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赓续与革新:梦境叙事在当代网络小说中的继承与流变——以《龙族》《红楼梦》与《聊斋志异》为例
1
作者 郭文轩 蒋欢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9-84,共6页
梦境叙事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极为重要的叙事方式之一,在故事情节的建构上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媒介技术和市场导向的发展,网络小说作为古典小说在当代的赓续,对后者的梦境叙事手法进行了有选择的继承和革新。网络小说在古典小说梦境叙事循... 梦境叙事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极为重要的叙事方式之一,在故事情节的建构上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媒介技术和市场导向的发展,网络小说作为古典小说在当代的赓续,对后者的梦境叙事手法进行了有选择的继承和革新。网络小说在古典小说梦境叙事循环与回溯功能的基础上,对叙事视角和涵盖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创新,其在淡化古典小说中梦境叙事教化功能的同时,放大了梦境叙事在当代网络小说中的情节助力功用,进而完成了从梦境建构方式与梦境表现形式等方面对梦境叙事手法进行的突破性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小说 梦境叙事 比较研究 《红楼梦》 《聊斋志异》 《龙族》
下载PDF
十年来《红楼梦》叙事学研究述评 被引量:10
2
作者 高淮生 李春强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51-58,共8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红楼梦》的叙事学研究日益成为红学研究的一个新热点,研究文章不少于90篇,它们或就已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或以新眼光发现新问题,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
关键词 《红楼梦》 叙事学研究 述评
下载PDF
问题域中的《红楼梦》“大问题”——以刘再复、王蒙、刘心武、周汝昌之“红学”为中心 被引量:7
3
作者 梁归智 《晋阳学刊》 CSSCI 2010年第3期98-106,共9页
文章将刘再复、王蒙、刘心武和周汝昌4人的红学研究个案作比较,进而探讨《红楼梦》和红学研究的"大问题",呼吁对《红楼梦》"生命的阅读与灵魂的阅读",提倡红学研究应该将考据、义理、辞章也就是史、哲、文互相结合... 文章将刘再复、王蒙、刘心武和周汝昌4人的红学研究个案作比较,进而探讨《红楼梦》和红学研究的"大问题",呼吁对《红楼梦》"生命的阅读与灵魂的阅读",提倡红学研究应该将考据、义理、辞章也就是史、哲、文互相结合,是对21世纪第一个10年红学演变一种角度的观照,对未来红学发展方向的企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红学 大问题 畸人 乖人 秦人 痴人
下载PDF
素心无奈天上月——《红楼梦》林黛玉形象的再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曹小晶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2期75-78,共4页
林黛玉的前世身份、现世遭遇及地位注定了她是一个典型的性格悲剧人物,一方面具有强烈的诗人气质,以“情”主生,不以俗事为务;另一方面又具有浓厚的自我情结,具体表现为既自尊优越、又自卑焦虑。林黛玉虽然已初具近代的自我人格意识,但... 林黛玉的前世身份、现世遭遇及地位注定了她是一个典型的性格悲剧人物,一方面具有强烈的诗人气质,以“情”主生,不以俗事为务;另一方面又具有浓厚的自我情结,具体表现为既自尊优越、又自卑焦虑。林黛玉虽然已初具近代的自我人格意识,但因与宝玉以共同叛逆仕途经济之道为基础的爱情梦想、人生定位无法实现,最终被种种无形的关系和氛围挤压而致毁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黛玉 红楼梦 人物性格 文学评论
下载PDF
当代“《红楼梦》同人小说”初探 被引量:9
5
作者 秦宇慧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99-103,共5页
分析了红楼同人小说产生的原因及作品类型,介绍了自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的民间红学及同人小说的勃兴。
关键词 红楼同人小说 续书 补佚 外传 戏说 民间红学 互联网
下载PDF
二百年来《红楼梦》“一从二令三人木”众解平论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庆云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3-78,共6页
《红楼梦》王熙凤判词中“一从二令三人木”到底为何意 ,是红学二百多年来的一大未解之谜。通观二百多年来出现的 2 8种较有代表性的说法 ,可知大多虽用功甚勤 ,却流于附会 ,繁琐考证 ,索隐猜谜 ,意欲字字坐实 ,反而愈失其真。根据《红... 《红楼梦》王熙凤判词中“一从二令三人木”到底为何意 ,是红学二百多年来的一大未解之谜。通观二百多年来出现的 2 8种较有代表性的说法 ,可知大多虽用功甚勤 ,却流于附会 ,繁琐考证 ,索隐猜谜 ,意欲字字坐实 ,反而愈失其真。根据《红楼梦》文本和脂批 ,可以断定 :正是已有诸说中那些看似简单浅白之“解” ,恰可符合作者原意———句中“一”“二”“三”只是序数词 ,“从”、“令”、“人木”预示凤姐人生命运的三大阶段 ,即三大转折 ;其中“人木”用的是“拆字法” ,合起来为“休” ,此与“判词”首句“凡鸟”合为“凤”一样 ,既符合谶语特点 ,得朦胧之美 ,又让人一猜即可意会。《红楼梦》毕竟是小说 ,不是谶纬猜谜之书。而既是“判词” ,则只会言之大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王熙凤 谶语 红学综述
