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9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高频振荡排痰在大叶性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1
作者 王桂英 田立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3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高频振荡排痰机在大叶性肺炎患儿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60例大叶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化随机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对症治疗联合高频振荡排痰机...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高频振荡排痰机在大叶性肺炎患儿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60例大叶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化随机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对症治疗联合高频振荡排痰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和用力肺活量)、血清炎症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80.0%)比较,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7%)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和用力肺活量均有所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1.92±0.38)L/s、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1.85±0.33)L、用力肺活量(3.54±0.67)L高于对照组的(1.32±0.31)L/s、(1.27±0.29)L、(2.15±0.48)L(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CRP和PCT水平均有所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CRP(2.27±0.19)mg/L、PCT(0.08±0.02)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8±0.85)mg/L、(0.16±0.05)ng/ml(P<0.05)。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高频振荡排痰机在大叶性肺炎患儿中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肺功能,降低患儿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性肺炎 支气管镜肺泡灌洗 高频振荡排痰机 肺功能
下载PDF
MMC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中高频振荡无源阻尼抑制策略
2
作者 聂永辉 张德伟 +2 位作者 高磊 吴春迎 张瑞东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41-149,共9页
较长的控制链路延时会导致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阻抗在高频段出现负阻尼区间,易与交流系统分布电容相互作用引发高频振荡。现有有源阻尼抑制策略虽可有效抑制高频振荡,但会恶化... 较长的控制链路延时会导致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阻抗在高频段出现负阻尼区间,易与交流系统分布电容相互作用引发高频振荡。现有有源阻尼抑制策略虽可有效抑制高频振荡,但会恶化中频段阻抗特性,增加中频振荡发生的风险。为有效抑制中高频振荡,提出在MMC交流侧母线处并联无源阻抗重塑装置的无源阻尼抑制策略。首先,推导出MMC简化模型并验证其准确性。其次,根据奈奎斯特稳定判据与最小功率损耗约束设计阻抗重塑装置参数,实现MMC系统阻抗重塑。最后,应用阻抗法对比分析重塑前后MMC系统阻抗特性,分析阻抗重塑装置对MMC系统阻抗的修正效果。在PSCAD/EMTDC中搭建含无源阻抗重塑装置的MMC电磁暂态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抑制策略在中高频段均可有效抑制MMC系统的振荡现象,对系统稳态特性影响小,且基频功率损耗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 MMC简化模型 高频振荡 阻抗稳定分析 无源阻抗重塑装置
下载PDF
基于强跟踪滤波器的水中高频振荡放电参数分析
3
作者 康忠健 高崇 +1 位作者 邵在康 傅雪原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4090-4099,共10页
为探明水中放电高频振荡阶段参数及其变化特性,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和强跟踪滤波器的时变参数辨识方法。通过该方法分解水中放电实验平台采集的电压、电流信号得到不同频率特征的信号分量,对最适应原... 为探明水中放电高频振荡阶段参数及其变化特性,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和强跟踪滤波器的时变参数辨识方法。通过该方法分解水中放电实验平台采集的电压、电流信号得到不同频率特征的信号分量,对最适应原始波形的信号分量开展Hilbert变换并求得相应的瞬时幅值、频率,进而得到所需的电阻和电感。实验数据离散度分析结果表明,放电进程中参数变化具有随机性,故利用强跟踪滤波器进一步对实验数据进行辨识处理,可有效地降低随机放电造成的离散性,并获得具备普适性的电阻值和电感值。偏离度分析结果表明,辨识电阻与测量数据除在气泡崩塌阶段随机性过大外,前期偏离度集中在23.26%以下,降低了偏离度处于80%~110%内数据点的干扰,电感偏离度集中在2.35%以下。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应用于水中高频振荡放电过程的时变参数处理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中脉冲放电 高频振荡 参数辨识 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 强跟踪滤波器
