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Progress on Effects of Continuous Cropping on Soil Microbial Florae and Its Restoration
1
作者 Zaixiang ZHU Zebin CHEN +5 位作者 Shengguang XU Zhiwei FAN Li LIN Tianfang WANG Qingmei LI Yue YAN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2024年第2期75-80,共6页
Continuous cropping has become a common for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t present, but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tinuous cropping years, continuous cropping obstacles such as soil-borne diseases and plant growth potent... Continuous cropping has become a common for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t present, but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tinuous cropping years, continuous cropping obstacles such as soil-borne diseases and plant growth potential decline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mon. At present, the causes of continuous cropping obstacles and continuous cropping restoration have become a hot issue in agricultural research.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effects of continuous cropping obstacles o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main technical methods to repair continuous cropping obstacles, such as agricultural measure management, microbial balance adjustment and soil improvement, aiming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protecting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soil ecosystem and ensuring the stability of crop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inuous cropping obstacle rhizosphere soil MICROORGANISM soil remediation soil improvement
下载PDF
Influence of rotation system on siderophere-producing microorganism(SPM) in rhizosphere soil of southern China
2
作者 Licheng Zhang Juan Li Mingqing Zhang 《Oil Crop Science》 2019年第3期175-182,共8页
Soil siderophores are important for crop growth,benefit ferric iron absorption of root,and are affected by cropping patterns.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quantity of siderophores in soil of 2 contin... Soil siderophores are important for crop growth,benefit ferric iron absorption of root,and are affected by cropping patterns.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quantity of siderophores in soil of 2 continuous crop rotation patterns over 30 years in Anren country,China.Quantity and siderophore-producing capability of microorganisms in rice-riceoilseed rape(DDY)rotation and rice-rice(DD)rontinuous cropping rhizosphere soil were tested and analyzed by chrome azurol S method.Isolated strains were used to identify siderophore-producing microorganism(SPM)by PCR amplification and DNA sequencing.Results showed that 9 siderophore-producing bacteria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DDY rhizosphere soil while 7 strains were identified from DD rhizosphere soil.The mean solubility index which representing siderophore-producing capability of strains was 3.05.PCR amplifica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acterial were the major SPM in soil.This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crop rotation systems could drive microorganisms to produce siderophores and enrich them in bacterial commun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rice-oilseed RAPE (DDY) rotation rice-rice (DD) continuous CROPPING siderophere-producing MICROORGANISM (SPM) rhizosphere soil strain identification
