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核糖核酸酶RNaseⅢ RncS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立霞 孟庆玲 +6 位作者 蔡扩军 王登峰 伍晔晖 王熙凤 郭晶 乔军 才学鹏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81-585,共5页
为了解单增李斯特菌(LM)核糖核酸酶RNaseⅢRncS的生物学活性,本研究通过PCR方法对该菌LM-SB5野毒株中编码RNaseⅢ的rncS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及测序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rncS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 ET-32a(+),转化至大肠杆菌中进行... 为了解单增李斯特菌(LM)核糖核酸酶RNaseⅢRncS的生物学活性,本研究通过PCR方法对该菌LM-SB5野毒株中编码RNaseⅢ的rncS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及测序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rncS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 ET-32a(+),转化至大肠杆菌中进行诱导表达。通过体外酶活实验研究目的蛋白对RNA的降解活性。序列分析结果显示,rncS基因全长690 bp,编码229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含有由9个保守氨基酸(ERLEFLGDA)组成的基序,2个N-酰基化位点、3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2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提示该酶蛋白活性受磷酸化的调控。同源性分析显示,LM-SB5 rncS基因编码的蛋白氨基酸序列与LM标准株CAC99883.1的同源性为99.13%。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表达的RncS蛋白相对分子量约为42.5 ku,与理论值相符;western blot分析表明重组RncS蛋白具有较强的反应原性。体外酶活实验表明,RncS是一种依赖于二价金属离子的核酸酶,且二价金属离子浓度不同其RNaseⅢ的切割活性则不同。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RncS在LM中调控ncRNAs的分子机制奠定前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核糖核酸酶rnase rncS基因 原核表达 生物学活性
下载PDF
RNaseⅢ RncS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毒力的调控作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立霞 孟庆玲 +5 位作者 乔军 蔡扩军 王登峰 郭晶 伍晔晖 才学鹏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共7页
核糖核酸酶RnaseⅢ是一种调控nc RNA水平的重要酶系。为了解核糖核酸酶RnaseⅢRncS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毒力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在构建LM-ΔrncS基因缺失突变株的基础上,通过动物感染试验检测强毒株LM-SB5与缺失株LM-Δrnc S对... 核糖核酸酶RnaseⅢ是一种调控nc RNA水平的重要酶系。为了解核糖核酸酶RnaseⅢRncS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毒力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在构建LM-ΔrncS基因缺失突变株的基础上,通过动物感染试验检测强毒株LM-SB5与缺失株LM-Δrnc S对昆明系小鼠的LD50、存活能力、脏器载菌量及病理组织学产生的影响;利用细胞侵染试验检测强毒株与缺失株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粘附率、侵袭率及其在胞内生存繁殖能力的影响,分析RnaseⅢRncS对LM毒力的影响。结果显示,LM-SB5强毒株和LM-Δrnc S缺失株对昆明系小鼠的LD50分别为105.60 CFU、106.90 CFU;与LM-SB5强毒株相比,LM-Δrnc S的LD50升高了1.30个对数数量级,小鼠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表明毒力显著降低;第3~5 d肝脏、脾脏载菌量显著减少(P<0.05),其中第4 d差异极显著(P<0.01);LM-Δrnc S缺失株对肝脏、脾脏、肾脏的病理损伤降低;LM-Δrnc S缺失株对RAW264.7细胞的粘附率和侵袭率均显著低于LM-SB5强毒株(P<0.01),在2~6 h之间,LM-Δrnc S缺失株在细胞内的细菌量显著低于LM-SB5强毒株(P<0.05),证实LM-Δrnc S在细胞内的生存增殖能力显著降低,提示rnc S基因对LM毒力发挥有一定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RnaseⅢ在LM毒力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核糖核酸酶rnase rncS基因 毒力
下载PDF
