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仝小林院士脏腑风湿理论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期的中药治疗 被引量:8
1
作者 陈良 李光熙 +3 位作者 李修洋 王师菡 卢雯平 连凤梅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25-27,共3页
仝小林院士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名为"寒湿疫",并以此理论为基础制定了初期、中期、重症期及恢复期的中医治疗方案,同时基于仝院士学术理论体系中的"脏腑风湿"理论,根据恢复期"余毒未清,正虚邪恋"的病机... 仝小林院士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名为"寒湿疫",并以此理论为基础制定了初期、中期、重症期及恢复期的中医治疗方案,同时基于仝院士学术理论体系中的"脏腑风湿"理论,根据恢复期"余毒未清,正虚邪恋"的病机特点,探讨其符合具备脏腑风湿行成3个基本要素:即外受寒湿裹挟戾气为必要外因;脏腑内虚为重要基础;邪疫伏留胶着,正邪交争为致病关键。故在辨证施治中可应用脏腑风湿理论以调理脾胃,化湿透邪,补益肺脾,顾护阳气,养阴生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寒湿疫 脏腑风湿 仝小林
下载PDF
“体脏合痹”理论内涵及其在风湿免疫病防治中的应用思路
2
作者 姜泉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656-1661,共6页
基于中医五体痹、五脏痹理论,结合风湿免疫病多系统受累、传变复杂多变的特点,在传承名老中医治痹学术思想、总结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风湿免疫病“体脏合痹”理论。认为体痹非独存在于皮、肉、筋、脉、骨,而可能发生于在外的所有... 基于中医五体痹、五脏痹理论,结合风湿免疫病多系统受累、传变复杂多变的特点,在传承名老中医治痹学术思想、总结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风湿免疫病“体脏合痹”理论。认为体痹非独存在于皮、肉、筋、脉、骨,而可能发生于在外的所有体表组织;脏痹亦非独存在于肝、心、脾、肺、肾,还可能发生于包括六腑、奇恒之腑在内的所有脏器。脏居于内,藏精以养体,体居于外,乃脏的外延;体与脏通过五行生化统属、经络络属相贯、气血津液环流、精神脑髓主宰,构成了内外相合的系统网络,形成了体痹及脏、脏痹及体、体脏合痹的疾病传变规律。提出“和正调衡”的总体治疗原则和“以体养脏、调脏安体、体脏同治”的诊疗思路,为风湿免疫病的临床防治提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免疫病 体脏合痹 和正调衡 体脏同治
原文传递
风湿性三尖瓣疾病成形术的中期疗效 被引量:2
3
作者 郑也 潘世伟 +7 位作者 孟红 田川 李彬 王今晓 侯剑峰 郑哲 孙寒松 胡盛寿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7年第12期716-720,共5页
目的 总结风湿性三尖瓣疾病(RTVD)的特点及成形的中期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6年6月共251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术中诊断RTVD 39例.其中中度及以上三尖瓣反流(TR)32例,与同期中度及以上功能性三尖瓣反流(FTR)59例进... 目的 总结风湿性三尖瓣疾病(RTVD)的特点及成形的中期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6年6月共251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术中诊断RTVD 39例.其中中度及以上三尖瓣反流(TR)32例,与同期中度及以上功能性三尖瓣反流(FTR)59例进行比较,评估RTVD的特点.39例RTVD患者按手术方式2组:人工环组33例和非人工环组6例(改良De Vega线性成形4例、瓣缘对合2例),同期交界切开13例,自体心包加宽三尖瓣前叶1例.共22例获得中期(〉1年)超声心动图随访资料,平均随访(45.5±25.1)个月.结果 与FTR患者相比,RTVD患者三尖瓣瓣环直径(TAD)较小[术前超声心动图测量值(37.0±5.7)mm对(41.9±6.7)mm,P=0.018;术中测量值,(35.6±4.1)mm对(39.9±6.5)mm,P=0.000],术前肺动脉收缩压较低[(53.8±19.4)mmHg对(63.6±21.5)mmHg,P=0.037)](1 mmHg=0.133 kPa),而TR更严重(3.1±0.8对2.6±0.7,P=0.004).术后两组均无死亡,无残余中量及以上TR.与非人工环组相比,人工环组患者术后早期TR改善更满意(0.2±0.4对0.7±0.5,P=0.039),随访时TR较轻(0.8±0.5对1.3±1.9,P〉0.050).两组术后早期及随访时的肺动脉收缩压、舒张期三尖瓣前向流速和峰值跨瓣压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FTR相比,RTVD患者瓣环直径小、肺动脉收缩压低,但TR程度重;人工环成形术与其他成形术式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三尖瓣疾病 器质性三尖瓣疾病 三尖瓣狭窄 三尖瓣关闭不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