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渗透微生物燃料电池反向溶质通量和膜污染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段亮 李世龙 邢飞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50-1160,共11页
正渗透微生物燃料电池(OsMFC)采用正渗透(FO)膜代替传统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中的质子交换膜,可以在回收生物电的同时借助FO膜对原料液即阳极污水进行处理并提取高质量水,该技术受到广泛关注。与传统MFC相比,OsMFC在产电性能和出水水质... 正渗透微生物燃料电池(OsMFC)采用正渗透(FO)膜代替传统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中的质子交换膜,可以在回收生物电的同时借助FO膜对原料液即阳极污水进行处理并提取高质量水,该技术受到广泛关注。与传统MFC相比,OsMFC在产电性能和出水水质方面均有提升。但是,FO膜的引入使得OsMFC系统反向溶质扩散和膜污染等问题十分突出,进而导致FO膜的水通量降低,OsMFC的产电和产水性能下降,限制了OsMFC的发展和应用。随着近年来材料和生物等领域的不断发展,上述问题可以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解决。从优化OsMFC性能出发,重点从反向溶质通量(RSF)控制和膜污染控制2个方面对近几年的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主要包括通过膜材料的选择、汲取液的选择和OsMFC系统内产电对RSF进行抑制,以及通过膜污染形成机制、膜污染的技术调控、膜污染清洗、膜材料的改性和阳极微生物的筛选与培养对膜污染进行控制,并对未来OsMFC的RSF和膜污染的控制技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渗透微生物燃料电池(OsMFC) 反向溶质通量(rsf) 汲取液 膜污染 正渗透(FO)膜 产电 膜材料
下载PDF
二元汲取液的优选及配比试验研究
2
作者 刘旭东 梁异璞 +1 位作者 赵昊然 孔喜鑫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39-1144,共6页
目的 确定二元汲取液的最优组合与最佳配比,探究二元汲取液渗透性能的稳定性与处理工艺的可行性。方法 以NaCl、CaCl_(2)、MgCl_(2)、KCl为基础配制4种二元汲取液,对4种二元汲取液的水通量、反向溶质通量、特定水通量以及经济性进行比较... 目的 确定二元汲取液的最优组合与最佳配比,探究二元汲取液渗透性能的稳定性与处理工艺的可行性。方法 以NaCl、CaCl_(2)、MgCl_(2)、KCl为基础配制4种二元汲取液,对4种二元汲取液的水通量、反向溶质通量、特定水通量以及经济性进行比较,改变温度、流速等条件比较单盐汲取液与二元汲取液水通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性能最优的二元汲取液组合为CaCl_(2)+KCl和MgCl_(2)+NaCl,最佳质量比分别为1∶1和1∶2;二元汲取液水通量均高于单盐汲取液,且反向溶质通量小;温度、流速对二元汲取液水通量的影响程度相比于单盐汲取液小。结论 性能最优的二元汲取液既具有小分子无机盐汲取液的高水通量,同时也具有大分子汲取液的低盐反渗,最佳质量比的二元汲取液正渗透性能稳定,经济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渗透 二元汲取液 水通量 反向溶质通量 特定水通量
下载PDF
正渗透膜活性层朝向对正渗透过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毅 谢朝新 +1 位作者 周宁玉 刘帅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49-53,共5页
为了研发和实用化PA正渗透系统,通过在线实时监测研究了一种新型聚酰胺(PA)正渗透膜的活性层在朝向料液(active layer-facing-feed solution,AL-FS)和汲取液(active layer-facing-draw solution,Al-DS)2种模式下的正渗透水通量、反向溶... 为了研发和实用化PA正渗透系统,通过在线实时监测研究了一种新型聚酰胺(PA)正渗透膜的活性层在朝向料液(active layer-facing-feed solution,AL-FS)和汲取液(active layer-facing-draw solution,Al-DS)2种模式下的正渗透水通量、反向溶质通量、特性反向通量和脱盐率等4大因素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汲取液浓度较低时,2种模式下的水通量、反向溶质通量大致相当;在汲取液浓度较高时,AL-DS模式的水通量要高于AL-FS模式的水通量,同时,AL-DS模式的反向溶质通量大约是AL-FS模式的反向溶质通量的2倍;在AL-FS模式下的特性反向溶质通量略低于AL-DS模式下的特性反向溶质通量;AL-FS模式下的脱盐率略高于AL-DS模式下的脱盐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渗透 聚酰胺 水通量 反向溶质通量 特性反向溶质通量 脱盐