下载PDF
索隐红学发展史通观 被引量:4
7
作者 陈维昭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205-212,共8页
索隐红学经历了4个阶段:索隐理念与索隐方法的初创时期;索隐红学的第一个高峰;以海外索隐红学为主时期;索隐红学的多元化时期。
关键词 索隐 红学 通史
下载PDF
王国维的小说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傅惠生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5-81,共7页
王国维本世纪初对中国古代小说进行考证,用新观点新方法研究《红楼梦》,评介西方小说,以促进我国小说的研究和发展,我们应该全面地认识他在我国近代小说研究史上的贡献。
关键词 王国维 小说研究 材料考证 红楼梦评论 西方小说
下载PDF
曹雪芹卒后与其关涉之乾隆朝诗文 被引量:3
9
作者 黄一农 《长江学术》 2015年第4期38-59,共22页
本文尝试梳理曹雪芹卒后其友人(如敦敏、敦诚、宜泉)或红迷(如永忠、明义、淳颖)在乾隆朝为他所作的追悼诗文,希望能从这些努力中勾勒出雪芹的生平、性格与特长。
关键词 曹雪芹 敦敏 敦诚 宜泉 永忠 明义 淳颖 红学
下载PDF
情态百相:解读红楼人物形象的新视角——评胡文彬《红楼梦人物谈》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时阔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61-64,共4页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鲜活生动、让人过目难忘的人物形象。胡文彬的《红楼梦人物谈》从一个新的视角,抓住人物具有个体特性的“情态”,用相对精短的的篇幅,评析了《红楼梦》里60多位人物形象,列举了红楼人物情态的多样性,揭示了红楼人...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鲜活生动、让人过目难忘的人物形象。胡文彬的《红楼梦人物谈》从一个新的视角,抓住人物具有个体特性的“情态”,用相对精短的的篇幅,评析了《红楼梦》里60多位人物形象,列举了红楼人物情态的多样性,揭示了红楼人物情态的心理活动基础,分析了红楼人物情态与肢体语言相映成趣的关系,阐明了红楼人物情态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为《红楼梦》人物研究提供了新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人物谈》 书评 人物研究 情态
下载PDF
从《红楼梦评论》到《红楼梦辨》——王国维、俞平伯评红的贡献与不足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永良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7-24,共8页
在红学史上,王国维和俞平伯都有杰出的贡献,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和俞平伯的《红楼梦辨》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红楼梦评论》和《红楼梦辨》二者的承继关系尤为明显,前者对后者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而后者不仅对前者有所继承,也有重... 在红学史上,王国维和俞平伯都有杰出的贡献,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和俞平伯的《红楼梦辨》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红楼梦评论》和《红楼梦辨》二者的承继关系尤为明显,前者对后者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而后者不仅对前者有所继承,也有重要发展,因此可以说,新红学的产生与王国维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评论》 《红楼梦辨》 王国维 俞平伯 新红学
下载PDF
红学与20世纪学术思想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维昭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5期24-31,共8页
20世纪的《红楼梦》研究史与20世纪的世界文化思潮是互相呼应的。出现在20世纪红学史上的学术思想、方法是当时的文化界、学术界所提供的,是中国文化界、学术界依据现实的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选择、对西方文化进行中国化而获得的。
关键词 红学 20世纪 学术思想
下载PDF
回归《红楼梦》文本的文化学阐释——评高淮生《红楼梦新论稿》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时阔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49-52,共4页
高淮生的《红楼梦新论稿》带着“话题意识”去追索《红楼梦》中的“话题价值”,通过多视角、多层次的文本研究与综合研究,分析了古代著名思想家与文学家对于曹雪芹思想以及《红楼梦》的影响;揭示了《红楼梦》中“意淫”、“情痴”、“... 高淮生的《红楼梦新论稿》带着“话题意识”去追索《红楼梦》中的“话题价值”,通过多视角、多层次的文本研究与综合研究,分析了古代著名思想家与文学家对于曹雪芹思想以及《红楼梦》的影响;揭示了《红楼梦》中“意淫”、“情痴”、“诗意”三大重要关目的文化意蕴和美学内涵,并对《红楼梦》的艺术创作和人物形象塑造进行了文化阐释,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以诗人的才情秉承传统文化的精华营造而成的心灵之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新论稿》 书评 文本研究 文化意蕴 诗意美
