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with composite plant bed for pretreatment of micro-polluted Yellow River raw water in China
1
作者 杨旭 于水利 +3 位作者 严晓菊 赵焱 修春海 张洪洋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08年第3期426-429,共4页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pretreating the micro-polluted Yellow River raw water by constructed wetland, 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using a 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with composite plant bed. T...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pretreating the micro-polluted Yellow River raw water by constructed wetland, 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using a 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with composite plant bed. The contamination removal efficiency and their trends in the wetland treatment system were studied under different hydraulic loading rates(HLR). The contamination removal efficiencies were compared according to the seasonal change under optimum HLR. The result shows that in the same season, under different hydraulic loadings ranging from 2 to 6 m3/(m2·d) at the same period, the best HLR is 4 m3/(m2·d) in the experimental system. The average removal rates of COD, TN, ammoniacal nitrogen(NH4+-N), and TP in the constructed wetland are 38.37%, 45.97%, 39.86% and 41.69%,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China Standard for Surface Water Resources (GB3838-2002), mean effluent of COD, TN, NH4+-N and TP can nearly reach Grade Ⅲ, GradeⅤ, GradeⅠand GradeⅠ,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in summer is obvious higher than that in other seasons. The expenditure of constructing the constructed wetland with the average treating capacity of 176 m3/d and lifetime of 20 years is 17075.00 RMB. The average disposal cost is summed up to 0.17 RMB/m3, which shows that the pretreatment of the micro-polluted Yellow River raw water by constructed wetland is fea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tructed wetland composite plant bed surface flow PRETREATMENT micro-polluted Yellow river raw water
下载PDF
污泥脱水液回流对引江水超滤处理工艺的影响分析
2
作者 肖峰 张新宏 +2 位作者 魏月华 张凤涛 田家宇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10期57-65,143,共10页
水厂排泥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较大量的污泥脱水液。为避免南水北调引江水资源的浪费,同时积极推进水厂的“零排放”建设目标,面向以引江水为水源的超滤处理工艺,评价了将污泥脱水液回流至原水池进行稀释回用的可行性。考察了不同污泥脱水... 水厂排泥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较大量的污泥脱水液。为避免南水北调引江水资源的浪费,同时积极推进水厂的“零排放”建设目标,面向以引江水为水源的超滤处理工艺,评价了将污泥脱水液回流至原水池进行稀释回用的可行性。考察了不同污泥脱水液/引江原水混合比例下超滤系统的运行特性,发现当污泥脱水液适当稀释后,其对超滤净水效果和膜污染的影响急剧降低,当稀释比例达到1∶800时,出水水质与跨膜压增长曲线已接近引江原水直接超滤的情况。试验中引江原水的跨膜压增长速率为19.7 k Pa/d,而污泥脱水液原液则达到25.8 k Pa/d。当两者以1∶800比例稀释后,跨膜压增长速率下降为21.3 k Pa/d,接近于引江原水。膜表面微观表征结果显示随着稀释比例的提高,滤饼层厚度、溶解性有机物、特征官能团红外峰强、污染元素相对质量分数均显著降低,逐渐下降到与原水直接超滤相近的水平。引江原水组的超滤膜滤饼层厚度为1.77μm,而污泥脱水液原液组的滤饼层厚度为4.00μm,污染程度较重。两者按1∶800比例稀释后的滤饼层厚度降低至1.82μm,污染程度显著降低。研究结果可为南水北调受水城市超滤水厂的“零排放”建设提供参考。但值得注意的是,污泥脱水液的合理处置与利用问题目前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未来仍需从水质生物安全性和化学安全性的角度加以系统评估。同时可考虑氧化、吸附、微滤分离等预处理手段,以提高污泥脱水液回用过程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原水 污泥脱水液 超滤 膜污染 回流
