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糖母液微生物脱除葡萄糖及回收木糖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普 虞炳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3-76,共4页
木糖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木糖结晶母液。由于其杂糖含量较高,仅通过常规的浓缩、结晶等步骤,很难从中回收得到结晶木糖。本研究采用酵母发酵技术,先脱除木糖母液中的葡萄糖等杂糖,再结合真空浓缩与冷却结晶工艺,可以再析出晶体木糖,收... 木糖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木糖结晶母液。由于其杂糖含量较高,仅通过常规的浓缩、结晶等步骤,很难从中回收得到结晶木糖。本研究采用酵母发酵技术,先脱除木糖母液中的葡萄糖等杂糖,再结合真空浓缩与冷却结晶工艺,可以再析出晶体木糖,收率约25%。微生物脱除葡萄糖技术同样可用于玉米芯水解液中葡萄糖的有效去除,以提高木糖的结晶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糖母液 微生物 脱除 葡萄糖 回收 木糖
下载PDF
传统黄酒淋饭酒母酸败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宝良 毛青钟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09年第4期13-16,共4页
阐述了引起传统黄酒淋饭酒母酸败机理;论述了引起传统黄酒淋饭酒母酸败的原因;阐明了防止传统黄酒淋饭酒母酸败的措施,对实际生产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淋饭酒母 酸败 原因 防止 措施 意义
下载PDF
传统黄酒淋饭酒母中污染少量有害菌对发酵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毛青钟 郭柯洋 胡金凤 《酿酒》 CAS 2011年第6期41-44,共4页
对淋饭酒母中微生物的检测,发现有少量异常形态的细菌——有害菌;通过用有有害菌的淋饭酒母单独酿制加饭酒与正常淋饭酒母酿制加饭酒进行试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有有害菌的淋饭酒母单独酿制加饭酒,对发酵有影响,酒精度上升慢,易出现酸败... 对淋饭酒母中微生物的检测,发现有少量异常形态的细菌——有害菌;通过用有有害菌的淋饭酒母单独酿制加饭酒与正常淋饭酒母酿制加饭酒进行试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有有害菌的淋饭酒母单独酿制加饭酒,对发酵有影响,酒精度上升慢,易出现酸败,不能作酒母使用;防止有害菌污染的措施有:按照三边发酵机理理论控制工艺条件、选择正常的酒药和淋饭酒母做种、工器具的彻底灭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饭酒母 有害菌 三边发酵机理 影响 毛氏乳酸杆菌
下载PDF
黄酒淋饭酒母染菌后对发酵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毛青钟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11年第3期17-20,共4页
为了研究传统黄酒淋饭酒母被少量有害菌污染后对发酵的影响,对淋饭酒母中微生物进行了检测,发现有少量异常形态的细菌——有害菌,通过用含有有害菌的淋饭酒母和正常淋饭酒母分别酿制加饭酒,结果表明:用含有有害菌的淋饭酒母单独酿制加饭... 为了研究传统黄酒淋饭酒母被少量有害菌污染后对发酵的影响,对淋饭酒母中微生物进行了检测,发现有少量异常形态的细菌——有害菌,通过用含有有害菌的淋饭酒母和正常淋饭酒母分别酿制加饭酒,结果表明:用含有有害菌的淋饭酒母单独酿制加饭酒,对发酵有影响,酒精度上升慢,易出现酸败,不能作酒母使用。采取的措施有:控制工艺条件,选择正常的酒药和淋饭酒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饭酒母 有害菌 三边发酵机理 影响
下载PDF
酵母发酵法去除木糖母液中葡萄糖 被引量:8
5
作者 王秀娟 王成福 +1 位作者 秦庆阳 张洁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4-156,共3页
以木糖母液为原料,采用酵母发酵法去除母液中的葡萄糖。通过单因素分析,对影响去除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利用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母液浓度为12%,调pH值4.5,酵母添加量2%,30℃下发酵6h,葡萄糖的去除率可达96%以上。
关键词 木糖母液 活性干酵母 葡萄糖去除率 生物传感仪
下载PDF
酿酒酵母脱除木糖母液葡萄糖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崔淑芬 黄伟红 +2 位作者 孙鲁 杜瑞锋 曹玉华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2-86,共5页
木糖母液是木糖结晶后的副产物,主要成分为木糖,还有葡萄糖、阿拉伯糖及半乳糖等多种杂糖。采用酿酒酵母发酵法可以去除木糖母液中的葡萄糖,提高其中木糖及阿拉伯糖的纯度,以便进行后续分离,提高木糖母液的利用率。本研究的主要工艺路线... 木糖母液是木糖结晶后的副产物,主要成分为木糖,还有葡萄糖、阿拉伯糖及半乳糖等多种杂糖。采用酿酒酵母发酵法可以去除木糖母液中的葡萄糖,提高其中木糖及阿拉伯糖的纯度,以便进行后续分离,提高木糖母液的利用率。本研究的主要工艺路线:采用酿酒活性干酵母为种子,按照0.3%的接种量接种至扩繁培养基中,在温度为30℃、转速为150rpm的条件下,恒温振荡培养15 18h,然后,用离心机将菌体从培养液中分离,将菌泥转移至稀释到18%浓度的木糖母液中进行发酵,去除葡萄糖。发酵温度为34℃、振荡转速为200rpm、发酵时间为8h,葡萄糖浓度降至0.2%以下。去除葡萄糖后的木糖母液,经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得知发酵脱糖前后木糖母液中除葡萄糖以外的其他成分及其含量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木糖母液 葡萄糖 发酵条件优化
下载PDF
酵母发酵法去除木糖母液中葡萄糖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秀娟 王成福 +1 位作者 秦庆阳 张洁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5-118,共4页
以木糖母液为原料,采用酵母发酵法去除母液中的葡萄糖。通过单因素分析,对影响去除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利用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母液浓度为12%,调pH值4.5,酵母添加量2%,30℃下发酵6h,葡萄糖的去除率可达96%以上。
