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thane and Nitrous Oxide Emissions from Rice-Duck and Rice-Fish Complex Ecosystems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eir Economic Significance 被引量:14
1
作者 YUAN Wei-ling CAO Cou-gui LI Cheng-fang ZHAN Ming CAI Ming-li WANG Jin-pi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9年第10期1246-1255,共10页
Rice-duck (RD) and rice-fish (RF) ecological systems are major complex planting and breeding models of rice paddy fields in southern China. Studying the methane (CH4) and nitrous oxide (N2O) emissions and thei... Rice-duck (RD) and rice-fish (RF) ecological systems are major complex planting and breeding models of rice paddy fields in southern China. Studying the methane (CH4) and nitrous oxide (N2O) emissions and their economic value from these two ecosystems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se classical agricultural techniques. CH4 and N2O emissions from RD and RF ecological systems were measured in situ by using static chambers technique. Using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s (GWPs), we assessed the greenhouse effect of CH4 and N2O and their economic valu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aks of CH4 emission fluxes from RD and RF appeared at full tillering stage and at heading stage, and the average emission fluxes were significantly (P〈 0.05) lower than that from CK. N2O fluxes remained low when the field is flooded and high after draining the water. Compared with CK, the total amount of N2O emissions was significantly (P〈0.05) higher and slightly lower than those from RD and RF, respectively. In 2006 and 2007, the total greenhouse effect of CH4 and N20 from RD and RF were 4 728.3 and 4 611 kg CO2 ha^-1, 4 545 and 4 754.3 kg CO2 ha^-1, respectively. The costs of greenhouse effect were 970.89 and 946.81 RMB yuan ha^-1, and 933.25 and 976.23 RMB yuan ha^-1,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significant lower than those from CK (5 997.6 and 5 391.5 RMB yuan ha^-1). Except for the environment cost of CH4 and N2O, the economic benefits from RD and RF were 2 210.64 and 4 881.92 RMB yuan ha^-1; 3 798.37 and 5 310.64 RMB yuan ha^-1, respectively, higher than those from CK. Therefore, RD and RF complex ecological planting and breeding models can effectively decrease and control CH4 and N2O emissions, and they are two of the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es from rice paddy fields and contribute in alleviating global warming. Thus, their adoption is important to the environment together with their economy benef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hane emission nitrous oxide emission rice-duck complex ecosystem rice-fish complex ecosystem greenhouse effect economic benefit
下载PDF