下载PDF
正渗透过程中水与溶质的传递现象 被引量:9
4
作者 边丽霞 方彦彦 王晓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813-2820,共8页
正渗透是一种利用渗透原理的新兴膜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解析该过程中溶剂水的传递和驱动溶质的反向传递对其发展和应用至为关键。首先开展了两种膜的取向下,正渗透过程中的水通量和溶质反向摩尔通量的实验研究。当驱... 正渗透是一种利用渗透原理的新兴膜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解析该过程中溶剂水的传递和驱动溶质的反向传递对其发展和应用至为关键。首先开展了两种膜的取向下,正渗透过程中的水通量和溶质反向摩尔通量的实验研究。当驱动溶液在膜分离层侧时,水通量更高,而溶质反向摩尔通量更低,表明水的传递对溶质的反向传递有限制作用。而后分别考察了不同的单一溶质和二元混合溶质作为驱动溶质时,水和溶质的传递现象。当单一中性溶质或电解质作为驱动溶质时,水通量和溶质反向摩尔通量均随驱动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在相同操作条件下,驱动溶质的扩散系数越小,溶质反向摩尔通量越小;中性溶质与电解质混合溶液为驱动溶液时,溶质分子之间存在耦合传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渗透 水通量 溶质反向摩尔通量 传递现象
下载PDF
三醋酸纤维(CTA)正渗透膜活性层朝向对正渗透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毅 谢朝新 +1 位作者 周宁玉 李洪 《四川环境》 2014年第2期17-24,共8页
本文通过在线实时监测研究了三醋酸纤维(CTA)正渗透膜的活性层在朝向料液(AL-FS)和汲取液(AL-DS)两种模式下的正渗透水通量、反向溶质通量、特性反向溶质通量等因素及其变化规律。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了三醋酸纤维膜(CTA)对于不同浓度苦... 本文通过在线实时监测研究了三醋酸纤维(CTA)正渗透膜的活性层在朝向料液(AL-FS)和汲取液(AL-DS)两种模式下的正渗透水通量、反向溶质通量、特性反向溶质通量等因素及其变化规律。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了三醋酸纤维膜(CTA)对于不同浓度苦咸水的处理,当苦咸水浓度为2000ppmNaCl、5000ppmNaCl、8000ppmNaCl时,CTA膜活性层朝向对脱盐率几乎没有影响,AL-FS模式和AL-DS模式的脱盐率分别为96.49%和96.13%、97.40%和96.38%、98.04%和96.81%。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开发CTA正渗透系统和实用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渗透 水通量 反向溶质通量 特性反向溶质通量 脱盐 三醋酸纤维
下载PDF
正渗透汲取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杨晶 于广民 +2 位作者 李玉平 曹宏斌 张懿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1-35,共5页
综述了汲取液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无机盐、聚合电解质、磁性纳米颗粒、智能凝胶等汲取液的性能,以及汲取液特性对正渗透工艺的影响,并对汲取液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正渗透 汲取液 渗透压 水通量 溶质反向渗透量
下载PDF
操作条件对正渗透分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梦轲 王越 +2 位作者 刘艳秋 肖芹芹 徐世昌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CSCD 2018年第6期32-40,共9页
正渗透是以渗透压差为驱动力的新型膜分离过程。采用水流分布较佳的膜池结构,研究了膜朝向、流动方式对正渗透水通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RO模式(当膜的活性层朝向驱动液时)的水通量明显高于FO模式(当膜的活性层朝向原料液时),但其衰减... 正渗透是以渗透压差为驱动力的新型膜分离过程。采用水流分布较佳的膜池结构,研究了膜朝向、流动方式对正渗透水通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RO模式(当膜的活性层朝向驱动液时)的水通量明显高于FO模式(当膜的活性层朝向原料液时),但其衰减程度较大;在溶液浓度差相同的条件下,逆流操作更利于水通量的提高。针对FO模式和逆流条件,探讨了溶液温度对水通量和反向盐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两侧溶液温度同步升高时,正渗透过程的水通量和反向盐通量均增加,且水通量的增加幅度大于反向盐通量;单侧增加溶液的温度时,驱动液侧温度升高对水通量性能的提升效果优于原料液侧。综合考虑过程能耗和系统性能,认为单独升高驱动液温度更具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渗透 温度 水通量 反向盐通量