关键词 木糖母液 活性干酵母 葡萄糖去除率 生物传感仪
下载PDF
传统黄酒淋饭酒母制作过程微生物的变化和作用 被引量:20
8
作者 毛青钟 《酿酒科技》 2004年第6期79-82,共4页
搭窝糖化期:乳酸球菌以肠球菌属、明串珠菌属、片球菌属、乳球菌属、酒球菌属等属的菌株为主,且有极少量乳酸杆菌。静止期:升酸幅度较大,酵母增殖迅速。搅拌期:酵母快速产酒精,乳酸球菌数迅速下降,乳酸杆菌数大量增加达到高峰期,醪液pH... 搭窝糖化期:乳酸球菌以肠球菌属、明串珠菌属、片球菌属、乳球菌属、酒球菌属等属的菌株为主,且有极少量乳酸杆菌。静止期:升酸幅度较大,酵母增殖迅速。搅拌期:酵母快速产酒精,乳酸球菌数迅速下降,乳酸杆菌数大量增加达到高峰期,醪液pH值又降至最低;是酵母、乳酸菌(乳酸球菌、乳酸杆菌)变化最剧烈的时期;此期间拟内孢霉酵母的作用已小。淋饭酒母制作过程中乳酸球菌、乳酸杆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把酒药、曲、熟地上接入的酵母和乳酸杆菌顺利培养成酒母。乳酸球菌、乳酸杆菌是保障淋饭酒母制作正常进行、顺利完成的关键菌。影响淋饭酒母制作的主要因素:气温、曲、操作手法、水。淋饭酒母中主要微生物来源于酒药、曲和生产场地。淋饭酒母的作用:接种、作掺醅、冲缸、淋饭酒、家酿酒、分离酵母菌和乳酸杆菌等。(孙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酒 淋饭酒母 微生物 作用 变化
下载PDF
微生物法提纯木糖母液的工艺研究
9
作者 郑毅 詹国平 张为宏 《淀粉与淀粉糖》 2013年第4期19-20,11,共3页
木糖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结晶母液。由于其杂糖含量较高,仅通过常规的浓缩、结晶等步骤,很难从中回收得到结晶木糖。本研究主要采用酵母发酵技术,脱除其中的葡萄糖与半乳糖,然后结合色谱分离、真空浓缩与真空结晶等工艺将木糖从母... 木糖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结晶母液。由于其杂糖含量较高,仅通过常规的浓缩、结晶等步骤,很难从中回收得到结晶木糖。本研究主要采用酵母发酵技术,脱除其中的葡萄糖与半乳糖,然后结合色谱分离、真空浓缩与真空结晶等工艺将木糖从母液中结晶析出,该技术可达到50%的木糖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糖 母液 酵母 葡萄糖 半乳糖
下载PDF
酵母菌发酵降低L-苏氨酸母液糖含量的工艺研究
10
作者 郑立国 邹应立 于艳萍 《现代食品》 2018年第11期175-177,182,共4页
采用啤酒酵母发酵糖化后的苏氨酸母液,研究不同接种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对苏氨酸母液中糖含量的影响,旨在确定发酵消耗苏氨酸母液中糖的最适宜的发酵参数。结果表明,在接种量为1%、发酵温度为32℃、发酵时间为18 h的条件下,啤酒酵母... 采用啤酒酵母发酵糖化后的苏氨酸母液,研究不同接种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对苏氨酸母液中糖含量的影响,旨在确定发酵消耗苏氨酸母液中糖的最适宜的发酵参数。结果表明,在接种量为1%、发酵温度为32℃、发酵时间为18 h的条件下,啤酒酵母对苏氨酸母液中糖的消耗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苏氨酸母液 酵母菌 发酵参数
下载PDF
接种不同剂量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评价 被引量:29
11
作者 崔富强 王富珍 +7 位作者 郑徽 陈园生 李继军 龚晓红 方挺 高丽 张勇 梁晓峰 《中国计划免疫》 2007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10μg×3和5μg×3)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酵母)主动免疫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在北京市、甘肃省、浙江省宁波市选择1997~2005年孕期或住院分娩时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10μg×3和5μg×3)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酵母)主动免疫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在北京市、甘肃省、浙江省宁波市选择1997~2005年孕期或住院分娩时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母亲及其儿童,采用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固相放射免疫法)方法,比较不同剂量(10μg×3和5μg×3)重组HepB(酵母)主动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结果接种10μg×3重组HepB(酵母)儿童HBsAg阳性率为2.30%,疫苗保护率为97.29%。其中母亲HBsAg和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双阳性的儿童HBsAg阳性率为4.44%,疫苗保护率为94.77%;母亲HBsAg单阳性的儿童HBsAg阳性率为1.17%,疫苗保护率为98.62%。接种5μg×3重组HepB(酵母)儿童HBsAg阳性率为17.50%,疫苗保护率为79.41%。其中母亲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儿童HBsAg阳性率为37.70%,疫苗保护率为55.65%;母亲HBsAg单阳性的儿童HBsAg阳性率为12.74%,疫苗保护率为85.01%。结论接种10μg×3重组HepB(酵母)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优于5μg×3重组HepB(酵母)。对于母亲HBsAg阳性儿童,特别是母亲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儿童,主动免疫时采用10μg×3的重组HepB(酵母)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 效果
原文传递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5
12