免耕稻-鸭复合系统减少甲烷排放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甘德欣 黄璜 +1 位作者 蒋廷杰 黄梅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共6页
以免耕不养鸭和翻耕不养鸭稻田为参照,研究了免耕稻-鸭复合系统中甲烷排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以及稻-鸭复合系统中土壤氧化还原特性对甲烷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甲烷排放通量日变化与日气温变化基本趋于一致.在水稻分蘖盛期和孕穗期... 以免耕不养鸭和翻耕不养鸭稻田为参照,研究了免耕稻-鸭复合系统中甲烷排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以及稻-鸭复合系统中土壤氧化还原特性对甲烷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甲烷排放通量日变化与日气温变化基本趋于一致.在水稻分蘖盛期和孕穗期,免耕养鸭稻田甲烷排放通量明显低于免耕不养鸭和翻耕不养鸭稻田,3者之间甲烷排放通量大小差异白天明显,夜间较小.在水稻分蘖盛期、孕穗期和齐穗期,免耕养鸭稻田水中溶解氧含量比免耕不养鸭和翻耕不养鸭稻田提高38.4%~44.7%.由于鸭子的活动,免耕养鸭稻田的氧化还原电位分别比免耕不养鸭和翻耕不养鸭稻田高11和18mV.而翻耕不养鸭稻田的还原特质总量分别是免耕养鸭稻田和免耕不养鸭稻田的4.17~12.34倍和3.26~7.02倍,其亚铁离子含水量量也明显高于后2者,表明翻使土壤还原程度增强,进而促进了稻田甲烷的排放.相关分析表明,免耕养鸭番田氧化还原电位与还原特质总量、活性还原物质总量和亚铁离子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也与稻田甲烷排放通量呈负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鸭复合系统 甲烷 排放
下载PDF
湿地稻-鸭复合生态系统综合效益研究 被引量:60
3
作者 王华 黄璜 +1 位作者 杨志辉 廖晓兰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3-26,44,共5页
2000年3月至2001年10月在湖南长沙进行了湿地稻-鸭复合生态系统综合效益的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实行稻-鸭生态种养显著降低稻田甲烷排放量,与常规稻田相比,甲烷排放总量在早稻田与晚稻田分别降低44.2%和40.7%。各处理晚稻田甲烷排放总量... 2000年3月至2001年10月在湖南长沙进行了湿地稻-鸭复合生态系统综合效益的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实行稻-鸭生态种养显著降低稻田甲烷排放量,与常规稻田相比,甲烷排放总量在早稻田与晚稻田分别降低44.2%和40.7%。各处理晚稻田甲烷排放总量高于早稻田甲烷排放总量。养鸭稻田与常规稻田相比,土壤肥力都有所增加,土壤容重降低,>0.25mm团聚体增加2.65~3.12百分点,土壤结构系数增加2.56~6.63百分点。同时,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状况也得到明显改善。湿地稻-鸭复合生态系统直接的经济效益也远高于常规稻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鸭复合生态系统 甲烷排放 土壤肥力 经济效益
下载PDF
稻-鸭-鱼共栖生态系统中水稻纹枯病的发生规律与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刘小燕 肖调义 +3 位作者 黄璜 刘达 钟蕾 胡立冬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8-141,共4页
通过田间试验,对稻-鸭-鱼共栖生态系统中水稻纹枯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稻-鸭-鱼共栖生态系统中纹枯病发病高峰期的病株率为16.07%,比对照的病株率76.37%低60.30%,控制效果达79%。对照区、稻-鱼区和... 通过田间试验,对稻-鸭-鱼共栖生态系统中水稻纹枯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稻-鸭-鱼共栖生态系统中纹枯病发病高峰期的病株率为16.07%,比对照的病株率76.37%低60.30%,控制效果达79%。对照区、稻-鱼区和稻-鸭-鱼区三者的感染系数分别为σ=212.106 1、σ=23.945 8和σ=8.352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共栖生态系统 水稻纹枯病 数学模型
下载PDF
从江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的土壤微生物种类 被引量:8
5
作者 谌金吾 顾泽谋 +5 位作者 谌洪光 胡彦燕 杨占南 胡世然 刘业海 张显强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期84-89,共6页