单增李斯特菌核糖核酸酶Rnase Ⅲ RncS氨基酸突变对其降解RNA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立霞 孟庆玲 +5 位作者 乔军 蔡扩军 王登峰 伍晔晖 郭晶 才学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0-116,共7页
为研究单增李斯特菌(LM)核糖核酸酶Rnase Ⅲ RncS氨基酸突变对RNA降解活性的影响。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野毒株SB5中rncS基因编码的Rnase Ⅲ的结构域,并选择关键氨基酸利用基因重叠延伸PCR(SOE-PCR)技术对其... 为研究单增李斯特菌(LM)核糖核酸酶Rnase Ⅲ RncS氨基酸突变对RNA降解活性的影响。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野毒株SB5中rncS基因编码的Rnase Ⅲ的结构域,并选择关键氨基酸利用基因重叠延伸PCR(SOE-PCR)技术对其进行了基因突变;然后将rncS突变基因片段D50A、E122A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2a(+),在大肠杆菌中利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应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抗原特异性;通过体外酶活试验研究其对RNA降解活性的影响。结构域分析结果显示,LM-Rnase Ⅲ氨基酸序列含有1个双链RNA结合结构域(DSRM)和1个核酸酶结构域(RIBOc),其中结构域RIBOc含有5个活性位点。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表达的重组突变型Rnase Ⅲ -D50A和Rnase Ⅲ -E122 A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均为42.5 kD,与理论值相符;Western blot分析表明重组突变型Rnase Ⅲ -D50A和Rnase Ⅲ -E122A蛋白可与LM阳性血清发生免疫学反应。体外酶活实验表明,Rnase Ⅲ发挥降解活性依赖于Mn2+或Mg2+,将其第50位天冬氨酸突变后,Rnase Ⅲ RncS的降解活性有所降低(P<0.001);第122位谷氨酸突变后,Rnase Ⅲ RncS降解活性极显著下降(P<0.0001),提示第122位谷氨酸是维持LM Rnase Ⅲ RncS酶活性的关键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核糖核酸酶rnase rncS基因 降解活性
下载PDF
高效表达dsRNA大肠杆菌BL21 RNase Ⅲ-的构建
4
作者 卢从德 王代钢 +1 位作者 杨金宏 禚苏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79-82,共4页
为了寻找一种简洁、高效的dsRNA获得方式,降低RNAi技术的生产应用成本。应用PKD46介导的重组系统,将PKD46转入大肠杆菌BL21菌株体内,在L-阿拉伯糖的诱导下,产生重组蛋白,使宿主菌具有同源重组的能力,应用两端具有RNase Ⅲ基因40 bp同源... 为了寻找一种简洁、高效的dsRNA获得方式,降低RNAi技术的生产应用成本。应用PKD46介导的重组系统,将PKD46转入大肠杆菌BL21菌株体内,在L-阿拉伯糖的诱导下,产生重组蛋白,使宿主菌具有同源重组的能力,应用两端具有RNase Ⅲ基因40 bp同源序列的PCR产物对其染色体上的RNase Ⅲ基因进行了基因敲除,并在具有卡那霉素的LB平板上筛选到重组菌株。获得了一株能够利用IPTG诱导高效合成dsRNA的BL21 RNase Ⅲ-菌株,为进一步降低RNAi技术的生产应用成本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重组 大肠杆菌 双链RNA rnase 基因
下载PDF
大肠杆菌RNaseⅢ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5
作者 解岩 郭俊伟 +1 位作者 赵兴卉 陈薇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8年第4期532-534,共3页
目的:克隆并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RNaseⅢ基因。方法:提取大肠杆菌JM109株的基因组DNA,以之为模板扩增得到RNaseⅢ基因全序列,将该编码序列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2b(+)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重组RNaseⅢ表达。结果与结论... 目的:克隆并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RNaseⅢ基因。方法:提取大肠杆菌JM109株的基因组DNA,以之为模板扩增得到RNaseⅢ基因全序列,将该编码序列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2b(+)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重组RNaseⅢ表达。结果与结论:在大肠杆菌中克隆到了RNaseⅢ的全基因,经测序证明与数据库中报道的序列一致;表达的重组RNaseⅢ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se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下载PDF
蛙病毒核糖核酸酶Ⅲ基因结构及其序列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吕玲 何建国 +3 位作者 何华虹 邓敏 翁少萍 王晓红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2年第3期257-262,共6页