作者 王富珍 崔富强 +7 位作者 郑徽 陈园生 李继军 龚晓红 方挺 高丽 张勇 梁晓峰 《中国计划免疫》 2007年第4期293-297,共5页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10μg×3和5μg×3)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酵母)与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在北京市、甘肃省和浙江省宁波市选择1997~2005年孕期或住院分娩时检测乙肝病...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10μg×3和5μg×3)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酵母)与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在北京市、甘肃省和浙江省宁波市选择1997~2005年孕期或住院分娩时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母亲及其儿童,采用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固相放射免疫)方法,比较不同剂量(10μg×3和5μg×3)重组HepB(酵母)与HBIG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结果接种10μg×3重组HepB(酵母)无论是否与HBIG联合免疫,儿童HBsAg阳性率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0.474,P>0.05),儿童HBsAg阳性率为2.15%,HBV母婴传播阻断率为97.47%。接种5μg×3重组HepB(酵母)与HBIG联合免疫的儿童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未联合免疫儿童(2χ=4.391,P<0.05),联合免疫儿童HBsAg阳性率为8.55%,HBV母婴传播阻断率为89.94%;未联合免疫儿童HBsAg阳性率为16.55%,HBV母婴传播阻断率为80.52%。其中母亲HBsAg和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同时阳性(双阳性,下同)的联合免疫儿童,HBsAg阳性率为8.82%,非常明显的低于未联合免疫儿童(34.00%)(2χ=7.071,P<0.01);母亲HB-sAg阳性、HBeAg阴性的联合免疫儿童,HBsAg阳性率8.43%,未联合免疫儿童,HBsAg阳性率13.01%,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1.243,P>0.05)。结论对母亲HBsAg阳性的儿童,重组HepB(酵母)与HBIG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较未联合HBIG免疫者更佳,但接种10μg×3重组HepB(酵母)未联合HBIG免疫也能取得相同的保护效果,而接种5μg×3重组HepB(酵母)的儿童,尤其是母亲双阳性儿童,与HBIG联合免疫还是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联合免疫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 效果
原文传递
贵州省乙型肝炎联合免疫策略母婴阻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丽 管庆虎 +6 位作者 刘淳婷 赵苏晔 唐小敏 苏飞 王寅寅 张德著 金国利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736-739,共4页
目的分析国产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及其与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应用的母婴阻断效果。方法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4个市州的9个县级医院作为调查单位,对调查单位HBsAg筛查阳性的413名母亲所生新... 目的分析国产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及其与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应用的母婴阻断效果。方法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4个市州的9个县级医院作为调查单位,对调查单位HBsAg筛查阳性的413名母亲所生新生儿分别接种5μg、10μg重组酵母HepB以及HBIG,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标志物(Hepatisis B Virus Markers,HBVM),比较不同剂量(10μg、5μg、5μg和5μg、5μg、5μg)重组酵母HepB与HBIG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结果接种5μg重组酵母HepB联合免疫组(5μg联合免疫组)43人,10μg重组酵母HepB联合免疫组(10μg联合免疫组)35人。接种5μg联合免疫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9.30%,HBsAg和HBeAg双阳性率2.33%,Anti-HBs阳性率为93.02%,Anti-HBc阳性率为16.28%,阻断HBV母婴传播率为89.06%;接种10μg联合免疫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为2.86%,Anti-HBs阳性率为88.57%,阻断HBV母婴传播率为96.99%;5μg联合免疫组新生儿(χ~2=5.377,P<0.05)与10μg联合免疫组(χ~2=6.045,P<0.05)其HBsAg阳性率均低于未联合免疫者,5μg联合免疫组新生儿HBsAg和HBeAg双阳性率(χ~2=6.167,P<0.05)以及抗HBc阳性率(χ~2=4.479,P<0.05)均明显低于未联合免疫者,10μg联合免疫组无HBsAg和HBeAg双阳性感染且无AntiHBc阳性。结论 10μg重组酵母HepB与HBIG联合免疫的母婴阻断效果优于5μg重组酵母HepB与HBIG联合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 母婴阻断 免疫效果
原文传递
接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富珍 郑徽 +7 位作者 陈园生 李继军 龚晓红 董红军 方挺 高丽 张勇 梁晓峰 《中国计划免疫》 2007年第4期298-302,共5页
