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区域创新创业指数构建与空间格局(1990-2020) 被引量:4
1
作者 戴若尘 祝仲坤 张晓波 《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4,共30页
创业和创新对于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围绕企业家、资本与技术三大核心要素,运用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中心构建的包含全量企业信息的企业大数据资源,从新建企业数量、吸引外来投资、吸引风险投资、专利授权数... 创业和创新对于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围绕企业家、资本与技术三大核心要素,运用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中心构建的包含全量企业信息的企业大数据资源,从新建企业数量、吸引外来投资、吸引风险投资、专利授权数量和商标注册数量五个维度,构建兼具客观性、实时性与多维性的中国区域创新创业指数,以反映中国各地区的创新创业活力与绩效。研究表明:第一,1990-2020年,中国各地区创新创业指数不断提高,创新创业绩效显著提升。第二,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北京市和上海市创新创业绩效最强,西部省份创新创业活力严重不足。第三,1990-2020年间,南北方地区创新创业绩效的差距呈现U形态势,“南热北冷”形势不断加剧;与此同时,中部地区创新创业活力不断增强,呈现出“中部崛起”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 企业大数据 指数构建 南热北冷 中部崛起
下载PDF
近代齐鲁名医张伯龙中风学术思想探析
2
作者 季晨露 宋咏梅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17-120,127,共5页
张伯龙是近代齐鲁名医,与张锡纯、张山雷并称“近代三张”。张伯龙博采历代医家学术精华,辨析了中风病名源流,汇通中西理论,探讨了中风病理机制,提出中风病位在脑,重视以脉测证、凭脉施治,确立了“潜阳息风,镇摄肝肾”的治疗大法,强调... 张伯龙是近代齐鲁名医,与张锡纯、张山雷并称“近代三张”。张伯龙博采历代医家学术精华,辨析了中风病名源流,汇通中西理论,探讨了中风病理机制,提出中风病位在脑,重视以脉测证、凭脉施治,确立了“潜阳息风,镇摄肝肾”的治疗大法,强调南北分治,注重调理体质预防中风。张伯龙的中风学术思想推动了清末民初中风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开辟了近现代中风研究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伯龙 中风 肝肾亏虚 肝风上扬 镇摄肝肾 南北分治 齐鲁名医
下载PDF
东平湖水生植物的衰退及南水北调工程对其影响 被引量:26
3
作者 于少鹏 孙广友 +2 位作者 窦素珍 马玉美 葛惠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0-204,共5页
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的调蓄枢纽东平湖进行了考察.发现,目前东平湖仅存水生植物18种,覆盖度为51%.简要分析了1979年至今东平湖水生植物的衰退状况及其形成驱动力.根据调水状态下东平湖水环境将会发生的变化,系统探讨了调水工程对东平... 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的调蓄枢纽东平湖进行了考察.发现,目前东平湖仅存水生植物18种,覆盖度为51%.简要分析了1979年至今东平湖水生植物的衰退状况及其形成驱动力.根据调水状态下东平湖水环境将会发生的变化,系统探讨了调水工程对东平湖水生植物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二期工程物种多样性变化不大,分布面积将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群落总体的断带状分布将更为典型;三期工程物种多样性将明显下降,种群结构趋向单一化,沉水植物仍将成为优势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平湖 水生植物 衰退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下载PDF
关于唐代江南士族兴衰问题的考察 被引量:7
4
作者 顾向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8-94,共7页
研究者多认为:江南士族“于梁末被全部消灭”或“入唐时已经全面没落”。然而,通过对江南士族的代表王、谢、袁、萧和朱、张、顾、陆八大姓进行个案考察,笔者发现:事实上,江南八大士族只有少数在梁末彻底衰亡,大多数则由南北朝入隋唐,... 研究者多认为:江南士族“于梁末被全部消灭”或“入唐时已经全面没落”。然而,通过对江南士族的代表王、谢、袁、萧和朱、张、顾、陆八大姓进行个案考察,笔者发现:事实上,江南八大士族只有少数在梁末彻底衰亡,大多数则由南北朝入隋唐,冠冕蝉联,且家学礼法传承不衰。江南士族在唐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虽不及山东士族和关陇士族,但仍有一定的政治势力,尤其在高祖、武后、德宗三朝,江南士族出身的宰相受到信重,发挥了较大的政治作用。与六朝时相比,江南士族在唐代虽然整体政治、经济势力衰落,但仍有崇高的社会地位,保持着文化世家的传统优势,从而保证其子弟在晚唐时期失去门荫世袭做官特权的情况下,复能通过进士科考试,维持家族世代官宦的地位与唐相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江南士族
