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三省高等教育助力共同富裕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任增元 沈玥彤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41,共11页
共同富裕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方面,高等教育的振兴是事关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选取黑龙江、吉林、辽宁东北三省2012—2021年36个城市共10年的数据,基于“富裕”和“共同”两个维度构建共同富裕指数,通过构建SYS-... 共同富裕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方面,高等教育的振兴是事关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选取黑龙江、吉林、辽宁东北三省2012—2021年36个城市共10年的数据,基于“富裕”和“共同”两个维度构建共同富裕指数,通过构建SYS-GMM模型分析东北三省高等教育对实现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振兴东北三省高等教育将会显著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东北三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每提升1个单位,共同富裕指数提升1.452个单位;东北三省高等教育发展不仅能促进收入提升,还能有效缩小收入差距;东北三省产业结构在高等教育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发挥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有助于东北三省高等教育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因此,东北三省要全力加强高等教育强省建设,制定实施东北三省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与融通战略;要提高东北三省农村地区高等教育招生录取比例,促进教育成果服务地方惠及大众;要以“四个面向”为指引,推进东北三省产业结构升级,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构筑产教协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三省 高等教育振兴 共同富裕 SYS-GMM模型 产教协同
下载PDF
高职教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特征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中部六省高职教育质量年报数据的分析
2
作者 宋杰 李小球 刘蓉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0-67,共8页
高职教育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高职教育系统中各要素的有机整合,以人为本、生态调适、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为其内涵要义,结构层面系统性、目标层面双向保障性、行动层面协同性为其基本特征。根据“承载力—支持力—吸引力—延续力—... 高职教育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高职教育系统中各要素的有机整合,以人为本、生态调适、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为其内涵要义,结构层面系统性、目标层面双向保障性、行动层面协同性为其基本特征。根据“承载力—支持力—吸引力—延续力—发展力”(CSAED)模型,可从高职教育环境质量有效改善、规模增长适度增强、资源结构不断优化、产出价值充分发挥、投入活力显著提升五个方面构建高职教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中部六省高职教育质量年报数据,对各地区高职教育生态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为各地区高职教育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提供基础理论支持与实践应用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生态可持续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中部六省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的类型界定与治理效应 被引量:6
3
作者 夏冬 夏柱智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71,共10页
治理有效是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核心,以中部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分析集体经济的发展特征、路径与治理效应,建立“集体经济-有效治理”的分析框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举措支持下,中国中部农村集体经济经历了快速发... 治理有效是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核心,以中部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分析集体经济的发展特征、路径与治理效应,建立“集体经济-有效治理”的分析框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举措支持下,中国中部农村集体经济经历了快速发展,形成了具有小规模却相对稳定的兜底型集体经济,这也是一种新型集体经济。兜底型集体经济适应中西部乡村发展的现实,具有促进村庄有效治理的积极效应,具体表现为促进了村级组织稳定运转、维持小微公共品有序供给、为留守农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等。提出中国应立足于中西部集体经济发展现实,避免集体经济发展实践中盲目“经营村庄”的实践误区,分类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加强村社集体统筹能力建设,以实现村庄有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兜底型集体经济 新型集体经济 村级治理 中西部乡村发展
下载PDF
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政策效应评估 被引量:2
4
作者 马浚锋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6,共13页
“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等政策旨在解决制约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然而,目前多数相关研究仍然集中于政策文本的质性分析。研究采用双重差分法(DID)构建计量模型评估了“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其一... “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等政策旨在解决制约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然而,目前多数相关研究仍然集中于政策文本的质性分析。研究采用双重差分法(DID)构建计量模型评估了“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其一,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的省属地方高校的科研课题立项数提高了13.40%,科研成果产出提高了14.80%,科研成果获奖提高了28%。其二,随着“中西部省域高水平大学建设”政策的相继实施,中西部省域高等教育的专利授权转让数提高了22.1%,并通过科研成果转化参与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中西部省域高职称教师规模增量获得了5.50%的纯政策效应,充实了师资队伍的骨干力量,但青年教师却没有得到有效补充。展望未来,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的重心应放在政策的可持续性和省域自足能力的培育上,并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部省域 区域高等教育 政策效应 政策评估 双重差分法
