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igarette smoking increases levels of retinol-binding protein-4 in healthy men with normal glucose tolerance 被引量:2
1
作者 GAO Shan WANG Yong-hui LIMi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1686-1689,共4页
Background Smoking is related with insulin resistance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Retinol-binding protein-4 is a new adipocytokine associated with insulin resistance. We investigated the serum levels of a series of ... Background Smoking is related with insulin resistance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Retinol-binding protein-4 is a new adipocytokine associated with insulin resistance. We investigated the serum levels of a series of adipocytokines including retinol-binding protein-4 in smokers and non-smokers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roles of adipocytokines on smoking induced insulin resistance. Methods A total of 136 healthy male subjects (92 smokers and 44 non-smokers) with normal glucose tolerance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Adipocytokines including retinol-binding protein-4, visfatin, leptin, resistin, adiponectin were measured for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erum lipid profile, glucose, true insulin and proinsulin levels were measured as well in both groups. Food intake spectrum was also investigated. Results Both groups had similar profile of food consumption; visfatin, leptin, resistin and adiponectin,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 well as blood pressure and body mass index, were similar in both groups. Triglycerides, retinol-binding protein-4 and homeostatic model assessment index for insulin resistance were higher in smoker group ((2.58±2.53) vs. (1.60±0.94) mmol/L, (26.05±8.50) vs. (21.83±8.40) μg/ml, and 2.25+2.08 vs. 1.58±1.15,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Smoking may have effect on insulin sensitivity, which is correlated with retinol-binding protein-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OKING ADIPOCYTOKINES retinol-b inding protein-4 insulin resistance
原文传递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及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联合检测对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毛辉 黄洁群 +2 位作者 欧志强 宁亮忠 钟敏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胱抑素C(Cys-C)及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ApoB/ApoA1)检测对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早期肾损伤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单纯高血压组(n=47)及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伤...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胱抑素C(Cys-C)及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ApoB/ApoA1)检测对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早期肾损伤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单纯高血压组(n=47)及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伤组(n=33)。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血脂、RBP、Cys-C、ApoB/ApoA1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RBP、Cys-C、ApoB/ApoA1及其联合对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效能。结果:早期肾损伤组患者RBP、Cys-C、ApoB/ApoA1水平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ApoA1水平低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BP、Cys-C、ApoB/ApoA1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早期肾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当RBP≥3.475 mg/L时,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早期肾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9,灵敏度为69.7%,特异度为72.3%;当Cys-C≥2.525 mg/L时,AUC为0.768,灵敏度为72.7%,特异度为74.5%;当ApoB/ApoA1≥0.870时,AUC为0.656,灵敏度为63.6%,特异度为68.1%;三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870,灵敏度为81.8%,特异度为80.9%。结论: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伤患者RBP、Cys-C、ApoB/ApoA1水平升高,可将其联合用于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伤的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早期肾损伤 视黄醇结合蛋白 胱抑素C 载脂蛋白B 载脂蛋白A1
下载PDF
心血管调节肽、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Ⅰ、视黄醇结合蛋白4与高钠摄入H型高血压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
3
