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安徽段江湖连通性及生物通道恢复研究
1
作者 刘宏高 熊昱 +3 位作者 李德旺 包琦琳 林国义 储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4,81,共7页
江湖阻隔是导致长江中下游江湖复合生态系统衰退的最主要原因,江湖连通和生物通道恢复是流域生态修复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现场调查等方法研究了华阳河湖群、菜子湖、升金湖和安庆西江古道等与长江干流的阻隔现状及连通性特征,在此基础... 江湖阻隔是导致长江中下游江湖复合生态系统衰退的最主要原因,江湖连通和生物通道恢复是流域生态修复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现场调查等方法研究了华阳河湖群、菜子湖、升金湖和安庆西江古道等与长江干流的阻隔现状及连通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技术和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结果发现:依托涉水工程建设开展恢复河湖生物通道的做法可以有效缓解江湖复合生态系统的衰退,尤其是以“过鱼设施建设、季节性灌江纳苗、生态水网建设”相结合的生物通道恢复方案具有技术可行性。相关成果可为长江中下游江湖连通性及生物通道恢复、国家水网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湖连通 生物通道 生态水网 灌江纳苗 过鱼设施 生态修复 长江中下游
下载PDF
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空间分布特征及资源量评估 被引量:17
2
作者 陈文静 贺刚 +2 位作者 吴斌 方春林 林鹏程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23-931,共9页
于2014年9月24至26日在鄱阳湖通江水道湖口至屏峰段使用SIMRAD EY60回声探测仪对鱼类资源进行水声学调查.结果显示,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目标强度平均值为-56.4±6.4 d B,范围为-69.9^-32.1 d B;估算的平均全长为7.6 cm,范围为1.2~98.... 于2014年9月24至26日在鄱阳湖通江水道湖口至屏峰段使用SIMRAD EY60回声探测仪对鱼类资源进行水声学调查.结果显示,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目标强度平均值为-56.4±6.4 d B,范围为-69.9^-32.1 d B;估算的平均全长为7.6 cm,范围为1.2~98.0 cm;鱼类资源的平均密度为53.7 ind./1000 m3,范围为0~441.7 ind./1000 m3.在水平分布上,鱼类主要分布在湖口县、鞋山和屏峰附近3个水域.区域Ⅰ和区域Ⅲ的鱼类密度显著高于区域Ⅱ的鱼类密度;区域Ⅲ的鱼类个体大小显著小于区域Ⅰ和区域Ⅱ.在垂直分布上,多数鱼类栖息于主河槽的深水区,且大个体更倾向于深水区.在此基础上,利用Arc GIS地统计插值方法估算鄱阳湖通江水道湖口至屏峰山水域鱼类总数量约为6.2×107ind.,总生物量约620 t.结果表明,鄱阳湖通江水道是鱼类重要的栖息地,建议加强该水域的保护,保持鄱阳湖与长江的自然连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通江水道 生态通道 水声学 空间分布特征 鱼类资源量
下载PDF
景观空间结构分析在城市水系规划中的应用 被引量:40
3
作者 徐慧 徐向阳 崔广柏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8-113,共6页
作为城市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河流与水系的功能正常发挥与否取决于其结构特征以及格局的完善程度,而水系规划对城市河流结构与水系格局的改善具有关键作用。运用景观生态学关于廊道与网络的分析方法,将河流与水系看作水景观元素中的廊... 作为城市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河流与水系的功能正常发挥与否取决于其结构特征以及格局的完善程度,而水系规划对城市河流结构与水系格局的改善具有关键作用。运用景观生态学关于廊道与网络的分析方法,将河流与水系看作水景观元素中的廊道和网络,通过计算和比较水系规划前后河流廊道与水系网络的一些指标,反映河流结构和水系网络特征的变化情况,以此评价水系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揭示水系规划在改善城市河流廊道的空间结构和提高水系网络的连接度方面的景观生态学本质;并以太仓市水系规划为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规划后全市水系网络的连结数与最大可能连结数之比(γ)和网络中实际环路数与最大可能出现环路的比值(α)指数值分别比现状提高了30%和119%,河流廊道的空间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对四个水利片区的研究发现各区的γ和α值具有较为明显的空间差异,γ和α值表现为现状指标值越低、城市化影响越强烈的地区,规划后其值提高的幅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水系规划 河流廊道 水系网络 网络连接度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城际间运输联系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43
4
作者 曹小曙 阎小培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7-89,共3页
