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戏剧与动员:闽西苏区红色戏剧的革命化实践
1
作者 刘新玲 翟雨鑫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4-23,共10页
闽西苏区红色戏剧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作为中国共产党进行宣传教育的重要手段,其不仅仅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更是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的艺术武器,是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戏剧以其特殊的方式反映现实,通过化装表演、活报... 闽西苏区红色戏剧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作为中国共产党进行宣传教育的重要手段,其不仅仅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更是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的艺术武器,是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戏剧以其特殊的方式反映现实,通过化装表演、活报剧、话剧、歌舞剧和戏曲等多种形式支持社会革命,兼具娱乐大众与教育教化的功能,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实现娱乐化向革命化的转变,进一步成为中国共产党宣传动员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西苏区 红色戏剧 革命动员
下载PDF
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发展历程
2
作者 刘国云 周茶仙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5-22,共8页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很有特色,受到毛泽东三次表扬。第一次是在创建、巩固的阶段(1927年10月-1930年6月),被毛泽东称赞为“方志敏”式根据地;第二次是在大发展的全盛阶段(1930年7月-1934年11月),赣东北省苏维埃、闽浙赣省苏维...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很有特色,受到毛泽东三次表扬。第一次是在创建、巩固的阶段(1927年10月-1930年6月),被毛泽东称赞为“方志敏”式根据地;第二次是在大发展的全盛阶段(1930年7月-1934年11月),赣东北省苏维埃、闽浙赣省苏维埃的同志们被毛泽东亲切地称赞为“苏维埃模范工作者”;第三次是在三年游击战争阶段(1934年12月-1937年7月),毛泽东称赞赣东北是“坚强的苏维埃根据地”。研究毛泽东对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褒奖,对凝炼方志敏精神和深化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发展历程
下载PDF
协同发展视角下“红色+”旅游空间格局与耦合发展--基于闽西革命老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李霄鹤 张丹 +3 位作者 宋志琳 林润泽 王梓凌 兰思仁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4-139,共16页
革命老区各类资源的协同发展是实现以特色旅游业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对于红色旅游的研究多集中在单一红色旅游资源相关研究方面,较少涉及多资源协同发展的“红色+”旅游耦合发展的论证.因此首先引入协同发展理论,... 革命老区各类资源的协同发展是实现以特色旅游业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对于红色旅游的研究多集中在单一红色旅游资源相关研究方面,较少涉及多资源协同发展的“红色+”旅游耦合发展的论证.因此首先引入协同发展理论,分析闽西“红色+”旅游发展的内涵;其次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闽西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以及与区域内其他优势资源的空间分布关系;最后在对闽西“红色+”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闽西“红色+”旅游发展的耦合度和协调度,以期为闽西革命老区构建以红色旅游为特色的全境旅游提供依据.研究发现:①闽西“红色+”旅游发展的内涵可从6个协同维度来解析,其中旅游资源的协同配置是实现其发展的先决条件.②闽西红色旅游资源在空间上呈集聚分布,在上杭县形成了高度集聚区,在长汀县、新罗区形成了次级高度集聚区;闽西红色旅游资源的交通便捷性高,较高集聚区内的红色旅游资源点均沿铁路、公路路网分布.③闽西存在潜在的“一轴一核多节点”的红色经典旅游空间发展格局.④探索了闽西“红色+风景名胜区”“红色+城市文化”“红色+传统村落”“红色+多元资源”的“红色+”旅游空间分布,提出“一核两心一轴线”的“红色+”旅游空间发展格局,可作为闽西“红色+”旅游战略实施的空间载体.⑤闽西“红色+”旅游资源与旅游发展的耦合度普遍较高,以高度耦合为主;协调度处于中等以下水平,以中度和勉强协调为主;闽西“红色+”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未能达到良好匹配,处于高度耦合中度协调较多,且与“红色+”旅游空间发展格局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 旅游空间格局 耦合协调度 旅游发展 闽西革命老区
下载PDF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法律文献特点概述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始发 张勇 《苏区研究》 2017年第5期46-57,共12页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法律文献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法制建设的重要史料。目前,经过系统性搜集整理已形成一部法律文献汇编。文章围绕文献汇编,从形式、时间、内容、重点、思想、范围、性质等不同角度,总结出文献的特点,以还原闽浙赣革...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法律文献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法制建设的重要史料。目前,经过系统性搜集整理已形成一部法律文献汇编。文章围绕文献汇编,从形式、时间、内容、重点、思想、范围、性质等不同角度,总结出文献的特点,以还原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法制建设原貌,为深入推进根据地法制建设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法律 文献 特点 概述
