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7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ponses of river bed evolution to flow-sediment process changes after Three Gorges Project in middle Yangtze River:A case study of Yaojian reach 被引量:4
1
作者 Li-qin Zuo Yong-jun Lu +2 位作者 Huai-xiang Liu Fang-fang Ren Yuan-yuan Sun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24-135,共12页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TGP)has changed the flow-sediment process in the middle Yangtze River.For navigation purposes,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study the changes of the river regime over a long-term period and the s...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TGP)has changed the flow-sediment process in the middle Yangtze River.For navigation purposes,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study the changes of the river regime over a long-term period and the shoal-channel evolution over different seasons since the completion of the TGP.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measured data and the results of a two-dimensional mathematical model,the changes of the river regime and river bed evolution in the Yaojian reach downstream of the TGP were studied.Results show that a high sediment transport flux helps to keep the main flow in the North Branch,while a low sediment transport flux helps to keep the main flow in the South Branch.Thus,the main branch will not change in the near future because of the low sediment transport load.In this study,the flow-sediment process adjusted by the TGP was restored to the conditions before the TGP,and the river bed evolution under the adjusted and non-adjusted flow-sediment conditions was calculated.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TGP,the reservoir storage accelerated the flood recession process and decreased the erosion by 11.9%under the flow-sediment conditions in 2010,and the deposition in the flood season decreased by 5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ver regime river bed evolution Flow-sediment process Three Gorges Project Yaojian reach Middle Yangtze river Navigation channel
下载PDF
A NEW MODEL FOR PREDICTING BED EVOLUTION IN ESTUARINE AREA AND ITS APPLICATION IN YELLOW RIVER DELTA 被引量:2
2
作者 YANG Chen JIANG Chun-bo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11年第4期457-465,共9页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ocess of sediment transport and proposes a morphological model to predict the bed evolution in estuaries. The hydrodynamic module is based on an existent model-Depth Integrated Velocity A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ocess of sediment transport and proposes a morphological model to predict the bed evolution in estuaries. The hydrodynamic module is based on an existent model-Depth Integrated Velocity And Solute Transport (DIVAST) and the wetting and drying method is adopted to deal with the moving boundary. Both cohesive sediment and non-cohesive sediment a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the