下载PDF
咸潮影响下长江口水源地优化布局及白茆沙水库建设可行性分析
3
作者 季永兴 李路 高晨晨 《水资源保护》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2,43,共9页
为提升远期上海原水水量、水质供应能力和应对突发咸潮入侵和水污染风险,在分析长江口水源现状和咸水入侵形势基础上,论证了长江口水源地优化布局的必要性,结合咸水入侵监测数据及反演成果提出在白茆沙新建水库方案及原水系统优化调度方... 为提升远期上海原水水量、水质供应能力和应对突发咸潮入侵和水污染风险,在分析长江口水源现状和咸水入侵形势基础上,论证了长江口水源地优化布局的必要性,结合咸水入侵监测数据及反演成果提出在白茆沙新建水库方案及原水系统优化调度方案,并分析了白茆沙水库建设对河势变化、行洪、通航、渔业资源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白茆沙新建水库是较可行的方案,可对上海境内的长江口水源地进行优化布局,扩大供水规模并上移取水口;拟建的白茆沙水库位于白茆沙整治工程内侧,既可确保围堤安全稳定,也不影响行洪、通航,对河势变化、渔业资源及生态环境影响微小;布置于水库南侧微弯水道处的取水口,既可避免淤积对取水口的影响,也可避免北支咸潮倒灌的影响;上岸后的输水管与崇明岛原水复线共建,增强了崇明岛原水的供水安全,与现有长江口和黄浦江水源地的原水系统互联互通,可实现上海原水系统“双源供水、一网调度”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潮入侵 供水工程 原水系统 水源地 长江口 白茆沙
下载PDF
超滤纳滤双膜工艺处理珠江西航道水源水的试验研究
4
作者 尹文选 赫俊国 +5 位作者 张道义 吴雨晴 郑凤宜 谭俊杰 钟志聪 肖克勤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4-62,共9页
针对广州市长距离引水运行成本大的问题,以本地珠江西航道水源开展预处理-常规工艺-超滤+纳滤双膜工艺试验研究,考察试验工艺对原水的处理效能,为广州市启动本地水源提供工艺、技术与参数支持。结果表明:预处理-常规工艺对水质常规污染... 针对广州市长距离引水运行成本大的问题,以本地珠江西航道水源开展预处理-常规工艺-超滤+纳滤双膜工艺试验研究,考察试验工艺对原水的处理效能,为广州市启动本地水源提供工艺、技术与参数支持。结果表明:预处理-常规工艺对水质常规污染物去除效果良好,常规出水基本满足国标,再经双膜工艺处理后,常规污染物浓度可进一步降低,纳滤出水色度、COD_(Mn)以及氨氮的浓度分别低至0.99度、0.84 mg/L以及0.02 mg/L。三维荧光及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析结果表明,预处理-常规工艺可去除接近40%的荧光物质及小分子有机物,再经双膜工艺处理后,纳滤出水荧光物质去除超过80%,小分子有机物去除则超过60%。突发污染试验表明,预处理-常规工艺对新污染物去除效果有限,去除率约为20%~40%,而双膜工艺则具备高效应对常规污染物与新污染物的能力,增加双膜工艺后,试验工艺对两种常规污染物以及五种新污染物去除率均>90%。膜污染分析发现,造成超滤膜污染的主要荧光物质为色氨酸类蛋白质、类富里酸物质以及类腐殖酸物质,纳滤膜则主要为色氨酸类蛋白质,而造成两者膜污染的无机元素均主要为Ca、Si、Na、K等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纳滤双膜工艺 珠江西航道水源 去除效能 突发污染 膜污染
下载PDF
活性炭吸附及模块化物理净水工艺在引江原水嗅味处理中的应用
5
作者 白力宏 常勇旺 +3 位作者 张怡然 陈卓然 许金明 刘佳 《天津科技》 2024年第7期9-11,共3页
在引江原水夏季出现嗅味及国家对于嗅味指标严格要求的背景下,探索“多介质-活性炭-超滤”模块化物理净水工艺对引江原水中二甲基异莰醇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对二甲基异莰醇的去除效果随其投加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结合实际... 在引江原水夏季出现嗅味及国家对于嗅味指标严格要求的背景下,探索“多介质-活性炭-超滤”模块化物理净水工艺对引江原水中二甲基异莰醇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对二甲基异莰醇的去除效果随其投加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结合实际生产工艺情况,可在取水泵房前配水井处设置粉末活性炭投加点,吸附去除嗅味物质。“多介质-活性炭-超滤”模块化物理净水工艺可有效解决引江原水嗅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味 活性炭吸附 模块化净水工艺 引江原水
下载PDF
Bromate ion formation in dark chlorination and ultraviolet/chlorination processes for bromide-containing water 被引量:11
6
作者 HUANG Xin GAO Naiyun DENG Y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46-251,共6页
