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武术四时观的文化形成与现代阐释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守培 米晓宇 +1 位作者 孙富强 向春玉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9,共9页
为加快提炼中华优秀武术文化精髓,融通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现代时间生物学,对传统武术四时观展开深入剖析。研究认为传统武术四时观在战国时期已初步形成,其不断发展受习武者对四时的生活感知和文化承袭、对康养之法与技击之道的孜孜追... 为加快提炼中华优秀武术文化精髓,融通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现代时间生物学,对传统武术四时观展开深入剖析。研究认为传统武术四时观在战国时期已初步形成,其不断发展受习武者对四时的生活感知和文化承袭、对康养之法与技击之道的孜孜追求、对天地之理乃至生命本源的终极追问所影响,展现出人性与天道贯通的哲学本质,以及顺天应时的生命和谐观、以时统空的生命时空观、无往不复的生命变易观、契之以节的生命节律观等内涵。时间生物学可从现代科学的角度,较好论证传统武术四时观的合理性,提出精准化、层次化、标准化的发展要求。新时代弘扬传统武术四时观,可从知识重建的维度发掘深层文化内涵,助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从伦理教育的角度彰显其内在精神追求,塑造习武者新的生命秩序;从置身世界的方式体验其安身安心之道,助力现代人找回内心安宁;从天人和谐的视野激活其文化认同价值,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生命关怀的立场承续其生命文化观念,促进现代人提高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武术 四时观 时间生物学 和谐观 时空观 变易观 节律观
下载PDF
论东西小说的叙事策略 被引量:4
2
作者 温存超 《河池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46-48,共3页
东西小说不断表现出对常规叙事的不屑与排斥,其叙事策略主要表现为:对于叙事方式的选择注意与小说内容的呼应,力求二者的有机结合;讲究叙事观点的选择与运用;对事件叙述重心的选择和在叙述节奏上极有分寸感的把握;人物命运的本质反... 东西小说不断表现出对常规叙事的不屑与排斥,其叙事策略主要表现为:对于叙事方式的选择注意与小说内容的呼应,力求二者的有机结合;讲究叙事观点的选择与运用;对事件叙述重心的选择和在叙述节奏上极有分寸感的把握;人物命运的本质反映、荒诞情节的虚构与生活细节的准确把握三者之间的成功嫁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策略 方式 观点 重心 节奏 嫁接
下载PDF
教学录像片镜头剪辑技巧的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强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3期66-67,38,共3页
阐述了教学录像片镜头剪辑在后期制作中的要求和技巧,根据电视教材的节奏与感染力,考虑镜头转换和效果积累等因素,静接静的剪辑,动接动的剪辑,介绍了剪辑各种不同需求电教片的技巧。
关键词 镜头 剪辑 景别 节奏
下载PDF
鲁迅小说教学的"叙述学"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段双全 《安康师专学报》 2004年第4期107-111,共5页
鲁迅作为一个勇于借鉴外国小说技法的文学大师,他的小说现代气息浓郁。所以引入西方"叙述学"理论来解读鲁迅小说是适当的。根据中学实际,引入四个概念:叙述者、视角、节奏、理想读者,目的是加深中学生对鲁迅小说的理解,使中... 鲁迅作为一个勇于借鉴外国小说技法的文学大师,他的小说现代气息浓郁。所以引入西方"叙述学"理论来解读鲁迅小说是适当的。根据中学实际,引入四个概念:叙述者、视角、节奏、理想读者,目的是加深中学生对鲁迅小说的理解,使中学生能更深入的探究鲁迅小说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 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鲁迅 小说 “叙述学” 叙述者 作者
下载PDF
审美、意识形态与审美意识形态——文艺本质问题的人本生态观审视 被引量:1
5
作者 艾莲 曾永成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4期36-42,共7页
在关于文艺本质的论争中,"审美意识形态"说和"可以有意识形态性的审美的社会意识形式"说的对诘很有代表性。前者对"审美性"和"意识形态性"及两者关系的论述尚欠完备。后者则质疑前者以审美消... 在关于文艺本质的论争中,"审美意识形态"说和"可以有意识形态性的审美的社会意识形式"说的对诘很有代表性。前者对"审美性"和"意识形态性"及两者关系的论述尚欠完备。后者则质疑前者以审美消解意识形态,但其本身游移松动的表述也难免有淡化文艺的意识形态性之嫌。提出"审美性是文学的根本属性",但什么是审美性和怎样认识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仍需深究。应该注意理解马克思意识形态的功能内涵和产生原因的论述,并且进而从人本生态观认识意识形态和审美各自的生态本性及其本源性的相互关系。意识形态的核心是价值观念,文艺不仅因对政治、道德、宗教和哲学等思想意识的反映和表达而获得意识形态性,更为重要的是,文艺审美作为人类重要的生态调节方式,其涵盖并超越真善的审美价值乃是文艺的意识形态性的内在根据。审美的生命和生态的价值比政治性和阶级性等传统观念更为本真和永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生态观 对象性 节律感应 形式 生态本性
