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中下游过渡区河岸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1
作者 梁少民 吕宇豪 +1 位作者 李雅 吕金岭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8-976,共9页
[目的]河岸带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对维持河岸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十分重要,为揭示黄河中下游河岸带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一步为黄河中下游过渡区河岸生态恢复、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理论指导。[方法]采用样... [目的]河岸带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对维持河岸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十分重要,为揭示黄河中下游河岸带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一步为黄河中下游过渡区河岸生态恢复、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理论指导。[方法]采用样方调查法、试验分析法、CCA排序法等方法,以河南黄河中下游过渡区对植物分布和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1)黄河中下游过渡区河岸有机质、速效钾及有效磷均属于中等变异程度,土壤含水量、全氮变异系数为强变异性,土壤养分空间分布总体呈现中度不均匀的特征。(2)黄河中下游过渡区河岸植物优势度指数(D)与土壤全氮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土壤pH值、速效钾和有效磷对物种丰富度指数(S)的影响不明显;均匀度指数(E)、香农-威纳指数(H)与6个土壤因子之间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3)红蓼、头状穗莎草、长芒稗、糠稷、醴肠群落的分布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较大;青蒿、酸枣、毛白杨等的分布主要受全氮的影响较大,在全氮含量较高的区域分布较多;葎草和反枝苋受速效钾影响较大;而狗牙根、苍耳、芦苇、狗尾草、春蓼、绿豆等群落受土壤因子的影响较小。[结论]黄河中下游过渡区河岸带土壤含水量、速效钾及全氮是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子,不同植物对土壤条件的需求存在差异,能够直观反映出植被与土壤环境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下游过渡区 河岸带 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土壤因子
下载PDF
缓冲带植被模式对河岸土壤稳定性的影响
2
作者 张鸿龄 唐雪寒 王斅誉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8-27,共10页
通过10年辽河保护区河岸植被缓冲带工程实施,研究了河岸带不同植被模式对于河岸土壤团聚体组成、结构、土壤稳定性、抗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岸土壤粒径组成为砂粒质量分数为58%~68%,粉粒质量分数为30%~40%。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为12.0... 通过10年辽河保护区河岸植被缓冲带工程实施,研究了河岸带不同植被模式对于河岸土壤团聚体组成、结构、土壤稳定性、抗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岸土壤粒径组成为砂粒质量分数为58%~68%,粉粒质量分数为30%~40%。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为12.0~28.1 g·kg^(-1),与植被种植前相比,灌草、乔草缓冲带河岸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相比于干筛法,湿筛后水稳性团聚体的主要粒径组成为0.25~0.50 mm,占比14%~25%,粒级直径>0.5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占比明显下降,而粒级直径为0.25~0.50 mm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占比明显增加。杞柳缓冲带和水蜡缓冲带土壤结构、团聚体稳定性和抗蚀性高于其他植被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保护区 河岸缓冲带 植被模式 土壤团聚体 土壤抗蚀性指标
下载PDF
中国河湖岸带草本植物氮磷化学计量学及内稳性特征
3
作者 杨恒 张丹 +3 位作者 李桂芳 叶远行 陈清飞 王蓉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86,共9页
河湖岸带是拦截净化氮磷等陆源污染物进入河湖水体的最后屏障,河湖岸带草本植物的稳定性影响着其对污染物的拦截净化能力,研究河湖岸带草本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及内稳性,可为河湖岸带草本植物群落恢复和构建提供基础数据。通过对中国河... 河湖岸带是拦截净化氮磷等陆源污染物进入河湖水体的最后屏障,河湖岸带草本植物的稳定性影响着其对污染物的拦截净化能力,研究河湖岸带草本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及内稳性,可为河湖岸带草本植物群落恢复和构建提供基础数据。通过对中国河湖岸带草本植物地上部氮(N)、磷(P)含量及土壤或沉积物、水体进行数据收集,分析了植物氮磷化学计量学和内稳性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湖区草本植物具有较高的N含量(湿生植物:20.51 g·kg^(-1),水生植物:29.81 g·kg^(-1))和较低的P含量(湿生植物:1.39 g·kg^(-1),水生植物:0.99 g·kg^(-1)),N:P>14,表现为P限制,而其他湖区草本植物具有较高的P含量(2.73 g·kg^(-1)),N:P<14,表现为N限制。各湖区植物N、P含量及其比值在空间上具有一定差异,青藏高原湖区水生植物N含量最高,东北平原与山地湖区最低(P<0.05);东北平原与山地湖区湿生和水生植物P含量最高(P<0.05);青藏高原湖区湿生和水生植物N:P最高,东北平原与山地湖区最低(P<0.05)。植物N、P含量及N:P受环境中P含量影响最大,其次是环境中N:P和N含量。内稳性模型表明河湖岸带草本植物属于稳态型,其中湿生植物内稳性指数HN、HP及HN:P大于水生植物,表明水生植物受环境胁迫时响应较大,水生和湿生植物对环境中N、P含量变化响应的差异表明水生和湿生植物对环境中N、P不同的保守利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学 内稳性 氮磷 草本植物 河湖岸带
