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rmation Mechanisms and Geomorphic Evolution of the Erlian Mudflow Fans, Eastern Guide Basin of the Upper Reaches of Yellow River 被引量:2
1
作者 ZHAO Wuji YIN Zhiqiang +1 位作者 XU Qiang QIN Xiaogu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期578-589,共12页
Several argillaceous platforms lie along the Yellow River(YR) of the eastern Guide Basin,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and their compositions, formation processes, and geomorphic evolution remain debated. Using fie... Several argillaceous platforms lie along the Yellow River(YR) of the eastern Guide Basin,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and their compositions, formation processes, and geomorphic evolution remain debated. Using field survey data, sample testing, and high-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s, the evolution of the Erlian mudflow fans are analyzed. The data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fans on either side of the YR. On the right bank, fans are dilute debris flows consisting of sand and gravel. On the left bank, fans are viscosity mudflows consisting of red clay. The composition and formation processes of the left bank platforms indicate a rainfall-induced pluvial landscape. Fan evolu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early-stage fans pre-date 16 ka B.P., and formed during the last deglaciation; late-stage fans post-date 8 ka B.P.. Both stages were induced by climate change. The data indicate that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the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experienced a cold and humid climate characterized by high rainfall. From 16–8 ka, the YR cut through the Erlian early mudflow fan, resulting in extensive erosion. Since 8 ka, the river channel has migrated south by at least 1.25 km, and late stage mudflow fan formation has occur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upper reaches of Yellow river Guide Basin mud-flow fan forming mechanism geomorphic evolution
下载PDF
莨纱绸生产用河泥关键成分的定量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哲阳 郭胜南 +2 位作者 林柳兴 马明波 周文龙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1,共6页
为了快速有效评价莨纱绸生产用河泥的品质,本文开发了一种基于比色法的莨纱绸生产用河泥关键有机成分(腐殖酸和富里酸)的定量检测方法。研究了反应试剂福林酚与碳酸钠溶液的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显色反应结果的影响,并进行了方... 为了快速有效评价莨纱绸生产用河泥的品质,本文开发了一种基于比色法的莨纱绸生产用河泥关键有机成分(腐殖酸和富里酸)的定量检测方法。研究了反应试剂福林酚与碳酸钠溶液的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显色反应结果的影响,并进行了方法学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测试10.0 mg河泥样品,最佳反应条件为:1.0 mL、1 mol/L福林酚,0.6 mL、150 mg/mL碳酸钠溶液,3.4 mL去离子水,40℃、40 kHz超声处理条件下反应60 min,检测波长760 nm。在标准物质量浓度为0.12~0.30 mg/mL时线性相关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34。该方法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较好,RSD值分别为0.68%、1.43%;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2.96%,RSD值为3.41%。利用此方法测得佛山顺德和西樵地区河泥(莨纱绸生产用泥)及杭州下沙河泥(非莨纱绸生产用泥)中关键有机成分的总含量分别为9.64%、5.61%和1.88%,与分离称重法所得的结果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莨纱绸 河泥 腐殖酸 富里酸 福林酚 定量
