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肌瘤切除术后残留复发的的高危因素分析
1
作者 张阳 聂红梅 喻春霞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3期466-469,共4页
目的 分析子宫肌瘤(UM)切除术后残留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UM切除术的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残留复发情况,经多因素及单因素分析影响UM术后残留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92例患者术后经超声检查发现18例患者出现残... 目的 分析子宫肌瘤(UM)切除术后残留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UM切除术的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残留复发情况,经多因素及单因素分析影响UM术后残留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92例患者术后经超声检查发现18例患者出现残留复发,残留复发率为19.57%(18/9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肌瘤数目、体质量指数、术后药物治疗、肌壁间肌瘤、月经初潮年龄与UM切除术后患者残留复发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最大肌瘤直径、手术方式、UM家族史、术后妊娠、术前孕产史与UM切除术后患者残留复发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β=1.816,OR=6.145,95%CI=1.955~19.322)、肌瘤数目≥4个(β=2.622,OR=13.767,95%CI=3.955~47.925)、体质量指数≥24 kg/m^(2)(β=1.628,OR=5.096,95%CI=1.632~15.908)、术后无药物治疗(β=2.895,OR=18.083,95%CI=5.071~64.492)、肌壁间肌瘤(β=1.981,OR=7.250,95%CI=2.353~22.342)、月经初潮年龄<13岁(β=1.378,OR=3.966,95%CI=1.355~11.608)是UM切除术后患者残留复发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UM切除术后患者会出现残留复发情况,患者年龄、肌瘤数目、体质量指数、术后药物治疗、肌壁间肌瘤、月经初潮年龄是影响UM切除术后残留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对此临床需注重识别高危残留复发患者,并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相对应防控措施,降低残留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切除术 残留复发 危险因素 肌瘤数目
下载PDF
White Matter Lesions Predict Recurrent 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 被引量:6
2
作者 Xiao-Mei Ren Shu-Wei Qiu +3 位作者 Ren-Yuan Liu Wen-Bo Wu Yun Xu Hong Zhou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期130-136,共7页
Background: White matter lesions (WMLs) are common findings in bra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and a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stroke incidence, recurrence, and prognosis.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 Background: White matter lesions (WMLs) are common findings in bra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and a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stroke incidence, recurrence, and prognosis.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MLs and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 (TIAs) is not well established.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WMLs in patients with TIA. Methods: A total of 181 consecutive inpatients with first-ever TIA were enrolled. Brain MRls within 2 days of symptom onset were used to measure WML volumes. Recurrent vascular events within 1 year of TIA onset were asse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MLs and recurrent risk of vascular events was determined by a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Results: WMLs were identified in 104 patients (57.5%). Age and ratio of hypertension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WMLs. The incidence of 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WML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comparison to those without WMLs (21.15% vs. 5.19%,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18-[ 5.20, P = 0.027) after controlling for cont/~unders. Furthermore, distributions of WML loads were found to be different between patients who developed vascular events and those who did not. WML volumes were demonstrated to be correlated with recurrent risks, and the fourth quartile of WML volumes led to an 8.5-fold elevation of recurrent risk of vascular events compared with the first quartile (95% CI: 1.52-47.65, P = 0.015) alier adjusting for hyperlipidemia. Conclusion: WMLs occur frequently in patients with T1A and are associated wiila the high risk of recurrent vascular events, suggesting a predictive neuroimaging marker for TIA outco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urrent Vascular Events risk factors Transient lschemic Attack Volumetric Measurement White Matter lesion