贵州省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被列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具有1 200年的历史。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该系统,并深入发掘该系统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意义,也为稻鱼鸭高产技术在该系统保护区域内实施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采用GC-MS方... 贵州省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被列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具有1 200年的历史。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该系统,并深入发掘该系统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意义,也为稻鱼鸭高产技术在该系统保护区域内实施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采用GC-MS方法测定土壤脂肪酸的组成和相对含量,对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土壤微生物的种类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代表细菌的16∶0和19∶0脂肪酸含量,非稻-鱼-鸭复合系统(以下简称"非系统")土壤比稻-鱼-鸭复合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土壤的分别高7.97~5.16倍和425.13~43.60倍;代表细菌的11∶0、12∶0和13∶0脂肪酸含量,系统土壤比非系统土壤的分别高80.90~63.17倍、1.90~1.65倍和5.86~5.26倍;代表细菌的其他脂肪酸含量,系统土壤和非系统土壤的差别不大。代表真菌的18∶1ω9c和18∶1ω9t脂肪酸含量,非系统土壤比系统土壤的分别高9.36~7.17倍和8.28~7.19倍;代表真菌的18∶2ω6,9脂肪酸含量,系统土壤比非系统土壤的高4.38~1.87倍。代表放线菌的10Me18∶0脂肪酸含量,系统土壤比非系统土壤的略高。代表线虫的20∶0脂肪酸含量,非系统土壤比系统土壤的高2.82~2.47倍。2)系统土壤和非系统土壤均以细菌为主。其中,主要是G-,放线菌次之,真菌、线虫和G+含量相对较低,G-丰度较高是稻鱼鸭复合系统的主要特征。结论:系统土壤中微生物丰度的大小依次为细菌〉G-〉放线菌〉真菌〉G+〉线虫,非系统土壤的依次为细菌〉真菌〉G-〉放线菌〉G+〉线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江 --鸭复合系统 土壤微生物 脂肪酸 GC-MS方法
下载PDF
免耕稻鸭复合系统生态学特性研究 Ⅰ.土壤物理性状及养分动态变化 被引量:33
6
作者 甘德欣 黄璜 +1 位作者 黄梅 向平安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4-28,共5页
为了解免耕稻鸭复合系统生态学特性,对该系统的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免耕抛秧养鸭、免耕抛秧不养鸭、翻耕抛秧不养鸭处理对土壤物理性状有着不同的影响.经过一季免耕养鸭,稻田0~5cm土层的体积质量降低了0.013g/cm3.免... 为了解免耕稻鸭复合系统生态学特性,对该系统的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免耕抛秧养鸭、免耕抛秧不养鸭、翻耕抛秧不养鸭处理对土壤物理性状有着不同的影响.经过一季免耕养鸭,稻田0~5cm土层的体积质量降低了0.013g/cm3.免耕抛秧不养鸭,土壤体积质量增加了0.012g/cm3.翻耕不养鸭处理土壤体积质量变化不大.土壤非毛管孔隙在免耕处理中有所增加,免耕抛秧养鸭和免耕抛秧不养鸭在0~5cm土层分别较翻耕抛秧不养鸭增加3.13%和2.75%,在5~15cm处分别增加1.05%和0.92%.在0~5cm土层处,免耕养鸭能显著降低土层体积质量,显著增加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其影响的程度均达到显著水平,但对土壤总孔隙度影响不显著.在5~15cm土层处,翻耕不养鸭处理中的非毛管孔隙度显著低于免耕养鸭和免耕不养鸭处理,它们之间的体积质量和总孔隙度差异不显著.(2)对免耕养鸭复合系统土壤的化学性质分析表明,免耕养鸭有利于土壤中有机碳、全氮、碱解氮的提高,但有效磷和速效钾有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复合系统 免耕 土壤 物理性状 养分动态变化
下载PDF
免耕稻鸭复合系统生态学特性研究——Ⅱ.土壤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2
7
作者 甘德欣 黄璜 蒋廷杰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5-38,共4页
在利用稻鸭互利共生的关系的基础上,将免耕技术引入稻田生态系统,形成稻田免耕养鸭技术新体系.从土壤生物学特性方面对免耕稻鸭复合系统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旨在为评价该系统的生态学功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各处理土壤中三大类... 在利用稻鸭互利共生的关系的基础上,将免耕技术引入稻田生态系统,形成稻田免耕养鸭技术新体系.从土壤生物学特性方面对免耕稻鸭复合系统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旨在为评价该系统的生态学功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各处理土壤中三大类微生物数量在剖面中有明显的上高下低的分布趋势,特别是0~5cm土层,NCD(免耕养鸭处理)量高于同层次的NCND(免耕不养鸭处理)和CCND(翻耕不养鸭处理).NCD的剖面分布也是呈现上高下低的格局,但5~15cm土层中各微生物数量和总数均大于NCND和CCND处理中同层次的微生物数.上下两层土壤中,NCD与CCND和NCND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2)土壤微生物量生物量碳依土壤层次的深浅呈现从上到下渐减的趋势,与微生物的数量分布趋势相一致,各处理中微生物生物量碳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NCD,NCND,CCND.由此可见,免耕养鸭有利于和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增加,这与该处理较高的土壤肥力和水稻生产过程中实现农药、除草剂的'零输入'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稻鸭复合系统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生物量碳