下载PDF
清淤河泥和草木灰渣作基质对水稻育秧效果的影响
3
作者 谢昶琰 李青 +3 位作者 陈川 董青君 张苗 章安康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834-838,共5页
农村河道清淤产生的淤泥体量大、有机质含量高,堆放或填埋处理既影响环境又造成资源浪费,生物质电厂燃烧后产生的草木灰渣,如不进行有效利用会变成新的污染源,成为电厂的负担。如能对其进行基质化利用,可变废为宝。以南粳9108为供试品种... 农村河道清淤产生的淤泥体量大、有机质含量高,堆放或填埋处理既影响环境又造成资源浪费,生物质电厂燃烧后产生的草木灰渣,如不进行有效利用会变成新的污染源,成为电厂的负担。如能对其进行基质化利用,可变废为宝。以南粳9108为供试品种,以农村河道清淤河泥和草木灰渣为原料制作水稻育秧基质,探究不同配比育秧基质对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河泥和灰渣配制育秧基质可行性较强,相比对照,60%河泥+40%灰渣育秧效果最优,秧苗素质高于其余配比基质处理和对照,可用作水稻育秧基质,这为淤泥和灰渣高附加值化农用提供一条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淤河泥 草木灰渣 水稻 基质 秧苗素质
下载PDF
土工管袋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与研究
4
作者 李鑫 陈颖波 李岳 《港口航道与近海工程》 2024年第S01期137-140,共4页
在河道综合治理工程中,现场取样并综合分析河道淤泥特点的基础上,介绍土工管袋脱水固化技术的基本原理,构建了用于河道淤泥脱水固化的处理系统,现场合理设置并进行工程应用适用性、经济性分析。通过实践成果表明,将土工管袋脱水固化技... 在河道综合治理工程中,现场取样并综合分析河道淤泥特点的基础上,介绍土工管袋脱水固化技术的基本原理,构建了用于河道淤泥脱水固化的处理系统,现场合理设置并进行工程应用适用性、经济性分析。通过实践成果表明,将土工管袋脱水固化技术用于河道综合治理,淤泥处理具有施工方案灵活、成本低、效率高且淤泥固化土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条件,减少淤泥外运,减少对环境污染影响,保证净水流出,可以在城镇乡村等大中小河道治理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 淤泥 土工管袋 脱水 固化
下载PDF
长江口深水航道浮泥运移规律及精细化维护疏浚
5
作者 汤宇 《水运工程》 2024年第7期89-95,共7页
基于2016—2019年长江口深水航道施工区段月度测图和2016—2020年北槽深水航道洪枯季常态天气条件下的浮泥观测资料,研究浮泥输移特征及回淤、高频水深等变化特征,提出航道精细化疏浚维护方案。结果表明,常态天气条件下洪季的高低频水... 基于2016—2019年长江口深水航道施工区段月度测图和2016—2020年北槽深水航道洪枯季常态天气条件下的浮泥观测资料,研究浮泥输移特征及回淤、高频水深等变化特征,提出航道精细化疏浚维护方案。结果表明,常态天气条件下洪季的高低频水深差幅度大于枯季,北槽航道中段洪季的浮泥厚度要远大于枯季,航道回淤量具有随高低频水深差的增加而增加的特征。建议优先在洪季实施精细化维护疏浚方案,试应用后能有效减小浮泥、高低频水深差等变化过程对航道考核测量和航道维护疏浚的干扰,提高航道维护疏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深水航道 浮泥 精细化维护疏浚
下载PDF
高效处理河道黑臭淤泥施工技术研究
6
作者 覃辉煌 肖清泉 +2 位作者 樊玉冰 刘林基 杨相细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12期217-219,共3页
针对河道水质发臭、淤泥堆积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有效处理河道黑臭淤泥的施工技术,通过筛分除杂、砂水分离、泥水分离模块,结合采用PLC+GPRS控制系统实行远程监控。施工过程中严格把控操作要点,包括施工前准备工作、场地清理基础铺垫和... 针对河道水质发臭、淤泥堆积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有效处理河道黑臭淤泥的施工技术,通过筛分除杂、砂水分离、泥水分离模块,结合采用PLC+GPRS控制系统实行远程监控。施工过程中严格把控操作要点,包括施工前准备工作、场地清理基础铺垫和河底清淤、设备组装和进泥调试、杂质分离、砂分离、泥水分离等,通过把控进泥量控制淤泥处理速率,确定絮凝剂的添加量、搅拌速率参数等控制质量,进而实现项目的输出与收益最大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淤泥 泥水分离 砂分离 筛分除杂
下载PDF
泥水盾构穿越闽江砂层江面冒浆处置及刀盘脱困技术
7
作者 游伟伟 《建筑技术开发》 2024年第5期109-111,共3页
