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Mapping for Leaf Length and Leaf Width in Rice cv.IR64 Derived Lines 被引量:8
1
作者 Muhammad Farooq Analiza G.Tagle +3 位作者 Rizza E.Santos Leodegario A.Ebron Daisuke Fujita Nobuya Kobayash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6期578-584,共7页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dentify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for leaf size traits in IR64 introgression lines (INLs). For this purpose, selected F2 populations derived from crosses between recurrent ...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dentify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for leaf size traits in IR64 introgression lines (INLs). For this purpose, selected F2 populations derived from crosses between recurrent parent IR64 and its derived INLs, unique for leaf length and leaf width, were used to confirm QTLs. A total of eight QTLs, mapped on three chromosomes, were identified for the four leaf size traits in six F2 populations. A QTL for leaf length, qLLnpt-1, in HKL69 was identified around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 marker RM3709 on chromosome 1. Two QTLs for flag leaf length, qFLLnpt-2 and qFLLnpt-4, in HFG39 were indentified on chromosomes 2 and 4, respectively. For flag leaf width, a QTL, qFLWnpt-4, in HFG39 was identified around RM17483 on chromosome 4. While another QTL for flag leaf width, qFLWnpt-1, in HFG27 was identified around RM3252 on chromosome 1. A QTL for leaf width, qLWnpt-2, in HKL75 was identified around RM7451 on chromosome 2. For leaf width, two QTLs, qLWnpt-4a, qLWnpt-4b, in HKL48 and HKL99 were identified around RM7208 and RM6909, respectively on chromosome 4.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suggest the possibilities to use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and pyramiding these QTLs to improve rice water produ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LS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Mapping for Leaf Length and Leaf Width in rice cv.IR64 Derived Lines IR
原文传递
水稻产量对长期不同施肥和环境的响应 被引量:15
2
作者 黄晶 张杨珠 +1 位作者 刘淑军 高菊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67-1376,共10页
以开始于1982年的不同施肥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选择氮磷钾肥(NPK)、有机肥(牛粪,M)、氮磷钾肥+有机肥(NPKM)、氮磷肥+有机肥(NPM)、氮钾肥+有机肥(NKM)和磷钾肥+有机肥(PKM)共6个处理,采用产量年际变化、变异系数(CV)、产量可持续指数(S... 以开始于1982年的不同施肥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选择氮磷钾肥(NPK)、有机肥(牛粪,M)、氮磷钾肥+有机肥(NPKM)、氮磷肥+有机肥(NPM)、氮钾肥+有机肥(NKM)和磷钾肥+有机肥(PKM)共6个处理,采用产量年际变化、变异系数(CV)、产量可持续指数(SYI)、肥料增产贡献率及AMMI模型对影响双季稻稻谷总产量稳定性的施肥处理、环境和二者互作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历年稻谷产量(1982—2012年)对长期不同施肥和环境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NPKM处理稻谷产量最高;在养分投入量相同的情况下,单施有机肥和单施化肥对于早稻产量的影响效果一致,但单施有机肥较单施化肥有利于提高晚稻稻谷产量。不同施肥处理稻谷产量CV随试验时间延长逐渐降低,有机无机配施相比较单施化肥能够减小产量CV,各处理晚稻产量的CV大于早稻,但其SYI值小于早稻。NPKM处理的SYI值最高,为0.51;M和NPK处理的SYI值分别为0.44和0.42。肥料对于产量的贡献率表现为:有机肥>化肥氮>化肥磷>化肥钾。AMMI模型交互效应主成分(IPCA)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在不同试验年份对环境的响应不一样。综合以上分析结果,氮磷钾完全肥基础上配施有机肥(NPKM)是该区域双季稻高产和稳产的最佳施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产量 长期施肥 产量变异系数 产量可持续性指数 肥料增产贡献率
