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long-term outcomes of the posterior interosseous flap and compound flap
1
作者 路来金 宫旭 +1 位作者 刘志刚 张志新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22-225,共4页
To analyze the long term outcomes of antebrachial flap using a pedicle of the d orsal interosseous artery Methods Ninety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or 1-16 years, in which the indications, long te rm outcomes and d... To analyze the long term outcomes of antebrachial flap using a pedicle of the d orsal interosseous artery Methods Ninety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or 1-16 years, in which the indications, long te rm outcomes and dorsal aspect of the forearm were assess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Eighty nine cases survived with satisfactory contour of the forearm and hand Conclusions Antebrachial flap using a pedicle of the dorsal interosseous artery is a n optimal method for repair of soft tissue defects in the h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erior interosseous flap follow up s urgical flap forearm
原文传递
前臂背侧骨间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3
2
作者 郭晓波 苏薇洁 +2 位作者 朱文 马忠超 章一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92-995,共4页
目的采用前臂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不同部位的皮肤和软组织缺损,观察疗效并总结皮瓣特点和手术要点。方法收集接受前臂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术的36例手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修复部位、皮瓣设计、... 目的采用前臂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不同部位的皮肤和软组织缺损,观察疗效并总结皮瓣特点和手术要点。方法收集接受前臂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术的36例手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修复部位、皮瓣设计、手术过程及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复习对皮瓣特点及手术要点进行讨论和总结。结果 36例患者中,皮肤和软组织缺损位于手背区24例,虎口区、手掌区和拇指区各4例。皮瓣面积最小为4 cm×5 cm,最大为10 cm×14 cm;血管蒂长度3.0~7.5 cm;穿支数量11~15支12例,5~10支20例,1~4支4例;术后36例皮瓣全部成活,成活率100%;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血运、弹性、质地良好,患者手部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前臂背侧骨间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手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选择,其穿支出现率稳定、手术可操作性强、皮瓣成活率高,合理的皮瓣设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背侧骨间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 皮瓣设计 皮肤和软组织缺损 手部
下载PDF
骨间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机器绞伤皮肤缺损的护理 被引量:9
3
作者 韦亚红 姜傲 +1 位作者 倪晓威 孟宜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378-379,共2页
目的探讨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外伤皮肤缺损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13例机器绞伤先期行清创、VSD负压吸引术,后期行骨间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括注重心理护理、加强基... 目的探讨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外伤皮肤缺损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13例机器绞伤先期行清创、VSD负压吸引术,后期行骨间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括注重心理护理、加强基础护理、术后控制感染、严密观察血管危象、指导功能训练、重视出院指导等。结果 13例患者皮瓣血运良好,全部成活。结论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外伤皮肤缺损疗效满意,根据皮瓣血运的特点开展全面的围术期护理,可有效判断血管危象的实际发生情况,进而提高皮瓣移植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背侧动脉 岛状皮瓣 皮肤缺损 护理
下载PDF
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 被引量:7
4
作者 郭志民 练克俭 +4 位作者 芮昊 施建东 林斌 洪加源 庄泽民 《临床骨科杂志》 2007年第3期209-210,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前臂骨间背侧岛状皮瓣逆行修复16例手部皮肤缺损。结果16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6-15个月,皮瓣弹性良好,耐摩擦。无皮瓣边缘坏死发生,无前臂骨间背侧神经损... 目的探讨应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前臂骨间背侧岛状皮瓣逆行修复16例手部皮肤缺损。结果16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6-15个月,皮瓣弹性良好,耐摩擦。无皮瓣边缘坏死发生,无前臂骨间背侧神经损伤,患肢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骨间背侧动脉 外科皮瓣 手损伤 皮肤缺损
下载PDF
