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朱有燉北散曲小令用韵简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刘英波 张俊阁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23-27,共5页
朱有燉是明代前期极具代表性的一位王爷曲家,受当时政治环境与其自身特殊地位的影响,他没能在政治仕途上大有作为,却在杂剧、散曲创作方面取得了成功。通过梳理、分析、归纳他的北散曲小令用韵可知:在其233首北小令中,共用押韵方式7种,... 朱有燉是明代前期极具代表性的一位王爷曲家,受当时政治环境与其自身特殊地位的影响,他没能在政治仕途上大有作为,却在杂剧、散曲创作方面取得了成功。通过梳理、分析、归纳他的北散曲小令用韵可知:在其233首北小令中,共用押韵方式7种,有9类21首超越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的部界,用韵稍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有墩 北散曲小令 押韵方式 用韵宽严
下载PDF
试论魏晋诗赋创作的韵式探索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志伟 丁宏武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2-57,共6页
魏晋时期,汉语语音由上古音向《切韵》音的转折,对诗文创作追求“同声相应”、“异音相从”的声韵效果,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曹植等开风气于先,陆机、潘岳等继之于后,魏晋作家在诗、赋用韵方式上多有探索,不但重视诗、赋用韵表情达意... 魏晋时期,汉语语音由上古音向《切韵》音的转折,对诗文创作追求“同声相应”、“异音相从”的声韵效果,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曹植等开风气于先,陆机、潘岳等继之于后,魏晋作家在诗、赋用韵方式上多有探索,不但重视诗、赋用韵表情达意的文体功能同异,也重视诗、赋用韵与文体结构的关系。这种有益探索,深刻影响了齐永明年间沈约、周颙等人倡“四声八病”之说,提出“声律说”,使律化成为诗、赋创作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诗赋 韵式 功能 结构
下载PDF
王九思北散曲小令用韵简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英波 张俊阁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28-34,共7页
王九思是明代中期一位在诗文、杂剧与散曲创作方面成绩卓著的文学家,他为明代散曲北曲的复苏与中兴做出的贡献可圈可点。分析归纳他的北散曲小令用韵情况可知:在其232首北小令作品中,押韵方式共8种,有17类75首超越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 王九思是明代中期一位在诗文、杂剧与散曲创作方面成绩卓著的文学家,他为明代散曲北曲的复苏与中兴做出的贡献可圈可点。分析归纳他的北散曲小令用韵情况可知:在其232首北小令作品中,押韵方式共8种,有17类75首超越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的部界,用韵过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九思 北散曲小令 押韵方式 用韵宽严
下载PDF
康海北散曲小令用韵简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刘英波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60-64,共5页
康海是明代中期一位在诗文、杂剧与散曲创作方面成就卓著的文学家,他为明代散曲北曲的复苏与中兴具有开创之功。通过分析归纳其北小令用韵情况可知:在204首北小令作品中(不含带过曲),押韵方式共8种,有8类42首超越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 康海是明代中期一位在诗文、杂剧与散曲创作方面成就卓著的文学家,他为明代散曲北曲的复苏与中兴具有开创之功。通过分析归纳其北小令用韵情况可知:在204首北小令作品中(不含带过曲),押韵方式共8种,有8类42首超越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的部界,用韵过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海 北散曲小令 押韵方式 用韵宽严
下载PDF
汤式散曲小令用韵简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刘英波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55-59,共5页
