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5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rom“Car Priority”to“People Priority”: Exploring New Ideas for Refined Road Space Design
1
作者 HUANG Xin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4年第2期25-29,共5页
Roads are crucial public spaces in cities and serve as a window to showcase the city’s characteristics.They serve not only as a means of urban transportation but also as a crucial spatial carrier for urban communicat... Roads are crucial public spaces in cities and serve as a window to showcase the city’s characteristics.They serve not only as a means of urban transportation but also as a crucial spatial carrier for urban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and a significant location for meeting the increasing demands of people for a better quality of life.The current road infrastructure prioritizes the right of way for cars,neglecting the design of sidewalks and green belts within the road’s boundaries,and extension spaces between buildings and boundary lines of roads.There is a pressing need to improve street space in response to the demand for development transformation and the creation of a warmer city.This paper summarizes common problems in current road spaces,draws on the experience of excellent urban road spaces in foreign countries,discusses new ideas for the refined design of road spaces based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road planning concepts,and suggests a reference standard for guiding detailed design.Simultaneously,the review of road construction will incorporate the detailed design of road space to enhance the role of planning in guiding and controll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oad wor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ad space Refined design Communication space City perception
下载PDF
Designing user-centric transport strategies for urban road space redistribution
2
作者 Manu Sasidharan Mehran Eskandari Torbaghan +3 位作者 Yasmin Fathy Christopher D.F.Rogers Nicole Metje Jennifer Schooling 《Communications in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2023年第1期230-248,共19页
Cities worldwide are geared to promote economic growth,improve accessibility,address environmental issues,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life.However,the processes that lead to the design of urban roads,particularly the s... Cities worldwide are geared to promote economic growth,improve accessibility,address environmental issues,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life.However,the processes that lead to the design of urban roads,particularly the space distribution,reflect the inequalities existing in the fabric of our society.Motorists often have shorter travel time and more space than passengers of other modes.Furthermore,the existing transport appraisal and planning tools that frame sustainable transport policies fall short of considering the dimension of social justice.Therefore,our urban transport systems are essential areas for advancing sustainability through a transport justice-based approach to planning that can pivot the distribution of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s over different social groups and transport modes.This study proposes such an approach by which such suitable urban transport strategies can be identified,co-created with users and appraised while considering the commuters’needs.Specifically,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ultidimen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sustainability and the principles of transport justice are investigated.