以某城际铁路江面冒浆事件为例,分析江面冒浆及刀盘抱死原因并研究相关处置技术措施。通过现场实践可知,采取的相关技术措施可靠有效,且周边建筑物安全稳定,并可快速完成处置恢复掘进,可为类似盾构穿越江河施工提供借鉴。
关键词 泥水盾构 江面冒浆 刀盘脱困 江面注浆加固
下载PDF
松木桩结构加固河道堤岸工程研究
8
作者 张婷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7期35-37,共3页
淤泥及淤泥质土是河道堤岸地基的主要土层,有天然含水率高、承载力低等特点,通常呈软塑到流塑状。松木桩结构因具有天然、环保、绿色、低碳特点在加固河道堤岸基础工程中得到了较多运用。文章以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清徐段堤内工程)某... 淤泥及淤泥质土是河道堤岸地基的主要土层,有天然含水率高、承载力低等特点,通常呈软塑到流塑状。松木桩结构因具有天然、环保、绿色、低碳特点在加固河道堤岸基础工程中得到了较多运用。文章以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清徐段堤内工程)某标段为例,运用松木桩结构加固河道堤岸,以实现防洪安全、改善河道环境,修复河道生态等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木桩 河道堤岸加固 淤泥
下载PDF
复杂地层下钻孔灌注桩护壁泥浆对钻孔灌注桩承载性能影响研究分析
9
作者 侯向阳 张旭 +3 位作者 孙巍 苗鑫 卞伟 王振军 《工程质量》 2024年第8期77-81,共5页
本研究重点考察了护壁泥浆对钻孔灌注桩稳定性的影响,并归纳出如下主要结论:①桩体在初始承受荷重时,沉降主要由于桩内部弹性变形产生,随着荷重增大,桩与土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此时桩侧摩擦力成为承载的主力;②泥皮的存在能减弱桩体的承载... 本研究重点考察了护壁泥浆对钻孔灌注桩稳定性的影响,并归纳出如下主要结论:①桩体在初始承受荷重时,沉降主要由于桩内部弹性变形产生,随着荷重增大,桩与土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此时桩侧摩擦力成为承载的主力;②泥皮的存在能减弱桩体的承载力,泥皮越厚,桩的承载力下降越显著,与无泥皮桩相比,最大承载力分别降低了 14.8 %、16.4 %、26.6 % 和 33.6 %;③泥皮不仅对桩侧的承载力有显著的削弱作用,且随其厚度增加而损失更多,同时也使得施工效率降低;④桩端的阻力会随泥皮的增厚有所提高,在加载初期,桩端阻力在总承载中占据较大份额,但是随着荷重的持续增加,其比重将趋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复杂地层 泥浆护壁 钻孔灌注桩 承载性能
下载PDF
汾河中游底泥重金属分布特征与来源解析
10
作者 任晶晶 付兴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84,共5页
为了解汾河中游底泥重金属污染分布现状、揭示其污染物来源,选择中游磁窑河入汾口至文峪河入汾口以下2 km河段为研究对象,采集5个断面上共35个底泥柱状样(底泥深度0~70 cm),分析重金属垂向及沿河道分布特征,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 为了解汾河中游底泥重金属污染分布现状、揭示其污染物来源,选择中游磁窑河入汾口至文峪河入汾口以下2 km河段为研究对象,采集5个断面上共35个底泥柱状样(底泥深度0~70 cm),分析重金属垂向及沿河道分布特征,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PMF)揭示其污染物来源。结果表明:Hg、Cu、Pb、Cr、Ni整体表现为在40~70 cm深处底泥富集,40~70 cm深处含量为0~40 cm深处的1.02~2.82倍,其垂向分布规律可能与当地历史工业污染有关;分析0~40 cm深处底泥沿河道分布特征及来源发现,5种重金属沿河道分布趋势相似,其含量均在磁窑河入汾口、文峪河入汾口出现较大值,Pb、Hg含量严重超标,分别为当地土壤背景值的1.94、3.91倍,在文峪河入汾口出现最大值;重金属Pb、Cr及Ni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Cu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部分来源于藻类堆积,Hg主要来源于藻类堆积、部分来源于工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重金属 垂向分布 沿河道分布 来源 汾河中游
下载PDF
Dispersal of the Zhujiang River(Pearl River) derived sediment in the Holocene 被引量:9
11
作者 GE Qian LIU J.P. +1 位作者 XUE Zuo CHU Fengyou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8期1-9,共9页