下载PDF
中西部高等教育政策75年:演进、特征与前瞻
5
作者 农必全 曲铁华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36,共12页
中西部强则中国强,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是实现中西部地区崛起的关键,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来,我国中西部高等教育政策经历了计划导向与平衡发展期、效率导向与差异发展期、公平导向与协调发展期、问题... 中西部强则中国强,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是实现中西部地区崛起的关键,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来,我国中西部高等教育政策经历了计划导向与平衡发展期、效率导向与差异发展期、公平导向与协调发展期、问题导向与内涵式发展期四个阶段。回顾历史,以因应国家发展战略为基点的动力机制、由注重效率走向公平优先的价值取向、由强制性变迁走向共同作用的变迁方式、由扶持援助走向激发活力的内容安排等构成了中西部高等教育政策演进的内在特征。未来,应植根国家战略需求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政策与时俱进、因循均衡发展理念彰显中西部高等教育政策的公平取向、协调内外动因保障中西部高等教育政策的连贯稳定、激发整体活力优化中西部高等教育政策的内容安排,以开创新时代中西部高等教育全面振兴的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政策 中西部地区 教育公平 均衡发展
下载PDF
科教融汇视域下西部高等教育结构的困境检视与功能重塑
6
作者 桑晓鑫 祁占勇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84,共11页
在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优化区域高等教育结构布局,是我国西部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科教融汇新理念的提出,为新时代西部高等教育结构优化与布局调整提供了方向指引。全面振兴西部高等教育,需坚持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在层... 在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优化区域高等教育结构布局,是我国西部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科教融汇新理念的提出,为新时代西部高等教育结构优化与布局调整提供了方向指引。全面振兴西部高等教育,需坚持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在层次结构上凸显人才梯队培养,在科类结构上服务科技产业升级,在形式结构上形塑科研生态系统,在布局结构上优化科研资源配置。然而,在实践层面,西部高等教育当前仍面临较为突出的结构性问题,在支撑引领区域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的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包括人才培养层次结构重心偏低,高科技人才缺口大;高校学科专业结构适应性差,科技驱动能力不足;形式结构内部要素协同性弱,科研合作机制不畅;优质教育资源布局结构失衡,科技创新活力不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普及化初级阶段,西部高等教育应在科教融汇理念指导下,遵循整体性、协调性、适应性和开放性原则,深化科教融汇育人理念,逐步上移层次结构重心;立足科技产业发展需要,动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推动西部高校集群发展,促进形式结构协同联动;加强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完善科研设施布局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汇 西部高等教育 科技创新 结构优化 布局调整
下载PDF
西部高等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历史方位、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
7
作者 吉祥佩 刘齐 《高等理科教育》 2024年第2期23-31,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推进均衡发展和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西部地区作为全国占地面积最大、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区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重点、难... 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推进均衡发展和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西部地区作为全国占地面积最大、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区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重点、难点区域。西部高等教育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职能优势,成为西部乡村振兴的战略内生力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西部乡村振兴大局。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战略机遇。另一方面,西部高等教育又为西部乡村振兴行动提供了优质的智力支持。具体而言,西部高等教育赋能乡村振兴,为乡村发展贡献智慧、提供方案主要体现在发挥人才培养优势、开展有组织科研、推动智库建设3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高等教育 乡村振兴 人才培养 智库建设
下载PDF
基于DEA-Malmquist模型的中西部高校科研效率评价研究
8
作者 田雨珍 马占新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2-34,共13页
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颁布为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高校科研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政策支持。为此,研究以振兴计划扶持的100所高校为研究对象,运用非平衡面板数据的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来评价2011—2017年科研效率的变化,进一步挖... 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颁布为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高校科研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政策支持。为此,研究以振兴计划扶持的100所高校为研究对象,运用非平衡面板数据的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来评价2011—2017年科研效率的变化,进一步挖掘科研水平提升的动力及阻碍。研究发现“振兴计划”高校整体科研效率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但呈下降态势,仅有13%的高校实现了全要素增长。结合权重进一步判断,发现人才流失、经费投入冗余和科研产出不足是阻碍中西部高校科研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因此,中西部高校要通过优化人才政策、释放经费活力、促进特色发展等要素的解决提升科研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部高校 振兴计划 科研效率 DEA-MALMQUIST指数
