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storical Tracing of the Ideological Attribute of “Virtue”
1
作者 Guan Wanwei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1-208,共8页
Tracing back to the historical occurrence of“virtue”,it can be found that it originated from political practice and is an effective political technology with strong historical and political attributes.Among the core... Tracing back to the historical occurrence of“virtue”,it can be found that it originated from political practice and is an effective political technology with strong historical and political attributes.Among the core concepts of Confucianism,such as benevolence,rites,virtue,etc.,virtue should be the earliest to appear.Rites can be regarded as the daily,technical and detailed representation of virtue,while benevolence contains not only all ethical expectations of virtue,but also more complex humanistic information with more explicability.In contrast,“virtue”,with its rich practical color and ancient political experience,appears so simple that when it is regarded as an ideological concept,it is almost covered by the more mature“benevolence”with similar connotation,and overshadowed by richer“rites”.Therefore,virtue is the predecessor of rites and benevolence,which is the historical pedigree of the core concepts of Confuci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itics of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VIRTUE rites BENEVOLENCE Confucian politics
下载PDF
西周文学制度与早期中国文学精神特质之生成
2
作者 赵磊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14,共7页
在殷周之际的思想文化变革中,周公制礼作乐的意识形态建构不自觉地促生了西周的文学制度。西周文学制度肇基于礼乐,孕育了独特的文学精神特质,奠定了中国文学的文化基因。具体表现为:礼乐书写制度彰显指向现实的精神向度,教化主题促生... 在殷周之际的思想文化变革中,周公制礼作乐的意识形态建构不自觉地促生了西周的文学制度。西周文学制度肇基于礼乐,孕育了独特的文学精神特质,奠定了中国文学的文化基因。具体表现为:礼乐书写制度彰显指向现实的精神向度,教化主题促生趋向温婉中和的审美取向,农业经验涵养深厚的历史理性精神,礼乐文献承载形成体例独特的文学表达。西周文学制度依“礼”“教”“经”“体”之制度四维建构了早期中国文学精神特质的生成场域,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学在后世的发展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礼乐制度 文学制度 精神特质
下载PDF
中国的“轴心文明”及其突破
3
作者 董平 Wang Luman(译) 《孔学堂》 2023年第1期4-22,104-115,共31页
