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慧琳音义》唇音升等现象探究
1
作者 计丽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4-19,共6页
《慧琳音义》的反切系统已经完成了轻重唇的分化,但东三和尤韵明母字则未变轻唇,轻唇化后的唇音字则存在一等与三等互切的现象。从慧琳的反切结构角度出发,集中考察了慧琳流遇通三摄唇音字的升等问题,得出慧琳反切中的唇音升等存在时间... 《慧琳音义》的反切系统已经完成了轻重唇的分化,但东三和尤韵明母字则未变轻唇,轻唇化后的唇音字则存在一等与三等互切的现象。从慧琳的反切结构角度出发,集中考察了慧琳流遇通三摄唇音字的升等问题,得出慧琳反切中的唇音升等存在时间和条件上的区别,东三和尤韵明母字在轻唇化之前已丢失[i]介音升入一等,唇塞音字则是在轻唇化之后转入一等。结合唇音升等的演变过程,同时考察了慧琳流遇通三摄的韵类合流情况,得出慧琳反切的东锺韵、尤虞韵仅在唇音条件下合流,演变方向为东韵转入钟韵、尤韵转入虞韵,但存在语音层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音升等 韵类合流 反切结构 《慧琳音义》
下载PDF
吴棫《韵补》音系与早期官话音特点(二)——《韵补》阳声韵的一些主要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民权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第1期72-80,共9页
本文讨论了吴棫《韵补》音系中阳声韵的一些特点涮氐阒饕硐治笤侠?n尾、-m尾和-的细音界限模糊,其中,梗摄(除二等韵外)、曾摄和深摄等细音字混并于臻摄细音字中;此外,臻摄文韵、山摄元韵、咸摄凡韵系的唇音字的音读也发生了重... 本文讨论了吴棫《韵补》音系中阳声韵的一些特点涮氐阒饕硐治笤侠?n尾、-m尾和-的细音界限模糊,其中,梗摄(除二等韵外)、曾摄和深摄等细音字混并于臻摄细音字中;此外,臻摄文韵、山摄元韵、咸摄凡韵系的唇音字的音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它们的合口性质的介音已经失去,由细音变成洪音而合并于相应的一二等韵中,其入声韵也是如此。这些重要的语音现象反映了宋代早期官话语音的特点,并与当时一些历史文献所表现的语音现象颇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补》 阳声韵 韵类合并 唇音字洪音化
下载PDF
西北方言入声韵带i介音现象
3
作者 张建军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55-59,共5页
西北方言曾开一入(德韵)、梗开二入(陌麦韵)今带i介音这一特征,主要分布在兰银官话的银吴片、河西片,以及中原官话陇中片的民和、乐都两县。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曾摄德韵和梗摄陌韵、麦韵字今韵母合流。通过同山西方言入声韵的比较,发现这... 西北方言曾开一入(德韵)、梗开二入(陌麦韵)今带i介音这一特征,主要分布在兰银官话的银吴片、河西片,以及中原官话陇中片的民和、乐都两县。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曾摄德韵和梗摄陌韵、麦韵字今韵母合流。通过同山西方言入声韵的比较,发现这一特征属于外源性层次,是山西方言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介音 曾梗入合并 方言影响
下载PDF
试论《说文段注》中的音转学说
4
作者 葛晓静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91-92,共2页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里提到了音转。从中可以看出段玉裁关于古韵研究的方法。音转是随时间的改变字所属的韵部发生改变,而合韵是相邻韵部的字可以通押的现象,音变是相对正音而言,是同一韵部不同韵之间的由于发音方法的不同而区别的。
关键词 音转 古本音 音变 合韵
下载PDF
周秦至隋诗歌韵类研究的学术史梳理与评析
5
作者 魏鸿钧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9年第2期47-53,共7页
上古到中古的韵类研究,向来着重于《诗经》韵部的分类、音值拟测,进而排列《诗经》和中古韵书、韵图的语音对应演变关系。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学者们开始从各个时期的诗人用韵来架构多平面串连的汉语语音史。同时,也注意到部分合韵可能代... 上古到中古的韵类研究,向来着重于《诗经》韵部的分类、音值拟测,进而排列《诗经》和中古韵书、韵图的语音对应演变关系。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学者们开始从各个时期的诗人用韵来架构多平面串连的汉语语音史。同时,也注意到部分合韵可能代表的方音特色,因此或者将诗作依诗人籍贯分类;或者依诗人活动范围整理,藉由与主流汉语相比较,得出区域的语音特色。早期这些研究在分析韵类的方法上缺少标准。80年代后开始运用"数理统计法"研究诗歌押韵,至今成果虽然不在少数,但多半集中在魏晋以下。下一项工作应是扩大"数理统计"的应用范围,从历时的角度串连各时期的韵类演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押韵 上古音 合韵 数理统计