High-resolution Chirp profiling and coring reveals an elongated (ca. 400 km) Holocene Zhujiang River (Pearl River)-derived mud area (maximum thickness 〉 20 m) extending from the Zhujiang River Delta, southwest-... High-resolution Chirp profiling and coring reveals an elongated (ca. 400 km) Holocene Zhujiang River (Pearl River)-derived mud area (maximum thickness 〉 20 m) extending from the Zhujiang River Delta, southwest-ward off the Guangdong coast, to the Leizhou Peninsula. Two depo-centers, one proximal and one distal, are identified.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f the west Guangdong Province, the mud is deposited in water depth shallower than 50 m; while to the southeast of the Zhujiang River Estuary, the mud area can extend to the -120 m isobath. A combined analysis with the stratigraphic sequences of other muddy deposits in the West-ern Pacific marginal seas (mainly Changjiang (Yangtze) and Huanghe (Yellow) Rivers derived) indicates that the initiation of the Zhujiang River muddy deposit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Stage 1 is before the mid-Holocene sea-level highstand (ca. 7.0 cal. ka BP), the proximal mud was mostly deposited after 9.0 cal. ka BP, when the sea-level rose slowly after the Meltwater Pulse -1C; Stage 2, after the mid-Holocene sea-level highstand, clinoform developed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f the west Guangdong Province, extending ca. 400 km from the Zhujiang River Estuary. The proximal clinoform thins offshore, from ca. 10 m thickness around 5-10 m water depth to less than 1-2 m around 20-30 m water depth. In addition, we also find a de-veloped distal clinoform in the east of the Leizhou Peninsu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China Sea Zhujiang river mud CLINOFORM
下载PDF
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在塔河南岸超深井钻探施工中的应用
12
作者 唐莉 殷文荣 +3 位作者 黄叶海 毛勇军 陈勇 柴晓武 《录井工程》 2024年第3期52-62,共11页
塔河南岸是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增储上产的主要区域之一,以深层、超深层为主要勘探目标,但受二叠系火成岩发育影响,在钻井过程中,井漏、卡钻事故频发,严重制约了钻井提速。为此,在钻完井阶段通过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提前进行井下事故复... 塔河南岸是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增储上产的主要区域之一,以深层、超深层为主要勘探目标,但受二叠系火成岩发育影响,在钻井过程中,井漏、卡钻事故频发,严重制约了钻井提速。为此,在钻完井阶段通过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提前进行井下事故复杂预警,减少钻井过程中工程事故复杂。即钻前利用地震、测井、录井识别方法,总结火成岩分布规律及火成岩相组合方式,进行单井岩性预测,建立地质风险预测模板,以此指导钻头选型,同时提前制定防漏措施;钻中利用元素、全岩、岩石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等录井技术组合,从“化学成分+微观结构”角度识别火成岩岩性,建立火成岩识别标准,进行火成岩岩性识别,实现现场精准卡层、裂缝识别、可钻性评价,从而进行实时风险预警;钻后总结施工经验,完善二叠系火成岩段安全钻井提速模板,对后续钻井提供指导。运用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为优化火成岩发育区钻井施工提供了地质技术支撑,有效降低了区域事故复杂率,提升了钻井时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工程一体化 塔河南岸 火成岩 超深井 录井技术 钻井安全
下载PDF
昆山开发区东安江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对策分析
13
作者 王乐阳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24年第6期72-77,84,共7页