基于“轴心期”概念的批评性反思,本文认为,中国的“轴心时代”是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而不是所谓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年的春秋战国时代。西周的礼乐文明,确乎代表了自尧、舜以来某种积古流传之价值体系的制度性显化。... 基于“轴心期”概念的批评性反思,本文认为,中国的“轴心时代”是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而不是所谓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年的春秋战国时代。西周的礼乐文明,确乎代表了自尧、舜以来某种积古流传之价值体系的制度性显化。西周解体之后,中国文化经历了思想上与制度上的多重突破,至公元前2世纪中叶的汉武帝时代,方始重置了时代思想与西周“轴心文明”的相互关系。经过“后轴心时代”思想与制度之多重突破,儒学终究凸现为古代社会公开的政治意识形态,成为“轴心文明”价值的坚守者与看护者,也因此而成为现实政治的监督者与批判者。正是在儒学展开其自身的历史绵延之中,中国文化的主体性遂得以清晰显现,并为其筑就了独特的“价值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斯贝斯 轴心期 轴心文明 西周 礼乐文明
下载PDF
“礼坏乐崩”考论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戍国 陈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5-161,共7页
"礼坏乐崩"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是东周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特殊存在状态,指的是西周的宗法礼乐制度的崩坏。春秋早中期,由于礼乐行之日久,宗法观念深入人心,大国称霸表现出浓厚的"尊尊"色彩,五礼... "礼坏乐崩"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是东周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特殊存在状态,指的是西周的宗法礼乐制度的崩坏。春秋早中期,由于礼乐行之日久,宗法观念深入人心,大国称霸表现出浓厚的"尊尊"色彩,五礼制度的施行在损益中例行不辍,人们论礼非常频繁且多有精言。春秋中晚期到战国时期,礼乐制度逐渐面目全非,表现为"礼""义"的分离、五礼制度的崩溃以及乐制的坏乱。之所以会"崩坏",首先是因为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瓦解,其次是土地制度的变革,还有周王室本身军事实力的衰减,再加上贵族内部矛盾冲突的加剧以及礼制本身的形式化与繁琐化,这些因素的层叠造成了东周的"礼坏乐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坏乐崩 礼乐制度 宗法 东周
下载PDF
商周礼容考论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怀通 《古代文明》 CSSCI 2016年第2期24-35,112,共12页
商周时代的礼容可以单称容,也可以称作颂或威仪,《诗经》等传世文献多有记载。由于礼容较为繁盛,商周时代形成了掌管礼容的世官世家,青铜器铭中的木羊册册、木工册册、木见齿册等就是这些家族的族徽。《洪范》九畴的第二畴"五事&qu... 商周时代的礼容可以单称容,也可以称作颂或威仪,《诗经》等传世文献多有记载。由于礼容较为繁盛,商周时代形成了掌管礼容的世官世家,青铜器铭中的木羊册册、木工册册、木见齿册等就是这些家族的族徽。《洪范》九畴的第二畴"五事",是殷商时代的礼容,在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而与八政、皇极等组合为九个范畴,成为治理国家的根本大法。孔子将商周礼乐统称为"文",表明以礼容为重要元素的礼乐,其实质在商周两代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 礼容 木羊册册 木工册册 木见齿册 《洪范》五事
下载PDF
《周礼》“冢宰”与金文所见西周王家之宰 被引量:6
6
作者 谢乃和 《古代文明》 2007年第3期58-70,共13页
《周礼》设计的西周行政组织中有冢宰统摄六官制度,以负责王室事务的家务总管冢宰作为王朝政务官的首脑。这被学者解读为《周礼》乃后世对西周王朝政制做理想化建构的力证之一。传世和20世纪发现的日益丰富的彝铭表明,宰官乃周王家宰... 《周礼》设计的西周行政组织中有冢宰统摄六官制度,以负责王室事务的家务总管冢宰作为王朝政务官的首脑。这被学者解读为《周礼》乃后世对西周王朝政制做理想化建构的力证之一。传世和20世纪发现的日益丰富的彝铭表明,宰官乃周王家宰,掌管王室经济财用为其常职;在西周王朝家国不分的政制下,作为王室事务官之长的宰官又兼具公卿级的王朝政务大臣的角色,这应是《周礼》制度设计的历史依据,也是战国以降宰相名号溯源于“冢宰”的根由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礼》 西周 冢宰 家宰 宰相
下载PDF
仪式与身体:周代“燕礼”用乐之双重社会建构(上)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方元 《音乐探索》 2017年第4期23-30,共8页
