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水运筹对苏北平原稻茬麦干物质积累、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文廷刚 贾艳艳 +5 位作者 顾大路 杨文飞 施洪泉 高怀中 诸俊 杜小凤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1-331,共11页
为明确苏北平原稻茬麦的最优氮水运筹模式,以淮麦30为材料,在大田测土施肥条件下,设置0 kg·hm^(-2)(N_(0))、180 kg·hm^(-2)(N_(1))、270 kg·hm^(-2)(N 2)3个施氮量和生育期不灌水(W_(0))、灌拔节水(W_(1))、灌拔节水+... 为明确苏北平原稻茬麦的最优氮水运筹模式,以淮麦30为材料,在大田测土施肥条件下,设置0 kg·hm^(-2)(N_(0))、180 kg·hm^(-2)(N_(1))、270 kg·hm^(-2)(N 2)3个施氮量和生育期不灌水(W_(0))、灌拔节水(W_(1))、灌拔节水+孕穗水(W_(2))_(3)个灌水处理,研究小麦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与利用对不同氮水运筹的响应。结果表明,小麦干物质积累量、转运量和转运效率,氮素积累量、转运量和转运效率,花后干物质贡献率及氮素贡献率均随施氮量和灌水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各处理均以N_(2)W_(2)效果最佳。氮肥和灌水次数的增加对小麦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氮素收获指数与氮素利用效率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以N_(2)W_(2)效果最佳。氮肥农学效率、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则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以N_(1)W_(2)效果最佳;在相同氮肥水平下,灌水处理的上述三个指标较不灌水处理高。对本试验条件下各测定指标,氮肥在氮水运筹中起主导作用,且氮肥和灌水有显著的互作效应。综上,在苏北平原稻茬麦区,施氮量180 kg·hm^(-2)结合浇灌拔节水和孕穗水(W_(2))的氮水模式可在协调小麦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转运与分配、促进增产的同时,提高氮肥利用效率,从而实现节氮增产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茬麦 氮水运筹 干物质转运 产量 氮肥利用效率
下载PDF
水氮互作对结实期水稻衰老和物质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孙永健 孙园园 +2 位作者 刘凯 张荣萍 马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39-1349,共11页
以杂交稻冈优527为试材,通过淹水灌溉(W1)、“湿润灌溉(前期)+浅水灌溉(孕穗期)+干湿交替灌溉(抽穗至成熟期)”(W2)和旱种(W3)3种灌溉方式及不同的施氮量,研究了水氮互作对水稻衰老生理指标、物质转运及产量的影响及各指... 以杂交稻冈优527为试材,通过淹水灌溉(W1)、“湿润灌溉(前期)+浅水灌溉(孕穗期)+干湿交替灌溉(抽穗至成熟期)”(W2)和旱种(W3)3种灌溉方式及不同的施氮量,研究了水氮互作对水稻衰老生理指标、物质转运及产量的影响及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W2处理下,施氮量为180 kg/hm^2的水氮运筹相对于其他处理,能发挥水氮交互效应优势,使剑叶中O2^-、H2O2和MDA增幅较慢,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有利于可溶性蛋白等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和SOD、CAT、POD活性及根系活力的提高,促进结实期物质的转运及产量的增加;施氮量达270 kg/hm^2各水氮处理交互效应优势减弱,不仅影响结实期水稻正常的生理机能,还会导致物质转运和产量的下降。旱作(W3)条件下,施氮量以901-80 kg/hm^2为宜,可缓解水氮互作的负效应,可作为生产中水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参考。