改良骨间后动脉岛状皮瓣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在复杂性断指再植中的效果及对凝血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杨晓亮 于晓飞 刘宁 《骨科》 CAS 2019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研究改良骨间后动脉岛状皮瓣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在复杂性断指再植中的效果及对凝血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复杂性断指再植病人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 目的研究改良骨间后动脉岛状皮瓣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在复杂性断指再植中的效果及对凝血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复杂性断指再植病人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病人术后常规使用肝素钠进行静脉滴注,观察组病人口服复方丹参滴丸,两组病人均进行10d的抗凝血治疗。比较两组病人间临床疗效、凝血功能以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术后两组病人间临床断指成活率和术后断指血管危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2,P=0.556;χ~2=1.051,P=0.305)。抗凝血治疗后两组病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在术后第3天均有所延长,且观察组病人的APTT、PT[(39.78±2.56)s,(24.54±0.82)s]高于对照组[(36.18±2.17)s,(19.32±1.1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84,P<0.001;t=23.556,P<0.001)。而术后第10天,两组病人的APTT、PT水平明显恢复,对照组病人的APTT、PT[(34.49±2.76)s,(22.29±2.46)s]高于观察组[(30.76±2.91)s,(17.23±2.14)s](t=7.005,P<0.001;t=9.815,P<0.001)。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改良骨间后动脉岛状皮瓣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在复杂性断指再植中的效果良好,对病人的APTT、PT影响较小,有效避免病人术后凝血功能异常,复方丹参滴丸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肝素钠的替代药物,应用于断指再植术后抗凝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后动脉岛状皮瓣 复方丹参滴丸 肝素钠 凝血功能 血管危象
下载PDF
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皮支血管的临床分型及应用体会 被引量:9
6
作者 许亚军 孙振中 +4 位作者 张志海 施海峰 糜菁熠 邱扬 薛明宇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0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 介绍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皮支血管的临床分型及意义.方法 1990年~2008年,我院利用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共300例,其中,因术中血管变异或手术误伤穿支放弃12例.根据背侧骨间动脉所发出皮支浅出的部... 目的 介绍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皮支血管的临床分型及意义.方法 1990年~2008年,我院利用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共300例,其中,因术中血管变异或手术误伤穿支放弃12例.根据背侧骨间动脉所发出皮支浅出的部位及浅出间隙,将皮支血管分为6型:近侧型12例,均匀型122例,远侧型132例,弥散缺如型12例,皮支代偿型8例,混合型14例.结果 除12例放弃外,其余均行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术后258例皮瓣顺利成活,30例出现各种类型并发症.其中14例出现动脉供血不足,保守治疗后皮瓣完全坏死4例、部分坏死10例:10例出现静脉回流受限,经拆除缝线,完全成活;6例出现拇指背伸障碍,再次腱转位重建拇伸功能.结论 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皮支血管存在变异,术中应根据皮支血管的临床分型,灵活选择相应手术方案,避免供区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背侧动脉 逆行岛状皮瓣 解剖变异
下载PDF
前臂骨间背侧穿支皮瓣逆行修复烧伤后重度虎口挛缩畸形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晖 吴银生 +1 位作者 姚明 赵向东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前臂骨间背侧皮瓣修复烧伤后重度虎口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16例烧伤后的重度虎口挛缩患者,手术松解虎口后,软组织缺损范围为3cm×6cm^5cm×8cm,采用大小为4cm×6cm^6cm×9cm的前臂骨间背侧穿支皮瓣逆行... 目的:探讨前臂骨间背侧皮瓣修复烧伤后重度虎口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16例烧伤后的重度虎口挛缩患者,手术松解虎口后,软组织缺损范围为3cm×6cm^5cm×8cm,采用大小为4cm×6cm^6cm×9cm的前臂骨间背侧穿支皮瓣逆行修复缺损,供瓣区植皮修复。结果:16例皮瓣全部成活,切口均一期愈合,6例行二期皮瓣削薄术。术后随访6~14个月,平均10.5个月,皮瓣感觉恢复:S2 4例,S3 9例,S3+3例;功能恢复:优13例,良2例,中1例,优良率93.75%。结论:应用前臂骨间背侧穿支皮瓣是修复重度虎口挛缩的有效手术方法,具有并发症少、修复质量高、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骨间皮瓣 逆行 修复 虎口挛缩 瘢痕挛缩
下载PDF
改良型骨间背侧动脉岛状皮瓣 被引量:9
8
作者 丁小珩 方光荣 +3 位作者 姜凯 屈志刚 王振军 程国良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3年第3期141-142,共2页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的骨间背侧动脉岛状皮瓣新术式。方法在骨间背血管暴露段的一条皮支远端设计皮瓣,将皮瓣在该皮支的远端段与骨间背血管主干分离,使原本需在前臂近端设计的皮瓣转向前臂远端设计,从而减小手术切口及防止损伤骨间背神经...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的骨间背侧动脉岛状皮瓣新术式。方法在骨间背血管暴露段的一条皮支远端设计皮瓣,将皮瓣在该皮支的远端段与骨间背血管主干分离,使原本需在前臂近端设计的皮瓣转向前臂远端设计,从而减小手术切口及防止损伤骨间背神经。结果9例皮瓣均成活,皮瓣质地良好。结论该改良型骨间背皮瓣较传统骨间背皮瓣具有减轻手术创伤,减少骨间背神经损伤可能性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型 骨间背侧动脉 外科皮瓣 岛状皮瓣
