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汉平原稻虾轮作模式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陈玲 范先鹏 +7 位作者 黄敏 刘冬碧 吴茂前 夏颖 张富林 张志毅 倪承凡 程子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20-1530,共11页
为明确江汉平原地区典型稻虾轮作模式的农田地表径流流失特征,推动稻虾综合生态种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从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采用原位监测的方法,对稻虾轮作模式典型田块地表径流发生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稻田年产生径流10... 为明确江汉平原地区典型稻虾轮作模式的农田地表径流流失特征,推动稻虾综合生态种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从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采用原位监测的方法,对稻虾轮作模式典型田块地表径流发生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稻田年产生径流10次,产流量(1270±287)mm,产流系数44.7%。总氮年均流失量(24.59±4.70)kg·hm^(-2),其中虾季占50.8%,稻季占49.2%;总磷年均流失量(3.28±1.03)kg·hm^(-2),其中虾季占46.3%,稻季占53.7%。流失的氮素以可溶性总氮为主(77.4%),其中硝态氮占44.5%,铵态氮占34.8%;流失的磷素以可溶性磷为主(54.8%)。农田地表径流总氮平均浓度为(1.88±2.10)mg·L^(-1),总磷平均浓度为(0.25±0.14)mg·L^(-1)。虾季总氮浓度平稳,稻季施肥后波动较大且有峰值;总磷只在虾季投料和稻季施肥后有小幅波动,并无明显峰值。稻虾轮作模式地表径流氮、磷的流失形态,径流总氮、总磷浓度,田面水中氮、磷浓度受田面水层与投入品的影响,虾季和稻季表现不同,平均氮、磷浓度值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标准限值。研究识别出稻虾轮作模式的氮、磷流失风险时段为:虾季结束时的排水期、稻季成熟期的排水期以及强降雨和施肥后1周内的耦合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轮作 地表径流 氮流失 磷流失 江汉平原
下载PDF
虾稻连作结合人畜化疗控制血吸虫病流行效果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李义斌 赵志宏 +5 位作者 徐乾成 代志文 张玉其 秦琴 刘凤春 王文梁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6年第4期25-26,29,共3页
目的评价虾稻连作措施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在湖区血吸虫病流行区各选择自然环境和流行程度相接近的3个行政村,2个村实施虾稻连作治理措施,另1个村实施一般综合治理措施,比较其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及经济效益。结果实施虾稻连作的2个... 目的评价虾稻连作措施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在湖区血吸虫病流行区各选择自然环境和流行程度相接近的3个行政村,2个村实施虾稻连作治理措施,另1个村实施一般综合治理措施,比较其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及经济效益。结果实施虾稻连作的2个村,3年后人群感染率下降51·11%,耕牛感染率下降60·74%;钉螺面积下降51·23%,活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77·71%和52·94%;农业产值和人均收入分别增加14倍与3·5倍。对照区人和耕牛感染率下降幅度较小。结论虾稻连作措施在短期内能有效控制血吸虫病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稻连作 人畜化疗 血吸虫病 防制效果
下载PDF
崇明稻虾共养模式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易峰 周定邦 +1 位作者 李进前 龚明强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5-96,共2页
通过在有机稻试验田开展稻虾共养模式的探索,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水稻种植相比,稻虾共养模式下的经济效益增长显著,同时还提升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稻虾共养 小龙虾 水稻种植 经济效益
下载PDF
稻虾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效益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钱炬炬 刘小燕 +3 位作者 刘贝 刘英 邓文 李红 《湖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期90-93,共4页
“稻虾共生”生态种养是一种绿色、高效的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既改善了稻田生态环境,提高了稻田生产力,又可向社会提供高品质的农产品。为此,选定湖南省稻虾宜养面积最大的南县为研究对象,比较了稻虾共生生态种... “稻虾共生”生态种养是一种绿色、高效的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既改善了稻田生态环境,提高了稻田生产力,又可向社会提供高品质的农产品。为此,选定湖南省稻虾宜养面积最大的南县为研究对象,比较了稻虾共生生态种养模式与当地发展较普遍的稻-油轮作模式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稻虾共生生态种养模式产值达8.181万元/hm2,较稻-油轮作模式增加产值173%。同时提出了加快稻虾共生生态种养模式发展、促进南县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生 稻油轮作 生态种养 效益评价
下载PDF
江汉平原稻虾共作技术时空扩散的过程及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魏妍冰 陆苗 +1 位作者 唐华俊 吴文斌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27-1841,共15页
农业技术创新的外溢性导致新技术在地理空间发生扩散,影响区域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福祉。近年来,稻虾共作种养结合的新技术模式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迅速兴起并扩张,科学厘清该新技术的时空扩散过程、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具有重要... 农业技术创新的外溢性导致新技术在地理空间发生扩散,影响区域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福祉。近年来,稻虾共作种养结合的新技术模式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迅速兴起并扩张,科学厘清该新技术的时空扩散过程、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稻虾共作技术发源地—江汉平原为区域,基于时间序列Landsat影像,引入CART分类算法和简单非迭代分割算法,优化改进面向对象的水体季相差异算法,提取2013—2019年江汉平原稻虾共作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引入应用空间平滑和引力模型方法,从区域扩张、空间聚集和区域交互等角度探究江汉平原稻虾共作技术扩散的时空过程与特征。结果表明,江汉平原稻虾共作技术在时间上呈现出先缓慢后加速的非线性扩散,在空间上表现为由点至面、由单源至多源的扩张特征。技术传播表现出显著的聚集性和方向性特征,高密度的稻虾农田集中于江汉平原中部地区,传播重心逐渐由中部向东南部迁移。区域内部可划分为以潜江为代表的波动性增长和以监利为代表的持续性增长。县区之间的空间交互作用以倍数形式快速上升,体现为以潜江和监利作为主导的对邻近地区的技术辐射影响。稻虾技术时空扩散受到高经济收益、政府支持和邻近效应的影响,品牌效应与政策导向促进了区域间的交互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全面掌握稻虾共作技术发展态势提供基础数据,也可为稻虾共作等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政策制定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作 复合农业生产系统 技术传播 时空动态 空间关联 空间分析 江汉平原 LANDSA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