下载PDF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西根据地对健康权的保护 被引量:1
5
作者 郑志锋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05-110,共6页
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执政实践,积极贯彻了党和苏维埃中央政府对生命健康权的重视,在党、军队、根据地政权的各种决议、政策和法律法规条例中体现了对工人、农民、红军战士乃至敌军伤病员生命健康权的保护。在当时复杂的战争环境中和极其落... 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执政实践,积极贯彻了党和苏维埃中央政府对生命健康权的重视,在党、军队、根据地政权的各种决议、政策和法律法规条例中体现了对工人、农民、红军战士乃至敌军伤病员生命健康权的保护。在当时复杂的战争环境中和极其落后的经济条件下,一些具体规定不一定都能够完完全全的实现与执行,但彰显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其中的一些方式和方法对当今民众卫生健康建设领域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西革命根据地 健康权 卫生
下载PDF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研究综述
6
作者 陈始发 张勇 《苏区研究》 2016年第1期103-115,共13页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一块著名的根据地,深入研究其发展历程、建设、特点及创建领导人的事迹、思想、贡献等,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从建国开始,学术界对该根据地的研究历经起步、持续深入、坚守与创新三个阶段,...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一块著名的根据地,深入研究其发展历程、建设、特点及创建领导人的事迹、思想、贡献等,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从建国开始,学术界对该根据地的研究历经起步、持续深入、坚守与创新三个阶段,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大致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关于根据地名称与构成范围的研究;二是关于"方志敏式"根据地内涵、特点及其历史地位的研究;三是关于方志敏与根据地的建设研究;四是关于根据地创建与发展的社会环境研究。当前,根据地研究迎来难得的机遇期,可以从加强不同根据地之间的比较研究、加强对历史纵深的研究、加强革命史与民国史的会通研究、加强法制建设研究等四个方面入手,将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研究推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脉络 问题 展望 综述
下载PDF
赣西老区小江西村社会建设基本情况调查与思考
7
作者 聂火云 黄成林 《宜春学院学报》 2012年第9期15-20,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赣西老区小江西村的社会建设得到了一定发展,但由于自然环境、历史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社会建设仍十分落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社会管理服务水平低下,严重制约村民的收入增长和生活改善。加强小江西村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赣西老区小江西村的社会建设得到了一定发展,但由于自然环境、历史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社会建设仍十分落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社会管理服务水平低下,严重制约村民的收入增长和生活改善。加强小江西村社会建设,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生产,促进村民增收,夯实经济基础,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就业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服务,提高村民自我发展能力,保障村民安居乐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西老区 小江西村 社会建设
下载PDF
闽西革命根据地密切党群关系的历史经验
8
作者 王咏梅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4-7,共4页
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和闽西党组织坚持群众路线,妥善处理党同群众的关系,正确开展群众工作,细致深入地宣传、发动群众,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反对官僚主义,反对脱离群众,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形成鱼水深情。为新时... 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和闽西党组织坚持群众路线,妥善处理党同群众的关系,正确开展群众工作,细致深入地宣传、发动群众,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反对官僚主义,反对脱离群众,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形成鱼水深情。为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西革命根据地 密切党群关系 历史经验
下载PDF
闽西革命根据地粮食工作探析
9
作者 郑晓卉 陈经富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20-124,共5页