本文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各主要城市之间客、货流量的空间分布形态 ,就珠江三角洲的整体交通运输形势而言 ,占第一位的是广州—东莞—深圳—香港一线。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悠久历史、社会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最初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 本文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各主要城市之间客、货流量的空间分布形态 ,就珠江三角洲的整体交通运输形势而言 ,占第一位的是广州—东莞—深圳—香港一线。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悠久历史、社会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最初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以及由此所形成的目前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 ,使穗港沿线成为珠江三角洲成型的交通运输走廊。同时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空间运输联系具有强烈的广州指向性 ,目前尚未形成走廊的网络模式 ,对整体珠三角的发展并非十分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输联系 穗港走廓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黄河中下游典型河岸缓冲带植被景观连接度及其网络构建 被引量:16
5
作者 赵清贺 马丽娇 +4 位作者 刘倩 丁圣彦 卢训令 曹梓豪 张祎帆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83-992,共10页
植被作为河岸缓冲带生态系统服务形成与维持的基础,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能为多种物种提供栖息地和迁移廊道。因此,本文以黄河中下游典型河岸缓冲带植被为对象,采用遥感解译、景观连接度指标、斑块重要性评价和廊道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 植被作为河岸缓冲带生态系统服务形成与维持的基础,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能为多种物种提供栖息地和迁移廊道。因此,本文以黄河中下游典型河岸缓冲带植被为对象,采用遥感解译、景观连接度指标、斑块重要性评价和廊道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2003年、2009年和2015年研究区的植被景观连接度和斑块重要值变化,并构建河岸缓冲带植被廊道网络,以期为黄河中下游河岸缓冲带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支持。结果表明,研究区植被斑块的连接度在2003—2015年呈增加趋势,且随距离阈值的增大而增大;不同距离阈值下,斑块重要值随斑块面积增大而增大,且随距离阈值增大的而增大;小型斑块(0~5 hm^2)重要值呈增加趋势,中型斑块(5~10 hm^2)重要值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而大型斑块(>10 hm^2)重要值呈降低趋势。植被廊道网络分析表明,基于重要生态节点同时考虑沟渠和道路廊道可作为研究区植被廊道网络构建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缓冲带 植被 景观连接度 斑块重要值 植被廊道网络 黄河中下游
下载PDF
湖北湿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季 陈蕾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43-46,共4页
通过对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十堰市丹江口水库水源保护区、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武汉南湖等具有代表性的湿地进行实地调研,以湖北省第一次、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的相关数据为基础,结合《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 通过对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十堰市丹江口水库水源保护区、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武汉南湖等具有代表性的湿地进行实地调研,以湖北省第一次、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的相关数据为基础,结合《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总体规划》中对湿地保护的要求,分析了湖北省湿地的变化历程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江湖连通廊道、湿地恢复重塑、湿地旅游资源利用及湿地保护的创新机制试点等湿地保护的重点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变化 湿地保护 江湖连通廊道 湿地保护创新机制 湖北省
下载PDF
松花江流域河流湿地横向连通性分析
7
作者 吕军 汪雪格 +3 位作者 王彦梅 魏春凤 刘洪超 张正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65-69,共5页
