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1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Ecological Space Planning Oriented Urban River Landscape Planning
1
作者 FU Fei CHEN Yiwei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4年第5期31-39,42,共10页
Based on the generalized landscape perspective, regional connotation of urban river landscape is expanded. The area connotation of urban river landscape is expanded based on the generalized landscape perspective. In a... Based on the generalized landscape perspective, regional connotation of urban river landscape is expanded. The area connotation of urban river landscape is expanded based on the generalized landscape perspective. In addition to natural and functional attributes, river landscape should be regarded as a regional space element based on heterogeneous space scale. First, as for research method system, the space research models(including ecological footprint, space planning, and landscape pattern index, etc.) coupled with different angle scales and interdisciplinary theory, are utilized to study different correlations and results formed by urban river landscape elements and other regional space elem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space, and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goal of the urban river landscape pattern based on the goals of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space planning is obtained. Second, the oriented urban river landscape planning and the "M" type close-tonature design strategy are evaluated through the city function zoning orientation and micro-scale urban river landscape pattern index. The research realizes the compatibility of overall goals in terms of the regional ec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functional areas, and the river landscape planning, without losing micro difference and maneuverability based on the urban river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oriented strategy, which innovates the new approach of urban river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with sustainable and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resources, multi-scale, and multiple objecti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ver ecological space planning Regional river landscape elements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Urban river landscape pattern Close-to-nature design strategy
下载PDF
Impact of Ecological Corridor Construction on Urban Space-A Case Study of Fen River Park in Taiyuan City 被引量:2
2
作者 ZHAO Fa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3年第4期23-24,28,共3页
With the city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corridor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attractive areas in urban districts. Ecological corridor has produced not only ecological benefits, but also economic benefits... With the city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corridor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attractive areas in urban districts. Ecological corridor has produced not only ecological benefits, but also economic benefits and social benefits, especially banded ecological park. By analyzing the impact of Fen River Park on leisure space, living space, communication space, commercial space of Taiyuan, and expounding shortcomings of constructing Fen River Ecological Corridor,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space CORRIDOR IMPACT study FEN river PARK