此外,水氮互作下各指标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剑叶中O2^-、H2O2和MDA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保护酶活性、Pn及可溶性蛋白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各指标在抽穗后71-4 d与产量呈极显著相关,衰老过程中地下与地上部也密切相关;根系活力与剑叶保护酶活性、Pn及可溶性蛋白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O2^-、H2O2和MDA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氮互作 衰老 物质转运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水氮管理下麦茬杂交稻氮磷钾吸收和转运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10
3
作者 余华清 丁峰 +3 位作者 殷尧翥 杨志远 孙永健 马均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37-343,共7页
以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设置不同灌溉方式(淹灌、干湿交替灌溉)和氮肥运筹(总氮150kg/hm2,基肥、蘖肥、穗肥的质量比分别为4:4:2(T1)、3:3:4(T2)、2:2:6(T3),以不施氮为对照),研究水肥耦合对麦茬杂交籼稻茎叶氮、磷、钾吸收和转运影响及... 以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设置不同灌溉方式(淹灌、干湿交替灌溉)和氮肥运筹(总氮150kg/hm2,基肥、蘖肥、穗肥的质量比分别为4:4:2(T1)、3:3:4(T2)、2:2:6(T3),以不施氮为对照),研究水肥耦合对麦茬杂交籼稻茎叶氮、磷、钾吸收和转运影响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淹灌相比,干湿交替灌溉有利于抽穗期和成熟期茎叶氮、钾及成熟期穗部和植株钾积累,并随氮肥后移量的增加,抽穗期茎叶、成熟期穗部和植株磷、钾积累呈先增后降趋势;淹灌能明显促进磷积累,且随着氮肥后移量的增加,茎叶的氮、磷、钾积累提高;干湿交替灌溉能够明显提高茎叶的氮、钾转运量及转运贡献率,增加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促进增产;适宜氮肥后移增产显著,T2较T1、T3增产9.09%、6.48%(淹灌)和11.24%、11.05%(干湿交替灌溉).干湿交替灌溉,总施氮量为150kg/hm2,基肥、蘖肥、穗肥的质量比为3:3:4时,麦茬杂交籼稻的增产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水氮管理 吸收 转运 产量
下载PDF
砷水灌溉对土壤环境和水稻植株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铁良 张藜 +1 位作者 李玉清 姜森严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1-73,83,共4页
通过小区种植试验,研究不同浓度(0.292,0.146,0.102,0.073,0.05,0.029mg/L)砷水灌溉对小区土壤、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以及砷在水稻植株中的运移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砷水灌溉下,土壤中的砷浓度与灌溉浓度正相关,砷水浓度大时土壤对... 通过小区种植试验,研究不同浓度(0.292,0.146,0.102,0.073,0.05,0.029mg/L)砷水灌溉对小区土壤、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以及砷在水稻植株中的运移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砷水灌溉下,土壤中的砷浓度与灌溉浓度正相关,砷水浓度大时土壤对砷的吸收能力减小,呈现出随砷水浓度的增大,砷含量增长速度先快后慢现象。砷水灌溉对水稻产量、外观品质和碾米品质有一定抑制作用,对水稻的营养品质无明显不利影响。稻米中砷的浓度随着砷水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灌溉水砷浓度小于0.292mg/L时,精米中砷含量小于绿色大米限值。水稻植株中的含量分布规律为根>叶>茎>精米,根系对砷的吸收能力随着砷水浓度的增大而明显增强,根中砷含量大于3倍叶中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浓度砷水 灌溉 土壤 水稻品质 运移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高产杂交稻功能叶光能转换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少华 陈国祥 +1 位作者 吕川根 杨艳华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46,共4页