下载PDF
甘薯连作障碍发生的土壤养分因素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许仙菊 姜晓蕊 +4 位作者 陈丹艳 张永春 汪吉东 冯冰 钟月华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107,共6页
连作障碍是甘薯种植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为了阐明甘薯连作障碍发生的原因,分别采集了5、10和15年连作甘薯及其对照土壤,分析了土壤pH、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全量和有效态氮、磷、钾含量、有效态中微量元素含量,并计算了土壤氮、磷、钾... 连作障碍是甘薯种植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为了阐明甘薯连作障碍发生的原因,分别采集了5、10和15年连作甘薯及其对照土壤,分析了土壤pH、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全量和有效态氮、磷、钾含量、有效态中微量元素含量,并计算了土壤氮、磷、钾之间的比值。结果表明:相比于各自对照,5年甘薯连作显著提高了土壤pH,但是10和15年连作显著降低了土壤pH;5年连作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较小,但是10和15年连作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其中15年连作达显著水平;5年连作对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影响较小,但是10和15年连作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5、10和15年连作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不同连作年限对土壤全钾、速效钾和中微量元素(钙、镁、硫、铁、锰、铜、锌、硅)含量的影响没有明显规律;甘薯多年连作后,土壤氮/磷降低,氮/钾和磷/钾升高,导致土壤氮、磷、钾失衡,氮磷过多可能引起钾的相对缺乏,也会破坏土壤微生态体系,引起病虫害发生。甘薯是一种耐贫瘠且喜钾植物,基于上述结果,甘薯连作一般不会造成土壤肥力的降低,土壤酸化和氮磷钾养分失衡可能是造成甘薯连作障碍发生的两个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年限 甘薯 土壤养分 障碍因素 土壤酸化
下载PDF
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宿根连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变化分析
4
作者 赵明 苏祖祥 +7 位作者 龙芳 邹瑜 莫天利 黄相 李凯 陈宇丰 盛静文 武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目的】分析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宿根连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变化,为深入研究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宿根连作抗性增强的作用机制及利用生防微生物进行香蕉枯萎病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宝岛蕉为试验材料,在... 【目的】分析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宿根连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变化,为深入研究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宿根连作抗性增强的作用机制及利用生防微生物进行香蕉枯萎病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宝岛蕉为试验材料,在枯萎病发病严重土壤上宿根连续种植3造:组培苗第一代(第1造)、宿根第一代(第2造)和宿根第二代(第3造),调查各造枯萎病发病率,四分法采集各造土壤样本并测定土壤化学性质;采集第1造健康和发病植株、第2和第3造健康植株的根际土壤样本,分别编号为S1、V、S2和S3,重复3次,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对12个土壤样本的细菌16Sr RNA和真菌ITS区进行测序分析;采用样本复杂度(Alpha多样性指数)、主坐标(PCoA)和UPGMA聚类分析土壤样本细菌和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门和属水平上的群落构成及相对丰度差异;通过Spearman分析优势微生物群落与镰刀菌属的相关性。【结果】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宝岛蕉连续种植3造根际土壤化学性质未发生明显改变,种植第3造的香蕉枯萎病发病率显著低于第1和第2造(P<0.05)。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而真菌群落的多样性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连作改变了香蕉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构成,S2和S3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相近,明显与S1和V群落结构分离。S2和S3的壶菌门(Chytr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较S1分别低88.02%和89.51%,Fungi_phy_Incertae_sedis的相对丰度分别高41.56%和82.81%,S3镰刀菌属(Fusarium)的相对丰度较S1、S2分别低45.60%和50.47%,与留芽种植宿根蕉抗性表现增强相关。