下载PDF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of Waterfront Space in the Context of Urban Renewal: A Study Case of Reconstruction of Donghaochong River in Guangzhou City
3
作者 Jianhong Fan Xuemei Zhu Junjie Zhang 《Open Journal of Ecology》 2016年第8期461-470,共10页
Taking the Donghaochong River as a study case, the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process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Donghaochong River are analyzed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questionnaire and in-depth interview in th... Taking the Donghaochong River as a study case, the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process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Donghaochong River are analyzed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questionnaire and in-depth interview in the context of urban renewal and combining relevant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statistical dat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sers, the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and use demand of surrounding users for waterfront space of Donghaochong River in Guangzhou City and the evaluation of usage situation before and after reconstruction of Donghaochong River are summarized to provide relevant optimization suggestions for the creation of satisfactory waterfront landscape environment for us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front space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river Reconstruction Urban Renewal
下载PDF
地理探测器方法下长江经济带(江苏段)土地城镇化时空演变及驱动因子分析
4
作者 李胤 詹雅婷 +2 位作者 赵立鸿 赵立科 崔艳梅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5-139,共5页
定量分析土地城镇化时空演变驱动力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将对地观测数据与人口、经济数据相结合,以长江经济带(江苏段)沿江8市为例,基于2000—2020年5期Landsat影像、夜间灯光影像、年末人口总数和GDP,采用GeDetector... 定量分析土地城镇化时空演变驱动力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将对地观测数据与人口、经济数据相结合,以长江经济带(江苏段)沿江8市为例,基于2000—2020年5期Landsat影像、夜间灯光影像、年末人口总数和GDP,采用GeDetector对其近20年间空间、人口及经济维度的演化及多尺度分化的进程进行探讨,分析土地城镇化时空演变规律及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城镇化过程直接驱动地表类型的变化,且人口数量和GDP总量能够作为城镇化过程强度的定量指标;(2)夜间灯光(NTL)数据耦合人口或经济统计数据能够较好解释区域城镇化过程中的时空差异;(3)长江经济带(江苏段)沿江8市城镇化过程经历了由数量向质量的转变。研究结果为引导城镇建设用地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城镇化 地理探测器 时空演变 驱动因子
下载PDF
基于冗余分析的成都市府河缓冲带土地利用对水质的影响
5
作者 徐佩 冯婷 +2 位作者 李亮 逯亚峰 许利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6-155,共10页
土地利用是影响河流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大型城市河流缓冲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及组成对河流水质的影响方式仍不清晰。选取成都市中心城区的府河及其支流作为研究对象,设置17个水质监测断面,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对COD_(Mn)... 土地利用是影响河流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大型城市河流缓冲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及组成对河流水质的影响方式仍不清晰。选取成都市中心城区的府河及其支流作为研究对象,设置17个水质监测断面,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对COD_(Mn)、NH_(4)^(+)-N和TP 3个水质指标开展连续监测。