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namic Emission of CH<sub>4</sub>from a Rice-Duck Farming Ecosystem 被引量:1
1
作者 Jia-En Zhang Ying Ouyang +1 位作者 Zhao-Xiang Huang Guo-Ming Qu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1年第5期537-544,共8页
Global climatic change induced by emissions of greenhouse gases from human activities is an issue of increasing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concerns, and agricultural practices and managements are the important contr... Global climatic change induced by emissions of greenhouse gases from human activities is an issue of increasing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concerns, and agricultural practices and managements are the important contributors for such emission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dynamic emission of methane (CH4) from a paddy field in a rice-duck farming ecosystem. Three different cultivation treatments, namely the organic fertilizer + duck (OF+D), chemical fertilizer + duck (CF + D), and chemical fertilizer (Control) treatments, were employed in this study. Experimental data showed that hourly variations of CH4 emission from the paddy field during the day were somewhat positively correlated (R2 = 0.7 for the OF + D treatment and R2 = 0.6 for the CF+D treatment) to the hourly changes in air temperatures in addi-tion to the influences of the duck activities. The rate of CH4 emission for the CF+D treatment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treatment at the tillering stage, whereas the opposite was true at the heading stage. In contrary, the rate of CH4 emission for the OF + D treatment was alway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treatment regardless the tillering or heading stage. Our study revealed that the rate of CH4 emission depended not only on air temperature but also on the rice growth stage. A 6.7% increase in CH4 emission and in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GWP) was observed for the CF + D treatment a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treatment. This study suggested that although the impacts of duckling on the emission of CH4 depended on the rice growth stage and air temperature regime, the introduction of ducks into the rice farming system in general mitigated the overall CH4 emission and thereby the GW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hane EMISSION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rice-duck farming
下载PDF
稻-鸭农作系统对稻田生物种群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禹盛苗 朱练峰 +2 位作者 欧阳由男 许德海 金千瑜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07-812,共6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稻-鸭农作系统对稻田有关生物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稻鸭共育对稻田相关昆虫、杂草、病原菌等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及天敌数量具有较大影响.与不养鸭相比,稻鸭共育后12 d和42 d,水稻基部害虫飞虱及叶蝉的数量平均减少...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稻-鸭农作系统对稻田有关生物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稻鸭共育对稻田相关昆虫、杂草、病原菌等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及天敌数量具有较大影响.与不养鸭相比,稻鸭共育后12 d和42 d,水稻基部害虫飞虱及叶蝉的数量平均减少64.8%和78.5%;稻鸭共育后15 d和45 d,稻田杂草平均减少67.7%和98.1%;水稻分蘖高峰期和齐穗期的纹枯病病情指数分别降低了40.4%和62.0%.稻鸭共育还增加了稻田害虫天敌蜘蛛的数量,抑制了水稻害虫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农作系统 生物种群 病虫害 杂草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江汉平原稻-鸭-油模式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被引量:5