发病植株根际土壤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较高,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的相对丰度较低。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毛霉门(Mucoromycota)、隐真菌门(Rozellomycota)和壶菌门(Chytr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均与镰刀菌呈负相关。【结论】宿根第3造蕉的发病率最低,其根际土壤与第1造发病植株根际土壤的细菌和真菌群落差异明显,推测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和群落构成改变是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宿根连作抗性增强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抗枯萎病 宿根连作 根际土壤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连作木薯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演替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彭晓辉 黎亮武 +6 位作者 欧桂宁 黄苑航 彭晓雪 阳太亿 甘李 申章佑 韦茂贵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2-953,共12页
【目的】研究连作木薯对非根际和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及细菌群落演替的影响,为系统阐明木薯连作障碍形成机制及其缓解措施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木薯品种华南205为试验材料,在撂荒地上连续种植3年,每年木薯块根成熟期(植后250 d... 【目的】研究连作木薯对非根际和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及细菌群落演替的影响,为系统阐明木薯连作障碍形成机制及其缓解措施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木薯品种华南205为试验材料,在撂荒地上连续种植3年,每年木薯块根成熟期(植后250 d)采集土壤样品。结合土壤农化分析、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手段,研究连作木薯对非根际和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群演替的影响。【结果】与种植第1年木薯相比,连作2年和3年的木薯非根际和根际土壤pH及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降低,脲酶活性提高,除速效磷外,其他指标的变化均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连作木薯会引起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及丰富度降低,其中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及丰富度下降速度比非根际土壤慢。连作木薯非根际与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分类和系统发育Beta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连作木薯非根际和根际土壤的优势菌门均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厚壁菌门(Firmicu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主要优势菌属均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norank_f_Roseiflexaceae、norank_f_norank_o_Vicinamibacterales、norank_f_norank_o_Gaiellales。在操作分类单元(OTU)水平,不同连作年限木薯的非根际和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存在显著或极显著(P<0.01)差异。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与理化性质相互影响,对细菌群落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排序为碱解氮含量>有机质含量>pH>速效磷含量>脲酶活性。【结论】连作会导致木薯非根际和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发生变化,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均在连作第3年出现明显劣化。木薯土壤理化性质变化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存在一定相关性,有益菌丰度降低可能是木薯连作造成土壤细菌群落劣化演替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连作 非根际土壤 根际土壤 细菌群落
下载PDF
不同连作年限马铃薯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特征研究
6
作者 徐沛国 谢奎忠 +2 位作者 胡新元 王维 谭雪莲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7-205,共9页
采用长期定位试验,设马铃薯连作1~7 a(CP1~CP7)和轮作(RT)8个处理,通过高通量测序探究不同连作年限对马铃薯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厚壁菌门为主要的优势菌门。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 采用长期定位试验,设马铃薯连作1~7 a(CP1~CP7)和轮作(RT)8个处理,通过高通量测序探究不同连作年限对马铃薯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厚壁菌门为主要的优势菌门。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细菌数量表现出波动变化趋势,连作年限影响细菌群落结构。RT、CP1、CP2、CP3处理土壤细菌相似度较高,CP4、CP5、CP6、CP7处理土壤细菌相似度较高。马铃薯连作7 a土壤中的放线菌门相对丰度降幅最大,较RT降低10.47%;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在连作6 a土壤中显著降低,较RT减少22.07%;类诺卡氏属相对丰度在连作7 a显著减少,较RT减少2.34%;芽孢杆菌属相对丰度在连作6 a时最低,较RT减少9.18%;连作7 a较RT减少5.14%;芽单胞菌属相对丰度在连作7 a土壤中达到最高(16.54%),较RT增加5.26%。长期连作改变了马铃薯土壤细菌群落结构,连作4 a土壤细菌群落种类开始变化,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也随之改变。土壤中预防病害的菌类减少,增加了马铃薯染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连作年限 根际土壤 细菌群落 群落多样性
