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8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软土地层临近地铁基坑施工影响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家平 雷丹 +2 位作者 杨石飞 袁钊 成顺博 《工程勘察》 2024年第4期7-12,共6页
随着城市地铁沿线地下空间的持续开发,基坑施工对临近地铁变形影响控制越来越受到关注。以上海某邻近地铁的基坑工程为例,通过实测分析和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基坑开挖和拆撑对临近隧道变形的影响,并对伺服系统控制临近隧道变形进行定... 随着城市地铁沿线地下空间的持续开发,基坑施工对临近地铁变形影响控制越来越受到关注。以上海某邻近地铁的基坑工程为例,通过实测分析和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基坑开挖和拆撑对临近隧道变形的影响,并对伺服系统控制临近隧道变形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覆存于软土地层中的隧道对临近施工扰动非常敏感,尽管大区基坑与隧道间距超过2.5倍开挖深度,隧道变形仍超过了监护要求的控制值;大区地下结构施工时拆撑对隧道收敛变形影响超过开挖影响的50%;应力伺服支撑系统对控制临近隧道变形比较有效,适当的“负位移”可以对隧道变形产生有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层 基坑开挖 伺服系统 隧道变形
下载PDF
软土地层双洞口顶管接收井下沉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卢海军 崔旭辉 +2 位作者 陈春林 张延河 岳新兴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2-107,共6页
相较于常规沉井,顶管接收井几何形式的差异对结构受力、变形的影响规律尚不明确,亟待对此展开深入研究。以武汉市某排水顶管工程矩形接收井为依托,对沉井结构受力及下沉姿态开展现场监测,并利用数值模拟进行了对比验证和拓展研究。结果... 相较于常规沉井,顶管接收井几何形式的差异对结构受力、变形的影响规律尚不明确,亟待对此展开深入研究。以武汉市某排水顶管工程矩形接收井为依托,对沉井结构受力及下沉姿态开展现场监测,并利用数值模拟进行了对比验证和拓展研究。结果表明:预设顶管接收洞口引起的结构局部刚度降低,会导致结构在初沉阶段受弯效应增强,从而使接收洞口附近的内层钢筋压应力减小并使钢筋转向受拉状态,并且在下沉后期加剧该处钢筋应力变化幅度;因沉井外壁摩阻力增大而产生的附加应力叠加弯矩作用,使结构内、外层纵向钢筋沿井壁厚度方向的内力分布不均。对软土地层进行土体加固,有利于提高顶管接收井结构稳定性和顶管机头接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洞口顶管接收井 软土地层 现场监测 力学特性 变形特性 土体加固
下载PDF
上海轨道交通车站暗挖技术应用与探索
3
作者 毕湘利 王秀志 吴迪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共6页
[目的]上海的城市轨道交通经过多年发展,现已面临极其复杂和严苛的工程建设环境,地下车站大开挖导致的交通拥堵、房屋拆迁和管线搬迁等问题已逐渐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针对地铁建设与周边环境的冲突与矛盾,上海轨道交通通过持续科技攻... [目的]上海的城市轨道交通经过多年发展,现已面临极其复杂和严苛的工程建设环境,地下车站大开挖导致的交通拥堵、房屋拆迁和管线搬迁等问题已逐渐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针对地铁建设与周边环境的冲突与矛盾,上海轨道交通通过持续科技攻关和试验论证,提出了多项软土地层暗挖技术。[方法]介绍了暗挖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基于上海轨道交通建设的特点,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暗挖技术中顶管法、冻结法和管棚法的具体内涵及应用情况;探讨了大断面顶管法、超长特大断面管幕法、超浅埋大断面冻结法和束合管幕法等新型暗挖车站建造技术的研究和试点应用情况。[结果及结论]上海轨道交通暗挖技术主要包括盾构法、顶管法、冻结法、管棚法以及其他特殊暗挖工法,已广泛应用于地下区间工程、区间联络通道工程、车站附属结构工程以及车站局部改造工程等;新型暗挖车站建造技术能够有效应对新条件下上海轨道交通建设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轨道交通 车站 软土地层 复杂环境 暗挖技术