同时,还获得了相同时段内的降水数据和基于高分卫星(GF-1)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分析以及冗余分析方法,探讨河岸缓冲区内土地利用结构、组成对府河及支流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选取河段从上游到下游的COD_(Mn)、NH_(4)^(+)-N和TP浓度均呈增加趋势,这3类污染物在上游第一个监测断面浓度依次为1.73、0.26、0.06 mg/L,到下游最后一个监测断面浓度为2.59、0.97、0.15 mg/L。相对于干流,府河支流污染物浓度无明显空间分布特征。从时间上看,6—9月水体中各污染物浓度相对较高。基于冗余分析的结果发现,在河段2 000 m缓冲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对水质的影响最明显,校正后的解释度达57%,表明河段内污染物质主要源于此区域。该范围内,建设用地与其他生产用地可能是COD_(Mn)与NH_(4)^(+)-N的主要源区,农业用地是TP的主要来源,生态用地对于COD_(Mn)与NH_(4)^(+)-N具有一定的吸收分解作用。但是,研究区生态用地以园林绿化用地为主,需要施用磷肥,可能成为水体TP的重要贡献源。因此,合理规划河流2 000 m缓冲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与生态用地比例,控制园林绿化用地的施肥用量,是保障成都市城市河流水环境安全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流 污染源 水环境 城市绿地 冗余分析
下载PDF
利用转移矩阵模型研究江苏省长江岸线变化
6
作者 陈年松 徐贵阳 《地理空间信息》 2024年第5期74-76,92,共4页
开展长江生态环境监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以2015-2021年江苏省沿江2 km岸线范围内土地利用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转移矩阵模型计算研究区域内各时间节点的转移矩阵表,... 开展长江生态环境监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以2015-2021年江苏省沿江2 km岸线范围内土地利用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转移矩阵模型计算研究区域内各时间节点的转移矩阵表,分析生态、生活和生产空间用地的转入转出以及增减情况;再采用高斯-赛德尔迭代法绘制三生空间流转的桑基图,对江苏省长江岸线变化进行定量分析,为长江经济带(江苏段)的生态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长江岸线 转移矩阵模型 土地利用 桑基图
下载PDF
多维空间视角下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比较研究
7
作者 李明 李婷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8-37,共10页
随着国家文化公园先后进入建设关键期,如何高质量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为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从多维空间视角比较研究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对于高质量推进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尝试分别从地理空间... 随着国家文化公园先后进入建设关键期,如何高质量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为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从多维空间视角比较研究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对于高质量推进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尝试分别从地理空间、文化空间、文化认同“想象空间”视角对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利用地理空间特点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思路,在总结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文化空间建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文化空间建构思路,并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认同“想象空间”视角提出了两大国家文化公园需要重点建构的“想象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 地理空间 文化空间 “想象空间”
下载PDF
金沙江下游水风光外送消纳分析
8
作者 徐杨 刘亚新 +2 位作者 郑壹飞 席荣光 杨钰琪 《水电与新能源》 2024年第7期8-14,共7页
金沙江下游拥有丰富的水风光资源,依托现有梯级水电站跨省区直流外送通道,实现水风光打捆外送协同消纳。通过分析受端电网负荷特性,提出最大和最小消纳空间的计算方法,并以2021年资料为例,分析各个受端省市对金沙江下游新能源的消纳能... 金沙江下游拥有丰富的水风光资源,依托现有梯级水电站跨省区直流外送通道,实现水风光打捆外送协同消纳。通过分析受端电网负荷特性,提出最大和最小消纳空间的计算方法,并以2021年资料为例,分析各个受端省市对金沙江下游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广东的消纳空间最大,上海最小;根据不同省市的内负荷特性和外送电站发电特征,对新能源消纳空间较大的月份各不相同。总体上江苏、浙江、广东在枯期的消纳能力大于汛期,广西在汛期的消纳能力略大于枯期。研究成果可供金沙江下游清洁能源跨省区消纳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下游 水风光 消纳空间
下载PDF
山地城市江滩型非正式绿地游憩机会谱构建——以重庆两江四岸为例
9
作者 罗丹 邵文怡 罗融融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2,共9页
