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the Continuum Removal in Predicting Soil Organic Carbon with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NIRS) in the Senegal Sahelian Soils
1
作者 Macoumba Loum Mateugue Diack +1 位作者 Ndeye Yacine Badiane Ndour Dominique Masse 《Ope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2016年第9期135-148,共14页
Spectroscopy plays a major role in the access of the analytical parameters of the soil. It tends to substitute the conventional laboratory analysis because hyperspectral data were least expensive and easier to obtain.... Spectroscopy plays a major role in the access of the analytical parameters of the soil. It tends to substitute the conventional laboratory analysis because hyperspectral data were least expensive and easier to obtain.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continuum removal (CR) in the validation of the accurate prediction model of the soil properties with Vis-NIR spectroscopy data. Few studies using Vis-NIR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have well focused the calculation of the CR method;its effect in the calibration of the accurate models was also not well emphasized. In this study, we used the remote sensing software ENVI 4.7 to compute the CR function where the value of the continuum for each sample and for each spectral wavelength was obtained by dividing the reflectance values of the full spectrum (FS) with those of the continuum curve (CC). The partial least square regression (PLSR) model was applied in the spectral data from the soil of the Senegal Sahelian region. It was calibrated with both data from the full spectrum (FS) and those obtained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ntinuum removal.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R, ultraviolet wavelengths (350 - 429 nm) and those of near infrared (2491 - 2500 nm) were removed from the explanatory variables of PLSR model. With the FS, all wavelengths between 350 and 2500 nm were taken into account in predicting soil properties. Our findings show a positive eff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CR in the estima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In calibration, the R2 increased up to 10% with the continuum removal in the model of 12 components (CP). In terms of validation, it’s the 15-component model which is the most accurate with the same range in calibration between the FS and the CR. The lowest RMSE ranged from 0.04 with the FS to 0.03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R in calibration and validation.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est of this study as soil organic carbon is recognized as a key indicator of fertility of the soil in Sahelian-African regions. For future studies, it’s important to apply the model of neural networks to better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ontinuum removal in predicting soil properties from the spectral data and other methods of preprocessing like the 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 (m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RS Soil Proprieties continuum Removal PLSR Model Senegal river Delta