作者 李卿 陈珅 +1 位作者 赵天然 张建平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4年第5期315-31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心血管调节肽(salusin-β)、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Ⅰ(ApoAⅠ)水平与高钠摄入H型高血压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将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自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05例具有高钠... 目的探讨血清心血管调节肽(salusin-β)、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Ⅰ(ApoAⅠ)水平与高钠摄入H型高血压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将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自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05例具有高钠摄入饮食习惯且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H型高血压患者纳入粥样硬化组;另将同期的107例具有高钠摄入饮食习惯但不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H型高血压患者纳入非粥样硬化组。再根据颈动脉斑块特征,将粥样硬化组分为不稳定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比较粥样硬化组和非粥样硬化组的一般资料、血压相关指标及salusin-β、RBP4、ApoB、ApoAⅠ、ApoB/ApoAⅠ水平;同时,比较不稳定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的salusin-β、RBP4、ApoB、ApoAⅠ、ApoB/ApoAⅠ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钠摄入H型高血压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因素。结果粥样硬化组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比例均高于非粥样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粥样硬化组salusin-β、RBP4、ApoB、ApoB/ApoAⅠ水平均高于非粥样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粥样硬化组的105例患者中,检出不稳定斑块62例(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43例(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salusin-β、RBP4、ApoB、ApoB/ApoAⅠ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粥样硬化组高血压病史长于非粥样硬化组,24h收缩压变异性大于非粥样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lusin-β水平升高、RBP4水平升高、ApoB/ApoAⅠ水平升高、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高血压病史长、24h收缩压变异性增大是高钠摄入H型高血压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salusin-β、RBP4、ApoB/ApoAⅠ水平在高钠摄入H型高血压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升高,且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及性质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调节肽 视黄醇结合蛋白4 载脂蛋白B 载脂蛋白AⅠ 高钠摄入 H型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视黄醇结合蛋白7调控Akt/mTOR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侵袭的影响
4
作者 秦朝晖 李蔚萍 +2 位作者 胡天华 程爱群 洪丽霞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673-678,共6页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7(RBP7)调控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GEPIA网站用于分析乳腺癌组织的RBP7表达,实时定量PCR(qPCR)用于检测乳腺癌细胞(MCF7、SKBR-3、BT474、...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7(RBP7)调控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GEPIA网站用于分析乳腺癌组织的RBP7表达,实时定量PCR(qPCR)用于检测乳腺癌细胞(MCF7、SKBR-3、BT474、T47D、BT549和MDA-MB-231)的RBP7表达。将MDA-MB-231细胞分为pcDNA3.1组(阴性对照)、pcDNA3.1-RBP7组(上调RBP7表达)和pcDNA3.1-RBP7+3BDO组(上调RBP7表达且增强mTOR活性)。qPCR和Western blot用于检测磷酸化Akt(p-Akt)、磷酸化mTOR(p-mTOR)和c-Myc的表达。MTT法、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MDA-MB-23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情况。结果RBP7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低表达(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RBP7低表达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较差。pcDNA3.1-RBP7组p-Akt、p-mTOR和c-Myc的表达低于pcDNA3.1组(P<0.05);而pcDNA3.1-RBP7+3BDO组p-Akt、p-mTOR和c-Myc的表达高于pcDNA3.1-RBP7组(P<0.05)。此外,pcDNA3.1-RBP7组MDA-MB-23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弱于pcDNA3.1组(P<0.05),而pcDNA3.1-RBP7+3BDO组MDA-MB-23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强于pcDNA3.1-RBP7组(P<0.05)。结论RBP7通过调控Akt/mTOR通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可能为乳腺癌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干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视黄醇结合蛋白7 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 侵袭迁移
下载PDF
中老年慢性乙型肝炎50例采用富马酸替诺福韦酯治疗后的肾功能变化
5
作者 林学 戴颖 +1 位作者 陈川英 魏玲 《药品评价》 CAS 2023年第10期1242-1245,共4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富马酸替诺福韦酯后对早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3月南昌市第九医院收治的50例年龄大于50岁使用富马酸替诺福韦酯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研究组)和50例年龄大于50岁健康人(对照组)为研... 目的探讨中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富马酸替诺福韦酯后对早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3月南昌市第九医院收治的50例年龄大于50岁使用富马酸替诺福韦酯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研究组)和50例年龄大于50岁健康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随访96周。检测两组患者入组前及随访过程中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血清肌酐、血清胱抑素C、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48周后,HBV-DNA均低于检测下限,血清谷丙转氨酶复常率为70%。