3
作者 黄金鹏 汪本福 +1 位作者 李莉 万正煌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35-1138,共4页
稻鸭共育模式在江汉平原已推广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在现有技术基础上,集成稻-鸭-油绿色农业生产模式,从基地品种选择、水稻育秧、移栽、鸭苗育雏、大田共育管理、鸭子捕收、水稻收获、油菜直播到收获等方面集成江汉平原稻... 稻鸭共育模式在江汉平原已推广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在现有技术基础上,集成稻-鸭-油绿色农业生产模式,从基地品种选择、水稻育秧、移栽、鸭苗育雏、大田共育管理、鸭子捕收、水稻收获、油菜直播到收获等方面集成江汉平原稻鸭油绿色农业生产技术规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农业 --共育 水稻 鸭苗育雏 技术规程
下载PDF
云南稻-鸭共作模式对稻田水地温及水稻干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华松 彭吉萍 +3 位作者 彭风梅 张曦 魏红江 戴志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1期10789-10791,共3页
[目的]研究云南稻(Orza sativa L.)-鸭共生对稻田水地温及各生育时期干物质重的影响,探讨稻鸭共作模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田间对比试验,随机区组排列。测定指标为稻田土温、水温及不同时期水稻干物质重。[结果]稻-鸭共生模式能改善稻... [目的]研究云南稻(Orza sativa L.)-鸭共生对稻田水地温及各生育时期干物质重的影响,探讨稻鸭共作模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田间对比试验,随机区组排列。测定指标为稻田土温、水温及不同时期水稻干物质重。[结果]稻-鸭共生模式能改善稻田的物理状况,增加稻田水体和土壤温度,提高水稻的干物重。[结论]稻-鸭共作对改善水体理化性质,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共生 水稻 水温 地温 干物质
下载PDF
“稻-鳖-鱼-鸭”复合共生模式种养技术与前景探讨 被引量:7
5
作者 徐建欣 徐志军 +2 位作者 杨洁 李端奇 江汉青 《中国稻米》 2018年第2期24-27,共4页
"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是一种对稻田空间利用更加充分的新型生态种养模式。本研究从稻田生态系统构建的角度,利用稻田生态位和食物供应链原理分析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科学性;从共生... "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是一种对稻田空间利用更加充分的新型生态种养模式。本研究从稻田生态系统构建的角度,利用稻田生态位和食物供应链原理分析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科学性;从共生田准备、水稻种植、共生对象的饲养、大田管理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技术流程;分析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探讨了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复合共生模式 稻田生态 种养技术 效益
下载PDF
云南稻-鸭共作模式对水稻光合产物的影响
6
作者 杨华松 彭风梅 +3 位作者 彭吉萍 魏红江 张曦 戴志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0期10384-10386,共3页
[目的]研究云南稻-鸭共作模式对水稻(Orza sativa L.)光合产物的影响,探讨稻鸭共作模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田间对比试验,随机区组排列。测定指标为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效率。[结果]稻鸭共作模式下水稻叶片气孔导度、细胞间隙CO2... [目的]研究云南稻-鸭共作模式对水稻(Orza sativa L.)光合产物的影响,探讨稻鸭共作模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田间对比试验,随机区组排列。测定指标为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效率。[结果]稻鸭共作模式下水稻叶片气孔导度、细胞间隙CO2浓度、叶绿素含量有所增加,提高了水稻的净光合速率,增加了水稻的生物和经济产量。[结论]该研究可为稻鸭共生模式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共生 水稻 叶绿素 光合速率
下载PDF
稻鸭共作化肥减量技术研究进展
7
作者 陈嘉庆 孔秋娣 +4 位作者 史锐 徐世永 程泽信 邓凯东 尹超 《畜禽业》 2024年第11期55-58,共4页
稻鸭共作是一种传统的农耕模式,通过将水稻种植与鸭养殖相结合,实现有机肥料的替代和化肥的减量使用。针对目前稻鸭共作化肥减量技术存在技术普及度不高、经济效益不明显和生态平衡管理难度大等问题,从稻鸭共作系统优化、鸭品种选择、... 稻鸭共作是一种传统的农耕模式,通过将水稻种植与鸭养殖相结合,实现有机肥料的替代和化肥的减量使用。针对目前稻鸭共作化肥减量技术存在技术普及度不高、经济效益不明显和生态平衡管理难度大等问题,从稻鸭共作系统优化、鸭品种选择、鸭饲养管理技术和稻田生态调控等方面对稻鸭共作化肥减量技术及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以期推动稻鸭共作化肥减量技术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作 化肥减量 有机食品 生态种养
下载PDF
稻鸭共作技术进展与展望
8