sediment transport module with the capability of simulating the transport of graded sediments under non-equilibrium conditions. The fall velocity of the suspended sediment is modified in the present model due to the high sediment concentration. A 3-layer approach is adopted to simulate the variations of sediment gradations of bed materials. Furthermore, the model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bed evolu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YRD) from 1992 to 1995. Field data are used to calibrate the parameters.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how the morphology was developed in the Yellow River Estuary with a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field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d evolution graded sediments morphology numerical model sediment transport Yellow river Delta (YRD)
原文传递
Flood risk control of dams and dykes in middle reach of Huaihe River 被引量:3
3
作者 Zhen-kun MA Zi-wu FAN +1 位作者 Ming ZHANG Yi-lu SU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7-31,共15页
Three stochastic mathematical models for calculation of the reservoir flood regulation process, river course flood release, and flood risk rate under flood control were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tochastic di... Three stochastic mathematical models for calculation of the reservoir flood regulation process, river course flood release, and flood risk rate under flood control were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tochastic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nd features of flood control systems in the middle reach of the Huaihe River from Xixian to the Bengbu floodgate,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ing uncertain factors of hydrology, hydraulics, and engineering control. They we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flood risk rate with flood regulation of five key reservoirs, including the Meishan, Xianghongdian, Nianyushan, Mozitan, and Foziling reservoirs in the middle reach of the Huaihe River under different flood frequencies, the flood risk rate with river course flood release under design and check floods for the trunk of the Huaihe River in conjunction with relevant flood storage areas, and the flood risk rate with operation of the Linhuaigang Project under design and check floods. The calculated results show that (l) the five reservoirs can withstand design floods, but the Xianghongdian and Foziling reservoirs will suffer overtopping accidents under check floods; (2) considering the service of flood storage areas under the design flood conditions of the Huaihe River, the mean flood risk rate with flood regulation of dykes and dams from Xixian to the Bengbu floodgate is about 0.2, and the trunk of the Huaihe River can generally withstand design floods; and (3) under a check flood with the flood return period of 1 000 years, the risk rate of overtopping accidents of the Linhuaigang Project is not larger than 0.15, indicating that it has a high flood regulation capacity. Through regul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flood control system of the Linhuigang Project, the Huaihe River Basin can withstand large floods, and the safety of the protected area can be ensu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chastic mathematical model reservoir flood regulation river course flood release risk factor risk rate middle reach of Huaihe river