入组时(0周),两组血清肌酐、血清胱抑素C、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时,研究组血清肌酐24周、48周、72周、96周与0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24周、48周与0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周、96周时,研究组血清胱抑素C值、尿微量白蛋白均高于0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值24周、48周、72周与0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6周时,研究组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值高于0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清肌酐、血清胱抑素C、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尿微量白蛋白24周、48周、72周、96周与0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富马酸替诺福韦酯抗病毒治疗,疗效确切,但存在早期肾功能损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替诺福韦 视黄醇结合蛋白 胱抑素C 安全性 肾功能不全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乙肝肝硬化患者联合检测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前白蛋白和白蛋白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毅 余永胜 +3 位作者 汤正好 江红 奚敏 臧国庆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422-424,共3页
目的联合检测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和白蛋白(ALB)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的血清水平变化,探讨三者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89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和35例健康成年人的血清RBP与PA水平,溴甲酚绿法检测血清AL... 目的联合检测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和白蛋白(ALB)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的血清水平变化,探讨三者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89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和35例健康成年人的血清RBP与PA水平,溴甲酚绿法检测血清ALB水平。结果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血清RBP、PA和ALB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RBP与PA水平呈正相关(r=0.743,P<0.01),血清RBP、PA亦分别与ALB水平呈正相关(r1=0.602,r2=0.529,P均<0.01)。结论血清RBP、PA和ALB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相关,可以作为反映肝功能损害程度的指标,而RBP与PA比ALB能更灵敏地反映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变化。三者联合检测能更好地判断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黄醇结合蛋白 前白蛋白 白蛋白 乙肝肝硬化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与前白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毅 汤正好 +3 位作者 余永胜 江红 奚敏 臧国庆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693-269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与前白蛋白(PA)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检测178例乙型肝炎患者和35名健康成年人的血清RBP与PA水平,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除慢性轻度肝炎组外,其他各组乙型...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与前白蛋白(PA)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检测178例乙型肝炎患者和35名健康成年人的血清RBP与PA水平,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除慢性轻度肝炎组外,其他各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RBP与PA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RBP的异常率均高于同组血清PA与白蛋白(ALB)的异常率(P<0.05)。重型乙型肝炎死亡组血清RBP与PA水平均显著低于存活组(P<0.01)。血清RBP与PA水平呈正相关(r=0.728,P<0.01),血清RBP、PA与ALB水平之间亦呈正相关(r1=0.597,r2=0.516,均P<0.01)。结论血清RBP和PA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相关。随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两者的血清水平逐渐下降,可以作为反映肝功能损害程度的指标,且RBP的半衰期明显短于PA,比PA能更灵敏、更快速、更特异地反映肝功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黄醇结合蛋白 前白蛋白 白蛋白 乙型肝炎
下载PDF
替诺福韦和恩替卡韦对老年慢性乙肝病人的抗病毒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刘娜 张绍峰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246-249,共4页
目的比较替诺福韦(TDF)与恩替卡韦(ETV)单药治疗老年慢性乙型肝炎(CHB)病人的抗病毒疗效及治疗过程中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8年在我院诊治的50例CHB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服用TDF,28例服用ETV。收集病人在治疗过程... 目的比较替诺福韦(TDF)与恩替卡韦(ETV)单药治疗老年慢性乙型肝炎(CHB)病人的抗病毒疗效及治疗过程中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8年在我院诊治的50例CHB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服用TDF,28例服用ETV。收集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病毒学应答、血清肌酐(serum creatitine,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血清中的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RBP)和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病人的抗病毒疗效及药物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2组均出现较好的病毒学应答,且24个月内未见病毒学突破。治疗过程中2组各时点HBV DNA阴转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2组各时点的SCr、eGF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8、24个月时,TDF组的β2-MG水平明显高于ET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个月时,TDF组的RBP水平明显高于ET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CHB病人,ETV和TDF均有较好的抗病毒疗效,但在使用TDF过程中需要定期评估肾功能,对肾功能的评估除SCr、eGFR外,还需要重视RBP和β2-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诺福韦 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肝炎 肾功能 视黄醇结合蛋白 Β2-微球蛋白