下载PDF
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组织中的氰化物含量 被引量:5
3
作者 梁五生 潘娟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6-228,共3页
建立了一套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组织内氰化物含量的实验程序,该程序包括氰化物的吸收、反应和吸光度测定等步骤,测定波长为550nm.用该法测定的结果表明水稻(秀水11)干种子内几乎没有游离态的氰化物,但氰化物含量会随着种子萌发进程... 建立了一套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组织内氰化物含量的实验程序,该程序包括氰化物的吸收、反应和吸光度测定等步骤,测定波长为550nm.用该法测定的结果表明水稻(秀水11)干种子内几乎没有游离态的氰化物,但氰化物含量会随着种子萌发进程而不断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植物组织 氰化物 水稻 种子萌发 毒性
下载PDF
水稻库/源比对叶片光合作用、同化物运输和分配及叶片衰老的影响 被引量:34
4
作者 潘晓华 王永锐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821-827,共7页
两系杂交稻N31S/P40水培稻株不同库/源比植株剑叶光合速率在灌浆结实前期去叶处理明显高于对照,去1/2花则降低光合速率;灌浆中、后期处理间差异较小。改变库/源比后1~7天.去叶处理剑叶的RuBP羧化酶活性、光合磷酸化和Hill反应活性、蔗... 两系杂交稻N31S/P40水培稻株不同库/源比植株剑叶光合速率在灌浆结实前期去叶处理明显高于对照,去1/2花则降低光合速率;灌浆中、后期处理间差异较小。改变库/源比后1~7天.去叶处理剑叶的RuBP羧化酶活性、光合磷酸化和Hill反应活性、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叶片中无机磷含量、被同化碳在醇溶部分分配比例及光合同化物从剑叶输出的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而叶片中蔗糖和淀粉含量低于对照。去1/2花处理则表现为与去叶效应相反的作用。库/源比对蜡熟期^(14)C-同化物从剑叶输出和向稻穗分配均有明显影响。提高库/源比可减轻叶片的脂质过氧化,具一定的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合作用 叶片衰老
下载PDF
两系杂交稻始穗期追施氮钾肥提高叶片光合功能的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潘晓华 王永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5,共5页
研究表明,将占总肥量1/3左右的氮或氮钾肥在始穗期施用,能明显提高两系杂交水稻N31S/P40剑叶的光合速率、RuBP羧化酶活性、光合磷酸化和Hil反应活性。对乳熟期剑叶叶绿素荧光测定表明,始穗肥处理的FV和FV/F... 研究表明,将占总肥量1/3左右的氮或氮钾肥在始穗期施用,能明显提高两系杂交水稻N31S/P40剑叶的光合速率、RuBP羧化酶活性、光合磷酸化和Hil反应活性。对乳熟期剑叶叶绿素荧光测定表明,始穗肥处理的FV和FV/Fo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施始穗肥的剑叶中活性氧清除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光合作用 叶片衰老 施肥
下载PDF
水稻产量对双季稻-不同冬绿肥轮作及环境的响应 被引量:12
6
作者 黄晶 刘淑军 +2 位作者 张会民 王晓辉 高菊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71-1276,共6页
双季稻和冬季绿肥轮作体系是实现南方稻区水稻高产、稳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为探讨水稻产量对双季稻-不同冬季绿肥轮作及环境的响应特征,以开始于1982年的双季稻-不同冬季绿肥(稻-稻-紫云英,R-R-MV;稻-稻-油菜,R-R-RP;稻-稻-黑麦草,... 双季稻和冬季绿肥轮作体系是实现南方稻区水稻高产、稳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为探讨水稻产量对双季稻-不同冬季绿肥轮作及环境的响应特征,以开始于1982年的双季稻-不同冬季绿肥(稻-稻-紫云英,R-R-MV;稻-稻-油菜,R-R-RP;稻-稻-黑麦草,R-R-RG;稻-稻-冬闲,R-R-WF)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采用产量变异系数(CV)、产量可持续指数(SYI)及AMMI模型对影响双季稻稻谷总产量稳定性的双季稻-不同冬季绿肥轮作、环境和二者互作进行分析,研究稻谷产量对长期双季稻-不同冬季绿肥轮作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双季稻-不同绿肥轮作稻谷产量变异系数随试验时间延长逐渐降低,与其他绿肥轮作模式相比,稻-稻-紫云英轮作能够减小产量变异系数。早稻和晚稻均以稻-稻-紫云英处理的SYI值最高,分别为0.58和0.59。双季稻-不同绿肥轮作与年际间环境的互作(F×E)平方和占总平方和的2.3%,达到了显著差异(P=0.012 5)。双季稻-不同绿肥轮作方式和交互作用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影响水稻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年际气候因子变化,稻-稻-紫云英轮作更能积极适应气候因子的变化。综合以上分析结果,认为稻-稻-紫云英轮作是该区域双季稻高产和稳产的理想轮作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产量 双季稻-绿肥轮作 产量变异系数 可持续性指数 AMMI分析
