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石器时代出土漆器的跨区域比较研究
1
作者 秦小丽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4期17-24,共8页
漆器作为人类早期的重要发明,与早期陶器一样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也是人类对自然资源认识与利用的结晶。目前考古发现最早使用漆器的国家是中国与日本。我国长江下游在距今8200年的井头山遗址出土了迄今世界上最早的漆... 漆器作为人类早期的重要发明,与早期陶器一样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也是人类对自然资源认识与利用的结晶。目前考古发现最早使用漆器的国家是中国与日本。我国长江下游在距今8200年的井头山遗址出土了迄今世界上最早的漆器,而日本绳文时代鸟滨遗址也出土了距今6000年前的红色漆梳。本文在梳理中日两国新石器时代出土资料的基础上,从漆器原料、制漆工具、制作技术及科技分析等方面,对这一时期漆器制作工艺的复杂性、艺术性和礼仪性进行了跨区域比较分析。漆器作为早期国家祭祀礼仪体系的物化体现之一,彰显了漆器手工业在东亚早期国家进程中具有的重要性和对周边其他国家地区的影响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 东亚早期漆器 跨区域比较 早期国家 祭祀礼仪
下载PDF
哈尼村寨节日仪式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银兵 方露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25-29,共5页
通过对两个哈尼族村寨苦扎扎节日仪式表征出来的不同性状的调查研究,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现代化对于传统节日的冲击,引发了我们对于传统节日文化发展的无限思索。
关键词 苦扎扎 哈尼族 仪式 比较
下载PDF
文化表演与思想阐释--公元前8-前3世纪希腊与中国哀悼仪式中的两个主要环节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晓群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4-99,共16页
这项研究关乎两个主题:一个是仪式,另一个是比较。一方面,主要从葬礼前的哀哭和丧服两个层面来论证丧葬仪式的文化功能、目的和社会影响,从而看出古代中国人和古代希腊人在面对同一种境况--死亡时,他们所遵循的意义模式是不同的。另一方... 这项研究关乎两个主题:一个是仪式,另一个是比较。一方面,主要从葬礼前的哀哭和丧服两个层面来论证丧葬仪式的文化功能、目的和社会影响,从而看出古代中国人和古代希腊人在面对同一种境况--死亡时,他们所遵循的意义模式是不同的。另一方面,也力图以希腊古风古典时期与中国先秦时期哀悼仪式的比较为例,阐述比较研究中的一些原则和方法。最终,通过找寻同一个仪式对象在不同文化里的表现,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何以中希两个古代社会的哀悼和葬礼在早期有着程序及表演行为上的相似之处,但随后却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这一切都是源于哀悼和葬礼背后不同的思想观念:希腊人严守一种带有神性规定的仪式程序,却没有涉及现实的社会秩序、政体模式,也没有将其上升到一种理论的高度去阐发。因此,希腊仪式中的程序与表演的成份得以比较完整地延续下来,甚至在现代希腊社会中仍可见其痕迹,但却始终只是存在于民间、停留在仪式行为的层面。而中国自先秦以来,儒家的先贤们则将其社会理想及政治观念贯穿于种种仪式之中,使之深深地渗透到社会生活及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造就了中国传统社会独有的文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腊古风古典时代 中国先秦时期 哀悼仪式 比较
下载PDF
中国儒家“仁、礼”思想与霍布斯的自然法观 被引量:1
4
作者 袁小松 《教育文化论坛》 2010年第3期48-50,共3页
"仁、礼"思想是中国儒学的主要思想,霍布斯在其自然法的理论成果中,多处透露出与中国儒家所倡导的"仁礼"观点的相似性。通过对中国儒家"仁、礼"思想与霍布斯自然观之比较,认为霍布斯在语言表述和思想内容... "仁、礼"思想是中国儒学的主要思想,霍布斯在其自然法的理论成果中,多处透露出与中国儒家所倡导的"仁礼"观点的相似性。通过对中国儒家"仁、礼"思想与霍布斯自然观之比较,认为霍布斯在语言表述和思想内容中,所表现出的"仁礼"思想较之中国儒家思想而更具有理性成分和进步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儒家 “仁、礼”思想 霍布斯 自然法观 比较 理性成分和进步因子
下载PDF
先秦礼俗与古希腊礼俗之比较
5
作者 王乐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4-128,共5页
无论是中国的先秦时期,还是西方的古希腊时期,礼俗在中西道德伦理生活中皆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不同的文化传统、社会背景酝酿出不一样的礼俗:中国人的文化传统是内敛的、谦虚的,从而更注重渗透在礼俗中的文化内涵;而古希腊则无拘无束,... 无论是中国的先秦时期,还是西方的古希腊时期,礼俗在中西道德伦理生活中皆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不同的文化传统、社会背景酝酿出不一样的礼俗:中国人的文化传统是内敛的、谦虚的,从而更注重渗透在礼俗中的文化内涵;而古希腊则无拘无束,纵情喧嚣,其礼俗多为一些具体的外在形式;与古希腊礼俗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不同,中国先秦时期的礼俗则有更多的政治意蕴。中西礼俗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西方生活方式及文明走向的差异。因此,比较先秦和古希腊礼俗文化,对于我们探索中西礼俗的渊源、发展和价值有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俗 中西比较 伦理学意义
下载PDF
侗台语民族祈雨仪式的口头叙事隐喻——以壮族史诗《布伯》与泰国神话《青蛙神的故事》的比较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斯颖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34-39,共6页