"燕礼"是周代"礼乐制度"之产物:有"礼"有"乐",在"燕飨"礼仪和用乐操演中实现。"燕礼"因其"礼"之性质,而与社会政治相交集;又因其"仪"之性质,而直接... "燕礼"是周代"礼乐制度"之产物:有"礼"有"乐",在"燕飨"礼仪和用乐操演中实现。"燕礼"因其"礼"之性质,而与社会政治相交集;又因其"仪"之性质,而直接联系仪式并与仪式活动互动,从而塑造出"燕礼"及其用乐(即"燕乐")之社会性质与特征。鉴于"礼仪"活动与"身体"之互动,故选择以"身体"角度切入,聚焦与考察"燕礼"仪式之三大问题:一、"礼乐制度"下"燕礼"之特殊性质;二、"燕礼"背景中仪式音乐之特点;三、"燕乐"之"社会制度"建构和国人"文化心态"建构之双重社会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礼乐 燕礼用乐 仪式 身体 社会建构
下载PDF
“温柔敦厚”诗教观新论 被引量:3
8
作者 边家珍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9-140,共12页
"温柔敦厚"诗教观,与周代礼乐教化为核心的主流意识形态密切相关。周代的贵族教育着力培养君子之德,是"温柔敦厚"诗教观念产生的重要文化基础。此一诗教观念既是周代社会礼乐文明的客观反映,也与周人的诵谏传统有... "温柔敦厚"诗教观,与周代礼乐教化为核心的主流意识形态密切相关。周代的贵族教育着力培养君子之德,是"温柔敦厚"诗教观念产生的重要文化基础。此一诗教观念既是周代社会礼乐文明的客观反映,也与周人的诵谏传统有内在联系,而并非汉人有意改造的结果。《礼记·经解》所说的"《诗》之失愚……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是"温柔敦厚"诗教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贤对此重视不够,而且存在理解上的偏差,不可不明辨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温柔敦厚” 周代 礼乐 诵谏
下载PDF
论周代礼乐文化中的象征性 被引量:4
9
作者 褚春元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4期73-76,共4页
我国的礼乐文化发展到周代,达到了鼎盛。周续殷礼,祭祀在礼乐文化中有重要地位。祭祀活动不断发展,逐渐程式化、秩序化,成为一种象征。周代的礼乐文化具有象征性。这在周代的乐舞艺术和青铜艺术上体现得特别明显。
关键词 周代 礼乐文化 象征
下载PDF
西周用乐状况及相关美学问题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成纪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5-122,共8页
西周是中国礼乐文明的奠基期,也是诗、礼、乐对中国社会开始形成全面影响的时期。音乐不仅涉及贵族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是国家大型典礼活动必不可少的组成。从专业乐工、贵族子弟到国家统治者,一条音乐从技术到德性、再到政治性隐... 西周是中国礼乐文明的奠基期,也是诗、礼、乐对中国社会开始形成全面影响的时期。音乐不仅涉及贵族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是国家大型典礼活动必不可少的组成。从专业乐工、贵族子弟到国家统治者,一条音乐从技术到德性、再到政治性隐喻的不断递升和放大之路已初步呈现。礼乐并举,表现在现实层面上的以礼节乐,最终则表现为乐对礼的融会和超越。所谓西周礼乐政治,是以诗、礼、乐作为隐喻或象征的政治。诗、礼、乐又确实以其真实的形式贯穿于政治活动中,既作为政治的隐喻,又是具体的政治实践手段。诗、乐、舞的层级关系将人的审美经验带入了超越之境;音乐与政治的密切关联则赋予了政治审美韵致,开了后世中国诗性政治的滥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音乐 美学
下载PDF
西周军赋问题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晖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2-17,共6页
过去学术界谈到西周军赋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但其证据都是根据春秋以来晚出的《周礼》、《左传》甚至《汉书》来论证的,这些文献能否证明是西周的军赋是有问题的。本文据西周金文考察,西周时期的军队武器设备和军用服装都是有专门的官职... 过去学术界谈到西周军赋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但其证据都是根据春秋以来晚出的《周礼》、《左传》甚至《汉书》来论证的,这些文献能否证明是西周的军赋是有问题的。本文据西周金文考察,西周时期的军队武器设备和军用服装都是有专门的官职及机构来管理的,而六师军用马匹和牧场也是有专门的地点,并且也是由专门的官职来管理的。这也和《周礼》所反映的有关官职情况是相互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金文 军赋 《司马法》 《周礼》
下载PDF
西周官制中王与后分治制度考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乃和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共7页