下载PDF
软土地层隧道围岩分区初期支护技术研究
4
作者 高熙贺 《粉煤灰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4期87-91,共5页
软土地层通常具有较低的承载力和较高的压缩性,隧道开挖过程中极易发生变形和坍塌。为了控制围岩的变形和破坏,确保施工安全,提出软土地层隧道围岩分区初期支护技术。通过合理规划围岩压力监测点,采集压力数据;利用简化的锚杆、钢架及... 软土地层通常具有较低的承载力和较高的压缩性,隧道开挖过程中极易发生变形和坍塌。为了控制围岩的变形和破坏,确保施工安全,提出软土地层隧道围岩分区初期支护技术。通过合理规划围岩压力监测点,采集压力数据;利用简化的锚杆、钢架及岩体结构面,构建初期支护本构模型;计算锚杆与钢架的最佳间距和长度,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复合支护结构,实现围岩分区初期支护。结果表明:所提方法隧道沉降位移较小、塑性区分布面积较小。体现了支护技术的有效性,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层隧道 初期支护 围岩压力 锚杆应力 钢架应力
下载PDF
软土地层大直径钢筋混凝土顶管上浮失稳研究
5
作者 崔旭辉 陈春林 +2 位作者 杨钊 周洋 杨睿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8-112,共5页
软土地层是顶管施工中较难处理的一类地层,由于土体强度低、压缩量大,易发生管节失稳事故。为研究软土地层大直径钢筋混凝土顶管在失稳发展过程中的受力特性,依托武汉汤逊湖污水处理尾水排江穿湖段顶管工程,对管节轴向应变进行了现场监... 软土地层是顶管施工中较难处理的一类地层,由于土体强度低、压缩量大,易发生管节失稳事故。为研究软土地层大直径钢筋混凝土顶管在失稳发展过程中的受力特性,依托武汉汤逊湖污水处理尾水排江穿湖段顶管工程,对管节轴向应变进行了现场监测。研究了测试管节在穿越上浮失稳区域时的受力情况,分析了管节上浮失稳机理。提出了一种管节上浮失稳判定方法,并对现场所采取的上浮失稳处理措施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在软土地层中,顶进力、注浆压力、浮力和管节偏转角是引起管节上浮失稳的主要因素。当局部管节上浮时,管节底部将出现应力集中,且随着顶进的进行,上浮量和上浮区域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层 大直径钢筋混凝土顶管 管节失稳 受力特性
下载PDF
滨海软土地层隧道衬砌地震动力响应及损伤特征
6
作者 胡艳峰 薛华坤 +2 位作者 黄明 王炳楠 龚汉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351-7360,共10页
地震作用下穿越软土地层的地铁隧道易受到严重破坏。因此,研究该类型地层下隧道的地震响应及损伤特性对地铁的安全运营至关重要。为此,首先结合分段曲线损伤模型和Druker-Prager弹塑性模型推导出反映混凝土损伤的弹塑性方程。然后借助FL... 地震作用下穿越软土地层的地铁隧道易受到严重破坏。因此,研究该类型地层下隧道的地震响应及损伤特性对地铁的安全运营至关重要。为此,首先结合分段曲线损伤模型和Druker-Prager弹塑性模型推导出反映混凝土损伤的弹塑性方程。然后借助FLAC^(3D)有限差分程序及二次开发接口建立以混凝土管片损伤模型为基础的土-盾构隧道相互作用模型。最后对水平和竖直方向地震波影响下盾构隧道的动力响应及结构损伤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FLAC^(3D)数值软件的单轴拉伸和压缩试验得出所建立的混凝土管片弹塑性损伤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混凝土的力学损伤特性及材料的软化发展规律,从而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与准确性。盾构隧道的动力响应及损伤度与地震振幅呈现正相关性。水平方向地震波、竖直方向地震波作用下隧道结构的最大损伤增量位置分别为隧道拱脚、拱肩处和隧道两侧处。其中,竖直方向入射地震波对隧道损伤度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软土地层 FLAC^(3D) 动力响应特征
下载PDF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河漫滩软土浅埋偏压连拱隧道洞口边坡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祝欢 吴涛 +3 位作者 周小涵 张吉禄 刘瀚之 张馨元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6期63-71,共9页