作者 明珂 程序 +2 位作者 冯永斌 韦国栋 李程巧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4期140-141,144,共3页
归纳总结了近年来稻鸭共作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对稻鸭共作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稻鸭共作 技术 进展 展望
下载PDF
稻鸭共生对稻田水生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44
9
作者 汪金平 曹凑贵 +2 位作者 金晖 王昌付 刘丰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001-2008,共8页
【目的】分析稻鸭共生对稻田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为规范稻鸭共生稻田水分管理、鸭放养数量的确定及鸭饲料管理提供理论指导,促进稻鸭共生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方法】以两优培九和荆州麻鸭为材料,测定分析稻鸭共生对稻田水体水生生物的... 【目的】分析稻鸭共生对稻田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为规范稻鸭共生稻田水分管理、鸭放养数量的确定及鸭饲料管理提供理论指导,促进稻鸭共生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方法】以两优培九和荆州麻鸭为材料,测定分析稻鸭共生对稻田水体水生生物的种类、数量、生物量及多样性的影响。【结果】稻田水体中藻类植物和水生动物种类数分别为39属、33属,对照区种类数要显著高于放鸭区及水源区。稻鸭共生减少了稻田水生生物的数量和生物量,对藻类群落数量的影响明显;该技术抑制了优势种群的增长,显著降低绿藻、硅藻、原生动物的优势度,而增加亚优势种的数量,裸藻、枝角类的优势度显著增加,稻田水体生物多样性指数得以提高,藻类植物多样性指数以水源区和放4只鸭为最高,香农多样性指数都为2.03,水生动物多样性指数以放6只鸭为最高,香农多样性指数为1.77。【结论】稻鸭共生稻田水体生物多样性增加,水体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得以提高,系统稳定性得到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稻鸭共生 藻类 水生动物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稻鸭共作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7
10
作者 全国明 章家恩 +2 位作者 杨军 陈瑞 许荣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475-3483,共9页
稻鸭共作技术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水稻生态种养模式,稻鸭共作对水稻生长、病虫草害防治、生物多样性和稻田环境的改善具有明显的作用,然而目前还没有关于稻鸭共作对稻米品质影响的报道。因此,于2005年在华南农业大... 稻鸭共作技术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水稻生态种养模式,稻鸭共作对水稻生长、病虫草害防治、生物多样性和稻田环境的改善具有明显的作用,然而目前还没有关于稻鸭共作对稻米品质影响的报道。因此,于2005年在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教学科研基地进行了田间试验,共设计稻鸭共作、混水处理和常规稻作3个处理,研究其对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营养品质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稻鸭共作技术能够提高整精米率,减少垩白,增加粒宽,降低米粒长宽比值,同时促进稻米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下降,Mn元素含量上升,但对出糙率、精米率、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说明稻鸭共作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稻米品质,为水稻的优质生产提供了一条较好的生态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作 水稻 稻米品质
下载PDF
稻鸭共育复合系统对水稻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8
11
作者 禹盛苗 欧阳由男 +3 位作者 张秋英 彭钢 许德海 金千瑜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252-1256,共5页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稻田全天候家鸭野养对水稻生长发育及其稻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稻鸭共育复合生态系统中,由于鸭在稻间的活动明显改善了水稻群体质量,水稻无效分蘖比不养鸭对照显著减少,提高成穗率8.08%,增加水稻群体基部透...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稻田全天候家鸭野养对水稻生长发育及其稻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稻鸭共育复合生态系统中,由于鸭在稻间的活动明显改善了水稻群体质量,水稻无效分蘖比不养鸭对照显著减少,提高成穗率8.08%,增加水稻群体基部透光率4.05%;齐穗期和成熟期的绿叶面积比不养鸭对照分别增加6.01%和10.65%,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2.90%和17.82%;齐穗期的根系活力和灌浆期剑叶的光合作用强度分别比不养鸭对照增加24.02%和15.73%,从而积累较多的有机同化物,提高经济系数2.87%,增产稻谷4.93%,最终实现了水稻良好生育和高产、高效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育 水稻 生理生态 生长产量
下载PDF
稻鸭共作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9
12
作者 甄若宏 王强盛 +3 位作者 何加骏 周建涛 郑建初 卞新民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15-617,共3页