先秦礼书设计的西周中央政权组织中有王与后分治的制度,以周天子和王后分别统帅以男子为主体的王朝政务官和以后妃为主体的王室事务官,分掌王家内外。学者拘囿于礼书的性质,在西周官制研究中或对之持疑,或阙而不论。金文和传世文献表明... 先秦礼书设计的西周中央政权组织中有王与后分治的制度,以周天子和王后分别统帅以男子为主体的王朝政务官和以后妃为主体的王室事务官,分掌王家内外。学者拘囿于礼书的性质,在西周官制研究中或对之持疑,或阙而不论。金文和传世文献表明,这一制度在西周政治运行机制中确实存在,且有着独特的时代内涵。与制度模式化和礼书理想化特征相较,现实政治中王与后分治的政治运行机制并非畛域殊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周礼》 王后 新证
下载PDF
后稷神话与西周郊祀的起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树国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3-110,共8页
后稷是周人传说中发明农业的文化英雄,后稷神话体现了高禖崇拜、社稷崇拜、始祖崇拜等郊祀制度的基本类型。后稷的感生神话孕含了原始农业祭时代的高禖求子秘仪;姜嫄、后稷之得名与原始祭祀中的农业神话关联很深,成为社稷崇拜的对象;气... 后稷是周人传说中发明农业的文化英雄,后稷神话体现了高禖崇拜、社稷崇拜、始祖崇拜等郊祀制度的基本类型。后稷的感生神话孕含了原始农业祭时代的高禖求子秘仪;姜嫄、后稷之得名与原始祭祀中的农业神话关联很深,成为社稷崇拜的对象;气候对农业的影响至为密切,后稷又被尊为"天官"、"灵星"以配上帝;在武王伐商之后,后稷由周人庙祭的始祖而成为郊祀对象,与祖先仪式性的沟通成了国家宗教的中心。周人赋予后稷的诸多宗教功能用来证明王权来源之神圣性及统治的合法性,这一点在出土儒家文献中有简要的阐明。后稷神话与仪式已经孕含了后世国家祭祀礼仪的雏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稷神话 西周 郊祀
下载PDF
论春秋战国诸子学说与西周官学传统 被引量:1
14
作者 庞慧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7-34,共8页
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为主干的西周官学传统,是孕育春秋战国诸子学说的文化母胎,是诸子立说时必须面对的"传统文化"。诸子对待西周官学传统的态度表面上差别甚大:儒家以"述而不作"自许,坚决... 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为主干的西周官学传统,是孕育春秋战国诸子学说的文化母胎,是诸子立说时必须面对的"传统文化"。诸子对待西周官学传统的态度表面上差别甚大:儒家以"述而不作"自许,坚决捍卫;墨家则更造传统,意存取消;道家的态度,在疏离中有兼容;法家则着眼现实,摒弃传统。诸子时代的历史,是在法家学说的引导下清除旧传统、塑造新传统的历史。但法家力图割裂新、旧传统的主张,却在新传统基本缔造成形之后遭到摒弃。诸子时代结束后,西周官学传统被塑造为思想权威。《汉书·艺文志》中的"诸子出于王官"说,即反映了"大一统"体制下的汉代学者对西周官学传统与汉文化之间关系的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 诸子 西周官学 传统 诗书礼乐
下载PDF
论西周乡饮酒礼的音乐形态及其受众审美体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健婷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9-133,共5页
乡饮酒礼是西周社会比较典型且极具影响的典礼之一。其最终目的在于通过行礼体现等级制度。乡饮酒礼中的音乐演出具有严格的流程编排,每部分的表演形式和演唱(奏)曲目都蕴含了丰富的教化意义,充分反映了西周统治阶级的治世宗旨。西周乡... 乡饮酒礼是西周社会比较典型且极具影响的典礼之一。其最终目的在于通过行礼体现等级制度。乡饮酒礼中的音乐演出具有严格的流程编排,每部分的表演形式和演唱(奏)曲目都蕴含了丰富的教化意义,充分反映了西周统治阶级的治世宗旨。西周乡饮酒礼中的音乐形态及"宴饮诗"中鲜明的等级差异,既展现了当时大众的心理审美体验,也反映出乡饮酒礼、音乐、阶级统治三者之间的精妙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乡饮酒礼 音乐形态 阶级统治 审美体验
下载PDF
论周代礼乐文化中的乐舞艺术的象征性艺术精神 被引量:1
16
作者 褚春元 《巢湖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33-137,共5页