Bormate (BrO3^-) is a carcinogenic chemical produced in ozonation or chlorination of bromide-containing water. Although its formation in seawater with or without sunlight has been previously investigated, the format... Bormate (BrO3^-) is a carcinogenic chemical produced in ozonation or chlorination of bromide-containing water. Although its formation in seawater with or without sunlight has been previously investigated, the formation of bromate in dilute solutions, particularly raw water for water treatment plant, is unknown. In this article, the results of bench scale tests to measure the formation rates of bromate formation in dilute solutions, including de-ionized water and raw water from Yangtze River, were presented in dark chlorination and ultraviolet (UV)/chlorination processes. And the effects of initial pH,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NaOCl, and UV light intensity on bromate formation in UV/chlorination of the diluted solutions were investigated. Detectable bromate was formed in dark chlorination of the two water samples with a relatively slow production rate. Under routine disinfecting conditions, the amount of formed bromate is not likely to exceed the national standards (10 μg/L). UV irradiation enhanced the decay of free chlorine, and, simultaneously, 6.6%-32% of Br^- was oxidized to BrO3^-. And the formation of bromate exhibited three stages: rapid stage, slow stage and plateau. Under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pH = 4.41-11.07, CCl2= 1.23-4.50 mg/L), low pH and high chlorine concentration favored the generation of bromate. High light intensity promoted the production rate of bromate, but decreased its total generation amount due to acceleration of chlorine decompos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OMATE CHLORINATION raw water Yangtze river ultraviolet (UV) irradiation
下载PDF
咸潮入侵对长江上海段过境水资源利用的影响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卜东平 《上海国土资源》 2023年第3期61-67,共7页
长江是上海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沿江两岸已建有4座水库。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但入海水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易受长江口咸潮入侵影响,上海的长江原水供应仍存在安全威胁。基于长江大通水文站长系列流量数据(1950—2022年),采用P-II... 长江是上海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沿江两岸已建有4座水库。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但入海水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易受长江口咸潮入侵影响,上海的长江原水供应仍存在安全威胁。基于长江大通水文站长系列流量数据(1950—2022年),采用P-III型曲线进行水文频率计算,分析不同保证率下的大通站来水量,结合徐六泾水文站潮流量数据(2005—2022年),进行长江上海段的过境水量分析,掌握了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以及枯水期长江上海段的水量情况。分析结果显示:在枯水期或“汛期反枯”的情况下,长江口咸潮入侵成为制约长江上海段水资源利用的最主要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水资源联合调度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长江原水 咸潮入侵 供水安全 水量分析 长江上海段
下载PDF
长江沿岸多水厂跨区域大型取水口迁改工程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宋祖威 《净水技术》 CAS 2023年第S01期318-324,共7页