下载PDF
高频振荡通气联合容量目标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吴学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62-0065,共4页
探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予以高频振荡通气和容量目标通气联合疗法的治疗观察。方法 选择贵港市人民医院接诊的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接诊时间为2021年1月-2023年12月,按简单抽样法分组,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均30例,对照组为常频通... 探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予以高频振荡通气和容量目标通气联合疗法的治疗观察。方法 选择贵港市人民医院接诊的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接诊时间为2021年1月-2023年12月,按简单抽样法分组,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均30例,对照组为常频通气法,研究组为高频振荡通气和容量目标通气联合疗法,分析两组的治疗指标。结果 两组上机前的氧合指数差异不大,研究组对比对照组其上机后6h、上机后12h、上机后24h的氧合指数大大降低(P<0.05);研究组对比对照组其病程指标大大缩短,相关并发症更低(P<0.05)。结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予以容量目标通气和高频振荡通气联合疗法,可改善机体的氧合指数,病程时间大大缩短,治疗的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荐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效果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容量目标通气 高频振荡通气
下载PDF
观察综合预见性护理与高频振荡排痰联用对行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
5
作者 董梅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14期0146-0148,共3页
观察综合预见性护理与高频振荡排痰联用对行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作用。方法:入选72例机械通气患者,根据VAP预防措施的差异均分成参照组(行常规振动排痰)与实验组(行综合预见性护理联用高频振荡排痰),对比两组的VAP... 观察综合预见性护理与高频振荡排痰联用对行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作用。方法:入选72例机械通气患者,根据VAP预防措施的差异均分成参照组(行常规振动排痰)与实验组(行综合预见性护理联用高频振荡排痰),对比两组的VAP发生率、呼吸机脱机率、机械通气时间与ICU入住时间。结果:实验组机械通气时间与ICU入住时间均显著短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的VAP发生率、呼吸机脱机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综合预见性护理与高频振荡排痰联用干预机械通气患者,能够促使患者的VAP发生率显著降低,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与ICU入住时间,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预见性护理 高频振荡排痰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预防作用
下载PDF
基于高频振荡的变流器杂散电感多参数提取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肖云鹏 向大为 +2 位作者 李豪 郑燕 赵宁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75-783,共9页
针对变流器不同位置杂散电感准确获取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LC高频振荡原理的杂散电感多参数提取方法,充分利用变流器自身结构,通过3个现场实验主动构建不同的谐振电路,并根据它们的振荡频率计算变流器不同位置的杂散电感。首先阐述... 针对变流器不同位置杂散电感准确获取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LC高频振荡原理的杂散电感多参数提取方法,充分利用变流器自身结构,通过3个现场实验主动构建不同的谐振电路,并根据它们的振荡频率计算变流器不同位置的杂散电感。首先阐述了高频振荡法的基本原理,建立了不同谐振实验的等值电路模型。然后,以1700 V/450 A IGBT变流器系统为例,通过仿真与实验进行了可行性与有效性验证。最后,通过实验与传统双脉冲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有效提取变流器内不同位置的杂散电感参数,与双脉冲法提取开关杂散电感结果基本一致,精度可达纳亨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流器 杂散电感 高频振荡 LC谐振 电力电子开关暂态 双脉冲法