原文传递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何妮娜 谈秋莹 卢碧云 《系统医学》 2023年第20期180-183,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复发的原因,为后续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3年7月期间于四会市人民医院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的7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术后出现残留分为复发组(n=15)以及未复发组(n=56),采用... 目的研究分析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复发的原因,为后续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3年7月期间于四会市人民医院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的7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术后出现残留分为复发组(n=15)以及未复发组(n=56),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残留复发的因素。结果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两组年龄、肌瘤直径、肌瘤数目、初潮年龄以及肌瘤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分析显示,术后残留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肌瘤直径、肌瘤数量、初潮年龄以及肌瘤位置(OR=5.169、3.106、3.020、3.800、3.625,P<0.05)。结论肌瘤出现年龄<40岁、肌瘤体积大、肌瘤数量多以及患者初潮时间过早是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复发独立危险因素,临床治疗需要做好随访工作,最大程度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剔除术 术后残留复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45岁及以上未绝经多发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复发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博 李斯静 +1 位作者 张露 孟戈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10期2031-2034,2039,共5页
目的探讨45岁及以上未绝经多发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分析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肌瘤残留、复发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8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行开腹或腹腔镜下子宫... 目的探讨45岁及以上未绝经多发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分析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肌瘤残留、复发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8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行开腹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86例多发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分析影响术后子宫肌瘤残留及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平均随访36(18,62)个月,肌瘤残留率为34.88%(30/86),肌瘤复发率为46.51%(40/8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肌瘤数目是影响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肌瘤残留、肌瘤复发的危险因素(OR=1.065,95%CI 1.002~1.132,P=0.043;OR=1.100,95%CI 1.006~1.202,P=0.036)。肌瘤残留及复发患者随访期间肌瘤增长不明显,均未行二次手术治疗。结论肌瘤数目是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和复发的危险因素。对于45岁及以上未绝经多发子宫肌瘤要求保留子宫患者,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剔除术 残留 复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宫颈HSIL行锥切术后病灶残留的高危因素及子宫切除时机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三锋 胡克 +4 位作者 钟沅月 麦碧 何裕 张煦 黎玉涵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17期3-4,6,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行宫颈锥切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危险因素及子宫切除术的时机。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因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行宫颈锥切后再行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子宫切除前后... 目的探讨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行宫颈锥切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危险因素及子宫切除术的时机。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因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行宫颈锥切后再行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子宫切除前后病理结果、术后半年及术后1年HPV转阴情况;分析年龄、HPV类型、宫颈转化区类型、切缘状态、宫颈补切状态对病变残留的影响。结果107例子宫切除中(切缘阳性64例,切缘阴性43例),切缘阴性病变残留(27.91%),切缘阳性病变残留率(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8)。术后病理升级3例,均为宫颈癌IA1期。多因素分析显示宫颈切缘阳性是病变残留的高危因素[OR=2.469(95%CI1.05~5.83)],年龄、HPV类型、转化区类型、宫颈管补切状态对病变残留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切缘阳性是宫颈HSIL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高危因素;子宫切除术应在宫颈锥切术后石蜡病理确诊后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子宫切除术 宫颈锥切术 病变残留 危险因素
下载PDF
PCI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候与冠脉病变关系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林昌 袁先琢 +1 位作者 高发林 袁正华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第3期450-453,共4页
目的探讨PCI术后再发性心绞痛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探讨其与冠脉病变的关系,并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PCI术后再发心绞痛110例患者,均行冠脉血管造影,根据血管检查结果,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新部位狭窄组、无进展组,同时对患... 目的探讨PCI术后再发性心绞痛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探讨其与冠脉病变的关系,并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PCI术后再发心绞痛110例患者,均行冠脉血管造影,根据血管检查结果,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新部位狭窄组、无进展组,同时对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分析,将其和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加以对比,以探索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另采用Logistic分析支架再狭窄危险因素。结果中医证候以血瘀证、心虚证、痰浊证多见;其中血瘀证冠脉病变支数最多,寒凝证冠脉血管狭窄程度最重;就脏腑虚证而言,其主要是心虚证、脾虚证以及肾虚证3者较多。大多数情况下,中医证候组合以及脏腑虚证组合是由3种不同证候组成的,也有一部分由两种证候组成,其中气虚血瘀证为基本证候组合,通常情况下患者还会表现出阴虚证以及痰浊证。脏腑虚证组合以心虚证为基本证候,常伴随肾虚、脾虚证。通过分析发现,导致患者在PCI术后出现再狭窄的中医证候中,影响较大的为脾虚证、肾虚证、寒凝证、血瘀证、痰浊证,经过PCI手术后更容易出现支架内再狭窄问题。Logistic分析,发现吸烟、尿酸偏高、血脂紊乱、血管病变程度及植入支架长度可能为PCI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PCI术后出现再发心绞痛主要证候为气虚血瘀,如果此时患者还出现了寒凝证、痰浊证、脾虚证、肾虚证等证候,其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的可能性相较于未出现上述证候的患者而言概率更高;因此要求经过PCI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当在术后谨遵医嘱,严格戒烟,降低饮食中嘌呤物质含量,并调节自身血脂水平,从而实现预防术后支架内再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PCI术 再发心绞痛 中医证候 冠脉病变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儿童再发川崎病77例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姚晓利 张静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6期442-446,共5页