下载PDF
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CH_4和N_2O温室效应及经济效益评估 被引量:56
8
作者 袁伟玲 曹凑贵 +3 位作者 李成芳 展茗 蔡明历 汪金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052-2060,共9页
【目的】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是中国南方稻作区两种主要复合种养模式。研究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中CH4和N2O排放产生的温室效应并对其经济价值进行评价,旨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稻田综合利用模式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方法】采... 【目的】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是中国南方稻作区两种主要复合种养模式。研究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中CH4和N2O排放产生的温室效应并对其经济价值进行评价,旨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稻田综合利用模式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静态箱技术,研究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CH4和N2O排放规律,并运用增温潜势对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CH4和N2O排放的温室效应及经济效益进行估算。【结果】在水稻生长期间,稻鸭、稻鱼共作系统中CH4排放峰值均出现在分蘖盛期和抽穗期,其平均排放通量均显著(P<0.05)低于常规淹水稻田;N2O的排放通量在稻田淹水期间保持较低值,而在稻田落干后迅速升高。养鸭显著(P<0.05)提高了稻田N2O的排放,养鱼降低了稻田N2O的排放。2006和2007年稻鸭、稻鱼处理CH4和N2O排放产生总温室效应分别为4728.3、4611.0kgCO2·hm-2和4545.0、4754.3kgCO2·hm-2,其温室效应成本分别为970.89、946.81 yuan/hm2和933.25和976.23 yuan/hm2,明显低于CK的5997.6和5391.5 yuan/hm2。除去CH4和N2O排放产生温室效应的环境成本,采用稻鸭、稻鱼生态种养技术的经济效益分别比常规稻田增加2210.64、4881.92yuan/hm2和3798.37、5310.64 yuan/hm2。【结论】稻鸭、稻鱼共作能有效的抑制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并显著降低其温室效应。因此,稻鸭、稻鱼共作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措施之一,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4排放 N2O排放 稻鸭共作 稻鱼共作 温室效应 经济效益
下载PDF
稻鸭共作对稻田氮素变化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29
9
作者 李成芳 曹凑贵 +1 位作者 展茗 汪金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115-2122,共8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稻鸭共作生态系统中土壤与田面水全N、无机N的动态变化及水稻吸N的规律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与常规稻作相比,稻鸭共作稻田土壤、田面水全N含量略有提高,土壤、田面水NH4+含量和水稻含N量显著提高,...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稻鸭共作生态系统中土壤与田面水全N、无机N的动态变化及水稻吸N的规律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与常规稻作相比,稻鸭共作稻田土壤、田面水全N含量略有提高,土壤、田面水NH4+含量和水稻含N量显著提高,而土壤、田面水NO3-含量无明显变化;(2)稻鸭共作极显著提高了水稻总吸N量,高于常规稻作17.8%;相关分析显示,水稻吸N量与NH4+含量呈一元二次方程式关系,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3)与常规稻作相比,稻鸭共作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其中细菌数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作 NH4^+ NO3^- 土壤微生物 吸N量
下载PDF
稻鸭鱼共栖生态系统CH_4排放规律研究 被引量:36
10
作者 刘小燕 黄璜 +4 位作者 杨治平 余建波 戴振炎 王德军 谭泗桥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5-269,共5页