下载PDF
基于虚拟惯性参数可行域的直流微电网高频振荡抑制
7
作者 王锐 赵学深 +3 位作者 张新慧 彭克 许洪璐 孙浩玥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3-132,共10页
针对不合理虚拟惯性控制参数引发的直流微电网高频振荡失稳问题,提出了低通滤波器等效建模方法,建立了直流微电网的降阶模型及其电压闭环传递函数。从保证直流微电网小扰动稳定性角度出发,定义了以下垂系数和低通滤波控制带宽为参数空... 针对不合理虚拟惯性控制参数引发的直流微电网高频振荡失稳问题,提出了低通滤波器等效建模方法,建立了直流微电网的降阶模型及其电压闭环传递函数。从保证直流微电网小扰动稳定性角度出发,定义了以下垂系数和低通滤波控制带宽为参数空间的虚拟惯性参数可行域概念。基于电压闭环传递函数得到的零极点,提出了虚拟惯性参数可行域求解方法,该可行域为直流微电网的虚拟惯性控制参数设计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依据。最后,利用PLECS软件搭建了基于开关模型的直流微电网仿真算例,多组仿真结果均验证了降阶模型和虚拟惯性控制参数可行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电网 降阶模型 高频振荡 虚拟惯性参数 可行域
下载PDF
2,5-二甲氧基-4-甲基苯丙胺对大鼠眶额叶皮质低γ和高频振荡的影响
8
作者 王妍 江凯丽 +1 位作者 刘晓燕 苏瑞斌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5-343,共9页
目的 探究经典致幻剂2,5-二甲氧基-4-甲基苯丙胺(DOM)致精神障碍的潜在电生理机制。方法 对成年雄性SD大鼠进行眶额叶皮质(OFC)微丝电极阵列植入手术,术后恢复1周,采用自身对照按以下给药顺序依次ip给药:DOM(0.5,1.5和3.0 mg·kg^(-... 目的 探究经典致幻剂2,5-二甲氧基-4-甲基苯丙胺(DOM)致精神障碍的潜在电生理机制。方法 对成年雄性SD大鼠进行眶额叶皮质(OFC)微丝电极阵列植入手术,术后恢复1周,采用自身对照按以下给药顺序依次ip给药:DOM(0.5,1.5和3.0 mg·kg^(-1)),DOM 3.0 mg·kg^(-1)+5-羟色胺2A(5-HT_(2A))受体拮抗剂凯坦色林1.0 mg·kg^(-1),DOM 3.0 mg·kg^(-1)+5-HT_(2C)受体拮抗剂SB242084 3.0 mg·kg^(-1),凯坦色林1.0 mg·kg^(-1),SB242084 3.0 mg·kg^(-1)。每次药物处理前ip给予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每次药物处理间隔洗脱期1周。用Plexon在体多通道记录系统记录大鼠OFC脑区场电位,分析给药前后大鼠场电位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OM(0.5,1.5和3.0 mg·kg^(-1))能够增加OFC脑区高频振荡(HFO)功率(P<0.05),降低低γ振荡功率(P<0.05,P<0.01);凯坦色林1.0 mg·kg^(-1)能够拮抗DOM引起的低γ(P<0.01)和HFO(P<0.05)功率的变化,SB242084 3.0 mg·kg^(-1)无拮抗作用。结论 DOM引起的幻觉等精神神经系统障碍可能与5-HT_(2A)受体介导的OFC脑区低γ振荡功率降低和HFO功率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幻剂 2 5-二甲氧基-4-甲基苯丙胺 眶额叶皮质 局部场电位 γ振荡 高频振荡
下载PDF
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系统高频振荡分析及抑制策略
9
作者 黄阮明 王晓晖 +7 位作者 李强 费斐 李灏恩 韩华春 华晟辉 黄鹏 罗永捷 姚骏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2,共10页
近年来,柔性直流输电已经是风电深远海开发的有效方案,随着大量用于远海风电并网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不断投运,高频振荡现象在实际工程中频繁出现。然而,现有研究大多聚焦于新能源交流并网系统或异步分区电网交互所产生的高频振荡现象,... 近年来,柔性直流输电已经是风电深远海开发的有效方案,随着大量用于远海风电并网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不断投运,高频振荡现象在实际工程中频繁出现。然而,现有研究大多聚焦于新能源交流并网系统或异步分区电网交互所产生的高频振荡现象,针对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系统的高频振荡研究尚不充分。并且现有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高频段阻抗模型通常忽略换流器中、低频段特性,使得投入高频振荡抑制策略对中、低频阻抗特性的影响无法被准确揭示。为此,本文首先考虑系统链路延时的影响,基于谐波状态空间建立MMC全频段阻抗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系统高频振荡机理,并设计控制参数优化策略。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搭建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系统电磁暂态仿真模型,并验证本文所建阻抗模型的精确性以及高频振荡抑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系统 高频振荡 高频阻抗模型 振荡机理分析 高频振荡抑制
下载PDF
癫痫高频振荡节律检测与发作始发区定位系统软件设计
10
作者 覃宏振 万雄波 +1 位作者 杜玉晓 吴敏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4年第3期267-273,279,共8页
