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Dissection of Leaf Development in Wild-Type and Various Morphogenetic Mutants in Rice 被引量:3
1
作者 Punyavee Dechkrong Takanori Yoshikawa Jun-Ichi Itoh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5年第8期1215-1232,共18页
Leaf cells undergo two main developmental events;i.e., cell proliferation and cell differentiation, before maturation. These events occur sequentially at specific positions and with specific timing during leaf develop... Leaf cells undergo two main developmental events;i.e., cell proliferation and cell differentiation, before maturation. These events occur sequentially at specific positions and with specific timing during leaf development. To understand the transition from cell proliferation to cell differentiation of rice leaves, we analyzed rice leaves from both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viewpoints. The results of anatomical, morphological, and histochemical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P4 leaf primordium is the stage when dynamic transition of the cellular state from immature to mature along the proximal-distal axis of the leaf occurs. We screened for marker genes showing a dynamic expression pattern along the proximal-distal axis of the P4 leaf, and applied them to expression analysis in wild-type and various morphogenetic mutants. The changes in expression pattern of the marker genes varied between developmental stages and between mutants. Our analysis reinforced previous data regarding the developmental transition of wild-type rice leaves and indicated that the transition can be monitored using our molecular marker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expression analysis using these molecular markers would be valuable for understanding the genetic effects on leaf development in various leaf morphogenetic mut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leaf Development cell Proliferation cell Differentiation TCP (TEOSINTE BRANCHED1/CYCLOIDEA/PCF) GRF (GROWTH-REGULATING FACTOR)
下载PDF
水稻叶形态的建成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贾彬 陈可 +7 位作者 叶婵娟 郭洁 周新桥 陈达刚 刘娟 姜姝 刘冠明 刘传光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29,共11页
水稻叶片形态是决定理想株型的关键因素。根据“源库”理论,水稻叶片形态通过影响光合效率等“源”流影响水稻产量。其中,叶片大小、卷曲度以及叶倾角是植物整体株型和叶型中决定产量的关键农艺性状。近年来,已有许多控制叶片形态的基... 水稻叶片形态是决定理想株型的关键因素。根据“源库”理论,水稻叶片形态通过影响光合效率等“源”流影响水稻产量。其中,叶片大小、卷曲度以及叶倾角是植物整体株型和叶型中决定产量的关键农艺性状。近年来,已有许多控制叶片形态的基因被克隆与鉴定。水稻叶片发育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水稻叶原基的形成、极性的建立及维持、叶片的扩张。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众多调控水稻叶片形态的关键基因的重要功能已被阐明。譬如,PLA1、PLA2等基因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协同作用,NAL1、NAL9、NRL1、NRL2等基因在叶脉发育中的协同调控,SLL1、SRL2等基因对厚壁组织细胞结构的精细调控,OsPIN1、OsWOX3A等基因对植物激素的极性运输和分配等,共同构成了水稻叶片形态复杂调控网络的基石,为深入理解作物叶片形态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研究影响水稻叶片形态的分子机制,对于利用“源库”理论实现水稻的高产稳产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片大小 叶片卷曲 细胞分裂 植物激素
下载PDF
Overexpression of ACL 1 (abaxially curled leaf 1) Increased Bulliform Cells and Induced Abaxial Curling of Leaf Blades in Rice 被引量:41
3
作者 Ling Li Zhen-Ying Shi +4 位作者 Lin Li Ge-Zhi Shen Xin-Qi Wang Lin-Sheng An Jing-Liu Zhang 《Molecular Plant》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5期807-817,共11页
Understanding the genetic mechanism underlying rice leaf-shape development is crucial for optimizing rice configuration and achieving high yield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leaf abaxial curling. We isolated a ric... Understanding the genetic mechanism underlying rice leaf-shape development is crucial for optimizing rice configuration and achieving high yield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leaf abaxial curling. We isolated a rice transferred DNA (T-DNA) insertion mutant, BY240, which exhibited an abaxial leaf curling phenotype that co-segregated with the inserted T-DNA. The T-DNA was inserted in the promoter of a novel gene, ACL1 (Abaxially Curled Leaf 1), and led to overexpression of this gene in BY240. Overexpression of ACL1 in wild-type rice also resulted in abaxial leaf curling. ACL1 encodes a protein of 116 amino acids with no known conserved functional domains. Overexpression of ACL2, the only homolog of ACL1 in rice, also induced abaxial leaf curling. RT-PCR analysis revealed high expressions of ACLs in leaf sheaths and leaf blades, suggesting a role for these genes in leaf developm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 revealed non-tissue-specific expression of the ACLs in the shoot apical meristem, leaf primordium, and young leaf. Histological analysis showed increased number and exaggeration of bulliform cells and expansion of epidermal cells in the leaves of BY240, which caused developmental discoordination of the abaxial and adaxial sides, resulting in abaxially curled leaves. These results revealed an important mechanism in rice leaf development and provided the genetic basis for agricultural improv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l expansion leaf/vegetative development rice ACL1 ACL2 LRI T-DNA bulliform cells.