以南京市乌龙山大跨浅埋偏压连拱隧道为背景,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分析了隧道施工过程中洞口边坡的安全系数和塑性区分布特征,探明了不同坡角和隧道埋深下边坡稳定性情况与破坏模式发展规律,并提出相应施工建议。结果表明:边坡角度越大... 以南京市乌龙山大跨浅埋偏压连拱隧道为背景,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分析了隧道施工过程中洞口边坡的安全系数和塑性区分布特征,探明了不同坡角和隧道埋深下边坡稳定性情况与破坏模式发展规律,并提出相应施工建议。结果表明:边坡角度越大、隧道埋深越小时,隧道开挖过程中上覆边坡的安全系数越低。及时施作隧道衬砌能大幅度提高坡体稳定性,但当隧洞顶部埋深超过洞高的1.5倍后,衬砌加固效果相对有限;当边坡角度为60°时,坡体潜在滑动面将沿隧道浅埋侧拱顶附近产生,当隧道洞顶埋深达1.5倍洞高时,边坡破坏面不再经过隧道,而是分布于拱顶上方;针对隧道洞口段安全性较差问题,建议根据不同隧道埋深和边坡角度采用不同范围的坡表注浆加固方案。当隧道埋深>1.5倍洞高时,无须坡表注浆;当隧道埋深<1.5倍洞高且边坡角度<60°时,应在隧道浅埋侧施工前对坡脚至中隔墙区域进行注浆,且加固深度不应小于隧道拱腰埋深;当边坡角度达60°时,深埋和浅埋侧隧道施工前均需进行坡表注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连拱隧道 软弱土层 强度折减法 边坡稳定性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软土地层浅埋暗挖矩形大断面隧道施工力学响应特征
8
作者 吴康 申玉生 +3 位作者 易鹏豪 宗志栓 邱泽刚 陈晨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5-50,共6页
[目的]为探究在城市软土地层中安全有效地施工浅埋暗挖矩形大断面隧道的技术方法,以实现施工过程的安全性控制。[方法]以某地铁区间隧道工程为例,提出4导洞开挖和“中导洞”先行6导洞两种开挖方案。利用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三维数值仿真模... [目的]为探究在城市软土地层中安全有效地施工浅埋暗挖矩形大断面隧道的技术方法,以实现施工过程的安全性控制。[方法]以某地铁区间隧道工程为例,提出4导洞开挖和“中导洞”先行6导洞两种开挖方案。利用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三维数值仿真模型,模拟了隧道施工过程并详细分析了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层竖向位移和初期支护内力变化。通过与现场监测数据分析对比,验证了所提工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结果及结论]在导洞开挖阶段,隧道顶部和底部的地层竖向位移最为显著,且相邻导洞的开挖对位移影响有限。采用6导洞开挖方案,与4导洞开挖方案相比,底部最大位移值显著减少了21.5%,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底部的竖向位移速率也降低了6.1%。特别是在中导洞施工期间,地层竖向位移变化速率是侧导洞变化速率的1.2倍左右,这表明中导洞对地层的影响更为显著。6导洞开挖方案在控制施工期间地层变形和结构受力方面更为有效,特别是在中导洞施工阶段,需要特别关注并加强监控和支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隧道施工 软土地层 浅埋暗挖 矩形大断面
下载PDF
上软下硬地层CSM整体式止水帷幕施工关键技术
9
作者 马乐 李云 陈晨文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1期97-102,共6页
上软下硬地层且富水环境中,基坑止水帷幕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基坑开挖安全和变形控制。依托青岛市地铁7号线周村站深大基坑工程,从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和信息化角度探讨CSM工法,形成整体式止水帷幕施工关键技术。系统研究了CSM刀盘选型与... 上软下硬地层且富水环境中,基坑止水帷幕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基坑开挖安全和变形控制。依托青岛市地铁7号线周村站深大基坑工程,从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和信息化角度探讨CSM工法,形成整体式止水帷幕施工关键技术。系统研究了CSM刀盘选型与配置,浆液材料配合比,双轮铣头多点喷浆技术及注浆参数,浆液制备、存储方法,跳打搭接循环施工方法,以及CSM钻进全过程数据信息化监测方法。基于现场监测结果,CSM工法水泥土墙深基本超出设计墙深0.5%,基坑开挖过程外围水位最大降深为1.5m,右邻省道最大沉降值为13.1mm,基坑开挖安全,表明CSM整体式止水帷幕适应性强、成墙质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基坑 上软下硬地层 CSM工法 止水帷幕