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applied to London and Birmingham.The results show that a transparent and holistic approach to integrating users within transport planning is an effective way to reflect diverse needs and local circumstances and thereby ensure a just transition to sustainable urban transport policies.The results from the case studies highlight a strong rationale for the centrality of justice in any urban transport planning and policy making efforts,particularly in the allocation of road sp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transport SUSTAINABILITY road space allocation Cost-benefit analysis
原文传递
Road-Spine versus Road-Tube: Roads as Space Generators
3
作者 Alfonso Annunziata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6年第8期901-911,共11页
关键词 景观道路 和空间 脊柱 发电机 非生物因素 景观改造 城市地区 设施设计
下载PDF
Historical Examination and Practical Lessons of the Silk Road: A Production-of-Space Perspective
4
作者 Qin Kaifeng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16年第1期42-57,共16页
The rise of the ancient Silk Road is a model of cross-nation production of space in early human history. During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after a passage way to the Western regions was "hollowed out" and secu... The rise of the ancient Silk Road is a model of cross-nation production of space in early human history. During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after a passage way to the Western regions was "hollowed out" and secured, commerce and trade along the route boomed, people started to form clusters, and towns and cities were established. Since the late Tang Dynasty, under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natural disasters and manmade misfortunes, regions along the Silk Road in Northwest China were severely depopulated, the towns and cities decline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ecame fragile, and the social space in West China shrank dramatically. The West Development Strategy later launched by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had its focus on optimiz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domestic social space, wherea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referring respectively to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hereinafter "the Belt", and "the 21 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 the Road") is rooted in the planning of space for long-term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In building the Belt and Road, we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and necessary steps to manage sound top-level designs; further break down the space alienation emanating from the domestic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and stick to the policy of all around opening up; base the endeavor on the new types of urbanization and strengthen social construction to optimize spatial structures; pay attention to the leading role of space consumption by vigorously developing Silk Road tourism; enhance the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in the node cities to achieve seamless docking and deep-level integration of both social space and natural space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DUCTION of space the SILK road HISTORICAL EXAMINATION practical LESSONS
下载PDF
近20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5
作者 卢宥玮 《特区经济》 2023年第7期20-25,共6页