河湖水系连通性包括纵向连通性、横向连通性和垂向连通性。横向连通性指在河流与河岸带、湖泊、湿地之间的通道连通程度。松花江流域中下游区域地势相对平坦,主要湿地类型为河流洪泛湿地,多分布于河流两岸的河滩地上。为了防洪而修建的... 河湖水系连通性包括纵向连通性、横向连通性和垂向连通性。横向连通性指在河流与河岸带、湖泊、湿地之间的通道连通程度。松花江流域中下游区域地势相对平坦,主要湿地类型为河流洪泛湿地,多分布于河流两岸的河滩地上。为了防洪而修建的堤防,阻断了河流与湿地之间的水流联系。选取嫩江尼尔基以下江段和松花江干流为研究对象,采用横向连通性指数法研究河流和洪泛湿地之间的纵向连通性。整个评价范围内河流湿地横向连通性为差,其中,嫩江段(尼尔基以下至三岔河口段)横向连通性等级为中,而松花江干流段横向连通性等级为劣。现状河流洪泛湿地多分布于堤外河滩地内,而堤内的湿地由于堤防的阻隔面积减少较多,堤内湿地与河流之间横向连通性较差;扎龙、向海、莫莫格等重要湿地建设有补水工程,河湖与湿地的连通性较好,而乌裕尔河沼泽湿地没有补水工程,河流与湿地的连通性较差。河湖连通工程的建设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湖水系连通 横向连通性 河流廊道 洪泛湿地 松花江流域
下载PDF
苏州城区河道水质提升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6
8
作者 赵华菁 《山西建筑》 2014年第7期211-213,共3页
对苏州城区水环境的治理工作进行了探讨,并总结了近年城区河道水质提升工作的成效,最后提出了对城区河道水质进一步提升的设想和建议,以达到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 河道 水环境 水质提升
下载PDF
绿色基础设施理念下蒲河廊道生态建设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齐常清 杨滨章 《山西建筑》 2014年第7期209-211,共3页
从绿色基础设施理念出发,探讨了"河流廊道"生态建设过程中应有的生态修复和保护、多功能复合以及保持连通性等特点。通过对沈阳市蒲河沈北新区段河流生态廊道建设研究,讨论了绿色基础设施理念在河流廊道生态景观设计中的具体... 从绿色基础设施理念出发,探讨了"河流廊道"生态建设过程中应有的生态修复和保护、多功能复合以及保持连通性等特点。通过对沈阳市蒲河沈北新区段河流生态廊道建设研究,讨论了绿色基础设施理念在河流廊道生态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廊道 绿色基础设施 生态 连通性
下载PDF
绿色基础设施视角下重庆盘溪河河流廊道生态修复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冷苗 刘骏 《广东园林》 2021年第1期13-17,共5页
传统水利工程措施展现的弊端促使着城市河道管理的范式由工程治理向生态修复转变。而绿色基础设施(GI)在尺度、功能等方面对城市河流问题都有其相对应的"柔性"调控方式。从GI视角出发,类比河流廊道与GI网络的功能特征并探索... 传统水利工程措施展现的弊端促使着城市河道管理的范式由工程治理向生态修复转变。而绿色基础设施(GI)在尺度、功能等方面对城市河流问题都有其相对应的"柔性"调控方式。从GI视角出发,类比河流廊道与GI网络的功能特征并探索其定位与功能,提出了基于GI理念的河流廊道生态修复流程,并以重庆盘溪河为实例提出多尺度(中观-微观)生态修复策略,即在中观尺度下进行水系、绿地等空间网络格局构建,提升城市"河流-绿地"生态网络的连通性, 在微观尺度下通过河流廊道景观空间设计及生态弹性建设等方式进行复合功能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廊道 绿色基础设施 生态修复 网络连通性
下载PDF
优化上海与江浙铁路对接的建议--基于长三角一体化的视角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晨 孙世超 +1 位作者 薛美根 王忠强 《上海城市管理》 2022年第2期84-89,共6页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背景下,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是有力支撑并推动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上海要发挥龙头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必要主动谋划与周边省市的铁路对接。在分析上海铁路发展现状及规...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背景下,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是有力支撑并推动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上海要发挥龙头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必要主动谋划与周边省市的铁路对接。在分析上海铁路发展现状及规划的基础上,研究上海铁路面临的瓶颈与挑战,进而提出优化完善上海与江浙铁路对接的基本思路,以1小时交通圈构建为导向,从构建多层次轨道架构、优化通道布局和衔接模式、加强综合运输系统协同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期望能够为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一体化 铁路 多层次轨道 衔接模式 走廊
下载PDF
基于河渠连接度的哈尼梯田景观水源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大琼 角媛梅 +3 位作者 何礼平 宗路平 向东福 胡志昕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865-2872,共8页