目的探讨接种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酵母)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方法在北京市、甘肃省和浙江省宁波市选择1997~2005年孕期或住院分娩时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母亲及其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采集血... 目的探讨接种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酵母)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方法在北京市、甘肃省和浙江省宁波市选择1997~2005年孕期或住院分娩时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母亲及其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采集血清标本,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分析儿童HBsAg的影响因素,在单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接种重组HepB(酵母)阻断HBV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719名儿童,HBsAg阳性率为10.01%。HepB接种剂量、母亲HBV感染状况和母乳喂养是接种重组HepB(酵母)阻断HBV母婴传播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分娩方式、母亲孕期是否联合免疫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等,对接种重组HepB(酵母)阻断HBV母婴传播不产生影响。结论筛查母亲HBV感染状态、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联合免疫10μg×3重组HepB(酵母)对提高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剖宫产、母亲孕期接种HBIG不能提高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母乳喂养对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 影响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新生儿及以上人群接种不同剂量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的免疫学效果观察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福宝 梁晓峰 +8 位作者 张龙华 康国栋 阎绍红 郭绍红 崔富强 董春明 李黎 陈海平 杨云凯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13年第6期485-491,共7页
目的观察新生儿及以上人群接种10微克(?g)/0.5毫升(ml)和5?g/0.5ml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酿酒酵母)(Hepatitis B Vaccine Made by Recombinant Deoxyribonucleic Acid Techniques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de Yeast,HepB-SCY)的免疫... 目的观察新生儿及以上人群接种10微克(?g)/0.5毫升(ml)和5?g/0.5ml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酿酒酵母)(Hepatitis B Vaccine Made by Recombinant Deoxyribonucleic Acid Techniques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de Yeast,HepB-SCY)的免疫学效果,以及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HBV)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免疫后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和盲法的临床试验,各组按1︰1比例分别接种10?g和5?g HepB-SCY。将新生儿分三组:即母亲HBsAg和乙肝病毒e抗原(HBV e Antigen,HBeAg)均为阴性组,母亲HBsAg阳性、HBeAg阴性组,母亲HBsAg和HBeAg均为阳性组。将非新生儿人群分成1月龄~5岁、6~15岁、≥16岁组。检测各组免疫前、后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sAg,Anti-HBs)阳转率和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阻断HBV母婴传播的保护率。结果 10?g HepB-SCY对新生儿及以上人群全程免疫后,Anti-HBs阳转率为95.27%~98.86%,Anti-HBs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s Mean Concentration,GMC)为340.87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837.56mIU/ml;与使用5?g HepB-SCY全程免疫后的Anti-HBs阳转率91.3%~98.8%和GMC 220.86 mIU/ml^701.30 mIU/ml相比,各年龄组间Anti-HBs的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MC除新生儿组(?2=4.012,P=0.045)外,其余各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10?g和5?g HepB-SCY在HBsAg和HBeAg双阳性组全程免疫后,Anti-HBs阳转率分别为90.70%和88.6%,阻断HBV母婴传播保护率分别为92.25%和84.8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HBsAg单阳性组中,Anti-HBs阳转率分别为95.7%和100.0%、保护率分别为95.75%和10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0?g和5?g HepB-SCY对新生儿及以上人群均有良好的免疫原性,除新生儿组Anti-HBs阳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指标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阻断HBV母婴传播的保护率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临床试验注册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2008L02895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 不同剂量 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体 阳转率 阻断母婴乙型肝炎 病毒传播保护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