下载PDF
沙颍河典型河段河岸带土壤理化性质对地下水氮污染的影响
4
作者 李宝玲 杨丽虎 +1 位作者 宋献方 秦明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955-3965,共11页
以沙颍河典型河段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果园和农田河岸带的河水、土壤以及地下水样品,并进行理化指标分析,旨在深入探讨土壤理化性质对河岸带地下水氮浓度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农田河岸带土壤总氮(TN)含量明显高于果园河岸带,达到其TN的1... 以沙颍河典型河段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果园和农田河岸带的河水、土壤以及地下水样品,并进行理化指标分析,旨在深入探讨土壤理化性质对河岸带地下水氮浓度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农田河岸带土壤总氮(TN)含量明显高于果园河岸带,达到其TN的1.15倍,并均在距河岸约200m处达到最高值.河岸带地下水与土壤氮含量有一定的响应关系,呈现出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农田河岸带地下水NO_(3)--N浓度(0.56~25.17mg/L)显著高于果园河岸带(0~0.97mg/L);远岸(>200m)地下水NO_(3)--N浓度均高于近岸(<100m).土壤氮素是河岸带地下水氮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土壤中的黏土颗粒含量和施氮量较高,使得土壤颗粒更易于吸附NO_(3)--N,增加了河岸带地下水氮污染的风险.本研究揭示了河岸带土壤理化性质对地下水氮含量的影响机制,为河岸带地下水氮污染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这些发现有助于制定可行的土地管理策略,以减缓或防止地下水氮污染的进一步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颍河 河岸带 土壤理化性质 地下水氮含量 影响机制
下载PDF
黄河孟津段河岸带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冯雪琦 赵星辉 +4 位作者 刘占欣 张岩 谷启 张杰 郭二辉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5-643,共9页
【目的】探究黄河孟津段河岸带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差异及规律,为黄河河岸带土壤固碳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河岸带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克里金插值法和冗余分析对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土壤有机碳... 【目的】探究黄河孟津段河岸带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差异及规律,为黄河河岸带土壤固碳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河岸带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克里金插值法和冗余分析对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微地形、土壤物理性质及植被组合的相关关系。【结果】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94 g·kg^(-1)和0.11 kg·m^(-2),空间变异系数分别为69.9%和83.6%,均属于中等程度变异。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在随垂直河流方向距离V1—V5样带的增加而增加,V5样带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V1—V3这3个样带。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中,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垂直河流距离、土壤含水率、土壤黏粒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砂粒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植物群落、海拔无显著相关。【结论】河岸带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垂直河流方向距离的增加而增加,空间自相关性强,河岸带微地形、土壤黏粒和土壤含水率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河岸带 土壤有机碳 微地形 土壤含水率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河湖长制背景下幸福河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贾帅 高洪香 金睿譞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4年第1期38-43,共6页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解决中国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文章通过分析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河湖长制建设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解决中国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文章通过分析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河湖长制建设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深化河湖长制改革,压实河湖长责任;加强执法监管,强化水环境预警监管能力;加强水域岸线管控,强化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强化河湖监管,规范重点河湖项目审批;完善部门协作机制,营造全民参与氛围等推动幸福河湖后续建设的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湖长制 幸福河湖 生态文明 先行区
下载PDF
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关键问题探讨
7
作者 望思强 何勇 陈正兵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50,共7页