下载PDF
香溪河河流连续统特征研究 被引量:65
2
作者 唐涛 黎道丰 +2 位作者 潘文斌 渠晓东 蔡庆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41-144,共4页
以香溪河附石藻类密度、藻类叶绿素a浓度、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及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随河流级别的变化为例探索该河流的连续统特征 .结果表明 ,附石藻类密度、藻类叶绿素a浓度和Shan 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总体上都有随着河流级别... 以香溪河附石藻类密度、藻类叶绿素a浓度、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及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随河流级别的变化为例探索该河流的连续统特征 .结果表明 ,附石藻类密度、藻类叶绿素a浓度和Shan 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总体上都有随着河流级别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但在 1~ 3级河段之间这种趋势并不明显 ,甚至出现了逆转 .河流初级生产力也有随河流级别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并在第 4级河流达到最大 ,随后有所下降 .在全水系范围内河流初级生产力 (P)与群落呼吸 (R)比值P/R均大于 1,说明香溪河是一条以自养生产为主的河流 .所研究的特征并不完全与连续统概念的预测相一致 ,表明河流已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人为干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连续统特征 香溪河 附石藻类
下载PDF
河流生态学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被引量:126
3
作者 蔡庆华 唐涛 刘建康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9期1573-1577,共5页
近年来河流生态系统成为湖沼学研究的重点,很多新理论、新方法被应用到研究中。文章综述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并着重从河流连续、河流的生态需水量、河流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与健康评价、河流的生态系统管理以及流域生态学等几个热点方向... 近年来河流生态系统成为湖沼学研究的重点,很多新理论、新方法被应用到研究中。文章综述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并着重从河流连续、河流的生态需水量、河流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与健康评价、河流的生态系统管理以及流域生态学等几个热点方向作了详细论述。作者认为,今后河流生态学的研究应在流域尺度上展开,结合河流健康及生态系统服务评价进行河流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研究将是近期河流生态学的重点问题之一。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作者建议应该尽快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连续统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健康 生态系统管理 流域生态学
下载PDF
流域尺度的河流生态修复 被引量:33
4
作者 孙东亚 赵进勇 董哲仁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14,共4页
在对河流生态修复相关理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讨论了河流连续体概念和河流四维模型.从人类活动影响的大尺度特征、河流特性、河流水污染、水陆交错带几个方面对在流域尺度下进行河流生态修复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指出我国现阶段河... 在对河流生态修复相关理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讨论了河流连续体概念和河流四维模型.从人类活动影响的大尺度特征、河流特性、河流水污染、水陆交错带几个方面对在流域尺度下进行河流生态修复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指出我国现阶段河流修复中的首要任务是遏制流域内引起生态系统退化的水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修复 流域 河流连续体 生态系统
下载PDF
阊江河1~6级支流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取食功能团演变特征 被引量:14
5
作者 胡本进 杨莲芳 +1 位作者 王备新 单林娜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3-466,共4页