对蛙病毒 (TFV)核糖核酸酶Ⅲ基因序列进行分析。TFV基因组中含有完整的核糖核酸酶Ⅲ基因序列 ,全长为 1113bp ,GC含量为 5 6 .6 3%。其推定蛋白质的分子量为 4 0 .4 7kD ,等电点为7.99。序列结构分析发现在编码区的下游有可形成茎环的... 对蛙病毒 (TFV)核糖核酸酶Ⅲ基因序列进行分析。TFV基因组中含有完整的核糖核酸酶Ⅲ基因序列 ,全长为 1113bp ,GC含量为 5 6 .6 3%。其推定蛋白质的分子量为 4 0 .4 7kD ,等电点为7.99。序列结构分析发现在编码区的下游有可形成茎环的反向重复序列和形成发夹结构的回文序列。与其它物种相比 ,TFV与虹彩病毒的LCDV 1和CIV的核糖核酸酶Ⅲ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 ,与酵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蛙病毒 核糖核酸酶 基因结构 序列分析
下载PDF
核糖核酸酶Ⅲ超家族与RNA干扰
7
作者 尹国华 莫国艳 +2 位作者 赵国柱 朱常香 温孚江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49-54,共6页
核糖核酸酶Ⅲ(RNaseⅢ)是一个在生物体中普遍存在的酶类,它具有把RNA前体加工成有功能的RNA、参与RNA干扰和其它细胞活性的功能。RNaseⅢ超家族包括大肠杆菌的核糖核酸酶Ⅲ(RNaseⅢ)、酵母核糖核酸酶t1(Rnt1)、植物中的核糖核酸酶Dicer... 核糖核酸酶Ⅲ(RNaseⅢ)是一个在生物体中普遍存在的酶类,它具有把RNA前体加工成有功能的RNA、参与RNA干扰和其它细胞活性的功能。RNaseⅢ超家族包括大肠杆菌的核糖核酸酶Ⅲ(RNaseⅢ)、酵母核糖核酸酶t1(Rnt1)、植物中的核糖核酸酶Dicer和哺乳动物中的核糖核酸酶Drosha,它们都具有在特定位点或者特定的序列区域识别和切割双链核糖核酸(dsRNA)的能力。对RNaseⅢ超家族的种类、结构和功能、作用机制及其在RNA干扰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se超家族 RNA干扰 结构和功能
下载PDF
核糖核酸酶A家族典型成员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德森 郭俊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8-506,共9页
人体中核糖核酸酶A(ribonuclease A,RNaseA)家族包含8个典型成员(RNase 1至RNase 8)。已有研究显示,除RNase 8外,该家族其它典型成员影响了胰腺癌、结直肠癌、膀胱癌、乳腺癌和皮肤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特定RNase... 人体中核糖核酸酶A(ribonuclease A,RNaseA)家族包含8个典型成员(RNase 1至RNase 8)。已有研究显示,除RNase 8外,该家族其它典型成员影响了胰腺癌、结直肠癌、膀胱癌、乳腺癌和皮肤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特定RNase表达量及糖基化修饰会发生显著改变,是肿瘤诊断的潜在标志物;它们能以多种机制参与肿瘤发生、生长和转移等过程,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靶点;而部分成员则具有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发展的功能,存在临床开发成肿瘤治疗药物的可能。具体而言,RNase 1通过核糖核酸酶活性依赖的细胞毒性和细胞外RNA降解功能,发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降低局部炎症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RNase 1还能结合并激活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癌受体相互作用蛋白A4 (erythropoietin-producing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A4, EphA4)信号通路,促进乳腺癌的发生。RNase 2和RNase 3是嗜酸性粒细胞颗粒蛋白质的重要成分,依赖于阳离子性及核糖核酸酶活性在抗肿瘤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RNase 4和RNase 5则通过诱导血管生成、加快肿瘤细胞增殖和抑制肿瘤细胞凋亡等方式,促进肿瘤发生发展。其中RNase 5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包括促进47 S前体rRNA转录和激活促肿瘤生长的信号通路,以及产生tRNA衍生的应激诱导的RNA(tRNA-derived stress-induced RNA,tiRNA)等。虽然RNase 6和RNase 7与肿瘤的发生存在相关性,但其具体作用及机制的研究仍较少。本文总结了RNase A家族典型成员与肿瘤的相关性和作用机制,并对其临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肿瘤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核酸酶A家族 嗜酸性粒细胞源性神经毒素 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tRNA衍生的应激诱导的RNA 血管生成素 肿瘤
下载PDF
核糖核酸酶A超家族:不仅仅是一组降解RNA的酶
9
作者 刘亚欣 许正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8-485,共8页