下载PDF
浅析韩国男篮的衰落和西亚男篮的崛起 被引量:5
5
作者 杨秀正 马宏俊 《四川体育科学》 2007年第3期98-100,共3页
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比较等方法,对近几年的亚洲男篮锦标赛和亚运会赛事进行分析,发现亚洲男篮格局的新变化,并对韩国男篮的衰落和西亚群雄的强势崛起原因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 韩国男篮 衰落 西亚男篮 崛起
下载PDF
安史之乱后唐诗的吴风日盛与气骨顿衰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志清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53-58,共6页
安史之乱不仅使大唐帝国从此一蹶不振,而且使唐诗从此"气骨顿衰"。为避胡尘,北人"东奔向吴国",以吴地为中心的江南成为北人南移的首选地。南下士人深度融入江南文化,在客观上造成南北文化的交流,而原本就精英荟萃... 安史之乱不仅使大唐帝国从此一蹶不振,而且使唐诗从此"气骨顿衰"。为避胡尘,北人"东奔向吴国",以吴地为中心的江南成为北人南移的首选地。南下士人深度融入江南文化,在客观上造成南北文化的交流,而原本就精英荟萃的吴地也就更加人才济济。从中唐活跃的诗人看,或者避难南迁,或者游学江南、游宦江南,他们人生经历中的江南元素,让他们更加容易迎合六朝趣尚,自觉接受吴地山水文化的熏染。于是,诗坛吴风日盛,唐诗中心南移,诗歌格局发生了由北盛南衰到南盛北衰的逆转,诗歌气象也阳刚剧减,"气骨顿衰"成为自安史乱后整个中晚唐诗歌的走向,诗风由阳刚雄浑转向阴柔温润,由昂扬豪迈转向苍凉疲老,由高瞻远瞩转向回眸凭吊,由浪漫华彩转向现实平淡,即便是李白的诗也趋于力疲神软,没有了盛唐时那种一飞冲天的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史乱后 吴地生态 南重北轻 气骨顿衰 唐诗
下载PDF
“方向的顺时针90°移位”差错与平面四方观念中的B种类型——同日本学者大叶升一先生商榷,兼谈北半球人类方向的演变 被引量:2
7
作者 阿尔丁夫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56-66,共11页
日本学者大叶升一从元朝、伊利汗国文献中网罗了10个"方向的顺时针90°移位"的例子。若是将这10个例子中涉及的方向标在今地图相对应的位置上的话,即可发现,整个方位超前了90°。这就是"方向的顺时针90°移... 日本学者大叶升一从元朝、伊利汗国文献中网罗了10个"方向的顺时针90°移位"的例子。若是将这10个例子中涉及的方向标在今地图相对应的位置上的话,即可发现,整个方位超前了90°。这就是"方向的顺时针90°移位"。东亚和西亚的文人为什么会犯"同一错误"呢?在他看来,他们所共同依据的札马剌丁从伊利汗国带到元朝的《回回图子》本身便存在这种错误。笔者认为,"方向的顺时针90°移位"根本不是什么"错误",而是由于确定四方方式的不同导致的差异。现行的四方仿佛是根据面南者的体位确定的,而10个例子及我提出的若干个例子则仿佛是根据面向东者的体位确定的。迄今尚不为学界所知的后一种确定四方的方式确定的四方,先是使用前右后左,我称之为A种类型;后是使用南西北东作为今天东南西北的名称,我称之为B种类型。大叶升一和我举出的例子,全是B种类型四方概念的反映。B种类型四方概念中的"南"、"北",对应今天四方概念中的东、西;"东"、"西",对应今天四方概念中的北、南。二者之间只存在形式上的差异,而不存在实质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朝 伊利汗国文献 方位错误 回回图子 面向日出方向者 体位 确定四方方式 “南” “西” “北” “东”
下载PDF
合浦南珠美誉升降论
8
作者 吴锡民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42-45,共4页
圆润合浦南珠之美誉由升转降固然有诸多原因,但是在美学意味的层面上,与异型西洋珠(巴洛克)从降到升的声名走势相比,"美是随着时间而流动、变化的"真谛从中得到了最佳的验证。就此,它至少能给我们的南珠产业与文化的振兴提个醒。
关键词 南珠 美誉 升降 巴洛克 流动 提醒
下载PDF
5.10特大暴雨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劲梅 谢韶 《广东气象》 2001年第2期36-38,共3页
本文对造成 2 0 0 0年 5月 10日茂名地区特大暴雨的天气形势、大气物理量场和数值产品应用等特征进行了分析 ,得出的主要结论为 :① 5 0 0hPa东亚槽加深 ,形成“北槽南涡”形势 ,在广西与粤西之间发展成中尺度系统“T”型的辐合切变 ,... 本文对造成 2 0 0 0年 5月 10日茂名地区特大暴雨的天气形势、大气物理量场和数值产品应用等特征进行了分析 ,得出的主要结论为 :① 5 0 0hPa东亚槽加深 ,形成“北槽南涡”形势 ,在广西与粤西之间发展成中尺度系统“T”型的辐合切变 ,是有利的天气背景条件。②地面锋面低槽的南压 ,强烈的降压 ,是大气层不稳定能量释放、特大暴雨爆发的触发因子。③ 2 0 0hPa辐散 ,85 0hPa辐合的垂直配置 ,有利于低层水汽能源源不断上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北槽南涡中尺度“T”切变负变压中心上升运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