河流连续性概念(river continuum concept,RCC)将自然河流生态系统视为物理和生物的连续体,河流物理环境的梯度变化决定了生物的演变格局.为探索自然河流系统受人类干扰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演变规律,作者于2002年5月、8月、11月对安... 河流连续性概念(river continuum concept,RCC)将自然河流生态系统视为物理和生物的连续体,河流物理环境的梯度变化决定了生物的演变格局.为探索自然河流系统受人类干扰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演变规律,作者于2002年5月、8月、11月对安徽省祁门县阊江河1~6级支流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进行了调查,共获7纲57科101属119种,计8 813头,并详细记载了各级支流样点的栖境特点.运用'河流连续性概念'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该河1~6级支流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各取食功能团演变趋势符合该理论,但上至下游的生物区系演替程度明显小于未受干扰的自然河流,1~6级支流各功能团的分布(P/%)梯度变化趋于平缓,仅捕食者数量分布与理论预测模式比较接近.各级支流相同取食功能团的优势类群各异,其种类的耐污能力随河流级别的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同级支流各取食功能团的分布(P/%)比例存在季节性差异. 图2 表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连续性概念(RCC)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取食功能团 耐污值 阊江河
下载PDF
河道大型水库水力过渡区及其生态影响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于国荣 夏自强 +1 位作者 蔡玉鹏 余文公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8-621,共4页
运用河流连续体理论,分析修建大坝对河流水力学要素的影响.根据水力特征的变化,对河道型水库工程影响区域水力过渡区进行划分,重点研究各个水力过渡区内的水文水力特征、空间结构、物质结构和能量结构的变化及其生态响应.研究结果表明,... 运用河流连续体理论,分析修建大坝对河流水力学要素的影响.根据水力特征的变化,对河道型水库工程影响区域水力过渡区进行划分,重点研究各个水力过渡区内的水文水力特征、空间结构、物质结构和能量结构的变化及其生态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水文水力特征的变化直接导致了生态环境要素的变化,最终将对河流生态系统产生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连续体 生态系统 水力过渡区 水文水力特征 生态环境
下载PDF
河流不连续体概念及其在河流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9
7
作者 张水龙 冯平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58-762,共5页
系统地回顾了序列不连续体概念(SDC)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以及应用的情况。河流连续体概念对SDC的产生及其最初的形式有着重要的影响。序列不连续体概念的发展经历了最初的形式和扩展形式。利用SDC的扩展形式可以在整个河道内预测由于河流... 系统地回顾了序列不连续体概念(SDC)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以及应用的情况。河流连续体概念对SDC的产生及其最初的形式有着重要的影响。序列不连续体概念的发展经历了最初的形式和扩展形式。利用SDC的扩展形式可以在整个河道内预测由于河流调节所产生的各种不连续生态效应。作为模拟和分析河流再调节计划的理论基础,SDC可以为制订流域新的项目规划以及河流系统整治工作提供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生态学 河流连续体概念 序列不连续体概念 河流生态系统 恢复
下载PDF
河-库连续体中溶解性无机碳及其同位素的时空分异特征——以澜沧江云南段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袁博 吴巍 +2 位作者 郭梦京 周孝德 谢曙光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3-186,共14页
河流及水库等水生态系统中的溶解性无机碳(DIC)是全球碳循环与大气、陆地和海洋之间碳相互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澜沧江云南段上游天然河段及下游梯级水库群形成的连续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河库连续体表层水体中水化学特征、溶解性无机... 河流及水库等水生态系统中的溶解性无机碳(DIC)是全球碳循环与大气、陆地和海洋之间碳相互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澜沧江云南段上游天然河段及下游梯级水库群形成的连续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河库连续体表层水体中水化学特征、溶解性无机碳浓度及其碳同位素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河库连续体水体中溶解无机碳(DIC)及其同位素(δ13 C DIC)组成特征总体表现为:DIC浓度丰水期较低,枯水期较高,平均值分别为2.59±0.44和3.30±0.37 mmol/L;δ13 C DIC值丰水期偏负、枯水期偏正,平均值分别为-8.52‰±0.38‰和-6.95‰±0.53‰,与自然河流的季节变化特征相似.水体DIC来源主要包括土壤及水体有机质分解生成的CO 2、碳酸盐风化和水气界面CO 2的交换过程.澜沧江河库连续体中DIC浓度及δ13 C DIC组成的时空异质性特征与流域岩性、土壤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微生物活动强度等均有较大关系.当前,澜沧江梯级水库群建库时间短,梯级联合运行下调度复杂,水文条件多变,梯级水库对河流重要生源要素——碳累积影响方面的“水库效应”还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 溶解性无机碳 δ13 C DIC 梯级水库 河库连续体
下载PDF
河流旅游:缘起、内涵及其研究体系——一个本体论的诠释 被引量:11
9