下载PDF
“一带一路”十年:中国新疆与中亚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机遇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梦月 《伊犁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20-27,共8页
“一带一路”倡议走过了十年征程,面临“再出发”的任务和挑战。《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指出迫切需要加强新疆与中亚高等教育的合作。十年来,新疆与中亚搭建合作平台、签署合作协议为促进新疆与中亚高等教育合作提供了顶层设... “一带一路”倡议走过了十年征程,面临“再出发”的任务和挑战。《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指出迫切需要加强新疆与中亚高等教育的合作。十年来,新疆与中亚搭建合作平台、签署合作协议为促进新疆与中亚高等教育合作提供了顶层设计,但也存在自身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落后的劣势。面对国家拓展中亚战略伙伴关系的契机,以及“一带一路”建设中新疆的发展机遇,新疆需要应对欧盟、英、美、俄罗斯等国项目计划占领市场的挑战,以及国内其他省份及高校积极拓展合作项目的竞争挑战,基于国家扶持和政府作为,激发新疆高校在学生交流、教师交流、学术研究、教育培训和项目合作等方面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新疆 中亚国家 高等教育合作
下载PDF
中西部乡村地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基于37位乡村校长访谈数据的质性分析
10
作者 董甜园 夏海鹰 王正富 《中国校外教育》 2024年第2期66-79,共14页
随着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家校社协同育人成为促进我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通过对37位中西部地区乡村校长访谈数据的质性分析发现,中西部乡村地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认知困境、师资困境、沟通困境和管理困境... 随着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家校社协同育人成为促进我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通过对37位中西部地区乡村校长访谈数据的质性分析发现,中西部乡村地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认知困境、师资困境、沟通困境和管理困境四个方面。促进乡村地区家校社协同育人,需要增强家长心理资本,以获得感为取向促进农村家长对家校共育的认同;加强队伍建设,以主题培训为抓手提高乡村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专业素养;优化资源供给,以社区资源整合为手段丰富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强化制度保障,以机制建设为驱动促进家校社三方高效联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部 乡村地区 家校社协同育人 乡村校长 质性研究
下载PDF
“三全育人”视域下教育对口支援联合社会实践育人长效机制建构研究
11
作者 张玉启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153-160,共8页
教育对口支援是破解我国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困境与瓶颈,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质量和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有效举措。近年来,各高校将教育对口支援与实践育人工作相结合,依托联合培养本科生探索性地开展了对口支援联合社会实践... 教育对口支援是破解我国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困境与瓶颈,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质量和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有效举措。近年来,各高校将教育对口支援与实践育人工作相结合,依托联合培养本科生探索性地开展了对口支援联合社会实践活动。总体上看,联合社会实践作为一种新的模式,不仅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还为教育对口支援注入了新活力,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育人理念、育人形式和育人内容不足等问题。加强教育对口支援联合社会实践工作,构建育人长效机制,是落实“三全育人”的必然要求,也对提高中西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强化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成效、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等具有广泛意义。构建教育对口支援联合社会实践育人长效机制,重在把握理论框架、组织领导、运行保障、宣传引导、考核评价五大机制体系,与此相对应地体现为优化多方协同的管理体系,设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方式,营建形式多样的活动格局,建立多维多层的考评制度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教育对口支援 社会实践育人 中西部高等教育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向度、挑战及应对 被引量:5
12
作者 苏德 王甜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19,共11页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统领下,中西部高等教育须锚定以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障、以扎根中国大地为基本路向、以促进高质量发展为主要任务、以追求教育公平为奋斗势能和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为愿景旨归的发展向度。...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统领下,中西部高等教育须锚定以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障、以扎根中国大地为基本路向、以促进高质量发展为主要任务、以追求教育公平为奋斗势能和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为愿景旨归的发展向度。当前中西部高等教育仍面临人才培养体系的自主优势欠佳、学科建设的创新驱动效力薄弱、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结构失衡以及对外交流合作的支撑性基础要素薄弱等问题,对中西部高等教育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出挑战。为此,应从强化育人主体性、增强创新驱动力、提高供给精准度和夯铸对外交流合作基础平台四方面积极应对,助力早日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宏伟蓝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部 高等教育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国家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制度逻辑: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素敏 米志旭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75,共7页
