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ess wave propagation and incompatible deformation mechanisms in rock discontinuity interfaces in deep-buried tunnels
1
作者 Cong Zhang Zhende Zhu +2 位作者 Shanyong Wang Xuhua Ren Chong Shi 《Deep Undergroun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2年第1期25-39,共15页
Complex weak structural planes and fault zones induce significant heterogeneity,discontinuity,and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of a rock mass.When an earthquake occurs,these characteristics lead to extremely complex seis... Complex weak structural planes and fault zones induce significant heterogeneity,discontinuity,and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of a rock mass.When an earthquake occurs,these characteristics lead to extremely complex seismic wave propagation and vibrational behaviors and thus pose a huge threat to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deep buried tunnels.To investigate the wave propagation in a rock mass with different structural planes and fault zones,this study first introduced the theory of elastic wave propagation and elastodynamic principles and used the Zoeppritz equation to describe wave field decomposition and develop a seismic wave response model accordingly.Then,a physical wave propagation model was constructed to investigate seismic waves passing through a fault,and dynamic damage was analyzed by using shaking table tests.Finally,stress wave attenuation and dynamic incompatible deformation mechanisms in a rock mass with fault zones were explor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under the action of weak structural planes,stress waves appear as a complex wave field decomposition phenomenon.When a stress wave spreads to a weak structural plane,its scattering may transform into a tensile wave,generating tensile stress and destabilizing the rock mass;wave dynamic energy is absorbed by a low-strength rock through wave scattering,which significantly weakens the seismic load.Wave propagation accelerates the initiation and expansion of internal defects in the rock mass and leads to a dynamic incompatible deformation.This is one of the main causes for large deformation and even instability within rock masses.These findings provid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and guide with respect to stability analysis of rock mass with weak structural planes and fault z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buried tunnels fractured rock mass incompatible deformation mechanism rock interfaces stress wave propagation model
下载PDF
加锚岩体的三维复合单元模型研究 被引量:42
2
作者 陈胜宏 强晟 陈尚法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8,共8页
首先提出了复合单元的概念,然后将其应用于建立砂浆固结锚杆的分析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岩体、砂浆、锚杆、岩体/砂浆接触面、砂浆/锚杆接触面等多重介质。借助阶谱的概念,复合单元可以纳入常规有限单元法分析中去。当某单元不含锚杆时,... 首先提出了复合单元的概念,然后将其应用于建立砂浆固结锚杆的分析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岩体、砂浆、锚杆、岩体/砂浆接触面、砂浆/锚杆接触面等多重介质。借助阶谱的概念,复合单元可以纳入常规有限单元法分析中去。当某单元不含锚杆时,即退化为常规有限单元。应用该模型进行加固布设优化分析,当单元内锚杆的数量与方向改变时,计算网格无需变化,从而为大规模三维复杂结构计算分析的前处理提供较大便利。模型在有限单元软件CORE3中实现。并提供了计算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岩体 锚固 复合单元 三维结构
下载PDF
岩体锚固效应及锚杆的解析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朱训国 杨庆 栾茂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27-532,共6页