目的癫痫脑电信号中的高频振荡节律是发作始发区的显著生物标记物,其精确检测对术前发作始发区定位至关重要。而复杂的检测和定位方法需要专门的软件将其封装处理,并提供直观的数据分析界面,以供研究者和临床医生使用,为此本文设计一种... 目的癫痫脑电信号中的高频振荡节律是发作始发区的显著生物标记物,其精确检测对术前发作始发区定位至关重要。而复杂的检测和定位方法需要专门的软件将其封装处理,并提供直观的数据分析界面,以供研究者和临床医生使用,为此本文设计一种直观的高频振荡节律检测与发作始发区定位系统软件HFOLab。方法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将高频振荡节律检测方法和发作始发区定位方法设计为两个子模块,将检测结果可视化并输入定位子模块。考虑检测方法误报问题和人工检测需求,分别设计高频振荡节律辅助校验和辅助检测子模块,为专家校验和标记高频振荡节律提供直观依据。结果采用20名癫痫患者的脑电数据,对HFOLab进行初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HFOLab具有直观的数据分析界面,可对检测结果可视化,并为专家校验和标记高频振荡节律提供直观的依据。20名患者的高频振荡节律平均检测灵敏度(Ripples:92.4%;Fast ripples:90.3%)和平均误报率(Ripples:9.2%;Fast ripples:10.7%)良好,整体发作始发区定位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8.9%和77.4%。结论HFOLab可有效检测高频振荡节律并定位发作始发区,可辅助专家校验和标记高频振荡节律,为应用高频振荡节律定位发作始发区的临床试验提供新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高频振荡节律 发作始发区 检测 定位
下载PDF
双馈风电场高频振荡的分区振荡抑制方法
11
作者 程浩 郭春义 +3 位作者 杜东冶 甘繁欣 张加卿 刘京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8796-8807,I0009,共13页
风电场某一区域发生高频振荡后,可能会影响其他区域,进而导致整个风电场出现大范围振荡。该文以国内某含静止无功发生器(static var generator,SVG)的双馈风电场为例,建立该风电场的等值高频阻抗模型;然后,研究风电场因某一区域发生高... 风电场某一区域发生高频振荡后,可能会影响其他区域,进而导致整个风电场出现大范围振荡。该文以国内某含静止无功发生器(static var generator,SVG)的双馈风电场为例,建立该风电场的等值高频阻抗模型;然后,研究风电场因某一区域发生高频振荡而导致风电场出现大范围振荡的现象,结果表明,风电场可以通过联络变压器进行区域划分,进而根据各区域高频稳定特性来综合评估风电场的高频振荡风险;进一步地,基于典型无源滤波器,提出兼具抑制特定区域高频振荡问题和屏蔽其他区域高频振荡对该区域影响的参数设计原则和方法,并可根据设计需求动态调节稳定裕度和高频振荡吸收比,探究相位裕度和吸收比之间的制约关系,并据此提出无源滤波器参数的优化确定方法。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在目标频段内,所设计的无源滤波器,不仅能有效抑制被保护区域内部的高频振荡,而且能有效屏蔽其他区域高频振荡对被保护区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电场 被保护区域 高频振荡 振荡抑制 参数设计
下载PDF
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在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方面的临床应用
12
作者 李怀营 张世昌 +6 位作者 庄方莉 李征 胡广乐 黄晓展 李萍 刘永兴 贾楠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41-43,共3页
目的通过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asal non-invasive 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n HFOV)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n CPAP)这两种通气模式在婴幼儿重症肺炎中的无创辅助通气,探... 目的通过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asal non-invasive 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n HFOV)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n CPAP)这两种通气模式在婴幼儿重症肺炎中的无创辅助通气,探究初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取2020.06至2022.06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住院的合并呼吸衰竭的婴幼儿肺炎(14d-3m)5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 HFOV组)(27例)及对照组(n CPAP组)(30例);比较两组患儿在无创呼吸机治疗4-6小时后的相关血气分析数据变化,治疗的成功率,上机时间,二氧化碳变化率及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n HFOV组和n CPAP组相比,n HFOV组初始治疗的成功率,呼吸机应用时间,喂养不耐受及心动过速发生率,治疗6小时后PCO_(2)变化率,经统计学分析,均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鼻中隔损伤、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 HFOV作为婴幼儿重症肺炎的初始无创通气模式,n HFOV临床应用效果明显优于n CPAP,在喂养不耐受及心动过速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可以作为一种创伤性小的无创通气模式,应用于婴幼儿重症肺炎的治疗中,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有创机械通气的应用,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重症肺炎 高频振荡通气 并发症