自2001年以来,国家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政策历经碎片化政策支持、整合性政策融合和“造血式”战略布局等三个阶段。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政府决策、经济发展的底色、传统“西部意识”思维的制约是政策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受制于... 自2001年以来,国家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政策历经碎片化政策支持、整合性政策融合和“造血式”战略布局等三个阶段。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政府决策、经济发展的底色、传统“西部意识”思维的制约是政策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受制于“回报递增”和“体制锁定”机制,政策变迁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2010年“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首次提出及2017年其升级版的出台是政策变迁的关键节点。政策变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西部高校整体实力的增进;同时,引导中西部高校在发展思路上实现了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部高等教育 政策变迁 历史制度主义
下载PDF
中西部脱贫地区乡村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研究
14
作者 范和生 孙乐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87-97,共11页
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对于中西部脱贫地区优化乡村产业结构、积聚乡土文化人才、传承优秀乡土文化、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完善基层组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然而,受政府产业政策支撑乏力、管理体制受限,市场生... 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对于中西部脱贫地区优化乡村产业结构、积聚乡土文化人才、传承优秀乡土文化、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完善基层组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然而,受政府产业政策支撑乏力、管理体制受限,市场生产要素供给欠缺、产业发展落后,社会总体参与程度不高、参与渠道不畅以及农民对文化产业认识不足、职业素养缺乏等因素的影响,乡村文化产业发展陷入困境。纾解中西部脱贫地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困境,要从构建有为政府、打造有效市场、引导有爱社会、培育有志农民着手,以体制机制创新驱动、完善文化市场释能、倡导多元参与促进和激发内生动力实现乡村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中西部 脱贫地区 文化产业 赋能
下载PDF
比较职业教育研究的中国立场
15
作者 郝天聪 李小文 《江苏高职教育》 2023年第6期1-8,共8页
受西方中心主义立场影响,比较职业教育研究成果表现出价值取向西化、研究思维盲从、反思意识缺失等特征。从知识生产角度看,比较职业教育研究者习惯于用西方经典理论剪裁中国职业教育经验,认为中国只能贡献地方性知识,而无法生产具有普... 受西方中心主义立场影响,比较职业教育研究成果表现出价值取向西化、研究思维盲从、反思意识缺失等特征。从知识生产角度看,比较职业教育研究者习惯于用西方经典理论剪裁中国职业教育经验,认为中国只能贡献地方性知识,而无法生产具有普世意义的全球性知识。为提升比较职业教育研究学术水平,需要重塑比较职业教育研究的中国立场,培植对本土职业教育实践的文化认同感,彰显比较职业教育研究的民族性,构建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研究话语体系,创生引领世界职业教育研究潮流的中国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职业教育研究 西方中心主义 中国立场
下载PDF
资源依赖抑或权力让渡: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再造
16
作者 蔡文伯 向燕 闫之威 《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 2023年第2期1-7,共7页
如何振兴西部高等教育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从资源依赖理论的视角来看,西部高等教育依靠国家的大力扶持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仍然面临办学资金不足、人才短缺、基础保障不足等问题。面对新形势,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西... 如何振兴西部高等教育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从资源依赖理论的视角来看,西部高等教育依靠国家的大力扶持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仍然面临办学资金不足、人才短缺、基础保障不足等问题。面对新形势,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西部高等教育的扶持力度,扶持方式从“输血”到“输造结合”转变,激发西部高等教育自身发展活力。西部高校应该突破传统资源依赖发展的路径,充分利用地方资源,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同时利用“一带一路”带来的发展机遇,适当进行权力让渡,提升西部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实现西部高等教育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高等教育 资源依赖 权力让渡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中国—中东欧国家高等教育合作十年回顾与展望
17
作者 王会花 潘雯 《世界教育信息》 2023年第9期25-31,共7页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建立至今已有十年,期间中国—中东欧国家高等教育合作呈螺旋上升态势,硕果累累的同时挑战重重。文章将中国—中东欧国家十年的高等教育合作划分为启动期、加速期和创新期三个发展阶段,合作在机制、层次、形式...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建立至今已有十年,期间中国—中东欧国家高等教育合作呈螺旋上升态势,硕果累累的同时挑战重重。文章将中国—中东欧国家十年的高等教育合作划分为启动期、加速期和创新期三个发展阶段,合作在机制、层次、形式和内容等方面均取得瞩目成就。与此同时,合作发展也面临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增强、结构布局不均衡、成效评估亟待加强等挑战。中国—中东欧国家高等教育合作后续发展的突破口在于注重长远布局,加强共同体建设和质量建设,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中东欧合作 “一带一路” 高等教育合作 国际教育合作 教育对外开放
下载PDF
基于内生力视角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田浩然 蔡宗模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60,共14页