以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水分胁迫下功能叶光能转换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前期(0~6d),功能叶的净光合速率、PSⅠ的电子传递活性均没有发生显著性变化,但PSⅡ的电子传递活性则有不同... 以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水分胁迫下功能叶光能转换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前期(0~6d),功能叶的净光合速率、PSⅠ的电子传递活性均没有发生显著性变化,但PSⅡ的电子传递活性则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室温条件下类囊体膜的可见吸收光谱峰值和荧光发射强度都增强;随着水分胁迫的进一步加剧,功能叶的光能转换受到明显的抑制:净光合速率、类囊体膜的电子传递活性均大幅度下降;类囊体膜多肽组分变化比较复杂:与PSⅠ有关的蛋白多肽组分没有明显变化,而与PSⅡ相关的多肽组分则大部分减少。类囊体膜的室温可见吸收光谱的峰值和荧光发射的强度仍然不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杂交稻 类囊体膜 电子传递
下载PDF
元大都水系规划与城市景观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劲韬 薛飞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17,共5页
从1262年开始,由水利专家郭守敬主持的元大都城市水利规划与建设,历时30年,围绕城市用水和漕运补水两方面,探索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规划建设举措,最终解决了北京千余年建城史上一直未能解决的漕运缺水及城市用水问题。此外,元代还确立了... 从1262年开始,由水利专家郭守敬主持的元大都城市水利规划与建设,历时30年,围绕城市用水和漕运补水两方面,探索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规划建设举措,最终解决了北京千余年建城史上一直未能解决的漕运缺水及城市用水问题。此外,元代还确立了北京800年城市发展史上最具典型意义的城市水景观系统和较为完善的城市水系管理措施。围绕元大都水系建设规划历史,分析了水系完善和改造过程,探讨了城市水系管理与城市景观等方面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元大都 水系规划 漕运 城市景观
下载PDF
清代北京、通州仓花户对仓储的危害 被引量:2
7
作者 郑民德 王云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59-63,共5页
清代北京、通州仓又简称京通仓,是存贮全国数百万石漕粮的仓储群,对京城皇室日需、官员俸禄、驻军供给、灾荒赈济、粮价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京通仓花户作为保障仓储运转且地位较低的下层群体,在清代中后期逐渐成为威胁京通仓仓粮足额... 清代北京、通州仓又简称京通仓,是存贮全国数百万石漕粮的仓储群,对京城皇室日需、官员俸禄、驻军供给、灾荒赈济、粮价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京通仓花户作为保障仓储运转且地位较低的下层群体,在清代中后期逐渐成为威胁京通仓仓粮足额的重要因素,他们不但掺假使诈、盗窃仓粮、私卖米票、科索旗兵、影射把持,而且与仓监督、胥吏、地棍相勾结,逐渐将国家粮仓变成堕落腐败的渊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通仓 花户 漕粮 弊端
下载PDF
明代北京的供粮问题 被引量:2
8
作者 田培栋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0-13,共4页
明代北京,人口约百万,市民的食粮问题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文章,却是缺少。北京粮食来源,除北京周围州县供应外,主要来源于山东、河南及河北南部地区;运输依赖卫河、运河的水运;粮食多集中于临清、天津市场,再由... 明代北京,人口约百万,市民的食粮问题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文章,却是缺少。北京粮食来源,除北京周围州县供应外,主要来源于山东、河南及河北南部地区;运输依赖卫河、运河的水运;粮食多集中于临清、天津市场,再由粮商采购、贩运至北京,供应市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漕粮 九边 卫河 临清