下载PDF
高频振荡通气联合容量保证通气在超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娄五斌 李芳 +1 位作者 张卫星 沈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616-1622,共7页
背景超早产儿早期低碳酸血症与脑室内出血(IVH)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有关。国外研究结果显示高频振荡通气联合容量保证通气(HFOV+VG)可以减少早产儿的低碳酸血症,但胎龄<28周出生的超早产儿使用HFOV+VG的研究甚少。目的探讨HFOV+V... 背景超早产儿早期低碳酸血症与脑室内出血(IVH)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有关。国外研究结果显示高频振荡通气联合容量保证通气(HFOV+VG)可以减少早产儿的低碳酸血症,但胎龄<28周出生的超早产儿使用HFOV+VG的研究甚少。目的探讨HFOV+VG治疗超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3年3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新乡医学院第四临床学院)NICU收治的胎龄<28周且出生体质量<1000 g,需要有创机械通气的呼吸窘迫综合征超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FOV+VG组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组。试验开始后48 h检查动脉血气分析,观察2组的有创通气时间、总呼吸支持时间、病死率以及低碳酸血症、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晚发型败血症(LOS)、气胸、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BPD、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及3~4级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IVH)发生率。结果HFOV+VG组有创通气时间、总呼吸支持时间较SIMV组短,低碳酸血症、PVL的发生率均低于SIMV组(P<0.05);两组ROP、LOS、气胸、VAP、BPD、NEC及3~4级IVH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SIMV通气相比,HFOV+VG通气应用于胎龄<28周的超早产儿RDS临床效果更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超早产儿 高频振荡通气 容量保证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联合TcPCO_(2)和TcPO_(2)监测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14
作者 刘晓恩 陈娜 +2 位作者 任月红 张洁 张凤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701-704,共4页
目的分析经鼻无创高频震荡通气联合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cPCO_(2))和经皮氧分压(TcPO_(2))监测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无创呼吸支持治疗的早产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 目的分析经鼻无创高频震荡通气联合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cPCO_(2))和经皮氧分压(TcPO_(2))监测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无创呼吸支持治疗的早产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改良组(经鼻无创高频震荡通气)和对照组(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每组40例。2组均联合TcPCO_(2)和TcPO_(2)监测。观察2组通气0、6、12、24 h后的pH值、TcPCO_(2)/TcPO_(2)指标、无创通气时间、治疗失败转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通气0 h,2组血液pH值、TcPCO_(2)、Tc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改良组通气6、12、24 h血液pH值、TcPO_(2)均明显升高,TcPCO_(2)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创通气时间和治疗失败转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均明显降低(P<0.05)。2组气漏、腹胀、鼻部损伤、肺出血、感染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死率为5.00%(2/40),改良组病死率为2.50%(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无创高频震荡通气联合TcPCO_(2)和TcPO_(2)监测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应用价值较高,可改善患儿呼吸功能,降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经皮二氧化碳和经皮氧分压监测 持续正压通气
下载PDF
呼吸机高频振荡通气系统仿真建模与分析
15
作者 徐欢 陈再宏 +2 位作者 胡燕海 刘广清 张伟杰 《机械制造》 2024年第3期52-57,共6页