评价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的视角及导向,是审视“差距”与“振兴”关系的基点,也是破除认知性锁定和不良路径依赖的关键。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全面振兴须要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要求探索相应的评价思路及对策。基于内生力视角,从人才培养... 评价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的视角及导向,是审视“差距”与“振兴”关系的基点,也是破除认知性锁定和不良路径依赖的关键。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全面振兴须要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要求探索相应的评价思路及对策。基于内生力视角,从人才培养、人才集聚、科研创新和经济联动4个维度,即区域高等教育的内生循环发展环节,构建综合评价体系,采用18个中西部省份2005—2020年的面板数据对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进行评价分析。研究发现:中西部省份的高等教育振兴度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后期表现优于前期;西部高等教育发展起点较低,但振兴势头良好,后劲较强,拔尖与补弱的成效同显;西南的整体表现优于西北,但中部呈现“塌陷”特征,主要表现为内生发展速度相对滞缓,振兴势头与较高的发展起点不匹配。维度分解结果显示,中西部各省份均存在相对薄弱环节。在人才培养和人才集聚方面,中部多数省份“塌陷”,西部两极分化严重。在科研创新方面,中部和西部都有约1/3的省份需要补短。在经济联动方面,中部各省份排位失序不明显,西部有1/3的省份明显失调。针对不同薄弱类型的区域高等教育内生发展模式,应采取差异化对策。与传统评价相区别,内生力视角下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评价以完善自我造血机制为导向,评价体系以人才要素为核心,而不以物质资源为核心;力求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体量相适应的协调,而不追求地理意义上绝对的均衡分布;强调评价维度之间的循环互动,而非简单的并列。未来应推动评价导向转变,完善内生力评价指标体系,改进评价手段和技术,助力激活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的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中西部 内生力 振兴评价 指标体系
下载PDF
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助力共同富裕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蓝勇福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6-88,共13页
西部高等教育振兴是提振西部社会与经济发展内生力的重要因素。利用2012—2021年西部地区79个城市面板数据,基于收入与收入分配视角从“富裕”和“共同”两个维度构建共同富裕指数,通过建立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SYS-GMM模型,实证分析... 西部高等教育振兴是提振西部社会与经济发展内生力的重要因素。利用2012—2021年西部地区79个城市面板数据,基于收入与收入分配视角从“富裕”和“共同”两个维度构建共同富裕指数,通过建立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SYS-GMM模型,实证分析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对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从共同富裕视角来看,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对助力共同富裕的实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每提升1个单位,共同富裕指数则提升1.209个单位;(2)从“富裕”与“共同”视角来看,西部高等教育对收入提升和收入差距缩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既具有“做大蛋糕”提升收入的“富裕”效应,又具有“分好蛋糕”推进共享的“共同”效应;(3)从异质性视角来看,西部高等教育对共同富裕的影响随城市层级不同而呈现差异性,西部高等教育对省会城市、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等地级以上城市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显著高于一般地级城市;(4)从作用机制视角来看,产业结构是影响西部高等教育助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在西部高等教育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调节效应显著。建议加快推进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适度扩大西部高校学生培养规模;提高西部农村地区中、高等教育录取比例,加强地方教育服务;继续推进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加大对西部地级城市高等教育支援力度;加快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塑西部高等教育育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高等教育振兴 共同富裕 SYS-GMM模型 产业结构
下载PDF
国家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政策研究--《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意见》的“工具-目标”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米志旭 李素敏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23年第2期1-10,共10页
国家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政策的落地需要有合理的政策工具为其保障。以《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意见》(简称《意见》)政策文本为分析对象,基于政策工具与目标要素维度构建起《意见》文本的二维分析框架,以内容分析法为研究工具... 国家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政策的落地需要有合理的政策工具为其保障。以《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意见》(简称《意见》)政策文本为分析对象,基于政策工具与目标要素维度构建起《意见》文本的二维分析框架,以内容分析法为研究工具,剖析《意见》在政策工具使用方面的特点与不足。研究发现:《意见》在政策工具的使用比例上存在差异,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最多、供给型政策工具其次、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最少;三类政策工具内部的次级政策工具的使用方面不够均衡。结合目标要素来看,政策工具在十大目标要素的达成上都有所运用但各目标要素在使用政策工具的比例上存在一定差别;各类目标要素在具体政策工具的使用上存在差异,整体呈现出具体政策工具使用单一的特征,同时为达成特定的目标来选择基本政策工具时存在一定的偏好性。未来国家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政策应着眼于:优化政策工具使用的结构,提升需求型政策工具比例;调整次级工具内部的失衡,加大“短缺工具”的供给力度;重视目标要素的整体发展,改变工具使用的单一特征;以目标为工具选择的依据,提升目标与工具的契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部高等教育 教育振兴政策 高等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