下载PDF
生物炭与水分管理耦合对晚稻镉迁移与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王义 王勃然 +4 位作者 周文涛 祝志娟 刘莉 祝博文 傅志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79-1485,共7页
选择中度镉污染稻田,以晚稻品种H优518为试验材料,采用前干后淹(W1)、前淹后干(W2)、长期淹水(W3)、常规水分管理(W4)4种水分管理方式为主处理,施用4个水平(C1-5 t·hm^-2、C2-7.5 t·hm^-2、C3-10 t·hm^-2、C4-0 t·h... 选择中度镉污染稻田,以晚稻品种H优518为试验材料,采用前干后淹(W1)、前淹后干(W2)、长期淹水(W3)、常规水分管理(W4)4种水分管理方式为主处理,施用4个水平(C1-5 t·hm^-2、C2-7.5 t·hm^-2、C3-10 t·hm^-2、C4-0 t·hm^-2)的生物炭为副处理,通过大田裂区试验研究生物炭与水分管理耦合对土壤pH以及晚稻镉吸收、迁移与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6个处理的pH均有上升,上升幅度在0.65~1.37个单位,W3-C3上升幅度最大,达到1.37个单位;各处理中,W3-C3对糙米镉含量降低效果最为明显,与对照(W4-C4)相比,糙米中镉含量降低了59.10%,含量为0.18 mg·kg^-1,同一主处理中,各器官镉含量均呈现随着施炭量增加而下降的趋势;各处理均能够减弱镉在水稻器官间的转运能力,与对照相比,水稻吸收的镉由根部向糙米、由茎叶向糙米的转运系数下降最多的处理分别为W3-C3、W3-C2,下降幅度分别为38.48%、27.03%;经过处理,糙米镉积累量显著降低,积累量最低的处理为W3-C3,与对照相比,下降幅度为53.44%。综上,长期淹水与生物炭耦合能有效抑制晚稻对镉的吸收、迁移与积累,在长期淹水条件下,生物炭施用量为10 t·hm^-2时降镉效果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分管理 生物炭 糙米镉含量 转运系数
下载PDF
不同水分管理模式对水稻生长及重金属迁移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1
10
作者 崔晓荧 秦俊豪 黎华寿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77-2184,共8页
通过水泥池小区试验,研究了淹水(CF)和干湿交替(IF)两种水分管理模式对常规稻(C)与杂交稻(H)生长及重金属Pb、Cr、Cd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湿交替(IF)处理能显著提高水稻的生物量及产量,增强了Pb、Cr、Cd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迁移能力... 通过水泥池小区试验,研究了淹水(CF)和干湿交替(IF)两种水分管理模式对常规稻(C)与杂交稻(H)生长及重金属Pb、Cr、Cd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湿交替(IF)处理能显著提高水稻的生物量及产量,增强了Pb、Cr、Cd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迁移能力,并显著促进水稻根系对Cd的富集,提高米粒中Cr的含量。研究结果还表明,水分管理对Cr在水稻体内的迁移特性的影响明显不同于Pb和Cd。Pb、Cd在水稻体内含量呈现根>茎叶>米粒,而Cr则为米粒/茎叶>根,且不同水分管理模式对常规稻(C)米粒富集Cr的影响较杂交稻(H)大。可见,干湿交替模式虽能促进水稻生长和增产,同时却显著提高了Cd和Cr的生物有效性。因此,在采取相应水分管理模式降低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时应充分考虑水稻对不同重金属类型的响应差异,才能更有效地控制当前农田环境的重金属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分管理 重金属迁移特性
下载PDF
稻作水炭运筹下氮肥吸收转运与分配的15N示踪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作合 张忠学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39-249,共11页