下载PDF
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在多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涛 路来金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0年第4期270-271,共2页
目的 探讨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在多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临床对38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伴多指缺损行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其中2指缺损9例,3指缺损12例,4指缺损17例,均伴有皮肤缺损.结果 术后36例皮瓣顺利成... 目的 探讨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在多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临床对38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伴多指缺损行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其中2指缺损9例,3指缺损12例,4指缺损17例,均伴有皮肤缺损.结果 术后36例皮瓣顺利成活,2例皮瓣部分坏死,进行游离植皮后成活.术后经1年随访,手部功能恢复良好,皮瓣外形良好,供区遗留线性瘢痕.结论 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合并手指缺损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 骨间后动脉 皮瓣 手损伤
下载PDF
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在手外科中的应用
10
作者 王兆利 蔡志勇 +1 位作者 丘俊生 卢济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11S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在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手部软组织损伤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随访6 ̄8个月,观察手部功能、外形和感觉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后... 目的:探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在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手部软组织损伤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随访6 ̄8个月,观察手部功能、外形和感觉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观察皮瓣全部成活,手部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感觉部分恢复。结论: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手术操作简单,易于成活,可加以推广用于治疗手部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背侧动脉 岛状皮瓣 手部软组织缺损 手术治疗
下载PDF
以骨间背侧动脉为蒂逆行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25
11
作者 路金来 王首夫 +4 位作者 尹维田 付忠国 张君 孙春华 罗云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08-210,251,共3页
在60侧灌注血管染料的新鲜成人上肢标本上,观察了骨间背侧血管在前臂背侧的起点、走行和分支,发现该动脉终末支在腕上2.5cm 水平,与骨间掌侧动脉背侧支之间有恒定的吻合支相连,并以此吻合支为蒂,设计了前臂骨间背侧血管逆行岛状皮瓣。
关键词 骨间背侧动脉 皮瓣 前臂桡
下载PDF
以骨间后血管及其返支为蒂串连皮瓣设计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11
12
作者 彭毓斌 卢书文 +3 位作者 唐茂林 全宏华 周晓斌 李蓉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27-328,共2页
目的 :为以骨间后血管及其返支为蒂串连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40侧上肢标本上观测了骨间后动脉及其返支的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结果 :前臂背侧下 2 / 3区的皮瓣由骨间后动脉供血 ,而上 1/ 3区由骨间后动脉返... 目的 :为以骨间后血管及其返支为蒂串连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40侧上肢标本上观测了骨间后动脉及其返支的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结果 :前臂背侧下 2 / 3区的皮瓣由骨间后动脉供血 ,而上 1/ 3区由骨间后动脉返支 (或骨间返动脉 )供血。骨间后动脉起点外径 1.5mm ,管蒂长可达 15cm ,骨间后动脉返支起点外径 1.1mm ,血管蒂长 5cm。结论 :以骨间后动脉及其返支为蒂截取的串连皮瓣 ,向下可修复手部大面积组织缺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后动脉 骨间返动脉 逆行岛状皮瓣 血管蒂
下载PDF
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程超 胡劲松 李建华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28-129,共2页
目的 :证实骨间背动脉为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背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可靠性。方法 :对 2例手背皮肤缺损的病例 ,取前臂骨间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皮瓣面积最大 7cm× 8cm。结果 :皮瓣均成活 ,随诊 16个月效果满意。结论 :前... 目的 :证实骨间背动脉为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背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可靠性。方法 :对 2例手背皮肤缺损的病例 ,取前臂骨间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皮瓣面积最大 7cm× 8cm。结果 :皮瓣均成活 ,随诊 16个月效果满意。结论 :前臂背侧骨间背动脉为蒂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充分 ,血管变异少 ,不牺牲前臂主干血管 ,为临床治疗较困难的手背皮肤大面积缺损 ,提供一个可靠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状皮瓣 骨间背动脉
下载PDF
前臂逆行岛状皮瓣在手部感染创面的应用
14
作者 薛孟周 雷万军 +4 位作者 张树桧 郑召民 傅玉坤 王喜梅 宋静 《河南医学研究》 CAS 1995年第3期260-262,共3页