下载PDF
正渗透膜对再生水中不同抗生素的截留特性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丁嘉奇 蔡腾 黄满红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7-104,共8页
采用商业正渗透膜(FO)对废水中的3种不同抗生素(甲氧苄啶、四环素和磺胺甲噁唑)进行截留.研究了不同汲取液浓度、种类、共存污染物、pH对3种抗生素截留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汲取液浓度可以增加正渗透膜水通量,但也增加了溶质返混通... 采用商业正渗透膜(FO)对废水中的3种不同抗生素(甲氧苄啶、四环素和磺胺甲噁唑)进行截留.研究了不同汲取液浓度、种类、共存污染物、pH对3种抗生素截留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汲取液浓度可以增加正渗透膜水通量,但也增加了溶质返混通量;由于3种抗生素的带电电荷和结构不同,与膜的表面作用也不同,截留率TMP>四环素>SMZ,不同抗生素的主导截留机制不同;共存污染物腐殖酸和牛血清白蛋白会促进抗生素的截留,且在碱性条件下抗生素的截留率会进一步升高.这些实验结果可为FO应用于抗生素废水的处理提供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渗透(FO)膜 水通量 溶质返混 抗生素 截留率
下载PDF
正向渗透除硼试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璐斌 周宁玉 +1 位作者 谢朝新 黄泽明 《后勤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62-67,共6页
以KCl、MgCl_2溶液为汲取液(DS),研究了正向渗透(FO)除硼过程中汲取液种类与浓度对水通量、反向溶质通量以及除硼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汲取液溶质浓度增大,水通量呈非线性增加且增加幅度逐渐减小,KCl汲取液对应的水通量随溶质浓度... 以KCl、MgCl_2溶液为汲取液(DS),研究了正向渗透(FO)除硼过程中汲取液种类与浓度对水通量、反向溶质通量以及除硼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汲取液溶质浓度增大,水通量呈非线性增加且增加幅度逐渐减小,KCl汲取液对应的水通量随溶质浓度的增长率高于MgCl_2汲取液;反向溶质通量的增长规律与水通量的变化规律相似,KCl汲取液对应的反向溶质通量远大于同浓度MgCl_2汲取液;KCl汲取液的FO过程对硼的截留率大于同浓度MgCl_2汲取液;以KCl、MgCl_2溶液为汲取液的正向渗透均能将含硼水中硼的质量浓度从5 mg/L降低至0.5 mg/L,符合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硼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向渗透 汲取液 除硼 水通量 反向溶质通量
下载PDF
单层多孔石墨烯膜反渗透特性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新峰 张福建 张忠强 《微纳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29-534,555,共7页
采用经典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多孔石墨烯膜的反渗透特性,揭示了盐溶液质量浓度、外部压强、孔面积和孔形状对多孔石墨烯膜反渗透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脱盐率随着盐溶液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水通量随着外部压强与孔面积增加而增大... 采用经典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多孔石墨烯膜的反渗透特性,揭示了盐溶液质量浓度、外部压强、孔面积和孔形状对多孔石墨烯膜反渗透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脱盐率随着盐溶液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水通量随着外部压强与孔面积增加而增大,但同时脱盐率随着外部压强与孔面积增加而降低;孔形状越趋近于圆形,水分子透过多孔石墨烯膜的能障越小,说明水分子越容易通过多孔石墨烯膜。