下载PDF
水稻26kDa球蛋白基因启动子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吕英海 米东 +1 位作者 李建粤 丁瑶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5年第6期768-772,共5页
以水稻品种日本晴基因组总DNA为模板,采用PCR扩增获得约900bp大小的DNA片段,回收该片段并与pUCm-T载体连接,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进行PCR检测和酶切鉴定,选取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分析。测序结果显示,该片段含904个核苷酸对;采用vectorNTI... 以水稻品种日本晴基因组总DNA为模板,采用PCR扩增获得约900bp大小的DNA片段,回收该片段并与pUCm-T载体连接,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进行PCR检测和酶切鉴定,选取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分析。测序结果显示,该片段含904个核苷酸对;采用vectorNTI软件将本试验中克隆的序列与Genbank(AY427575)公布的日本晴球蛋白基因启动子序列比对,有9个核苷酸差异,同源性为99%,证实本试验中克隆的DNA序列为水稻球蛋白基因启动子;在重要功能区段上,两者核苷酸序列完全一致。本研究认为造成长期不在一个环境中种植的同一水稻品种球蛋白基因启动子序列差异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核苷酸中性突变。水稻球蛋白基因启动子的成功克隆,为今后开展水稻等重要农作物转基因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晴水稻(Oryza SATIVA L.japonica.cv.Nipponbare) 球蛋白基因启动子 克隆 中性突变
下载PDF
水稻APC/C辅激活子CDH1同源基因OsCCS52B的表达研究(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周维 王军卫 +5 位作者 楼辰军 赵继新 周雷 KRISHNA Jagadish JOHN Bennett 李自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3-451,共9页
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得到水稻的泛素连接酶APC/C辅助激活子CDH1的同源基因OsCCS52B.通过蛋白质序列分析发现OsCCS52B和苜蓿及拟南芥中的AtCCS52B(细胞周期转换开关基因)基因同源性最高;RNA原位杂交实验研究发现,OsCCS52B基因在减数分裂... 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得到水稻的泛素连接酶APC/C辅助激活子CDH1的同源基因OsCCS52B.通过蛋白质序列分析发现OsCCS52B和苜蓿及拟南芥中的AtCCS52B(细胞周期转换开关基因)基因同源性最高;RNA原位杂交实验研究发现,OsCCS52B基因在减数分裂期间的表达存在一个高-低-高的波动变化.由于OsCCS52B表达变动的这个模式和减数分裂M-M(细胞分裂-细胞分裂)的转化过程中对受CDH1调控的细胞周期激酶CDKA活性的要求相一致,所以推测水稻的OsCCS52B基因参与了水稻减数分裂M-M转换期间对染色体复制的调控.同时,RNA原位杂交实验显示,OsCCS52B在核内复制旺盛的组织如根尖分生组织和穗下节的分生区和伸长区表达强烈,证明OsCCS52B可能参与了水稻的核内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减数分裂 OsCCS52B RNA原位杂交 APC/C辅激活因子
下载PDF
两系杂交稻始穗期追氮钾肥对同化物运输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潘晓华 王永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52-258,共7页
研究表明,将占总量1/3左右的氮、钾肥在始穗期施用,可促进两系杂交稻N31S/P40 ̄(14)C-光合同化物从剑叶的输出和向稻穗的分配,尤其是灌浆中后期向穗下部枝梗籽粒的分配。始穗期追氮钾肥可降低叶片中淀粉的含量,促... 研究表明,将占总量1/3左右的氮、钾肥在始穗期施用,可促进两系杂交稻N31S/P40 ̄(14)C-光合同化物从剑叶的输出和向稻穗的分配,尤其是灌浆中后期向穗下部枝梗籽粒的分配。始穗期追氮钾肥可降低叶片中淀粉的含量,促进剑叶碳水化合物在夜间的降解,提高叶片中蔗糖磷酸合成酶和胞质果糖-1,6-二磷酸酯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始穗肥 光合同化物 分配
下载PDF
新矮源——特矮稻主要经济性状一般配合力比较
10
作者 钟永模 罗大刚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S1期41-43,共3页
本文研究了在IR_(24)中发现的矮生突变系——特矮稻的遗传效应,结果指出:特矮稻在矮化的同时还产生了配合力高的遗传效应。特矮稻单株籽粒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相对值较IR_(24)高16.5%,是一个优良的新矮源,值得研究和利用。
关键词 新矮源 特矮稻 一般配合力
下载PDF
水稻几丁质酶基因克隆RCH8的DNA结构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红 朱群 白永延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 CSCD 1997年第4期391-398,共8页