汤式是元末明初一位具有代表性和过渡性的散曲家。研究其散曲小令的用韵,将有利于大家了解这一时期散曲北小令用韵的一些特点。通过统计、分析、归纳得知:在其161首小令中,押韵方式共6种,有5类7首超越《中原音韵》的部界,用韵稍宽。与... 汤式是元末明初一位具有代表性和过渡性的散曲家。研究其散曲小令的用韵,将有利于大家了解这一时期散曲北小令用韵的一些特点。通过统计、分析、归纳得知:在其161首小令中,押韵方式共6种,有5类7首超越《中原音韵》的部界,用韵稍宽。与明代前期、中期、中后期代表性散曲家的北散曲小令用韵情况比较,发现汤式在小令用韵方面还是较为严格地遵守《中原音韵》的韵部押韵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式 散曲小令 押韵方式 用韵宽严
下载PDF
常伦北散曲小令用韵试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英波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63-68,共6页
常伦是明代中期一位极富才华和个性的文人。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为我们留下了散曲小令169首,套曲9套。归纳分析其北散曲小令用韵可知:在其111首北小令作品中,押韵方式共用8种,有13类21首超越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的部界,另有隔句用同韵... 常伦是明代中期一位极富才华和个性的文人。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为我们留下了散曲小令169首,套曲9套。归纳分析其北散曲小令用韵可知:在其111首北小令作品中,押韵方式共用8种,有13类21首超越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的部界,另有隔句用同韵者2首,用韵较宽。与同时代散曲家比,常伦北散曲小令用韵的特点有其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伦 北散曲小令 押韵方式 用韵宽严
下载PDF
许嵩歌词的押韵方式和押韵特点 被引量:1
7
作者 余伟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9期97-101,共5页
押韵属于语音修辞的范畴。按照发音口形,可以把许嵩歌词的韵脚分为开口呼韵脚、齐齿呼韵脚、合口呼韵脚和撮口呼韵脚;许嵩歌词的韵脚以开口呼韵脚为主。其歌词的押韵方式主要有偶韵、奇韵、排韵、随韵、交韵和抱韵等六种。许嵩歌词的押... 押韵属于语音修辞的范畴。按照发音口形,可以把许嵩歌词的韵脚分为开口呼韵脚、齐齿呼韵脚、合口呼韵脚和撮口呼韵脚;许嵩歌词的韵脚以开口呼韵脚为主。其歌词的押韵方式主要有偶韵、奇韵、排韵、随韵、交韵和抱韵等六种。许嵩歌词的押韵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三点:同首歌词韵脚数量的多样性;换韵韵脚之间的联系;韵脚与曲目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嵩歌词 韵脚 押韵方式 押韵特点
下载PDF
明初诗学与李东阳的“格调”论 被引量:3
8
作者 孙春青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0-13,共4页
明初诗坛对诗歌形式的探讨,形成研究诗体、诗法、诗格的文艺思潮,技术性的阐释在这段时期达到了一个顶峰。在这样的氛围中,李东阳的诗学理论难以脱离时代风气的影响,其“格调”论看似是对侈言“诗法”的反拨,其实是对诗歌创作中声调使... 明初诗坛对诗歌形式的探讨,形成研究诗体、诗法、诗格的文艺思潮,技术性的阐释在这段时期达到了一个顶峰。在这样的氛围中,李东阳的诗学理论难以脱离时代风气的影响,其“格调”论看似是对侈言“诗法”的反拨,其实是对诗歌创作中声调使用的技术性阐释,是改头换面的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初诗学 诗法 格调 李东阳
下载PDF
江有诰《诗经韵读》和王念孙《古韵谱》用韵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曹强 《安康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41-47,共7页
江有诰《诗经韵读》与王念孙《古韵谱》的用韵差异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对句末韵字的入韵方式理解不同;对某些句中字是否入韵理解不同;对句末韵字和句中字是否同时押韵理解不同;对某些句子或篇章是否有韵理解不同;对某些篇章韵例理解相同... 江有诰《诗经韵读》与王念孙《古韵谱》的用韵差异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对句末韵字的入韵方式理解不同;对某些句中字是否入韵理解不同;对句末韵字和句中字是否同时押韵理解不同;对某些句子或篇章是否有韵理解不同;对某些篇章韵例理解相同,但对入韵字理解不同。通过比较发现,总体而论,江氏和王氏在研究《诗经》用韵上各有得失,江氏之得远远多于王氏。相较而言,江氏对韵和非韵的辨别,比王氏高明;江氏比王氏更注重同篇各章在韵式上的整齐性;江氏在分析句中字是否入韵时,较王氏谨慎;江氏对某些句子或篇章是否入韵的处理,较王氏有道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有诰 王念孙 《诗经韵读》 《古韵谱》 《诗经》韵例