首次对稻-鸭-鱼共栖生态系统中的甲烷排放通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甲烷排放通量日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排放高峰出现在下午14:00~16:00,晚上0:00~4:00达到最低值。稻-鸭-鱼共栖生态系统生态种养期间叫烷排放通量表现出一... 首次对稻-鸭-鱼共栖生态系统中的甲烷排放通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甲烷排放通量日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排放高峰出现在下午14:00~16:00,晚上0:00~4:00达到最低值。稻-鸭-鱼共栖生态系统生态种养期间叫烷排放通量表现出一定的规律,甲烷排放出现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水稻生长返青期、幼穗分化期,第1个峰值为15.813mg/(m^2·h),第2个峰值为9.485mg/(m^2·h)。其次在水稻分蘖盛期,甲烷的排放通最最高可达8.227mg/(m^2·h)。稻-鸭-鱼共栖生态系统中,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增加10.98mV.还原物质总最、活性还原物质总昼分别降低1.46cmol/kg、1.25cmol/kg。稻田甲烷排放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还原物质总量、活性还原物质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排放通量 稻鸭鱼共栖 生态系统
下载PDF
稻鸭共育稻田水体藻类动态变化 被引量:8
11
作者 汪金平 曹凑贵 +3 位作者 李成芳 金晖 袁伟玲 展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353-4360,共8页
稻鸭共育技术作为稻田复合种养模式,是有效控制常规稻作生态污染的重要技术途径。通过对不同时期稻田藻类群落种类、密度、生物量及环境因子进行测定,研究稻鸭共育稻田水体藻类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稻田藻类群落包括蓝藻门、绿藻门... 稻鸭共育技术作为稻田复合种养模式,是有效控制常规稻作生态污染的重要技术途径。通过对不同时期稻田藻类群落种类、密度、生物量及环境因子进行测定,研究稻鸭共育稻田水体藻类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稻田藻类群落包括蓝藻门、绿藻门、硅藻门、裸藻门,隐藻门及甲藻门共6门、38属、108种。随着水稻发育进程,藻类优势种单位生物量增加,前期皆以银灰平裂藻、栅藻等为优势种,后期对照以方鼓藻,灿烂颤藻,短小舟形藻等为优势种,而放鸭区优势种皆是裸藻门,包括绿色裸藻,尖尾裸藻,梭形裸藻等。稻鸭共育稻田水体藻类初期有个适应期,在放鸭后15d左右藻类密度及生物量显著下降,之后开始上升。与常规对照相比,稻鸭共育藻类密度及生物量较低,放鸭对稻田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放鸭45d以后,表现为水体全P增加,全N减少,藻类多样性下降,优势种发生变化。环境因子与藻类相关分析表明,全磷与裸藻生物及藻类总生物量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97、0.625,而全N与藻类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育复合系统 藻类 密度 生物量 多样性 优势种
下载PDF
稻鸭共作生态系统中氧化亚氮排放及温室效应评估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成芳 曹凑贵 +3 位作者 展茗 袁伟玲 汪金平 代光照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895-2901,共7页
【目的】氧化亚氮是一种痕量温室气体,对全球温室效应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研究稻鸭共作生态系统对氧化亚氮的排放及其温室效应的影响。【方法】在中稻生长季节,运用静态箱技术测定稻鸭共作生态系统氧化亚氮的排放。【结果】在施用... 【目的】氧化亚氮是一种痕量温室气体,对全球温室效应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研究稻鸭共作生态系统对氧化亚氮的排放及其温室效应的影响。【方法】在中稻生长季节,运用静态箱技术测定稻鸭共作生态系统氧化亚氮的排放。【结果】在施用等量基肥条件下,与常规稻作相比,稻鸭共作氧化亚氮排放具有不同的日变化和相似的季节变化模式;氧化亚氮日变化与日温度变化基本一致,排放峰值出现在13:00。而氧化亚氮季节变化与温度变化不相关,排放峰值出现在施肥后两周和稻田落干期。较之常规稻作,稻鸭共作生态系统能显著提高氧化亚氮释放。本试验综合评估了稻鸭共作生态系统释放的甲烷和氧化亚氮的综合温室效应。【结论】研究显示,稻鸭共作生态系统能有效抑制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总排放和显著降低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总排放的综合温室效应。因此,在中国南方稻作区,稻鸭共作生态系统是减少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总排放和改善全球气候的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氮 流通量 温室效应 稻鸭共作
下载PDF