下载PDF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胆碱酯酶联合检测对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吴丛霞 张晓芳 +1 位作者 陈琳 翟祥军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10期1949-1950,195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胆碱酯酶(CHE)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检测对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肝功能的评价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77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根据预后将其...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胆碱酯酶(CHE)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检测对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肝功能的评价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77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根据预后将其分为好转组75例,未愈组102例;选择本院25倒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RBP、Alb、PA水平及cHE活性,比较组间差异。【结果】肝衰竭组血清RBP、Alb、PA水平及CHE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衰竭好转组、未愈组血清RBP、Alb、PA水平及CHE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肝衰竭好转组血清RBP、PA水平均显著高于未愈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Alb水平及CHE活性均高于未愈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RBP、Alb、PA水平及CHE活性均能反映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肝功能的状况,RBP、PA比Alb、CHE更敏感,四者联合分析能更好的判断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肝功能状况,对患者的预后判断及临床治疗能够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黄醇结合蛋白质类 血浆 血清白蛋白 前白蛋白 胆碱酯酶类 肝炎 乙型/并发症 肝功能衰竭/病因学
下载PDF
RBP、HBV DNA和ALB联合检测在监测慢性乙肝患者肝损害的应用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乐升 雷秀霞 +3 位作者 龙幼敏 李莉 陈惠玲 徐邦牢 《临床医学工程》 2014年第8期965-966,969,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乙肝患者(CHB)血清中视黄醇结合蛋白(RBP)、HBV DNA载量和白蛋白(ALB)的变化,研究上述指标在监测肝损害的相关意义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402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标本,根据临床分型分为e--CHB组和e+-CHB组。测定血清...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乙肝患者(CHB)血清中视黄醇结合蛋白(RBP)、HBV DNA载量和白蛋白(ALB)的变化,研究上述指标在监测肝损害的相关意义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402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标本,根据临床分型分为e--CHB组和e+-CHB组。测定血清RBP、HBV DNA载量和ALB水平关系。结果 1HBV DAN:e--CHB组载量(5.04±1.55)比e+-CHB组载量(6.83±1.48)低(t=11.73,P<0.01),有统计学意义。2血清RBP和ALB水平:e--CHB组(RBP:14.37±11.07;ALB:30.85±8.9)比e+-CHB组(RBP:17.12±8.28;ALB:32.24±4.26)低(t=2.85,P<0.05;t=2.06,P<0.05),有统计学意义。3e--CHB组随着HBV DNA载量的升高血清RBP和ALB水平不断降低,高、中拷贝组与低拷贝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CHB组HBV DNA载量变化与血清RBP和ALB水平变化关系不明显。结论根据慢性乙肝患者(CHB)临床分型,血清HBV DNA载量水平与RBP和ALB水平存在不同的动态变化。对于e+-CHB患者HBV DNA载量变化与上述肝脏损害指标无显著相关性。e--CHB患者HBV DNA载量变化与肝脏损程度明显相关。另外,血清RBP比ALB更能体现肝功能的损害水平,在肝功能损害上RBP优于AL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肝(CHB) e--CHB e+-CHB 视黄醇结合蛋白(RBP) HBV DNA 白蛋白
下载PDF
Apo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肿瘤坏死因子-α/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血清核因子-κB/视黄醇结合蛋白信号通路变化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卢杰 付鑫 +4 位作者 张继红 陈红光 高俊甲 范军 张颖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7期1278-1282,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Apo E基因敲除动脉粥样硬化小鼠主动脉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p38MAPK)/血清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视黄醇结合... 目的通过观察Apo E基因敲除动脉粥样硬化小鼠主动脉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p38MAPK)/血清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4,RBP4)信号通路变化,探讨RBP4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过程的作用及发生机制。方法 10只Apo E-/-小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进行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复制,空白对照组选取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同龄野生型C57BL/6J小鼠10只。饲养8周后,分离两组小鼠血清,分离主动脉,分别保存于4%多聚甲醛和-80℃冰箱。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TNF-α、RBP4水平变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HE染色法观察两组小鼠主动脉组织形态学变化,蛋白质印迹法和RT-PCR法检测主动脉TNF-α、p38MAPK、NF-κB、RBP4蛋白和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血脂水平检测发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中TG、TC、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HE染色观察发现,较空白对照组小鼠,模型组实验小鼠主动脉管腔内可见较大的AS斑块形成。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TNF-α[(0.93±0.05)mg·L^(-1),t=-9.079,P<0.001)]、NF-κB[(0.82±0.03)mg·L^(-1),t=-9.718,P<0.001]水平明显升高,p38MAPK、RBP4水平显著升高(P<0.01)。PCR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TNF-α(0.78±0.03 mg·L^(-1))和RBP4(0.39±0.02 mg·L^(-1))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TNF-α/p38MAPK/NF-κB/RBP4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炎症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肿瘤坏死因子-Α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 NF-κB 视黄醇结合蛋白质类 小鼠
