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al Pattern Evolution and Casual Analysis of County Level Economy in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Urban Agglomeration, China 被引量:8
1
作者 DONG Minghui ZOU Bin +3 位作者 PU Qiang WAN Neng YANG Lingbin LUO Yanqi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4年第5期620-630,共11页
In order to evaluate whether or not the county units′ economy in the Changsha-Zhuzhou-Xiangtan(Chang-Zhu-Tan) Urban Agglomeration was growing as expected,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spatial economy pattern at county-lev... In order to evaluate whether or not the county units′ economy in the Changsha-Zhuzhou-Xiangtan(Chang-Zhu-Tan) Urban Agglomeration was growing as expected,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spatial economy pattern at county-level by using the 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ESDA) method. In this process, the global Moran′s I and local Getis-Ord G*i indexes were employed to analyze indicators including per capita GDP and three industrials(i.e.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y) from 2000 to 2010.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county units′ economy in the Chang-Zhu-Tan Urban Agglomeration has exhibited a strong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d an accelerated integration trend since 2008(Moran′ s I increased from 0.26 to 0.56); 2)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conomy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county units in the Chang-Zhu-Tan Urban Agglomeration: the hotspot zone with high economic level was formed among the northern county units whereas the coldspot zone with low economic level was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areas. This difference was caused primarily by th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economic radiation effect of Changsha ′upheaval′; 3) town density, secondary industry, and the integration policy are the major contributors driv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spatial economy pattern in the Chang-Zhu-Tan Urban Agglom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spatial heterogeneity urban agglomeration county-level economy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Chang-Zhu-Tan) China
下载PDF
环长株潭城市群中长沙经济辐射能力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晓玲 《上海城市管理》 2023年第1期68-75,共8页
运用断裂点模型测算2016—2021年长沙在环长株潭城市群中的经济辐射范围和辐射能力,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对长沙经济辐射力的关键因素进行实证回归,找出提升长沙经济辐射力的主体思路。结果显示:长沙是环长株潭城市群唯一的经济辐射源且辐... 运用断裂点模型测算2016—2021年长沙在环长株潭城市群中的经济辐射范围和辐射能力,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对长沙经济辐射力的关键因素进行实证回归,找出提升长沙经济辐射力的主体思路。结果显示:长沙是环长株潭城市群唯一的经济辐射源且辐射范围基本保持稳定,长沙对湘潭的辐射力最强并增长最快。正向影响长沙经济辐射力因素依次是消费水平差异、金融资本差异和公共文化服务差异;相反,旅游收入、信息通信技术、交通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等差异不利于最大化经济辐射力。基于此,需健全环长株潭城市群和长株潭都市圈协同发展机制,推进长沙“三大中心”建设,有效弱化城市群内“三大差异”,强化国家自创区的示范辐射带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长株潭城市群 经济辐射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城市群环路的双目标规划模型 被引量:6
3
作者 杜进有 谢汶莉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2-106,共5页
为了确定城市群环路的合理半径及其环带服务宽度,提出了以走行距离和路径总阻抗为目标函数的双目标规划模型.其中,走行距离函数考虑OD点3种相对位置情况,利用d ijkstra算法求解;路径总阻抗函数采用预算约束的离散交通网络设计的双层规... 为了确定城市群环路的合理半径及其环带服务宽度,提出了以走行距离和路径总阻抗为目标函数的双目标规划模型.其中,走行距离函数考虑OD点3种相对位置情况,利用d ijkstra算法求解;路径总阻抗函数采用预算约束的离散交通网络设计的双层规划数学模型,用分枝定界算法求解.研究表明,城市群环路所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夹角小于90°的OD对.以成都市都市圈路网为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城市群环路 双目标规划 双层规划 服务宽度
下载PDF
环渤海地区城市群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刚晓丹 韩增林 初文章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137-144,共8页
以环渤海地区的17个沿海城市组成的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权重,综合指数法测算脆弱度指数,来研究环渤海地区城市群经济系统脆弱性.研究发现:就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类型而言,天津、大连、青岛、烟台、东营属... 以环渤海地区的17个沿海城市组成的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权重,综合指数法测算脆弱度指数,来研究环渤海地区城市群经济系统脆弱性.研究发现:就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类型而言,天津、大连、青岛、烟台、东营属于低脆弱性类型,盘锦、沧州、潍坊、威海、唐山、营口、日照属于较低脆弱性类型,秦皇岛、滨州、葫芦岛、锦州属于较高脆弱性类型,丹东属于高脆弱性类型;就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空间格局而言,整体上呈现出天津、大连、青岛三足鼎立的格局,其余城市的经济系统脆弱性较高,"波峰"到"波谷"变化态势明显;省际相比,天津、山东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最低,河北次之,辽宁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渤海 城市群 经济系统 脆弱性
下载PDF
基于知识溢出环长株潭城市群创新网络演化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何天祥 许娟 廖莎 《商学研究》 2017年第4期120-127,共8页