通过鸭子在稻田生态位的添加,系统研究了稻鸭共作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稻鸭共作区成穗率、结实率分别提高9.70%和4.64%,经济系数增加5.48%;稻米品质各指标也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精米率提高了4.82%,垩白... 通过鸭子在稻田生态位的添加,系统研究了稻鸭共作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稻鸭共作区成穗率、结实率分别提高9.70%和4.64%,经济系数增加5.48%;稻米品质各指标也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精米率提高了4.82%,垩白粒率降低了26.17%,直链淀粉含量降低4.03%,胶稠度提高了9.06%,稻米清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12.12%和13.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作 产量性状 稻米品质
下载PDF
稻鸭共作及其它控草措施对稻田杂草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58
13
作者 魏守辉 强胜 +5 位作者 马波 韦继光 陈建卫 吴建强 谢桐洲 沈晓昆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67-1071,共5页
运用群落生态学方法研究了稻鸭共作、人工除草、化学除草3种控草措施对稻田杂草群落特征的影响及其对田间杂草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稻鸭共作显著降低了田间杂草的发生密度,对稻田主要杂草鸭舌草(Monochoriavaginalis)、异型莎草(Cyperus... 运用群落生态学方法研究了稻鸭共作、人工除草、化学除草3种控草措施对稻田杂草群落特征的影响及其对田间杂草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稻鸭共作显著降低了田间杂草的发生密度,对稻田主要杂草鸭舌草(Monochoriavaginalis)、异型莎草(Cyperusdifformis)、矮慈姑(Sagittariapygmaea)的防效均达到95%以上,总体控草效果显著优于化学除草和人工除草.稻鸭共作使稻田杂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略有降低,但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提高,表明群落物种组成有了很大的改变,降低了原来优势杂草的发生危害.在不同控草措施作用下,稻田杂草群落的结构组成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稻鸭共作区群落组成为陌上菜(Linderniaprocumbens)+异型莎草+水虱草(Fimbristylismiliacea),Whittaker群落指数显著高于化学除草、人工除草及对照区,表明稻鸭共作对田间杂草群落结构影响较大.从Sorensen群落相似性指数及以其为距离测度指标的聚类分析结果中也可得到同样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作 人工除草 化学除草 物种多样性 均匀度 相似性
下载PDF
稻鸭共作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28
14
作者 甄若宏 王强盛 +3 位作者 张卫建 卞新民 沈晓昆 李元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3060-3065,共6页
由灰飞虱传毒危害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是近年来在我国部分稻作区严重发生的病毒病害.作为稻作生产生态实践模式之一的稻鸭共作技术对稻田病虫草具有显著的控制效应,然而目前还没有关于稻鸭共作对灰飞虱和条纹叶枯病影响的报道.因此,于2004... 由灰飞虱传毒危害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是近年来在我国部分稻作区严重发生的病毒病害.作为稻作生产生态实践模式之一的稻鸭共作技术对稻田病虫草具有显著的控制效应,然而目前还没有关于稻鸭共作对灰飞虱和条纹叶枯病影响的报道.因此,于2004~2005年在南京农业大学东台试验场进行了田间实验,共设计了4个处理,分别为常规稻作区(不养鸭、施药)、稻鸭共作区(养鸭、不施药)和秧田期覆盖防虫网、栽后大田稻鸭共作区(秧田覆盖防虫网、栽后稻田养鸭、不施药)和对照区(不养鸭、不施药).结果表明:稻鸭共作以及秧田期覆盖防虫网、栽后大田稻鸭共作处理对灰飞虱有显著的控制效应,因此也显著降低了两处理在水稻整个生长期间条纹叶枯病的发病率;稻鸭共作处理对条纹叶枯病的综合防效为79.44﹪,略高于常规稻作78.82﹪的防效,而秧田期覆盖防虫网、栽后大田稻鸭共作处理对稻田灰飞虱和条纹叶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对条纹叶枯病的防效超过94.01﹪.总之,通过以上试验结果可知,稻鸭共作尤其是秧田期覆盖防虫网、栽后稻鸭共作处理为防治条纹叶枯病提供了一条安全高效的生态控制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作 防虫网 灰飞虱 条纹叶枯病
下载PDF
稻鸭共作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4
15
作者 全国明 章家恩 +2 位作者 滕丽丽 陈瑞 许荣宝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共5页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稻鸭共作技术对水稻根系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在稻鸭共作复合生态系统中,由于鸭子的田间活动和刺激作用,明显改善了水稻的根系生长质量.与常规稻作相比,水稻的根系活力、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分...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稻鸭共作技术对水稻根系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在稻鸭共作复合生态系统中,由于鸭子的田间活动和刺激作用,明显改善了水稻的根系生长质量.与常规稻作相比,水稻的根系活力、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分别增加4.76%~72.54%、9.16%~32.07%和0.93%~55.31%;水稻的根系体积、根系干质量、根系比表面积和生长中后期的根冠比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稻鸭共作对减缓水稻根系的早衰、增强植株生理活性和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均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作 水稻 根系 生长