原文传递
水稻斑点叶变异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4
作者 黄奇娜 杨杨 +2 位作者 施勇烽 陈洁 吴建利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8-115,共8页
大多数水稻斑点叶突变体是研究稻瘟病抗性、白叶枯病抗性以及植物程序性细胞死亡机理的理想材料。已经阐明了49份水稻斑点叶突变体的遗传模式,并成功克隆分离了若干斑点叶基因。综述了这些突变体的来源、遗传模式、基因定位和克隆,基因... 大多数水稻斑点叶突变体是研究稻瘟病抗性、白叶枯病抗性以及植物程序性细胞死亡机理的理想材料。已经阐明了49份水稻斑点叶突变体的遗传模式,并成功克隆分离了若干斑点叶基因。综述了这些突变体的来源、遗传模式、基因定位和克隆,基因的功能以及它们对水稻主要病害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斑点叶 诱变 抗病性 程序性细胞死亡
下载PDF
水稻叶片扫描结构与稻瘿蚊抗性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卢家仕 徐晶 +6 位作者 苏建睦 袁红娟 何龙飞 于梅花 王爱勤 李创珍 韦善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289-2295,共7页
以多个稻瘿蚊抗性和敏感种质为材料,对它们的叶片细胞特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研究水稻叶片细胞特征与抗稻瘿蚊的关系。结果表明,抗稻瘿蚊和敏感稻瘿蚊水稻种质叶片上下表皮形态、细胞类型和排列类似,硅相对含量(wt.%)与稻瘿蚊抗性显著... 以多个稻瘿蚊抗性和敏感种质为材料,对它们的叶片细胞特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研究水稻叶片细胞特征与抗稻瘿蚊的关系。结果表明,抗稻瘿蚊和敏感稻瘿蚊水稻种质叶片上下表皮形态、细胞类型和排列类似,硅相对含量(wt.%)与稻瘿蚊抗性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9062;气孔宽、气孔宽/长比、气孔密度与稻瘿蚊抗性负相关;硅细胞大小、面积、密度与稻瘿蚊抗性关系不大;气孔长、气孔边缘上的乳突数与稻瘿蚊抗性关系不大;长细胞大小和面积、栓细胞面积及刺毛密度与稻瘿蚊抗性相关不大。说明部分叶片细胞特征与稻瘿蚊抗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片细胞特征 稻瘿蚊 抗性 扫描电镜
下载PDF
早稻品种对二化螟的抗性及其生化基础研究 被引量:32
6
作者 刘光杰 黄和平 +2 位作者 谢秀芳 桂丽琴 方蔚然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5期512-515,共4页
】对二化螟在早籼5143和中1061与杂交早籼新香A/71和优IA/66上造成的枯鞘、枯心数,及对不同品种稻株的总糖量和氨基酸总量测定及叶鞘组织硅质化分析,研究了水稻不同品种与二化螟的抗虫性关系。结果表明,虽未出现高... 】对二化螟在早籼5143和中1061与杂交早籼新香A/71和优IA/66上造成的枯鞘、枯心数,及对不同品种稻株的总糖量和氨基酸总量测定及叶鞘组织硅质化分析,研究了水稻不同品种与二化螟的抗虫性关系。结果表明,虽未出现高抗二化螟的品种,但品种间对二化螟的耐虫性差别明显,中1061对二化螟的耐虫性最强,5143和新香A/71居中,优IA/66最弱。二化螟在不同品种上的种群消长与糖含量具有一定相关性,糖含量高的品种二化螟发生程度重。硅化细胞多,硅质化程度高的品种对二化螟的抗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水稻 枯鞘 早稻品种 生化基础 抗性
下载PDF
旱涝交替胁迫对粳稻分蘖期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陆红飞 郭相平 +5 位作者 甄博 乔冬梅 周新国 王振昌 刘春成 杨泊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6-122,共7页
盆栽试验于2013年进行,在粳稻分蘖期分别设置涝-轻旱(LD)和涝-重旱(HD)2种处理(涝保持水深10 cm),以浅水勤灌(保持水深0~5 cm,CK)为对照,研究了旱涝交替胁迫对水稻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第1次旱5 d后(阶段Ⅰ),LD处理... 盆栽试验于2013年进行,在粳稻分蘖期分别设置涝-轻旱(LD)和涝-重旱(HD)2种处理(涝保持水深10 cm),以浅水勤灌(保持水深0~5 cm,CK)为对照,研究了旱涝交替胁迫对水稻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第1次旱5 d后(阶段Ⅰ),LD处理主脉截面积减小了31.13%,LD处理侧叶大维管束面积和周长分别降低了28.87%和15.79%,HD处理则分别降低了24.74%和13.16%(P<0.05);LD和HD处理侧叶小维管束面积和周长也显著减少。进入涝胁迫5 d后(阶段Ⅱ),但LD处理小维管束周长较HD处理显著降低了0.13×10~2μm;HD处理除大维管束外其余指标均超过了CK,说明涝后重旱胁迫处理叶片发育表现出了一定的补偿效应。涝结束5 d后(阶段Ⅲ),LD和HD处理主脉面积分别较CK显著减小了45.47%和53.79%,侧叶器官发育也落后于CK。第2次旱5 d后(阶段Ⅳ),LD和HD处理主脉大维管束面积分别较CK显著降低了18.45%和29.13%;HD处理侧叶大维管束面积和周长则显著低于CK和LD处理,HD处理侧叶面积较CK减少了34.49%,LD和HD处理泡面积在受旱时均低于CK,阶段Ⅲ,泡面积则分别显著减少了0.38×10~2和0.57×10~2μm^2。重旱处理对水稻叶片的迫害在第2次重旱后加重,而轻旱处理则减轻。研究结果可为制定水稻灌溉方案以及研究光合能力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胁迫 干旱 细胞 水稻 维管束 叶片 旱涝交替胁迫