下载PDF
HBV感染者血清RBP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邵波 何跃华 伍美兰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5期37-42,共6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及与不同类型肝脏疾病间的关系,并分析感染者血清谷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与RBP4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对临床已确诊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及与不同类型肝脏疾病间的关系,并分析感染者血清谷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与RBP4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对临床已确诊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LC)18例、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LF)15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25例及健康体检者(Con)30例(对照组)用ELISA检测血清RBP4含量,RT-PCR检测血清中HBV-DNA载量,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ALT和TBIL含量,并分析RBP4与 HBV- DNA、ALT、TBIL的相关性。结果 LC、LF及CHB组患者血清RBP4含量与Co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LC组患者血清RBP4含量与血清HBV-DNA载量呈负相关( P <0.05);LC、LF组患者血清RBP4含量与ALT、TBIL均呈负相关( P <0.05)。结论 HBV感染者血清RBP4水平可反映HBV的感染程度与肝损伤的程度,监测HBV感染者血清RBP4水平对于及时诊断治疗HBV感染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黄醇结合蛋白4 乙型肝炎病毒 肝炎 肝硬化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小鼠肝组织视黄醇结合蛋白4表达降低
13
作者 何邵波 伍美兰 +1 位作者 李小民 李丽钱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9年第9期1277-1282,共6页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小鼠体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HBV感染组(尾静脉高压注射rAAV8-1.3HBV病毒载体1×10^11 vg/只),HBV感染+拉米夫定喂养组(拉米夫定150 mg/kg),分别于...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小鼠体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HBV感染组(尾静脉高压注射rAAV8-1.3HBV病毒载体1×10^11 vg/只),HBV感染+拉米夫定喂养组(拉米夫定150 mg/kg),分别于6周、12周和18周麻醉后处死6只小鼠。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血清HBV DNA含量;全自动生化仪以及ELISA检测血清相关生化指标以及RBP4含量;ELISA检测肝脏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炎性因子水平;RT-q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肝脏组织中RBP4 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结果HBV感染组小鼠血清中HbsAg均保持较高水平且阳性率稳定在80%以上,小鼠血清HBV DN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BV感染小鼠模型构建成功;感染组小鼠肝脏组织中TNF-α以及IL-6水平均随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其中第12周、18周时要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此外,感染组小鼠肝脏组织中RBP4蛋白以及RBP4 mRNA的表达水平均随感染时间的增加而下降,其水平在第6周、12周、18周均要低于正常组以及拉米夫定喂养组(P<0.05)。结论HBV感染小鼠后能够显著降低小鼠肝脏组织中视黄醇结合蛋白4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视黄醇结合蛋白4 C57BL/6小鼠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RBP4、NF-κB表达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蓓 刘菲 +1 位作者 薛金娥 赵海红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20期2599-2602,共4页
目的检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清中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核因子kappa B(NF-κB)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陕西省新安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TIA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检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清中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核因子kappa B(NF-κB)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陕西省新安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TIA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分为斑块稳定组(n=30)和斑块不稳定组(n=50)。同期随机选择于本院体检且与患者一般资料匹配的健康人群66例为对照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RBP4、NF-κB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检测并比较所有受检者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D二聚体(DD)、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各指标与血清RBP4、NF-κB水平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RBP4、NF-κB水平诊断TIA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临床价值。