目的探讨再发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收集1994年1月至2012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KD再发病例,比较初发时和复发时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和随访资料。并选取5~10年未再发KD病例作为对照组,探讨KD再发可... 目的探讨再发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收集1994年1月至2012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KD再发病例,比较初发时和复发时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和随访资料。并选取5~10年未再发KD病例作为对照组,探讨KD再发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19年间收治KD4875例,其中再发KD77例,再发1次74例,再发2次3例,男:女为1.4:1。再发平均间隔时间1.6年,1年以内再发45.4%(35/77)。发热病程再发时较初发时缩短(7.6±3.1)vs(8.9±3.8)d,P〈0.05;WBC和CRP水平再发时较初发时显著降低,(14.3±5.7)vs(16.2±5.4)×10^9·L^-1和(61±58)vs(95±76)mg·L^-1,P均〈0.05。急性期(病程≤30d)冠状动脉病变(CAL)发生率初发时为17.8%(13/73),再发时为13.3%(10/75);应用IVIG后亚急性期(病程〉30d)CAL发生率初发时为11.O%(8/73),再发时为9.3%(7/7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例初发时与再发时均有CAL,其中l例初发时与再发时均合并冠状动脉瘤(CAA)。52例KD再发患儿有出院后随访资料,随访时间平均2.1年,其中1例再发时合并左侧冠状动脉主干小型CAA的患儿随访中出现新发部位左前降支瘤样扩张,冠状动脉内径回缩至正常后4年7个月再次出现左侧冠状动脉扩张。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3岁、性别、热程〉10d、并发CAL及WBC〉20×10^9·L^-1均与KD再发无统计学关联。结论KD再发多发生在1年内。再发KD的CAL总发生率并未升高,初发时合并CAL患儿,再发时更易发生C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复发 临床特点 冠状动脉损害 随访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再发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吴佳慧 成芳芳 +1 位作者 孔小行 吕海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85-489,共5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再发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2018年间收治的再发性KD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2 112例初发KD患儿,其中35例再发,再发率1.66%。35例再发KD患儿首次发病后KD再发的中位时间为...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再发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2018年间收治的再发性KD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2 112例初发KD患儿,其中35例再发,再发率1.66%。35例再发KD患儿首次发病后KD再发的中位时间为13.5(4~69)月。与初发患儿相比,再发患儿的发热时间缩短,四肢硬肿比例较低,C反应蛋白升高,血清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5例再发KD患儿中,11例初发时有冠状动脉病变(CAL),8例在再发时亦出现CAL。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支原体感染和CD19^+CD23^+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升高是KD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再发风险评分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4(95%CI:0.76~0.91),最佳临界值为1.24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3和0.70。结论 KD发生后至少应随访2年,支原体感染和CD19^+CD23^+淋巴细胞亚群升高可作为KD再发的预测指标。初发KD发生CAL者再发时更易发生C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再发 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损害
下载PDF
CIN2-CIN3宫颈电环锥切术后病变残留/复发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指标 被引量:7
9
作者 刘静云 刘艳秋 吕志红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2年第3期699-702,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CIN3患者宫颈电环锥切术(LEEP)后病变残留/复发影响因素及预测指标。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行LEEP手术患者102例临床资料,标本采取宫颈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CIN3患者宫颈电环锥切术(LEEP)后病变残留/复发影响因素及预测指标。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行LEEP手术患者102例临床资料,标本采取宫颈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查、阴道镜检查及活检,术后随访1年。结果:不同年龄、术前高危HPV负荷以及宫颈阴道外部切缘状态病变残留/复发情况存在差异(P<0.05),术前不同病理级别患者发生术后残留/复发未见差异(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年龄>40岁、术前高危HPV负荷量>1000 pg/ml以及宫颈阴道外部切缘状态阳性等均为LEEP术后病变残留/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预测LEEP术后残留/复发的敏感度、特异度,年龄分别为75.0%、81.9%,曲线下面积(AUC)0.765(0.670~0.843);术前HPV负荷量为87.5%、70.7%,AUC为0.801(0.709~0.874);宫颈阴道外部切缘为75.0%、85.3%,AUC为0.801(0.711~0.836)。结论:患者高龄、术前高危HPV负荷量大以及宫颈阴道外部切缘状态阳性均为术后病变残留/复发的危险因素,且对LEEP术后病变残留/复发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电环锥切术 病变残留/复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绝经后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锥切术后病灶残留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艳梅 王建东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11期2260-2263,共4页