下载PDF
双阻NH_4^+选择性微电极测定水稻叶片细胞中NH_4^+的活度
8
作者 尹晓明 范晓荣 沈其荣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01-706,共6页
本文介绍了双阻NH_4^+选择性微电极的制作方法、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微电极电位响应值与溶液中NH_4^+的活度呈对数曲线的关系,NH_4^+选择性微电极与其他类型的电极(如H^+、NO_3^-)最大区别是K^+的干扰,在含有72 mmol/L K^+的标定溶液中... 本文介绍了双阻NH_4^+选择性微电极的制作方法、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微电极电位响应值与溶液中NH_4^+的活度呈对数曲线的关系,NH_4^+选择性微电极与其他类型的电极(如H^+、NO_3^-)最大区别是K^+的干扰,在含有72 mmol/L K^+的标定溶液中,电极标定曲线的斜率为48~58 mV,对NH_4^+的检出限小于10^(-4)mol/L,说明电极对NH_4^+有较高的选择性,受K^+的影响较小,可以用来测定。用以测定2.5 mmol/L NH_4^+培养2周的水稻叶片,结果表明,叶片细胞中NH_4^+活度分布在高低不同的两个区间内,分别代表了细胞质和液泡中的测定,水稻叶片细胞质和液泡NH_4^+的活度分别为2.58~9.30 mmol/L和11.36~25.20 mmol/L。水稻叶片组织中的NH_4^+主要来自液泡,流动分析仪测定的水稻叶片组织的NH_4^+浓度为11.12 mmol/L。NH_4^+选择性微电极为研究水稻对NH_4^+的吸收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阻NH4^+选择性微电极 水稻叶片 细胞 NH4^+
下载PDF
基于改进U-Net的水稻叶片细胞分割方法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韦钙兴 易文龙 +2 位作者 刘昱成 赵应丁 陈庭倬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3-160,共8页
针对水稻叶片细胞图像中存在边界模糊、信噪比低和叶肉细胞相互粘连堆叠等特点导致分割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U-Net的水稻叶片细胞分割方法。首先,将BA模块引入到ResNeXt网络中组成BAResNeXt模块作为网络的编码器,在提取深层... 针对水稻叶片细胞图像中存在边界模糊、信噪比低和叶肉细胞相互粘连堆叠等特点导致分割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U-Net的水稻叶片细胞分割方法。首先,将BA模块引入到ResNeXt网络中组成BAResNeXt模块作为网络的编码器,在提取深层的语义特征时提高网络对叶肉细胞的关注度;其次,在编码器与解码器之间加入通道交叉注意力机制,缓和解码器和编码器的语义歧义来增强分割图像特征的信息融合;最后,在解码器上采样阶段中使用SE注意力机制,以便过滤分割图像背景的干扰信息。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将其与U-Net、Res-UNet、U-Net++和Deeplabv3+等深度学习网络进行试验比对,结果表明,改进的方法在水稻叶片细胞分割中表现最好,其查准率为96.03%、召回率为97.67%、准确率为97.47%、交并比为93.96%,相似系数为96.78%,均比其他网络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叶片 细胞分割 U-Net 注意力机制 特征融合
下载PDF
水稻叶片细胞三维可视化动态仿真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德恒 赵应丁 +1 位作者 杨红云 易文龙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432-2439,共8页
借助计算机可视化技术探索水稻叶片细胞形态演化过程,需要建立细胞几何模型与其产生变形的生物力学关系。基于物理力学性质提出一种叶片细胞三维可视化动态仿真方法,通过"半边"数据结构来表示细胞骨架拓扑结构、利用双三次B&#... 借助计算机可视化技术探索水稻叶片细胞形态演化过程,需要建立细胞几何模型与其产生变形的生物力学关系。基于物理力学性质提出一种叶片细胞三维可视化动态仿真方法,通过"半边"数据结构来表示细胞骨架拓扑结构、利用双三次Bézier曲面来构造其表面的几何形状;设计细胞骨架的"点"、"线"与"面"拓扑单元查询算法来确定曲面变形控制参数;借助柯西应力、广义胡克定律计算细胞应力-应变数值。试验环境使用了C++与OpenGL图形库编程实现,结果表明,使用不同的渗透压差和弹性模量的数值能够获得曲面的自由变形,从而获得细胞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动态仿真过程。此方法有助于从细胞力学视角研究叶片建成规律中引入一种信息化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叶片细胞 半边结构 双三次Bézier曲面 拓扑查询