本文以2000—2022年CNKI数据库中的核心期刊与CSSCI收录的有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研究的3291篇文献为数据来源,借助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将该领域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情况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基于关键词聚类图谱,归纳总结出当前... 本文以2000—2022年CNKI数据库中的核心期刊与CSSCI收录的有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研究的3291篇文献为数据来源,借助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将该领域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情况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基于关键词聚类图谱,归纳总结出当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研究主要包括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基础研究、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本土特色研究、中国的现代化转型研究以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战略研究四大主题。通过分析可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是学者、机构的研究热点,但是当前研究合作网络不够紧密,研究维度还需开拓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互动理念在城市街角空间中的应用
6
作者 王伟 焦想 《设计》 2024年第11期140-143,共4页
为了将有限的街角空间改造为更佳的休憩活动场所,充分利用街角被忽视、遗弃的公共空间。基于互动理念视角探索互动理念在城市街角空间中的应用,在分析相关案例的基础上对城市街角空间的景观设计进行探索。得到互动性城市街角空间景观设... 为了将有限的街角空间改造为更佳的休憩活动场所,充分利用街角被忽视、遗弃的公共空间。基于互动理念视角探索互动理念在城市街角空间中的应用,在分析相关案例的基础上对城市街角空间的景观设计进行探索。得到互动性城市街角空间景观设计策略。对改进城市街角空间、优化城市边角空间有着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性景观 城市景观 街角空间 道路交叉口 景观设计
下载PDF
商业街区外部空间步行适宜性评价研究——以广州北京路为例
7
作者 李敏稚 尹亚森 林子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6-47,共12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需求日益增长。商业街区作为承载商业行为和公共活动的重要场所,其外部空间步行适宜性水平直接影响着街区发展潜力与行人活动体验。目前,国内外步行适宜性相关研究较少以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需求日益增长。商业街区作为承载商业行为和公共活动的重要场所,其外部空间步行适宜性水平直接影响着街区发展潜力与行人活动体验。目前,国内外步行适宜性相关研究较少以商业街区外部空间为研究对象,且缺乏对具体空间环境的差异性量化表征。结合文献综述与广州地域特色,提出一种中微观尺度下外部空间步行适宜性评价方法,选取5个准则层指标和20个因子层指标构建评价体系,以广州北京路商业街区为实证案例,根据评价指标空间分布和作用范围进行综合量化分析,并针对现状问题提出优化设计策略。以期推动商业街区外部空间实现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行适宜性 商业街区 外部空间 量化评价 北京路
下载PDF
江、河、海交融影响下的扬州古城格局演进研究
8
作者 宋桂杰 程青菡 +1 位作者 叶舒 成佳贤 《新建筑》 2024年第2期129-133,共5页
扬州位于运河和长江交汇处,长江岸线、运河水系的变迁及海上贸易的影响,对扬州古城格局演进产生了重大作用。运河水系和长江岸线的变迁,推动扬州古城从闾里制度格局下的“单城”,发展为坊市制度及其后的“多城”。随着古代扬州的水环境... 扬州位于运河和长江交汇处,长江岸线、运河水系的变迁及海上贸易的影响,对扬州古城格局演进产生了重大作用。运河水系和长江岸线的变迁,推动扬州古城从闾里制度格局下的“单城”,发展为坊市制度及其后的“多城”。随着古代扬州的水环境变迁及工商业贸易的繁荣,扬州古城形态历经从秦至隋时期的“口”字形、唐至元时期的“吕”字形至明清时期的“明”字形的格局变化,以及自唐元时期的“南北纵向”至明清时期的“东西横向”生长方向变化;城市功能也从封闭型防御功能为主逐步演进为开放型商贸功能为主,并呈现“江、河、海共生型”扬州古城空间格局演进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空间格局 空间变迁 扬州古城
下载PDF
丝绸之路河西段聚落空间结构特征与优化策略研究
9
作者 李军环 张耀珑 +1 位作者 黄馨予 阿鑫 《新建筑》 2024年第2期134-138,共5页
丝绸之路沿线乡村聚落受到特殊地理环境和多元文化的双重影响,具有重要的文化遗产价值。文章选取典型的丝绸之路河西段肃南县马蹄藏族乡的芭蕉湾村、南城子村、石峰村为研究对象,基于人类聚居学理论,从三维和二维角度运用量化的数理分... 丝绸之路沿线乡村聚落受到特殊地理环境和多元文化的双重影响,具有重要的文化遗产价值。文章选取典型的丝绸之路河西段肃南县马蹄藏族乡的芭蕉湾村、南城子村、石峰村为研究对象,基于人类聚居学理论,从三维和二维角度运用量化的数理分析方法对样本聚落的空间格局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总结其形态特征与空间组织规律,发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针对乡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提升的需求,有针对性地从“遗传”和“修复”两个层面、“面—线—点”三个层级提出聚落空间结构优化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河西段 空间结构 空间优化 量化研究
下载PDF
促进时空可达的高校新校区步行路网优化——以重庆医科大学缙云校区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士祥 李乐梅 +2 位作者 杨琪瑶 朱伯平 卢载铉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1-210,共10页
可达性是高校校园步行出行的基本要求.然而,我国高校新校区既有步行路网存在局部空间可达水平偏低、近距离绕行等问题.本研究以重庆医科大学缙云校区为例,采用空间句法理论下的线段模型和ArcGIS最优路径分析模型,量化其步行时空可达水平... 可达性是高校校园步行出行的基本要求.然而,我国高校新校区既有步行路网存在局部空间可达水平偏低、近距离绕行等问题.本研究以重庆医科大学缙云校区为例,采用空间句法理论下的线段模型和ArcGIS最优路径分析模型,量化其步行时空可达水平;结合步行空间实际使用水平,提出校园步行路网的改善方案并评估方案的步行可达性.研究发现:(1)分级的步行路网可提升全局和局部空间可达性,精细的道路设施设计可确保实际使用的可达性;(2)有序的游憩步道可增强空间感知的可达性;(3)以吸引点为导向的步行捷径可改善时间可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校区 步行路网 时空可达性 空间句法 线段模型 ArcGIS最优路径分析
下载PDF
城市路网中心性与创新空间布局的相关性研究——以杭州市区为例
11
作者 袁皞 祁巍锋 章明宇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3期111-113,共3页