芜湖三山水厂、繁昌芦南水厂现状取水口上下游水源保护区内存在码头,不满足环保要求,另外繁昌新港水厂取水设施老旧,考虑到3座水厂距离较近,拟对3座水厂取水口进行联合迁改,取水规模为75万m^(3)/d。从投资、运行费用、施工周期和施工难... 芜湖三山水厂、繁昌芦南水厂现状取水口上下游水源保护区内存在码头,不满足环保要求,另外繁昌新港水厂取水设施老旧,考虑到3座水厂距离较近,拟对3座水厂取水口进行联合迁改,取水规模为75万m^(3)/d。从投资、运行费用、施工周期和施工难度等多方面对不同取水口选址方案进行比选和论证,推荐取水口选址于繁昌老取水泵房取水口断面下游180m,同步建设45万m^(3)/d三山水厂原水管线及30万m/d繁昌原水管线。对于长江取水,取水高程应结合水文以及通航综合确定;自流管线宜采用双管运行,同时堤外设置防洪阀门井;取水泵房建议设在堤内。迁改工程已建成投产,保障了芜湖人民群众安全用水,同时释放了宝贵的长江岸线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给水 取水口迁改 取水泵房 原水管线
下载PDF
黄浦江原水及水处理过程中内分泌干扰物状况调查 被引量:46
9
作者 马晓雁 高乃云 +3 位作者 李青松 徐斌 乐林生 吴今明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4,共4页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多种内分泌干扰物,加标回收试验表明对其回收率为70%~110.7%,相对标准偏差〈15%。原水中主要的检出物有酞酸乙酯、酞酸丁酯、双酚A、壬基酚、阿特拉津、西玛津和扑草净,其最高浓度分别为0.71...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多种内分泌干扰物,加标回收试验表明对其回收率为70%~110.7%,相对标准偏差〈15%。原水中主要的检出物有酞酸乙酯、酞酸丁酯、双酚A、壬基酚、阿特拉津、西玛津和扑草净,其最高浓度分别为0.71、17.70、3.52、1.38、0.54、0.73和0.65μg/L。分析了某水厂各处理单元出水中几种内分泌干扰物的含量,在沉后水和出厂水中分别检出了较高浓度的肽酸酯类物质、壬基酚、双酚A以及阿特拉津、西玛津、扑草净等。连续4个月的分析调查表明,KMnO4预氧化、预氯化以及常规处理工艺对原水中痕量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处理 黄浦江原水 内分泌干扰物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颗粒活性炭吸附去除黄浦江原水中有机物的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福连 高乃云 +3 位作者 徐斌 曾文慧 赵建夫 乐林生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5,共5页
采用超滤膜法分析了黄浦江原水和水厂常规工艺处理出水中有机物的分子质量(MW)分布以及颗粒活性炭(GAC)在不同吸附阶段吸附去除不同分子质量有机物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黄浦江原水及常规工艺出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OC)以小分子为... 采用超滤膜法分析了黄浦江原水和水厂常规工艺处理出水中有机物的分子质量(MW)分布以及颗粒活性炭(GAC)在不同吸附阶段吸附去除不同分子质量有机物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黄浦江原水及常规工艺出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OC)以小分子为主,并主要集中在MW为10~30 ku和MW<1 ku的区间;活性炭吸附出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仍然主要集中在小分子区间;吸附初期的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去除能力较强,其中对CODMn的去除率>83%,对UV254的去除率>90%;随着通水倍数的增大则活性炭的吸附能力逐渐下降,当通水倍数达到6 590.9时,对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都只有25%左右;活性炭吸附的各个阶段对小分子有机物的去除率均较高,而对大分子有机物的去除率则较低,从吸附初期到吸附后期,对小分子有机物的去除率高出对大分子有机物的去除率,其百分比从10%增大到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活性炭 黄浦江原水 有机物 分子质量分布 DOC UV254
下载PDF
强化混凝去除黄浦江原水中有机物研究 被引量:31
11
作者 刘成 高乃云 蔡云龙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4-87,共4页
就氯化铁和硫酸铝两种混凝剂对黄浦江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进行对比,确定了针对黄浦江原水的最佳混凝条件:混凝剂为氯化铁,投加量为30 mg/L,混凝pH值为5.5,此时对DOC、AOC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42%、60%和56%,SUVA值也从2.3降为1.7,... 就氯化铁和硫酸铝两种混凝剂对黄浦江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进行对比,确定了针对黄浦江原水的最佳混凝条件:混凝剂为氯化铁,投加量为30 mg/L,混凝pH值为5.5,此时对DOC、AOC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42%、60%和56%,SUVA值也从2.3降为1.7,降低了26.1%。紫外扫描结果显示,强化混凝主要去除对波长>250 nm的紫外光有吸收的有机物,同时可降低60%以上的需氯量,这是因为它去除了在波长为272 nm附近对紫外光有强烈吸收的有机物,而这部分物质被认为是最易生成消毒副产物的部分;此外,强化混凝还可有效去除原水中的细菌,对其灭活率可达2.09-lg,明显高于常规混凝的1.0-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混凝 黄浦江原水 硫酸铝 氯化铁