下载PDF
略论叙事学及叙事文阅读教学选点设计
6
作者 段双全 付煜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年第1期74-78,108,共6页
二十世纪末、本世纪初的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使许多古今中外叙事文经典作品进入语文教材,因此需要用叙事文的专门理论“叙事学”来指导叙事文阅读教学。叙事学是一种形式主义的理论,应用于叙事文阅读教学选点设计,不仅拓宽了选点途径... 二十世纪末、本世纪初的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使许多古今中外叙事文经典作品进入语文教材,因此需要用叙事文的专门理论“叙事学”来指导叙事文阅读教学。叙事学是一种形式主义的理论,应用于叙事文阅读教学选点设计,不仅拓宽了选点途径,更凸现了叙事文的形式美,而有利于写作技巧的学习。“视角”、“时序”、“节奏”三种理论指导下的叙事文阅读教学选点设计范例就是很好的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学 叙事文 视角 时序 节奏 教学设计
下载PDF
临桂之外 卓然一家——文廷式词论抉微 被引量:2
7
作者 陆有富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2期36-38,共3页
文廷式在晚清词坛异军特起,独树一帜。其词作追步苏辛的风格为历来词论家所认同。近来一些论词者将文廷式划归为临桂词派,然而根据文氏具体的的词学宗尚、创作风格来看,文氏论词力斥柔靡,济以豪宕并反对时人斤斤计较于音律;在创作上,他... 文廷式在晚清词坛异军特起,独树一帜。其词作追步苏辛的风格为历来词论家所认同。近来一些论词者将文廷式划归为临桂词派,然而根据文氏具体的的词学宗尚、创作风格来看,文氏论词力斥柔靡,济以豪宕并反对时人斤斤计较于音律;在创作上,他主张步武苏辛,多元并融,其词学宗尚与以"清季四大家"为中坚的临桂词派迥然相异,自成一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廷式 词学 临桂词派 审音守律
下载PDF
朱光潜诗学理论中的语言言意观
8
作者 路华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34-38,共5页
分析研究了我国现代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家朱光潜先生的诗学理论,探索了其诗学理论中语言学观点的体现,认为朱光潜先生无论是对诗所下的定义,还是对诗的节奏音律的探讨、对当时新诗误区的批判,都和他强调情感思想与语言辩证统一的语言言意... 分析研究了我国现代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家朱光潜先生的诗学理论,探索了其诗学理论中语言学观点的体现,认为朱光潜先生无论是对诗所下的定义,还是对诗的节奏音律的探讨、对当时新诗误区的批判,都和他强调情感思想与语言辩证统一的语言言意观保持一致,而他对诗的难易的讨论则是与其语言言意观中论述语言文字关系的观点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诗学理论 语言言意观 诗的定义 诗学音律观
下载PDF
论儒家视域下唐代意象本体时空观的建构
9
作者 初娇娇 《理论界》 2024年第8期71-78,共8页
从文化溯源上说,儒家思想文化对唐代意象时空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以“物”本体视域打开时空思维之链,通过主体生命的安放来对审美意象时空世界进行真实感知与情境传达,展现了唐人的生命情怀和宇宙观念。在此影响下的意象时间关注的是... 从文化溯源上说,儒家思想文化对唐代意象时空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以“物”本体视域打开时空思维之链,通过主体生命的安放来对审美意象时空世界进行真实感知与情境传达,展现了唐人的生命情怀和宇宙观念。在此影响下的意象时间关注的是时间的生命历程以及生命发展的内在动因,蕴含一定人文时间色彩。在审美意象体系的时间场域中,意象主体与客体都处于互动消长的格局之中,意象时间的本质在于变易,即在绵延之流的时间体验中把握意象存在的根基。而“绵延”的时间之流本质则是一种“物”本体的彰显,通过物化思维对万事万物的意象时空本质予以真正理解。从意象空间方面看,唐代所开启的学术思潮中儒家文化依旧占据一定影响力,也合乎正统。在整体学术思维、社会形态以及意象空间中,建构了一种天地尊卑关系,社会制度与思想艺术按照一定伦理秩序进行,理想的意象本体空间必然是合乎礼乐文明的秩序空间、变动不居的生生不息空间以及浑然一体的天人合一空间,亦即一种“物”本体空间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意象 本体时空观 以“物”观时 空间秩序 节奏情感