下载PDF
农田土壤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特征研究
7
作者 袁鹏飞 刘文瑜 +6 位作者 杨发荣 刘欢 黄杰 魏玉明 谢志军 杨富民 赵保堂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14-1723,共10页
以藜麦、蚕豆、油菜和马铃薯为供试材料,设置连作藜麦(HLMA)和藜麦轮作马铃薯(HLMLS)、油菜(HLYC)、蚕豆(HLCD)4种不同种植模式,通过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HiSeq)对4种种植模式下藜麦根际土壤的基因组进行测... 以藜麦、蚕豆、油菜和马铃薯为供试材料,设置连作藜麦(HLMA)和藜麦轮作马铃薯(HLMLS)、油菜(HLYC)、蚕豆(HLCD)4种不同种植模式,通过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HiSeq)对4种种植模式下藜麦根际土壤的基因组进行测序,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作物土壤养分和细菌群落组成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轮作种植模式下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pH较连作种植模式显著下降。HLCD模式提高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细菌组成研究结果显示,4种种植模式下占优势的细菌均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HLCD处理下,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达到50.48%、13.17%、11.90%、7.42%和4.50%,较HLMA处理分别增加44.21%、56.36%、36.19%、224.24%和53.16%。土壤细菌群落优势属以Subgroup、芽球菌属(Blastococcus)、67-14和土壤红杆菌属(Solirubrobacter)为主,但不同种植模式所占土壤各细菌属的相对丰度大小存在差异。HLCD处理下,Subgroup、芽球菌属(Blastococcus)、67-14和土壤红杆菌属(Solirubrobacter)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达到7.08%、5.48%、4.35%和3.49%,较HLMA处理分别增加51.99%、64.86%、49.89%和71.85%。聚类分析显示HLYC和HLMLS的组成最接近,其次是HLCD,HLMA的组成与前两者相差较大。土壤全钾、有效氮和速效磷是土壤细菌群落优势菌门变化的驱动因素。综上所述,连作藜麦后轮作蚕豆、油菜和马铃薯可改善土壤肥力,提高细菌群落组成丰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 高通量测序 根际土壤 群落结构
下载PDF
连作根系分泌物加剧土传病害的机制和缓解措施研究进展
8
作者 游川 杨天杰 +4 位作者 周新刚 王孝芳 徐阳春 沈其荣 韦中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1-1211,共11页
基于植物-土壤反馈理论,连作体系中的根系分泌物必然在加剧土传病害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但相关研究证据尚缺少系统总结。本文梳理了连作加剧土传病害发生的现象以及连作累积典型根系分泌物组分的案例。从有利于土传病原菌由土体向根际迁... 基于植物-土壤反馈理论,连作体系中的根系分泌物必然在加剧土传病害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但相关研究证据尚缺少系统总结。本文梳理了连作加剧土传病害发生的现象以及连作累积典型根系分泌物组分的案例。从有利于土传病原菌由土体向根际迁移、增殖和致病(“利病”)、破坏根际有益微生物群落防线(“压益”)和毒害根系免疫系统(“自毒”)等三个方面,阐述连作根系分泌物中某些物质促进土传病原菌入侵的机制。从根系分泌物的角度阐述轮作、间作、套作、伴生和嫁接等多样性种植方式缓解连作土传病害的发生机制。提出鉴定“利病”、“压益”和“自毒”物质以及构建对应的消减技术途径,可为土传病害绿色高效综合防控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障碍 土传病原菌 根系分泌物 自毒物质 根际微生物
下载PDF
连作木薯对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演替的影响
9
作者 黄艳英 彭晓辉 +7 位作者 欧桂宁 彭晓雪 甘李 黄苑航 阳太亿 覃锋燕 申章佑 韦茂贵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64-1877,共14页
为揭示木薯连作障碍形成机制,该研究以定点大田连作木薯三年,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手段研究连作年限对木薯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演替的影响。结果表明:(1)连作对木薯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真菌群落α多样性及β多样性影响... 为揭示木薯连作障碍形成机制,该研究以定点大田连作木薯三年,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手段研究连作年限对木薯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演替的影响。结果表明:(1)连作对木薯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真菌群落α多样性及β多样性影响显著。