核糖核酸酶A超家族(ribonuclease A superfamily;RNase A superfamily),也称脊椎动物分泌型核糖核酸酶超家族(vertebrate secreted ribonucleases superfamily),是二十世纪蛋白质结构、酶学和分子进化领域研究最多最广泛的核糖核酸酶家... 核糖核酸酶A超家族(ribonuclease A superfamily;RNase A superfamily),也称脊椎动物分泌型核糖核酸酶超家族(vertebrate secreted ribonucleases superfamily),是二十世纪蛋白质结构、酶学和分子进化领域研究最多最广泛的核糖核酸酶家族。自上世纪初期从牛胰腺中分离鉴定第一个成员以来,已从哺乳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和鱼等几百种动物中鉴定了几千个成员。早期对该家族成员的研究不仅促进了蛋白质化学技术的发展,而且为现代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目前已知人的核糖核酸酶A超家族成员包括8个典型成员(RNase 1~RNase 8)和5个非典型成员(RNase 9~RNase 13)。功能方面,曾一度以为该家族成员只具有降解核糖核酸的能力。随着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RNase 5)、嗜酸性粒细胞衍生神经毒素(eosinophils-derived neurotoxin, EDN;RNase 2)、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s cationic protein, ECP;RNase 3)的发现,人们意识到该家族成员除了消化核糖核酸外,还有依赖酶活性和不依赖酶活性的其他功能,包括宿主防御、免疫调节、血管生成和肿瘤抑制等,但仍了解不够全面。本文回顾了核糖核酸酶A超家族的研究历程,探讨了未来研究方向,特别呼吁要系统研究其除降解核糖核酸外的其他生理病理功能,希望能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核酸酶A超家族 分子进化 宿主防御 胰核糖核酸酶
下载PDF
复合核苷氧钒配合物(VRC)的合成及对RNA酶的抑制效应 被引量:2
10
作者 薛德平 颜世庆 +5 位作者 王琰 林文玉 白桃 王申五 张礼和 王夔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31,共6页
运用改进的有机溶剂助溶法合成了复合核苷氧钒配合物(VRC)──一种强的核糖核酸酶(RNAase)抑制剂,并经紫外差谱、红外光谱、顺磁共振光谱研究了核昔与氧钒离子在不同pH值和不同金属/核苷比中的结合及结合方式。实验结... 运用改进的有机溶剂助溶法合成了复合核苷氧钒配合物(VRC)──一种强的核糖核酸酶(RNAase)抑制剂,并经紫外差谱、红外光谱、顺磁共振光谱研究了核昔与氧钒离子在不同pH值和不同金属/核苷比中的结合及结合方式。实验结果表明,用本法制备的VRC在保护核糖核酸免受核糖核酸酶的降解方面与国外同类产品具有同样的效能,与蛋白类的核糖核酸酶抑制剂RNAasin相比,可在较高的温度下发挥核糖核酸酶抑制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酶 抑制效应 复合核苷氧钒配合物 合成 抑制剂 核糖核酸酶 RNA 水解
下载PDF
HCMV UL97 mRNA序列特异性M1GS的构建及其体外切割活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文军 李弘剑 +4 位作者 李月琴 何华坤 唐冬生 张欣 周天鸿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05-1212,共8页
HCMVUL97基因编码一种蛋白激酶,该酶参与调控病毒DNA的复制和衣壳的形成,且序列异常保守,可作为抗HCMV治疗的重要靶位。基于HCMVUL97mRNAT3位点附近的序列,设计一段与该位点互补的引导序列(GuideSequence,GS),并将其与大肠杆菌核酶P催... HCMVUL97基因编码一种蛋白激酶,该酶参与调控病毒DNA的复制和衣壳的形成,且序列异常保守,可作为抗HCMV治疗的重要靶位。基于HCMVUL97mRNAT3位点附近的序列,设计一段与该位点互补的引导序列(GuideSequence,GS),并将其与大肠杆菌核酶P催化亚基(M1RNA)的3′末端共价连接,构建了一种序列特异性的M1GS(M1-T3)。体外实验证实,所构建的M1-T3可与UL97mRNA的T3位点特异性结合并产生有效的切割作用。进一步研究M1-T3的结构与其对底物片段靶向切割活性的关系,结果发现在M1RNA与GS之间增加一段88核苷酸桥连序列的M1-T3(即M1-T3*),其靶向切割活性大大增强。此外,去除M1-T33′末端的CCA序列,其靶向切割活性将基本丧失。上述结果表明,这段桥连序列和3′末端的CCA序列是M1-T3重要的结构元件。这不仅有助于阐明M1GS与其底物的相互作用机制,同时也为进一步评价M1-T3在体内对UL97基因表达及病毒复制的抑制活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酶P(rnase P) M1GS 人巨细胞病毒 UL97
下载PDF
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核糖核酸酶III基因结构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翁少萍 邓敏 +3 位作者 何建国 吕玲 何华虹 龙綮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47-551,共5页