编制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是河湖长制工作的重要任务以及河湖管理的重要抓手。研究了中国现有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成果,采用对照验证、示例说明、理论分析、专家咨询等方法,对规划编制工作中岸线边界线划定、岸线功能区划分、岸线... 编制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是河湖长制工作的重要任务以及河湖管理的重要抓手。研究了中国现有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成果,采用对照验证、示例说明、理论分析、专家咨询等方法,对规划编制工作中岸线边界线划定、岸线功能区划分、岸线长度统计等关键问题展开了探讨;对照《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相关内容,梳理了各地的做法,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上述关键问题的处理原则和解决思路。研究成果表明:为了更好地推动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应从法律层面明确河湖岸线的定义,由更高层级机构组织开展编制工作,因地制宜地划分岸线边界线和岸线功能区,同时应注意合理地统计利用岸线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湖岸线 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 规划编制 河湖管理
下载PDF
黄河干流生境质量评价研究
8
作者 李学军 张洋 +6 位作者 高云霓 李龙飞 张景晓 董静 张曼 高肖飞 秦祥朝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5,I0002,I0003,共10页
河流生境是河流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河流健康的重要因素。为揭示黄河生境质量状况,于2021年和2022年5-7月对黄河源头至下游的26个干流河段开展河流生境现状调查与质量评价.选取河道和河岸10项生境指标开展综合评价.结果显示... 河流生境是河流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河流健康的重要因素。为揭示黄河生境质量状况,于2021年和2022年5-7月对黄河源头至下游的26个干流河段开展河流生境现状调查与质量评价.选取河道和河岸10项生境指标开展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黄河干流各河段生境质量综合得分H值介于79~153分,超过69%的河段生境质量介于90~120分,等级为中等.源区、上游、中游和下游生境未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p>0.05).10项生境指标中,大型木质残体分布在全河段得分最低,介于1~5分,水质状况、河道内人类活动强度、河岸带植被覆盖度和河岸土地利用类型等4项指标在不同区域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黄河干流生境质量的主要因子有河岸土地利用类型、河道内人类活动强度、水质状况和河岸稳定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干流 生境质量 河道 河岸
下载PDF
黄河郑州段河岸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及溯源
9
作者 李和通 马振芳 +3 位作者 余祖全 杨留明 高帅鹏 黄飞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51,共8页
为探究黄河郑州段河岸带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来源,该研究于2022年丰水期对黄河郑州段河岸带沉积物样品进行采集,分析了镉、铅、砷、汞、铬等9种重金属的含量,采用Tessier五步顺序提取法对重金属形态进行具体分析,借助地积累指数(Igeo... 为探究黄河郑州段河岸带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来源,该研究于2022年丰水期对黄河郑州段河岸带沉积物样品进行采集,分析了镉、铅、砷、汞、铬等9种重金属的含量,采用Tessier五步顺序提取法对重金属形态进行具体分析,借助地积累指数(Igeo)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利用内梅罗污染指数(PN)对其污染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APCSMLR)分析其来源。结果表明,黄河郑州段河岸带沉积物中铅和镉平均含量超过河南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形态分析结果表明锰、镉、铅和汞环境活性相对较高。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黄河郑州段重金属镉存在轻中度污染现象,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各元素均为安全级别。溯源分析结果表明,黄河郑州段河岸带沉积物重金属主要受到皮革制造和农业活动排放源、汽车零部件制造和自然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河岸带 重金属 赋存形态 APCS-MLR
下载PDF
笋溪河面源污染及其与河岸带土壤有机碳、氮、磷的关系
10
作者 侯文宁 王海燕 +3 位作者 孟海 宁一泓 赵晗 崔雪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5,共9页
[目的]分析水体和河岸带土壤氮磷的空间异质性,探讨河岸带土壤有机碳、氮、磷含量对水体面源污染的影响程度,为明晰重庆笋溪河水体面源污染状况及其与河岸带土壤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沿笋溪河采集水样44个、0—20与20—40 cm土层... [目的]分析水体和河岸带土壤氮磷的空间异质性,探讨河岸带土壤有机碳、氮、磷含量对水体面源污染的影响程度,为明晰重庆笋溪河水体面源污染状况及其与河岸带土壤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沿笋溪河采集水样44个、0—20与20—40 cm土层土样各44个,采用内梅罗指数评价了笋溪河水质污染状况,并运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河岸带水体不同形态氮、磷,土壤有机碳与氮、磷总量和有效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水体氮、磷对土壤有机碳与各形态氮、磷及化学计量比的响应。