下载PDF
永定河流域水文演变与多水源联合优化调度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庆芳 万超 +3 位作者 雷振东 彭安帮 苏鑫 王银堂 《中国水利》 2024年第5期34-40,共7页
水资源是保护修复永定河生态环境功能、维护河流生命健康的控制性因素。永定河流域水资源极为紧缺,且地表水资源量呈显著衰减态势。为实现紧缺严苛的水资源条件下永定河生态水量的有效保障,系统解析了流域水文演变特征,核算了分河段基... 水资源是保护修复永定河生态环境功能、维护河流生命健康的控制性因素。永定河流域水资源极为紧缺,且地表水资源量呈显著衰减态势。为实现紧缺严苛的水资源条件下永定河生态水量的有效保障,系统解析了流域水文演变特征,核算了分河段基本生态水量和多水源生态补水潜力,建立了耦合水资源供用耗排过程和水工程群联合运用的多水源优化调度模型,提出了常规和极端情况下的多水源生态水量调度方案和基于降水年型研判的调度方案运用方式。研究成果为有效保障永定河生态水量、提升应对变化环境的韧性提供了关键方法和模型,为华北地区其他河流生态保护修复和综合治理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环境 水文演变 河道生态补水 多水源联合优化调度 永定河流域
下载PDF
新情势下长江河口南槽河床冲淤演变特征
5
作者 左书华 赵德招 +2 位作者 谢华亮 赵张益 杨华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4,共11页
随着长江流域来沙的锐减、河口涉水工程的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和通航环境的高效利用,长江口河势将面临着新一轮的调整。以长江口南槽河床冲淤演变为研究对象,采用河床演变分析的方法对南槽近十年来多次水下地形和航道水深数据... 随着长江流域来沙的锐减、河口涉水工程的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和通航环境的高效利用,长江口河势将面临着新一轮的调整。以长江口南槽河床冲淤演变为研究对象,采用河床演变分析的方法对南槽近十年来多次水下地形和航道水深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对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效果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2010-2018年,南槽主槽整体呈冲刷态势,江亚南沙头部窜沟冲刷发展,沙尾冲刷下延;2018年至今,江亚南沙头部窜沟由冲刷环境转化为淤积环境,其他区域冲淤形势基本未变;南槽断面主槽形态总体稳定,在主槽总体冲刷背景下,“拦门沙”逐渐被削平,加上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的作用,南槽6 m以深河槽容积明显扩大,且保持较好的稳定性。近期南槽河势变化是流域来水来沙和河口自然、人类活动影响的综合结果,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对近期江亚南沙的地形变化起到了重要影响,工程有效地控制了江亚南沙河势,遏制了局部冲刷发展的趋势,有利于稳定南槽航道的北侧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南槽 河势变化 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 江亚南沙
下载PDF
黄河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时代价值探析
6
作者 焦红强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1-85,91,共6页
黄河文化因承载中华文明的发展演进而生生不息,新时代传承治黄精神、创新治河理念,推动黄河文化的内涵不断发展,丰富了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黄河文化是新时代思政课坚定文化自信的宝贵财富,黄河文化的融入能够厚植思政课的中华文化底蕴... 黄河文化因承载中华文明的发展演进而生生不息,新时代传承治黄精神、创新治河理念,推动黄河文化的内涵不断发展,丰富了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黄河文化是新时代思政课坚定文化自信的宝贵财富,黄河文化的融入能够厚植思政课的中华文化底蕴,助力思政课塑造民族精神内核、讲好文化传承使命、诠释文化“两创”自信。水利高校应秉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理念,推动黄河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发展演进 黄河文化 高校思政课 文化自信 治黄精神 治河理念
下载PDF
三峡水库运用后长江中游河漫滩演变趋势分析
7
作者 李明 周成成 +1 位作者 夏楷 章广越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7,共7页
长江中游历来是防洪重点,河漫滩的演变速率虽然相对缓慢,但新水沙条件下河漫滩的长期累积性变化值得关注。以三峡水库175 m运行期长江中游多处典型河漫滩淹没特征流量的统计分析作为基础,量化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径流过程在河漫滩淹... 长江中游历来是防洪重点,河漫滩的演变速率虽然相对缓慢,但新水沙条件下河漫滩的长期累积性变化值得关注。以三峡水库175 m运行期长江中游多处典型河漫滩淹没特征流量的统计分析作为基础,量化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径流过程在河漫滩淹没特性方面的变化,结合滩面植物对季节性水文波动淹没耐受能力的分析,指出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径流过程变化造成的季节性淹没不足以阻断滩面植物的生长发育。由于一系列涉水工程的控制作用,长江中游河漫滩的横向变形受到了极大的抑制,但在滩面植被缓流滞沙效应下,长江中游河漫滩总体仍呈现缓慢淤高的长期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演变 河漫滩 湿生植物 耐淹能力