结果斑块不稳定组和斑块稳定组患者血清RBP4[(38.05±4.71)mg/L、(33.22±4.06)mg/L]、NF-κB[(21.75±6.14)μg/L、(17.65±5.22)μg/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RBP4(22.71±3.44)mg/L、NF-κB(15.02±4.25)μg/L]均显著升高,且斑块不稳定组高于斑块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的血清BP4、NF-κB水平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289,P<0.05);TIA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血清RBP4、NF-κB水平均与TG、DD、Hcy、UA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RBP4、NF-κB水平评估TIA合并不稳定颈动脉斑块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2、0.795,对应的敏感性分别为70.00%、72.00%,特异性分别为90.00%、83.33%。两者联合评估TIA患者合并不稳定颈动脉斑块的AUC为0.885,敏感性为88.00%,特异性为80.00%。结论TIA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血清中RBP4、NF-κB水平均呈高表达,两者呈正相关,且对合并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和预测价值,有助于评估患者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颈动脉斑块稳定性 视黄醇结合蛋白4 核因子kappa B 超声 相关性
下载PDF
尿微量蛋白联合尿酶诊断肾早期损伤
15
作者 候成功 许世淮 +2 位作者 陈应学 刘霞 赵改焕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106-107,114,共3页
目的 :探讨早期诊断肾脏损伤的方法。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蛋白(Alb)、尿蛋白 1(UP1)、尿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 ,比色法测量N -乙酰 -B -D -葡萄糖苷酶 (NAG) ,Jaffe速度法测定尿肌酐 (Cr)。结果 :正... 目的 :探讨早期诊断肾脏损伤的方法。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蛋白(Alb)、尿蛋白 1(UP1)、尿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 ,比色法测量N -乙酰 -B -D -葡萄糖苷酶 (NAG) ,Jaffe速度法测定尿肌酐 (Cr)。结果 :正常对照组尿Alb/Cr(1.93± 0 .42 )mg·mmol 1、UPl/Cr(47.6 1± 5 .86 )ug·mmol 1、RBP/Cr(2 4.41± 3.5 5 )ug·mmol 1,NRG/Cr(0 .96± 0 .5 8)u·mmol 1,尿蛋白定性阴性的糖尿病、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尿路感染患者尿Alb/Cr、UP1/Cr、RBP/Cr及NAG/Cr较正常对照组增高 (P <0 .0 1)。尿蛋白定性阳性的患者Alb/Cr、UP/Cr、RBP/Cr及NAG/Cr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1) ,单项或双项检测Alb、Upl、RBP或NAG这四项指标阳性率偏低 ,将这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在糖尿病、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尿路感染中阳性率分别达 92 %、80 %、85 %、76 % ,大大提高了阳性检出率。结论 :联合检测尿Alb、UP1、RBP及NAG是诊断肾脏早期损伤的灵敏、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微量白蛋白 尿蛋白1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 N-乙酰-B-D葡萄糖苷酶 尿酶 肾损伤
下载PDF
尿KIM-1、NGAL、RBP联合检测在慢性乙肝患者早期肾损伤中的预测价值
16
作者 连立超 范子玥 +1 位作者 张昕 白丽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4-418,共5页
目的探讨尿KIM-1、NGAL、RBP联合检测在慢性乙肝患者早期肾损伤中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33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组,按照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ACR)的水平分为无损伤组(UACR<30 mg/g,73例... 目的探讨尿KIM-1、NGAL、RBP联合检测在慢性乙肝患者早期肾损伤中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33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组,按照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ACR)的水平分为无损伤组(UACR<30 mg/g,73例)和损伤组(UACR≥30 mg/g,60例)。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尿肾损伤分子1(KI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水平。收集临床资料,分析尿KIM-1、NGAL、RBP与UACR的相关性。运用ROC曲线分析尿KIM-1、NGAL、RBP及联合检测对慢性乙肝患者早期肾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损伤组尿KIM-1、NGAL、RBP的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损伤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损伤组和对照组尿KIM-1、NGAL、RBP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患者尿KIM-1、NGAL、RBP与UACR均呈正相关关系(r=0.589、0.359、0.519,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KIM-1、NGAL、RBP对乙肝患者早期肾损伤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8、0.761、0.870,敏感度分别为73.33%、48.33%、78.33%,特异度分别为89.04%、94.52%、84.93。三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0.980,敏感度91.70%,特异度97.30%均明显高于三者单独预测价值(P<0.05)。结论尿KIM-1、NGAL、RBP的水平在慢性乙肝患者早期肾损伤时明显升高,联合检测对早期肾损伤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肾损伤分子1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视黄醇结合蛋白 慢性乙肝 早期肾损伤 预测价值
原文传递
血清中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在替诺福韦或恩替卡韦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肾功能变化中的意义 被引量:18
17
作者 何佳 宁会彬 +3 位作者 曾艳丽 李威 李宽 尚佳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43-646,共4页
