLAB/SIMULINK完成了伺服机构的控制系统建模;采用联合仿真和虚拟扫频的方法分析了刚度、摩擦、转动惯量、动不平衡等因素对伺... 为了解决某红外导引头伺服机构谐振频率较低的问题,基于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建立伺服机构的虚拟样机;基于MATLAB/SIMULINK完成了伺服机构的控制系统建模;采用联合仿真和虚拟扫频的方法分析了刚度、摩擦、转动惯量、动不平衡等因素对伺服机构谐振频率的影响;确定了影响某导引头伺服机构谐振频率的关键部位和敏感参数。仿真结果表明,通过改进关键部位的结构参数和控制参数可以大幅提高伺服机构的谐振频率,更好地以满足导引头伺服机构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设计 导引头 伺服机构 谐振频率 虚拟样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