作者 鲍捷 陆林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69-1079,共11页
从旅游及地域系统复杂性的角度探讨河流旅游的概念及其内涵。首先从厘清缘起出发,分析其中的3个传统——审美与寄情的传统、人文主义与后工业化的传统,以及朝觐的传统——及其对当今研究的意义。从本体论的角度,按照旅游主体对河流本体... 从旅游及地域系统复杂性的角度探讨河流旅游的概念及其内涵。首先从厘清缘起出发,分析其中的3个传统——审美与寄情的传统、人文主义与后工业化的传统,以及朝觐的传统——及其对当今研究的意义。从本体论的角度,按照旅游主体对河流本体的利用形式及程度,构建了从完全亲近、部分亲近、部分疏离、到完全疏离4个维度的连续概念;从河流客体本身所受的人工干预程度,亦构建起从无干预、弱干预、强干预到完全干预4个维度的连续概念,在此基础上将二者叠合,诠释河流旅游内涵。在此概念体系中,提出在后现代/后工业化的语境下,建立基于主观体验和地域系统耦合的研究体系,旨在探寻基于不同体验类型的河流旅游主体参与方式、分析河流旅游地系统发展演化的"过程-结构-机制"、关注游憩娱乐功能主导下河流利用方式转变及其影响、关注游憩活动在流域综合发展中的地位,并结合系统研究与传统区域研究明确方法论与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旅游 本体论 概念连续体 人-地(河)关系
下载PDF
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整体性概念模型 被引量:83
10
作者 董哲仁 孙东亚 +1 位作者 赵进勇 张晶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0-559,共10页
在完善与整合现有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概念及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整体性概念模型。水文情势、水力条件和地貌景观格局是对河流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具有关键影响的3大生境要素,结构功能模型的核心是建立以3大生境要素... 在完善与整合现有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概念及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整体性概念模型。水文情势、水力条件和地貌景观格局是对河流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具有关键影响的3大生境要素,结构功能模型的核心是建立以3大生境要素为构架的生命支持系统与河流生命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关系,同时考虑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生境要素变化对于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整体性概念模型由以下4种模型组成:河流四维连续体模型、水文情势-河流生态过程耦合模型、水力条件-生物生活史特征适宜模型以及地貌景观空间异质性-生物群落多样性关联模型,这4种模型的一体化整合,基本概括了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整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生态系统 结构功能 连续体 水力条件 水文情势 洪水脉冲 景观格局 概念模型
下载PDF
黑河流域土壤光谱特性与响应原理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海英 彭红春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4期54-59,共6页
采集黑河上游排露沟小流域的多个土壤剖面的84个土壤样品,自然风干处理后,利用美国ASD光谱仪获得土壤的反射光谱曲线,分析其光谱特性与响应原理。结果显示:个别土壤曲线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波浪状形态;有机质对反射率的影响在600~800nm最... 采集黑河上游排露沟小流域的多个土壤剖面的84个土壤样品,自然风干处理后,利用美国ASD光谱仪获得土壤的反射光谱曲线,分析其光谱特性与响应原理。结果显示:个别土壤曲线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波浪状形态;有机质对反射率的影响在600~800nm最为明显,当其质量分数小于20g/kg时,表现出明显的陡坎状凸起;土壤反射率随粉粒含量的增加而升高;1 414和1 919nm附近的吸收谷是由OH伸缩振动的一级倍频和二级泛频产生,2 210和2 350nm附近是由金属-OH和CO32-倍频或合频引起,包络线去除后,420,490,540,660和900nm处表现出明显的吸收谷,是因为存在铁氧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流域 光谱特性 包络线去除 响应原理
下载PDF
桂林毛村地下河流域岩溶关键带碳循环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黄芬 吴夏 +2 位作者 杨慧 张春来 曹建华 《广西科学》 CAS 2018年第5期515-523,共9页
本文系统总结了桂林毛村地下河观测站在岩溶关键带垂向上碳循环的监测工作,为基地进入岩溶关键带监测网络奠定基础。对岩溶植被层-土壤层-岩石层-地下水无缝连续体的碳循环监测,包括不同地质背景下典型植被的光合速率、自然植被下凋落... 本文系统总结了桂林毛村地下河观测站在岩溶关键带垂向上碳循环的监测工作,为基地进入岩溶关键带监测网络奠定基础。对岩溶植被层-土壤层-岩石层-地下水无缝连续体的碳循环监测,包括不同地质背景下典型植被的光合速率、自然植被下凋落物的分解(植被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库的组成及转化、土壤微生物及有机酸对碳酸盐岩的溶蚀(土壤层)、洞穴CO2浓度及同位素的变化(气体-岩石作用层)、流域水体无机碳特征、外源水对岩溶碳汇过程的促进(地下水层)等方面。经过长期的科研积累,形成一套包括岩溶生物地球化学、岩溶水文过程、同位素示踪技术等在内的野外及室内研究方法,为流域尺度岩溶关键带碳循环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基础。但岩溶关键带碳循环过程中的生物作用及现代CO2在岩溶关键带中的周转时间研究较少,亟待加强。桂林毛村地下河流域岩溶关键带碳循环的研究具有地域优势和学术优势,适合成为我国岩溶关键带监测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关键带 毛村地下河 碳循环 植被土壤岩石地下水连续体