下载PDF
也谈“無”、“毋” 被引量:7
6
作者 徐丹 《语言科学》 2007年第3期42-49,共8页
文章讨论了"無"、"毋"在公元前4世纪至2世纪左右的文献相通或混用的现象。"無"、"毋"相通只表明它们在历史上曾同时存在过一个时期,反映出古汉语后期"鱼部"和"侯部"某些... 文章讨论了"無"、"毋"在公元前4世纪至2世纪左右的文献相通或混用的现象。"無"、"毋"相通只表明它们在历史上曾同时存在过一个时期,反映出古汉语后期"鱼部"和"侯部"某些字合韵的情况。"無"、"毋"的语法分工是合韵以后的事情。"毋"当从"母",由"母"得声的字在传世文献《诗经》及不同出土文献里都反映出两读现象,即又与"侯"部相关,又与"之"部相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文献 否定词 毋/燕混用 鱼/侯合韵
下载PDF
两汉诗人用韵的数理统计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魏鸿钧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43,共28页
文章以"数理统计法"分析两汉时期各韵部的历时演变以及音变条件,检讨"鱼歌"、"侯鱼"、"支歌"、"脂微"、"东阳"、"阳耕"、"真文元"、"质物"... 文章以"数理统计法"分析两汉时期各韵部的历时演变以及音变条件,检讨"鱼歌"、"侯鱼"、"支歌"、"脂微"、"东阳"、"阳耕"、"真文元"、"质物"、"祭(月去)叶"等合韵关系,此外也对上古的"重韵问题"提出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理统计 上古韵 合韵 重韵 两汉诗
原文传递
三国、西晋诗人用韵的数理统计分析
8
作者 魏鸿钧 《语言研究集刊》 CSSCI 2018年第3期284-316,380,共34页
文章以'数理统计法'讨论三国、西晋时期各韵部的历时演变及分合条件。除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审视'之咍''脂皆''蒸登''侵覃''职德''质没''月曷'等分部问题;也对'幽... 文章以'数理统计法'讨论三国、西晋时期各韵部的历时演变及分合条件。除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审视'之咍''脂皆''蒸登''侵覃''职德''质没''月曷'等分部问题;也对'幽侯鱼歌'四部的链动关系;'阳部庚'的归属;'真文元'混押;'药铎'合并;'祭泰部'的语音内涵,等韵类交涉情况提出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理统计 上古韵 合韵 音韵层次
原文传递
《切韵》前后南北方汉语的蟹摄三四等韵——以闽语为视角进行观察和讨论 被引量:1
9
作者 宋兆祥 《语言学论丛》 2019年第2期212-245,共34页
从闽语材料的历史层次结合文献资料来观察,《切韵》之前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方青徐和南方江东汉语齐韵、祭韵和废韵各自有别;《切韵》之后的唐代长安话和宋元北方中原汉语齐祭废三韵不分,且含有[e/i]等高位元音。《切韵》蟹摄三四等分立... 从闽语材料的历史层次结合文献资料来观察,《切韵》之前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方青徐和南方江东汉语齐韵、祭韵和废韵各自有别;《切韵》之后的唐代长安话和宋元北方中原汉语齐祭废三韵不分,且含有[e/i]等高位元音。《切韵》蟹摄三四等分立的实际语音根据是青徐和江东方言,齐祭废都不带[j]类介音,三韵有别表现为主元音不同。江东吴语祭废两韵非常保守,齐韵含有舌位较低的元音;青徐汉语齐韵元音较高,废韵元音最低,祭韵折中处于二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语层次 祭废齐三韵 分合关系 层次分析与历史比较
原文传递
也谈闽方言的麻佳同韵现象
10
作者 蔡本畑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1-359,384,共10页
"麻佳同韵"有两种表现:第一种是麻韵读同佳韵,第二种是佳韵读同麻韵,在今闽方言中都属于第二种情况,其中文读层与白读层的麻佳同韵现象不尽相同。在今闽方言中,麻佳同韵现象在各地文读层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且例字高度一致... "麻佳同韵"有两种表现:第一种是麻韵读同佳韵,第二种是佳韵读同麻韵,在今闽方言中都属于第二种情况,其中文读层与白读层的麻佳同韵现象不尽相同。在今闽方言中,麻佳同韵现象在各地文读层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且例字高度一致;而在白读层中,麻佳同韵现象在闽南方言中似乎显得较为突出,其他闽方言或是因为缺乏完整的白读层而无从考据,或是没有体现出麻佳同韵现象。本文认为,闽方言中的"麻佳同韵"无论在文读层还是白读层中,都只是词汇扩散的零星现象,是音韵规律上的"特字",不构成特定的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佳同韵 闽方言 闽南方言 语音性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