相同脱盐率情况下,该模型中的水通量结果比实验报道中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的水通量高2个量级。因此,多孔石墨烯膜将有可能在海水淡化和功能渗透膜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将为基于石墨烯材料的反渗透膜研发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石墨烯膜 盐溶液 反渗透 水通量 脱盐率 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2种材质FO膜对OMBR运行特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安安 李带 +5 位作者 黄观超 崔嘉吉 胡玥 向乾伟 汪童 段文松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3-67,共5页
通过水通量、反渗盐通量、污染物去除率考察了2种正渗透膜对OMBR运行特性的影响,并对膜污染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通道蛋白(AQP)膜和醋酸纤维素(CTA)膜平均水通量分别为8.90、4.96 L/(m2·h),平均反渗盐通量分别为13.06、6.36... 通过水通量、反渗盐通量、污染物去除率考察了2种正渗透膜对OMBR运行特性的影响,并对膜污染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通道蛋白(AQP)膜和醋酸纤维素(CTA)膜平均水通量分别为8.90、4.96 L/(m2·h),平均反渗盐通量分别为13.06、6.36 g/(m2·h)。CTA膜组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8%、94.1%和98.9%。AQP膜和CTA膜膜面污染中,C、O原子数占比分别为47.19%、35.13%和66.71%、24.38%。AQP膜污染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均高于CTA膜,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72.98和79.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渗透膜生物反应器 水通道蛋白膜 醋酸纤维素膜 水通量 溶质反渗
下载PDF
正渗透膜对印染废水中铬的处理特性 被引量:9
12
作者 吴敏杰 黄满红 +2 位作者 陈刚 蔡腾 宋佳玲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4-131,共8页
利用水通道蛋白正渗透(FO)膜对含铬模拟废水和印染废水进行处理,分别研究了汲取液浓度和原料液pH对FO膜的水通量、盐返混通量及重金属铬截留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汲取液浓度对通量影响显著,处理模拟废水时,当氯化钠浓度从0.5 mol/L增加... 利用水通道蛋白正渗透(FO)膜对含铬模拟废水和印染废水进行处理,分别研究了汲取液浓度和原料液pH对FO膜的水通量、盐返混通量及重金属铬截留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汲取液浓度对通量影响显著,处理模拟废水时,当氯化钠浓度从0.5 mol/L增加到2.0 mol/L时,膜的水通量从9.7 L/(m^2·h)增加到16.9 L/(m^2·h),盐返混通量从4.35 g/(m^2·h)增加到7.65 g/(m^2·h).而在处理印染实际废水的时候,膜的水通量从6.5 L/(m^2·h)增加到13.3 L/(m^2·h),截留率随汲取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另外随原料液pH的不断提高,对重金属铬的截留率也不断提高,在模拟废水的pH从3.0增加到11.0的过程中,对铬的截留率从98.8%增加到了99.7%,而对印染实际废水的处理中铬的截留率均高于99.5%,此外随着氯化钠浓度的提高,铬的截留率有所下降.这些数据可为FO应用于印染废水和重金属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渗透 印染废水 水通量 盐返混 截留率
下载PDF
正渗透技术浓缩苹果汁过程中反向溶质扩散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思邈 陈建明 +5 位作者 王爱廉 孟姣 祝玲玲 安莹 蒋浩源 陆继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172-180,共9页