下载PDF
河流鱼类分类群和功能群的纵向梯度格局——以新安江流域为例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兵 孟雪晨 +2 位作者 张东 储玲 严云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5730-5745,共16页
确定鱼类群落的空间格局是保护和管理河流鱼类多样性的基础。尽管河流鱼类分类群(基于物种组成)的纵向梯度格局已得到大量报道,但其功能群(基于功能特征)的空间格局研究较少。以皖南山区新安江为研究流域,沿其“正源?下游”梯度共设置2... 确定鱼类群落的空间格局是保护和管理河流鱼类多样性的基础。尽管河流鱼类分类群(基于物种组成)的纵向梯度格局已得到大量报道,但其功能群(基于功能特征)的空间格局研究较少。以皖南山区新安江为研究流域,沿其“正源?下游”梯度共设置27个调查样点,分别于2017年5月和10月完成2次调查取样,着重研究了鱼类分类群和功能群结构的纵向梯度格局及其形成机制。共采集鱼类44种,可分为5个运动功能群和4个营养功能群,构成14个“营养?运动”复合功能群。双因素交互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鱼类分类群和功能群均随河流级别显著变化,但两者均无显著的季节变化;根据相似性百分比分析,由1级至3级河流,数量优势物种和功能群的空间变化主要呈嵌套格局,而由3级至5级河流其变化主要呈周转格局。方差分解结果显示,局域栖息地、陆地景观和支流空间位置3类解释变量对分类群和功能群空间变化的解释率分别为33.6%和38.5%,其中,分类群受局域栖息地和支流空间位置变量的显著影响,而功能群受局域栖息地和陆地景观变量的显著影响。研究表明,沿着新安江的“上游?下游”纵向梯度,鱼类分类群和功能群的空间格局基本一致,但两者的形成机制不同:分类群的纵向梯度变化受环境过滤和扩散过程的联合影响,而功能群则主要受环境过滤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连续统 群落周转与嵌套 环境过滤与扩散限制 分类群和功能群
下载PDF
汶川地震中国道G213左侧某典型高山河谷场地地震滑坡响应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长卫 张建经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67-1475,共9页
以国道G213左侧一处包含河谷地形的高陡边坡为原型,采用新型离散元计算方法——基于连续模型的离散元方法(CDEM),对高烈度地震作用下高陡边坡上的堆积体滑坡由变形累计到破坏滑动的全过程进行模拟,并结合振动台试验结果,对该高陡边坡上... 以国道G213左侧一处包含河谷地形的高陡边坡为原型,采用新型离散元计算方法——基于连续模型的离散元方法(CDEM),对高烈度地震作用下高陡边坡上的堆积体滑坡由变形累计到破坏滑动的全过程进行模拟,并结合振动台试验结果,对该高陡边坡上堆积体的地震滑坡响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震力和重力作用下,堆积体顶部先出现应力集中,造成堆积体沿基岩–堆积体结构面后缘产生变形,进而造成该处出现拉伸、剪切破坏点,之后随着地震动的持续,基岩–堆积体结构面上的剪切破坏点逐渐向堆积体中前部的锁固段扩展,同时伴随着堆积体表面拉伸破坏点的增加,最终造成锁固段发生渐进性破坏,堆积体从剪出口滑出形成滑坡。滑塌发生的时间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到达的时间同步或稍微有所滞后。在高陡边坡地形中,以输入地震波为基准,不论是坡面还是坡体内,不同位置的峰值加速度沿坡高均有所放大,表现为竖向峰值加速度的放大效应>水平峰值加速度的放大效应,坡面峰值加速度的放大效应>坡体内峰值加速度的放大效应。在河谷地形中,以输入波为基准,不论是河床还是河岸两侧的斜坡,不同位置的峰值加速度沿高程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放大;河谷对加速度放大效应的影响具有一定范围,且在该范围内水平加速度的放大效应>竖向加速度的放大效应,与坡面处加速度的放大效应刚好相反;加速度的放大效应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且该方向性与河岸两侧斜坡的坡度有关;加速度放大效应在河谷底部的分布具有不均匀性,距离河岸越近,加速度放大效应越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基于连续模型的离散元方法 高山河谷 地震 滑坡响应 峰值加速度
下载PDF
洪泛河流动态生态廊道宽度界定研究——以永定河泛区廊坊段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韩琪 赵进勇 +3 位作者 徐征和 王琦 张晶 彭文启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1-180,共10页
为解决河流生态廊道空间范围尚不明确的问题,通过对国内外河流生态廊道概念、内涵、结构特征及功能的梳理分析,总结归纳河流生态廊道的概念并提出了河流生态廊道宽度的界定方法。以永定河泛区廊坊段为例,根据河流廊道时空变化特征及地... 为解决河流生态廊道空间范围尚不明确的问题,通过对国内外河流生态廊道概念、内涵、结构特征及功能的梳理分析,总结归纳河流生态廊道的概念并提出了河流生态廊道宽度的界定方法。以永定河泛区廊坊段为例,根据河流廊道时空变化特征及地貌连续性,提出基于河流四维连续体-洪水脉冲理论的廊道宽度界定方法,建立河流生态廊道宽度界定指标体系,通过选取适宜的指标进行定量定性研究。同时,以MIKE21水动力学模型和ArcGIS软件为主要手段,对洪水脉冲的不同工况进行水动力模拟计算,分析动态廊道范围演变趋势,最终确定动态廊道宽度。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河流生态廊道的宽度是动态演变的,洪水脉冲下限条件下泛区生态廊道宽度为0.43~2.03 km,洪水脉冲上限条件下宽度为1.2~10.2 km,总宽度范围为0.43~10.2 km。经验证模拟结果可靠,研究结果合理。研究成果为推进河流廊道生态保护与修复和河湖水域空间管控奠定基础,并为永定河生态廊道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生态廊道 河流四维连续体 洪水脉冲理论 指标体系 水动力模拟 影响因素 径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河流连续性的渭河西安段历史变迁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郝旺奂 《城市建筑》 2019年第18期26-30,共5页