我们应用前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严重于外伤感染创面取得了成功。感染创面的扩创及清洗使其成为相对的“新鲜创面”,并用敏感抗生素是成功的关键之一。该皮瓣修复手部感染创面的特点:①手术简单,不吻合血管,成功率高;②皮瓣血运好,... 我们应用前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严重于外伤感染创面取得了成功。感染创面的扩创及清洗使其成为相对的“新鲜创面”,并用敏感抗生素是成功的关键之一。该皮瓣修复手部感染创面的特点:①手术简单,不吻合血管,成功率高;②皮瓣血运好,抗感染力强;③最大程度的保留和恢复了患手的功能和外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 逆行岛状皮瓣 手部感染 创面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钙局部注射对断指再植患者D⁃D、ET⁃1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武延朋 张永 裴敬仲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12期2133-2136,2140,共5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局部注射治疗断指再植患者的效果及对D⁃二聚体(D⁃D)、内皮素⁃1(ET⁃1)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断指再植患者的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44,改良骨间...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局部注射治疗断指再植患者的效果及对D⁃二聚体(D⁃D)、内皮素⁃1(ET⁃1)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断指再植患者的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44,改良骨间后动脉岛状皮瓣修复)、研究组(n=48,改良骨间后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局部注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D⁃D、ET⁃1、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成活率、断指血管危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术后再植体周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D⁃D、ET⁃1、MDA水平均较术前增高,SOD水平较术前下降,但研究组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D⁃D、ET⁃1、MD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PT、TT、APTT及FIB水平明显较术前增高,但研究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17%,对照组为9.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骨间后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局部注射治疗断指再植患者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促进微循环恢复,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骨间后动脉岛状皮瓣术 低分子肝素钙 断肢再植 凝血功能
下载PDF
胫后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胫前创面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留超 陈捷 张鲁山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6年第1期62-64,67,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胫后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胫前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0例小腿中下段胫前创面采用胫后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供区游离植皮。结果术后10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小腿供区创面植... 目的探讨应用胫后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胫前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0例小腿中下段胫前创面采用胫后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供区游离植皮。结果术后10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小腿供区创面植皮后全部成活,随访2-12个月,皮瓣血运良好.色泽接近周围正常皮肤,外形无臃肿,厚薄适中,有部分感觉恢复。结论胫后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不牺牲胫后动脉主干、小腿深筋膜、大隐静脉和隐神经,以内踝尖上4.0~10.0cm节段内穿支为蒂.可以修复小腿中下段胫前创面,适应证广,血管表浅恒定,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成活率高,外形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中下段胫前创面:胫后动脉穿支 逆行岛状皮瓣
下载PDF
前臂骨间背侧动脉主要皮穿支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研究
17
作者 王文胜 王利 李文庆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5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主要皮穿支为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在治疗手部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深圳市南山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2年6收治的手部外伤患者46例,观察组25例采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主要皮穿支逆行岛状皮瓣进行治疗,对照组2... 目的探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主要皮穿支为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在治疗手部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深圳市南山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2年6收治的手部外伤患者46例,观察组25例采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主要皮穿支逆行岛状皮瓣进行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掌背链型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术后定期随访,对两组患者的皮瓣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皮瓣全部成活。术后3、6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皮瓣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主要皮穿支逆行岛状皮瓣和掌背链型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具有相同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皮肤缺损 前臂骨间背侧动脉 逆行岛状皮瓣