(2)木薯的主要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SAR超类群、担子菌门、毛霉门和unclassified_k Fungi,主要优势菌纲为粪壳菌纲、散囊菌纲、座囊菌纲。非根际土壤中,子囊菌门组成变化较大,从第一年的漆斑菌属、粪壳菌纲、座囊菌纲向单一的Knufia属演化;根际土壤的真菌则从子囊菌门的肉座菌目、刺盾炱目、漆斑菌属、座囊菌纲、粪壳菌纲向领鞭毛虫门Monosiga属演化。(3)土壤pH、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脲酶活性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影响显著,尤其影响子囊菌门、SAR超类群、担子菌门和毛霉门的分布。综上认为,木薯连作会引起根系分泌物累积,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及真菌的生存环境,进而引起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的变化。其中,非根际土壤中子囊菌由漆斑菌属、粪壳菌纲、座囊菌纲向单一的Knufia属演变;根际土壤中子囊菌门的肉座菌目、漆斑菌属、粪壳菌纲等有益真菌的相对丰度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降低,进而引发木薯连作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连作 真菌 根际与非根际土壤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荞麦轮作对云南栽培马铃薯根际土壤酶活和微生物的影响
10
作者 杜洋洋 包媛媛 +1 位作者 刘项宇 张新永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2-200,共9页
为探讨连作和与苦荞(KQ)轮作对云南省3个马铃薯主栽品种根际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和产量的影响,以马铃薯主栽品种‘合作88’(HZ88)、‘丽薯6号’(LS6H)、‘青薯9号’(QS9H)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处理下根际土壤的蔗糖酶、蛋白酶、脲酶、... 为探讨连作和与苦荞(KQ)轮作对云南省3个马铃薯主栽品种根际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和产量的影响,以马铃薯主栽品种‘合作88’(HZ88)、‘丽薯6号’(LS6H)、‘青薯9号’(QS9H)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处理下根际土壤的蔗糖酶、蛋白酶、脲酶、纤维素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以及马铃薯产量、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KQ-HZ88、KQ-LS6H、KQ-QS9H轮作处理的马铃薯单株产量分别较HZ88-HZ88、LS6H-LS6H、QS9H-QS9H连作处理显著增加76.32%、80.95%、90.91%,还原糖含量显著降低38.71%、18.42%、21.43%。与3年连作相比,HZ88-KQ-HZ88和KQ-HZ88-KQ、LS6H-KQ-LS6H和KQ-LS6H-KQ、QS9H-KQ-QS9H和KQ-QS9H-KQ轮作处理的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较HZ88-HZ88-HZ88、LS6H-LS6H-LS6H、QS9H-QS9H-QS9H连作处理显著增加8.54%和14.00%、22.73%和34.25%、18.13%和25.12%;细菌数量显著增加19.05%(P>0.05)和92.86%、75.68%和72.97%、67.11%和73.21%。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可能是引起云南地区马铃薯连作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轮作可有效改善根际土壤酶活性,增加土壤中有益菌数量,缓解连作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连作 苦荞轮作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连作年限对紫苏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植株生长指标的影响
11
作者 谢萌蒙 薛彤彤 李冲伟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572-578,共7页
连作障碍已成为制约紫苏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探究不同连作年限土壤对植株生长及紫苏产量的影响,测定了连作1年、2年和3年紫苏根际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和植株生长指标。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紫苏根际土壤pH、土壤有机质、... 连作障碍已成为制约紫苏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探究不同连作年限土壤对植株生长及紫苏产量的影响,测定了连作1年、2年和3年紫苏根际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和植株生长指标。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紫苏根际土壤pH、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和有效钾呈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有效氮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且连作1年与连作3年具有显著差异(P<0.05);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P<0.05);紫苏株高、茎粗、叶面积和产量均呈下降趋势(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与紫苏连作年限呈显著负相关。该研究获得的连续种植方式下紫苏根际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和植株生长指标的变化,为今后解决紫苏连作障碍问题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土壤 连作年限 理化性质 紫苏