目的比较单用替诺福韦或恩替卡韦抗HBV过程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及胱抑素C的动态变化,探讨三者在发现早期肾功能损害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8月初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资料,分为替诺... 目的比较单用替诺福韦或恩替卡韦抗HBV过程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及胱抑素C的动态变化,探讨三者在发现早期肾功能损害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8月初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资料,分为替诺福韦组、恩替卡韦组。分别比较基线时、抗病毒治疗后4周、8周、39周、52周、78周、104周时两组患者血清中p,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变化。计量资料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6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替诺福韦组31例,恩替卡韦组30例),两组患者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在基线水平均有可比性,在4周、8周、39周、52周、78周、104周,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胱抑素C比较在78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2,P=0.044),104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44,P=0.128);血肌酐、eGFR在各时间段上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04周时两组HBVDNA转阴率、病毒学突破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替诺福韦或恩替卡韦在抗HBV的过程中对早期肾功能的损害,血清中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及胱抑素C较eGFR变化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视黄醇结合蛋白质类 胱抑素C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殷艳天 王立蓉 +1 位作者 黄菁 谢劲松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82-1283,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戊肝)患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慢乙肝患者81例分为单纯乙肝(A组,41例)和重叠戊肝(B组,40例)两组,同时随机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2例为对照(C组),比较各组RBP水平...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戊肝)患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慢乙肝患者81例分为单纯乙肝(A组,41例)和重叠戊肝(B组,40例)两组,同时随机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2例为对照(C组),比较各组RBP水平。结果 A、B组的RBP水平在发作期和恢复期均明显低于C组(P<0.05或P<0.01),B组的RBP水平在发作期和恢复期均明显低于A组(P<0.05或P<0.01)。各组RBP与前白蛋白(PA)和白蛋白呈正相关,与ALT和AST呈负相关(P<0.01)。结论 RBP水平可以作为慢乙肝患者,尤其在重叠感染时,肝损伤的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黄醇结合蛋白 慢性乙型肝炎 急性戊型肝炎
原文传递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与慢性乙肝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秋红 刘海亮 +2 位作者 崔景利 燕二相 杨凤云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3期555-557,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乙肝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前白蛋白(PA)、血氨水平,分析RBP4与慢性乙肝的相关性。方法:采集90例慢性乙肝患者分为轻度组26例,中度组34例,重度组30例,另选择3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R... 目的:观察慢性乙肝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前白蛋白(PA)、血氨水平,分析RBP4与慢性乙肝的相关性。方法:采集90例慢性乙肝患者分为轻度组26例,中度组34例,重度组30例,另选择3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RBP4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PA水平,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氨水平。结果:血清RBP4、PA在病例组中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氨水平在病例组中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RBP4、PA、血氨水平在轻度、中度、重度组内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Pearson's相关分析,血清RBP4与PA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r=0.896,P<0.01),与血氨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781,P<0.01)。结论:RBP4与慢性乙肝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与肝脏的损伤程度有关,可作为预测肝脏损伤的血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黄醇结合蛋白4 前白蛋白 血氨 乙型肝炎
原文传递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在肝炎和肝硬化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20
作者 肖健 钱建平 蒋廷旺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6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慢性乙型肝炎(CHB)和CHB后肝硬化(Lc)患者中的变化及其诊断意义。方法选择109例确诊的住院患者,其中CHB组51例,Lc组58例。对照组(HC)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56例。全自动生化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慢性乙型肝炎(CHB)和CHB后肝硬化(Lc)患者中的变化及其诊断意义。方法选择109例确诊的住院患者,其中CHB组51例,Lc组58例。对照组(HC)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56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RB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乳酸脱氢酶(LDH)、总胆红素(TBIL)、前白蛋白(PA)和白蛋白(ALB)。结果CHB组和Lc组血清RB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CHB组与HC组:t=8.06,P〈0.01;Lc组与HC组:t=10.26,P〈0.01),且Lc组显著低于CHB组(t=3.4l,P〈0.01)。CHB组和Lc组患者血清RBP与PA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CHB组:r=0.856,P〈0.01;LC组:r=0.737,P〈0.01),而且CHB组和LC组患者血清RBP与ALB也存在正相关关系(CHB组:r=0.571,P〈0.01;LC组:r=0.328,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CHB组和LC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4和0.942。结论血清RBP在CHB和LC患者中显著降低,且随着病情加剧有降低的趋势,对于肝病的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硬化 视黄醇结合蛋白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