下载PDF
潮汕歌谣押韵情况考察
10
作者 郑伟娜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33-39,共7页
林朝虹、林伦伦《全本潮汕方言歌谣评注》中1003首潮汕歌谣具有潮汕歌谣典型的押韵特色。从押韵方式上看,潮汕歌谣种类丰富。其中,一韵到底的主要有偶韵和排韵两种形式;换韵的主要有随韵、四句偶韵、交韵、抱韵等形式。从押韵特点上看,... 林朝虹、林伦伦《全本潮汕方言歌谣评注》中1003首潮汕歌谣具有潮汕歌谣典型的押韵特色。从押韵方式上看,潮汕歌谣种类丰富。其中,一韵到底的主要有偶韵和排韵两种形式;换韵的主要有随韵、四句偶韵、交韵、抱韵等形式。从押韵特点上看,潮汕歌谣押韵时讲究韵头、韵腹和韵尾的一致性,这是有别于普通话押韵的一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汕歌谣 押韵方式 押韵特点
下载PDF
主述位及其推进模式在英汉翻译中对于译者的作用
11
作者 宋力源 《湖南农机》 2014年第9期158-160,共3页
在主述位及其推进模式的基础上,从解构原文、建构译文、对译文进行校对和评价三个方面说明了该理论在英汉翻译中对于译者的作用。
关键词 主述位 推进模式 英汉翻译 译者
下载PDF
宋名筑室内乐《弦韵两首》中“微分音移位五声性调式体系”的运用兼及技法分析
12
作者 陈国威 何莲子 《音乐探索》 2014年第3期54-66,共13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音乐逐渐走向成熟。作曲家们在吸收前人创作经验的基础上,不拘一格,不断创新,在追求表达富于个性鲜明特征,彰显本土音乐文化,体现多元音乐文化体征的同时,实现作曲家自身音乐语言与风格的突破。四川音乐学院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音乐逐渐走向成熟。作曲家们在吸收前人创作经验的基础上,不拘一格,不断创新,在追求表达富于个性鲜明特征,彰显本土音乐文化,体现多元音乐文化体征的同时,实现作曲家自身音乐语言与风格的突破。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宋名筑教授创作的室内乐《弦韵两首》(为古筝、钢琴和弦乐四重奏而作)运用设定的"微分音移位五声性调式体系"作曲法,正是其为实现自身个性化音乐语言和风格突破所作的成功尝试。而这一体系的设定,对中国现代音乐创作是具有一定指导启发意义的。文章从微分音移位五声性音材料的理论构建、和声音响、多重演奏法与音色搭配、现代复调技法、数控节奏等角度,解析"微分音移位五声性调式体系"在《弦韵两首》中的运用规律与创作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分析 微分音移位五声性调式体系 《弦韵两首》 微分音
下载PDF
中西音乐结合的典范——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被引量:4
13
作者 付放晴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35-38,共4页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之所以经久不衰,魅力独具,主要缘于作者将西洋奏鸣曲式的三个部分与我国民间流传的梁祝追求自由恋爱的故事中的三个情节完美结合;在表现形式上,通过调式、节奏、织体等方面的高度融合,创作出了这一中西结合的典范...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之所以经久不衰,魅力独具,主要缘于作者将西洋奏鸣曲式的三个部分与我国民间流传的梁祝追求自由恋爱的故事中的三个情节完美结合;在表现形式上,通过调式、节奏、织体等方面的高度融合,创作出了这一中西结合的典范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中西结合 西洋奏呜曲式 调式 节奏 织体
下载PDF
钟嗣成散曲用韵考
14
作者 赵凤 《河池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50-53,共4页
钟嗣成是元代后期一位重要作家,他所作《录鬼簿》是有关元代散曲家的重要历史资料,引起了前辈时贤的广泛关注。此外他还创作了丰富的散曲作品,通过梳理、归纳和分析他的散曲作品用韵可知:其散曲押韵方式共5种,有两韵部通押现象,但都是... 钟嗣成是元代后期一位重要作家,他所作《录鬼簿》是有关元代散曲家的重要历史资料,引起了前辈时贤的广泛关注。此外他还创作了丰富的散曲作品,通过梳理、归纳和分析他的散曲作品用韵可知:其散曲押韵方式共5种,有两韵部通押现象,但都是在韵部允许的通韵范围内,基本上符合《中原音韵》所用韵部,用韵比较整齐、精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嗣成 押韵方式 用韵分析
下载PDF
薛之谦歌词的押韵方式和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席珍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54-58,共5页