下载PDF
水稻窄叶突变体zy17的遗传分析和候选基因鉴定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雪倩 徐冉 +3 位作者 段朋根 伍应保 罗越华 李云海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82-589,共8页
器官大小调控是一个基本的发育生物学过程,受细胞分裂和细胞扩展的影响。然而,植物器官大小调控的遗传和分子机理仍不清楚。为了进一步了解器官大小调控的分子机制,文章分离了一系列水稻叶子宽窄改变的突变体。其中,窄叶突变体zy17叶变... 器官大小调控是一个基本的发育生物学过程,受细胞分裂和细胞扩展的影响。然而,植物器官大小调控的遗传和分子机理仍不清楚。为了进一步了解器官大小调控的分子机制,文章分离了一系列水稻叶子宽窄改变的突变体。其中,窄叶突变体zy17叶变窄,同时伴有植株矮化、穗子变小、枝梗数和穗粒数降低的表型。遗传分析表明该窄叶性状受1个隐性基因控制;细胞学分析表明该突变体叶子的细胞数目和维管束数目显著降低,表明ZY17影响了细胞分裂。基因组重测序进一步筛选出ZY17的3个候选基因:Os02g22390基因突变发生在内含子区,编码蛋白为逆转座蛋白;Os02g28280和Os02g29530基因突变都发生在外显子区,其中Os02g28280编码一个功能未知蛋白,该基因突变后,发生碱基置换,产生非同义突变;Os02g29530编码一个含糖基转移酶相关的PFAM结构域的蛋白,该基因突变后,出现两个碱基的缺失,从而导致其蛋白翻译提前终止。对候选基因的深入研究,将揭示水稻叶子大小调控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窄叶突变体 细胞分裂 遗传基础
下载PDF
水稻OsYABBY6基因参与叶片发育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夏妙林 唐冬英 +5 位作者 杨远柱 李懿星 王文文 吕恒 刘选明 林建中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17年第1期23-30,共8页
水稻YABBY基因家族在植物侧生器官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在研究中,采用合成型转录因子的方法将转录抑制结构域EAR融合于OsYABBY6的C-端,获得转基因株系CE-OsYABBY6。表型分析发现,转基因株系CE-OsYABBY6-16和CE-OsYABBY6-19成熟... 水稻YABBY基因家族在植物侧生器官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在研究中,采用合成型转录因子的方法将转录抑制结构域EAR融合于OsYABBY6的C-端,获得转基因株系CE-OsYABBY6。表型分析发现,转基因株系CE-OsYABBY6-16和CE-OsYABBY6-19成熟期的剑叶均明显表现出朝近轴面卷曲,其卷曲指数相比于野生型均显著提高(P<0.05),说明OsYABBY6参与了水稻叶的发育调控。进一步的细胞组织学分析发现,与野生型相比,CE-OsYABBY6-16叶片横切面中的泡状细胞束的总数、非正常泡状细胞束的数量和比率均显著增加,说明OsYABBY6蛋白与泡状细胞的发育相关。同时,转基因株系CE-OsYABBY6中细胞周期及细胞伸长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升高,说明OsYABBY6对细胞分裂及生长产生了影响,最终导致了叶片发育的异常。总之,水稻转录因子OsYABBY6参与了叶的近-远轴发育调控,尤其是叶片近轴面的发育调控,而且是泡状细胞发育和叶片伸展所必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转录因子 OS YABBY6 叶片发育 泡状细胞
下载PDF
水稻外卷叶突变体ocl1的鉴定及基因定位
13
作者 任志奇 薛可欣 +8 位作者 董铮 李小湘 黎用朝 郭玉静 刘文强 郭梁 盛新年 刘之熙 潘孝武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7-346,共10页
【目的】适度卷叶可增强叶片的光合效率,提高水稻的产量,筛选和鉴定水稻卷叶突变体有助于解析水稻叶片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280 GY钴^(60)γ射线对籼稻品种玉针香进行诱变处理,筛选出一个外卷叶突变体,暂命名为ocl1(outcurved l... 【目的】适度卷叶可增强叶片的光合效率,提高水稻的产量,筛选和鉴定水稻卷叶突变体有助于解析水稻叶片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280 GY钴^(60)γ射线对籼稻品种玉针香进行诱变处理,筛选出一个外卷叶突变体,暂命名为ocl1(outcurved leaf 1)。考查了突变体的表型特征和农艺性状,并利用ocl1突变体与02428杂交的F2群体定位目标基因,最后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了卷叶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从分蘖期到成熟期,突变体的叶片表现外卷和披垂;在农艺性状方面,突变体的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产量显著降低;叶片的显微观察结果表明,突变体的外卷叶表型主要是由于相邻维管束之间的泡状细胞变大引起的;遗传分析表明,ocl1的突变表型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将OCL1基因定位在第6染色体上SSR标记RM19575与InDel标记ID02612之间,物理距离约为127 kb;定位区间内的测序结果表明,其中一个基因(LOC_Os06g10600)的内含子-外显子连接处发生单碱基突变,导致异常剪接,进而引起氨基酸序列的改变。该基因编码同源异型域-亮氨酸拉链蛋白,与卷叶相关基因ROC8和URL1等位;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泡状细胞发育相关基因ROC5和LAC17在ocl1突变体中下调表达,而XTH11则在ocl1突变体中上调表达。【结论】OCL1基因突变通过影响泡状细胞的发育导致叶片外卷,同时引起产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外卷叶 选择性剪接 泡状细胞