目的分析绝经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行宫颈锥切术后病灶残留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瘤科门诊就诊行宫颈锥切术的253例绝经后CI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并记... 目的分析绝经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行宫颈锥切术后病灶残留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瘤科门诊就诊行宫颈锥切术的253例绝经后CI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并记录病变残留相关情况。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分娩史、阴道镜活检结果、检查是否充分、锥切类型、锥切深度、锥切术后病理结果、切缘阳性与否、病变是否累及腺体以及锥切术后6个月人乳头瘤状病毒(HPV)感染状态与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相关性。结果253例绝经后行宫颈锥切术CIN患者中,术后病灶残留26例,病灶残留率为10.2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锥切切缘及术后6个月HPV感染状态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锥切切缘阳性以及术后6个月HPV感染状态是绝经后宫颈病变锥切术后病灶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绝经后CIN锥切术后病灶残留的高危因素为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阳性、术后6个月HPV感染状态。因此,应对绝经后CIN患者加强管理,密切随访,以早期发现病变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绝经 宫颈锥切术 病灶残留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眼底病变与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广鹏 卢宏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12期1018-1022,共5页
目的探讨眼底病变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8-12-2019-11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科连续收治的196例40~70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病史及头颅MRI检查,将患者分为初发组和复发组。通过眼底照相... 目的探讨眼底病变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8-12-2019-11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科连续收治的196例40~70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病史及头颅MRI检查,将患者分为初发组和复发组。通过眼底照相获得患者眼底图像,应用Wong-Mitchell分级方法对眼底进行定性分级。比较2组间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混杂因素的影响,确定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复发组冠心病(P=0.009)、房颤(P=0.044)、NIHSS评分(P<0.001)高于初发组;复发组LDL-c水平低于初发组(P=0.037)。2组间年龄分布(P=0.028)、脑卒中严重程度(P<0.001)、病因分布(P=0.016)、眼底病变程度(P<0.001)存在显著性差异。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史(OR=2.677;95%CI,1.079~6.640)、眼底中度病变(OR=5.588;95%CI,1.835~17.019)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独立危险因素。中等程度卒中(6分≤NIHSS评分≤15分)存在边缘显著性(P=0.052)。结论中老年人群中眼底异常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存在相关性。中度视网膜病变是中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独立的危险因素。眼底评估有助于临床医生发现有复发倾向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梗死 复发 眼底病变 危险因素 二级预防
下载PDF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12
作者 陈霞 金玲玲 郭婉姣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0年第3期432-434,438,共4页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397例行剔除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比较不同临床资料、肌瘤特点、手术方式患者术后残留率和复发率,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剔...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397例行剔除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比较不同临床资料、肌瘤特点、手术方式患者术后残留率和复发率,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剔除术后残留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397例患者中,术后残留30例(7.6%),复发243例(61.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示,肌瘤数≥4个是导致术后肌瘤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35岁、初潮年龄<13岁、肌瘤数≥4个、肌壁间肌瘤等是导致术后肌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复发影响因素包括肌瘤数量、年龄、初潮年龄、肌瘤类型等,临床应注重高危残留复发患者的识别,实施相应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剔除术 残留 复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宫颈锥切术治疗IaⅠ期宫颈癌患者术后病灶残余状况及其危险因素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红芬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治疗IaⅠ期宫颈癌患者术后病灶残余情况,并对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择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IaⅠ期宫颈癌患者60例,将进行宫颈锥切术治疗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全子宫切除术治疗30例...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治疗IaⅠ期宫颈癌患者术后病灶残余情况,并对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择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IaⅠ期宫颈癌患者60例,将进行宫颈锥切术治疗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全子宫切除术治疗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总结分析2组患者术后病灶残余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宫颈锥切术患者出现宫旁浸润的概率高于全子宫切除术(P<0.05);切缘阳性患者出现病灶残留病变的病变率明显高于切缘阴性患者(P<0.05),高危HPV感染阳性患者发生病灶残留病变的病变残留率明显高于高危HPV感染阴性患者(P<0.05).结论切缘阳性和高危HPV感染阳性为发生病灶残留病变的2种高危因素,因此在应用宫颈锥切术治疗IaⅠ期宫颈癌患者时,术后病灶残余的风险较高,应充分考虑相关高危因素来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锥切术 宫颈癌 病灶残余 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PDF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和复发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付广红 何泉 《当代医学》 2020年第13期77-79,共3页