提出一种综合呼吸机、呼吸管路、人体呼吸系统的呼吸机高频振荡通气系统仿真模型。根据呼吸机气动方案,以及呼吸系统的ExtendedRIC模型,应用Simscape多域物理建模软件,搭建呼吸机高频振荡通气系统仿真模型。对于呼吸机气动回路中的各零... 提出一种综合呼吸机、呼吸管路、人体呼吸系统的呼吸机高频振荡通气系统仿真模型。根据呼吸机气动方案,以及呼吸系统的ExtendedRIC模型,应用Simscape多域物理建模软件,搭建呼吸机高频振荡通气系统仿真模型。对于呼吸机气动回路中的各零部件,通过使用Simscape软件相应模块进行模拟。人体呼吸系统根据工作机理,选用适当的模块组合进行模拟。将呼吸机模型与呼吸系统模型进行连接,并加入相应控制系统,形成完整的仿真模型。使用由高频振荡呼吸机与ASL5000主动模拟肺组成的试验平台,对仿真模型进行性能对比,以验证合理性。在HFO+CPAP和HFO+IPPV模式下,仿真模型测得的压力、流量、潮气量波形与试验平台测得的相应数据波形相比,偏差较小。将仿真与试验数据导入SPSS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仿真与试验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呼吸机高频振荡通气系统仿真模型能够有效模拟呼吸机高频振荡通气时与患者呼吸系统间的相互作用,突破了现有通气模型仅考虑人体呼吸系统的局限性,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 高频振荡通气 仿真 模型 分析
下载PDF
西地那非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莉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3期77-80,共4页
目的探究西地那非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共50例,将其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 目的探究西地那非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共50例,将其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高频振荡通气+西地那非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血气指标、肺动脉压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的76.0%,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氧分压为(85.52±4.87)mm Hg(1 mm Hg=0.133 kPa)、血氧饱和度为(92.52±3.8)%,均高于对照组的(70.55±4.64)mm Hg、(85.58±3.19)%,二氧化碳分压(38.52±4.22)mm Hg低于对照组的(47.41±4.69)mm Hg,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肺动脉压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肺动脉压(24.87±3.26)mm Hg低于对照组的(37.95±3.88)mm Hg,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地那非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西地那非 高频振荡通气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低压直流系统高频振荡问题的降阶建模及控制参数设计
17
作者 刘晓 董春发 +2 位作者 瞿寒冰 于光远 苏善诚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93,共12页
电压源型变流器、直流线路和恒功率负荷之间相互影响会导致低压直流系统出现高频振荡失稳问题。为此,建立了适用于系统高频振荡建模分析的统一化降阶模型,并从统一化降阶模型角度解释了系统高频振荡失稳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能... 电压源型变流器、直流线路和恒功率负荷之间相互影响会导致低压直流系统出现高频振荡失稳问题。为此,建立了适用于系统高频振荡建模分析的统一化降阶模型,并从统一化降阶模型角度解释了系统高频振荡失稳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能够抑制高频振荡的控制参数可行域分析方法。该可行域不仅能够直观呈现系统在不同控制参数下的低频稳定区域和高频失稳区域,还能在稳定区域详细显示系统级动态特性(振荡频率和阻尼比)的定制化设计曲线。最后,利用PLECS软件搭建了低压直流系统的仿真算例,多组仿真时域结果均验证了统一化降阶模型及控制参数可行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直流系统 高频振荡 统一化降阶模型 控制参数 可行域
下载PDF
混合双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的高频振荡特征及机理研究
18
作者 杨硕 郭春义 +2 位作者 杜东冶 徐李清 张加卿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59-3071,I0010,共14页
在混合双馈入直流输电系统中,由于电网换相换流器型高压直流输电(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的存在,系统在不同的联络线长度下呈现出不同的高频振荡特征。为研究混合双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的... 在混合双馈入直流输电系统中,由于电网换相换流器型高压直流输电(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的存在,系统在不同的联络线长度下呈现出不同的高频振荡特征。为研究混合双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的高频振荡特征及机理,首先建立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基于此研究系统的高频振荡特征,结果表明,由于LCC子系统的存在,在不同的联络线长度下混合双馈入直流输电系统呈现出不同的高频振荡特征。然后,建立混合双馈入直流系统的高频阻抗模型,研究LCC子系统、联络线长度、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控制链路延时、交流线路长度等对系统高频阻抗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无电气距离的混合双馈入系统,LCC滤波器的存在使其无高频振荡风险;对于有电气距离的混合双馈入系统,当LCC和MMC子系统之间的电气距离较近时,LCC交流滤波器对系统高频振荡的抑制效果随着联络线长度的增大而减弱。最后,提出混合双馈入系统无高频振荡风险的联络线临界长度确定方法,并通过理论分析和电磁暂态仿真进行有效性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双馈入直流输电系统 高频振荡 交流滤波器 联络线长度