下载PDF
悼红轩里增删遍,料定知音旷代存——拜读贺信民先生《红情绿意——〈红楼梦〉点面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钟书林 《唐都学刊》 2007年第1期110-112,共3页
三十多年的耕耘,《红情绿意——〈红楼梦〉点面论》的面世,成为贺信民先生贡献于红学界的又一丰硕成果。书中宏观运幄与微观烛照兼长,用生命体验来感悟红楼,在慧眼洞察的缕缕新意之中折射着贺信民先生“研红”的风雨征程,折射着红学界... 三十多年的耕耘,《红情绿意——〈红楼梦〉点面论》的面世,成为贺信民先生贡献于红学界的又一丰硕成果。书中宏观运幄与微观烛照兼长,用生命体验来感悟红楼,在慧眼洞察的缕缕新意之中折射着贺信民先生“研红”的风雨征程,折射着红学界积火传薪的优良学术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信民 《红情绿意》 红学界 成果
下载PDF
"红学"勿反《红楼梦》 被引量:3
15
作者 曲沐 《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1期1-6,共6页
"曹学"、"脂学"、"探佚学"之"学术风气"是"反《红楼梦》"的"红学"研究。俞平伯先生晚年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对自己青年时期的"反《红楼梦》"研究进行了深... "曹学"、"脂学"、"探佚学"之"学术风气"是"反《红楼梦》"的"红学"研究。俞平伯先生晚年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对自己青年时期的"反《红楼梦》"研究进行了深层反思和痛心地忏悔。《红楼梦》研究应该更新观念,努力进取,走出误区,开拓红学研究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学 俞平伯 科学方法 求真
下载PDF
红学史上一大奇迹——论俞平伯治红的三次发现与三次超越 被引量:2
16
作者 曲沐 《琼州大学学报》 2003年第4期46-60,共15页
“新红学”创始人之一的俞平伯 ,他的治红经历曲折多、反复大、忏悔深 ,一生中曾经历过三次“发现”大关 ,每次“发现”都是一次自我否定也是一次自我超越。他以自己治红的经验和体会 ,告诫红学界人 :不能再“自毁长城” ,做“反《红楼... “新红学”创始人之一的俞平伯 ,他的治红经历曲折多、反复大、忏悔深 ,一生中曾经历过三次“发现”大关 ,每次“发现”都是一次自我否定也是一次自我超越。他以自己治红的经验和体会 ,告诫红学界人 :不能再“自毁长城” ,做“反《红楼梦》”的事了。他的三次大“发现”大“超越” ,使他彻底挣脱了“新红学”的羁绊 ,彻底抛弃了脂砚斋和脂伪本 ,成为学人崇敬和学习的楷模 ;他的思想和精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学 俞平伯 治红 自我否定 自我超越 脂砚斋 脂伪本 《红楼梦》
下载PDF
19世纪《红楼梦》续书研究简述
17
作者 陈璇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3期52-55,共4页
曹雪芹的《红楼梦》使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达到了颠峰。小说在付梓出版后不久,就出现了名为《后红楼梦》的续书,紧接着,文人、小说家纷纷仿效,续书作品不断涌现,在乾、嘉时期达到高潮,并且终清之世而不绝。到了民国以及近代,这股续书之... 曹雪芹的《红楼梦》使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达到了颠峰。小说在付梓出版后不久,就出现了名为《后红楼梦》的续书,紧接着,文人、小说家纷纷仿效,续书作品不断涌现,在乾、嘉时期达到高潮,并且终清之世而不绝。到了民国以及近代,这股续书之风依旧炽热,而且出来了很多续书研究的专著。文章试对19世纪《红楼梦》续书研究的态势作综合分析,试图通过这些研究理论找出众多《红楼梦》续书之间的共性以及续书背后所隐藏的个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续书 研究
下载PDF
论“红楼梦”研究的学术规范——与刘心武先生商榷
18
作者 王青山 王金山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5年第4期78-80,共3页
学术研究必须建立在真实材料与“求真”的目的性上,“红楼梦研究”也应该以事实为基础,以文本为根本依据。而刘心武的“秦学”研究却是建立在捏造事实的基础上。并且,他的论证都是以臆测、牵强附会来展开话题,因此,可以说,这样的学术是... 学术研究必须建立在真实材料与“求真”的目的性上,“红楼梦研究”也应该以事实为基础,以文本为根本依据。而刘心武的“秦学”研究却是建立在捏造事实的基础上。并且,他的论证都是以臆测、牵强附会来展开话题,因此,可以说,这样的学术是“伪学术”。所谓“秦学”,就是一种“伪红学”。而以“秦学”为中心展开的一系列“学术”活动,功利主义是极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刘心武 秦学 伪学术
下载PDF
红学索隐派及其著述中的宁波人平议
19
作者 季学源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73-79,共7页
红学索隐派始终与宁波人有不解之缘。早期索隐者大多不懂文学,缺乏文学理论修养,不管是其萌发期、兴盛期、后续期,大体均如此。其续貂期中的索隐者,对宁波读者危害尤多,受到宁波籍红学家的严肃批评,值得红学爱好者参考。
关键词 红学索隐派 索隐派中的宁波人 索隐著述中的宁波人 宁波籍红学家对索隐派的批评
下载PDF
徘徊中的红学
20
作者 杜景华 《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4期3-8,共6页
艺术所包藏的力量远比作家主观赋予它们的要多得多,我们欣赏和估量它们的时候是不能仅以作家的言论或他本人的成长材料为限的。我们在研究《(红楼梦》时,与"自传"这两个字离得越远,我们才有可能得到更多的东西。
关键词 红学研究 批评方式 《红楼梦》 研究方法 古典小说 曹雪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