保持梯田水源的稳定供给是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持续存在的关键。本文以地处遗产核心区的全福庄河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快鸟影像和实地调查基础上获取流域内河流-沟渠的空间分布和结构特征数据,选择坡度与距河渠的... 保持梯田水源的稳定供给是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持续存在的关键。本文以地处遗产核心区的全福庄河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快鸟影像和实地调查基础上获取流域内河流-沟渠的空间分布和结构特征数据,选择坡度与距河渠的距离等两个阻力因素,应用ArcGIS中的最小费用距离模型对流域的河渠连接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河流-沟渠廊道网络系统的线点率、连接度、环度指数值均高于河流与沟渠本身;(2)单独以河流和沟渠为源对梯田进行灌溉的阻力较河流-沟渠廊道网络系统高。以河渠廊道网络系统为源时梯田总面积的66.4%为稳定区;(3)在考虑自灌和多源灌溉梯田的情况下,大鱼塘样区水源的高度稳定区和较高稳定区的面积分别提高了3.9%和5.7%;小寨样区水源的高度稳定区和较高稳定区的面积分别提高了3.2%和5.9%,不同程度提高了梯田景观的水源稳定性;(4)据实地调查验证,基于最小费用法的河渠连接度分析能够为梯田水源的合理划分提供保障,为未来梯田景观持续稳定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渠廊道 最小费用距离 连接度 哈尼梯田文化景观 水源稳定性
原文传递
建成区河流廊道慢行连通途径和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谭立 李倞 +1 位作者 李鑫 林箐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2-68,147,共8页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慢行系统的构建逐渐成为改善交通拥堵问题、推动健康城市营造的重要途径。城市中的河流廊道作为一种线性要素,具有构建慢行网络、改善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城市活力的巨大潜力。然而,城市建成区中的滨河场所往往...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慢行系统的构建逐渐成为改善交通拥堵问题、推动健康城市营造的重要途径。城市中的河流廊道作为一种线性要素,具有构建慢行网络、改善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城市活力的巨大潜力。然而,城市建成区中的滨河场所往往面临用地条件复杂、空间紧缺、被城市割裂等多种问题。研究以构建复合城市功能、慢行舒适连贯、周边连接便利的高品质城市滨河慢行系统为目标,从城市建成区河流廊道的土地与空间梳理、慢行道路断面模式、慢行节点连通模式和慢行服务设施与停留空间布局四个方面梳理总结了河流廊道慢行系统构建的组织模式,并结合宁波塘河的实证研究,对该模式在实践项目中的应用展开探讨,对未来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行系统 河流廊道 绿道 连通性 宁波
原文传递
闽三角城市群生态网络分析与构建 被引量:28
14
作者 刘晓阳 魏铭 +1 位作者 曾坚 张森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57-367,共11页
快速城镇化进程导致区域生境斑块日益破碎化和孤岛化,科学构建生态网络是有效连接生境斑块的重要手段,对保障区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具有关键意义。以闽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依照"生态源地识别—阻力面设置—潜在廊道模拟"... 快速城镇化进程导致区域生境斑块日益破碎化和孤岛化,科学构建生态网络是有效连接生境斑块的重要手段,对保障区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具有关键意义。以闽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依照"生态源地识别—阻力面设置—潜在廊道模拟"模式,根据生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价识别生态源地,采用夜间灯光数据修正传统土地覆被赋值确定生态阻力面,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模拟潜在生态廊道。在此基础上,结合潜力模型进行廊道重要性评价,通过计算网络连通性指数和经济成本比确定廊道提取的合理阈值,提出生态与经济并重型生态网络构建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识别的生态源地共计45处,总面积约为3542 km2;模拟的潜在生态廊道共计990条,总长度约为5941 km。(2)源地及廊道的分布均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异,研究区西北部山区丘陵地带的德化县、安溪县、南靖县等分布较为密集,而东南沿海建成区几乎没有分布。(3)0.73分位数所对应的网络连通性指数成本比达到最高值,此方案下提取的268条潜在廊道可有效连通45处生态源地。研究结果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兼顾视角合理构建区域生态网络体系,可为闽三角城市群生态网络的建设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源地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生态廊道 生态网络 网络连通性指数 闽三角城市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