稻鸭共作生态系统稻田土壤固定态铵含量及有效性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成芳 曹凑贵 +5 位作者 潘圣刚 黄丰 代光照 汪金平 展茗 龚伟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729-2737,共9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稻鸭共作生态系统土壤固定态铵的动态及有效性和温度、土壤pH、土壤交换性铵及土壤质地对土壤固定态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水稻生育期间,土壤固定态铵含量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施肥促进土壤对铵的固定,水...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稻鸭共作生态系统土壤固定态铵的动态及有效性和温度、土壤pH、土壤交换性铵及土壤质地对土壤固定态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水稻生育期间,土壤固定态铵含量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施肥促进土壤对铵的固定,水稻的吸收促进土壤固定态铵的释放;其中在固定态铵释放过程之中,新固定的肥料铵几乎完全释放,而原有固定态铵没有释放。(2)较之常规稻作,稻鸭共作显著地提高了土壤固定态铵含量,其平均含量高出常规稻作的7%。(3)土壤交换性NH;含量和pH与土壤固定态铵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温度(5cm土层)与土壤固定态铵含量间不相关;土壤固定态铵含量与〉0.2mm的砂粒含量和〈0.002mm的粘粒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而与0.02-0.2mm和0.002-0.02mm粘粒含量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作 固定态铵 土壤交换性NH+4 粘粒 pH
下载PDF
稻鸭共作生态系统中N_2O排放及经济效益评价 被引量:6
14
作者 袁伟玲 曹凑贵 +3 位作者 汪金平 展茗 李成芳 谢宁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060-3066,共7页
稻鸭共作技术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研究稻鸭共作生态系统中N2O排放产生的环境效应并对其经济价值进行评价,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一经典农艺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采用静态箱技术,研究稻鸭共作生态系统N2O排放规律,并运用增温潜势对稻... 稻鸭共作技术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研究稻鸭共作生态系统中N2O排放产生的环境效应并对其经济价值进行评价,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一经典农艺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采用静态箱技术,研究稻鸭共作生态系统N2O排放规律,并运用增温潜势对稻鸭共作生态系统N2O排放的温室效应及经济效益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稻鸭共作生态系统N2O排放呈现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N2O日变化与鸭子的活动呈现明显的相关性,其排放峰值出现在清晨和16:00;N2O季节变化幅度较大,排放峰值出现在水稻成熟期。在施用等量基肥条件下,稻鸭稻田排放的N2O高于常规稻田,其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149.46±25.81)μg.m-.2h-1和(138.84±25.26)μg.m-.2h-1,产生的温室效应成本分别为283.14yuan.hm-2和265.47yuan.hm-2。除去N2O排放产生温室效应的环境成本,采用稻鸭生态种养技术的经济效益为7687.66yuan.hm-2,比常规不养鸭稻田增加1932.33yuan.hm-2。可见,稻鸭共作技术仍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O排放 稻鸭共作生态系统 温室效应 经济效益
下载PDF
稻鸭共栖高产高效的原因与配套技术 被引量:17
15
作者 甘德欣 黄璜 黄梅 《湖南农业科学》 2003年第5期31-32,36,共3页
稻鸭共栖是在水稻生长期间以12~15只/667m2的密度放养良种蛋鸭,充分利用田间光、热、水、土、气等自然资源,获取稻鸭高产高效低污染、实现稻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一种生态农业模式。
关键词 水稻 共栖现象 配套技术 生长期 放养密度 自然资源 生态系统 生态农业模式
下载PDF
稻、鱼、鸭、菜复合生态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唐洪玉 雷大强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20,共2页
1998~ 1999年在贵州省石阡县进行了稻、鱼、鸭、菜复合生态模式示范 ,示范面积 12hm2 ,获得了平均产鲜鱼 75 0kg/hm2 、瓜果 16 5 0kg/hm2 、成鸭 2 2 5只 /hm2 ,增产水稻 75 0kg/hm2 的良好效益。本文阐述了“稻、鱼、鸭、菜”多元复... 1998~ 1999年在贵州省石阡县进行了稻、鱼、鸭、菜复合生态模式示范 ,示范面积 12hm2 ,获得了平均产鲜鱼 75 0kg/hm2 、瓜果 16 5 0kg/hm2 、成鸭 2 2 5只 /hm2 ,增产水稻 75 0kg/hm2 的良好效益。本文阐述了“稻、鱼、鸭、菜”多元复合系统的生态学原理及生产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生产技术 水稻 蔬菜 复合生态模式 生态农业
下载PDF