下载PDF
典型软土地层不同端头形式管廊基坑的变形规律
10
作者 詹文兵 王硕 +2 位作者 汤景林 王子珺 杨清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4-442,共9页
为研究软土区不同端头形式管廊基坑的变形规律,以典型软土区中山科学城管廊深基坑工程为背景,分析基坑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和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自坑角起逐渐增大,最终趋于稳定。基坑周围存在易塌陷区域,... 为研究软土区不同端头形式管廊基坑的变形规律,以典型软土区中山科学城管廊深基坑工程为背景,分析基坑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和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自坑角起逐渐增大,最终趋于稳定。基坑周围存在易塌陷区域,地表沉降自坑角起先增大后减小,最终趋于稳定。90°对称端头、120°非对称端头和150°非对称端头形式管廊基坑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均自坑角起逐渐增大,分别在距坑角5.4H_(e)(H_(e)为基坑开挖深度)、8H_(e)、5.3H_(e)处趋于稳定,地表沉降分别在距坑角6H_(e)、8.3H_(e)、5.7H_(e)处趋于稳定,易塌陷区域分别为距坑角1.0H_(e)~6.0H_(e)、3.57H_(e)~7.57H_(e)、2.14H_(e)~5.14H_(e)处,研究结果为软土区管廊基坑施工过程中控制基坑变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层 管廊基坑 基坑变形 坑角效应 端头形式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深厚软土地层地下车站超长钻孔灌注桩承载-沉降特性分析
11
作者 朱海星 丁春林 +1 位作者 陆玉和 李桂颖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3-148,共6页
[目的]为有效控制软土地层深基坑开挖及使用过程中车站结构的变形,同时增大坑底承载力,需对上部含有空桩的超长钻孔灌注桩(以下简称“超长桩”)承载-沉降特性进行深入研究。[方法]以某城市轨道交通双线L型交叉换乘车站为例,采用自平衡... [目的]为有效控制软土地层深基坑开挖及使用过程中车站结构的变形,同时增大坑底承载力,需对上部含有空桩的超长钻孔灌注桩(以下简称“超长桩”)承载-沉降特性进行深入研究。[方法]以某城市轨道交通双线L型交叉换乘车站为例,采用自平衡法静载试验和数值模型对超长桩承载-沉降特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探究超长桩承载特性与桩身长度、桩身刚度及桩身直径之间的关系。[结果及结论]静载试验表明:上部含有空桩的超长桩在荷载箱等量增荷加载过程中,桩顶位移及其增速均逐渐增大,在卸荷过程中桩顶出现位移回弹现象。数值模拟分析表明:超长桩的桩身轴力从桩顶到桩端呈逐渐减小趋势,在桩顶极限荷载作用下,桩身上部的轴力远大于桩端;桩身长度和桩身刚度变化会影响上部含有空桩的超长桩承载-沉降特性,桩身刚度改变对其造成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地下车站 超长钻孔灌注桩 承载-沉降特性 深厚软土地层
下载PDF
高速列车振动下软土震陷对水下盾构隧道的影响
12
作者 齐春 王闯 +1 位作者 胖涛 晏启祥 《路基工程》 2024年第3期112-117,共6页
依托广州至湛江高速铁路湛江湾海底隧道工程,建立“地层-隧道-道床”数值模型,从不同软土层厚度和软土层相对位置两方面,研究高速列车振动下软土震陷对盾构隧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盾构隧道沉降随软土厚度增加而增加,而加速度响应与... 