下载PDF
长江上游温中坝河段河床演变特性分析
8
作者 颜洪斌 《水道港口》 2024年第2期180-185,205,共7页
近年来,长江上游温中坝河段河床地形及演变特性发生改变,对通航条件的影响较大,枯水期需要通过航道养护疏浚才能保障航道尺度。掌握温中坝河段河床演变特性和原因是实施精准养护工作的前提,也是制定和实施生态航道建设的重要依据。通过... 近年来,长江上游温中坝河段河床地形及演变特性发生改变,对通航条件的影响较大,枯水期需要通过航道养护疏浚才能保障航道尺度。掌握温中坝河段河床演变特性和原因是实施精准养护工作的前提,也是制定和实施生态航道建设的重要依据。通过多年实测资料分析,揭示了温中坝河段近年来河床演变的特性和主要原因,针对河床演变带来的航道条件变化,提出了航道维护对策及治理思路。研究结果对温中坝河段航道维护与航道治理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温中坝河段 河床演变 航道维护 航道治理
下载PDF
西大河、西马莲沟河道稳定分析及河道治理
9
作者 王亚兵 《云南水力发电》 2024年第8期153-157,164,共6页
工程累计治理河道长度4.812 km,保护1.35×10^(4)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1.2×10^(4)亩耕地;累计新建堤防、拆除重建堤防及加固堤防共计5.618 km。经综合分析,工程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国民经济分析指标是合理的,运行维护是可靠的,... 工程累计治理河道长度4.812 km,保护1.35×10^(4)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1.2×10^(4)亩耕地;累计新建堤防、拆除重建堤防及加固堤防共计5.618 km。经综合分析,工程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国民经济分析指标是合理的,运行维护是可靠的,工程属于公益性项目,能够提高防洪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保障沿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和保障地方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演变 纵横向稳定 堤防治理 护坡
下载PDF
新形势下长江中下游河道治理与保护长效机制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贵洲 姚仕明 +1 位作者 谢作涛 丁兵 《长江技术经济》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加强长江中下游河道治理与保护,是保障中下游地区防洪安全、生态安全、供水安全、通航安全和河势稳定的基础。在分析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长江中下游河道水沙条件、河床冲淤、江湖关系变化的基础上,全面梳理了长江中下游河道治理与保护... 加强长江中下游河道治理与保护,是保障中下游地区防洪安全、生态安全、供水安全、通航安全和河势稳定的基础。在分析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长江中下游河道水沙条件、河床冲淤、江湖关系变化的基础上,全面梳理了长江中下游河道治理与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新形势,围绕持续做好河道监测、滚动研究、崩岸预警、崩岸应急抢护、护岸岁修加固等工作,对长江中下游河道治理与保护长效机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中下游 河道 治理与保护 长效机制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水文-地貌-生态系统演变与多维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凡姚申 窦身堂 +3 位作者 于守兵 王广州 吴彦 谢卫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84-998,共15页
河口三角洲是由水文、地貌和生态耦合作用形成的复合系统,其演变具有时空波动性强、响应高度敏感、边缘效应显著与环境异质性高的特性,属典型的易失衡区。从黄河三角洲水文-地貌-生态子系统演变过程、耦合作用关系以及多维调控理论与技... 河口三角洲是由水文、地貌和生态耦合作用形成的复合系统,其演变具有时空波动性强、响应高度敏感、边缘效应显著与环境异质性高的特性,属典型的易失衡区。从黄河三角洲水文-地貌-生态子系统演变过程、耦合作用关系以及多维调控理论与技术等方面,阐述了多重压力下的子系统自适应调整与状态特征,归纳了水文条件与河口地貌-生态系统演变的互馈关系,搭建了多维协同的水沙配置研究框架,并提出了基于水沙优化配置的多维调控策略。针对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从连续性监测平台建设、全过程模型构建、失衡风险预测以及多维调控理论与技术研究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以期为优化利用有限水沙资源维持河口系统稳定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貌-生态 演变过程 耦合关系 互馈关系 多维调控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黄河刁口废弃流路冲淤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2
作者 白晓霞 范勇勇 王厚杰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4-42,共9页