下载PDF
水稻卷叶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蓓 莫凯琴 马银花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6期14-18,共5页
水稻是禾本科单子叶C3植物,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叶片是水稻进行光合作用、呼吸、蒸腾等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决定稻米产量的重要的工艺性质,而卷叶是水稻的一种特殊性质。研究显示,水稻叶片的适度卷曲对叶片挺直有利,改善了披捶状态... 水稻是禾本科单子叶C3植物,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叶片是水稻进行光合作用、呼吸、蒸腾等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决定稻米产量的重要的工艺性质,而卷叶是水稻的一种特殊性质。研究显示,水稻叶片的适度卷曲对叶片挺直有利,改善了披捶状态,增加了光合作用,提高了水稻的产量。该文综述了水稻叶片卷曲的原因,阐述了水稻叶片卷曲的细胞学形成机制及相关基因的分子机制,以期为水稻叶片性状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卷叶 泡状细胞 育种
下载PDF
一份水稻叶片反卷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及电镜显微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邹良平 张治国 +3 位作者 起登凤 孙建波 路铁刚 彭明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1-197,共7页
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叶片适度卷曲能够提高水稻(Oryza sativa)生长中后期群体基部的光能利用率,因而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该研究首先在水稻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发现一份叶片反卷的突变体。遗传分析表明,该性状受到1对... 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叶片适度卷曲能够提高水稻(Oryza sativa)生长中后期群体基部的光能利用率,因而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该研究首先在水稻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发现一份叶片反卷的突变体。遗传分析表明,该性状受到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突变体成熟叶片上下表皮的气孔发生了畸变;且叶片上表皮气孔数目增多,而下表皮气孔数目与野生型基本相同。叶片横切面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叶片的泡状细胞数目和面积在早期(二叶期)就开始增加,在成熟期更加明显,这可能是导致叶片反卷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片反卷 遗传分析 电镜扫描 气孔 泡状细胞
原文传递
水稻和玉米叶表皮突变体的筛选和鉴定 被引量:11
16
作者 周文期 寇思荣 +5 位作者 连晓荣 杨彦忠 刘忠祥 王晓娟 何海军 周玉乾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9-199,共11页
在单子叶植物尤其是禾谷类作物水稻(Oryza sativa)及玉米(Zea mays)中,对表皮发育过程及控制其发育的基因研究较少,调控表皮形态建成的分子机理仍不明朗,本研究拟为阐明单子叶植物表皮形态发育及分子机理研究提供原始材料及候选基因。... 在单子叶植物尤其是禾谷类作物水稻(Oryza sativa)及玉米(Zea mays)中,对表皮发育过程及控制其发育的基因研究较少,调控表皮形态建成的分子机理仍不明朗,本研究拟为阐明单子叶植物表皮形态发育及分子机理研究提供原始材料及候选基因。本研究经1 mg·L-1的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水稻‘中花11’干种子,构建了水稻突变体库,并用0.5 mg·L-1的EMS诱变玉米自交系K22花粉,构建了玉米突变体库。利用牙齿树脂合成印迹技术,分离到调控水稻表皮形态建成相关突变体E202和E330。E202株型矮小,叶片卷曲,有两个气孔簇生,E330表皮细胞边缘凸出减弱,表皮平滑。