[结果](1)笋溪河水体严重污染,且下游污染较上、中游严重;(2)笋溪河下游水体总氮、总磷和可溶性磷酸盐极显著高于上、中游,下游硝酸盐氮极显著高于中游(p<0.01);(3)下游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中游,两个土层土壤有效磷和20—40 cm全磷在各河段间差异显著,而20—40 cm C/P和0—40 cm N/P在上游均显著高于中、下游(p<0.05);0—20 cm土壤有机碳、全氮、硝态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20—40 cm(p<0.05),表聚现象明显;(4)相关性分析显示水体各形态氮和总磷与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p<0.05),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与各形态氮、磷及化学计量比对水体各形态氮、磷的总解释率达64.15%,土壤全磷和有效磷是影响水体面源污染的主导因子。[结论]笋溪河面源污染严重,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可显著影响水体污染状况,面源污染治理应重点关注河岸带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笋溪河流域 面源污染 河岸带 化学计量比
下载PDF
2000—2020年黄河下游河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碳储分析
11
作者 刘畅 谭梓柔 +4 位作者 张晓彤 孙小雅 郄雨欣 陈硕 刘琳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100,共11页
为了促进黄河下游生态脆弱河岸带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助力河岸带生态可持续发展,采用野外调查、ArcGIS、InVEST模型、当量因子法等方法,通过分析2000—2020年黄河下游河岸带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揭示其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ESV)和碳储量(C_(... 为了促进黄河下游生态脆弱河岸带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助力河岸带生态可持续发展,采用野外调查、ArcGIS、InVEST模型、当量因子法等方法,通过分析2000—2020年黄河下游河岸带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揭示其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ESV)和碳储量(C_(t))的变化。结果表明:2000—2020年黄河下游河岸带湿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湿地主要来源于耕地和水域,建设用地主要来源于耕地;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占比随着距河道距离的增大而增大,而草地面积占比随着距河道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林地面积占比随河道距离变化不明显,2000—2010年湿地面积占比随河道距离减少,而2010—2020年远岸湿地增加,且主要位于距河道200~500 m区间。2000—2020年,黄河下游河岸带ESV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其中,水域对ESV的贡献率最大,湿地次之,耕地、林地和草地的贡献率低,且不稳定。2000—2020年,黄河下游河岸带碳储量逐渐提高,湿地碳储量逐渐上升,然而林地、草地和水域碳汇能力则先增加后降低。水沙状况、人类活动以及国家政策是影响黄河下游河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碳储量的重要因素。为减缓黄河下游人为调水调沙引发的河岸带生态功能减退,亟待提升湿地质量,适当退耕还林、还草和还水,以提高河岸带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和碳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碳储量 河岸带 生态功能 黄河下游
下载PDF
基于改进波形聚类方法的复合河道砂体沉积微相预测--以渤海A油田为例
12
作者 董建华 杜昕 +2 位作者 伊硕 周建楠 刘向南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0-379,共10页
渤海新近系河湖过渡带复合河道砂体叠置关系复杂、相带变化剧烈,利用传统地震属性划分沉积微相多解性较强。提出了改进振幅谱距离-K中心聚类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复合河道砂体沉积微相预测。方法包括两个方面:①以测井标定沉积微相对应的典... 渤海新近系河湖过渡带复合河道砂体叠置关系复杂、相带变化剧烈,利用传统地震属性划分沉积微相多解性较强。提出了改进振幅谱距离-K中心聚类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复合河道砂体沉积微相预测。方法包括两个方面:①以测井标定沉积微相对应的典型波形作为初始聚类中心以及聚类中心更新过程中的约束条件;②利用振幅谱距离评价波形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提升波形聚类精度。根据渤海新近系A油田地质条件设计复合河道砂体三维模型,模型试验结果证实改进后的方法微相预测准确率达95%,相比传统K均值聚类算法精度提升15%,较好地区分了泥岩、单期河道边部、单期河道主体、河道边部叠置、河道边部与主体叠置、河道主体叠置(或多期叠置)共6种河道不同部位或叠置样式。利用改进后的方法指导A油田10个砂体沉积微相划分,将大型砂体S沉积微相划分为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决口河道、分流间湾、天然堤6类,指导开发方案中优先动用分流河道、河口坝等优势微相的地质储量,证明了方法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聚类 振幅谱距离 复合河道 沉积微相 河湖过渡带 渤海新近系
下载PDF
湖南省“一湖三水”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研究
13
作者 贺翠华 黎小东 +1 位作者 伍宇娟 王淑云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4期47-51,共5页