【目的】江滩是山地城市中具有重要游憩价值的特殊的非正式绿地类型,当前存在游憩需求与游憩环境不适配、游憩体验下降的问题。为了探寻合理的江滩空间利用途径,需要从游憩机会的角度对江滩非正式绿地进行识别和分类优化。【方法】明确... 【目的】江滩是山地城市中具有重要游憩价值的特殊的非正式绿地类型,当前存在游憩需求与游憩环境不适配、游憩体验下降的问题。为了探寻合理的江滩空间利用途径,需要从游憩机会的角度对江滩非正式绿地进行识别和分类优化。【方法】明确山地城市江滩型非正式绿地定义与特征,选取重庆两江四岸范围内20个江滩空间单元,通过现场调研、问卷调查与因子分析建立游憩机会指标体系并构建游憩机会谱。【结果】识别出自然体验型、日常生活型、人文特色型和城市观光型4种江滩游憩环境类型及对应特征,构建重庆两江四岸江滩型非正式绿地游憩机会谱,从整体与分类2个维度提出江滩游憩环境品质提升策略。【结论】山地城市江滩型非正式绿地游憩机会谱的构建与应用,可进一步指导各类型江滩及其周边环境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对山地城市蓝绿空间开放共享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非正式绿地 游憩机会谱 江滩 重庆市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模型的沙尘天气空间交互影响研究--以雅鲁藏布江中游为例
10
作者 拉珍 白玛央宗 +2 位作者 沈才生 格桑丹增 德庆卓嘎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3期136-142,共7页
利用2017-2020年冬春季(10月-次年4月)雅鲁藏布江中游的15个气象站逐小时最低能见度数据,采用转移熵方法构建区域沙尘传输矩阵,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分析沙尘天气的空间传输及交互影响特征。结果表明:(1)雅鲁藏布江中游沙尘天气系统是一个... 利用2017-2020年冬春季(10月-次年4月)雅鲁藏布江中游的15个气象站逐小时最低能见度数据,采用转移熵方法构建区域沙尘传输矩阵,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分析沙尘天气的空间传输及交互影响特征。结果表明:(1)雅鲁藏布江中游沙尘天气系统是一个稳健性网络,站点之间的沙尘天气互相影响,说明沙尘可以跨区域输送。(2)申扎、南木林和尼木处于沙尘天气空间关联网络的核心,这三个地区是研究区的主要沙尘分布区;拉萨和墨竹工卡沙尘天气受其他站点影响程度最小。(3)研究区沙尘天气影响时间短。沙尘持续时间以1 h为主,说明以局地起沙为主;3 h持续时间次之,说明各站点之间相互传输;6 h持续时间最少,说明沙尘不能长时间输送。雅鲁藏布江中游沙尘天气既有局地供应,又有区域传输,各站点之间相互影响,形成复杂的空间交互网络。为了减少研究区沙尘灾害的影响,应该立足于全面协调协作进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网络 雅鲁藏布江 沙尘天气 空间传输
下载PDF
山地城市崖壁景观特征及保护利用策略——以重庆两江四岸区域为例
11
作者 李波 张钰姣 杜春兰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4-121,共8页
【目的】崖壁作为山地城市重要的地域性景观之一,在城市意象、社会生活和相关城市职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代背景下,崖壁景观的地位和角色也逐渐发生变化。崖壁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于城市及其本身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关于崖壁景观... 【目的】崖壁作为山地城市重要的地域性景观之一,在城市意象、社会生活和相关城市职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代背景下,崖壁景观的地位和角色也逐渐发生变化。崖壁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于城市及其本身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关于崖壁景观的系统性认知比较匮乏。【方法】以崖壁景观分布集中的重庆两江四岸区域为例,综合运用实地调查、史料梳理、ArcGIS空间分析等手段对山地城市崖壁景观特征及保护利用途径进行深入调查和讨论。【结果】两江四岸区域崖壁景观在总体空间分布上呈现依附山形地势与滨江临水两大特征;在空间形态上可划分为自然崖壁、人工介入崖壁,人工崖壁3种类型,自然崖壁生境类型丰富多样,人工介入崖壁和人工崖壁则相对单一;崖壁景观提供了多元复合的功能空间,是重要的人文景观载体。【结论】从崖壁空间功能转型、周边资源整合利用和自然生境保育3个方面提出崖壁景观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为山地城市崖壁景观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崖壁景观 崖壁空间 崖壁生境 景观特征 山地城市 重庆两江四岸
下载PDF
黄河下游流域村落空间形态特征研究——以东平湖至泺口段为例
12
作者 樊德正 孔亚暐 马永东 《城市建筑》 2024年第3期90-93,共4页
以黄河下游东平湖至泺口段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在流域范围内选取106个典型村落,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开展黄河流域环境影响下的村落空间形态特征的研究。提取影响村落空间形态的指标,借助探索性数据分析寻找指标之间的关联性... 以黄河下游东平湖至泺口段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在流域范围内选取106个典型村落,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开展黄河流域环境影响下的村落空间形态特征的研究。提取影响村落空间形态的指标,借助探索性数据分析寻找指标之间的关联性,以分析流域村落空间结构形态特征。研究发现,村落边界与路网相关性较强;黄河走向、村落与黄河距离、村落周边的田、林、塘均会对村落形态产生影响。对黄河下游东平湖至泺口段流域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研究及其保护、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意义,对其他流域村落空间形态的研究具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村落空间 形态特征 探索性数据分析
下载PDF
西北地区典型河流生态环境复苏路径探索——以清水河为例
13
作者 李聪敏 尹双星 王化儒 《中国水利》 2024年第10期47-51,共5页