为揭示水炭运筹管理模式下水稻对不同阶段施用氮肥的吸收利用情况,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与微区结合的方法,应用15 N示踪技术分别标记施用的基肥、蘖肥和穗肥,以常规淹灌作为对比,研究两种灌溉模式不同水炭运筹下水稻对基肥、蘖肥、穗肥的吸... 为揭示水炭运筹管理模式下水稻对不同阶段施用氮肥的吸收利用情况,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与微区结合的方法,应用15 N示踪技术分别标记施用的基肥、蘖肥和穗肥,以常规淹灌作为对比,研究两种灌溉模式不同水炭运筹下水稻对基肥、蘖肥、穗肥的吸收利用、积累和转运,以及水稻成熟期不同阶段施用的氮肥在植株各器官的分配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水炭运筹能够显著提高水稻成熟期地上部的氮素总积累量、氮肥吸收利用率和产量;不同水炭运筹下肥料对氮素总积累量的贡献率为17.81%~20.60%,两种灌溉模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水稻对基肥、蘖肥和穗肥的吸收利用率分别为15.55%~23.31%、31.68%~44.91%、48.82%~71.18%,施加适量的生物炭能够显著提高基肥、蘖肥和穗肥的吸收利用率,浅湿干灌溉模式下水稻植株除对基肥的吸收利用率较低外,对蘖肥和穗肥的吸收利用率均优于常规淹灌;水稻蘖肥和穗肥吸收利用率与肥料总氮素吸收利用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基肥、蘖肥和穗肥氮素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与相应的吸收利用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合理的水炭运筹能够提高肥料氮素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和氮肥吸收利用率,降低氮肥在土壤中的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炭运筹 氮素吸收 氮素转运 氮素分配 同位素示踪技术
下载PDF
解读徐州户部山古民居 被引量:4
12
作者 葛藤 常江 Gabriele Horn 《中外建筑》 2009年第7期37-39,共3页
本文引入城市意象理论,通过其五要素分析徐州户部山依傍黄河、因山建宅等城市地理学上的特点;整合文脉的梳理作答这些城市现象形成的根源。文章旨在将当地居民记忆中的元素重新拼接,试探寻户部山古民居之原貌,并为其修复项目提供线索。
关键词 户部山 古民居 城市意象 漕运
下载PDF
流动的经济贸易:明清大运河漕运与南北农业特产交流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羽坚 王思明 《古今农业》 2022年第1期91-102,共12页
明清时期大运河漕运兴盛,舳舻千里。自永乐迁都后,漕运已然成为国之命脉,朝廷内府所需物资、民间"土贡"及军队屯驻所需粮草皆由漕运实现。自明代始,实施了"随船土宜"政策,允许携带农业特产的数额不断增加。随着漕... 明清时期大运河漕运兴盛,舳舻千里。自永乐迁都后,漕运已然成为国之命脉,朝廷内府所需物资、民间"土贡"及军队屯驻所需粮草皆由漕运实现。自明代始,实施了"随船土宜"政策,允许携带农业特产的数额不断增加。随着漕船的南来北往,南北方各类农业特产在京杭大运河沿岸地区交流互动,丰富了运河沿线人民的食材种类,促进了运河沿线城镇的发展,实现了南北方农业特产在饮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大运河 漕运 农业特产 随船土宜
下载PDF
唐代扬州的繁华对鉴真东渡文化传播的深远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许凤仪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23-26,共4页
唐代漕运和盐运的兴盛带来扬州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和百业兴旺,为鉴真东渡提供了人才、物资和文化的保证。鉴真东渡对日本佛教、建筑、雕塑、医药、文学、饮食等方面的发展作出不朽贡献,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 扬州 盐运、漕运 鉴真东渡
下载PDF
“早蓄晚灌”节水条件下轻简栽培模式对双季晚稻产量与物质转运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戴炜 龙文飞 +1 位作者 唐志伟 傅志强 《作物研究》 2018年第3期175-179,共5页