下载PDF
稻鸭共作对稻田水体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45
16
作者 全国明 章家恩 +1 位作者 陈瑞 许荣宝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023-2028,共6页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稻鸭共作技术对稻田水体环境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鸭共作能够降低稻田表层水体的温度与pH值,提高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混浊度和总氮、总磷、总钾三大营养元素的含量,其中总氮、总磷、总钾的含量分别比常规...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稻鸭共作技术对稻田水体环境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鸭共作能够降低稻田表层水体的温度与pH值,提高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混浊度和总氮、总磷、总钾三大营养元素的含量,其中总氮、总磷、总钾的含量分别比常规稻作增加1.85~5.06倍、2.01~8.70倍和42.79%~109.18%.说明稻鸭共作对改善水体理化性质、提高有效肥力供应,进而优化稻田生态环境和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均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作 稻田 水体环境
下载PDF
稻鸭共作下水稻植株的壮秆效应及生理特性 被引量:41
17
作者 王强盛 甄若宏 +1 位作者 丁艳锋 王绍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661-2665,共5页
通过田间小区对比试验,分析了稻鸭共作下水稻植株的壮秆效应及其相关生理特性.结果表明:由于鸭子在稻田的活动使水稻植株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植株碳水化合物含量、植株碳氮比、茎秆干物质输出率都明显增加,茎秆基部节间长度比对照缩短2.... 通过田间小区对比试验,分析了稻鸭共作下水稻植株的壮秆效应及其相关生理特性.结果表明:由于鸭子在稻田的活动使水稻植株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植株碳水化合物含量、植株碳氮比、茎秆干物质输出率都明显增加,茎秆基部节间长度比对照缩短2.88,茎粗增加64.90,茎秆强度和抗倒伏指数也分别提高了11.78和10.95;稻鸭共作提高了水稻深层根系比例和根系活力,黑根比例降低了16.63.因此,稻鸭共作对水稻植株有壮秆效应,提高了植株的抗逆性,有利于水稻稳产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作 碳氮代谢 茎秆特性 根系活力
下载PDF
稻鸭共育对稻田水体藻类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曹凑贵 汪金平 +2 位作者 金晖 袁伟玲 刘丰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6-148,共3页
关键词 稻田 稻鸭共育 藻类群落 多样性指数 生物量
下载PDF
长期稻鸭共作对稻田杂草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61
19
作者 魏守辉 强胜 +5 位作者 马波 韦继光 陈建卫 吴建强 谢桐洲 沈晓昆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6,共8页
2000~2003年连续4年研究了稻鸭共作条件下田间杂草群落的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长期稻鸭共作条件下,田间杂草密度逐年降低,下降趋势符合阻滞模型Y=k+a·e^bx,模型参数b反映了杂草种群的下降速率。在稻田6种主要... 2000~2003年连续4年研究了稻鸭共作条件下田间杂草群落的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长期稻鸭共作条件下,田间杂草密度逐年降低,下降趋势符合阻滞模型Y=k+a·e^bx,模型参数b反映了杂草种群的下降速率。在稻田6种主要杂草中,水虱草(Fimbristylis miliaceae)、陌上菜(Lindernia procumbens)、丁香蓼(Ludwigia prostrata)种群数量降低较快,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次之,稗(Echinochloa crusgalli)最慢。稻鸭共作使稻田杂草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持续降低,群落均匀度提高,群落相似性与稻鸭共作前相比逐年降低。说明稻鸭共作改变了田间杂草的群落结构,有利于限制杂草的发生危害。随着稻鸭共作的连年进行,对田间杂草的控制效果逐渐上升,4年后达99%以上。稻鸭共作是稻田替代化学除草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生物、生态控草措施,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作 种群动态 物种多样性 群落均匀度 杂草综合管理
下载PDF
我国稻鸭共作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与技术展望 被引量:40
20
作者 甄若宏 王强盛 +3 位作者 沈晓昆 张卫建 卞新民 黄丕生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4-67,共4页
综述了目前稻鸭共作技术在我国各地试验研究与示范应用的现状,提出了在今后研究与应用中需要探讨与完善的几个方面,包括:鸭子选用、防护与鸭病防治,水稻栽插方式及配套农机要求,施肥制度与病虫防治,以及稻田生态效应与高效种养模式。
关键词 稻鸭共作 生态农业 无公害农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