用DNA外切核酸酶Ⅲ和S1核酸酶生成连续缺失突变体,用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对该克隆进行双向DNA顺序测定,测序全长2049个碱基,初步确定了1057bp的5'端上游顺序,966bp不含内含子的完整编码区和可能的TATAbox等。所编码的322个氨... 用DNA外切核酸酶Ⅲ和S1核酸酶生成连续缺失突变体,用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对该克隆进行双向DNA顺序测定,测序全长2049个碱基,初步确定了1057bp的5'端上游顺序,966bp不含内含子的完整编码区和可能的TATAbox等。所编码的322个氨基酸包括N-端20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其后40个氨基酸长度的含8个半胱氨酸的hevein结构域和一个催化结构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几丁质酶基因 基因克隆 DNA 结构分析
下载PDF
水稻硝酸还原酶基因5′上游序列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静 吴文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4-288,共5页
以日本晴水稻幼苗叶的基因组总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获得约1 300 bp大小的DNA片段,回收该片段并与pMD18-T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并提取质粒DNA。用凝胶电泳检测和酶切鉴定,选取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分析。测序结果显示,该片段含... 以日本晴水稻幼苗叶的基因组总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获得约1 300 bp大小的DNA片段,回收该片段并与pMD18-T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并提取质粒DNA。用凝胶电泳检测和酶切鉴定,选取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分析。测序结果显示,该片段含1 376个核苷酸对;应用NCB1网站的BLAST软件对本试验中克隆的序列与GenBank(NC_008401)公布的水稻硝酸还原酶基因启动子序列进行比对,有3个核苷酸差异,同源性为99%,证实本试验中克隆的DNA序列为水稻硝酸诱导基因启动子。该序列含有多个与转录调控有关的保守序列(如TATA-box、CAAT-box和GAGA-box)。此序列的成功克隆,为今后开展水稻等重要农作物转基因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晴水稻 硝酸还原酶基因 5’上游序列 基因克隆
下载PDF
甬优2640作中稻—再生稻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志英 《福建农业科技》 2018年第4期1-3,共3页
2017年在浦城县仙阳镇两个"百亩再生稻机械化种植示范片"示范种植甬优2640,表现熟期适中、头季与再生季产量高、耐机械碾压、再生季低位腋芽萌发好、再生力强、米质较优等优良特性。总结甬优2640再生栽培全程机械化高产配套... 2017年在浦城县仙阳镇两个"百亩再生稻机械化种植示范片"示范种植甬优2640,表现熟期适中、头季与再生季产量高、耐机械碾压、再生季低位腋芽萌发好、再生力强、米质较优等优良特性。总结甬优2640再生栽培全程机械化高产配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甬优2640 再生稻 机械化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优质稻-花椰菜水旱轮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嫩珠 《福建农业科技》 2018年第8期9-11,共3页
稻-菜水旱轮作作为建瓯市主要种植模式,是种植户实现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优质稻泰丰优3301群体整齐,株型适中,植株较高,后期转色好,米质优良;花椰菜白玉80天植株直立而稍大,叶色深绿,花球松散洁白,单个重约1 000g,适应性广,耐寒,耐湿,... 稻-菜水旱轮作作为建瓯市主要种植模式,是种植户实现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优质稻泰丰优3301群体整齐,株型适中,植株较高,后期转色好,米质优良;花椰菜白玉80天植株直立而稍大,叶色深绿,花球松散洁白,单个重约1 000g,适应性广,耐寒,耐湿,抗黑腐病及霜霉病,定植后约85d成熟。优质稻泰丰优3301与花椰菜白玉80天轮作种植,由于稻田水的浸泡,可减轻病虫害发生,比种植双季稻可增收1倍以上,且种植工序简单,用工少,是规模种植户提高经济效益的好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丰优3301 优质稻 白玉80天 花椰菜 水旱轮作 高产高效栽培
下载PDF
甬优1540在宁化县作烟后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5
作者 范胜 《福建农业科技》 2018年第8期4-5,共2页
甬优1540是由15A×F7540配组而成的籼粳杂交水稻新品种。福建省宁化县2017年引进作烟后稻种植,表现出长势繁茂、茎秆粗壮、抗倒性好、熟期适中、适应性广、穗大粒多、结实率高、丰产、米质优等特点。总结了甬优1540在宁化县作烟后... 甬优1540是由15A×F7540配组而成的籼粳杂交水稻新品种。福建省宁化县2017年引进作烟后稻种植,表现出长势繁茂、茎秆粗壮、抗倒性好、熟期适中、适应性广、穗大粒多、结实率高、丰产、米质优等特点。总结了甬优1540在宁化县作烟后稻种植表现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甬优1540 种植表现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中嘉早17’机插栽培生育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淑贤 《福建农业科技》 2018年第1期30-32,共3页