为了探讨"早蓄晚灌"节水条件下轻简栽培模式对双季晚稻产量与物质转运的影响,于2016年在湖南省冷水滩区梯冲田进行了人工移栽、抛秧、机插秧的种植方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早稻旋耕人插人收+晚稻免耕人插人收模式的晚稻产量最... 为了探讨"早蓄晚灌"节水条件下轻简栽培模式对双季晚稻产量与物质转运的影响,于2016年在湖南省冷水滩区梯冲田进行了人工移栽、抛秧、机插秧的种植方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早稻旋耕人插人收+晚稻免耕人插人收模式的晚稻产量最高,较其他处理高1.03%~24.15%;产量与千粒重和每株有效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处理水稻茎鞘和叶片物质输出率为23.62%~37.79%,物质转换率为18.82%~40.47%,以早稻旋耕抛栽机收+晚稻免耕人栽机收模式最高;不同处理对水稻叶片转运特性的影响高于茎鞘,对物质输出率的影响高于物质转换率,对表观输出量的影响相对较低。综合考虑水稻产量、适度规模化生产和农村劳动力条件,开发适宜农机具,改进机插抛秧技术,梯冲田水稻生产应以早稻旋耕抛栽机收,早稻生长后期蓄水,晚稻免耕机插(抛栽)机收模式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节水 轻简栽培 产量 物质转运
下载PDF
稻田中dsRNA的残留动态模拟分析
16
作者 彭月 张海南 韩召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6-63,共8页
[目的]本文旨在揭示稻田施用dsRNA的环境稳定性,以便为dsRNA农药的高效应用和安全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为模板合成dsRNA,利用点滴法处理稻苗叶片,利用定量添加法处理稻田水,定期取样测定。用痕量dsRNA简易检... [目的]本文旨在揭示稻田施用dsRNA的环境稳定性,以便为dsRNA农药的高效应用和安全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为模板合成dsRNA,利用点滴法处理稻苗叶片,利用定量添加法处理稻田水,定期取样测定。用痕量dsRNA简易检测方法分析水稻表面、水稻植株内和稻田水中的dsRNA残留动态。[结果]检测发现,在温室内,用dsRNA溶液(2μL含3000 pg)点滴水稻叶片后,叶面上的dsRNA半衰期为16 d;点滴处理后植株内的dsRNA浓度逐步升高,至12 d达到峰值,此后缓慢下降,叶面点滴处理后植株内、外总dsRNA的半衰期为27 d。在处理植株体内dsRNA浓度达到峰值时(处理后12 d),采集植株不同部分进行测定,发现处理叶片和根中的dsRNA浓度没有显著差异,老叶的dsRNA浓度较高,新叶的浓度略低,新叶、根和老叶的dsRNA浓度分别是处理叶片中的0.60、1.02和1.46倍。通过添加试验测定不同预处理稻田水中dsRNA的残留动态,发现稻田插管的原位水样中dsRNA的半衰期小于1 h,采集的原样水和经过滤纸过滤的样水中,dsRNA的半衰期均为15 h左右。进一步去除蛋白的灭活滤样中,dsRNA非常稳定,与在纯水中相似,在观察的28 d内基本无衰减。[结论]通过稻苗叶面处理,dsRNA可以被水稻吸收传导,并在水稻表面和体内残留较长时间,但dsRNA进入稻田水中会快速衰减消失,稻田水中的蛋白因子是导致dsRNA快速衰减的主要因素,底泥也有一定加速衰减的作用,而离子和浮游生物的直接影响较小。因此,稻田中施用dsRNA对环境产生残留污染的风险较小,但要延长dsRNA农药的有效防治期,就必须考虑剂型以促进植株快速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链RNA 水稻 内吸传导 稻田水 半衰期
下载PDF
《史记》“秦以牛田(之)水通粮”新解
17
作者 滑宇翔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2014年第3期94-97,共4页
长久以来,前辈学人对于《史记》中平阳君赵豹"秦以牛田(之)水通粮"一语解释多有不同,或以为是秦"以牛耕田,以水漕粮",或以为是秦"以发源于‘牛田’之地的河流进行漕粮",但均未形成定论。本文认为,先秦时... 长久以来,前辈学人对于《史记》中平阳君赵豹"秦以牛田(之)水通粮"一语解释多有不同,或以为是秦"以牛耕田,以水漕粮",或以为是秦"以发源于‘牛田’之地的河流进行漕粮",但均未形成定论。本文认为,先秦时期关中水资源丰富,渭河支流多可航运,加上关中水利发达,于是秦国利用与渭河支流连通的田间大渠———"浍"渠进行粮食漕运,即所谓"秦以牛田水通粮"。且战国后期,随着秦对外战争规模的扩大,粮秣耗费日增,使用"牛田水通粮"已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田 漕运 秦仓政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洛阳漕运网络的构建
18