目的探究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和复发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10例,观察术后的残留和复发情况,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10例患者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复发率... 目的探究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和复发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10例,观察术后的残留和复发情况,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10例患者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复发率为27.27%,其中残留率为20.00%,复发率为7.27%;不同年龄、肌瘤数目、肌瘤位置、肌瘤直径、肌瘤类型的患者术后残留复发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为发病年龄、肌瘤位置、肌瘤数目、肌瘤直径以及肌瘤类型(P<0.05)。结论发病年龄、肌瘤位置、肌瘤数目、肌瘤直径以及肌瘤类型是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和复发的主要临床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应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加强术前检查和评估,并实施相应的防控措施,以降低术后残留和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剔除术 残留 复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阳性患者病变残留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郭红 吴利英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749-752,763,共5页
目的:分析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阳性患者病变残留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HSIL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阳性患者248例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按照病理复查结果是否发生病变残留分为病变残留组(72例)和无病变残留... 目的:分析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阳性患者病变残留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HSIL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阳性患者248例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按照病理复查结果是否发生病变残留分为病变残留组(72例)和无病变残留组(17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绝经状态、孕产次数、初次锥切方式、宫颈上皮内瘤变病理分级、宫颈管搔刮术(ECC)结果、手术切缘阳性部位(内口端、外口端和内外及基底端)、单个或多个象限累及情况、是否HPV持续感染等。分析HSIL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阳性患者病变残留的危险因素。结果:病变残留组和无病变残留组患者年龄、产次、初次锥切方式、累及象限及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50岁、切缘阳性累及多个象限及HPV持续感染是HSIL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阳性患者术后病变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年龄>50岁、切缘阳性累及多个象限和HPV持续感染是HSIL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阳性患者病变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切缘阳性 病变残留 危险因素 宫颈锥切术 HPV持续感染
下载PDF
CINⅡ~Ⅲ级患者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高危因素探讨 被引量:5
16
作者 金屏 《中国性科学》 2020年第3期36-38,共3页
目的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级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诊治的54例宫颈锥切术治疗的CINⅡ~Ⅲ级患者的资料,术后均证实有病变残留,设为A组;另回顾性分析同... 目的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级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诊治的54例宫颈锥切术治疗的CINⅡ~Ⅲ级患者的资料,术后均证实有病变残留,设为A组;另回顾性分析同时间段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接收的63例宫颈锥切术治疗的CINⅡ~Ⅲ级患者的资料,术后均未发现病变残留,设为B组。分析CINⅡ~Ⅲ级患者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高危因素。结果A组患者分级、锥切深度>10mm、产次>3次、腺体受累者构成比与B组患者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年龄>50岁、已绝经、LEEP术、人工流产>3次、HPV高危型感染、多象限受累、术者工龄<3年者构成比均高于B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均为CINⅡ~Ⅲ级患者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OR=4.297、2.457、3.330、4.272、4.938、6.373、2.651,P<0.05)。结论CINⅡ~Ⅲ级患者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发生率较高,且高危因素较多,需要针对性解除和控制上述因素以降低此类情况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锥切术 病变残留 高危因素
下载PDF
宫颈锥切切缘阳性患者残留或复发高危因素及处理 被引量:3
17
作者 孟亚萍 石琴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983-986,共4页
目的:分析宫颈锥切切缘阳性患者残留或复发的高危因素,并探讨临床再处理方法。方法:11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Ⅱ(CINⅡ)及以上的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锥切术治疗,且宫颈切缘为阳性,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 目的:分析宫颈锥切切缘阳性患者残留或复发的高危因素,并探讨临床再处理方法。方法:11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Ⅱ(CINⅡ)及以上的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锥切术治疗,且宫颈切缘为阳性,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其再次手术及病变残留或复发情况,分析切缘阳性患者的病变残留或复发的高危因素。结果:110例切缘阳性患者中,术后6个月48例患者接受再次手术,其中22例患者发现残留或复发病灶,残留或复发率为45.8%(22/48)。其余62例患者则在初次宫颈锥切术后进行随访,其中17例证实为残余或复发病变,残留或复发率为27.4%(17/62)。初次锥切后病变残留或复发率为35.5%(39/110)。宫颈锥切切缘阳性患者的灶残留或复发率在年龄、产次、是否绝经、病理分级、术后HR-HPV RLU/CO、是否累及腺体、宫颈糜烂程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术后HR-HPV RLU/CO(病毒负荷量)值≥300、切缘病理分级是宫颈锥切切缘阳性患者病灶残留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切缘阳性与病变残留、复发密切相关,但切缘状态并非行再次手术的唯一指征,需结合患者的年龄、术后HR-HPV及切缘病理分级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并加强临床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锥切术 切缘阳性 残留或复发 高危因素 临床处理