依托广州至湛江高速铁路湛江湾海底隧道工程,建立“地层-隧道-道床”数值模型,从不同软土层厚度和软土层相对位置两方面,研究高速列车振动下软土震陷对盾构隧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盾构隧道沉降随软土厚度增加而增加,而加速度响应与软土厚度关系不大,速度响应初始时变化不大(软土厚度11.0~20.0 m),而后有所下降(软土厚度20.0~21.5 m),最后又迅速增大(软土厚度21.5 m以上);盾构隧道的动力响应受软土层位置影响较大,隧道未通过软土地层时,沉降量与速度值较小;隧道部分通过软土地层时,沉降量与速度值随着断面通过软土的比例增加而较快增加;隧道全断面通过软土地层时,沉降量与速度值增长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层 水下盾构隧道 软土厚度 相对位置 软土震陷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软土地层地铁车站基坑开挖对邻近建构筑物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耀仁 于加云 +1 位作者 惠弘煜 张海莉 《天津建设科技》 2024年第1期12-15,共4页
为了有效解决软土地区地铁车站基坑施工引起周围建(构)筑物变形的问题,以实际工程为例,采用理正及Plaxis等计算软件,分析软土地区地铁基坑开挖对邻近重要建(构)筑物影响规律,总结出软土地层地铁车站基坑设计及施工要点。
关键词 地铁车站 软土地层 基坑开挖
下载PDF
上软下硬地层盾构隧道施工控制技术
14
作者 栾义浩 王旭春 +2 位作者 罗敏鹤 刘绪壮 郝展鹏 《低温建筑技术》 2024年第1期114-118,共5页
为解决上软下硬地层中盾构施工遇到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通过分析土仓压力、推力、刀盘转速和掘进速度等掘进参数,验证施工措施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在上软下硬地层中,盾构施工采取“满土仓、小推力、低转速和... 为解决上软下硬地层中盾构施工遇到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通过分析土仓压力、推力、刀盘转速和掘进速度等掘进参数,验证施工措施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在上软下硬地层中,盾构施工采取“满土仓、小推力、低转速和慢掘进”的施工控制方法,能够满足地表沉降规范要求。文中研究结果可为相似地层中盾构隧道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软下硬地层 盾构隧道 掘进参数 地表沉降
下载PDF
上软下硬地层浅埋大跨地铁车站施工技术
15
作者 牛富生 郑若泓 +2 位作者 卫心怡 杨朝帅 李达强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8期45-48,共4页
针对上软下硬地层浅埋大跨地铁车站施工技术需求,融合双侧壁导坑法和拱盖法,提出一种适用于上软下硬地层的浅埋大跨地铁车站施工方法。在提炼出一些创新技术内容的基础上,开发出一套上软下硬地层浅埋大跨地铁车站施工技术。通过工程应... 针对上软下硬地层浅埋大跨地铁车站施工技术需求,融合双侧壁导坑法和拱盖法,提出一种适用于上软下硬地层的浅埋大跨地铁车站施工方法。在提炼出一些创新技术内容的基础上,开发出一套上软下硬地层浅埋大跨地铁车站施工技术。通过工程应用案例示范,给出了具体施工工序和施工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浅埋大跨 施工技术 上软下硬地层
下载PDF
软流塑地层盾构切削大直径钢筋混凝土悬臂排桩工程实践
16
作者 宋跃均 杨昊 +2 位作者 廖秋林 梁博阳 甄浩天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11期253-260,共8页
为研究刀具及施工参数对盾构切削大直径钢筋混凝土悬臂排桩的影响,以绍兴某区间工程为依托,开展地表及结构变形、钢筋破坏形态、刀具磨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慢推速,中转速,小扭矩,严控浆,早补强,勤量测”的策略,圆满完成切桩任务;钢... 为研究刀具及施工参数对盾构切削大直径钢筋混凝土悬臂排桩的影响,以绍兴某区间工程为依托,开展地表及结构变形、钢筋破坏形态、刀具磨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慢推速,中转速,小扭矩,严控浆,早补强,勤量测”的策略,圆满完成切桩任务;钢筋破坏分为剪拉、弯拉、纯剪3种破坏形态,推进速度对破坏形态影响较大;刀具磨耗为2.1~2.4 mm,随轨迹半径增加而增大,左线明显高于右线;软流塑地层盾构切削钢筋混凝土悬臂排桩掘进参数为推进速度2~5 mm/min,刀盘转速0.85 r/min,推力8500~9500 kN,刀盘扭矩1000~1500 kN·m。研究成果可为相似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流塑地层 切钢筋 悬臂排桩 钢筋破坏形式 刀具磨损
下载PDF
高速公路边坡位置基坑支护结构设计
17
作者 邱豪侠 《建筑与装饰》 2024年第6期112-114,共3页