岸线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对沿岸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分析了湖南省“一湖三水”岸线保护与利用现状,综合评价现状岸线资源,明确“一湖三水”临水边界线和外缘边界线划定方法,科学合理地划分岸线功能区,严格... 岸线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对沿岸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分析了湖南省“一湖三水”岸线保护与利用现状,综合评价现状岸线资源,明确“一湖三水”临水边界线和外缘边界线划定方法,科学合理地划分岸线功能区,严格把握岸线保护与利用控制条件。结果表明:湖南省“一湖三水”岸线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利用方式不合理、集约节约利用程度不高等。洞庭湖、资水、沅江、澧水河湖岸线长5567.1 km,共划定岸线功能区1038个,其中岸线保护区、岸线保留区的总体比例达78.1%,充分体现了大保护的要求。河湖临水边界线和外缘边界线划定方法、岸线功能分区及管控措施等研究成果可为湖南省及类似地区岸线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湖岸线 河湖长制 功能分区 湖南省 洞庭湖
下载PDF
Discussion on Role of Forest to Control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Taihu Lake Basin-Based on Source-Sink Analysis 被引量:5
14
作者 Jianfeng ZHANG Jingmin JIANG +6 位作者 Zhijian ZHANG Qihua SHAN Guangcai CHEN Ying WANG Yonghui XU Harry WU Aljoy ABARQUEZ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 and Protection》 2009年第5期345-350,共6页
Taihu Lake is located at the center of Changjiang delta region, the Lake and its effluent rivers are important water sources for 40 million around inhabitants and rapidly increasing industrial factories in Shanghai, J... Taihu Lake is located at the center of Changjiang delta region, the Lake and its effluent rivers are important water sources for 40 million around inhabitants and rapidly increasing industrial factories in Shanghai, Ji-angsu and Zhejiang. The pollutants originate mainly from acidy rain, home sewage of the vast number of inhabitants, livestock manure, agricultural fertilizers & pesticides applied over fields in the drainage basin, and the industrial sewage. Due to the kinds of pollutants, the Lake water is getting highly eutrophic, with frequent blooms of blue-green algae. Compared with point-source pollutants, diffuse pollution is much com-plicated and difficult to control. Thus combating non-point pollution (NPP) is paid much great attention. Based on analysis on source-sink of NPP in Taihu Lake basi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function of forests on NPP control is multiple and important by both source reduction and sink expansion. 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planting trees through constructing forested wetlands and establishing riparian forest buffers is to control soil & water erosion, decrease agrochemicals application, and improve farming conditions in the region of Taihu Lake basin. Moreover forests help to intercept acidy rain, protect streambanks, uptake nutrients, hold up pollutants and provide habitat for wild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riparian FOREST BUFFER Zone SOURCE-SINK Taihu LAKE
下载PDF
Malaria Transmission Potential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of the Yangtze River, China 被引量:1
15
作者 WANG Duo Quan TANG Lin Hua +2 位作者 GU Zhen Cheng ZHENG Xiang JIANG Wei Kang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期54-62,共9页
Objective To define and evaluate the malaria transmission potential in the Yangtze River, following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Methods Six villages, namely, Kaixian, Fengjie, Wanzhou, Fuling, Yubei, a... Objective To define and evaluate the malaria transmission potential in the Yangtze River, following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Methods Six villages, namely, Kaixian, Fengjie, Wanzhou, Fuling, Yubei, and Zigui were selected for investigating the malaria transmission potential in the reservoir. Transmission potential was estimated by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evaluation of the local malaria situation.