下载PDF
强化常规工艺处理黄河原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韩宏大 周玉文 何文杰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6-59,共4页
天津在冬季、经长距离调用的黄河原水水质具有低温、低浊、微污染的特点,采用常规工艺处理时出水CODMn很难满足《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 206—2005)的要求,为此开展了强化常规工艺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采取臭氧预氧化或高锰酸盐... 天津在冬季、经长距离调用的黄河原水水质具有低温、低浊、微污染的特点,采用常规工艺处理时出水CODMn很难满足《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 206—2005)的要求,为此开展了强化常规工艺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采取臭氧预氧化或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预氧化、高效絮凝剂HPAC强化混凝气浮、改性滤料强化过滤等措施,可显著改善常规工艺的出水水质,对有机物的去除率提高了10%以上,出水CODMn<3 mg/L。臭氧(或PPC)预氧化、HPAC混凝气浮、改性滤料过滤是改善常规工艺出水水质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原水 常规工艺 化学预氧化 强化混凝气浮 强化过滤
下载PDF
不同预氧化剂对黄浦江原水氯(胺)化DBPs生成潜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田富箱 徐斌 +4 位作者 秦朗 荣蓉 张天阳 朱贺振 林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705-3711,共7页
以上海市微污染黄浦江原水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3种常见预氧化剂即二氧化氯(ClO2)、高锰酸钾(KMnO4)及氯(Cl2)预氧化对削减氯化和氯胺化消毒副产物(DBPs)生成潜能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3种预氧化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黄浦江原水氯化DBP... 以上海市微污染黄浦江原水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3种常见预氧化剂即二氧化氯(ClO2)、高锰酸钾(KMnO4)及氯(Cl2)预氧化对削减氯化和氯胺化消毒副产物(DBPs)生成潜能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3种预氧化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黄浦江原水氯化DBPs的生成潜能,经ClO2,Cl2及KMnO4作用后可分别削减29.07%,8.08%及20.14%,效果由大到小顺序为ClO2,KMnO4,Cl2。对黄浦江原水使用氯化消毒时,采用ClO2作为预氧化剂,对消毒副产物有较明显的去除效果,Cl2预氧化效果较差,应避免采用。3种预氧化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黄浦江原水氯胺化DBPs的生成潜能,经ClO2,Cl2及KMnO4作用后可分别削减14.96%,7.51%及32.99%,黄浦江原水使用氯胺化消毒时,采用KMnO4作为预氧化剂可取得较明显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ClO2及Cl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氧化 黄浦江原水 氯化 氯胺化 DBPS
下载PDF
BrO_3^-等溴类物质在长江水氯化过程中的形成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鑫 高乃云 卢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06-810,共5页
研究长江上海段原水中Br-在氯化过程中的产物,以BrO3-、Br-和三卤甲烷(THMs)为主要测定物,考察pH值、氯投加量和Br-浓度对三者生成量的影响.研究表明,BrO3-在氯化过程中的形成缓慢,其生成量与氯投加量正相关,常规消毒条件下不会超过10μ... 研究长江上海段原水中Br-在氯化过程中的产物,以BrO3-、Br-和三卤甲烷(THMs)为主要测定物,考察pH值、氯投加量和Br-浓度对三者生成量的影响.研究表明,BrO3-在氯化过程中的形成缓慢,其生成量与氯投加量正相关,常规消毒条件下不会超过10μg/L的国家标准.在余氯充足的情况下,增加Br-浓度主要增加了总有机溴(TOBr),而BrO3-生成量基本不变,弱碱性条件有利于TOBr的生成;THMs和TOBr有一定相关性,Br-浓度升高将导致THMs生成量增加,其中三氯甲烷浓度下降,混合取代的THMs浓度先增加后减少,三溴甲烷浓度显著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O3^- 三卤甲烷(THMs)氯化 长江原水
下载PDF
UF膜与混凝粉末活性炭联用处理冬季黄河水 被引量:4
15
作者 裴亮 姚秉华 +1 位作者 付兴隆 杜忠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5-168,188,共5页