分离到调控玉米叶形态建成相关突变体sep-1(smooth epidermal pavement cell lobes-1)和dsp-1(disturbed stomatal pattern-1),并发现sep-1突变体表现出平滑的表皮细胞形态,dsp-1气孔簇生分布。分别对这些突变体进行了表皮形态、发育鉴定及遗传学分析,构建了F2群体,将对调控表皮形态建成的候选基因进行图位克隆。植物表皮细胞是研究植物生长发育、细胞分裂与分化、形态建成的理想模型,对它们的相关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的热点。水稻和玉米作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对其表皮发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潜在农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玉米 气孔 叶表皮细胞 气孔图式
原文传递
Molecular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Sphingosine-1-Phosphate Lyase Homolog from Higher Plants 被引量:3
17
作者 Yan Niu Kunling Chen +4 位作者 Jizhou Wang Xin Liu Huanju Qin Aimin Zhang Daowen W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23-335,共13页
Sphingosine-1-phosphate lyase (SPL) is involved in degrading the conserved sphingolipid signaling molecule sphingosine-1-phosphate. However, molecular studies on plant SPL have not been reported to date. Here, we pr... Sphingosine-1-phosphate lyase (SPL) is involved in degrading the conserved sphingolipid signaling molecule sphingosine-1-phosphate. However, molecular studies on plant SPL have not been reported to date. Here, we present bioinformatic, molecular and functional analyses of putative SPL proteins from Arabidopsis thaliana and rice (designated as AtSPL and OsSPL, respectively). Amino acid sequence comparison revealed that plant SPL contalned the pyridoxal-dependent decarboxylase domain and the conserved residue that may be involved in substrate catalysis. When expressed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tSPL and OsSPL corrected the hypersensitive phenotype of the yeast dpl1 deletion strain, which is deficient in endogenous SPL activity, to exogenous supplied sphingolipid long chain bases (LCBs), suggesting that plant SPL protein is functional In vivo in degrading phosphorylated LCBs. In Arabidopsis, AtSPL transcripts were detected in roots, stems, leaves, flowers and siliques. In pAtSPL-AtSPL∷GUS transgenic lines, the AtSPL∷GUS fusion protein was found in a variety of vegetative and reproductive tissues. AtSPL expression level was dynamically regulated during leaf development and senescence, and was steadily 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Arabidopsis seedlings treated with the cell death-inducing fungal toxin fumonisin B1. The potential function of SPL in Arabidopsis i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abidopsis cell death leaf development and senescence rice SPHINGOLIPID sphingosine-l-phosphate lyas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