利用Mohr-Coulomb、Hoek-Brown以及Duncan-Chang理论分别分析了块状和碎块状岩体锚固后的物理效应,通过分析认为,岩体锚固后可以有效地提高岩体的凝聚力和软弱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增强岩体的弹性模量,改善岩体的力学性质。通过对拉拔试验... 利用Mohr-Coulomb、Hoek-Brown以及Duncan-Chang理论分别分析了块状和碎块状岩体锚固后的物理效应,通过分析认为,岩体锚固后可以有效地提高岩体的凝聚力和软弱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增强岩体的弹性模量,改善岩体的力学性质。通过对拉拔试验测试结果分析,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推导了锚杆与注浆体或岩体耦合情况下的解析本构方程,并对其进行了参数分析,认为提高拉拔力、增大锚杆直径和锚固段长度可以有效地改善其锚固效果,并提出了锚固临界值的概念。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提出的耦合解析本构模型建立了非耦合状态下锚杆的解析本构模型,通过计算认为,该解析模型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锚固效应 本构模型 岩体
下载PDF
杆状支护系统的耦合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蔡跃 蒋宇静 江崎哲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24-1028,共5页
锚杆/锚索等杆状支护系统在土木工程界的应用很广。但到目前为止,杆状支护物与被支护体之间的耦合机理却尚未十分清晰,有关支护效果的可靠合理的评价方法也并未成熟。基于Shear-Lap理论,提出一种改良的计算分析方法来描述杆状支护材料... 锚杆/锚索等杆状支护系统在土木工程界的应用很广。但到目前为止,杆状支护物与被支护体之间的耦合机理却尚未十分清晰,有关支护效果的可靠合理的评价方法也并未成熟。基于Shear-Lap理论,提出一种改良的计算分析方法来描述杆状支护材料、交界面和被支护体之间的耦合作用机理。分析锚杆拉拔试验中由耦合到破坏的整个过程,提出一个计算交界面真实粘结强度的新方法。普通拉拔试验中,交界面的平均剪切强度低于其真实强度。二者的差别受支护杆的锚固长度和试件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若忽略试件材料的变形模量,可能导致试验的计算值与真实强度之间出现很大的偏差。分析不同变形模量试件体的拉拔试验过程,对于软岩支护中金属体的室内拉拔试验,建议试件材料的变形模量和相应的锚固长度。圆形隧道周边锚杆的受力状态分析表明,锚杆受力后存在拉拔区、中性点和锚固区。中性点的位置不但和隧道的几何尺寸有关,还与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有关。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二者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力学 支护系统 交界面 锚杆 拉拔试验 变形模量
下载PDF
含软弱夹层的层状岩体流变力学特性试验 被引量:11
5
作者 徐卫亚 黄威 +1 位作者 张涛 孟庆祥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7-333,共7页
依据工程地质结构制作含软弱夹层的层状岩体试样,采用全自动三轴流变伺服系统进行三轴流变力学试验,研究含软弱夹层的层状岩体的流变变形规律及加速流变特性,依据岩体各级应力水平下的稳态流变速率确定岩体的长期强度,为工程岩体流变数... 依据工程地质结构制作含软弱夹层的层状岩体试样,采用全自动三轴流变伺服系统进行三轴流变力学试验,研究含软弱夹层的层状岩体的流变变形规律及加速流变特性,依据岩体各级应力水平下的稳态流变速率确定岩体的长期强度,为工程岩体流变数值试验参数辨识提供参考。根据流变试验结果,提出反映不同岩层流变力学性质的层状岩体流变模型,在模型中引入损伤变量,使流变模型可以准确反映多层状岩体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损伤流变特性。对提出的非线性损伤流变模型进行参数辨识,拟合曲线与流变试验结果较吻合,验证了非线性损伤流变模型对层状岩体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力学 层状复合岩体 软弱夹层 流变 长期强度 流变模型 损伤变量
下载PDF
加锚岩体的界面应力元模型 被引量:15
6
作者 章青 卓家寿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0-53,共4页
基于不连续介质变形体的界面应力元法建立了加锚岩体新的数值模型,该模型可以仿真各种加固锚件的复杂几何布局,对加固锚件的位置、长度、倾向、倾角等均无任何限制和要求。数值算例表明:文中的计算模型能够较好地揭示加锚岩体的工作... 基于不连续介质变形体的界面应力元法建立了加锚岩体新的数值模型,该模型可以仿真各种加固锚件的复杂几何布局,对加固锚件的位置、长度、倾向、倾角等均无任何限制和要求。数值算例表明:文中的计算模型能够较好地揭示加锚岩体的工作性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锚岩体 界面应力元 计算模型 加固锚件 稳定性
下载PDF
岩体弹塑粘损伤力学模型及其工程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乐华 李建林 +2 位作者 杨学堂 陈平山 黄建文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A01期4774-4778,共5页
由于岩体受开挖卸荷作用,导致岩体损伤以及质量的进一步裂化,因此,有必要考虑岩体的损伤蠕变。将岩体损伤作为一种元件来考虑,将其和弹性元件、塑性元件和粘性元件串并联建立一种岩体弹塑粘性损伤力学模型。根据建立的力学模型,推... 由于岩体受开挖卸荷作用,导致岩体损伤以及质量的进一步裂化,因此,有必要考虑岩体的损伤蠕变。将岩体损伤作为一种元件来考虑,将其和弹性元件、塑性元件和粘性元件串并联建立一种岩体弹塑粘性损伤力学模型。根据建立的力学模型,推导模型的本构方程,分析其蠕变特性,并得到该模型的等效蠕变模量的计算式。将其应用于工程实际中;并将所得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比较,其变形趋势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士力学 岩体 弹塑粘性损伤 力学模型 应用
下载PDF
基于界面元法的改进压力集中型锚索作用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章青 陈爱玖 +2 位作者 李珍 卓家寿 孙学毅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49,共5页