针对昆山开发区东安江水环境现状,从“河岸、河底、河道水体”全方位出发,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生态、水动力学等优势技术,提出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景观营造、长效管理等工程措施,开展东安江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作。整治工程... 针对昆山开发区东安江水环境现状,从“河岸、河底、河道水体”全方位出发,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生态、水动力学等优势技术,提出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景观营造、长效管理等工程措施,开展东安江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作。整治工程构建了集休闲、交通、绿化于一体的水循环生态廊道体系,保障了生态景观系统的恢复和水生态系统的良好循环,工程建成后水体全面消除了黑臭,经过半年的稳定运行,各项水质指标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Ⅳ类水标准,实现了东安江“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水体 综合整治 淤泥制砖 生态修复 智慧河道 东安江
下载PDF
越江泥水平衡盾构仓内水平冻结温度场研究
14
作者 石湛 章铁军 +3 位作者 李美香 伯音 陈时光 石荣剑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7-165,共9页
人工冻结技术可以短期提升地层稳定性并隔绝地下水,是在江底构建临时盾构检修环境的有效方法,而已有研究成果尚无法对冻结施工过程的评价提供参考。依托南京市新济洲越江供水廊道工程,研究了盾构泥水仓内形成冻土过程中温度分布特征及... 人工冻结技术可以短期提升地层稳定性并隔绝地下水,是在江底构建临时盾构检修环境的有效方法,而已有研究成果尚无法对冻结施工过程的评价提供参考。依托南京市新济洲越江供水廊道工程,研究了盾构泥水仓内形成冻土过程中温度分布特征及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通过盾构工作面的接力换热装置,可将地面低温盐水以较小循环压力输入冻结管,从而降低冻结管内盐水渗漏风险,在稳定冻结阶段工作面盐水温度较地面温度偏高约2.5℃;施工过程中冻结管端头温度的变化过程基本一致,但受到冻结管周围地层吸热能力差别的影响,间距较大位置的冻结管端头温度偏高约1℃;盾构结构钢材导热性能和散热系数的差别会影响冷量传递过程,造成盾构刀盘周围位置的冻土温度偏低3℃左右,而盾构面板的散热导致相应位置的冻土温度偏高约4℃;在水平冻结管最大布置间距3.12 m的条件下,冻结80 d时可将盾构泥水仓全部冻实,从而具备打开盾构泥水仓进行盾构应急检修的施工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地层 泥水平衡盾构 冻结温度场 越江供水廊道工程
下载PDF
High-resolution sedimentary record of lead in the coastal mud of the East China Sea in the past one hundred and fifty years
15
作者 Yunchao HAO Zhigang GUO Dejiang FAN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6年第B08期13-13,共1页
关键词 环境污染 同位素 东海 泥浆
下载PDF
含泥量及成型工艺对疏浚砂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诸裕良 林明泽 +2 位作者 陈磊 江朝华 孙建伟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1-135,共5页
为探索极细疏浚砂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分别采用振动成型及半干法压制成型方法,以不同含泥量(6.5%~25.8%)的长江下游极细疏浚砂(细度模数0.1~0.3)为主要原料制备水泥基材料替代普通混凝土。研究表明:在振动成型方法下,含泥量的增加对... 为探索极细疏浚砂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分别采用振动成型及半干法压制成型方法,以不同含泥量(6.5%~25.8%)的长江下游极细疏浚砂(细度模数0.1~0.3)为主要原料制备水泥基材料替代普通混凝土。研究表明:在振动成型方法下,含泥量的增加对该材料耐久性、力学性能均有不利影响,低含泥量(6.5%)水泥基材料28 d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分别可达35.1 MPa和3.98 MPa,抗冲磨强度和质量损失率分别可达12.5 h/(kg/m^(2))和8.4%;半干法成型方法下,含泥量的增加对水泥基材料强度增长有利,高含泥量(25.8%)水泥基材料28 d抗压、劈裂抗拉强度分别可达37.0 MPa和4.4 MPa,较振动成型方法下分别提高36.5%和25.7%。此外,以振动成型或半干法成型工艺制备的疏浚砂水泥基材料强度可靠,与普通C30混凝土相比,成本可降低33.0%~40.5%,环境友好,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研究成果对于高效、科学、资源化利用长江下游极细疏浚砂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疏浚砂 水泥基材料 含泥量 工程性能 成型工艺
下载PDF
河泥与海泥陶粒填料生物滞留设施径流控制试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俊奇 张兴宇 +1 位作者 林聪 吴允红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9-236,共8页