中国共产党人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实践中逐步认识到根据地创建与巩固离不开一个基础条件,即经济上保障革命力量发展和巩固。从社会功能看,农村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场域,粮食的供给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战略支撑。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在地... 中国共产党人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实践中逐步认识到根据地创建与巩固离不开一个基础条件,即经济上保障革命力量发展和巩固。从社会功能看,农村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场域,粮食的供给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战略支撑。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在地瘠民穷、农业水平落后的偏僻山区,在严酷斗争的环境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闽西苏维埃政府立足政治优势、遵循自然和市场规律,在促进粮食生产、流通、保障和贸易方面进行了许多开创性的实践,为提高群众生活,巩固武装革命和苏维埃政权积累了治国安民的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闽西革命根据地 粮食
下载PDF
闽赣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
10
作者 马志芹 范晶晶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42-48,共7页
闽赣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央苏区创建的重要战略基地,它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政治上,加强党组织建设,巩固了根据地政权;经济上,大力发展经济,为中央苏区提供了必要的补给;军事上,成立红七军团,壮... 闽赣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央苏区创建的重要战略基地,它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政治上,加强党组织建设,巩固了根据地政权;经济上,大力发展经济,为中央苏区提供了必要的补给;军事上,成立红七军团,壮大了中央苏区兵力;文化上,加强思想文化宣传教育,推动了苏区思想文化事业发展;社会组织上,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参战支前,为中央红军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同时,闽赣革命根据地的成功创建为我们在新时代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即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推进思想文化宣传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赣革命根据地 历史贡献 当代启示
下载PDF
运用辩证思维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以闽东苏区富溪村为例
11
作者 韦志钢 吴雨星 《闽江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33-39,共7页
运用辩证思维有利于推进乡村振兴更加科学、系统地规划与建设。因地制宜、辩证施策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也是唯物辩证法的集中体现。课题组在对福建省50个乡村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选取闽东苏区富溪村作为示范样本进行深入剖析,结果表明,... 运用辩证思维有利于推进乡村振兴更加科学、系统地规划与建设。因地制宜、辩证施策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也是唯物辩证法的集中体现。课题组在对福建省50个乡村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选取闽东苏区富溪村作为示范样本进行深入剖析,结果表明,当前乡村振兴发展虽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乡村特色有待挖掘、发展系统性有待加强、内生动力有待提升等不足,必须进一步统筹共性与个性、整体与部分、内因与外因,实现乡村振兴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辩证思维 富溪村 福建老区 闽东苏区
下载PDF
闽西工农银行对重塑苏区经济的贡献、经验及当代启示
12
作者 朱元臻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8,共8页
闽西工农银行作为我国红色股份制银行的鼻祖、闽西苏区的中央银行,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财政金融史的起点与人民共和国红色金融的源头。回溯闽西工农银行创建和发展的历史,考察其以红色贸易拉动苏区经济循环、以改善民生巩固新生政权和以节... 闽西工农银行作为我国红色股份制银行的鼻祖、闽西苏区的中央银行,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财政金融史的起点与人民共和国红色金融的源头。回溯闽西工农银行创建和发展的历史,考察其以红色贸易拉动苏区经济循环、以改善民生巩固新生政权和以节约储蓄塑造革命新风尚对重塑苏区经济结构的突出贡献,并通过案例分析法、归纳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得到结论认为:新时代我国经济金融治理现代化应加快健全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强化金融对老区振兴的有效推进,并提高防范化解经济风险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西工农银行 红色金融治理 苏区经济建设 革命老区振兴
下载PDF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党的干部教育实践论析
13