下载PDF
连作对菊花根际土壤化学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
12
作者 闫烨 张晓波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6期48-51,共4页
[目的]研究连作对菊花物质积累、根际土壤化学性质、养分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探究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连作菊花根际土壤为对象,以无连作(CK)、连作2年(CM2)、连作9年(CM9)的菊花及其根际土壤为研究对... [目的]研究连作对菊花物质积累、根际土壤化学性质、养分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探究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连作菊花根际土壤为对象,以无连作(CK)、连作2年(CM2)、连作9年(CM9)的菊花及其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菊花物质积累、根际土壤化学性质及酶活性。[结果]经长期(9年)连作,菊花地上、地下干物质积累较对照分别降低47%、44%。菊花根际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64%、74%、348%、67%。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蛋白酶活性逐渐升高;纤维素酶、脲酶、硝酸还原酶活性逐渐下降;亚硝酸还原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先下降后上升。[结论]纤维素酶、脲酶、蛋白酶、硝化还原酶及亚硝酸还原酶与pH、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土壤化学性质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连作导致菊花物质积累降低、根际土壤养分失调、酶活性紊乱。该结果能为菊花连作的形成原因和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连作障碍 根际土壤 速效养分 酶活性
下载PDF
发生马铃薯立枯病土壤中立枯丝核菌的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 被引量:29
13
作者 李瑞琴 刘星 +5 位作者 邱慧珍 张文明 张春红 王蒂 张俊莲 沈其荣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6-144,共9页
连作马铃薯根际土壤中立枯丝核菌的大量累积可能是导致马铃薯连作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解根际土壤中土传病害病原菌的积累与连作障碍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寻求缓解和克服马铃薯连作障碍土传病害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建立优化了荧光定... 连作马铃薯根际土壤中立枯丝核菌的大量累积可能是导致马铃薯连作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解根际土壤中土传病害病原菌的积累与连作障碍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寻求缓解和克服马铃薯连作障碍土传病害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建立优化了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对引起马铃薯立枯病的病原菌立枯丝核菌进行了快速监测和绝对定量,对马铃薯连作1~5年根际土壤立枯丝核菌的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建立优化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可直接应用土壤DNA进行病原菌的定量检测,能检测到土壤中浓度为1×102个拷贝/g土的马铃薯立枯丝核菌,扩增效率为1.04,具有检出限低、扩增效率高的特点,实现了不通过病土分离培养方法,就可掌握病原菌在根际土壤中的累积状况;在马铃薯立枯病发病严重的连作根际土壤中,立枯丝核菌的累积数量随连作年限的递增呈上升趋势;病原菌的累积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呈下降趋势;病原菌累积量最大的是连作5年的播前土壤,每g土壤达3.75×107个拷贝数,由此可见,连作导致了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发生改变,土壤致病真菌数量增加,相应地也增加了马铃薯立枯病的初侵染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马铃薯根际土壤 立枯丝核菌 实时荧光定量PCR 动态变化趋势
下载PDF
马铃薯连作田土壤中主要病原真菌的种群动态变化规律 被引量:37
14
作者 李继平 李敏权 +3 位作者 惠娜娜 王立 马永强 漆永红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7-152,共6页
作物长期连作后出现土壤肥力不平衡,病原物种类及其数量不断累积,表现出严重的连作障碍。连作障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已成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土壤微生物作为连作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土壤中病原菌种群动态变化具... 作物长期连作后出现土壤肥力不平衡,病原物种类及其数量不断累积,表现出严重的连作障碍。连作障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已成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土壤微生物作为连作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土壤中病原菌种群动态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深入研究土传病原真菌与马铃薯连作的关系,探明马铃薯连作障碍的机理,采用稀释平板法和残渣分离法研究了马铃薯连作对土壤病原真菌种群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会川镇半阴坡村马铃薯的主要土传病原真菌为镰孢菌、轮枝菌和立枯丝核菌;3种病菌主要分布于0~10cm土壤层,10~20和20~30cm土壤层则较少,其中0~10cm土壤层中每克土壤中的菌落数均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镰孢菌(Fusariumspp.)为3 900,900,2 100和5 900个/g土,轮枝菌(Verticilliumspp.)为200,400,600和1 600个/g土,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为7.80,9.58,20.60和22.40个/10g土;建议通过翻耕或药剂处理重点防治表层土传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土壤 连作 病原真菌 种群动态