清水河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内直接入黄的第一大支流,是宁夏重要水源涵养区、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清水河干流为主线,统筹水资源与水域岸线空间,统筹干流、支流和骨干水库,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实施... 清水河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内直接入黄的第一大支流,是宁夏重要水源涵养区、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清水河干流为主线,统筹水资源与水域岸线空间,统筹干流、支流和骨干水库,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实施河流生态环境复苏。行动思路主要包括优化水库调度体系、完善流量泄放措施、实施用水总量控制、推进水域空间整治、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和强化生态流量监管等。目的是加快复苏清水河生态环境,不断提升河流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建设区域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打造具有宁夏特色的河湖复苏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河 刚性约束 空间整治 河湖复苏
下载PDF
漓江流域喀斯特综合干扰评价及其空间特征
14
作者 樊千涛 马姜明 +1 位作者 于名召 贺桂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04-1417,共14页
喀斯特地区具有特殊的地质结构,生态环境脆弱性较高,辨识和量化人为、自然多重干扰是减少人类干扰影响及制定喀斯特景观管理政策的重要依据。基于漓江流域喀斯特发育地貌特征,旨在建立包括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社会5类因素以及15个... 喀斯特地区具有特殊的地质结构,生态环境脆弱性较高,辨识和量化人为、自然多重干扰是减少人类干扰影响及制定喀斯特景观管理政策的重要依据。基于漓江流域喀斯特发育地貌特征,旨在建立包括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社会5类因素以及15个具体干扰指标的喀斯特综合干扰指数,并通过空间相关分析探究地理因子对综合干扰解释力以及因子与指标间交互作用力的特征。结果显示:(1)漓江流域中游综合干扰指数高于上下游,自然地形地貌本底以及不同类型喀斯特景观分布的地带性是分异的主要原因;(2)干扰等级为显著干扰,综合干扰指数为0.336,空间上呈现出东部与北部低、西部与南部高的分布特征,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3)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对综合干扰具有较强解释力,采石采矿、各类灾害、生产活动等多项干扰指标以及海拔高度具有较强空间关联关系。评估了漓江流域喀斯特综合干扰并分析其空间特征,研究结果对喀斯特生态环境保护及景观资源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流域 喀斯特 干扰评价体系 空间交互作用
下载PDF
克里雅河流域三生空间演变特征及生态环境效应
15
作者 木尔阿地力·阿不力孜 师庆东 +1 位作者 祖拜代·木依布拉 史浩伯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222,共11页
【目的】探讨克里雅河流域土地利用功能转型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方法】基于1990、2000、2010、2020年4期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定量分析了克里雅河流域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空间的时空演变特征,以及功能空间相互转移的生态环境效... 【目的】探讨克里雅河流域土地利用功能转型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方法】基于1990、2000、2010、2020年4期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定量分析了克里雅河流域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空间的时空演变特征,以及功能空间相互转移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1990~2020年,克里雅河流域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增加,而生态空间减少,土地利用功能转型主要表现为草地生态用地与其他生态用地之间的转化和其他生态用地与农业生产用地之间的转化;1990~2020年,克里雅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呈现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变化较大是中游和下游区;1990~2020年,其他生态用地转化为草地生态用地和水域生态用地是克里雅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的主要原因,二者贡献率达97.28%;相反,农业生产用地、草地生态用地和水域生态用地向其他生态用地的转入是流域生态环境质量退化的主要原因,三者贡献率达负的98.50%。人口与经济因素、农业发展因素是克里雅河流域三生空间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结论】克里雅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虽有所好转,但生态环境问题依旧突出,需要加强对农业生产用地、草地生态用地及水域生态用地的治理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克里雅河流域 生态环境效应 驱动力分析
下载PDF
空间生产视角下历史水系地方营造的日常性解读
16
作者 陈梦嫱 魏星 达婷 《城市建筑》 2024年第7期152-155,共4页
北京提出“以河道复兴引领城市更新”,旨在通过历史水系地方营造带动滨水街区更新,发掘滨水街区日常生活图景有助于理解历史水系的空间生产过程。研究以北京历史水系玉河和三里河为例,基于空间生产理论,通过深度访谈和扎根分析,提出历... 北京提出“以河道复兴引领城市更新”,旨在通过历史水系地方营造带动滨水街区更新,发掘滨水街区日常生活图景有助于理解历史水系的空间生产过程。研究以北京历史水系玉河和三里河为例,基于空间生产理论,通过深度访谈和扎根分析,提出历史水系地方营造逻辑模型,发现历史水系地方营造分为景观恢复和特色营销两个阶段,且空间三元在不同阶段的主要关系有所变化;对日常图景进行解读,发现地方营建引导建立场所的秩序,地方建构过程的具身实践促进人—地和人—人关系的形成,两类过程共同推动历史水系的地方营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产 历史水系 地方营造 日常实践