作者 苏跃林 《巢湖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1-8,共8页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的三大苏区之一。在残酷的革命斗争环境中,根据地的干部队伍在数量、质量、产生上存在人数紧缺、思想政治问题突出、依赖委派制度的问题,迫切需要进行干部教育。在党的领导下,根...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的三大苏区之一。在残酷的革命斗争环境中,根据地的干部队伍在数量、质量、产生上存在人数紧缺、思想政治问题突出、依赖委派制度的问题,迫切需要进行干部教育。在党的领导下,根据地积极进行干部教育实践,如依托军校、党校、训练班提升干部的综合素养;创新干部考察方式,从实践工作中提拔优秀干部;开展全党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以上实践,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党的干部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增强了干部的军事技能和实战能力、锻造了大量地方革命斗争骨干、提高了干部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优化了干部队伍的阶级成分、加强了党内干部的纪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 干部教育
下载PDF
闽西土地改革运动述评 被引量:6
14
作者 苏俊才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8-114,共7页
全国解放后 ,闽西老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问题特别突出。到土地改革前 ,这里存在着全国绝无仅有的土地占有情况。本文通过分析闽西五种不同类型地区的土地占有状况 ,得出制定有别于一般老区和新解放区的特殊土改政策的依据 ,阐述闽西老革命... 全国解放后 ,闽西老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问题特别突出。到土地改革前 ,这里存在着全国绝无仅有的土地占有情况。本文通过分析闽西五种不同类型地区的土地占有状况 ,得出制定有别于一般老区和新解放区的特殊土改政策的依据 ,阐述闽西老革命根据地土改政策的制定过程、具体做法 ,并总结土改所取得的成就 ,讴歌新中国土地改革的伟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西 土地改革 特殊政策
原文传递
边缘何以中心:中共浙西革命联动网络的构建与演变(1927—1936) 被引量:1
15
作者 尚伟 《军事历史研究》 CSSCI 2022年第5期49-60,共12页
土地革命时期,多方联动是浙西作为边缘区开展革命的显著特色。在依托地方阶级关系构筑的纵向组织网络基础上,浙西特委戮力推进横向组织互动,浙西革命联动中心网络最终成型。浙西特委时期,这一中心网络在域际交通、组织互动和革命活动等... 土地革命时期,多方联动是浙西作为边缘区开展革命的显著特色。在依托地方阶级关系构筑的纵向组织网络基础上,浙西特委戮力推进横向组织互动,浙西革命联动中心网络最终成型。浙西特委时期,这一中心网络在域际交通、组织互动和革命活动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此后几经复设。苏维埃运动兴起后,浙西边陲的开化等县将革命联动范围推及至省域,完成了这一联动网络由内及外的演进。浙西这一革命边缘区自塑中心、联动四周革命模式的构建与演变,体现了中共早期对地方革命探索之路的复杂性与多面性,也为再审视中共在赤白之间地区的早期革命镜像提供了区域切面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革命时期 革命根据地 中共组织 浙西 联动网络
原文传递
闽西革命老区红色文创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静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2年第10期122-125,共4页
文章根植于福建闽西的红色文化,深入挖掘闽西革命红色文化基因,特别是闽西红色文化资源的类型与特点,归纳出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旨在多维度传播红色文化及提升闽西文创产品的文化性与价值性。主要针对闽西文创产品设计中应用的形式、... 文章根植于福建闽西的红色文化,深入挖掘闽西革命红色文化基因,特别是闽西红色文化资源的类型与特点,归纳出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旨在多维度传播红色文化及提升闽西文创产品的文化性与价值性。主要针对闽西文创产品设计中应用的形式、题材、内涵的方法与思路,以及红色文化元素的提炼与深层寓意的挖掘,理论研究反哺设计实践领域,这对闽西文创产品设计中根植“红色文化”提供思路与创新,激活闽西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基因,彰显“红色”闽西品牌,助力闽西旅游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 闽西革命老区 文创设计
原文传递
湘鄂西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实现路径
17
作者 李春梅 贺舜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第7期47-50,共4页
革命老区的英雄儿女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巨大贡献,革命老区的贫困人口要紧跟上社会集体迈入小康社会的脚步,革命老区的脱贫攻坚直接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湘鄂西革命老区是红军时期全国唯一的水上根据地,在这片红色土地上,革命先... 革命老区的英雄儿女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巨大贡献,革命老区的贫困人口要紧跟上社会集体迈入小康社会的脚步,革命老区的脱贫攻坚直接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湘鄂西革命老区是红军时期全国唯一的水上根据地,在这片红色土地上,革命先辈们遗留下来的红色精神和丰富而独特的红色资源为老区实现脱贫攻坚提供了有效助力。湘鄂西革命老区在脱贫攻坚路上,实施“三步走”策略,通过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构建脱贫攻坚长效机制,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高效脱贫之路,也为其他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鄂西革命老区 脱贫攻坚 实现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