下载PDF
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行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丽萍 景晓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12期6-8,共3页
目的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危险因素。方法于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接受宫颈锥切术治疗的CIN患者中随机选择70例术后病变残留的CIN的患者(观察组)与60例术后无病变残留的CIN患者(对照组)。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危险因素。方法于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接受宫颈锥切术治疗的CIN患者中随机选择70例术后病变残留的CIN的患者(观察组)与60例术后无病变残留的CIN患者(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IN患者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绝经、吸烟史、术前病理分级、病变累及点数量、宫颈转化区分型、术后HPV持续感染均是CIN患者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IN患者宫颈锥切术后受到年龄、绝经、吸烟史、术前病理分级、病变累及点数量、宫颈转化区分型、术后HPV持续感染的影响,易发生病变残留,建议临床根据其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锥切术 病变残留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病灶切除术治疗局限性子宫腺肌症的疗效及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玲玲 王艳 +1 位作者 胡晓文 王才智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 分析病灶切除术治疗局限性子宫腺肌症的疗效及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局限性子宫腺肌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病灶切除术,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目的 分析病灶切除术治疗局限性子宫腺肌症的疗效及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局限性子宫腺肌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病灶切除术,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指标变化,复发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手术平均时间(100.70±34.00) min,术中平均出血(172.61±95.50) ml,术后平均排气时间(22.14±8.68)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02±1.01) d。与手术前相比,手术后患者子宫体积缩小、痛经评分、月经量评分降低、血红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血清CA125表达水平降低(P <0.05),对所有进行病灶切除术的120例患者进行随访,复发率为25.00%(30/120)。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灶切除术后复发影响因素与痛经评分、术前子宫体积、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痛经评分较高、术前子宫体积较大、患有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痛经评分、术前子宫体积、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为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 病灶切除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改善患者月经疼痛程度,并减少月经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灶切除术 子宫腺肌症 术后复发 高危因素 月经疼痛 复发率
原文传递
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首次电切术后肿瘤残余及二次电切术后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
作者 豆鹏 钟鑫 +2 位作者 陈荣 谭平 张朋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898-904,909,共8页
目的:探讨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患者首次电切术后肿瘤残余的危险因素以及二次电切(repeat transurethral resection,re-TUR)术后患者的复发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开展re-TUR提供... 目的:探讨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患者首次电切术后肿瘤残余的危险因素以及二次电切(repeat transurethral resection,re-TUR)术后患者的复发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开展re-TUR提供更多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20年1月—2023年8月收治的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后并于2~6周内行re-TUR的高危NMIBC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统计本中心首次电切术后肿瘤残余的发生率;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能影响首次电切术后肿瘤残余的因素;利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可能影响re-TUR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71例患者,re-TUR术后发现肿瘤残余65例(38.01%),中位随访时间24.03(0.9,49.2)个月。随访期间,42例(24.56%)患者复发,其中1年复发率为15.20%,2年复发率为23.98%,其中9例(5.26%)复发患者出现疾病进展。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残余与肿瘤高级别(P=0.012)、合并卫星灶(P=0.022)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卫星灶(P=0.024)是肿瘤残余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膀胱灌注卡介苗(BCG)(P=0.012)、肿瘤残余(P=0.006)、高白蛋白与碱性磷酸酶比值(albumin to alkaline phosphatase ratio,AAPR)(P=0.010)、高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比值(albumin to fibrinogen ratio,AFR)(P=0.018)与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显著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残余(P=0.002)是肿瘤复发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术后膀胱灌注BCG(P=0.001)和高AFR(P=0.017)是影响肿瘤复发的保护因素。结论:在高危NMIBC患者中,肿瘤残余与肿瘤高级别、合并卫星灶显著相关,合并卫星灶是影响首次电切后肿瘤残余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推荐具有肿瘤残余高危因素(合并卫星灶)的患者接受re-TUR。术后膀胱灌注BCG、肿瘤残余、高AAPR、高AFR与接受re-TUR患者的疾病复发显著相关。其中,肿瘤残余是肿瘤复发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术后膀胱灌注BCG和高AFR是影响肿瘤复发的保护因素。结合上述3个指标可预测re-TUR术后肿瘤的复发情况。接受了re-TUR的NMIBC患者若具有上述危险因素,建议进行更严密的术后复查,甚至早期的医疗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二次电切 肿瘤残余 肿瘤复发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