文章以杭州市区为例,结合POI数据与道路网络矢量数据,利用多中心评价模型、核密度估计与Person相关系数法,探究城市路网中心性与创新空间布局的相关性。研究表明:(1)杭州市区内各类创新空间与城市路网中心性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 文章以杭州市区为例,结合POI数据与道路网络矢量数据,利用多中心评价模型、核密度估计与Person相关系数法,探究城市路网中心性与创新空间布局的相关性。研究表明:(1)杭州市区内各类创新空间与城市路网中心性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创新企业空间与路网中心性的相关性最强,而创新知识空间与路网中心性的相关性最弱;(3)与直达中心性和介数中心性相比,道路网络的临近中心性与创新空间布局的关系最为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空间 路网中心性 相关性 杭州市区
下载PDF
西宁市道路扬尘排放清单及时空分布特征
12
作者 肖扬 姬亚芹 +7 位作者 王淼 赵静琦 高玉宗 杨益 杨夏微 王冰冰 李景 丛晓晓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7-1176,共10页
本研究通过实地采样与调查获取活动水平及相关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2018年西宁市道路扬尘排放清单.利用ArcGIS进行3 km×3 km的空间分配,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利用蒙特卡洛模拟分析了道路扬尘排放清单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2018... 本研究通过实地采样与调查获取活动水平及相关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2018年西宁市道路扬尘排放清单.利用ArcGIS进行3 km×3 km的空间分配,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利用蒙特卡洛模拟分析了道路扬尘排放清单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2018年西宁市道路扬尘PM_(2.5)和PM_(10)排放量分别为1904.10 t和8563.09 t,其中国道贡献率最高,分别为41.79%和39.74%.主要排放地区为大通县,贡献率分别为36.32%和35.47%.道路扬尘排放在全年各月出现差异,其中在6月出现最高值.蒙特卡罗模拟结果表明,在95%的概率分布范围内,西宁市2018年道路扬尘PM_(2.5)和PM_(10)不确定性范围为-26.49%—51.11%和-30.14%—3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扬尘 排放清单 时空分配 不确定性分析 西宁市
下载PDF
城市空间同质化问题的思辨与超越——以上海武康路项目为例
13
作者 李杰文 王红扬 《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9,共11页
城镇化下半场和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对城市空间高质量及特色化发展提出了更紧迫、更高的要求。但我国经过城市设计、旧城更新、多元主体协同创新等方面的长期研究和实践,对城市空间同质化问题的解决仍不尽人意。本文研究了上海武康路“同... 城镇化下半场和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对城市空间高质量及特色化发展提出了更紧迫、更高的要求。但我国经过城市设计、旧城更新、多元主体协同创新等方面的长期研究和实践,对城市空间同质化问题的解决仍不尽人意。本文研究了上海武康路“同质化—特色化—再同质化”的历程,提出将同质化和特色化分别作为空间发展要突破的问题和要追求的目标是走入了本末倒置的误区。应回归城市空间发展的根本目标——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这一目标要求合理的同质化,排斥不合理的异质化,追求增益人类福祉的过程性的和永久性的特色。规划师尤其要围绕这一目标突破思维的贫乏和范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 同质化 再同质化 武康路 贫乏
下载PDF
非机动车道混合流通行能力计算及特性分析
14
作者 刘佳慧 王红 +2 位作者 吴景安 朱顺应 沈国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54-2561,共8页
针对非机动车交错行驶、蛇形运动特点,为更合理计算非机动车道混合流通行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消耗的非机动车道混合流通行能力计算方法。通过武汉市7条非机动车道的饱和时段交通流观测数据,采用本文方法计算该7条非机动车道的混合... 针对非机动车交错行驶、蛇形运动特点,为更合理计算非机动车道混合流通行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消耗的非机动车道混合流通行能力计算方法。通过武汉市7条非机动车道的饱和时段交通流观测数据,采用本文方法计算该7条非机动车道的混合流通行能力;利用数据拟合与方差分析得到不同隔离方式及宽度下非机动车车速及电动自行车比例对单一非机动车平均时空消耗的影响,进而分析非机动车道的混合流通行能力特性。实例研究结果表明:纯电动自行车比纯人力自行车的单一非机动车平均时空消耗约降低2.15 (m2·s)/辆,电动自行车的运行效率高于人力自行车,对通行能力具有提升作用。基于时空消耗的混合非机动车道通行能力计算分析,能克服忽略非机动车行驶特性及多因素简化降低非机动车道混合流通行能力计算精度的弊端,计算原理清晰,便于路上试验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道路 非机动车道 时空消耗 通行能力 混合流
下载PDF
基于慢行系统重构的高校老校区道路更新策略——以西北工业大学友谊校区为例
15
作者 刘延安 王云 《城市建筑空间》 2024年第6期68-70,共3页
高校校园交通组织以慢行系统为主,随着办学规模持续扩大,机动车、非机动车数量急速增长,慢行系统受到严重干扰甚至破坏,人车矛盾日益突出。以西北工业大学友谊校区为例,研究老校区道路更新策略,从慢行优先区、机动车环路、集中式停车设... 高校校园交通组织以慢行系统为主,随着办学规模持续扩大,机动车、非机动车数量急速增长,慢行系统受到严重干扰甚至破坏,人车矛盾日益突出。以西北工业大学友谊校区为例,研究老校区道路更新策略,从慢行优先区、机动车环路、集中式停车设施等方面提出重构教学科研区慢行系统方案,并针对道路铺装、配套设施、植物景观等提出更新方法,为高校老校区道路交通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道路交通 校园空间 慢行系统
下载PDF
基于公园城市理念的道路绿地公共空间活力营造策略
16
作者 崔滋辰 王夫帅 朱婕妤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24年第3期70-75,共6页
公园绿地是实现公园城市建设目标的重要载体,道路绿地是绿色空间结构中重要的线性空间,能够发挥生态、游憩和景观风貌塑造等多重功能,对提升片区环境品质,激发公共空间活力具有重要意义。以开封市复兴大道绿地景观提升为例,结合片区发... 公园绿地是实现公园城市建设目标的重要载体,道路绿地是绿色空间结构中重要的线性空间,能够发挥生态、游憩和景观风貌塑造等多重功能,对提升片区环境品质,激发公共空间活力具有重要意义。以开封市复兴大道绿地景观提升为例,结合片区发展目标,针对现存在问题和居民休闲游憩等多元需求,改变传统填空式单一绿化的发展模式,通过生境营造、联通城市公共空间、营造多元场景和景观重塑等策略,构建生态资源融合、开放共享及绿色便捷的道路绿化空间,促进生态价值转化,激发片区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城市 道路绿地 景观提升 活力营造