周代是我国历史上礼乐文化最鼎盛的时期。在周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成为礼乐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祭祀活动在长期反复的举行过程中,逐渐程式化、秩序化,并形成为一种象征。周代的礼乐文化实际上是一种泉征文化。贯穿... 周代是我国历史上礼乐文化最鼎盛的时期。在周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成为礼乐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祭祀活动在长期反复的举行过程中,逐渐程式化、秩序化,并形成为一种象征。周代的礼乐文化实际上是一种泉征文化。贯穿于其中的文化精神是一种象征性文化精神,受这种象征性文化精神的影响,周代礼乐文化中的艺术上就体现出一种泉征性艺术精神,这一点尤为明显地体现在周代的乐舞艺术上。周代的"六大舞"、"六小舞"等都充满着强烈的象征意味,体现出象征性艺术精神;周代的乐舞的队列,乐器的配制,乐舞的选用等,也都具有强烈的象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 礼乐文化 乐舞艺术 象征 艺术精神
下载PDF
西周前期乐官考
17
作者 黎国韬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77-81,共5页
从考古文物材料的角度看,西周前期乐官有龠、司鼓钟、司乐等几种;从传统文献材料的角度看,则有籥人、瞽、太师、少师等几种;由此可见,西周前期的乐官制度已经初具规模。再从传承的角度来看,西周前期乐制对于殷人乐制既有沿袭复有革新;... 从考古文物材料的角度看,西周前期乐官有龠、司鼓钟、司乐等几种;从传统文献材料的角度看,则有籥人、瞽、太师、少师等几种;由此可见,西周前期的乐官制度已经初具规模。再从传承的角度来看,西周前期乐制对于殷人乐制既有沿袭复有革新;而据《周礼》记载,西周中期以来的乐制已经极度繁荣,但亦有多种乐官明显渊源于西周前期;因此,西周前期乐官制度在上古音乐发展史上有其独特的地位,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前期 乐官制度 传统文献材料 考古文物材料 《周礼》
下载PDF
论西晋诗歌雅正风貌的艺术建构
18
作者 冯源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8-82,共5页
西晋诗歌的"雅化"是为学界广泛关注的一种文学现象。了解西晋诗人究竟用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来建构诗歌的雅正风貌,是深度理解西晋文学风貌的肯綮所在。综合考察,西晋诗歌的雅正风貌主要系于三个层面的建构:其一,追摹《诗经》体... 西晋诗歌的"雅化"是为学界广泛关注的一种文学现象。了解西晋诗人究竟用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来建构诗歌的雅正风貌,是深度理解西晋文学风貌的肯綮所在。综合考察,西晋诗歌的雅正风貌主要系于三个层面的建构:其一,追摹《诗经》体式。西晋诗人除了对《诗经》四言体式有偏爱外,还在四言诗创作中追摹《毛序》体式。其二,援引《诗经》入诗,具体表现为援引《诗经》成句、成词、句式入诗。其三,对《诗经》四言诗艺术有一定程度的创新,主要表现为拓展《诗经》雅颂体式、重构《诗经》四言体式、四言诗首章意取阔大、抒发情感更为浓烈。西晋诗歌务于雅正的审美追求,所承继的正是由《诗经》所奠定的礼乐文化审美观,与西晋一朝对礼乐文化的推崇与践行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晋诗歌 雅正风貌 诗经 礼乐文化
下载PDF
论西晋诗人的礼乐文化身份认同——以“雅颂”诗学观为中心
19
作者 冯源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8-92,共5页
西晋诗人的礼乐文化身份认同与"雅颂"诗学观相辅相成。从一定程度上说,"雅颂"诗学观是西晋诗人礼乐文化身份认同的诗学表征。"雅颂"诗学观基于《诗经》"雅颂"篇,倡导以正面颂赞为主、风格雅正... 西晋诗人的礼乐文化身份认同与"雅颂"诗学观相辅相成。从一定程度上说,"雅颂"诗学观是西晋诗人礼乐文化身份认同的诗学表征。"雅颂"诗学观基于《诗经》"雅颂"篇,倡导以正面颂赞为主、风格雅正的文学,承载着礼乐文化传统;西晋诗人的"雅颂"诗学观不仅形诸言语,还见于"补雅辞"行为。其兴起根植于西晋诗人的礼乐文化身份认同。西晋诗人的礼乐文化身份认同建构,则是西晋诗人个体与社会环境互动的过程。西晋诗人群体共享的文化理念是外因,而其内化的主动性,如认知、情感及行为等,则是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晋诗人 礼乐文化 身份认同 “雅颂”诗学观
下载PDF
长江流域出土商周乐器分区研究
20
作者 方建军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28-36,共9页
长江流域出土的商周乐器,分属于西南、南方和东南三个音乐文化区。西南音乐文化区出土乐器属于古蜀音乐文化,南方和东南音乐文化区出土乐器主要属于古越族和楚这两个民族集团的音乐文化。考古发现表明,长江流域三个音乐文化区的乐器不... 长江流域出土的商周乐器,分属于西南、南方和东南三个音乐文化区。西南音乐文化区出土乐器属于古蜀音乐文化,南方和东南音乐文化区出土乐器主要属于古越族和楚这两个民族集团的音乐文化。考古发现表明,长江流域三个音乐文化区的乐器不但在区内和区间相互交流、影响和渗透,而且与中原音乐文化发生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商周 出土乐器 音乐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