刁口流路是黄河1964年至1976年期间的行水流路,在1976年黄河人为改道清水沟后废弃,在1992年将其作为备用流路。依据不同年份刁口废弃流路的高程测量数据,计算了不同时期刁口废弃流路的冲淤量,分析了刁口废弃流路不同时段的冲淤变化特征... 刁口流路是黄河1964年至1976年期间的行水流路,在1976年黄河人为改道清水沟后废弃,在1992年将其作为备用流路。依据不同年份刁口废弃流路的高程测量数据,计算了不同时期刁口废弃流路的冲淤量,分析了刁口废弃流路不同时段的冲淤变化特征,探讨了刁口废弃流路冲淤变化的受控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976−2000年,刁口废弃流路河道整体处于冲刷状态,冲刷速率约为1.92×10^(6)t/a;2000−2016年,河道整体处于淤积状态,淤积速率约为7.99×10^(6)t/a。刁口废弃河道的冲淤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差异,2000−2016年,以断面D20为分界线,向海一侧的河段呈现冲刷状态,河道槽蓄量增加;而向陆一侧的河段呈现淤积状态,河道槽蓄量减少。废弃河道的冲淤演化除受生态调水、海洋动力侵蚀等影响外,更多地受到河道周边油田开发以及两岸的农田和林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从维持河道行水能力的角度来看,亟需对河道开展维护修缮,以保证刁口流路作为黄河入海备用流路的适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刁口废弃流路 冲淤演化 定量计算 断面法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段造床流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13
作者 王克志 刘晓民 +1 位作者 张红武 张晓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15,共8页
造床流量是反映河床冲淤的表征指标,也是河道整治的主要参数。基于1960—2019年实测数据,运用改进马卡维耶夫法、平滩水位法、地貌功法,计算并分析了石嘴山、巴彦高勒、三湖河口、头道拐水文站造床流量。结果表明:时间上,1960—1989年、... 造床流量是反映河床冲淤的表征指标,也是河道整治的主要参数。基于1960—2019年实测数据,运用改进马卡维耶夫法、平滩水位法、地貌功法,计算并分析了石嘴山、巴彦高勒、三湖河口、头道拐水文站造床流量。结果表明:时间上,1960—1989年、2010—2019年造床流量为2100~3540 m^(3)/s,中水河槽冲刷,1990—2009年造床流量为740~1300 m^(3)/s,河槽淤积萎缩严重;空间上,造床流量呈现上站大于下站的特点;造床流量受来水量影响较大,在汛期水量低于105亿m 3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刘家峡、龙羊峡、海勃湾水库三库联调适当增大汛期来水量,强化黄河内蒙古段造床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改进马卡维耶夫法物理意义明确,计算结果相对合理,可为冲积性河流造床流量确定及黄河内蒙古段河道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床流量 河床演变 改进马卡维耶夫法 平滩水位法 地貌功法 黄河内蒙古段
下载PDF
黄河宁夏段游荡型河段河床演变分析及冲淤计算
14
作者 宋璐璐 李春光 +4 位作者 景何仿 乔桥 柳明洋 陈绍卓 丁昌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4-60,共7页
银川市外滩区域属黄河宁夏段的游荡型河段,河道右岸设置格宾石笼用于保护外滩景区,但石笼断裂加速了水下根石的侵蚀。为研究该河段岸坡失稳后的河势发展,对布设护岸工程后的脆弱区河岸变形情况进行监测,利用“河猫”系统等仪器对24个预... 银川市外滩区域属黄河宁夏段的游荡型河段,河道右岸设置格宾石笼用于保护外滩景区,但石笼断裂加速了水下根石的侵蚀。为研究该河段岸坡失稳后的河势发展,对布设护岸工程后的脆弱区河岸变形情况进行监测,利用“河猫”系统等仪器对24个预设典型横断面的水动力学要素进行实测,并采用地形断面法进行河道冲淤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河道水下地形左低右高,右岸受护岸作用保护,岸线基本稳定,近岸处河床淤积;左岸岸线及主流线不断左移且摆动剧烈,左岸冲刷严重,发生崩岸现象;沿程断面形态由W形演变为V形;河段横断面流场基本朝向左岸,未形成螺旋运动;河道在10个月的时间内总淤积量为5.6940万m3,平均淤积厚度为1.20 m。因此,护岸的水下根石可以有效阻止河岸的冲刷下切,但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淤积,应做好排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整治 游荡型河段 河床演变 泥沙冲淤 黄河宁夏段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马当河段和东流水道演变关联性特征探讨
15
作者 车瑞 张玮 于倩 《水道港口》 2023年第3期362-369,共8页
河道具有能够传递上游河势调整至下游河段的性能被称为关联性河段。利用马当水道和东流水道的实测水文地形资料,分析了各汊道的自然演变情况,并通过建立马当-东流河段的二维水动力模型,在验证的基础上,从上游河势变化和公式定量计算的角... 河道具有能够传递上游河势调整至下游河段的性能被称为关联性河段。利用马当水道和东流水道的实测水文地形资料,分析了各汊道的自然演变情况,并通过建立马当-东流河段的二维水动力模型,在验证的基础上,从上游河势变化和公式定量计算的角度,探讨了马当河段和东流水道的演变关联性。结果表面:马当河段的演变趋势是南兴北衰,而东流水道演变却呈交替性变化,马当水道河势调整没有向下游东流水道传递;通过疏浚、筑坝等手段改变马当圆水道分流比,对东流水道影响微小,东流水道的汊道演变由水道自身水沙运动规律所导致;马当河段与东流水道之间顺直微弯段的水流摆动力与边界约束力的比值始终小于1,顺直微弯段能有效约束水流动力轴线的摆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当水道 东流水道 河道演变关联性 河道整治
下载PDF
长江老海坝段近期河道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茂枚 姜果 +2 位作者 朱昊 蔡军 周亚娟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8-96,共9页