随着城市多系统立体交通的快速化建设,在上层交通系统建设过程中其承台基坑设计需考虑的环境因素较为复杂,边界条件较为苛刻。本文以上海某高速公路改建项目的承台基坑工程为背景,介绍通过合理的基坑支护设计方案,解决基坑开挖过程中对... 随着城市多系统立体交通的快速化建设,在上层交通系统建设过程中其承台基坑设计需考虑的环境因素较为复杂,边界条件较为苛刻。本文以上海某高速公路改建项目的承台基坑工程为背景,介绍通过合理的基坑支护设计方案,解决基坑开挖过程中对现状通行高速公路及地面道路位移、沉降控制的难题,确保道路通行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基坑支护 软土地层
下载PDF
复杂环境与地质情况下深基坑顺逆结合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
18
作者 李伟强 《建筑施工》 2024年第10期1679-1682,1686,共5页
西南地区以喀斯特地貌为主,起伏的山地及交互多变的沉积土层导致地勘不能准确揭示地质特点。同时,裂隙中的地下水因山地势能而具有承压性,由于裂隙发育没有规律,导致深基坑无法采用隔断承压水的方式进行处理。以西南地区某超高层建筑项... 西南地区以喀斯特地貌为主,起伏的山地及交互多变的沉积土层导致地勘不能准确揭示地质特点。同时,裂隙中的地下水因山地势能而具有承压性,由于裂隙发育没有规律,导致深基坑无法采用隔断承压水的方式进行处理。以西南地区某超高层建筑项目为例,介绍了在西南地区复杂环境与地质情况下,采用主楼顺作、裙楼逆作相结合的深基坑施工方法,解决岩层与软土交互、裂隙水丰富无法隔断情况下基坑变形和周边环境控制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主楼顺作、裙楼逆作 岩层与软土交互地质 基岩裂隙水
下载PDF
“上硬下软”土层既有建筑基础加固方法
19
作者 杨砚宗 《地基处理》 2024年第3期270-277,共8页
广西某工程项目地质条件复杂,土层力学特性变化明显,土层刚度呈现“上硬下软”状态,且分布厚度不一,多栋建筑封顶后出现不均匀沉降,本文旨在确定一种基础加固方案能够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针对土层“上硬下软”的特点,对于沉降较大的区... 广西某工程项目地质条件复杂,土层力学特性变化明显,土层刚度呈现“上硬下软”状态,且分布厚度不一,多栋建筑封顶后出现不均匀沉降,本文旨在确定一种基础加固方案能够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针对土层“上硬下软”的特点,对于沉降较大的区域创新采用“Φ377+Φ127组合钢管桩”进行基础加固,防止沉降继续发展。浅层硬壳层采用Φ377钢管桩提供承载力,深部软土层采用Φ127钢管桩深入原CFG桩下1~2 m,结合注浆工艺,加固松软土体,对原CFG桩桩底进行加固。对于沉降较小的区域创新采用高压注浆深层扰动技术,增加局部沉降。采用动阻力控制作为终桩条件,解决土层起伏剧烈地区桩端持力层无法判断的工程难题。“Φ377+Φ127组合钢管桩”极大地提高了原工程桩承载力,从而解决了坚硬土层难以沉桩、软弱土层承载力不足的工程难题。该基础加固方案成功解决了既有建筑的不均匀沉降工程难题,积累了宝贵的工程经验,为“上硬下软”复杂土层既有建筑基础加固提供了新思路,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加固 锚杆静压桩 组合钢管桩 不均匀沉降 高压注浆 上硬下软土层
下载PDF
临水软土基坑双排钢板桩支护结构变形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武坤鹏 罗俊兴 +1 位作者 梁小丛 周红星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7-163,共7页
针对软土地层中双排钢板桩支护结构变形过大的问题,以某船厂基坑为依托,通过现场测试数据分析、理论计算及数值模拟等手段研究双排钢板桩在软土地层中的变形特性,分析变形过大的原因。采用极限状态识别和临界状态参数反演的方式,提出根... 针对软土地层中双排钢板桩支护结构变形过大的问题,以某船厂基坑为依托,通过现场测试数据分析、理论计算及数值模拟等手段研究双排钢板桩在软土地层中的变形特性,分析变形过大的原因。采用极限状态识别和临界状态参数反演的方式,提出根据现场数据进行回填反压应急处理的方法以及采用大排距双排灌注桩进行加固的措施。结果表明,提出的应急处理方法和加固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双排钢板桩围堰在软土基坑中变形往往较大,进入临界状态后将迅速产生较大的变形,应采取有效的坑内加固措施,避免超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排钢板桩 临水基坑 软土地层 变形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