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评陈世骧抒情传统说对礼乐文化的误读
1
作者 李欣悦 《华文文学》 2024年第3期68-75,共8页
为众多学者所声讨的抒情传统说对本土文化传统的忽视,可追溯至陈世骧的《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一书。书中,陈世骧力图借助西方浪漫主义理论,从中国文学史中抽绎出一条旨在抒情的历史脉络,以颠覆既有的儒家礼乐政教,建立可作为文学批评... 为众多学者所声讨的抒情传统说对本土文化传统的忽视,可追溯至陈世骧的《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一书。书中,陈世骧力图借助西方浪漫主义理论,从中国文学史中抽绎出一条旨在抒情的历史脉络,以颠覆既有的儒家礼乐政教,建立可作为文学批评标准的本土文学理论。为重新书写以抒情为底色的文学传统,他不得不对含融博大的礼乐文化加以误读。但礼教、乐教与抒情言志间并非非黑即白的关系,而是彼此交缠的两条脉络。陈氏引为抒情传统基石的《诗经》等文学著述,皆是在其力图颠覆的儒家政教文化影响下创作的。陈世骧在书中未对抒情传统与礼乐教化的关系进行详细辨析,这就注定了他通过构建抒情脉络颠覆礼乐教化传统的尝试很难实现。抒情传统说若要摆脱脱离传统、趋于僵化的风险,对礼乐的再定义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传统 陈世骧 礼乐 政教 儒家
下载PDF
周初藉田礼仪乐歌考 被引量:7
2
作者 韩高年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3-66,72,共5页
周人重农, 周天子举行亲耕仪式, 是西周时代重要的公共性政治礼仪。礼以乐成, 乐必有歌。从诗本文所体现的时代文化内涵来看,《周颂》中的《载芟》、《良耜》、《噫嘻》、《臣工》, 就是周成王时用于藉田仪式的乐歌。
关键词 藉田礼 仪式展演 仪式乐歌
下载PDF
试论仪式对悲剧心理距离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达红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7-91,共5页
仪式是戏剧的最初形态。仪式有两种存在方式:一种是发展成戏剧,一种是作为艺术形式保留在戏剧里。后者或者以完整的仪式形态保留在戏剧里,或者以一种仪式感存在于戏剧中。本文试图探讨存在于戏剧中的仪式或仪式感对悲剧的心理距离产生... 仪式是戏剧的最初形态。仪式有两种存在方式:一种是发展成戏剧,一种是作为艺术形式保留在戏剧里。后者或者以完整的仪式形态保留在戏剧里,或者以一种仪式感存在于戏剧中。本文试图探讨存在于戏剧中的仪式或仪式感对悲剧的心理距离产生了何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 心理距离 神性精神 抒情性
下载PDF
先秦仪式展演对诗艺的孕育——对“颂诗”文化内涵的历史考察及启示 被引量:2
4
作者 韩高年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9,共4页
代表中国诗歌早期形态的颂诗是先秦仪式展演的产物。梳理从《吕氏春秋·古乐》、《文心雕龙·赋颂》以至近代以来刘师培、黄叔琳等人的相关论述 ,将近代以前对诗艺孕育这一诗学命题的思考理路进一步明晰化 ,可以从一个侧面印证... 代表中国诗歌早期形态的颂诗是先秦仪式展演的产物。梳理从《吕氏春秋·古乐》、《文心雕龙·赋颂》以至近代以来刘师培、黄叔琳等人的相关论述 ,将近代以前对诗艺孕育这一诗学命题的思考理路进一步明晰化 ,可以从一个侧面印证仪式展演对诗艺的孕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展演 诗艺孕育 颂诗 历史性考察
下载PDF
论汉魏六朝仪式歌辞的文化功能与传播特点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大顺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68-73,共6页
仪式歌辞是为满足封建王朝各种仪式活动需要而创作音乐歌辞,因其满足仪式活动之需的特殊功能,内容上强调其与仪式活动符号象征的一致性,形式上多采用典雅的四言正格,在传播方式上呈现出程序性、依附性、组织性和共时性特点。仪式歌辞特... 仪式歌辞是为满足封建王朝各种仪式活动需要而创作音乐歌辞,因其满足仪式活动之需的特殊功能,内容上强调其与仪式活动符号象征的一致性,形式上多采用典雅的四言正格,在传播方式上呈现出程序性、依附性、组织性和共时性特点。仪式歌辞特殊的文化功能和传播特点决定了其传播效果的局限性,在传播范围的拓展性、传播时间的延续性方面均不能与娱乐歌辞相比,人们对仪式歌辞的接受,也主要是从其内容的"象征图式"和"意象结构"出发的,是否美听悦耳不是接受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 仪式歌辞 文化功能 传播特点
下载PDF
汉乐府挽歌歌辞考论 被引量:5
6
作者 王莉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1-65,共5页
汉乐府中存有一些当时用于演唱的挽歌曲目,如《薤露》、《蒿里》、《梁父吟行》等。这些挽歌歌辞能够在丧葬活动中实际演唱的情况,一改先秦"禁乐"的丧葬制度,佐证了汉代挽歌送葬的丧葬礼制。汉代挽歌之所以能够纳入丧葬礼制中... 汉乐府中存有一些当时用于演唱的挽歌曲目,如《薤露》、《蒿里》、《梁父吟行》等。这些挽歌歌辞能够在丧葬活动中实际演唱的情况,一改先秦"禁乐"的丧葬制度,佐证了汉代挽歌送葬的丧葬礼制。汉代挽歌之所以能够纳入丧葬礼制中,一是与董仲舒提出新的儒家礼乐观有关,他否定旧礼,为民间存在的丧仪风俗争得了合法地位;二是因为汉代挽歌具有一定的仪式功能,如安慰死者,规范活人的行为,维护上下尊卑的秩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乐府 挽歌歌辞 由俗入礼
下载PDF
《宋书·乐志》所载舞蹈及舞曲歌辞考释
7
作者 齐鹏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84,共10页
《宋书·乐志》所载录的舞蹈及舞曲歌辞是研究汉、魏、晋、南朝宋舞蹈发展沿革及舞目演变规律的珍贵史料。文章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围绕舞蹈源流、嬗变、内容、功用等问题,对《宋书·乐志》所载雅舞、杂舞作了论证... 《宋书·乐志》所载录的舞蹈及舞曲歌辞是研究汉、魏、晋、南朝宋舞蹈发展沿革及舞目演变规律的珍贵史料。文章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围绕舞蹈源流、嬗变、内容、功用等问题,对《宋书·乐志》所载雅舞、杂舞作了论证和考释,并对《宋书·乐志》所载舞曲歌辞予以系统归纳和对比分析。文章既关注曹魏雅舞与晋初雅舞的递嬗,亦着意于《巴渝舞》的演进轨迹,还以目录的形式对《宋书·乐志》所载舞曲歌辞进行梳理和剖释,并将《宋书·乐志》所载诸舞及舞辞的因袭与嬗变方式总结为四种基本类型。此外,文章参照唐修《晋书·乐志》,对《宋书·乐志》载录的晋代舞曲歌辞进行校勘和综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书·乐志》 郊庙雅舞 杂舞 舞曲歌辞 《大钧之乐》 《巴渝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