近年来受三峡蓄水及河道整治工程影响,长江下游部分河道边界及水沙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老海坝河段年内冲淤演变剧烈,对河道防洪、航运及岸线利用产生影响。本文采用近15年的地形实测资料,探讨老海坝险工段河床演变特征,并对其影... 近年来受三峡蓄水及河道整治工程影响,长江下游部分河道边界及水沙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老海坝河段年内冲淤演变剧烈,对河道防洪、航运及岸线利用产生影响。本文采用近15年的地形实测资料,探讨老海坝险工段河床演变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老海坝河段平面变化较小,南岸附近-10、-30 m等深线基本稳定,-50 m深槽范围有所扩大;2)河道横断面形态横向变化小,纵向变化大,呈现向窄深方向发展的趋势;3)老海坝抛石护岸工程的实施,改变不同等深线区间内河床的冲淤变化幅度,加剧了深槽冲淤幅度,其中岸坡附近冲淤变化相对较小,深槽冲淤幅度较大,九龙港-十一圩港段冲淤演变最为剧烈;4)老海坝段-30 m以下深槽冲淤量与上游大通站造床流量呈负相关,同时受河道地质边界条件影响,在弯道水流离心力作用下,河床仍将长期处于被冲刷状态。研究成果可为河势急剧变化区的河道演变及岸坡防护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海坝 河床冲淤 河势演变 造床流量
下载PDF
江乌航道整治工程水文泥沙原型观测方法与实践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亚民 江木春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46,共5页
为解决长江下游航道整治工程原型观测的问题,以长江下游江心洲至乌江河段航道整治二期工程原型观测为例,结合现场工作实践,采用多种设备和技术方法,包括水位及比降观测、水文断面测量、表面流速流向测量、悬移质和河床质取样及分析等,... 为解决长江下游航道整治工程原型观测的问题,以长江下游江心洲至乌江河段航道整治二期工程原型观测为例,结合现场工作实践,采用多种设备和技术方法,包括水位及比降观测、水文断面测量、表面流速流向测量、悬移质和河床质取样及分析等,针对长江下游感潮河段和部分江段流速大、水深深的特点,采取在合理的时间段进行相关原型观测工作,并利用深水底质采样器解决在深水及流速大的江段采样困难问题。实践结果表明:在江乌航道整治工程中采用的水文泥沙原型观测方法,能获取完整详实的原型观测数据,避免成果失真。采用文中的水文泥沙原型观测方法,解决了长江下游感潮河段原型观测问题,为航道整治工程设计及相关专题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道整治 原型观测 比降观测 ADCP走航测量 悬移质取样 河床质取样 感潮河段
下载PDF
会昌县濂水晓龙段护岸工程与行洪能力问题研究
18
作者 刘卫权 《云南水力发电》 2023年第11期139-143,共5页
河道行洪能力是防汛工程的主要衡量指标,其受制于河道的收扩急缓、折曲分布及阻水建筑物的多寡.行洪能力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临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会昌县濂水晓龙段的行洪能力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该区域水文、地质检测勘察报告与实... 河道行洪能力是防汛工程的主要衡量指标,其受制于河道的收扩急缓、折曲分布及阻水建筑物的多寡.行洪能力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临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会昌县濂水晓龙段的行洪能力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该区域水文、地质检测勘察报告与实际的防汛治理工程建设经验,就该河段的护岸工程进行研析探讨,希望该文章能够为后续治理工程提供建设思路,使河道畅顺、岸民宽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洪能力 河道 护岸工程 治理工程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河槽形态演变与水沙关系研究 被引量:33
19
作者 冯普林 梁志勇 +1 位作者 黄金池 何晓燕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6-74,共9页
在 1973~ 1997年水沙及断面资料基础上 ,从实现黄河下游减淤并促使河槽向有利方向发展的角度 ,分析总结了不同河段中水河槽横断面形态随时间和流程变化的特征 ,研究建立了河槽横断面形态指标与河段进口前期水沙系列的定量关系 ,并对维... 在 1973~ 1997年水沙及断面资料基础上 ,从实现黄河下游减淤并促使河槽向有利方向发展的角度 ,分析总结了不同河段中水河槽横断面形态随时间和流程变化的特征 ,研究建立了河槽横断面形态指标与河段进口前期水沙系列的定量关系 ,并对维持有利河槽形态的水沙治理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演变 河槽形态 河相关系 黄河下游
下载PDF
河床表面分形特征及其分形维数计算方法 被引量:13
20
作者 周银军 陈立 +1 位作者 刘欣桐 许文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0-178,共9页
将分形原理、地理信息(GIS)技术与河床演变理论相结合,以河道水下地形图为基础,首先通过编程自动提取高程数据,利用GIS软件建立河床表面数字高程模型,然后以此来计算河床表面的分形维数,并对投影覆盖法进行了改进.最后对比了各河段不同... 将分形原理、地理信息(GIS)技术与河床演变理论相结合,以河道水下地形图为基础,首先通过编程自动提取高程数据,利用GIS软件建立河床表面数字高程模型,然后以此来计算河床表面的分形维数,并对投影覆盖法进行了改进.最后对比了各河段不同时期的床面分维数,初步探讨了其物理意义.研究表明,该方法用来计算复杂表面的分维数高效准确,为计算河床表面分形维数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同时河床表面分维数具有时空变异性,能定量反映床面的冲淤起伏程度,与河床演变中的河势和河型都有内在关系.这在河床演变及河流动力学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表面 分形 GIS 河床演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