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垄沟覆膜栽培方式对马铃薯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曹莉 秦舒浩 +3 位作者 张俊莲 王蒂 王春林 李德明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46,共5页
研究了不同垄沟覆膜栽培方式对旱作马铃薯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垄沟覆膜栽培方式在0~20cm和20~40cm土层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与不覆膜的对照相比存在明显差异,而且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的变... 研究了不同垄沟覆膜栽培方式对旱作马铃薯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垄沟覆膜栽培方式在0~20cm和20~40cm土层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与不覆膜的对照相比存在明显差异,而且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各处理间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均表现为半膜膜侧种植和半膜垄上种植明显高于对照,据此认为,而全膜双垄沟播和全膜双垄垄播则低于对照.半膜膜侧种植最有利于旱作马铃薯土壤微生物生长及土壤酶活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马铃薯 沟垄覆膜栽培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冬种马铃薯稻草包芯栽培模式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何新民 谭冠宁 +3 位作者 唐洲萍 何虎翼 李丽淑 王晖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8-80,共3页
对冬种马铃薯3种栽培模式(稻草免耕、稻草包芯、黑膜覆盖)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栽培模式均优于常规种植,其中稻草包芯和黑膜覆盖栽培模式缩短了出苗时间,提高了商品薯率,增加了单株薯块数和单株薯块质量,显著提高了种植产量和效益... 对冬种马铃薯3种栽培模式(稻草免耕、稻草包芯、黑膜覆盖)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栽培模式均优于常规种植,其中稻草包芯和黑膜覆盖栽培模式缩短了出苗时间,提高了商品薯率,增加了单株薯块数和单株薯块质量,显著提高了种植产量和效益,明显优于稻草免耕栽培模式,其中稻草包芯每667m2纯收入比常规种植高出402.81元,产投比达1.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种马铃薯 稻草包芯 稻草免耕 黑膜覆盖 栽培模式
下载PDF
覆膜对半干旱区谷子生长发育·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罗世武 杨军学 +3 位作者 张尚沛 王勇 岳国强 程炳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4期9889-9890,9895,共3页
[目的]筛选出半干旱区谷子(Italian millet)覆膜种植最佳模式。[方法]供试谷子品种为晋谷43号。共设4个处理和1个对照(CK),分别为:T1全膜覆盖平作穴播(使用1.2 m膜),T2全膜覆盖垄沟种植,T3膜侧沟播(0.4 m膜),T4起垄不覆膜,T5露地条播(CK... [目的]筛选出半干旱区谷子(Italian millet)覆膜种植最佳模式。[方法]供试谷子品种为晋谷43号。共设4个处理和1个对照(CK),分别为:T1全膜覆盖平作穴播(使用1.2 m膜),T2全膜覆盖垄沟种植,T3膜侧沟播(0.4 m膜),T4起垄不覆膜,T5露地条播(CK)。[结果]谷子覆膜栽培比露地早熟,其中全膜覆盖垄沟种植谷子产量最高为10 335.15 kg/hm2,比CK增产35.00%,水分利用效率为22.68 kg/(mm·hm2),比CK增加41.75%。全膜覆盖垄沟种植较其他处理明显提高集雨效果和保墒,有利于提高谷子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结论]该研究可为半干旱地区谷子地膜覆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谷子 覆膜 栽培方式
下载PDF
广播影视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探索 被引量:1
4
作者 马洪奎 张书玉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9年第3期1-3,共3页
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以市场需要为导向,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构建了教室、实验室、工作室"三位一体"模式,专业设置的1+X模式,教学实践的1.5+1.5+1模式,课程教学组织的"一体化"模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第... 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以市场需要为导向,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构建了教室、实验室、工作室"三位一体"模式,专业设置的1+X模式,教学实践的1.5+1.5+1模式,课程教学组织的"一体化"模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第二课堂模式。培养的人才一专多能,深受社会欢迎,其办学经验对相关高校有较大启示、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播影视 人才培养模式 一专多能
下载PDF
地膜源头减量化技术可行路径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赵记军 于显枫 张绪成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9期57-63,共7页