反向渗透扩散(RSF)是正渗透技术中的一大挑战,本实验立足于研究正渗透技术浓缩苹果汁性能以及功能性汲取液(乙酸钠、碳酸氢钠、柠檬酸钠溶液)的溶质扩散规律。首先,利用NaCl溶液为汲取液研究正渗透膜的基础特性,通过改变NaCl溶液浓度、... 反向渗透扩散(RSF)是正渗透技术中的一大挑战,本实验立足于研究正渗透技术浓缩苹果汁性能以及功能性汲取液(乙酸钠、碳酸氢钠、柠檬酸钠溶液)的溶质扩散规律。首先,利用NaCl溶液为汲取液研究正渗透膜的基础特性,通过改变NaCl溶液浓度、进水流速以及膜操作模式,探究正渗透体系的水通量、反向溶质扩散及截留率,分析对去离子水和苹果汁的浓缩能力及溶质扩散规律;其次,对比不同功能性汲取液对苹果汁浓缩的效果和对RSF的影响,以期达到将RSF化弊为利的目的。结果表明,汲取液浓度和膜操作模式影响浓缩效率和RSF;采用压力延迟渗透(PRO)模式,苹果汁浓缩倍数和RSF均比正渗透(FO)模式高,PRO模式下,5 mol·L^(−1) NaCl汲取液RSF达87.34±6.32 g·m^(−2)·h^(−1);不同种类功能性汲取液浓缩苹果汁的能力不同,汲水能力:碳酸氢钠>氯化钠>乙酸钠>柠檬酸钠。RSF:乙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柠檬酸钠。2 mol·L^(−1)柠檬酸钠汲取液的RSF为29.61±2.19 g·m^(−2)·h^(−1),仅为同浓度NaCl汲取液的一半,与传统的NaCl汲取液相比,柠檬酸钠汲取液可有效控制RS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渗透 浓缩 苹果汁 反向溶质扩散 功能性汲取液
下载PDF
聚砜膜制备及正渗透处理酸性矿井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玉玲 宋亚朋 +2 位作者 刘烈 王宇晨 王建兵 《能源环境保护》 2020年第1期30-36,共7页
采用正渗透(FO)工艺处理酸性矿井水(AMD),以NaCl为原料液、MgCl2为汲取液,研究了汲取液浓度、膜取向、流速等操作条件对正渗透水通量及反向溶质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FO对AMD中的Al^3+、Fe^2+、Cu^2+、Zn^2+等金属离子的截留率分别达到9... 采用正渗透(FO)工艺处理酸性矿井水(AMD),以NaCl为原料液、MgCl2为汲取液,研究了汲取液浓度、膜取向、流速等操作条件对正渗透水通量及反向溶质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FO对AMD中的Al^3+、Fe^2+、Cu^2+、Zn^2+等金属离子的截留率分别达到99.8%、100%、98.9%和99.5%,硫酸盐的截留率达到97.5%;采用纳滤工艺回收正渗透汲取液,对于Mg2+的截留率达到7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渗透 酸性矿井水 反向溶质通量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正渗透膜特性及正渗透过程的影响
15
作者 杨舒珺 季民 +2 位作者 陈孝行 王妍琳 翟洪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6-59,共4页
研究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2Na)和氯化钠作汲取液,添加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对正渗透膜亲水性能、汲取液的物理性质、水通量J_w、反向扩散通量J_s的影响。结果表明,Triton-100复合汲取液对CTA-ES、C... 研究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2Na)和氯化钠作汲取液,添加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对正渗透膜亲水性能、汲取液的物理性质、水通量J_w、反向扩散通量J_s的影响。结果表明,Triton-100复合汲取液对CTA-ES、CTA-NW、TFC、Aquaporin-TFC 4种薄膜的亲水性能均有较好的改善;但在改善薄膜亲水性的同时也会导致汲取液黏度的升高。以CTA-NW为正渗透薄膜时,Triton X-100在活性层面向汲取液模式下对于正渗透过程中的反渗现象具有改善效果,当Triton X-100浓度达到0.05 mmol/L时,J_s/J_w从最初的0.34 g/L下降到0.08 g/L。Triton X-100对于Aquaporin-TFC薄膜无论在何种模式下均不具有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渗透 表面活性剂 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 汲取液 水通量 反向扩散通量
下载PDF
利用模拟苹果汁体系探究正渗透浓缩技术
16
作者 吴思邈 孟姣 +5 位作者 祝玲玲 陈建明 王爱廉 安莹 蒋浩源 陆继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3-210,共8页