针对低温低浊水处理的难题,采用混凝和粉末活性炭预处理超滤系统对冬季黄河水进行了净化研究,通过投加混凝剂Al(2SO)4·318H2O以及粉末活性炭,比较了其对于原水的处理效果和对膜过滤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混凝超滤系统用于处理... 针对低温低浊水处理的难题,采用混凝和粉末活性炭预处理超滤系统对冬季黄河水进行了净化研究,通过投加混凝剂Al(2SO)4·318H2O以及粉末活性炭,比较了其对于原水的处理效果和对膜过滤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混凝超滤系统用于处理冬季黄河水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混凝剂与粉末活性炭对水中污染物质的去除和膜过滤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调整合适的操作参数,其对低温黄河水中的高锰酸盐指数、UV254、NH3-N、铁和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0%、60%、30%、80%和96%以上,出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的标准。对于已污染的膜,水反冲洗、水/酸洗、水/碱洗可使膜通量恢复至新膜的38%,82%,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 冬季黄河水 粉末活性炭 混凝剂
下载PDF
复合聚铝处理秋季长江水脱浊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跃军 李潇潇 +1 位作者 贾进洲 言明贵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3-497,共5页
通过混凝烧杯实验,探讨了特征黏度系列化的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与液体聚合氯化铝(PAC)复合得到的稳定型复合混凝剂用于对秋季微污染长江水强化混凝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对温度为16~18℃,浊度为70 NTU左右的秋季长江水,沉淀池出... 通过混凝烧杯实验,探讨了特征黏度系列化的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与液体聚合氯化铝(PAC)复合得到的稳定型复合混凝剂用于对秋季微污染长江水强化混凝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对温度为16~18℃,浊度为70 NTU左右的秋季长江水,沉淀池出水在达到6 NTU的南京某水厂现行浊度标准的情况下,PAC需1.66mg/L的投加量,质量配比分别为20∶1、10∶1、5∶1的PAC(以Al2O3计)/PDM复合混凝剂所需投加量随特征黏度变化为1.38~1.26、1.19~1.14、1.16~1.13 mg/L,相对于PAC可减少投加量16.87%~24.10%、28.31%~31.32%、30.12%~31.93%。复合混凝剂还提高了絮体密实度与沉淀性能。由此可见,PDM明显改善了PAC的混凝脱浊效果,PAC/PDM复合比例越低,PDM特征黏度越高,脱浊效果与沉淀性能越好。考虑未来社会对水质的要求,若使沉淀池出水达到2 NTU左右,则PAC需3.35 mg/L左右的投加量,而复合比例分别为20∶1、10∶1、5∶1的复合混凝剂仍能比单独使用PAC减少19.10%~30.45%的投加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原水 秋季 聚合氯化铝 复合混凝剂 脱浊 水处理技术与环境保护
下载PDF
复合聚铝用于冬季低温长江水脱浊处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潇潇 张跃军 +2 位作者 赵晓蕾 孙彬 言明贵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06期313-316,共4页
采用特征黏度系列化的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与PAC制得的系列稳定型复合混凝剂用于冬季低温长江水强化混凝脱浊处理。通过混凝烧杯实验,探讨了药剂投加量、PAC/PDM复合配比及复配方式对脱浊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水温为5-... 采用特征黏度系列化的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与PAC制得的系列稳定型复合混凝剂用于冬季低温长江水强化混凝脱浊处理。通过混凝烧杯实验,探讨了药剂投加量、PAC/PDM复合配比及复配方式对脱浊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水温为5-7℃,浊度为70NTU左右的冬季长江水,增大混凝强度或混凝剂PAC的投加量均能达到强化混凝的效果,但其强化混凝程度均有一定局限性;复合混凝剂有良好的强化混凝脱浊效果,PAC/PDM复合配比越低,混凝脱浊效果越好,在达到6NTU沉淀出水浊度标准的情况下,PAC需投加量1.51mg/L,而复配比例分别为5;1、10:1、20:1的PAC(以Al2O3计)/PDM复合混凝剂所需PAC投加量随特征粘度变化为1.20-1.18mg/L,1.38-1.28mg/L。1.43-1.41mg/L,相对于PAC减少投加量20.52%-21.85%,8.61%-15.23%,5.30%-6.62%。稳定型复合混凝剂相对于现用现配的复配方式,在使用时操作更为简便,不改变水厂现有工艺,十分利于产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水 低温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聚合氯化铝 脱浊
下载PDF