测定了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 (ISKNV)核糖核酸酶III(RNaseIII)基因的核苷酸全序列。该基因完整读码框为 771bp ,GC含量为 5 2 .5 3% ,编码一个长为 2 5 6个氨基酸、分子量为 2 8.9kD的推定蛋白。其上下游序列各有一个TATAbox ,终止子下... 测定了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 (ISKNV)核糖核酸酶III(RNaseIII)基因的核苷酸全序列。该基因完整读码框为 771bp ,GC含量为 5 2 .5 3% ,编码一个长为 2 5 6个氨基酸、分子量为 2 8.9kD的推定蛋白。其上下游序列各有一个TATAbox ,终止子下游有一段回文序列。与其它物种相比 ,ISKNV与虹彩病毒 (包括LCDV - 1和CIV)的核糖核酸酶III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 ,与酵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彩病毒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 核糖核酸酶基因 鳜鱼
下载PDF
核糖核酸酶含量测定作为乳腺肿瘤标志物的探索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勇 蔡方 陈松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582-584,共3页
以204例正常人,91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为对照组,测定和分析了45例恶性乳腺肿瘤患者和32例乳腺癌癌前病变(22例乳腺囊性增生,10例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患者血清、尿液核糖核酸酶(RNase)含量及其部分乳腺癌患者术前后RNase含量的变化.... 以204例正常人,91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为对照组,测定和分析了45例恶性乳腺肿瘤患者和32例乳腺癌癌前病变(22例乳腺囊性增生,10例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患者血清、尿液核糖核酸酶(RNase)含量及其部分乳腺癌患者术前后RNase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恶性肿瘤组RNas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癌前病变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乳腺癌术后RNase含量较术前明显降低.提示RNase是乳腺肿瘤的良好标志物,测定RNase水平对乳腺癌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以及确定乳腺癌高发人群确有一定意义,同时可作为估计疗效的一项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核酸酶 乳腺癌 乳腺肿瘤 癌前病变 标志物
下载PDF
伴刀豆球蛋白亲和色谱柱的制备及其在糖蛋白核糖核酸酶B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刚 白泉 耿信笃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25-431,共7页
通过对硅胶基质进行化学改性键合伴刀豆球蛋白(C on A),制备了对糖蛋白具有特异亲和作用的亲和色谱固定相;该固定相非特异性吸附弱,对于糖蛋白和糖肽的分离效果良好。对亲和色谱的分离条件进行了优化,以标准糖蛋白核糖核酸酶B(RN ase B... 通过对硅胶基质进行化学改性键合伴刀豆球蛋白(C on A),制备了对糖蛋白具有特异亲和作用的亲和色谱固定相;该固定相非特异性吸附弱,对于糖蛋白和糖肽的分离效果良好。对亲和色谱的分离条件进行了优化,以标准糖蛋白核糖核酸酶B(RN ase B)为模型,对其进行了纯化;用糖苷酶切除糖链,并对切除糖链前后的RN ase B用胰蛋白酶酶解;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 I-TO F M S)对亲和色谱分离得到的糖蛋白、糖链及糖肽进行了分析,确定了RN ase B的一级结构、糖含量、糖基化位点及糖连接方式。该方法快速准确,适于糖蛋白和糖肽的分离表征。将其应用于血清中糖蛋白及酶解后血清中糖肽的分离富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刀豆球蛋白 亲和色谱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糖蛋白 核糖核酸酶B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Dicer 和 Drosha 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艳青 周燕飞 +2 位作者 龙玲 徐扬 林蓓蓓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3期514-518,共5页
【目的】探讨Dicer和Drosha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利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icer和Drosha的表达;体外培养正常子宫内膜细胞,采用siRNA干扰Dicer和Drosha ,M ... 【目的】探讨Dicer和Drosha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利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icer和Drosha的表达;体外培养正常子宫内膜细胞,采用siRNA干扰Dicer和Drosha ,M T T检测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检测凋亡抑制蛋白Bcl‐2和促凋亡蛋白Bad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icer和Drosha的表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siRNA干扰Dicer和Drosha后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加快、凋亡减少;Bcl‐2表达增加而Bad的表达减少。【结论】Dicer和Drosha可以影响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其相关机制可能与调控Bcl‐2和Bad的表达有关,Dicer和Drosha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核酸酶 RNA 小分子干扰 微RNAS 子宫内膜肿瘤/病理学
