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式防撕裂(rip-stop)的距腓前韧带修复技术:生物力学和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宏 李宏云 +2 位作者 薛啸傲 华英汇 陈世益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74-679,共6页
目的:从生物力学及临床研究方面评估一种新式的防撕裂的距腓前韧带修复技术。方法:生物力学研究方面,采用12例新鲜冷冻尸体标本随机分为2组,分别实施传统的外侧距腓前韧带(ATFL)修复技术(Brostrom repair,BR)(对照组)和新型防撕裂修复技... 目的:从生物力学及临床研究方面评估一种新式的防撕裂的距腓前韧带修复技术。方法:生物力学研究方面,采用12例新鲜冷冻尸体标本随机分为2组,分别实施传统的外侧距腓前韧带(ATFL)修复技术(Brostrom repair,BR)(对照组)和新型防撕裂修复技术(实验组),然后对样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评估并比较两组间在最终失效载荷和刚度方面有无差异。临床研究方面,将连续收治的30名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防撕裂修复组(实验组,15例)和传统修复组(对照组,15例),于术后2年采用美国足踝协会(AOFAS)评分、Karlsson足踝评分、Tegner评分及重返运动时间等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在生物力学方面,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显示出更高的最终失效载荷(50±11 N vs.28±4 N;P=0.001)和刚度(4±1 N/mm vs.2±2 N/mm;P=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随访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在AOFAS评分(92±5分vs.90±4分;P=0.19)、Karlsson评分(94±7分vs.93±6分;P=0.67)、Tegner活动量表(5±1分vs.5±1分;P=0.60)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重返运动时间显著缩短(3.6±0.6月vs.4.7±1.3月;P=0.01)。结论:与传统修复方法相比,该新式防撕裂ATFL修复技术能有效增加韧带修复后生物力学强度,并能使运动功能更早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不稳 距腓前韧带 修复 防撕裂
下载PDF
关节镜下改良阻挡线减张技术在大范围肩袖撕裂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姜于志 张崛 +1 位作者 单鸿剑 高想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2年第2期148-153,共6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改良阻挡线减张技术(Modified load-sharing rip-stop technique,mLSRS)在大范围肩袖撕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76例大范围肩袖撕裂伤患者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mLSRS组...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改良阻挡线减张技术(Modified load-sharing rip-stop technique,mLSRS)在大范围肩袖撕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76例大范围肩袖撕裂伤患者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mLSRS组(观察组,37例)、缝线桥组(对照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肩关节功能、肩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再撕裂发生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术前两组患者ASES评分、UCLA评分、肩关节活动度、SF-36评分及VA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两组患者ASES评分、UCLA评分、SF-36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各指标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再撕裂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大范围肩袖撕裂患者,关节镜下mLSRS技术与双排缝线桥技术均能取得满意疗效,其中mLSRS技术可降低术后Ⅱ型再撕裂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改良阻挡线减张技术 肩袖撕裂 疗效
下载PDF
数控凸轮轴磨床跳档机构的设计
3
作者 廖朝洋 杨瑾 蔡毅 《自动化应用》 2011年第5期24-25,27,共3页
介绍数控凸轮轴磨床跳档机构的研制。通过机床数控系统控制伺服电机的运动,实现凸轮轴的凸轮轮廓生成曲线的连续磨削加工。
关键词 数控凸轮轴磨床 跳档机构 连续磨削 四轴联动控制
下载PDF
改良减张增强术与双排线桥缝合术治疗大范围肩袖损伤患者的早期效果比较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峥 张磊 +6 位作者 马佳 李妍 刘晓华 郭玲 朱永涛 韩庆欣 范丁元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31-635,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减张增强术(mLSRS)治疗大范围肩袖损伤患者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四科收治的大范围肩袖损伤患者111例。男性45例,女性66例,年龄(58.0±6.9)岁(范围:... 目的探讨改良减张增强术(mLSRS)治疗大范围肩袖损伤患者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四科收治的大范围肩袖损伤患者111例。男性45例,女性66例,年龄(58.0±6.9)岁(范围:40~72岁)。行mLSRS术患者39例,行双排线桥缝合术(SB)患者72例,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mLSRS组和SB组患者进行1∶1最近邻匹配。成功匹配39对患者。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评估患者肩关节疼痛情况,Constant-Murley评分评估肩关节功能,肩胛骨平面上肢外展90°力量评估法检查患者双侧肩关节外展肌力,Sugaya超声下肩袖愈合分类标准评估术侧肩袖愈合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重复测量及多变量方差分析对组间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匹配后,mLSRS组较SB组术后第4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更低[1(2)分比2(2)分,F=5.32,P=0.02];术后1年患者Constant-Murley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但两组患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1±5.7)分比(87.6±7.3)分,t=1.00,P=0.32],两组患者术侧外展肌力较对侧均下降,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4.28±1.61)分比(4.54±1.64)分,t=-0.70,P=0.49]。根据Sugaya分类标准,mLSRS组患者愈合32例,未愈合7例,SB组患者愈合30例,未愈合9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P=0.58)。结论mLSRS术可降低大肩袖损伤患者术后疼痛,提高肩关节功能,早期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治疗结果 肩袖修复 改良减张增强技术 双排线桥技术
原文传递
mLSRS与双排线桥缝合术治疗大范围肩袖损伤患者的早期效果比较
5
作者 李叶嘉 黄伟韬 李沛兴 《医学信息》 2022年第6期123-125,共3页
目的比较改良减张增强术(mLSRS)与双排线桥缝合术治疗大范围肩袖损伤患者的早期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8日-2020年11月31日我院收治的95例大范围肩袖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接受双排线桥缝... 目的比较改良减张增强术(mLSRS)与双排线桥缝合术治疗大范围肩袖损伤患者的早期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8日-2020年11月31日我院收治的95例大范围肩袖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接受双排线桥缝合术治疗,研究组接受mLSRS治疗,比较两组Sugaya分级、肩关节疼痛情况、肩关节功能及肌力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Sugaya分级愈合情况、未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7天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第14、21、28天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90、180天Constant-Murley评分高于术前,肌力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LSRS与双排线桥缝合术治疗大范围肩袖损伤患者的早期疗效均较为理想,在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手术侧肌力方面效果相似,但mLSRS术式在缓解术后肩关节疼痛方面优于双排线桥缝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减张增强术 双排线桥缝合术 大范围肩袖损伤 肩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