下载PDF
连作障碍发生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05
15
作者 侯慧 董坤 +3 位作者 杨智仙 董艳 汤利 郑毅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68-1076,共9页
随着集约化种植程度的不断提高,作物连作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土传病害严重发生,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连作障碍发生机理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多方面、多角度对连作障碍进行了研究,但这些研究... 随着集约化种植程度的不断提高,作物连作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土传病害严重发生,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连作障碍发生机理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多方面、多角度对连作障碍进行了研究,但这些研究多集中于单一因素分析,缺乏对不同因子内在相互关系和本质的了解,未能深入揭示连作障碍发生的真正原因。深入认识连作障碍的成因及各要素间的互作关系是防控作物土传病原微生物生长、缓解连作障碍、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基础。本文从土壤理化性状及生物学性状恶化、植物生理抗性下降和连作自毒作用等方面系统综述了连作障碍发生机理,分析了连作障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寻找安全、环保和有效的缓解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障碍 土传病害 自毒作用 根际微生物
下载PDF
轮作豆科牧草对连作马铃薯田土壤微生物菌群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9
16
作者 曹莉 秦舒浩 +2 位作者 张俊莲 师尚礼 王蒂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9-145,共7页
本试验研究了轮作不同种类豆科牧草对连作马铃薯田土壤微生物菌群、数量分布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轮作箭筈豌豆、天蓝苜蓿和陇东苜蓿3种豆科牧草,对连作马铃薯田土壤可培养细菌和真菌数量分布,微生物活性,土壤脲酶活性,碱性磷... 本试验研究了轮作不同种类豆科牧草对连作马铃薯田土壤微生物菌群、数量分布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轮作箭筈豌豆、天蓝苜蓿和陇东苜蓿3种豆科牧草,对连作马铃薯田土壤可培养细菌和真菌数量分布,微生物活性,土壤脲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种植牧草前相比,轮作牧草后土壤中真菌/细菌最高可降低50.72%,说明真菌数量下降,通过轮作不同连作年限马铃薯田土壤微生物菌群从真菌型向细菌型转化;与种植牧草前相比好气型固氮菌数量最高增加283.69%;脲酶活性最高增加6.4倍;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提高。但是对连作土壤的改良作用高低还与豆科牧草种类及土壤连作年限有关,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对不同种类的豆科牧草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牧草轮作 连作马铃薯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轮作豆科植物对马铃薯连作田土壤速效养分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63
17
作者 秦舒浩 曹莉 +2 位作者 张俊莲 师尚礼 王蒂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52-1458,共7页
合理轮作天蓝苜蓿(Medicago lupulina L.)、陇东苜蓿(Medicago sativa L.)和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3种豆科植物对马铃薯连作田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对于马铃薯2年以上连作田,轮作3种豆科植... 合理轮作天蓝苜蓿(Medicago lupulina L.)、陇东苜蓿(Medicago sativa L.)和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3种豆科植物对马铃薯连作田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对于马铃薯2年以上连作田,轮作3种豆科植物均能起到提高土壤氮素有效性的作用,速效氮含量最高提高476%,且可显著提高3年以上连作田速效磷含量,增幅最高可达207%。对于3~4年连作田,轮作天蓝苜蓿可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筈其他连作年限及轮作箭豌豆和陇东苜蓿均没有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轮作豆科植物后,不同连作年限马铃薯连作田土壤电导率值均显著下降,与对照相比,土壤的电导率值最大降低69.7%,说明实施马铃薯-豆科植物轮作对防止马铃薯连作田土壤盐渍化有显著效果。轮作豆科植物使连作田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提高。从第2年连作开始,轮作豆科植物对后茬马铃薯产量产生明显影响,第3~4年连作期间,筈轮作天蓝苜蓿和箭豌豆对后茬马铃薯增产效果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连作田 轮作豆科植物 土壤速效养分 土壤电导率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连作烟草根际土壤化感潜力评价及化感物质鉴定 被引量:20