下载PDF
上海典型城市生态廊道的土壤真菌多样性
17
作者 韩继刚 骆玉珍 张维维 《园林》 2024年第4期34-41,共8页
公园绿地和道路绿地是城市生态廊道的典型形式。选择上海公园绿地和道路绿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真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上海典型城市生态廊道土壤中共有9大类群真菌,其中Ascomycota(子囊菌门)、Basidiomycota(担... 公园绿地和道路绿地是城市生态廊道的典型形式。选择上海公园绿地和道路绿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真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上海典型城市生态廊道土壤中共有9大类群真菌,其中Ascomycota(子囊菌门)、Basidiomycota(担子菌门)和Zygomycota(结合菌门)是上海典型城市生态廊道土壤中的优势真菌,其相对丰度分别达到59.5%、14.9%和14.2%。上海典型城市生态廊道土壤中的植物病原真菌共有91个属,144个种水平类群;土传病原真菌有48个属,35个种水平类群,Fusarium是属水平上丰度最高的病原真菌,Fusarium solani相近类群是种水平上丰度最高的病原真菌。公园和道路绿地土壤真菌群落以及病原真菌群落间存在显著性差异。Mortierella、Talaromyces、Guehomyces、Trichobotrys、Metarhizium、Mycoarachis、Cystofilobasidium、Penicillium、Gibberella、Curvularia等菌群在公园绿地和道路绿地中存在显著差异。pH、EC、全钾、有效钾、交换性钠、全铅和全铜是影响土传植物病原真菌群落组成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廊道 公园绿地 道路绿地 真菌 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时空观念演进的“两路”精神融入交通强国建设的应用与展望
18
作者 阿米提江·麦麦提 朱喆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2-106,共1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聚焦“两路”精神,阐释其在交通强国战略中的践行与展望。回顾“两路”精神的历史起源和核心价值,展示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分析时空观念变迁对“两路”精神传承的影响,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当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聚焦“两路”精神,阐释其在交通强国战略中的践行与展望。回顾“两路”精神的历史起源和核心价值,展示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分析时空观念变迁对“两路”精神传承的影响,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当下,探讨这一精神如何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基于此,深入探讨在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国际合作中“两路”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并提出未来发展战略,包括加强教育传播、促进文化融合、建立国际交流平台,旨在为交通强国战略提供精神支撑和文化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路”精神 时空观念 交通强国 现代应用 文化传承
下载PDF
几种城市绿地植物物种生物多样性调查方法研究——以上海为例
19
作者 张冬梅 罗玉兰 +3 位作者 张浪 傅仁杰 有祥亮 尹丽娟 《园林》 2024年第4期4-10,共7页
植物物种生物多样性对于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促进具有重要意义,是构建健康、稳定的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多样性的精准调查评价是对城市绿地实施科学规划管控、保护性提升,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制定科学的调... 植物物种生物多样性对于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促进具有重要意义,是构建健康、稳定的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多样性的精准调查评价是对城市绿地实施科学规划管控、保护性提升,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制定科学的调查方法是基础。以上海中心城区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为例,按照绿地规模、绿地形状、空间布局、植被类型及其生态服务功能,采取样方法、网格法、样点法等样地设定方法,选定上海世博文化公园28个微样地、272条主干道道路绿地样段、34处商服附属绿地,采用全面普查、重点调查、专项调查等方法,对绿地新优植物、骨干树种、基调树种、入侵物种、古树名木、立体绿化植物种类开展调查。形成了一套有代表性且可操作性强的植物物种调查方法,为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水平科精准价、新建绿地新优植物开发利用,以及已建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性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绿地 道路绿地 附属绿地 植物物种 生物多样性 调查方法
下载PDF
基于Revit+Dynamo建立道路三维空间曲线及精度评价研究
20
作者 范文晓 乔东阁 邓雲汀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4年第2期82-84,共3页
传统的道路线形设计方法难以实现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之间的动态关联,本研究探索基于Dynamo与Revit相结合的方式解决Revit无法解决的复杂空间曲线类问题,建立道路三维空间线,分析曲线建立过程中影响空间曲线精度的因素,利用Revit+Dynam... 传统的道路线形设计方法难以实现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之间的动态关联,本研究探索基于Dynamo与Revit相结合的方式解决Revit无法解决的复杂空间曲线类问题,建立道路三维空间线,分析曲线建立过程中影响空间曲线精度的因素,利用Revit+Dynamo检验并评价曲线精度,选出精度更佳的三维空间曲线创建方式,在工程项目应用中推荐优先选用,为BIM技术在道路工程建模过程中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VIT DYNAMO 道路三维空间曲线 曲线精度评价 BIM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