传统压力集中型锚索在工作中承压板下面的水泥芯柱易被压坏,从而会导致锚索失稳,为此提出了改进的压力集中型锚索。针对这种新型预应力锚索,基于不连续介质力学的界面元法建立了精细模型。在模型中,模拟了水泥浆芯柱、外部岩土体和不同... 传统压力集中型锚索在工作中承压板下面的水泥芯柱易被压坏,从而会导致锚索失稳,为此提出了改进的压力集中型锚索。针对这种新型预应力锚索,基于不连续介质力学的界面元法建立了精细模型。在模型中,模拟了水泥浆芯柱、外部岩土体和不同介质交界面等材料的特性,考虑了岩土体和水泥浆芯柱的弹塑性及开裂效应等非线性力学行为。通过典型问题的计算分析,得到了各种情况下预应力锚索各介质的应力值,较为全面地分析了这种新型预应力锚索的受力特征和加固效应,得到了一些有益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该文所建立的方法可以考虑预应力锚索中各种介质的不连续变形特征,能够较好反映预应力锚索体中各种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效应,是进行加锚岩体数值仿真和加锚作用机理研究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连续介质力学 界面元法 预应力锚索 水泥砂浆 岩体 加固分析
下载PDF
统计岩体力学(SMRM)——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4
9
作者 伍法权 王思敬 潘别桐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0,共20页
本文是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页岩气与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第五届谷德振讲座主讲报告。本文简要回顾了谷德振先生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核心价值和历史贡献,系统介绍了30年来统计岩体力学理论和应用技术探索对岩体工... 本文是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页岩气与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第五届谷德振讲座主讲报告。本文简要回顾了谷德振先生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核心价值和历史贡献,系统介绍了30年来统计岩体力学理论和应用技术探索对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传承和发展。统计岩体力学借鉴经典统计物理学的思想方法,提出了岩体结构几何概率模型、断续介质连续等效的断裂力学能量原理、岩体结构-应力协同控制原理、岩体强度的弱环控制原理、断续裂隙网络渗流力学原理;建立了裂隙岩体本构模型、岩体全过程变形分析方法、高储能岩体特性与岩爆机理模型、圆形硐室围岩弹性变形解析解;发展了岩体数据现场采集技术与装备、全空间方向岩体结构参数、力学参数、渗透系数计算方法,以及各向异性岩体质量分级、工程岩体主动加固方法;开发了岩体工程参数计算系统和数值分析工具JointModel。统计岩体力学的建立对岩体工程地质力学和岩体力学理论与技术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岩体力学 几何概率 连续等效 结构-应力控制 本构模型 弱环强度 参数计算 各向异性分级 主动加固
下载PDF
破碎软岩注浆结石体的动力冲击试验及动态损伤模型辨识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明 唐克 +1 位作者 詹金武 邓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3-68,75,共7页
岩体注浆结石后的动力特性直接影响到岩体加固工程的动力稳定性,目前对破碎软岩注浆结石体的动力特性并不明确,因此开展结石体动力特性的定性与定量研究具有较大意义。选取典型的软岩碎块,假定注浆裂隙的均匀性并忽略浆液扩散的随机性,... 岩体注浆结石后的动力特性直接影响到岩体加固工程的动力稳定性,目前对破碎软岩注浆结石体的动力特性并不明确,因此开展结石体动力特性的定性与定量研究具有较大意义。选取典型的软岩碎块,假定注浆裂隙的均匀性并忽略浆液扩散的随机性,通过简化控制注浆模仿过程制备注浆结石体试样,借助SHPB装置进行了动态冲击压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注浆结石体的破坏大部分发生在浆-岩胶结面,细观上表现出显著的脆性损伤开裂特征,宏观全应力-应变曲线初始阶段无显著的压密过程,较小应变时便达到峰值强度,但峰值强度后阶段表现出显著的应变软化特征,破坏后阶段存在一定的残余强度;软岩碎块与水泥的质量比对结石体的动力特性具有显著影响,成分最优配比条件下结石体的峰值强度可达到极大值;相同材料含量比条件下含水率越高其动峰值强度及弹性模量普遍越小,表明含水率对结石体动力特性具有显著影响。此外,基于连续损伤及统计强度理论,辨识得到了软岩注浆结石体的动态损伤力学模型及其参数,对比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曲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成果可为开展破碎软岩注浆体的特性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浆结石体 动力特性 含水率 损伤模型
下载PDF
玻璃钢锚杆在煤岩体支护中的扭转破坏 被引量:4
11
作者 纪国庆 李英明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27-229,233,共4页
玻璃钢锚杆在煤岩巷道的支护中,其抗扭性能相比传统螺纹钢锚杆较差,当施加扭矩过大使其锚固性能失效,从而需要用预紧力表达玻璃钢锚杆变形所产生的单位轴线长度的相对扭角θ;基于玻璃钢锚杆理想化看做圆杆状态下的假说,建立了力学模型,... 玻璃钢锚杆在煤岩巷道的支护中,其抗扭性能相比传统螺纹钢锚杆较差,当施加扭矩过大使其锚固性能失效,从而需要用预紧力表达玻璃钢锚杆变形所产生的单位轴线长度的相对扭角θ;基于玻璃钢锚杆理想化看做圆杆状态下的假说,建立了力学模型,分析了扭转力矩M与玻璃钢锚杆变形产生单位轴线长度的相对扭角θ的关系及变化趋势,同时采用FLAC^(3D)模拟了玻璃钢锚杆在施加预紧力的过程中是慢慢屈服到突然整体失稳过程,与现场实验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玻璃钢锚杆在施加力矩0~45 N·m时,M与θ可以建立较为简单的数学表达式,在一定的范围内,采用扭转力矩预测和量化了锚杆扭转变形量可以作为一种较准确且易行的施工判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钢锚杆 抗扭转性 煤岩体支护 锚固性能 扭转力矩 扭转破坏 预紧力 力学模型 锚杆支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