下载PDF
重症肺炎患儿仰、俯卧位通气联合高频胸壁振荡排痰及超短波理疗的效果比较
19
作者 刘培培 李晓曦 +2 位作者 李艳平 曹田田 王茜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663-668,673,共7页
目的:探讨仰、俯卧位通气联合高频胸壁振荡排痰及肺部超短波理疗(SW)对重症肺炎患儿氧合指标、痰液特点、血清细胞因子及临床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仰卧位通气组(SP组)、SP+SW组、俯卧位通气... 目的:探讨仰、俯卧位通气联合高频胸壁振荡排痰及肺部超短波理疗(SW)对重症肺炎患儿氧合指标、痰液特点、血清细胞因子及临床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仰卧位通气组(SP组)、SP+SW组、俯卧位通气组(PP组)、PP+SW组,各15例。分别观察各组不同时点肺泡-动脉氧分压差、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气道内痰液黏稠度和痰液量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IL)-2、IL-6、IL-10水平,以及各组发热时间、啰音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情况。结果:PP组、PP+SW组各时点动脉血氧分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均明显高于SP组和SP+SW组(P<0.01),肺泡-动脉氧分压差、二氧化碳分压均明显低于SP组和SP+SW组(P<0.01)。机械通气48、72 h,PP+SW组痰液排出量均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1)。PP+SW组24、48、72 h时肿瘤坏死因子α、IL-2、IL-6、IL-10水平均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1)。PP+SW组退热、肺部啰音消失、X线片病灶吸收和机械通气时长均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1)。结论:俯卧位通气下联合高频胸壁振荡排痰及SW能改善重症肺炎患儿氧合指标,降低气道痰液黏稠度并利于排痰,控制机体炎症免疫反应,促进临床症状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俯卧位通气 高频胸壁振荡排痰 超短波理疗
下载PDF
容量目标通气与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比较
20
作者 陈进勉 陈伟成 +1 位作者 唐荔 蔡文双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5期28-31,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容量目标通气、高频振荡通气两种模式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湛江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100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研究组... 目的:对比研究容量目标通气、高频振荡通气两种模式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湛江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100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研究组采取高频振荡通气模式(高频机械通气+目标潮气量),对照组采取容量目标通气模式。对比两组动脉血气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有创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有创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率(0 vs 8.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pH值、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8 h后,研究组的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pH值较干预前和对照组均更高,二氧化碳分压较干预前和对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36.96%)(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模式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动脉血气指标,缩短康复时间,减少各类并发症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量目标通气 高频振荡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