作者 刘淑洁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7-13,共7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洛阳地区的漕运发展时断时续。从洛阳漕运发展状况着眼,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具体时期,即魏晋时期、十六国至北魏前期、北魏后期。魏晋时期,曹魏铺开了以洛阳为中心的漕运网络,西晋在此基础之上接续发展;十... 魏晋南北朝时期,洛阳地区的漕运发展时断时续。从洛阳漕运发展状况着眼,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具体时期,即魏晋时期、十六国至北魏前期、北魏后期。魏晋时期,曹魏铺开了以洛阳为中心的漕运网络,西晋在此基础之上接续发展;十六国至北魏前期洛阳地区的漕运发展总体上处于断续中发展的状态;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初步建立了以洛阳为中心的漕运体系,孝明帝时又对这一体系进行整顿,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未能完成。隋朝在此基础之上修建了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洛阳 漕运 孝文帝迁都
下载PDF
关键生育期施加外源锌灌溉水对水稻镉吸收转运的影响
19
作者 周霞 胡雨丹 +5 位作者 周航 陈琼 谭文韬 曾鹏 辜娇峰 廖柏寒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8-1127,共10页
选取湖南省浏阳市某镉(Cd)污染稻田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水稻关键生育期(孕穗期和灌浆期)施加外源锌(Zn)灌溉水对土壤交换态Cd含量、孔隙水Cd浓度以及水稻各部位Cd吸收转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关键生育期施加外源Zn灌溉水可抑制土壤中... 选取湖南省浏阳市某镉(Cd)污染稻田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水稻关键生育期(孕穗期和灌浆期)施加外源锌(Zn)灌溉水对土壤交换态Cd含量、孔隙水Cd浓度以及水稻各部位Cd吸收转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关键生育期施加外源Zn灌溉水可抑制土壤中交换态Cd向孔隙水的释放过程,土壤中交换态Cd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成熟期土壤孔隙水Cd浓度显著降低16.7%~57.6%.(2)关键生育期施加外源Zn灌溉水可有效降低水稻各部位Cd含量;其中在孕穗期前和灌浆期前均施加含Zn 20mg·L^(-1)的灌溉水处理下(BF1),水稻根、茎和糙米Cd含量分别显著降低56.0%、83.8%和85.2%.(3)相较于施加含Zn 100 mg·L^(-1)的灌溉水,施加含Zn 20 mg·L^(-1)的灌溉水各处理显著降低水稻对Cd的吸收与转运,水稻根-茎之间的Cd转运系数(TF)降幅为12.5%~56.3%,其中B1和BF1处理下达到显著水平.上述研究表明,施加外源Zn灌溉水显著降低水稻对Cd的吸收积累,在孕穗期前和灌浆期前均施加含Zn 20 mg·L^(-1)的灌溉水可有效实现Cd污染稻田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锌(Zn)灌溉水 关键生育期 水稻 镉(Cd)吸收 转运
原文传递
不同水浆管理对再生稻产量与镉积累转运的影响
20
作者 崔璨 陈基旺 +1 位作者 陈平平 易镇邪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5-141,共7页
以Y两优9918为供试品种,比较研究了长期淹水与间歇灌溉对头季和再生季产量与镉积累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间歇灌溉显著提高水稻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使头季稻增产6.35%,再生季增产23.33%,两季合计增产11.83%。灌溉方式对再生季产量各节位... 以Y两优9918为供试品种,比较研究了长期淹水与间歇灌溉对头季和再生季产量与镉积累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间歇灌溉显著提高水稻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使头季稻增产6.35%,再生季增产23.33%,两季合计增产11.83%。灌溉方式对再生季产量各节位贡献的影响不大。间歇灌溉显著提高土壤有效镉含量、头季与再生季植株各器官镉含量,且成熟期各器官镉含量增幅有差异,头季表现根>茎>穗>叶,而再生季镉含量增幅较大的器官为稻桩、茎和穗,根、叶镉含量增幅相对较小。间歇灌溉显著提高头季和再生季的颖壳与糙米镉含量,但再生季糙米镉含量增幅小于头季稻。灌浆中期—成熟期为再生季穗镉积累的最主要生育阶段,再生季颖壳与糙米镉含量随节位降低而提高。水分管理对头季与再生季各时期器官镉转移系数的影响存在差异,再生季茎、叶、穗与稻桩镉转移系数一般以间歇灌溉处理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水分管理 产量 镉积累转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