下载PDF
“跨界合作园区热”:尺度重组与空间转型——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17
作者 杨凌凡 罗小龙 +1 位作者 顾宗倪 丁子尧 《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0,共11页
21世纪初以来,中国城市的增长经历了从竞争到合作的转变,“跨界合作园区热”接替“开发区热”成为转型期城市空间重构过程的集中展示。(1)研究立足长三角跨界合作园区的转型发展历程,探讨跨界合作园区历经的转移工业园、跨界新城到合作... 21世纪初以来,中国城市的增长经历了从竞争到合作的转变,“跨界合作园区热”接替“开发区热”成为转型期城市空间重构过程的集中展示。(1)研究立足长三角跨界合作园区的转型发展历程,探讨跨界合作园区历经的转移工业园、跨界新城到合作创新区的政策发展历程,及其空间转型的基本趋势;(2)基于空间转型与合作主体尺度重组活动的紧密联系,进一步探讨空间转型背后尺度重组的动力机制,并提出尺度上推、尺度融合与尺度多元化3个重组阶段及其所形成的托管、合署与企业式3种治理模式;(3)研究建构了跨界合作园区尺度权力重组与空间转型的逻辑框架,并从动态引导的政策支撑体系、劳酬对等的利益协调机制、省-地监管的分层管控机制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合作 飞地 开发区 空间 尺度 治理 长三角
下载PDF
1982-2015年黄河中游NDVI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18
作者 李自闯 董国涛 姚楠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210,共9页
[目的]探究黄河中游NDVI时空变化,阐明自然和人为因素对NDVI变化的影响和驱动力,并为黄河中游生态保护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AVHRR GIMMS NDVI数据集,采用线性回归分析、Mann-Kendall检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了1982—2015年... [目的]探究黄河中游NDVI时空变化,阐明自然和人为因素对NDVI变化的影响和驱动力,并为黄河中游生态保护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AVHRR GIMMS NDVI数据集,采用线性回归分析、Mann-Kendall检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了1982—2015年黄河中游植被NDVI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对影响植被NDVI的自然和人为因子进行了驱动力分析。[结果]1982—2015年黄河中游NDVI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呈东南高西北低分布.植被覆盖改善面积高达70.79%,显著改善面积为49.2%。年降水量是黄河中游NDVI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植被类型、地貌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类型等因子也能很好地解释黄河中游植被覆盖状况。自然因子对植被变化的影响远高于人为因子,因子交互结果为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结论]黄河中游植被NDVI主要受年降水量影响,34年间在自然和人为因素交互作用下植被显著改善,未来应更加注重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时空变化 地理探测器模型 黄河中游
下载PDF
黄河中下游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9
作者 胡英盛 张仲绪 刘佳敏 《住宅科技》 2024年第1期53-61,共9页
文章运用Arc GIS PRO与Excel软件工具,对黄河中下游6批共1 583个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分布特征上,黄河中下游传统村落在空间上呈现集聚但分布不均衡的形态。在影响因素方面,坡向、水文因素对传统村落分布的... 文章运用Arc GIS PRO与Excel软件工具,对黄河中下游6批共1 583个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分布特征上,黄河中下游传统村落在空间上呈现集聚但分布不均衡的形态。在影响因素方面,坡向、水文因素对传统村落分布的影响最大,且坡向多、水系密集区域的传统村落分布最为集中;坡度与高程对传统村落影响相对较少。最后,通过核密度分析、地理探测器、洛伦兹曲线、影响因素等多种分析结果 ,提出建构黄河中下游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廊道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下游 GIS 传统村落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柔性密度下的高校空间设计策略
20
作者 谢德萍 《城市建筑》 2024年第5期218-222,共5页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国际设计学院不是拘泥于传统,根据功能和等级划分的学校,而是一个从形态上有助于思想传播的场所。方案采用了柔性密度下横向线性交织的空间组织方式,而非垂直空间组织方式;打造了一个既有机又有序的“艺术村落组团...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国际设计学院不是拘泥于传统,根据功能和等级划分的学校,而是一个从形态上有助于思想传播的场所。方案采用了柔性密度下横向线性交织的空间组织方式,而非垂直空间组织方式;打造了一个既有机又有序的“艺术村落组团”。在设计创作中,从协调与周边建筑关系入手,顺延新旧教学群落的轴线关系,营造柔性密度下“一川两岸”的空间形态,塑造成一个三维流动空间;在内部构建一个多层次的室外空间、多元化的共享空间。同时,呼应外部的物理环境,顺延各种环境的颜色到立面上,形成多彩的、富有国际性的建筑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精神 一川两岸 流动空间 艺术村落 剖切 多彩校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