为了有效减少地膜投入和减轻地膜残留,本研究分析了国内农用地膜应用现状,归纳了地膜源头减量化技术可行路径。指出地膜覆盖具有"覆膜面积大、应用区域广、覆盖作物多"的特点,地膜残留具有"时限积累性、区域差异性、分... 为了有效减少地膜投入和减轻地膜残留,本研究分析了国内农用地膜应用现状,归纳了地膜源头减量化技术可行路径。指出地膜覆盖具有"覆膜面积大、应用区域广、覆盖作物多"的特点,地膜残留具有"时限积累性、区域差异性、分布多态性"的特征。认为旧膜重复利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秸秆覆盖技术替代、保水剂施用、耕作栽培模式优化等5类技术在地膜减量投用方面具有一定可行性,但需进一步研究总结和配套完善。建议集成减量技术、减量产品和减量模式,构建综合配套应用体系是地膜源头减量化技术路径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 减量化技术 旧地膜 生物降解地膜 秸秆覆盖 保水剂 栽培方式 可行路径
下载PDF
基于cDNA-AFLP技术分析半膜覆盖下玉米大喇叭口期基因差异表达 被引量:3
6
作者 高海荣 李倩 +4 位作者 王玉芬 郭九峰 马梦宇 李玉东 白岚方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310-2317,共8页
为了探讨半膜覆盖调控玉米生长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分子机制,以‘浚单29’为材料,露地栽培作为对照,与半膜覆盖间隔种植,利用cDNA-AFLP技术,采用90对单引物筛选半膜覆盖下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利用90对单引物组合... 为了探讨半膜覆盖调控玉米生长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分子机制,以‘浚单29’为材料,露地栽培作为对照,与半膜覆盖间隔种植,利用cDNA-AFLP技术,采用90对单引物筛选半膜覆盖下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利用90对单引物组合共扩增出2 298条差异片段,其中上调表达的有1 429条,占总条带数的45%;下调表达的有869条,占总条带数的23.7%;无差异表达的有877条,占总条带数的27.6%。选择重复扩增稳定的20条差异片段进行回收测序,经过Blast数据库对比和基因注释分析,再将所得的15条差异片段按功能分为细胞骨架相关基因(13.3%)、能量代谢相关基因(13.3%)、细胞挽救和防御相关基因(6.7%)、转录过程相关基因(40%)、胞内转运相关基因(6.7%)和未知功能基因(20%)6大类。分析其中一些重要的基因,如RPM1在逆境抗性中起作用,MYM锌指蛋白、BCAS2蛋白和EIF3B翻译起始因子都与调控转录翻译相关。通过c DNA-AFLP技术筛选了多个半膜覆盖下差异表达的基因,为揭示半膜覆盖影响玉米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栽培方式 半膜覆盖 CDNA-AFLP 差异表达
下载PDF
底膜育秧单季稻综合农艺数学模型及高产栽培模式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许复兴 盛如德 +1 位作者 蒋正坤 李文龙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42-46,共5页
本文应用系统工程原理,根据田间四因子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试验和计算机的分析结果,建立了底膜育秧单季稻综合农艺数学模型。并进行高产栽培规律的研究与分析,筛选出高产栽培模式:每亩播种量300—350kg,秧龄20天左右,每亩基本苗数8—9万,... 本文应用系统工程原理,根据田间四因子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试验和计算机的分析结果,建立了底膜育秧单季稻综合农艺数学模型。并进行高产栽培规律的研究与分析,筛选出高产栽培模式:每亩播种量300—350kg,秧龄20天左右,每亩基本苗数8—9万,每亩大田追肥量(碳铵)60kg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膜育秧 单季稻 高产 栽培模式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主要病虫草害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姜军侠 赵瑞瑞 +2 位作者 董继广 仵均祥 李怡萍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1-37,52,共8页
掌握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病虫草害的发生危害情况,是做好玉米病虫草害科学有效防治的基础。本研究于2017年在陕西省长武县选择露地、黑色地膜覆盖和白色地膜覆盖3种不同栽培模式的玉米田,分别于玉米苗后期、吐丝抽雄期和灌浆乳熟期,对不... 掌握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病虫草害的发生危害情况,是做好玉米病虫草害科学有效防治的基础。本研究于2017年在陕西省长武县选择露地、黑色地膜覆盖和白色地膜覆盖3种不同栽培模式的玉米田,分别于玉米苗后期、吐丝抽雄期和灌浆乳熟期,对不同栽培模式的玉米田的病虫草害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病虫草害的发生程度均有一定的影响,尤以对草害的发生程度影响显著;在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模式下,草害的发生程度极显著地小于露地栽培和白色地膜覆盖栽培;但对玉米病虫草害的发生种类无显著的影响,不同栽培模式的玉米田的病虫草害种类组成基本相同。据此建议,在草害常年发生严重的地区,应大力推广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模式,即可有效控制玉米田杂草的危害,又可大大减少除草剂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病虫草害 栽培模式 白色地膜 黑色地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