为探讨河道疏浚泥(河泥)和海洋疏浚泥(海泥)资源化用于生物滞留填料的可行性,分别以河泥和海泥为主要原料制备陶粒,并以两种陶粒为填料搭建了生物滞留试验柱,通过径流雨水渗滤模拟试验,研究了两种试验柱在不同降雨重现期、不同降雨历时... 为探讨河道疏浚泥(河泥)和海洋疏浚泥(海泥)资源化用于生物滞留填料的可行性,分别以河泥和海泥为主要原料制备陶粒,并以两种陶粒为填料搭建了生物滞留试验柱,通过径流雨水渗滤模拟试验,研究了两种试验柱在不同降雨重现期、不同降雨历时和不同污染物质量浓度条件下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河泥与海泥陶粒作为填料时,生物滞留柱中COD、TP、TN和NH_(3)-N的淋失量较低,污染物淋失风险较小;在降雨重现期为0.5 a时,河泥与海泥陶粒填料生物滞留柱出流时间分别为49 min和48 min,平均水量削减率分别为34.36%和44.87%,比传统砂土填料生物滞留柱分别提高了34.75%和75.96%;河泥与海泥陶粒填料生物滞留柱对污染物的削减效果明显,对COD、TP、TN、NH_(3)-N平均负荷削减率分别为50.27%、99.08%、50.72%、79.15%与54.20%、99.58%、55.43%、80.86%,均高于传统砂土填料生物滞留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疏浚泥 海洋疏浚泥 陶粒 生物滞留设施 径流污染控制 城市雨水管理
下载PDF
莨纱绸制备用河泥的关键成分及其结构特征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哲阳 马明波 周文龙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0-237,共8页
为确定河泥中参与莨纱绸涂层形成的有机组分,并明晰莨纱绸生产用河泥与非专用河泥(以杭州下沙河泥为例)的差别,采用碱溶酸析法将生产莨纱绸用的广东佛山顺德、西樵河泥以及杭州下沙河泥分别进行分离与纯化,将莨纱绸生产用河泥涂抹在反复... 为确定河泥中参与莨纱绸涂层形成的有机组分,并明晰莨纱绸生产用河泥与非专用河泥(以杭州下沙河泥为例)的差别,采用碱溶酸析法将生产莨纱绸用的广东佛山顺德、西樵河泥以及杭州下沙河泥分别进行分离与纯化,将莨纱绸生产用河泥涂抹在反复浸/晒薯莨浸出液的染色坯布上并刮下表面涂层粉末,最后借助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所得各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泥中的腐殖酸和富里酸成分参与了莨纱绸涂层的形成;莨纱绸制备用河泥与杭州下沙河泥的腐殖酸和富里酸组分在结构和性质上存在较大差别,莨纱绸制备用河泥腐殖酸和富里酸分子的含氧官能团含量与芳香化程度更高,且其腐殖酸组分具有较强的铁离子结合能力,这些结构特征和特性有助于形成莨纱绸乌黑亮丽且色牢度高的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莨纱绸 涂层 河泥 腐殖质 结构特征
下载PDF
阻水富水构造山区岩溶隧道施工特大型涌水问题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彭宇肸 曹俊 +1 位作者 李春峰 曾耀 《交通科技》 2023年第4期93-96,102,共5页
基于某山区高速公路岩溶隧道YK10+425处施工特大型涌水病害,通过系统调查隧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岩溶发育特征、水文地质特征,分析评价隧道地下暗河发育、阻水富水构造及施工涌水病害等水文地质问题,同时采取大气降雨入渗系数法及比拟法... 基于某山区高速公路岩溶隧道YK10+425处施工特大型涌水病害,通过系统调查隧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岩溶发育特征、水文地质特征,分析评价隧道地下暗河发育、阻水富水构造及施工涌水病害等水文地质问题,同时采取大气降雨入渗系数法及比拟法等预测隧道涌水量达67.6万m^(3)/d,为隧道涌水处治设计及类似工程灾害防治提供借鉴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隧道 阻水富水构造 地下暗河 突水突泥
下载PDF
河涌淤泥泥质分析和种植土利用研究
20
作者 张海丽 李文杰 《广州建筑》 2023年第6期106-109,共4页
随着河涌水质日趋变好,清淤出的底泥泥质也发生很大变化,为了防止清淤淤泥可能带来的二次污染,并实现淤泥资源化利用,本文通过对广州市白云区部分河涌上、中、下游清淤淤泥进行泥质检测和分析,结合当前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对淤泥进行筛... 随着河涌水质日趋变好,清淤出的底泥泥质也发生很大变化,为了防止清淤淤泥可能带来的二次污染,并实现淤泥资源化利用,本文通过对广州市白云区部分河涌上、中、下游清淤淤泥进行泥质检测和分析,结合当前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对淤泥进行筛选,并使用适当的方法对其改良成适用的种植土,根据不同使用要求对其进行有效利用。研究表明,河涌淤泥泥质已得到大大改善,由原来的重金属多数超标、有机质含量高,变成现在的重金属少量超标、营养成分不足,或者个别指标不达标。需要针对性对淤泥进行简单改良即可被重新利用,但是在使用之前仍需对其进行检测和试验,并进行周期性观察和记录,才能真正应用到实际工程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涌淤泥 泥质检测 种植土 筛选 改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