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the transmission potential were analyzed using Poisson regression analysis in combination with Grey Systematic Theory (based on evaluation by the Delphi method). Results Indirect fluorescent antibody data and the incidence of malaria in the local population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malaria transmission potential calculated for the area. Multivariate Poisson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riparian zone and the man‐biting rate. Conclusion The risk of a malaria epidemic can be forecasted using the malaria transmission potential parameters investigated here which was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he riparian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ARIA Transmission potential Yangtze River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iparian zone
下载PDF
The closed Lake Issyk-Kul as an indicator of global warming in Tien-Shan 被引量:2
16
作者 Vladimir V.Romanovsky Saadat Tashbaeva +2 位作者 Jean-Francois Crétaux Stephane Calmant Vanessa Drolon 《Natural Science》 2013年第5期608-623,共16页
Lake Issyk-Kul is the seventh deepest lake in the world situated inCentral Asiain theTien-ShanMountainsat the elevation of 1607 m above sea level. This area belongs toKyrgyzstan. From 1927 to 1997 the water level decr... Lake Issyk-Kul is the seventh deepest lake in the world situated inCentral Asiain theTien-ShanMountainsat the elevation of 1607 m above sea level. This area belongs toKyrgyzstan. From 1927 to 1997 the water level decreased by 3.4 m, and increased by 0.93 m from 1997 to 2011.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impact of the global warming on the Lake Issyk-Kul thermal regime and the components of its water balance: river discharge, precipitation, evaporation and lake level variations. It shows that the global warming has entailed the increase of the Lake Issyk-Kul water temperature down to the maximum depths, and river discharge increase due to the glaciers melting and the evaporation from the lake surface. The air temperature increase of 1 ℃ results in river discharge increas and lake level rise of 44 mm/year and surface evaporation increase of 88 mm/year. TheLakeIssyk-Kullevel increase after 1997, which takes place in the situation of global warming, was caused by the activation of the West air masses transport and increase of precipitation in autum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syk-Kul Lake Tyup Jyrgalan Chon-Kyzylsuu Juuku rivers Karabatkak Glacier Watershed Glacier Discharge Discharge Formation Zone Water Balance
下载PDF
浙江省鳌江流域河岸植被缓冲带湿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17
作者 陈海生 陈韬略 +5 位作者 蔡林生 李振宇 陈少平 朱友聪 黄霄宇 李晨阳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69-73,共5页
研究了浙江省鳌江流域河岸缓冲带湿地植物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以当地河岸缓冲带湿地3种乡土禾本科植物荻草、牛筋草和白芧根际土壤样品中提取的总DNA为模板,运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细菌16S rDNA基因V4+V5进行... 研究了浙江省鳌江流域河岸缓冲带湿地植物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以当地河岸缓冲带湿地3种乡土禾本科植物荻草、牛筋草和白芧根际土壤样品中提取的总DNA为模板,运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细菌16S rDNA基因V4+V5进行了测序和分析。结果表明,从3种植物根际土壤样品中共测得28门、87纲、168目、296科、696属土壤细菌,其中荻草根际土壤样品的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为最高,其次是白茅根际土壤样品的,牛筋草根际土壤样品的最低。各植物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均以变形菌门、酸杆菌门为主,其次为相对丰度较高的放线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绿弯菌门、芽单胞菌门、硝化螺旋菌门、疣微菌门。从纲水平来看,3种植物根际土壤细菌菌群均以α-变形菌纲,β-变形菌纲及γ-变形菌纲为优势菌纲,其他相对丰度较高的菌纲包括放线菌纲、δ-变形菌纲、芽孢杆菌纲、芽单胞菌纲。3种植物中,变形菌门和硝化螺旋菌门的相对丰度以荻草根际土壤样品的最高,说明荻草在缓冲带湿地脱氮除磷方面可能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绿弯菌门和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以牛筋草根际土壤样品的最高,说明该植物在缓冲带湿地中能起到更明显的降解河流污染物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鳌江 河岸植被缓冲带 细菌群落结构 细菌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缺资料平原河湖区洪水风险分析——以湖北汉川市汈汊湖流域为例