应用遗传毒性测试评价不同饮用水处理工艺出水的安全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徐军 吕锡武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23-1027,共5页
应用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对长江原水、常规工艺(混凝+沉淀+砂滤池)出水、强化常规工艺(混凝+沉淀+生物强化活性滤池)出水和生物活性炭工艺(混凝+沉淀+砂滤+生物活性炭滤池)出水进行遗传毒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水样浓度为0.13~1.00L/皿... 应用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对长江原水、常规工艺(混凝+沉淀+砂滤池)出水、强化常规工艺(混凝+沉淀+生物强化活性滤池)出水和生物活性炭工艺(混凝+沉淀+砂滤+生物活性炭滤池)出水进行遗传毒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水样浓度为0.13~1.00L/皿时,长江原水、常规工艺出水和强化常规工艺出水可引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显著升高,生物活性炭工艺出水则不能达到类似效果;长江原水、常规工艺出水和强化常规工艺出水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DNA损伤,并分别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而生物活性炭工艺出水仅在浓度为0.5L/皿(相当于原水体积)时引起DNA损伤.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可有效应用于不同饮用水处理工艺出水的安全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安全性评价 遗传毒性 生物强化活性滤池 生物活性炭 长江原水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工艺与常规和深度处理工艺处理长江原水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松生 于鑫 +3 位作者 施旭 王志良 夏明芳 李正魁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1-34,共4页
研究比较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与常规工艺和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工艺处理长江原水的污染物去除效果。MBR工艺对浊度、UV254和CODM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6%、36%和32%,与常规工艺基本相当,弱于O3-BAC工艺。MBR工艺对氨氮去除率稍低于O3-... 研究比较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与常规工艺和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工艺处理长江原水的污染物去除效果。MBR工艺对浊度、UV254和CODM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6%、36%和32%,与常规工艺基本相当,弱于O3-BAC工艺。MBR工艺对氨氮去除率稍低于O3-BAC工艺,对挥发性有机毒物的去除效果却好于后者,常规工艺去除这2种污染物不理想。O3-BAC工艺出水加氯后消毒副产物生成量最少,仅有MBR工艺和常规工艺的70%,这表明O3-BAC工艺在减少加氯后消毒副产物的生成方面优势明显,同时也说明依靠MBR工艺的生物降解能力大幅减少消毒副产物生成的可行性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长江 原水
下载PDF
PDM复合混凝剂用于低温低浊水源水处理的研究——低浊度宁波姚江水处理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跃军 赵晓蕾 +3 位作者 李潇潇 印东凯 吴晓莉 苏功建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96-700,705,共6页
该文报道了用特征黏度系列化的有机阳离子高分子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与无机混凝剂复合物对宁波低浊度姚江水的脱浊处理研究过程。通过混凝烧杯实验,考察了无机混凝剂的种类及其与PDM的复合配比对低浊度姚江水脱浊效果的影响... 该文报道了用特征黏度系列化的有机阳离子高分子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与无机混凝剂复合物对宁波低浊度姚江水的脱浊处理研究过程。通过混凝烧杯实验,考察了无机混凝剂的种类及其与PDM的复合配比对低浊度姚江水脱浊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低浊度姚江水,要达到1.0—1.2NTU的沉淀出水余浊,硫酸铝(AS)需5mg/L左右的投加量,聚合硫酸铁(PFS)需8mg/L左右的投加量,而聚合氯化铝(PAC)的投加量在10mg/L左右;PDM对无机混凝剂强化混凝脱浊效果明显,无机混凝剂与PDM的复合配比越低,复合混凝剂混凝脱浊效果越好,在达到水厂沉淀出水浊度标准的前提下,AS/PDM复合药剂能比单独使用AS减少20%As投加量;PFS/PDM复合药剂能比单独使用PFS减少30%~40%PFS投加量;PAC/PDM复合药剂能比单独使用PAC减少30%-50%PAC投加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江 低浊度 原水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复合混凝剂 强化混凝 脱浊 水处理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