下载PDF
改良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背部皮肤缺损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8
作者 卜凡玉 薛明宇 +4 位作者 芮永军 顾黎明 寿奎水 强力 周晓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7-240,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观察。方法 2009年3月-2012年9月,采用改良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29例手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7例,女12例;年龄23~71岁,平均47岁。左手12例,... 目的探讨改良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观察。方法 2009年3月-2012年9月,采用改良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29例手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7例,女12例;年龄23~71岁,平均47岁。左手12例,右手17例。急诊入院27例,其中撕脱伤11例,挤压伤9例,绞榨伤5例,交通事故伤2例;受伤至入院时间为1~7 h,平均4 h。手部外伤后瘢痕挛缩2例。软组织缺损部位:手背部21例,虎口区5例,拇指背侧区3例。软组织缺损范围4 cm×3 cm^10 cm×8 cm。11例一期修复,18例二期修复。皮瓣切取范围为5.5 cm×4.5 cm^12.0 cm×10.0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植皮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切口Ⅰ期愈合。术后26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3年,平均19.5个月。3例皮瓣外形臃肿,6个月后行皮瓣修整术;其余皮瓣外形较好,无臃肿。皮瓣质地均良好,腕关节功能无影响。术后3个月,根据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评定标准:获优17例,良6例,可3例。结论改良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具有切取简便、术后成活率高等优点,是修复手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 手背部缺损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逆行骨间后动脉双叶穿支皮瓣修复腕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修权 孙广峰 +6 位作者 王达利 魏在荣 祁建平 聂开瑜 金文虎 邓呈亮 李海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24-427,共4页
目的 探讨逆行骨间后动脉双叶穿支皮瓣修复腕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 方法 2010年12 月-2012年3月,笔者单位收治7例腕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其中单纯皮肤软组织缺损4例、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桡侧肌腱缺损3例,腕掌侧皮肤缺损面积为4.8 c... 目的 探讨逆行骨间后动脉双叶穿支皮瓣修复腕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 方法 2010年12 月-2012年3月,笔者单位收治7例腕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其中单纯皮肤软组织缺损4例、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桡侧肌腱缺损3例,腕掌侧皮肤缺损面积为4.8 cm ×4.0 cm~6.2 cm×4.5 cm,腕背侧皮肤缺损面积为3.5 cm×3.2c m~6.5 cm ×5.4 cm 腕部创面缺损原因:交通伤3例、机器绞伤2例、烧伤1例、肿瘤切除术后1例 采用逆行骨间后动脉双叶穿支皮瓣修复创面,一叶皮瓣大小为2.5cm ×2.0 cm~3.5cm×2.5 cm,另一叶皮瓣大小为2.5cm×2.5cm~4.0cm×3.0cm,皮瓣供 区直接拉拢缝合 . 结果 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 随访6~36个月,患者皮瓣色泽、质地、外形良好,末次随访时皮瓣两点辨别觉距离为9~ 13 mm,腕关节背伸、掌屈功能恢复较佳,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患者腕部功能评定结果为优6例、良1例. 供区遗留一线形瘢痕 . 结论 逆行骨间后动脉双叶穿支皮瓣修复腕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设计灵活、切取方便、供区损伤小、血供可靠等优点,是修复该类创面的义一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逆行骨间后动脉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骨间后动脉前臂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3
20
作者 宋基学 冯云鹏 张国强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6-28,共3页
报道8例骨间后动脉前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证明该皮瓣血管恒定,皮支丰富,血运好,面积大,移动性好,皮瓣质地好,厚薄适中,修复手部肤色基本相同。本法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又不牺牲前臂的主要动脉,是一种理想而又易于开展的新... 报道8例骨间后动脉前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证明该皮瓣血管恒定,皮支丰富,血运好,面积大,移动性好,皮瓣质地好,厚薄适中,修复手部肤色基本相同。本法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又不牺牲前臂的主要动脉,是一种理想而又易于开展的新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后动脉 皮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