下载PDF
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 被引量:7
16
作者 崔秀云 《生物工程进展》 CSCD 1996年第5期17-20,共4页
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崔秀云(大连医科大学)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bonuclease In-hibitor,RI,orRNasin)是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胞浆中的一种酸性蛋白质。分子量为50KD。在正常细胞中,RI与R... 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崔秀云(大连医科大学)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bonuclease In-hibitor,RI,orRNasin)是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胞浆中的一种酸性蛋白质。分子量为50KD。在正常细胞中,RI与RNaseA以1:1比例结合成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核酸酶 抑制因子 结构 病理
下载PDF
核糖核酸酶RnaseⅢ rncS基因缺失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环境应激的调控作用研究
17
作者 王立霞 孟庆玲 +6 位作者 乔军 蔡扩军 王登峰 伍晔晖 王熙凤 郭晶 才学鹏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78-1083,共6页
目的了解核糖核酸酶RnaseⅢrncS基因缺失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环境应激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方法以LM SB5强毒株为对象,利用温度敏感型穿梭质粒pKSV7,通过基因重叠延伸PCR(SOE-PCR)和同源重组技术构建LM-ΔrncS基因缺失突变株,... 目的了解核糖核酸酶RnaseⅢrncS基因缺失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环境应激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方法以LM SB5强毒株为对象,利用温度敏感型穿梭质粒pKSV7,通过基因重叠延伸PCR(SOE-PCR)和同源重组技术构建LM-ΔrncS基因缺失突变株,检测其在不同温度、pH、高盐、乙醇、H2O2胁迫环境下的适应能力,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结果与LM-SB5株相比,构建的LM-ΔrncS在37℃、pH 4及pH 7的环境适应能力无显著变化(P>0.05),而在30℃、42℃、pH 9、5%NaCl、3.8%乙醇、0.1%H2O2的应激环境下其适应能力及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显著降低(P<0.05),提示RnaseⅢRncS参与了LM对低温、高温、碱、高盐、乙醇及H2O2胁迫环境的适应过程及生物被膜形成的调控。结论构建的LM-ΔrncS基因缺失突变株,在不同应激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均显著降低,为RnaseⅢRncS参与LM ncRNA调控环境应激的分子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核糖核酸酶rnase rncS基因 环境应激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靶向核糖核酸酶及其突变体的原核表达和活性分析
18
作者 李英辉 黄豫晓 +2 位作者 赵亚 刘军 薛采芳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8年第2期194-196,共3页
目的:研究原核表达的乙型肝炎病毒(HBV)靶向核糖核酸酶(RNase)及其突变体(点突变失去RNase活性)的活性。方法:将构建的靶向核糖核酸酶及其突变体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以IPTG诱导融合蛋白(HBV核心蛋... 目的:研究原核表达的乙型肝炎病毒(HBV)靶向核糖核酸酶(RNase)及其突变体(点突变失去RNase活性)的活性。方法:将构建的靶向核糖核酸酶及其突变体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以IPTG诱导融合蛋白(HBV核心蛋白与人嗜酸性粒细胞来源的神经毒素的融合蛋白)的表达;表达产物经包涵体纯化、SDS-PAGE和Western印迹鉴定,将纯化的蛋白用透析方法复性;以酵母tRNA为作用底物,应用复性的蛋白进行RNase活性分析。结果:纯化和复性了HBV靶向核糖核酸酶及其突变体;复性的HBV靶向核糖核酸酶可以降解酵母tRNA且具有剂量依赖性,而复性后的突变的靶向核糖核酸酶体不具有RNase活性。结论:原核表达的HBV靶向核糖核酸酶具有较强的RNase活性,为探索HBV靶向核糖核酸酶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核糖核酸酶 原核表达 rnase活性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大肠杆菌核糖核酸酶调控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曼銮 葛赛 +1 位作者 卜佳 朱壮彦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4-245,共12页