本文以河流连续性的视角,借助历史地理学的方法,对渭河水文变迁及其原因进行研究梳理,旨在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给出一定的规划指导。通过研究渭河向北偏移和水量变化两个方面的变迁历史,以及影响其变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得出人类在... 本文以河流连续性的视角,借助历史地理学的方法,对渭河水文变迁及其原因进行研究梳理,旨在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给出一定的规划指导。通过研究渭河向北偏移和水量变化两个方面的变迁历史,以及影响其变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得出人类在大肆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对渭河自然过程的连续性造成了破坏,加剧了渭河的变迁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 河流连续性 历史变迁
下载PDF
基于HICO高光谱的黄河口湿地植被识别方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子飞 江涛 《北京测绘》 2018年第4期378-383,共6页
湿地植被制图是湿地自然资源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文中选取黄河口湿地为研究区,应用海岸带高光谱成像仪影像,提出了一种基于包络线去除的改进型光谱角匹配(Spectral Angle Mapper based on Continuum Removal,SAM_CR)方法,对芦苇... 湿地植被制图是湿地自然资源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文中选取黄河口湿地为研究区,应用海岸带高光谱成像仪影像,提出了一种基于包络线去除的改进型光谱角匹配(Spectral Angle Mapper based on Continuum Removal,SAM_CR)方法,对芦苇、狄草、碱蓬和怪柳等湿地典型植被进行分类提取。结果表明,SAM_CR湿地典型植被种类识别的总体精度由传统SAM方法的74.87%提高到80.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被 黄河口 海岸带高光谱成像仪(HICO) 包络线去除 光谱角填图
下载PDF
隧道掘进触发土体变形力学性状研究
18
作者 张国强 《山西建筑》 2013年第5期159-162,共4页
针对过江隧道施工过程,采用因子对目标函数影响的优化分析思想,将土体设定为各向同性均质的弹性连续介质体,数值研究了不同硐径工况下隧道掘进触发土体变形力学性状,结果表明场地土体位移及场地各点主应力随硐径增加而增大。
关键词 过江隧道 弹性连续介质体 硐径
下载PDF
长江干流鱼类功能群空间分异
19
作者 王安伦 何萍 龙心远 《生物多样性》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5-108,共14页
河流是一个连续而整体的系统,大型河流中的鱼类物种组成沿河流纵向随环境梯度的分异而变化。本研究采用从长江上游金沙江起点直门达至下游入海口的168种淡水鱼类分布数据,根据鱼类的体型、形状、食性和生活史策略划分功能群,利用层次聚... 河流是一个连续而整体的系统,大型河流中的鱼类物种组成沿河流纵向随环境梯度的分异而变化。本研究采用从长江上游金沙江起点直门达至下游入海口的168种淡水鱼类分布数据,根据鱼类的体型、形状、食性和生活史策略划分功能群,利用层次聚类分析和排序分析方法研究了长江干流鱼类功能群分布格局及其对不同尺度的环境因子的适应性。结果显示,长江干流鱼类功能群的分布存在一级和二级的空间分异:一级分异以龙开口为分界点;而二级分异以石鼓、龙开口和白鹤滩坝下为分界点。自上游到下游,鱼类功能群的变化规律是:体型从小型过渡到中型和大型,形状从仅有纺锤形和圆柱形过渡到出现侧扁形,食性从杂食性过渡到更多样性的食性,生活史策略从机会策略过渡到周期策略和均衡策略。鱼类功能群的分布格局是适应不同尺度环境因子空间分异的结果:在大尺度的整条长江干流中,与气候特征相关的海拔和气温是主导影响因素;而随着研究的空间尺度缩小,与地形特征相关的河段坡降的影响显现,在中尺度的I-1段中作为主导。本研究对认识长江干流的鱼类空间分布规律以及环境适应性特征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连续体 长江 鱼类功能群 空间分异
原文传递
西双版纳河溪等级体系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吴兆录 郑寒 +3 位作者 刘宏茂 高雷 许又凯 崔景云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31-234,共4页
河与溪是河溪连续体的不同部分 ,需要有一个简明实用的区别方法 .用Acr/info和AcrView建立 430km2 区域内河溪GIS ,研究了西双版纳河溪等级体系 (5级 ) ,1~ 2级为溪 ,3~ 5级为河 .溪流比降大 ,支流少 ,水道窄 ,两岸植被互相交接遮盖水... 河与溪是河溪连续体的不同部分 ,需要有一个简明实用的区别方法 .用Acr/info和AcrView建立 430km2 区域内河溪GIS ,研究了西双版纳河溪等级体系 (5级 ) ,1~ 2级为溪 ,3~ 5级为河 .溪流比降大 ,支流少 ,水道窄 ,两岸植被互相交接遮盖水道 ,形成明显的遮荫性和隐蔽性小环境 ,对居民活动不产生隔离作用 ,而河流则有相反的特点 .研究区内常流河溪 6 30km ,溪占 91% ,河仅占 9%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溪连续体 等级体系 西双版纳 生境格局 土地利用 生物多样性 综合生态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