18
作者 陈冬梅 黄锦文 +4 位作者 柯文辉 王海斌 何海斌 张重义 林文雄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6-52,共7页
以不同植烟年限的烟草根际土壤为材料,设置6个不同浓度的土壤水浸提液处理,分别对莴苣和烟草进行生物测试,同时用2g.mL–1的正已烷、乙酸乙酯、氯仿、丙酮和甲醇5种不同极性有机溶剂根际土壤浸提液进行化感潜力评价;采用气相色谱和质谱... 以不同植烟年限的烟草根际土壤为材料,设置6个不同浓度的土壤水浸提液处理,分别对莴苣和烟草进行生物测试,同时用2g.mL–1的正已烷、乙酸乙酯、氯仿、丙酮和甲醇5种不同极性有机溶剂根际土壤浸提液进行化感潜力评价;采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GC-MS)鉴定烟草根际土壤甲醇浸提液所含的有机化合物。结果表明:(1)烟草根际土壤水浸提液对莴苣和烟草胚根生长的影响表现为低促高抑的双重浓度效应,并且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2)浓度为2 g.mL–1的烟草根际土壤甲醇浸提液对莴苣和烟草胚根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强,正已烷、氯仿、乙酸乙酯土壤浸提液基本上无抑制现象。(3)鉴定了不同种植年限烟草根际土壤甲醇浸提液中所含的有机化合物,其中种植1年、种植3年的烟草根际土壤甲醇浸提液中存在烷烃、醇、酮、酸、酯、酚、萜烯类以及多环芳烃等有机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根际土壤 化感物质 连作障碍
下载PDF
烟草青枯病发病烟株根际土壤营养状况分析 被引量:23
19
作者 郑世燕 陈弟军 +6 位作者 丁伟 杜根平 刘永琴 程小龙 刘宪臣 徐小洪 王溶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64,共8页
为探究烟株根际土壤营养状况与青枯病发生的关系,摸清影响烟草青枯病发生最关键的土壤养分因子,以从重庆市烟草青枯病发生十分典型的黔江植烟区采集的177份根际土壤样品为供试材料,测定并采用t检验、因子分析、判别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土... 为探究烟株根际土壤营养状况与青枯病发生的关系,摸清影响烟草青枯病发生最关键的土壤养分因子,以从重庆市烟草青枯病发生十分典型的黔江植烟区采集的177份根际土壤样品为供试材料,测定并采用t检验、因子分析、判别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和镁、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有效硼、有效钼13项指标。结果表明:土壤pH、有机质、速效钾、交换性钙、有效硼、有效钼含量偏低以及土壤碱解氮、交换性镁、有效锰含量偏高均有可能降低土壤的抑病效果,导致青枯病严重发生;烟草青枯病发病烟株根际土壤的钙镁比(4.04)明显低于健康烟株根际土壤的钙镁比(9.86);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土壤中低水平的有效钼、交换性钙可能是导致青枯病发生流行最主要的因子;通过判别分析可知,烟株根际土壤中速效钾、交换性钙、有效钼、有机质、有效硼5个成分的含量情况可能是判别青枯病发病与否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青枯病 土壤养分 矿质营养 根际调控 连作障碍
下载PDF
连作条件下地黄药用品质及土壤微生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66
20
作者 李振方 杨燕秋 +6 位作者 谢冬凤 朱兰芳 张自冠 黄木极 刘宗泉 张重义 林文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7-224,共8页
怀地黄是我国著名"四大怀药"之一,在其种植过程中存在着非常严重的连作障碍。本研究探讨了连作对地黄药用品质的影响,并从土壤微生态方面分析了连作障碍造成地黄药用品质下降的原因。从怀地黄道地产区河南省焦作地区和地黄主... 怀地黄是我国著名"四大怀药"之一,在其种植过程中存在着非常严重的连作障碍。本研究探讨了连作对地黄药用品质的影响,并从土壤微生态方面分析了连作障碍造成地黄药用品质下降的原因。从怀地黄道地产区河南省焦作地区和地黄主产区山西省临汾地区分别采集正茬地黄及其正茬土壤、重茬地黄及其重茬土壤和未种植地黄的对照土壤,利用生药学研究方法对两个产区正茬和重茬地黄的药用品质进行评价,并对4种土样的自毒作用潜力、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土壤酶活性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道地产区与非道地产区地黄品质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下同),但正茬与重茬地黄的品质差异显著高于产区之间差异;两产区地黄连作均显著抑制地黄幼苗生长;连作还造成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减少,土壤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多,土壤微生物类型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过渡;与正茬土壤相比,连作根际土壤中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显著下降,土壤多酚氧化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的活性有所增加,但土壤磷酸酶活性在两个产区连作土壤中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由此可见,连作会引起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态区系的变化,降低了地黄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进而造成地黄药用品质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障碍 地黄 自毒作用 正茬 重茬 根际微生物 土壤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