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陆边缘反S状造山带三维模式兼论青藏高原结构与隆升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东旭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7年第1期31-41,共11页
文中根据北美大陆西南边缘造山带的构造地貌及新构造运动特征,建立了反S状大陆边缘造山带的三维构造力学模式,指出阿拉斯加地区为弧形右旋剪切隆升造山带;科迪勒拉造山带为直线右旋走滑造山带;马德雷山以南,延至加勒比海为一左旋沉降‘...
文中根据北美大陆西南边缘造山带的构造地貌及新构造运动特征,建立了反S状大陆边缘造山带的三维构造力学模式,指出阿拉斯加地区为弧形右旋剪切隆升造山带;科迪勒拉造山带为直线右旋走滑造山带;马德雷山以南,延至加勒比海为一左旋沉降‘旋扭沟-弧-盆系统’。以此模式检验欧亚大陆南缘造山带,确定从阿尔卑斯经扎格罗斯、喜马拉雅至印度尼西亚蜿蜒曲折的山链是由四个反S状造山带连锁而成,导致它们的分解为四个构造体系的原因,与南半球冈瓦纳大陆裂解有关。依据上述的区域构造规律,作者认为青藏高原内部结构的原型为旋扭沟-弧-盆系统,属帕米尔—喀喇昆仑—喜马拉雅反S状造山带尾弧的组成部分。后经印度板块俯冲、青藏—三江—印度尼西亚反S状造山带头部弧右旋隆升两组动力系统叠加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S状旋扭造山带
旋扭沟-弧-盆系统
青藏高原结构与隆升
大陆边缘造山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陆边缘反S状造山带三维模式兼论青藏高原结构与隆升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东旭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出处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7年第1期31-41,共11页
文摘
文中根据北美大陆西南边缘造山带的构造地貌及新构造运动特征,建立了反S状大陆边缘造山带的三维构造力学模式,指出阿拉斯加地区为弧形右旋剪切隆升造山带;科迪勒拉造山带为直线右旋走滑造山带;马德雷山以南,延至加勒比海为一左旋沉降‘旋扭沟-弧-盆系统’。以此模式检验欧亚大陆南缘造山带,确定从阿尔卑斯经扎格罗斯、喜马拉雅至印度尼西亚蜿蜒曲折的山链是由四个反S状造山带连锁而成,导致它们的分解为四个构造体系的原因,与南半球冈瓦纳大陆裂解有关。依据上述的区域构造规律,作者认为青藏高原内部结构的原型为旋扭沟-弧-盆系统,属帕米尔—喀喇昆仑—喜马拉雅反S状造山带尾弧的组成部分。后经印度板块俯冲、青藏—三江—印度尼西亚反S状造山带头部弧右旋隆升两组动力系统叠加结果。
关键词
反S状旋扭造山带
旋扭沟-弧-盆系统
青藏高原结构与隆升
大陆边缘造山带
Keywords
reversed s-shaped transrotational orogenic belt
rotational trench-arc-basin system
structure and uplift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continental-margin
orogenic
beh
分类号
P548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P56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陆边缘反S状造山带三维模式兼论青藏高原结构与隆升
李东旭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7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