浓缩苹果汁不仅能够解决苹果的堆积腐败、贮存问题,还是生产饮料的重要基础配料,可应用于果酒酿制、化妆品及药品添加剂。为了更好地探究正渗透体系中苹果汁糖组分对浓缩性能和反向渗透扩散(reverse solute flux,RSF)的影响,实验对模拟... 浓缩苹果汁不仅能够解决苹果的堆积腐败、贮存问题,还是生产饮料的重要基础配料,可应用于果酒酿制、化妆品及药品添加剂。为了更好地探究正渗透体系中苹果汁糖组分对浓缩性能和反向渗透扩散(reverse solute flux,RSF)的影响,实验对模拟苹果汁体系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改变膜操作模式对模拟体系进行研究,再探究功能性汲取液对模拟苹果汁体系的浓缩能力,分别测定水通量、反向溶质扩散以及浓缩倍数等。结果表明,压力延迟渗透模式的水通量较高,反向渗透较少,比正渗透模式更有利于正渗透浓缩苹果汁;相较于传统的氯化钠汲取液,柠檬酸钠汲取液汲水能力更强,RSF更小,可大大提高果汁浓缩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渗透 浓缩 反向渗透扩散 模拟苹果汁 汲取液
下载PDF
Fatty acid fouling of forward osmosis membrane:Effects of pH,calcium,membrane orientation,initial permeate flux and foulant composition 被引量:3
17
作者 Pin Zhao Baoyu Gao +2 位作者 Qinyan Yue Pan Liu Ho Kyong Sho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8期55-62,共8页
Octanoic acid(OA) was selected to represent fatty acids in effluent organic matter(EOM). The effects of feed solution(FS) properties, membrane orientation and initial permeate flux on OA fouling in forward osmo... Octanoic acid(OA) was selected to represent fatty acids in effluent organic matter(EOM). The effects of feed solution(FS) properties, membrane orientation and initial permeate flux on OA fouling in forward osmosis(FO) were investigated. The undissociated OA formed a cake layer quickly and caused the water flux to decline significantly in the initial 0.5 hr at unadjusted p H 3.56; while the fully dissociated OA behaved as an anionic surfactant and promoted the water permeation at an elevated p H of 9.00. Moreover, except at the initial stage, the sudden decline of water flux(meaning the occurrence of severe membrane fouling) occurred in two conditions: 1.0.5 mmol/L Ca2+, active layer facing draw solution(AL-DS) and 1.5 mol/L Na Cl(DS); 2. No Ca2+,active layer-facing FS(AL-FS) and 4 mol/L Na Cl(DS). This demonstrated that cake layer compaction or pore blocking occurred only when enough foulants were absorbed into the membrane surface, and the water permeation was high enough to compact the deposit inside the porous substrate. Furthermore, bovine serum albumin(BSA) was selected as a co-foulant.The water flux of both co-foulants was between the fluxes obtained separately for the two foulants at p H 3.56, and larger than the two values at p H 9.00. This manifested that, at p H 3.56,BSA alleviated the effect of the cake layer caused by OA, and OA enhanced BSA fouling simultaneously; while at p H 9.00, the mutual effects of OA and BSA eased the membrane fou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ward osmosis Membrane fouling Octanoic acid Water flux reverse solute flux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