歌词作为现代诗歌的一种,押韵比较广泛。薛之谦的歌词大多押韵脚,韵脚数量较多,按照其发音口形,将其韵脚分为开口呼韵脚、齐齿呼韵脚、合口呼韵脚、撮口呼韵脚四个方面。押韵方式主要有偶韵、奇韵、排韵、随韵、交韵和抱韵六类,押韵的... 歌词作为现代诗歌的一种,押韵比较广泛。薛之谦的歌词大多押韵脚,韵脚数量较多,按照其发音口形,将其韵脚分为开口呼韵脚、齐齿呼韵脚、合口呼韵脚、撮口呼韵脚四个方面。押韵方式主要有偶韵、奇韵、排韵、随韵、交韵和抱韵六类,押韵的特点有韵脚数量的多样性,韵脚与歌曲名称之间联系的紧密性,同首歌词不同韵脚之间的关联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之谦歌词 押韵方式 押韵特点
下载PDF
“慕华事大”思想对朝鲜朝韵书编撰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皮华林 秦显韩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69-73,共5页
分析了朝鲜半岛引进、改编中国韵书的历程,并探究了朝鲜韵书的特征,认为朝鲜韵书与中国韵书相比,具有收字上趋同,体例上近似和多种音系并存的特点,总体上表现出与后者"若即若离"的关系。朝鲜半岛对中国韵书的引进,以及其后改... 分析了朝鲜半岛引进、改编中国韵书的历程,并探究了朝鲜韵书的特征,认为朝鲜韵书与中国韵书相比,具有收字上趋同,体例上近似和多种音系并存的特点,总体上表现出与后者"若即若离"的关系。朝鲜半岛对中国韵书的引进,以及其后改编所形成的特点,与"慕华事大"思想有着很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书引进 韵书编撰 韵书模式 慕华事大
下载PDF
建筑的韵律与音乐
17
作者 李淦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1年第2期29-32,共4页
艺术美具有一切美的属性和共同的本质.本文着重论述建筑与音乐是视觉和听觉艺术,两者在韵律美学方面是脉脉相通的,它们用韵律的美学手法去塑造不同的艺术形象,造福于人类,这是一切艺术创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关键词 建筑 韵律 旋律 音乐
下载PDF
辨析中国民歌地域风格的几要素
18
作者 薛九英 《榆林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47-50,共4页
辨识民歌的地域风格是一个复杂的课题,阐述民歌的五要素,需要相互协作、彼此参照方能得出较为可靠的结论,而这些技术方法又是建立在庞大的音乐形态、民俗地理、历史学养基础之上,所以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听、读、研、比较,而一旦进入这个... 辨识民歌的地域风格是一个复杂的课题,阐述民歌的五要素,需要相互协作、彼此参照方能得出较为可靠的结论,而这些技术方法又是建立在庞大的音乐形态、民俗地理、历史学养基础之上,所以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听、读、研、比较,而一旦进入这个领域你将会被中国民歌的魅力所折服、陶醉,于是学习各地民歌也会变成一种享受。研究民歌的地域性和多样性对继承和发扬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具有积极意义的,可让更多人提高民歌辨析能力,引发更精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歌 地域风格 方音声韵 旋法特征 调式音阶
下载PDF
《琵琶记》对明清戏曲音律理论的影响
19
作者 朱芝芬 《河西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70-74,共5页
《琵琶记》是南戏经典剧作,历代对它的评价颇高,被冠之以"曲祖"之称。在用韵、格律、宫调等音律方面,明清文人学士对《琵琶记》褒贬不一,曲家之间的这种争议影响并推动了明清戏曲理论的发展,《琵琶记》对戏曲音律理论的最终... 《琵琶记》是南戏经典剧作,历代对它的评价颇高,被冠之以"曲祖"之称。在用韵、格律、宫调等音律方面,明清文人学士对《琵琶记》褒贬不一,曲家之间的这种争议影响并推动了明清戏曲理论的发展,《琵琶记》对戏曲音律理论的最终形成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记》 用韵 格律 宫调 借鉴意义
下载PDF
中国文学外译:反思与对策 被引量:1
20
作者 覃军 《外语教育》 2019年第1期181-192,共12页
中国文学外译自提出至今已在我国译界产生了较强的影响,多部文学翻译作品相继付梓出版。然而,据本文调查得知,中国文学译作在国外的影响力却不尽人意,有的作品甚至无人问津。本文探讨了中国文学外译"内热外冷"的原因,对中国... 中国文学外译自提出至今已在我国译界产生了较强的影响,多部文学翻译作品相继付梓出版。然而,据本文调查得知,中国文学译作在国外的影响力却不尽人意,有的作品甚至无人问津。本文探讨了中国文学外译"内热外冷"的原因,对中国文学外译的译者选择、受众选择、作品选择、翻译原则与策略的选择进行了反思,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外译 译者选择 受众选择 作品选择 策略选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