稻鸭复合系统的生态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谢乐强 陈仕贵 +4 位作者 黄璜 廖晓兰 罗宽 童泽霞 陈文军 《湖南农业科学》 2005年第4期93-95,共3页
就稻田养雌鸭(180只/hm2)不施农药、稻田养雄鸭(180只/hm2)不施农药、稻田施农药不养鸭、稻田不养鸭不施农药4个处理的生态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粮食产量依次为6201.0kg/hm26、153.0kg/hm2、5995.5kg/hm24、518.0kg/... 就稻田养雌鸭(180只/hm2)不施农药、稻田养雄鸭(180只/hm2)不施农药、稻田施农药不养鸭、稻田不养鸭不施农药4个处理的生态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粮食产量依次为6201.0kg/hm26、153.0kg/hm2、5995.5kg/hm24、518.0kg/hm2,分别比稻田不养鸭不施农药的增产27.14%、26.57%、24.64%。其中稻田养雌鸭不施农药处理比稻田施农药不养鸭模式增产水稻3.4%,增收成鸭324kg/hm2;养鸭不施农药的水稻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效果为76.5%,其中防病效果为91%,防虫效果达74.5%,杂草控制系数为0.64。可见稻田养鸭不施农药是一种良性循环高效生态农业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复合系统 生态 经济
下载PDF
稻+鸭生物互作的综合经济效益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唐世凯 刘丽芳 +1 位作者 汤利 文俊 《农学学报》 2019年第10期84-88,共5页
采用多年田间试验研究的方法,分析水稻+鸭生物互作与水稻单作两个生产模式下对水稻生长、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试验表明:稻+鸭生物互作模式,不影响水稻田间生物学性状和产量构成,可适当延长水稻大田生育期,一定程度上提高稻米质量和... 采用多年田间试验研究的方法,分析水稻+鸭生物互作与水稻单作两个生产模式下对水稻生长、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试验表明:稻+鸭生物互作模式,不影响水稻田间生物学性状和产量构成,可适当延长水稻大田生育期,一定程度上提高稻米质量和使用品质,增强了生态稻米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能有效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减少农残,提高稻米高安全性,促进农业生态安全和绿色产业发展;提高了水稻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单位土地面积的净收益,是稻区的农业产业发展、农村致富、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和有效模式;可有效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生产力和提高当量土地效率,为稻区农业产业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致富创造了有利条件,是一条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单作 稻+鸭模式 生物互作 生物多样性复合农业生产模式 绿色产业 经济效益
下载PDF
稻—鸭—泥鳅复合生态系统的土壤理化性状及效益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宁理功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8-30,共3页
采用小区试验进行了湿地稻—鸭—泥鳅复合生态系统土壤理化性状及效益的研究,结果表明,稻田实行稻—鸭—泥鳅复合生态种养,同对照相比,其土壤物理性状有了较好的改善,容重降低0.024 g/cm3,>0.25mm团聚体的数量增加了3.37个百分点。同... 采用小区试验进行了湿地稻—鸭—泥鳅复合生态系统土壤理化性状及效益的研究,结果表明,稻田实行稻—鸭—泥鳅复合生态种养,同对照相比,其土壤物理性状有了较好的改善,容重降低0.024 g/cm3,>0.25mm团聚体的数量增加了3.37个百分点。同时,土壤化学性状也有了较好的改善,土壤养分库数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速效钾增加明显,增加了19.01 mg/kg。因稻—鸭—泥鳅互促互利的关系,有效地改善了稻田的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复合种养 土壤 生态 经济效益
下载PDF
稻鸭复合系统中氮、磷循环与迁移研究
20
作者 吴涛 黄璜 +5 位作者 王忍 谷婕 伍佳 向继恩 隆斌庆 吕广动 《作物研究》 2019年第5期415-423,共9页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能够从源头减少氮、磷的输入,提高稻田系统的养分利用率.在紫云英全量还田的基础上,设计了多物种参与下的稻鸭复合种养模式,通过与常规稻作对比,养萍处理与不养萍处理的对比,从稻鸭复合系统中氮、磷的输入与输出途径出...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能够从源头减少氮、磷的输入,提高稻田系统的养分利用率.在紫云英全量还田的基础上,设计了多物种参与下的稻鸭复合种养模式,通过与常规稻作对比,养萍处理与不养萍处理的对比,从稻鸭复合系统中氮、磷的输入与输出途径出发,分析了氮、磷在系统中的迁移与循环特征,以及萍类对氮、磷的迁移与循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稻鸭复合系统 养分 循环与迁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