中嘉早17是超级稻专用型常规早稻新品种,具有高产、抗病、适宜加工、适合机械栽培等优点。福鼎市于2011-2017年累计推广约800hm^2。总结该品种在福鼎市进行机插栽培的产量表现、主要特征特性、机插生育动态变化特点、机插育秧技术和本... 中嘉早17是超级稻专用型常规早稻新品种,具有高产、抗病、适宜加工、适合机械栽培等优点。福鼎市于2011-2017年累计推广约800hm^2。总结该品种在福鼎市进行机插栽培的产量表现、主要特征特性、机插生育动态变化特点、机插育秧技术和本田期高产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嘉早17 机械插秧 产量 特征 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野香优676’作中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姜桂梅 《福建农业科技》 2018年第2期4-6,共3页
野香优676在尤溪县作中稻种植,表现米质优、产量高、抗性强,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该品种丰产性好,2016年在管前镇村尾村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11 370.0kg·hm-2,比对照品种Ⅱ优明86增产43.3%,2017年在尤溪县新阳镇溪坂村示范种植... 野香优676在尤溪县作中稻种植,表现米质优、产量高、抗性强,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该品种丰产性好,2016年在管前镇村尾村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11 370.0kg·hm-2,比对照品种Ⅱ优明86增产43.3%,2017年在尤溪县新阳镇溪坂村示范种植平均产量9 475.5kg·hm-2,比对照品种Ⅱ优明86增产11.2%。总结该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及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野香优676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聚两优676在建阳区的示范表现及其丰产栽培技术
18
作者 余祀平 《福建农业科技》 2018年第8期6-8,共3页
杂交中稻新组合聚两优676是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福建禾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培育而成的中稻新品种,201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70016)。介绍聚两优676在童游镇彭墩... 杂交中稻新组合聚两优676是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福建禾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培育而成的中稻新品种,201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70016)。介绍聚两优676在童游镇彭墩村山垅田的试种表现及特征特性,从适时播种、适时移栽、科学施肥、合理灌溉、病虫草害防治、收获及晾晒等方面总结其丰产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稻 聚两优676 山垅田 种植表现 栽培技术
下载PDF
Effects of elevated CO_2 on growth and carbon partitioning in rice 被引量:4
19
作者 LIN Weihong\+1 and WANG Dali\+2 1. Department of Plant Nutrition,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94, China 2. Department of Systems Ecology, Research Center for Eco_Environmental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5,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1998年第23期1982-1986,共5页
Rice (\%Oryza sativa\% cv. Jindao 1187) was grown in open_top chambers which contained ambient and enriched CO\-2. CO\-2 elevation stimulated rice tillering during early vegetative stage. However, panicle dry weight p... Rice (\%Oryza sativa\% cv. Jindao 1187) was grown in open_top chambers which contained ambient and enriched CO\-2. CO\-2 elevation stimulated rice tillering during early vegetative stage. However, panicle dry weight per plant did not change at maturity stage. Root biomass was enhanced by high CO\-2. Root / shoot ratio was increased under high CO\-2 at maturity, indicating more carbon allocation to the below_bround part in rice under high 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2 ELEVATION GROWTH carbon partitioning rice (\%Oryza SATIVA cv\%. Jindao 1187).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