在壮族民间师公教祈雨仪式中经常被唱诵的壮族英雄史诗《布伯》塑造了一个多次与雷公斗争、为人间解除干旱的人间英雄形象。在泰国东北部,解释芒飞节起源的神话《青蛙神的故事》在"智斗"的情节上与《布伯》极其相似。通过比... 在壮族民间师公教祈雨仪式中经常被唱诵的壮族英雄史诗《布伯》塑造了一个多次与雷公斗争、为人间解除干旱的人间英雄形象。在泰国东北部,解释芒飞节起源的神话《青蛙神的故事》在"智斗"的情节上与《布伯》极其相似。通过比较二者的内容,可发现侗台语族群口头叙事与仪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外在张力,其背后是深厚的越巫传统、稻作文化与蛙崇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头叙事 祈雨仪式 侗台语族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跨文化视角下的绿松石与镶嵌礼仪饰品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秦小丽 《中原文化研究》 2020年第6期12-19,共8页
绿松石装饰品和镶嵌工艺曾经是世界多个古老文明都很重视的自然宝石和奢侈品原材料的加工首选。人们因为各种文化背景和愿望对这种绿色装饰品寄予了不同文化的、宗教的和审美的意义,使其承担着不同人群与古老文明所赋予的信仰寄托,或使... 绿松石装饰品和镶嵌工艺曾经是世界多个古老文明都很重视的自然宝石和奢侈品原材料的加工首选。人们因为各种文化背景和愿望对这种绿色装饰品寄予了不同文化的、宗教的和审美的意义,使其承担着不同人群与古老文明所赋予的信仰寄托,或使其成为与社会政治体制相关联的具有权威意义的象征。从跨文化角度审视中国与古埃及和美洲地区的古代文明,分析绿松石与镶嵌技术在各自文化中具有的社会含义与文化传统,可以发现无论是中国还是埃及与美洲地区,绿松石和镶嵌饰品在早期均有较强的装饰功能。但是随着镶嵌工艺技术的提高其功能意义也变得复杂多样,更多成为社会地位与权威的礼仪象征物。二里头绿松石镶嵌牌饰等礼仪饰品与古埃及图坦卡蒙国王王冠上的镶嵌绿松石,以及美洲地区出土的镶嵌有绿松石的面具、冠带、胸饰和甲胄等一样,显示其被赋予了更为广泛的社会意义和宗教神性,发挥着具有权力象征的重要作用。因此绿松石制品与镶嵌工艺在古代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的社会意义研究不仅限于古代中国,也是一个具有世界性的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松石与镶嵌礼仪饰品 跨文化比较 世界古代文明 礼仪性象征
下载PDF
滇国和商周青铜礼器的对比研究
8
作者 王璐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70-73,共4页
古滇王国和滇文化日益受到国际文化界的推赞。建国后以云南普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为代表的滇文化墓地逐一被发现,并考古发掘出两千多年前具有独特文化色彩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都可与中原商周青铜文化相媲美。同属青铜文化,滇国和商周... 古滇王国和滇文化日益受到国际文化界的推赞。建国后以云南普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为代表的滇文化墓地逐一被发现,并考古发掘出两千多年前具有独特文化色彩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都可与中原商周青铜文化相媲美。同属青铜文化,滇国和商周王朝在青铜器的铸造和使用上,有许多共通之处。然而在青铜器型制和精神象征意义上,却出现较大差别。滇国礼器在于铜鼓和储贝器,而商周朝在于鼎。青铜礼器选取上的相异性,也反映出滇与商周王朝权利体系分配的不同,在生产方式与民族风情上也呈现出某种程度的区别。本文试图就此问题,对同持青铜礼器的不同王国文化差异做出浅析与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国 商周 礼器 对比
下载PDF
东西方礼仪的伦理基础比较
9
作者 邢学亮 方征 颜晓初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8年第1期57-63,共7页
东西方礼仪的不同,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其伦理基础的差异。文章着重对其伦理基础相似、形式特征各异,以及伦理基础各异、形式特征异同的部分进行比较,从而使我们了解那些礼仅从其伦理基础和实践形式,是值得今天借鉴和有利于促进国际... 东西方礼仪的不同,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其伦理基础的差异。文章着重对其伦理基础相似、形式特征各异,以及伦理基础各异、形式特征异同的部分进行比较,从而使我们了解那些礼仅从其伦理基础和实践形式,是值得今天借鉴和有利于促进国际交往的,而有些礼仪形式,我们却是不能苟同,并且要明确加以反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方礼仪 形式特征 异同 伦理基础 比较
下载PDF
花亡配婚:广西南宁地区的冥婚——兼与香港、台湾冥婚的比较
10
作者 吕永升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6-157,160,共12页
冥婚仪式与地方社会结构的关系密切。冥婚习俗乃中国传统社会"男娶女嫁"观念的投射,男性需要通过结婚"传宗接代",确保自己祖先的香火不断。女性则需要通过结婚,从夫家得到父系社会承认的祭祀地位。然而,早夭未婚的... 冥婚仪式与地方社会结构的关系密切。冥婚习俗乃中国传统社会"男娶女嫁"观念的投射,男性需要通过结婚"传宗接代",确保自己祖先的香火不断。女性则需要通过结婚,从夫家得到父系社会承认的祭祀地位。然而,早夭未婚的男女,要怎样解决未婚乏嗣的香火祭祀与传承,便成为社会的重要问题。这个问题直接涉及地方社会的价值体系与社会结构,同时也影响到冥婚的形式。2009年,广西南宁地区举办了一场跨村落的"斋会"与冥婚的仪式,反映了乡村社会的信仰体系以及这套信仰体系所象征的社会结构与人群的关系。比较广西南宁、台湾和香港乡村社会未婚亡灵奉祀的现象,能够了解未婚亡灵在不同社会结构下的祭祀难题与处理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冥婚 社会结构 民间信仰 仪式比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