原文传递
论《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的环形结构
10
作者 陈逸华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23年第1期68-77,共10页
在E.M.福斯特的代表作《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音乐、地点、人物三个关键元素构成了三个环形结构。这三个环形结构在其内部以“重复加变化”实现福斯特对简单节奏的追求,同时又以彼此间的交错实现福斯特对复杂节奏的追求。在这三个环形... 在E.M.福斯特的代表作《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音乐、地点、人物三个关键元素构成了三个环形结构。这三个环形结构在其内部以“重复加变化”实现福斯特对简单节奏的追求,同时又以彼此间的交错实现福斯特对复杂节奏的追求。在这三个环形结构的作用下,小说由内而外地呈现出节奏带来的美感,助推情节发展与女主角露西的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环形结构 简单节奏 复杂节奏
原文传递
《诗词通韵》编纂特点及其音律观照
11
作者 杜玄图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24-30,共7页
不同于《沈氏词韵》等格律类专书归纳旧词用韵的编韵方法,朴隐子《诗词通韵》着眼于词体的音律体性,出于“叶于律吕”的考量,以中州音及南北方音结合而成的“通音”作为编韵基础,得词韵平声20部、上去声20部和入声9部。体例上,以“通音... 不同于《沈氏词韵》等格律类专书归纳旧词用韵的编韵方法,朴隐子《诗词通韵》着眼于词体的音律体性,出于“叶于律吕”的考量,以中州音及南北方音结合而成的“通音”作为编韵基础,得词韵平声20部、上去声20部和入声9部。体例上,以“通音”为线索,串联古体诗韵、近体诗韵、词韵和南曲韵,呈现出多体兼赅的特点。其词韵与南曲韵多相通,这与朴隐子“叶于律吕”的词体音律观有关。基于音律视角,朴隐子的词韵探讨并不强调对古词的格律观照,更注重具有“音律”体性的韵法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词通韵》 曲化词韵 音律观照 韵法构建
下载PDF
王鹏运词律词体观探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存红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9期58-61,共4页
清季词坛大家王鹏运对词律颇有心得,能用自己对词律的独特认识来指导自身创作,词律观通达而敢于突破。王鹏运对词体的典型特点把握得比较准确,对词体的价值和功能有深刻的体认,其词体观本色当行。二者可见出一代词学家的风度气派。
关键词 王鹏运 词律观 词体观
下载PDF
测度式“别(是)X”的认知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蕾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39,共8页
"别"的测度义来源于劝止义。测度类"别"的原式为"别是X。",在韵律机制及歧义区分的触发下,"别是"词化为测度标记,"是"经历了由判断动词到情态标记成分的虚化过程;此外,格式中X为VP或... "别"的测度义来源于劝止义。测度类"别"的原式为"别是X。",在韵律机制及歧义区分的触发下,"别是"词化为测度标记,"是"经历了由判断动词到情态标记成分的虚化过程;此外,格式中X为VP或NP,多表消极性信息,呈主观非预期特征。用认知凸显观能解释"别(是)"的语义转化,劝止义和测度义属于同一认知基体,其意义的演变是言者凸显不同语义焦点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度 原式 韵律机制 歧义 认知凸显观 意象图式
原文传递
以海载道论《黄帝内经》“肠胃为海” 被引量:3
14
作者 汪美君 马华根 +1 位作者 唐元瑜 纪立金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807-5811,共5页
以发生学原理为指导,遵循中医"参应天地自然之象探索人之生命"的认知规律,结合中国传统海洋文化及儒道文化"水""空""变""化""和"等核心思想理念,运用取象比类思维方法,以... 以发生学原理为指导,遵循中医"参应天地自然之象探索人之生命"的认知规律,结合中国传统海洋文化及儒道文化"水""空""变""化""和"等核心思想理念,运用取象比类思维方法,以海载道,将"海纳百川""海生万物""海泽万物""海有潮汐""海能自和"等天地自然之海象,类比于人之肠胃脏腑,揭示了《黄帝内经》"肠胃"具有纳物、化物、泽物的生理功能以及时空节律和维稳自和的生理特性。文章旨在补充和完善《黄帝内经》"肠胃为海"论的丰富内涵,进一步提高中医对人生命的认知理念,包括生命的本源、生命的中心、生命的本质、生命的调控以及生命的价值等。籍此针砭时弊,展望未来,倡生命繁荣与中医发展之屯道,贬任情返道之医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胃为海 取象比类 天地海象 纳百川 变化物 灌四旁 时空节律观 维稳自和观 屯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