18
作者 杜俊 邱佩 +1 位作者 熊怡 江聪 《中国防汛抗旱》 2023年第1期38-43,66,共7页
平原河湖区地方性中小河流往往实测资料不足、水系复杂、低洼易涝、人工特征明显,不利于洪水风险分析工作的高效推进。基于水量平衡原理和水文分区的思路,应用频率分析、多段扣损、淹水体积框算等方法,对汉川市汈汊湖流域进行了典型不... 平原河湖区地方性中小河流往往实测资料不足、水系复杂、低洼易涝、人工特征明显,不利于洪水风险分析工作的高效推进。基于水量平衡原理和水文分区的思路,应用频率分析、多段扣损、淹水体积框算等方法,对汉川市汈汊湖流域进行了典型不利情景下的洪水风险分析示例。认为所用方案具有数据需求少、资料可获得性高、方法成熟、计算便利等优点,适宜以内涝为主的缺资料平原河网地区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 洪涝灾害 风险分析 水文分区 汈汊湖流域
下载PDF
黄河上游白河干流全段植物群落特征及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红霖 贺丽 +5 位作者 吴科君 鄢武先 邓东周 陈德朝 刘思泽 文智猷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48-863,共16页
近年来,若尔盖高原地区弯曲河流横向迁移现象越来越突出,河道两岸带状成型淤积体(点边滩)越来越多,侵蚀农牧民草地资源越来越严重,区域水源涵养功能受到显著影响,一定程度上,威胁到黄河上游地区的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畜牧业经济... 近年来,若尔盖高原地区弯曲河流横向迁移现象越来越突出,河道两岸带状成型淤积体(点边滩)越来越多,侵蚀农牧民草地资源越来越严重,区域水源涵养功能受到显著影响,一定程度上,威胁到黄河上游地区的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畜牧业经济的发展,探索点边滩治理方案迫在眉睫。本研究以黄河上游白河干流全段岸线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地法,在白河干流沿程凹凸岸设置典型样地,开展白河干流全段植物群落特征及生物多样性分析研究,以期揭示白河干流全段植物群落特征变化及植被因子在点边滩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结果表明:1)干流空间尺度:白河干流全段岸线植被群落共记录灌草藤植物26科70属88种,其中,灌木6科8属10种,草本21科62属77种,藤本1科1属1种;草本层是白河干流岸线高寒灌丛群落物种构成的主体,群落以中生、湿中生植物为建群种或优势种,随着白河干流沿程往下走,群落总体上呈现物种数、平均高度和平均盖度、草本层地上生物量逐渐增加,物种多样性逐渐下降的变化规律。2)凹凸岸空间特征:河岸带植被群落凹凸岸异质性表现较为明显,灌木层植被种类、物种多样性指数凸岸高于凹岸,草本层种类、草本层地上生物量、物种多样性均表现为凹岸高于凸岸,且凹凸岸在中下游的异质性表现高于上游。因此,在黄河上游地区的河岸滩治理中,应针对不同的河段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尤其是放牧、采砂、城镇建设等人为活动的合理控制及河岸带植被在弯曲河流演变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同时对凹凸岸两个关键区域给予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弯曲河流 河岸带 点边滩 植被群落 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下载PDF
极端洪水作用下升金湖消落带生境变化对越冬水鸟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凌晨 周立志 +2 位作者 程磊 姚简 宋昀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7731-7745,共15页
水鸟是湿地生境质量的重要指示性动物类群,可敏感地反映湿地环境变化。浅水通江湖泊消落带具有复杂多样的生境和丰富的食物资源,是水鸟特别是越冬水鸟的重要聚集区,其食物资源的丰富度和可获得性受水文节律影响。在极端洪水作用下,消落... 水鸟是湿地生境质量的重要指示性动物类群,可敏感地反映湿地环境变化。浅水通江湖泊消落带具有复杂多样的生境和丰富的食物资源,是水鸟特别是越冬水鸟的重要聚集区,其食物资源的丰富度和可获得性受水文节律影响。在极端洪水作用下,消落带生境变化对越冬水鸟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水鸟及湿地生态学问题。选择了具有典型消落带生境的升金湖作为研究区域,对2019年(正常水位)和2020年(异常水位)两个越冬季水鸟的数量、种类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了消落带的生境变化情况对越冬水鸟群落结构的影响。2019年越冬期,记录到水鸟(50984.20±9595.71)只(n=5),隶属7目13科51种;2020年越冬期,记录到水鸟(27923.00±13808.47)只(n=5),隶属7目12科53种。整个越冬季消落带的水鸟种类略增但数量减少,2019年游禽中的优势种为豆雁,2020年游禽中的优势种增加为豆雁和斑嘴鸭,但涉禽中的优势种由白琵鹭、反嘴鹬、凤头麦鸡转变为苍鹭、大白鹭和反嘴鹬。洪水导致的草滩-水域混合区生境面积减小使湿生植物退化,可能是导致以豆雁为主的食苔草水鸟数量大幅度减少的重要原因;因湖水延迟消退,裸露的泥滩面积大幅度下降,可能致使食底栖动物水鸟数量减少;湖泊水位上升和消落带水域面积的增加,加大了食鱼水鸟的捕食难度,导致数量锐减;提供植物种子的生境缺少,使觅食种子的斑嘴鸭和绿翅鸭数量明显下降;沉水植物的适宜生境面积下降直接影响到食地下茎的水鸟分布,并致其数量减少。研究结果有利于理解升金湖消落带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为越冬水鸟的保护和湿地的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冬水鸟 栖息地 取食集团 消落带 空间分布 升金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