完善区域创新网络和提高知识溢出效应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文章以环长株潭城市群知识溢出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和Gephi软件方法,利用2005~2014年工程机械类发明专利的合作申请和引用数据构建创新网络,从空间、产业和... 完善区域创新网络和提高知识溢出效应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文章以环长株潭城市群知识溢出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和Gephi软件方法,利用2005~2014年工程机械类发明专利的合作申请和引用数据构建创新网络,从空间、产业和组织三个维度分析其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和演变规律。研究发现:第一,环长株潭城市群创新网络从无到有,处于初级阶段,创新产出和空间溢出水平较低;第二,创新网络在空间上呈现以长沙为核心,其他节点围绕长沙形成"核心-边缘"的分布模式;第三,知识和技术溢出集中在工程机械及相关产业,表现出以MAR溢出为主,正处于从MAR溢出向Jacobs溢出过渡的阶段;第四,形成以大学和大型科技企业为核心节点的产学研关系网络,但与政府、金融和中介机构关系不够紧密。创新网络演化受经济实力、吸收能力、交通网络、组织差异和社会文化关系等多因素驱动,知识溢出并不是单纯呈距离衰减趋势。最后提出完善创新网络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溢出 创新网络 环长株潭城市群 Gephi
下载PDF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环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网络结构及优化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65,135,共6页
借鉴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城市引力模型,以环长株潭城市群8个中心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为例,对环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网络结构进行网络密度、中心度、凝聚子群状况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环长株潭城市群网络密度高,各城市之间经济联系紧密;网络... 借鉴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城市引力模型,以环长株潭城市群8个中心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为例,对环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网络结构进行网络密度、中心度、凝聚子群状况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环长株潭城市群网络密度高,各城市之间经济联系紧密;网络中心势较高,城市群网络化结构明显;城市群多中心网络协同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基于研究结果进一步提出推进环长株潭城市群网络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长株潭城市群 社会网络分析 引力模型 经济网络结构
下载PDF
环长株潭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对旅游业发展响应强度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方世敏 贺雪阳 《城市学刊》 2017年第2期8-15,共8页
借鉴PSR模型对环长株潭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对旅游业的响应机制进行定性分析,用修正弧弹性系数建立新型城镇化对旅游业发展响应强度测度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标法对环长株潭城市群2001-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运算,研究发现:环长株... 借鉴PSR模型对环长株潭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对旅游业的响应机制进行定性分析,用修正弧弹性系数建立新型城镇化对旅游业发展响应强度测度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标法对环长株潭城市群2001-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运算,研究发现:环长株潭城市群各市州新型城镇化对旅游业的响应强度极度不平衡,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动,波动强度排序依次为益阳市、湘潭市、株洲市、岳阳市、常德市、长沙市、娄底市、衡阳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旅游业 响应强度 环长株潭城市群
下载PDF
环长株潭城市群区域旅游竞合与定位——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一体化背景下的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方世敏 祝丹 张采青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89-94,68,共7页
长江中游城市群将成为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重要的新兴增长极,环长株潭城市群应主动融入其中。区位优势明显、旅游经济联系强化以及区内一体化程度较高是环长株潭城市群参与区域合作的优势,但同时也呈现出旅游资源同质化、客源分... 长江中游城市群将成为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重要的新兴增长极,环长株潭城市群应主动融入其中。区位优势明显、旅游经济联系强化以及区内一体化程度较高是环长株潭城市群参与区域合作的优势,但同时也呈现出旅游资源同质化、客源分流,旅游市场发展不均衡的竞争态势。因此,环长株潭城市群可以以"名人故里,生态休闲"特色定位,采取规划对接、资源整合、品牌共创、交通共联、信息共享、机制创新等旅游发展对策,以期更好地融入长江中游集群一体化建设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长株潭城市群 旅游竞合 定位 长江中游城市群 一体化
下载PDF
环长株潭城市群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研究
9
作者 童中贤 刘晓 黄永忠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9-33,共5页
环长株潭城市群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载体。应大力实施环长株潭城市群协同发展战略,推进长沙与株洲、湘潭同城化,形成国际化大都市区,辐射带动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等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群... 环长株潭城市群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载体。应大力实施环长株潭城市群协同发展战略,推进长沙与株洲、湘潭同城化,形成国际化大都市区,辐射带动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等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同时,着力构筑环长株潭城市群融入发展轴线,推进城市群毗邻城市组团,完善城市群融入发展机制,积极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共同打造全国经济重要增长极和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新型城市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长株潭城市群 长江中游城市群 城市群融合发展
下载PDF
环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时空差异演变 被引量:16
10
作者 谢磊 李景保 +2 位作者 何仁伟 赵中花 史文涛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7-73,97,共8页
建立了县域经济指标评价体系,先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1992-2010年环长株潭城市群各县域的经济综合得分,后用标准差和聚类分析法、ESDA结合SPSS和ArcGIS软件等分析其时空差异及空间结构演变,发现在时间上县域经济总体差异呈缩小趋势;中心... 建立了县域经济指标评价体系,先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1992-2010年环长株潭城市群各县域的经济综合得分,后用标准差和聚类分析法、ESDA结合SPSS和ArcGIS软件等分析其时空差异及空间结构演变,发现在时间上县域经济总体差异呈缩小趋势;中心区域和外围区域差异同步波动缩小,但前者远大于后者。并指出在空间上高、低水平县域分别向中心和外围区域集中,呈现"凸"字形空间格局;低水平县域占多数,数量结构呈"金字塔"形;外围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极低,高水平县域一般是地级市市区。全域自相关分析的Moran’s I值从1992年的0.183963上升至2010年的0.417067,这说明空间结构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局域自相关分析表明,研究时段内呈现出明显的两级"核心—边缘"结构,且第一级居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长株潭城市群 县域经济 主成分分析 时空差异 空间结构 空间自相关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