核糖核酸酶参与体内多种RNA代谢反应,对细菌生理功能调节起重要作用。细菌需要进化出多种策略来对体内核糖核酸酶进行调节,以避免对RNA进行不必要地降解。目前对大肠杆菌核糖核酸酶调节机制的研究包括转录后调控、翻译后修饰、细胞定位... 核糖核酸酶参与体内多种RNA代谢反应,对细菌生理功能调节起重要作用。细菌需要进化出多种策略来对体内核糖核酸酶进行调节,以避免对RNA进行不必要地降解。目前对大肠杆菌核糖核酸酶调节机制的研究包括转录后调控、翻译后修饰、细胞定位及相关抑制剂等。本文系统性地阐述了大肠杆菌核糖核酸酶的分类、功能及其体内调控机制,总结了不同环境压力下大肠杆菌对自身核糖核酸酶进行适应性调节的响应机制及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核糖核酸酶 调控机制 RNA代谢 细菌应激
下载PDF
Cost-effective method of siRNA prepar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to inhibit hepatitis B virus replication in HepG2 cells 被引量:12
20
作者 Zhi-KangQian Bao-QinXuan Tai-ShanMin Jian-FengXu LinLi Wei-DaHu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9期1297-1302,共6页
AIM: To find a cost-effective method of preparation of short interfering RNAs based on cloning, fermentation, digestion and purification (CFDP) and test its feasibility to inhibit hepatitis B virus replication in cell... AIM: To find a cost-effective method of preparation of short interfering RNAs based on cloning, fermentation, digestion and purification (CFDP) and test its feasibility to inhibit hepatitis B virus replication in cell culture. METHODS: We constructed an expression vector containing T7 and tac promoter in a head-to-head orientation. cDNA fragment of interest was cloned into this vector between the opposing promoters. dsRNAs were expressed with this vector in Escherichia coli, and purified by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using CF 11 column. They were digested by RNase III in a buffer containing manganese ions, then separated on 15% non-denaturing PAGE, and the siRNAs about 25 bp in length were recovered. siRNAs prepared with CFDP were co-transfected with target gene expression plasmid into human cell lines with lipofectamine 2 000 to test their inhibition efficiency. RESULTS: siRNAs corresponding to part of the hepatitis B virus polymerase gene (siHBVP) prepared by CFDP specifically and dramatically suppressed the virus protein expression. The HBsAg expression level was reduced to 10% that of the control by co-transfection of 60 nmol/L siHBVP in SMMC7721 cells. Dose-dependent effect on suppression of HBsAg and HBeAg expression was observed in HepG2 cells. The highest inhibition rate was kept at 70% during the six days after transfection of 7.5 nmol/L siHBVP. CONCLUSION: We show CFDP is a very promising method to prepare therapeutic agents in anti-virus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RNAI rnase SIR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